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发性面神经2016最新指南ppt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面神经麻痹是指面部肌肉因面神经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肌肉无力或瘫痪。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类型,原因不明,常见于中年人。
以下是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诊治指南。
一、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面部运动功能减退或消失、眼干涩、眼泪增多、耳痛、口干、喝水呛咳等症状。
2.体格检查:包括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检查,如闭眼抵抗试验、皱眉、鼓腮帮等。
3.辅助检查:可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二、治疗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可选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显著缩短恢复时间,但需注意剂量控制。
(2)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能够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治疗手段。
(1)自我训练:包括眼球运动、面部肌肉按摩和自我锻炼等。
(2)物理疗法:包括超声、电疗、针灸、康复训练等。
3.病因治疗:对于较为明确的病因,如中耳炎、肿瘤压迫等,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心理支持:面神经麻痹病人常伴有面容畸形及功能受损,需提供心理支持,并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治疗。
三、后期管理1.定期随访:对于面神经麻痹患者,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按摩、面部运动锻炼、神经电刺激等,帮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3.面部保护:避免面部受寒、受损,注意保护面部皮肤和黏膜,防止感染。
4.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类等,有助于促进神经恢复。
总结: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诊治指南主要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病因治疗、心理支持、后期管理等方面。
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内容进行阐述。
指南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小编对指南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一、临床特点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
(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三、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特发性面神经炎—本科(课堂PPT)
40
治疗
5. 手术疗法(病后2年未恢复可行) 面神经-副神经吻合术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 面神经-膈神经吻合术 疗效不确定, 严重病例可试用
6. 预防眼部合并症 ➢ 眼罩防护 ➢ 眼药水\眼膏
镫骨肌神经以上神经损害 伴 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丧失, 唾液腺分泌障碍。
鼓索以上面神经病变 同侧舌 前2/3味觉障碍,唾液腺分泌障 碍
茎乳孔以上 单纯性面瘫的 表现
26
Bell Sign
患侧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 称为贝尔征
27
Hunt综合征
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是由带状疱疹病 毒感染面神经导致其运动和感觉神经受损,发生面 瘫、耳痛和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指茎乳孔以上 面神经管内段 面神经的急性 非特异性炎症 引起的周围性 面神经麻痹
6
7
面神经的解剖走行
面神经
脑桥腹外侧
桥脑下缘听 神经处出脑
共同进入 内耳孔
沿面神经 管下行
经茎乳 孔出颅
8
面神经的解剖走行
注意: 面神经走行的任何部 位病变都可引起周围 性面瘫(即一侧表情 肌瘫痪)。
9
面神经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Bell’s palsy)
1
2
还笑别 个…
哈哈!歪嘴儿!
3
神经内科
4
•他们得了什么病? •怎么得病的? •能不能好?
5
概述
内耳门
面神经管示意图 facial nerve tunnel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内容进行阐述。
指南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小编对指南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一、临床特点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
(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三、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内容进行阐述。
指南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小编对指南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就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她可识别的继发原因。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一、临床特点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与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与唾液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与颊部的不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与仔细的体格检查就是排除其她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注意寻找就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她部位病变表现。
(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1、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与神经电生理检查。
2、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三、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内容进行阐述。
指南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小编对指南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一、临床特点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
(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1.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三、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通常3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特发性面神经炎诊治指南
4. 实验室检查
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 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 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5. 诊断标准
01
急性起病,通常3天左右达到高峰
02
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 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03
排除0继4 发原因。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6. 鉴别诊断
在所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70%左右为特发性面 神经麻痹,30%左右为其他病因所致,如吉兰-巴雷综合 征、多发性硬化、结节病、Mobius综合征、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等。
--第八版内科学
2. 发病机制
面神经炎病因未明。由于骨性面 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 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导致神 经受压。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 不稳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 痉挛,神经缺血、水肿出现面肌瘫 痪。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主要为 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 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 部分尤为显著。
