让学生畅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动”的空间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动”的空间摘要语文是要有人文性的。
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诗意,需要浪漫主义的情怀。
我们的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课堂,他们渴望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
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创设动的空间,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动”的空间;人文性一、在表演中尽兴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各个方面的储备都不够,认知水平不高,往往难以进入“教学情境”。
作为低年级的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再现课文的场景,将之淋漓尽致表现出来,这时,就可以采用以演助读的方法。
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三个小伙伴》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抓住三个小动物的特点,更深刻地体会到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大家都要密切精心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光凭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制作好三个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不加修饰地去演三个小动物是如何种树的。
并引导他们表演,想象着小野猪硬硬的嘴巴,就撅起自己的嘴巴做拱树坑状;想象着小象长长的鼻子,就伸出长长的手臂当作“小象的鼻子”笨重地跑到小河边吸足了水去浇小树苗;想象着袋鼠的口袋,就挺起小肚皮,用手撑起衣服蹦蹦跳跳的去运肥料……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表演,再现了课文场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深刻体会到了课文含义,也增添了读书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在画画中畅游常见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是左耳进、右耳出,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应以烦琐的分析、机械的讲解去干扰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可以让学生画画,画的过程既是思考的过程,又是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
如在教学《小池塘》这一课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小池塘的美丽呢?我首先配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画画,画自己心中的小池塘。
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情趣
学习能力。
开启思维 , 畅游文学的海洋。 此外 , 借助多媒体 , 教师可 以对教学 内
容进行适 当的拓展 , 从而刺激学生的学 习欲望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
二、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让课堂充满活力
语 文 教 学 的 主要 目标 是 丰 富 学 生 的 语 文 知 识 。提 高 语 文 学 习 趣 , 使他们 主动 去探索新知。 可 以拓展那些学习效果好 的学生 的知
同时期和地区的名人轶事 , 学生感兴趣的各种事物 , 时尚的娱乐节 片 , 在课 堂上利用投影仪 为学 生展示 , 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 , 活跃课
“浸润式”阅读教学模式简介
“浸润式”阅读教学模式“浸润式”阅读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营造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环境,采用活动、情景、语言和情感等实施方式,使小学生逐步融入到特定的学习环境,自觉主动获取各方面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有效地实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潜移默化地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浸润式”阅读教学作为有效阅读教学模式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性、民主性、发展性、启发性和全面性等特征,并且是一线贯通,三步形成。
即:将浸润阅读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且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低、中、高年级段各有侧重,使学生逐步提高理解语文与运用语文的能力。
各年级段的教学重点都要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课堂上的40分钟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的,所以要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课上习得的方法应用于课外做为阅读手段,让学生尽情地畅游在文字的海洋中,充分地“浸泡”在灿烂的民族文化中。
“浸润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方法是一线、三步、六式、五环节。
一线:即一条主线,把“浸润式”阅读教学作为贯穿小学阅读教学的一条主线。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浸润阅读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才能真正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养成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目的。
三步:把整个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分成三个步骤来实施,即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三步,按照课标学段目标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采取有效阅读策略,进行“浸润式”阅读教学。
让学生快乐行走在语文世界中
◎ 吕凤 华
“ 趣 是 最好 的老 师 ”。当 学生对 语 文感 兴趣 了, 兴
语 文 教 材 在 编 选 课 文 时 , 注 重 人 文 性 、 文 学 性 , 有 空 间 。 有 利 于 语 文 教 师 精 心 构 思 , 创 设 生 动 活 泼 的 教 学 峡 》 等 , 可 以利 用 M V 品 为 学 生 创 设 情 境 ; 《 州 园 T作 苏 林 》 、 《 国 石 拱 桥 》 、 《 宫 》 等 可 以结 合 学 生 的 游 中 故
新 课 标 对 学 生 的课 外 阅 读 提 出 了 明 确 的 、 具 体 的 要 合 起 来 , 既 可 以 增 强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 分 析 问 题 、 解 决 问 求 。为 了 让 学 生 欣 赏 到 更 多 的 名 家 名 篇 , 笔 者 是 这 样 做 题 的 能 力 , 也 更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比 如 , 让 的 : 一 是 在 教 室 内设 立 “ 书 角 ” ,每 位 同 学 都 有 一 本 自 读 学 生 找 出身边 的不 规范 字 ,为 身边 的实 物写 广 告词 等 , 己喜 欢 的 书 , 一 月读 一 本 ,让 学 生 诵 读 、 摘 记 。二 是 开 辟 有 学 生 在 保 护 小 草 的 广 告 词 中 这 样 写 到 : “ 草 在 睡 小 了 “ 书 展 示 墙 ” , 把 自 己喜 欢 的段 落 或 是 读 后 感 记 录 下 觉 ,请 从 旁 边 绕 。 ” “ 草 青 青 ,请 脚 下 留情 。 ”等 读 小
一
篇课 文的具体特 点指 导学生 朗读 ,笔 者通 常采用这样 的 片 后 , 笔 者 让 学 生 分 小 组 讨 论 , 赏 析 课 文 中 美 的 句 子 ,
驾文本之舟,畅游课堂教学
驾文本之舟,畅游课堂教学童志荣(舟山市定海小学,浙江舟山316004)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对新理念的误解,或教学中操作失当.过分突出对教材的“重组”.有些教学游离于“文本”。
任意“生成”,造成了语文教学在“散乱的活跃”中失去它本该有的价值的局面。
作为语文教师就应立足文本.紧扣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音乐及音响等创设出可感可触可想的情境.展开学生、教师、文本有效的对话.让学生多读多悟,让课堂教学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真正充满语文味。
