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历年真题集锦(初中数学)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资试卷历年真题

初中数学教资试卷历年真题

1. 下列各数中,属于有理数的是()A. √2B. πC. -3/4D. 无理数答案:C解析: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即形如a/b(b≠0)的数。

故选C。

2.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的判别式为△=b²-4ac,则当△>0时,方程的根的情况是()A. 两个实数根B.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一个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答案:A解析: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A。

3. 若a,b,c是等差数列,且a+c=2b,则该等差数列的公差d是()A. 0B. 1C. 2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a+c=2b=2a+d,则d=b-a=1。

故选B。

4. 在下列函数中,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是()A. y=√xC. y=1/xD. y=|x|答案:B解析:函数y=x²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故选B。

5. 下列各对数函数中,函数值随自变量增大而减小的是()A. y=log₂xB. y=log₃xC. y=log₄xD. y=log₅x答案:A解析:当底数大于1时,对数函数的值随自变量增大而增大;当底数在0和1之间时,对数函数的值随自变量增大而减小。

故选A。

二、填空题1. 若方程x²-3x+2=0的两个根为m和n,则m+n=__________。

答案:3解析:由韦达定理可知,m+n=3。

2. 已知数列{an}是等比数列,且a₁=2,公比q=3,则a₃=__________。

答案:18解析: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₁q^(n-1),可得a₃=2×3^(3-1)=18。

3. 函数y=2x-3在定义域内的增减性为__________。

答案:增函数解析:函数y=2x-3的导数为2,大于0,故为增函数。

4. 若函数f(x)=x²-4x+3在区间[1,3]上的最大值为m,则m=__________。

解析:函数f(x)=x²-4x+3在区间[1,3]上取得最大值时,导数为0。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数学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数学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数学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师命中分析考题:初中数学《最简二次根式》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数学《最简二次根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接下来考考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下列式子进行化简计算。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做好补充,对于做的好的,加以鼓励表扬。

(四)总结提高这节课你又哪些收获?谈谈你的感受!作业:课件上练题1,2.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理解最简二次根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内容?【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1)被开方数必须满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一般步骤:①把根号下的带分数或者小数化成假分数;②被开方数是多项式的要进行因式分解;③将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用他的算术平方根代替后移到根号外;④化去分母中的根号;⑤约分。

(3)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应为最简二次根式。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参考答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常识与技能目标:晓得甚么是最简二次根式,能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举行化简。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二次根式举行化简的过程中,体会用特殊到一般以及类比的方法解决甚么是最简二次根式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考点:初中数学《立方根》一、考题回忆二、考题解析初中数学《立方根》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专业常识问题】8的立方根是2平方根往往有2个(0的只有一个),立方根只有一个.非负数才有平方根,任何实数都有立方根.联系,平方根立方根都是乘方运算的逆运算,分别对应的是平方与立方.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立方根的概念的?【教学实施问题】【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计算――讨论――观察――总结,一环扣一环的教学。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试讲历年真题集锦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试讲历年真题集锦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试讲历年真题集锦初中数学《有理数加减法则》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参考答案】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学习的基础,有理数加法法则分别阐述了同号、异号、加0三种情况的有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将被减数取相反数转化成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的,二者具有递进关系。

2.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参考答案】有理数的加减是学习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是介绍代数表达式和分数的预备知识。

正确掌握有理数的加减原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有理数乘除的前提,直接影响到代数表达式分数运算的学习。

初中数学《中位数的应用》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课件展示问题2中某公司员工月收入数据资料表格。

提问:如何得到数据的平均水平?预设:平均数。

追问:是否还有其他量可以刻画相关数据特征?引出本节课课题——中位数的应用。

(二)讲解新知1.中位数的概念跟踪导入环节的情况,根据表格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计算员工收入的平均数。

预设:平均数是6276。

提问:计算的平均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学生思考,和同桌交流,汇报。

预设1: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

预置2: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只有三个人的收入高于平均水平,其他22个人都低于平均水平。

追问:那用什么数据来表示更好呢?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给出中位数的概念并板书,让学生根据中位数的概念得到找中位数的方法,尝试找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计算过程)。

教师追问:中位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预设:中位数能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

因为将数据按顺序排列取中间的数字,也是平均水平的体现。

教师追问:本题中,平均数与中位数哪个能更好得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什么时候用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量?小组讨论:以数学小组为单位,4分钟。