进行证实。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大多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 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在发病 后2~4周开始恢复,3~4个 月后完全恢复。在面肌完全 麻痹的患者,即使未接受任 何治疗,仍有70%在发病6 个月后也可以完全恢复。部 分患者可遗留面肌无力、面 肌联带运动、面肌痉挛或鳄 鱼泪现象。
(3)外科手术减压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术减 压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的时机、适应证、风险和获益仍不明确。
最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
最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1nervepa1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1neuritis∖Be11麻痹(Be11pa1sy)r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
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
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
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
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以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组织全国西医和中医的神经科、神经外科、脑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整形科、电生理、超声科、影像学等学科专家,编写完成本指南,希望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01、发病机制1.1 西医病因与病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病毒感染如潜伏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的重新激活是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也有认为该病亦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家族性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继发于遗传性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面神经管解剖结构异常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面神经管狭窄的患者面神经更容易受压,损害程度与面神经管狭窄的程度相关。
另外,气候温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是面瘫的危险因素。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理早期发生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压或局部循环障碍,早期髓鞘出现水肿,晚期可出现轴索变性,其中以茎乳孔及面神经管内部分最为显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2016最新指南ppt
• 二、眼部保护 •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者眼部的
保护。 由于眼睑闭合不拢、瞬目无力或动作缓慢, 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部,泪液分泌减少,使得角膜 损伤或感染的风险增加,必要时应请眼科协助处理。 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滴眼液或膏剂防止眼部干燥,合 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是在睡眠中眼睑闭合不拢时 尤为重要。 三、外科手术减压
鉴别诊断
• 在所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70%左右 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左右为其他 病因所致,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 化、结节病、Mobius 综合征、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脑炎(真菌、病毒、细 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莱姆病、 中耳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梅毒、脑干 卒中、面神经肿瘤、皮肤肿瘤、腮腺肿瘤 以及面神经外伤等。
者,即使未接受任何治疗,仍有70%在 发病6 个月后也可以完全恢复。
• (4) 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 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
• 1、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 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 2、对于面肌完全瘫痪者,可以根据需要 选择是否行神经电生理测定,在发病后 1 ~ 2 周进行测定时,当面神经传导测定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足对侧10%, 针极肌电图检测不到自主收缩的电信号时, 近半数患者恢复不佳
•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
• (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 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 法。
• (2) 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 (3) 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 (特别是脑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如眩晕、复视、共济失 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或肢体感觉减退;是否存 在耳科疾病的表现,如外耳道、腮腺、头面部、颊部皮肤 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位性病变等; 注意有无头 痛、发热、呕吐。
面神经炎医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失+涎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4)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丧失+涎腺、泪腺
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35
定位检查法
镫骨肌反射测定:消失-面神经镫骨肌 以上损害
味觉检查:病侧>健侧50%以上-鼓索 神经分支以上损害
泪腺分泌检查:病侧相差50%以上-膝 状神经节以上损害
●神志消失:误入血管、特别是动脉。窦性停搏和中毒等均 可使神志消失。若用药量少,常是一过性的。但抢救不及 时也是很危险的。遇此,立即停止注射,进行人工呼吸、 心脏按压。一般1—3分钟立即恢复。否则应按复苏处理。
●特1m殊l,病出例现:双还上有肢报抽道搐C6、S下GB肢时伸,直注、入双1%眼利上多吊卡、因瞳复孔合散液大、 呼吸停止、青紫、吐白沫、意识消失。经针刺人中、内关, 20秒钟后呼吸和意识恢复。
膝状神经节 迷路段
内听道段
9
4.鼓室段(水平段)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 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 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 和锥体段)
10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鼓索神经 面神经垂直段
11
5.乳突段(垂直段)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
向下达茎乳孔。
12
17
面 神 经 终 末 支
18
19
面 神 经 分 布 区
20
面神经分布图
21
22
23
部分面神经核接受对 侧大脑运动皮层的锥 体束纤维支配同侧颜 面下部的肌肉;
其余部分面神经核接 受双侧大脑运动皮层 的锥体束纤维支配额 肌、眼轮匝肌、皱眉 肌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PPT【10页】
6、局部按摩、面肌功能训练
7、注意保护角膜,戴眼罩,预防性滴氯霉素 眼药水或睡前涂红霉素眼药膏。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 复,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 不留后遗症。但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 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
1、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 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多于女。 3、周围性面瘫: 病侧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
腮等动作。 A、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B、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
时显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阳性; C、患侧鼻唇沟变浅 D、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E、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吹口哨时漏气。 4、茎乳突孔以上面神经受损影响到鼓索支时尚有舌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
一.概念