关键词:立足文本有效对话语文味在四十几平方米的课堂空间.四十分钟的时间跨度.五十几位学生的切磋琢磨,产生多少矛盾的冲突,滋润着多少饥渴的心灵,跃动着多少神奇的联想.又闪烁着多少智慧的火花……课堂真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奇妙环节。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更是显得万紫千红.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这些无疑都是令人欣喜的。
但是,由于对新理念的误解,或教学中操作失当。
过分突出对教材的“重组”。
有些教学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沟通起来,加强各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以求得教育教学的综合效果、整体效应,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科之间的联系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彼此关联。
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又有两种情况,首先就语文学习本身而言,由于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总是与特定卒十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相关,我们必须把它放到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中去认识。
才能真正理解把握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
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地理的角度,以政治、经济的眼光,用科学、艺术的方法来审视具体的作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这是一种情况。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作品中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使各种知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 课堂笔记人教版
第一节课文导入1. 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荷叶杯》,它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的课文之一。
这篇课文是由著名作家郁达夫所作,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夏天欣赏着荷叶杯的故事。
2. 引导学生体会夏天的美好在介绍完课文背景和作者后,可以通过图片、视瓶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夏天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第二节课文学习1. 注重对课文的解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一起阅读课文,注重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
2.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可以将课文分段进行讲解,重点解读作者的笔触和用词,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义。
第三节词语解析1. 解释生词和短语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对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举例讲解词语用法通过举例讲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词汇。
第四节课文朗读与表演1. 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表现力。
2. 分角色表演课文分角色进行课文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第五节课文赏析1. 引导学生赏析课文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用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六节课文作业指导1. 完成课文练习布置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作文引导提出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作文创作,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七节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清晰的回顾。
2. 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复习时思考课文中的难点和关键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1. 引言1.1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每天,当我走进那扇固定的教室门,仿佛是踏入了一条流淌着诗意的小溪。
这里的空气弥漫着淡淡的沉静,每一次课堂都像是一首优美的诗篇在我心中徐徐展开。
语文课堂,就如同一条小溪,在教师的引导下悄然流淌。
老师那如溪水般细腻的关怀和指导,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领略着文字背后的深意。
课文,就像是小溪中的水波荡漾,散发出诱人的气息。
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块宝石,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陶醉感受文字的魅力。
课堂互动,就像是小溪中涓涓细流,教师和同学们交流思想,分享感悟,让知识在碰撞中迸发出更耀眼的火花。
背诵朗读,就如同小溪的清澈声音,悦耳动听。
在朗朗书声中,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感受到华夏文字的魅力。
作文习作,就如同小溪的润泽滋养,让我们的思绪得以自由流淌,文字流畅畅通无阻。
语文课堂散发着浓浓的诗意,每一个学子都沐浴感受着知识的力量,享受着文字的美好。
让我们珍惜这条流淌诗意的小溪,让心灵在其中得以升华,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份美妙的意境。
2. 正文2.1 语文老师如同小溪的引导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老师如同一条引导我们前行的小溪。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他们像是小溪水流中的石子,平稳而坚定地指引着我们,在迷茫时给予我们方向,在困难时给予我们支持。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引领我们探索语言的奥秘,让我们从无知走向明智。
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如同小溪水流,细致而有力。
他们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识,引导我们逐渐领悟语文之美,犹如小溪在山间蜿蜒流淌,悄无声息地沁入我们的心田。
他们鼓励我们勇敢探索,激发我们对文学的热爱,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和力量。
与此同时,语文老师也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榜样和启迪。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和慷慨,启发我们积极思考,勤奋学习,像小溪般清澈明亮地激励我们前行。
他们敏锐而温和的目光,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勇敢向前。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语文课堂却显得枯燥乏味,缺乏语文的魅力。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课堂的整洁与美观,让学生在一个清爽宜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此外,合理的座位安排、适当的光线和温度调节,都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我们还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只强调知识的灌输,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
为了充实语文课堂,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感官方式来感知和理解语文知识。
三、注重文本的选择与解读语文的核心在于文本,选择合适的文本对于语文课堂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选择既有内涵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文本,例如经典诗词、名著、优秀散文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通过细致入微地分析与解构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情感和美感,培养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