2020年下半年教资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2020年下半年教资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极限xx xx x 2tan 3sin lim 0++→的值是( )。

A. 34B. 23C. ∞D. 不存在 2. 设α为向量m = (2,2,1)和n = (-1,2,2)的夹角,则αcos 是( )。

A.31 B. 94 C. 95D. 333. 设()xx f 1=,(]1,0∈x ,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x f 在(]1,0上连续 B. ()x f 在(]1,0上一致连续 C. ()x f 在(]1,0上可导 D. ()x f 在(]1,0上单调递减 4. 空间曲面254222=+-z y x 被平面3-=x 截得的曲线是( )。

A. 椭圆B. 抛物线C. 双曲线D. 圆 5. 甲乙两位选手通过五局三胜制比赛争夺1000元奖金,前三局比赛结果为甲二胜一负,现因故停止比赛,设在每局比赛中,甲乙获胜的概率都是21,如果按照甲乙最终获胜的概率大小分配奖金,甲应得奖金为( )。

A. 500元B. 600元C. 666元D. 750元6. 已知球面方程为1222+++z y x ,在z 轴上一点P 作球面的切线与球面相切与点M ,线段PM 长为22,则在点P 的坐标(0,0,z)中,z 的值为( )。

A.2 B. 2 C.3 D. 47. 编制数学测试卷的步骤一般为( )。

A. 制定命题原则,明确测试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B. 明确测试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精选试题,编拟双向细目表C. 明确测试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D. 明确测试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 8.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到的数学方法主要是(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面试试讲真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面试试讲真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面试试讲真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教案、教学设计“边边边”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重点)2.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重点)3.在复杂的图形中进行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和探索。

(难点)二、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①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

方法如下:可以将图①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②,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 =∠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 ≌△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这种说法对吗?2、合作探究探究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边边”【类型一】利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如图,AB=DE,AC=DF,点E、C 在直线BF上,且BE=CF.求证:△ABC ≌△DEF。

解析:已知△ABC 与△DEF 有两边对应相等,通过BE=CF 可得BC=EF,即可判定△ABC≌△DEF。

证明:∵BE=CF,∴BE+EC=EC +CF,即BC=EF.在△ABC 和△DEF 中,BC=EF,AB=DE,AC=DF,∴△ABC≌△DEF(SSS).方法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类型二】“SSS”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进行证明或计算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风筝架,AB=AC,AD 是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D⊥BC。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设计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设计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初中数学设计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作者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设计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学生的学习参与面,减小差距。

努力作好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中,下文将准备了初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上,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设计精美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

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较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第十六章分式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

学生在本章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几何图形初步;第四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以及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以及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以及几何图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加减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温度、身高等概念,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演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巩固知识点。

3.操练(1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分为基础、提高、挑战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解析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解析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有理数对于乘法运算封闭B.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C.有理数集是实数集的子集D.有理数集是有界集【答案】D【解析】有理数与有理数的乘积仍然是有理数,所以对于乘法运算是封闭的,A项表述正确;有理数可“通过数轴法、绝对值法、差值法”等比较大小,B项表述正确;实数集包括无理数集和有理数集,有理数集是实数集的子集,C项表述正确;全体有理数构成的集合是有理数集,记为Q,任意x∈Q,都有x+1∈Q,x-1∈Q,所以有理数集无上界也无下界,是无界集,D项表述错误,当选。

2.设a,b为非零向量,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f(x)垂直于aB.f(x)平行于aC.a·b平行于aD.a·b垂直于a【答案】A【解析】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也称“点乘”,结果是一个数;向量积也称“叉乘”,结果是一个向量,其方向满足右手定则,垂直于原向量的平面。

f(x)为向量积,方向与a,b向量垂直。

而a·b为数量积,结果是一个数,无方向可言。

所以B、C、D项均错误,故本题选A。

3.设f(x)为[a,b]上的连续函数,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f(x)在[a,b]有最大值B.f(x)在[a,b]上一致连续C.f(x)在[a,b]上可积D.f(x)在[a,b]上可导【答案】D【解析】已知f(x)在[a,b]连续,闭区间内连续两数必有界,则必有最大值,所以A 项中命题正确;根据函数一致连续性定理:若函数f(x)在[a,b]上连续,则函数f(x)在[a,b]一致连续。