一方面,我们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字、词、句、段落等层次的讲解,教会学生正确书写的技巧与规范;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与表达能力。
通过书写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语文的魅力与乐趣。
五、关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应该关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背后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朗诵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写的校本教材《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以及编写的过程和实践等。
在下午,听了由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小语教研员,全国优秀教师王文丽执教的《桂林山水》。
王老师讲得特别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加以体会。
在分析了课文的结构:总分总之后,抓住“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引领学生畅游了一番美丽的桂林山水。
接下来来自上海市的骨干教师戴建荣又把我们带到了荒凉的大漠边,领略了《古诗二首》。
在戴老师幽默的讲授中,同学们跟着他采用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方式吟诵,学习了《凉州词》和《出塞》。
戴老师采用平、仄声声情并茂地教孩子们吟诵古诗。
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了解诗歌的意境。
然后通过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两首诗。
在古诗教学后,戴老师做了“浅吟低唱学古诗”的讲座。
他说:吟诵,说来玄妙,但如果你真的去接触了,你会觉得她是美妙的。
我们不妨从“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文读语音”做起。
吟她千遍也不厌,我是相信这一点的。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2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期末临近,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真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
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成绩和经验;(一)实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第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讲究方法,提高质量。
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因素,教给儿童识字方法,鼓励儿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做到四个有机结合:一是尽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识用结合;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势,给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多观察,多想象,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时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在识字过程中一定重视写字的指导,不仅要求儿童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五是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与复习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学性、探索性。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代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题。
学习语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提高了。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要求和兴趣,他是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质疑、释疑的过程。
学贵有疑,设疑激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
带动学生思考活动进一步深入。
比如在学习苏轼的《江城子》中有这样一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大都理解为词人因为爱妻亡故,且坟墓在千里之外,所以不能向她倾诉。
此时老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能不能从生者和死者两个方面来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之后能得出,也可以指是亡妻独眠地底,孤独凄清,无法向丈夫诉说,和前面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是相互对应的结论。
因此抓住契机,适时点拨,鼓励他们大胆设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知识魅力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成为自主的求知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氛围,创建民主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教学中,教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硬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尽量将所讲内容浓缩到最简,留出时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自己的不惑,讨论解决的方法。
激情,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激情,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莎士比亚说过:“世界就是一个舞台。
”而语文最具情感,语文充满灵性,当我们把语文课堂当作一个舞台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舞台上会发生很多充满激情碰撞的片段。
教师迸发激情,学生流淌激情,课堂就是一个师生互动激情的舞台。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灵光。
课堂上,教师热情洋溢,学生激情似火,教师眉开眼笑,学生眉飞色舞,教师欢声笑语,学生莺歌燕舞……只要有了真情的付出,就会有心灵的交汇;有了情感的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
那么如何创设富有激情的成功的语文课堂呢?下载论文网/3/一、让教师自身的激情迸发出来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不是无情人。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都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演员,语文教师走进课堂,就是一个情感的化身,站立讲台,温情如父母,真挚似朋友,亲密像伙伴;伴随文本,激情似火,柔情似水,横刀立马,月下低吟。
语文教师是雪山上巍然屹立的军神,是二泉边如泣如诉的阿炳,是狂风暴雨,是清风明月,是青松的挺拔,是小草的柔嫩……在激情迸发中,语文教师讲到悲痛处泪流满面,讲到激动处手舞足蹈,讲到快乐时孩子般欢笑……倘若教师自己没有感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
教师“情”从何来,当然来自于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是作者个体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浸透了作者的心思、情思,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批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的感情波涛。
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才会让文本成为学生认识、体验、感受世界的桥梁。
当然,有了情感,还要用精彩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夸美纽斯早已指明:“教学艺术的光亮点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
让教学艺术点亮语文课堂
让教学艺术点亮语文课堂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
学生不是一个个被填塞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炬,是一个个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
语文教学亦是如此。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研究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反省,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用教学艺术奏响语文课堂的生命旋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展开生命的探险。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教学艺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采用疑问设置法,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书本里的蚂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一只蚂蚁一不留神被带进书本了,会怎么样呢?”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被压扁了。
”我说:“但是今天这只小蚂蚁却使书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书本里的小蚂蚁》。
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另外对于一些抒情写景的文章,用艺术感染法唤起学生的联想,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任何方法设计导入语都要“起讲抓得住人”,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学会精心设计导入语,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二、激趣置疑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一堂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畅游在语文广阔的世界里
朋 友 .你 们看 ,这 就 是 池 塘一 个 连 一 个 。处 处 绿 水 荡 清 波 的 水 乡 。 学 生 在 悦 耳 的音 乐 中观 看 多 姿 多彩 的 画 面 , 自然 而然 在 ”
例 如一 位 教 师在 教学 《 长 》一 课 时 ,就 联 系现 实 生 活 中 船
体 会 读 出 来
自主 地 与 课 文 意 境 发 生 “ 撞 ” 碰 ,激 起 对 水 乡 的热 爱 之 情 。美
术 课 中 , 学 生 又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纷 纷 拿 起 画 笔 画 自 己心 中 的 水
乡 ,课 文 的 语 言 文字 从 由外 到 内 的 “ 透 ” 过 渡 到 南 内 到外 的 浸 “ 长” 生 ,感 悟 得 到 升华 。 以 上 片 断 中 , “ 乐 、美 术 ” 等 学 科 已 不 仅 仅 是 语 文 的 音 “ 衬” 陪 ,而 是课 堂有 机 、有效 的融 合 。在 平 时 教学 中 ,教 师 应 始 终 有 整 合 学科 的意 识 ,让语 文 的课 堂 成 为孩 子 学 习 的 乐 园 。 四 、拓 展 阅读 。获 得 文 学 滋养 语 文 是 一种 综 合 素 养 。要 锻 炼 这 种 素 养 不 能仅 仅 局 限在 课
长 一起 经 历 这 生 死存 亡 的 2 0分 钟 。
( 根 据学 生 交 流 出 示 “ 长 威 严 的 声音 压 倒 了一 切 呼 号 师 船 和 杂乱 ,黑 暗 中 ,人 们 听 到 了一 段 短 而 有 力 的对 话 … … ” ) 师 :从 这段 对 话 中 ,你 体会 到 什 么 ? 你愿 意 和 谁 把 自己 的
阅读 空 间 呢?
一
“智慧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智慧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1.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学习活动。
长期以来,传统语文课侧重于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授。
“讲课”“上课”“授课”“教学”等说法都是强调教师的“讲”,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与“受”的不平等关系。
这种教法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整体性。
2.重答案结果,轻解题思维过程。
将现成的结论性的知识、方法传授给学生,这种讲解没有关注学生的内心,是一种浅层次的讲解。
以教师的浅层讲解代替学生的深层体验,就会剥夺学生感受理解产生相关情感,形成自我认识的权利,没有体现课堂的民主性和生成性。
3.重知识概念,轻能力素养提升。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们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识记背诵、静态解题技巧的训练提升,而忽视了动态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染熏陶和能力素养的培养提升,背离了新课程标准的初衷,而成了两维甚至一维目标。
4.重课堂流程,轻智慧创新乐趣。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流程化的教学步骤,如导入新课、作家介绍、写作背景、字音字义、整体感知、段落研读、布置作业等等。
这些教学流程和教学经验确实为模式化的教学、流程化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但是在过度强调课堂教学流程的同时,可能也忽视了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创新思维这一课堂最大的闪光之处。
二、“智慧课堂”给语文课带来的乐趣和活力智慧课堂借助云平台和学生平板电脑,助推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变革,也带来课堂教学主体、教育空间的变化,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智慧课堂的推行,将每个学生都看成一个学习的终端,为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更智能、更高效、更深入的环境。
借助智慧课堂的力量,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教育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而通过教师课前导学,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研讨提问,课下自主复习巩固等形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为提高,课堂的活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较大的提升。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了整合知识的能力,而整合知识的过程就是在锻炼自己信息收集、信息鉴别、信息提炼、信息表达的能力。
尽情畅游语文世界,打好学生精神底色
-031-2019年第8期(总第156期)GUANGJIAO 课堂广角尽情畅游语文世界,打好学生精神底色刁英芳摘 要:目前学生普遍不太重视语文,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精神家园荒芜,人文底色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三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首先,在教学中开展系列读写活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讲述文学大家背后的故事;最后,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尽情畅游,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为学生打好了精神底色,丰盈了学生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语文教学;精神底色;核心素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经纬中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中图分类号:G623.2一、开展“三个一”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这四个核心素养当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唯一属于语文的核心素养,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个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坚持常年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课前进行五分钟演讲;每周写一篇周记;每月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课前演讲活动分为演讲—评价—感悟三个环节,通过环环相扣的三个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听—说—思—写的能力。
周记分为三个板块:摘抄名言、美文欣赏、佳作园地。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释放,通过一收一放,为学生的写作积累鲜活的素材。
每月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更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虫,而是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具有现代视野和情怀的大写的人。