所以B项中命题正确;f(x)在区间[a,b]上连续,则f(x)在[a,b]上可积。

所以C项中命题正确;连续函数不一定可导,比如y=|x|连续,但在x=0处由于其左右导数不相等,所以不可导,D项中命题不正确,当选。

4.若矩阵与的秩均为2,则线性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是()。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3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3

3.2代数式的值(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利用代数式的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讲解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2.通过例题使学生明白代数式的取值要有实际意义.3.通过求代数式的值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思想.教学重点1.求代数式的值.2.会利用代数式的值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利用代数式的值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知识回顾【问题】在小学,我们学习过许多公式,在解决有关问题时,经常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请你用字母表示下列公式.图形面积公式长方形S=ab正方形S=a2三角形S=ah÷2梯形S=(a+b)h÷2圆S=πr2【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并提出问题:你还能想到其它用代数式表示的公式吗?【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用代数式表示公式的情形.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引例】如图,某学校操场最内侧的跑道由两段直道和两段半圆形的弯道组成,其中直道的长为a,半圆形弯道的直径为b.(1)用代数式表示这条跑道的周长.(2)当a=67.3 m,b=52.6 m时,求这条跑道的周长(π取3.14,结果取整数).【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对于问题(1),让我们求的是跑道的周长,那么跑道的周长都包含哪些部分呢?学生回答:跑道的周长是两段直道和两段弯道的长度和.教师提问:弯道的长度怎么求?学生回答:由圆的周长公式可以求出弯道的长度.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并提醒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出的是两段弯道的长度,不用再乘2.教师提问:对于问题(2),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学生回答:我是用代入法来求跑道周长的,将a与b的值代入第(1)问里求出的表达式中,计算出结果即可.【答案】(1)两段直道的长为2a;两段弯道组成一个圆,它的直径为b,周长为πb,因此,这条跑道的周长为2a+πb.(2)当a=67.3 m,b=52.6 m时,2a+πb=2×67.3+3.14×52.6≈300(m).因此,这条跑道的周长约为300 m.【思考】代数式2a+πb中,b的取值可以是0吗?【新知】代数式里的字母可取不同的值,但是所取的值不应当使代数式或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失去实际意义,如此例中b不能为零,在代数式2a+πb中,b代表的是半圆形弯道的直径,故不能为0.【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引例,①让学生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代数式的方法;②让学生通过代数式的值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③使学生明白,在实际问题中,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要具有实际意义.二、典例精讲【例】一个三角尺的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三角尺的面积S.当a=10 cm,b=17.3 cm,r=2 cm时,求这个三角尺的面积(π取3.14).【师生活动】教师提问:三角尺的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可以怎样求?学生回答:三角尺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可以根据三角形和圆的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尺的面积.学生作答,教师指导.【答案】解:三角形的面积为12ab,圆的面积为πr2.这个三角尺的面积(单位:cm2)S=12ab-πr2.当a=10 cm,b=17.3 cm,r=2 cm时,S=12×10×17.3-3.14×22=73.94(cm2).因此,这个三角尺的面积是73.94 cm2.【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用代数式的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求代数式的值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思想.三、课堂练习在某地,人们发现某种蟋蟀叫的次数与温度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用蟋蟀1分钟叫的次数除以7,然后再加上3,就近似地得到该地当时的温度(℃).(1)用代数式表示该地当时的温度.(2)当蟋蟀1分钟叫的次数分别是80,100和120时,该地当时的温度约是多少?【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评价纠正.【解析】题目中没有明确给出未知数时,需要先设未知数,再列代数式.【答案】(1)用c表示蟋蟀1分钟叫的次数,则该地当时的温度为:c7+3.(2)把c =80,100和120分别代入7c+3,得807+3=1017≈14,1007+3=1217≈17,1207+3=1417≈20. 因此,当蟋蟀1分钟叫的次数分别是80,100和120时,该地当时的温度大约分别是14℃,17℃,20℃.四、拓展提升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和破译密码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与数学有密切关系.例如,对于秘闻“L dp d vwxghqw”,如果给一把破译它的“钥匙”x -3,联想英语字母表中字母的顺序: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如果规定a 又接在z 的后面,使26个字母排成圈,并能想到x -3可以代表“把一个字母换成字母表中从它向前移动3位的字母”,按这个规律就有L dp d vwxghqw→I am a student .这样就能把密文“L dp d vwxghqw ”破译成明文“I am a student ”,从而解读出密文的意思了.【问题】请你研究以下问题:(1)将26个英文字母a ,b ,c ,…,z 依次对应自然数1,2,3,…,26.对于密文“26 2 19 7”,给出密文与明文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密文中的数x 为奇数时,明文对应的序号为x +1;当密文中的数x 为偶数时,明文对应的序号为2x. 请将密文破译成用英文字母表示的明文.【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提问.讲解过程中教师出示数字与英文字母对照表,因为26是偶数,对应的序号为262=13,序号13对应的字母为m ,同理可得2对应的字母为a.19是奇数,对应的序号为19+1=20,序号20对应的字母为t ,同理可得7对应的字母为h.所以密文“26 2 19 7”对应的明文是“math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用代数式的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巩固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 【问题】(2)请你和同学利用数学式子来设计一种明文与密文的关系,并互相合作,通过游戏试一试如何进行保密通信.【提示】如图所示,有一种密码把英文的密文转换为明文的规则是沿中间横线对折对折,该字母则转换为与其所在格重合的那个格中的字母(不分大小写).例如:b→o、x→k.按此规则将密文fghql转换成明文就是study. 答案不唯一.【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设计,教师点名展示.【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代数式的值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用代数式的值解决实际问题二、代数式的值的取值范围课后任务完成教材P81练习1~3题.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全)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全)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Vr∈(0,a),3N>0,当n>N时,有a。