二、讲述文学家背后的故事,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温度和热度的,走进汉字,走进文学世界,学生的心灵将会永远郁郁葱葱,繁花似锦。
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文学大家的作品,孔子、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鲁迅、老舍、朱自清、冰心……一颗颗耀眼的巨星闪耀在文学的天空,让后人景仰。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浅谈语文情境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个性阅读。
通过个性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及审美意识。
但是长期以来,照本宣科的语文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单调、枯燥乏味,缺乏灵性,让人爱恨交织。
不学,不能掌握知识;学,又实在无味。
语文课堂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畅游在广阔的大海里,激发他们的情感呢?我认为情境教学法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新旧知识的巧妙融合。
一、什么是情境《中学语文教学法》一书对教学法做了明确解释,“所谓“法”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技巧”。
而情境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其中一种,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是教师有意创设的一种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
这种情意场一经形成,就会触及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思考的火花,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而,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心理上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意因素,它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由师生共同完成。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
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往往能使语文课堂气氛显得活跃,学生思维之门为之洞开,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入;同时也使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作用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拉近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设计一个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
让初中语文教学跨出课堂、融入生活
让初中语文教学跨出课堂、融入生活在新课标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也进行了彻底的“换脸”变革。
我们迎合新时代的步伐,对传统的教学课堂理念进行革新,在教学教育中大胆实行了开放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全面进行听、说、读、写、讲、演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师生互动式教学,生动地引领学生尽情地在语言和文字的知识海洋里畅游。
主动革新的初中语文教学,让语文知识走出了课堂,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智能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开放性教学的设计理念1.概念界定现如今农村教学缺乏灵活和实践,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现实生活与语文知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语文教学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带到现实生活中去,经过点缀生活、表现生活,提高生活的丰富性,同时又将生活中美好的素材用语文形式展示出来。
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是在新时代教学理念中脱颖而出,从教学方法、生活空间、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开放教学。
它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新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学习的探索者和学习的发展者。
2.理论依据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依据语文课特征,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对语文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从而用语言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实践。
二、开放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在偏远的、天然的农村环境里,将学生置身于美的情境之中,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舞台。
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开启学生的智能,引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理想,培养创新能力。
多姿多彩的导入形式
多姿多彩的导入形式〔一〕、开门见山式导入〔二〕、利用旧知识导入新课〔三〕、利用课题导入〔四〕、直观导入〔五〕、用游戏的方式导入〔六〕、介绍法导入〔七〕讲故事导入〔八〕、错误式导入法〔九〕导游式导入。
实验导入、绘画导入、歌曲导入等等,没有固定的形式,导语设计也各有所长,方法也各有迥异,但是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的快乐,自由自在地畅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形式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场。
一旦导入成功,便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使课堂教学"一箭双雕〞,会使可能枯燥的课文课堂便得熠熠生辉,会使那些昏昏欲睡的厌学者变得精神大振,会使学生自由自在地畅游在语文教学的无限魅力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万事开头难,那么,该如何设计导入呢?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找准切入点,适时而引,因势利导,积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经历,导入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开门见山式导入开门见山式导入就是直接了当地直奔主题,在教学一开场,通过教师和学生自然谈话的方式,运用简明的语言直接交待课文的主要容,并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直接指向所学容。
如:在学习"山水"一课时,针对农村学生很少去外地旅游的这一点,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师: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我去过云台山呢!那里山清水秀!师:我们的云台山风景美吗?生:美!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山水"一课,也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现在请和我一起乘坐免费旅游快车一起去欣赏那的美景吧!去看一看的山水终究美在哪?〔二〕、利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利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就是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要打造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
要打造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为什么很多的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在本该是大胆自如的运用语言的语文课堂上沉默是金?怎样使学生们对语文产生兴趣?有什么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如痴如醉的跟着我走?能不能努力的使我们的语文课每天都成为学生们最期盼的课程?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至今仍有的童心,让我和学生贴得更近;不断尝试,打造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1 用爱凝聚课堂上所有的力量不管带哪个班,不论教哪个年级,也不去问旁人如何评论自己,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论交给我什么工作和任务,我都力求问心无愧,努力做到最好。