>rB.3r∈(0,a),VN>0,当n>N时,有a。

>rc.Vr∈(0,a),VN>0,当n>N时,有a。

>1D.VN>0,3r∈(0,a),当n>N时,有a。

>r(A. B. C. D.3.空间直线L₁:与 l₂:,它们的位置关系是( )4.设f(x)在[a,b]上连续且,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对任意的x∈[a,b],都有f(x)=0B.至少存在一个x∈[a,b]使f(x)=0C.对任意x∈[a,b],都有f(x)=0D.不一定存在x∈[a,b]使f(x)=05.设A和B为任意两个事件,且AcB,P(B)>0,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P(B)<P(A |B)B. P(A)≤P(A|B)C.P(B)>P(A |B)D. P(A)≥P(A|B)6.设,下列向量中为矩阵A 的特征向量的是( )A. (0,1)⁷B. (1,2)' c. (-1,1) D.(1,0)'7.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I-VI卷)的我国数学家是( )A.徐光启B.刘徽C.祖冲之D.杨辉8.在角、等边三角形、矩形和双曲线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有( )A.1个 B . 2个 C.3个 D .4个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9. 已知抛物面方程2x²+y²=z。

(1)求抛物面上点M(1,1,3)处的切平面方程;(4分)(2)当k为何值时,所求切平面与平面3x+ky-4z=0相互垂直。

(3分)10.已知向量组α=(2,1,-2),α=(1,1,0),α₃=(1,2,2)线性相关。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与实践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进位制的认识与探究教学目标1.认识进位制.2.理解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以及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重点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难点进制数的加法运算及应用.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4.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5.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6.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7.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10n a ⨯的形式,其中110a ≤<,n 是正整数.8.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 精确度 表示. 新知探究一、新知导入【问题】掰手指算数的方式,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十进制记数法”密切相关,而计算机使用的是“二进制记数法”.两种不同进位制的意义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进位制?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能否互相转换?如何转换?二进制数之间能否进行运算?如何运算?是否还有其他进位制?【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进位制的相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子,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给出常用的两种进位制,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探究学习【活动一】认识进位制,探究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记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约定逢十进一就是十进制,逢二进一就是二进制.也就是说,“逢几进一”就是几进制,几进制的基数就是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是十进制.3 721=3×103+7×102+2×101+1×100.十进制数3 721中的3表示3个千,7表示7个百,2表示2个十,1表示1个一.【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十进制记数法入手,引入新知.【新知】一个数可以表示成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任务1】二进制是逢二进一,其各数位上的数字为0或1.请把二进制数1 011表示成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从而转换成十进制数.说明:为了区分不同的进位制,常在数的右下角标明基数.十进制数一般不标注基数.【答案】11【任务2】把89转换为二进制数和八进制数.【答案】(1 011 001)2 (131)8【任务3】把二进制数111 001转换为八进制数.【答案】(71)8【师生活动】教师给予说明和提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教师讲解.【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进位制,知道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方法.【活动二】探究进位制的加法运算二进制只用0和1两个数字,这正好与电路的断和通两种状态相对应,因此计算机内部都使用二进制.计算机在进行数(十进制)的运算时,先把接收到的数转换为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转换为十进制数,并输出结果.【任务1】查阅资料,分析计算机运算选择二进制的原因,从多个角度分析选择二进制的优越性.【答案】原因:(1)二进制数在物理上最容易实现;(2)二进制数用来表示的二进制数的编码、计数、加减运算规则简单;(3)二进制数的两个符号“1”和“0”正好与逻辑命题的两个值“是”和“否”或称“真”和“假”相对应,为计算机实现逻辑运算和程序中的逻辑判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优越性:(1)易于物理实现;(2)运算简单;(3)机器可靠性高;(4)通用性强.【任务2】小组合作,研究二进制的加法运算法则,并填写如下表的活动记录单.(1)根据上面的加法运算法则,计算(10 010)2+(111)2,并交流一下计算方法.(2)①计算45+23;②把45,23分别转换为二进制数,利用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计算它们的和,再把和转换为十进制数;③比较①②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答案】(1)25.(2)①68;②45=25+23+22+20=(101 101)2,23=24+22+21+20=(10 111)2,(101 101)2+(10 111)2=(1 000 100)2=68.③相同.【任务3】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能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用于计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请研究手机、计算机等电子存储设备的容量以及它们存储的一些电子文件的大小,它们通常以什么单位表示?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它们通常以KB,MB,GB,TB表示.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任务4】古人在研究天文、历法时,也曾经采用七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记数法.至今,我们仍然使用一星期七天、一年12个月、一小时60分钟的记时方法.结合角度、时间等实际问题,分小组讨论一下六十进制的加法运算法则.【师生活动】学生归纳、交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帮助.【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究得到进位制的加法运算方法.【活动三】任选下列主题之一进行研究1.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是全球数学教育界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每四年一届.ICBM-14于2021年在上海举办,大会标识(上图)中蕴含着很多数学文化元素,其中八卦符号(下图)可以用于记数,请探究这个符号所表示的数,互相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提示:八卦中称为阳爻,称为阴爻,每卦均由三个阳爻或阴爻组合而成.把八卦符号看作表示二进制数时,阳爻对应数字1,阴爻对应数字0.大会标识中的记数符号由四个二进制数组成,将它们分别转换为八进制数得到一个四位数;将这个四位数看作一个八进制数,在将这个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答案】这个符号所表示的数是2 021.2.除了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等记数法,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使用其他进位制,如十二进位制、六十进位制等.结合上述学习,写一篇与进位制有关的文章,包括进位制的意义及其计算,不同进位制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互相转换等.【师生活动】教师给予提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进位制及其运算法则的理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认识进位制,探究不同进制数的数之间的转换二、探究进制数的加法运算三、主题研究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上半年教资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2021年上半年教资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直线1141132+=-=-z y x 与平面01523=+--z y x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且垂直B. 相交不垂直C. 平行D. 直线在平面上2. 使得函数xx f 1)(=一致连续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0,1] C. ⎥⎦⎤⎢⎣⎡⎥⎦⎤⎢⎣⎡-1,2131,1 D. ),(+∞-∞3. 方程046334=-+-x x x 的整数解的个数是( )。

A. 0B. 1C. 2D. 34. 设函数)(x f y =在0x 的自变量为x ∆,相应的函数改变量为y ∆,)(x ∆ο表示x ∆的高阶无穷小,若函数)(x f y =在0x 可微,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dx x f y )(0'=∆B.dx x f dy )(0'=C.)()(0x x x f y ∆+∆'=∆οD.)(x dy y ∆+=∆ο5. 抛掷两粒正方体骰子(每个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2,…6),假定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观察向上的点数,则点数之和等于5的概率为( )。

A.3651 B. 91 C. 121 D. 1816. 对于n m ⨯矩阵A 。

存在s n ⨯矩阵B (B ≠0)使得AB=0成立的充要条件是矩阵A 的秩r(A )满足( )。

A. r (A )< nB.r (A )≤ nC. r (A )>nD. r (A )≥ n7. 一个五边形与其经过位似变换后的对应图形之间不满足下列关系的是( )。

教资历年真题试卷初中数学

教资历年真题试卷初中数学

1.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a≠0)的判别式Δ = b^2 - 4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Δ > 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当Δ =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当Δ < 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D. 当Δ ≥ 0 时,方程至少有一个实数根。