我心里有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个奇迹!”从教多年,我对自己的职业依然深深热爱,我对学生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期待。
我一直都深信,不管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如果老师的心中有爱,那学生也会用爱回报老师,彼此挚爱的师生情一定能够创造许多的奇迹!什么是对学生的爱?我的理解就是,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包容学生、赞美学生、期待学生;同时还应该包括约束学生、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影响学生。
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因为对学生们的热爱,我真的很少抱怨工作的枯燥无味,我很少动怒斥骂学生;更多的时候,我是这样来享受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笑着做老师,把灿烂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事,尽情享受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努力走向研究,不是仅仅满足于做教书匠,而是享受成长的快乐;年轻有年轻的美好,年长有年长的辉煌。
因此,我快乐的掌控着我的语文课堂;因此,我和学生们彼此欣赏着在语文的海洋里畅游;因此,我和学生们在互相的质疑、考证中不断成长。
2 必须让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学生学习语文,除了他们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较强的学习责任感外,教师还必须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满腔热情、满腔爱。
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空讲道理不可能奏效的,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把课上得有吸引力,像磁铁吸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畅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究与合作”等新理念已经被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接受,课改研讨中、教学随笔中、教学论文中处处洋溢着这些字眼,但是在把理论变成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却常常感到迷茫而无处下手。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思考和研究,略谈如下。
一、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青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现代教学理念也指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自觉地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索。
实践也证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介绍以下3种。
(一)开端引趣
小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比较短,教师只有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
来。
开端引趣的方式可以设疑,如学习《蛇与庄稼》一课时,开课可设疑:“蛇是一种动物,庄稼是一种植物,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联系呢?”以此来激发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的兴趣;可以“谜语引趣”,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可出示如下谜面:“红屋子,麻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可以“故事引趣”,例如教学《金色的鱼钩》《丰碑》等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引入;可以“音乐引趣”,例如教学《月光曲》,先播放音乐,让学生凝听、感受、想象、表达,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还可以“小品引趣”“悬念引趣”等等。
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了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健康的竞争意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帮助后进生消除自卑和恐惧心理有积极的作用。
如在教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开火车或者是小组合作的形式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
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三)新求变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孩子们突出的心理特征。
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每一堂课都有新意,更要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意识,也就是求新求变,不满足现状的意识。
如学习戏剧,如《公仪休拒收礼物》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如《水乡歌》《老师、你好!》等不妨举行个朗诵会;学到有争论性的问题,可以来开个现场辩论会……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来谈两点。
(一)教师要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激发并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该参与的活动。
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到五个“让”,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谈,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
(二)打破藩篱,让学生走上讲台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今天,让我们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
验成功的滋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如二年级的《沉香救母》;三年级的《哪吒闹海》;四年级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等,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理清脉络,认真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走上讲台将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们听,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情节,还在记忆故事的过程中记忆了语言,培养了语感;教材中还有些课文内容较浅显,学习易于掌握,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可大胆放手布置学生分小组自学,然后请学生也当一回小老师,上台讲一讲。
还有一部分课文非常适合学生走上讲台去演一演,例如,《狐狸与乌鸦》《晏子使楚》等课文,在表演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和想象,大胆地创造性地把自己感知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
当然,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还有很多,需要咱们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累,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发挥出来了,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主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提高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好比是水,
学生就是鱼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如鱼得水,尽情施展才华,尽情发挥潜能,畅游其中,收获着成功,收获着喜悦,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