答案:D2. 已知函数 f(x) = x^2 - 4x + 3,则函数的图像()A. 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2,-1);B. 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2,-1);C. 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2,-1);D. 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2,-1)。

答案:A3. 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n = a1 + (n-1)d;B. an = a1 - (n-1)d;C. an = a1 + nd;D. an = a1 - nd。

答案:A4. 已知函数 f(x) = 2x + 1,g(x) = x^2 - 3x +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x) 和 g(x) 的图像有交点;B. f(x) 和 g(x) 的图像没有交点;C. f(x) 和 g(x) 的图像相交于一点;D. f(x) 和 g(x) 的图像相交于两点。

答案:A5. 若三角形 ABC 中,角 A、B、C 的度数分别为 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 b + c = 180°;B. a + b + c = 360°;C. a + b + c = 270°;D. a + b + c = 90°。

答案:A二、填空题1. 已知函数 f(x) = -2x^2 + 3x + 1,则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答案:(3/4,5/4)2. 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 3,公差为 2,则第 10 项 an =()。

2024年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5篇)

2024年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5篇)

2024年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5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教学是比较难的章节,我们该如何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很浅的看法:首先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数学里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在初中数学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函数抽象深奥,高不可攀,老师也觉得函数难讲,讲了学生也理解不了,理解了也不会解题。

事实果真如此难教又难学吗?下面我谈谈在教学设计方面一些方法和实践。

一、注重类比教学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人们正是利用相似事物具有的这种属性,通过对一事物的认识来认识与它相似的另一事物,这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法,利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可称为类比教学.在函数教学中我们期望的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达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顺利地由学会到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初中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在概念的得来、图象性质的研究、及基本解题方法上都有着本质上的相似。

因此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不但省时、省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就举例说明如何采用类比的方法实现函数的教学。

首先是正比例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特例,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简单最基本的函数。

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因为正比例函数过于简单,而轻视。

匆匆给出概念,然后应用。

等到讲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又感到力不从心,学生接受起来概念模糊,性质混乱,解题方法不明确。

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是因为忽视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作用,我们应该借助正比例函数这个最简单的函数载体,把函数研究经典流程完整呈现,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再学习其他函数时,在此基础上类比学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例如:《正比例函数》教学流程(一)环节一:概念的建立通过对问题的处理用函数y=200x来反映汽车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引入新课。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章末复习-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章末复习-

章末复习教学目标1.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及意义.2.能够根据问题列出代数式,并能说出代数式所表示的含义.能够判断反比例关系.3.会求代数式的值并能通过代数式的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教学难点能通过列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请你带着下面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复习吧!1.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2.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实际问题中的数量或数量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要弄清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对此你有什么体会?4.两个相关联的量何时满足反比例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5.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需要求代数式的值.求值时,要注意运算符号与运算顺序,你能举例说明吗?【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知识回顾,使学生对旧知识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要点复习考点一代数式的概念及意义【例1】(1)钢笔的单价是a元,小明购买b支钢笔要花多少钱?若他支付100元还有剩余,应找回多少元?(2)小刚从家出发步行去学校,速度是a m/h,经过b小时后到达学校,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远?【解析】(1)总价=单价×数量,小明购买钢笔要花ab 元钱.若他支付100元还有剩余,应找回(100-ab )元钱.(2)路程=速度×时间,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ab m .【答案】(1)小明购买b 支钢笔要花ab 元钱.若他支付100元还有剩余,应找回(100-ab )元钱.(2)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ab m . 【例2】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1)3a +4;(2)7(b -1);(3)2mn;(4)5x 3+2. 【答案】(1)3a +4的意义是a 的3倍与4的和; (2)7(b -1)的意义是b 与1的差的7倍; (3)2mn的意义是m ,n 的积除以2的商; (4)5x 3+2的意义是x 的立方的5倍与2的和.【归纳】(1)ab ,100-ab ,3a +4,7(b -1),它们都是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实际问题中的数量或数量关系.如例1中的ab 既可以表示钢笔的总价,也可以表示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归纳.【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代数式的概念及意义,任意给出一个代数式,使学生能够说出它的意义.【跟踪训练1】下列几个代数式,写法符合要求的是( ). A .3×a B .3x -1个C .b aD .112ab【解析】(1)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数字或字母与括号相乘时,乘号通常简写作“·”或者省略不写.(2)实际问题中含有单位时,如果最后运算结果是和或差的形式时,要把整个代数式括起来再写单位.(3)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 (4)遇到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将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答案】C【跟踪训练2】如果用语言叙述代数式a 2-b 2,正确的是( ). A .a 与b 的差的平方 B .a ,b 两数的平方差 C .a 与b 的平方的差D .b ,a 两数的平方差【解析】a 与b 的差的平方应表示为(a -b )2;a ,b 两数的平方差应表示为a 2-b 2;a 与b 的平方的差应表示为a -b 2;b ,a 两数的平方差应表示为b 2-a 2;故此题选B .【答案】B考点二 列代数式与反比例关系 【例3】用代数式表示:(1)七年级有6个班,平均每班有n 个学生,并且七年级一共有30位老师,则七年级共有师生多少人?(2)学校购买了一批图书,共a 箱,每箱有b 册,将这批图书的一半捐给社区,则捐给社区的图书有多少册?【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补充说明. 【解析】(1)师生人数=学生人数+老师人数; (2)捐赠册数=总册数÷2.【答案】(1)七年级共有师生(6n +30)人.(2)这批图书共有ab 册,其中一半捐给社区,则捐给社区的图书有2ab册. 【例4】(1)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长是100 m ,宽是x m ,这个长方形足球场的面积是多少?(2)甲、乙两地相距n km ,李师傅骑摩托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驶 x km ,但实际每小时行驶 40 km (x <40),则李师傅从甲地到乙地所需要的实际时间比原计划减少了多少?【解析】(1)长方形足球场的长一定时,面积与宽成正比例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长方形足球场的面积.(2)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根据时间=路程÷速度,计算出两个时间,再相减即可.【答案】(1)这个长方形足球场的面积是100x m 2.(2)李师傅从甲地到乙地所需要的实际时间比原计划减少了40n n x ⎛⎫- ⎪⎝⎭h .【归纳】(1)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正比例关系的特征: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3)反比例关系的特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归纳.【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例题,引导学生复习列代数式和判断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在做题的过程中归纳相关知识点.【跟踪训练3】王明同学买2本练习册花了n 元,那么买m 本练习册要花多少元? 【解析】因为买2本练习册花了n 元,所以买1本练习册花2n元,所以买m 本练习册要花2mn元. 【答案】买m 本练习册要花2mn元. 【跟踪训练4】王师傅接到一笔订单要编a 个花篮,若他每天编b 个,几天可以完成这笔订单?【解析】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即可计算出完成订单的时间.【答案】王师傅ab天可以完成这笔订单. 考点三 代数式的值【例5】根据下列x ,y 的值分别求代数式x 2+3y 的值:(1)x =10,y =8;(2)x =11,y =13.【答案】(1)当x =10,y =8时, x 2+3y =102+3×8=124;(2)当x =11,y =13时,x 2+3y =112+3×13=122.【例6】某车间第一个月的产值为m 万元,平均每月增产率为a %.(1)用代数式表示出第二个月的产值.(2)当m =20,a =5时,第二个月的产值是多少?【解析】(1)平均每月增产率为a %,即第二个月的产值比第一个月的产值增加ma %,所以第二个月的产值为m +ma %.【答案】第二个月的产值为(m +ma %)万元.(2)当m =20,a =5时,m +ma %=20+20×5 %=21(万元). 所以,第二个月的产值是21万元. 【归纳】求代数式的值的注意点: (1)格式:“当……时”;(2)代入时,数字要代入对应的字母的位置上去; (3)在求值时,原来省略的乘号要添上;(4)若代入的是负数或分数,要加上括号.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归纳.【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检测学生对求代数式的值的掌握情况,提高运用代数式的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跟踪训练5】当a =-1,b =2,c =3时,求以下各代数式的值. (1)bc a (2)(a 2+b 2+c 2)2 (3)324a b c a b+-- 【答案】(1)2361bc a ⨯==--, (2)(a 2+b 2+c 2)2=[(-1)2+22+32]2=(14)2=196, (3)()3122332241429a b c a b ⨯-+⨯-+-==---⨯.【跟踪训练6】施工队铺一条路,每天铺x m ,计划需a 天完成任务,现在为了赶工期,需要提前3天完工.(1)用代数式表示实际每天多铺多少米路.(2)求当x =90,a =18时,实际每天多铺多少米路.【解析】(1)由题意可知,工作总量是这条路的总长度,为ax m ,利用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实际的工作效率,用实际的工作效率减去x 就是实际每天多铺的米数.【答案】(1)实际每天多铺路3ax x a ⎛⎫-⎪-⎝⎭m . (2)当x =90,a =18时,189090183183ax x a ⨯-=-=--(m ). 所以,当x =90,a =18时,实际每天多铺18 m 路.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代数式的概念及意义二、列代数式与反比例关系三、代数式的值课后任务完成教材P86复习题1~5题.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角平分线的概念及作法。 2. 情境导入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如图(多媒体展示),将∠AOB 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
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2019 上半年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附录中给出了两个例子: 例 1. 计算 15×15,25×25,…,95×95,并探索规律。 例 2. 证明例 1 所发现的规律。
很明显例 1 计算所得到的乘积是一个三位数或者四位数,其中后两位数为 25,而百位和千位上的数字存在这样的规律:1×2 = 2,2×3 = 6,3×4 = 12,…, 这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尝试用语言符号表:教师让学生拿出纸剪成多媒体所示的图(a),按照上述步骤依次折叠,
最后形成图(d),给学生分小组,预留时间供其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之前复习旧知,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同时在旧知的基
础上发展新知,贯彻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 探究新知,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标要求,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明确定理 学生汇报定理内容,教师做适当点评,并讲解: ①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 ②DE 和 DF 分别为角平分线上一点 D 到角两边的距离; ③DE = DF(学生直观探究的结论)。 教师讲授定理:经探究可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我们称 这一结论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导入的问题,逐一介绍定理相关概念,并进一步明确 定理内容,对定理进行了清晰详细的描述,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定理,并对定 理内容形成深刻记忆。 三、证明定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证定理的“已知”和“求证”:已知为“一个点在一个 角的角平分线上”,要证结论为“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将定理内容符号化,并抽象成数学问题:如图,∠AOC = ∠ BOC,点 P 在 OC 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 D,E,求证 PD = PE。
初中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教学设计锦集 (数学)
2019 下半年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 17. 针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内容,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叙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5 分) (2)设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新课导入、定理形 成与证明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20 分) (3)借助“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简述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 活动经验。(5 分)
主学习能力、独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该乘法运算中的有趣规
律,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 2 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证明方法,掌握公式证明的思维过程,学会通过
一般性的证明来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从数值运算到符号公式表达的过程,感受数学证明中
请根据上述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分别设计例 1、例 2 的教学目标;(8 分) (2)设计“提出问题”的主要教学过程;(8 分) (3)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教学过程;(7 分) (4)设计“推广例 1 所探究的规律”的主要教学过程。(7 分)
【参考答案】 (1)例 1 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必需的独立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并观察结果与乘数的关系从中发现规律,提升自
活动:教师预留时间供学生思考探究,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视,并做如下 启发。
师:我们学过什么知识可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师:△ODP 和△OEP 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结合讲解,板书证明过程:
∵PD⊥OA,PE⊥OB, ∴∠PDO = ∠PEO = 90°。 又∠AOC = ∠BOC,OP = OP, ∴△PDO≌△PEO(AAS)。 ∴PD = PE。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定理进行拆分,并引导其将定理内容符号化为 数学问题,无形中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数学思想;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 证明定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升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板书证 明过程,使学生与自己的证明过程形成对比,从而在展示科学严谨的证明过程中 帮助学生完善证明的数学语言逻辑及证明思路。 (3)以“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为例,帮助学生积累几何图形的数学活动 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结合生活中的直观图形,将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数学动经验。例如, 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引入角平分线知识时,可以结合平分 角仪器这一教具,向学生展示仪器的原理,从而引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探究活 动。 ②丰富数学探究活动,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建立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例如, 在教学“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设计探究活动,即准备纸张,让学生按 照课件步骤进行折纸操作,使其通过实践感知角平分线蕴含的奥秘,从而帮助其 直观地发现结论。 ③结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相关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将定理内容抽象成数学问题,引 导学生结合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旧知证明定理的结论,即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 边的距离转化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证明问题。 ④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习惯。例如,在学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生活 实际问题(如某地要在三条笔直的公路围成的空地处建一个度假村,使这个度假 村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应如何确定其位置),让学生运用新知去思考解决这 一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