又称特发性面神麻痹或Bell麻痹(Bell’s palsy),指面神经管内段(茎挛、肿胀受压造成面神经缺血引起周围性 面瘫。
耳颞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三叉N节
膝膝NN节节
标
本 观
面 神
五.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烟酸、复方丹 参片。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1、B12,胞二磷胆碱 ,辅酶Q10等。
4、理疗:1~2周后行物理疗法,在茎乳孔附近可行 热敷、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离子导入及超短波等 。
前2/3味觉障碍。
面瘫的鉴别
四.鉴别诊断
1、复发性面瘫-口唇水肿综合征:又称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RS)。主 要表现周围性面瘫、口唇周围为主的面部 水肿和舌表面皱褶三方面。儿童和青年期 发病,预后良好,病因不明,无特效疗法。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内容进行阐述。
指南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小编对指南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一、临床特点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
(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三、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面神经麻痹(参考诊治指南)课件
学习交流PPT
7
学习交流PPT
8
面神经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面神经(facial nerve)第Ⅶ对脑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泪腺, 唾液腺,司舌前2/3味觉,内耳、外耳道 皮肤感觉。
其中支配上部面肌(额肌、皱眉肌及眼轮匝肌)的神经 元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控制。支配下部面肌(颊肌及口轮匝肌) 的神经元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控制。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 常见于脑血管病、肿 瘤
学习交流PPT
20
学习交流PPT
21
治疗
一、药物治疗(3素)
1.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通常选择泼 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60 mg/d,连用5 d,之后于5 d内逐步减量至停 用。发病3 d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儿童特发性面 神经麻痹恢复通常较好,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于面 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学习交流PPT
9
面神经的解剖定位
解剖定位
学习交流PPT
面神经核损害 伴展神经麻 痹对侧锥体束征
膝状神经节病变 Hunt综合症 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 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 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 道及鼓膜疱疹
镫骨肌神经以上神经损害 伴 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丧失, 唾液腺分泌障碍。
鼓索以上面神经病变 同侧舌 前2/3味觉障碍,唾液腺分泌障 碍
茎乳孔以上 单纯性面瘫的 表现
10
病因及病理
• 病因:病因未明
• 激发因素: 风寒 病毒感染(如带 状疱疹) 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解读PPT课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面部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包括面部肌肉锻炼、物理治疗等,以改善面部功能和外 观。
社会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减轻社交障碍;同时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饮食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面部保暖等生活细节问 题。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生活质量。
疾病背景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面 神经疾病,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和 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治疗现状
目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多样,但 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和规范,治疗效果参差 不齐。
指南意义
本指南的制定对于规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 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疗法
普通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
电针疗法
在针刺基础上,加以电流刺激,增强针刺效果。
穴位注射
将药物注射到相关穴位,发挥药物与穴位的双重 治疗作用。
心理疗法
心理疏导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法,缓解患者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信心。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促进面神经麻 痹的康复。
泼尼松
常用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减轻面神经 水肿和炎症反应。
地塞米松
作用与泼尼松相似,但抗炎作用更强,且副作用相对 较少。
甲泼尼龙
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迅 速缓解面神经麻痹症状。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疱疹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课件(参考2016年诊治指南)
体征
患侧额纹消失
面神经受损导致抬眉肌 无力,额纹消失。
患侧眼睑下垂
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 受损时导致眼睑下垂。
患侧鼻唇沟变浅
面神经支配颧大肌和口 轮匝肌,受损时导致鼻
唇沟变浅。
患侧口角下垂
面神经受损导致颊肌无 力,口角下垂。
伴随症状
听觉过敏
由于镫骨肌瘫痪,使鼓膜 张肌的张力增加,会造成 听觉过敏。
激光
激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缓解疼痛和 肿胀等症状。
手术治痛和麻木 等症状。
面神经移植术
将健康的一段面神经移植到患侧,以恢复神经功能。
肌肉移植术
通过移植健康的肌肉来替代萎缩的肌肉,以恢复面部表情和肌肉功 能。
其他治疗
• 其他治疗包括中医治疗、针灸治疗等。中医治疗主要通过中药 调理和针灸来促进神经恢复。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 解症状和促进神经再生。
面神经受到损伤,导致神经传导障碍 ,进而引发面部肌肉瘫痪。
炎症反应
部分面神经麻痹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如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分类
01
02
03
贝尔麻痹
最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类型 ,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 感染有关。
亨特综合征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的面神经麻痹,常伴有耳 部疱疹。
创伤性面神经麻痹
由于外伤或手术损伤导致 的面神经麻痹。
05 预防与康复
CHAPTER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 劳,增强免疫力,降低病毒感
染风险。
注意保暖
避免面部受到寒冷刺激,防止 面神经受损。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如 糖尿病、高血压等,减少面神 经麻痹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 1. 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 岁以上,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
预后。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 ~ 60 mg/ d, 连用5 d,之后于5 d 内逐步减量至停用。 发病3 d 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 儿童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通常较好,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于面肌瘫痪严 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鉴别诊断
• 在所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70%左右 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左右为其他 病因所致,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 化、结节病、Mobius 综合征、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脑炎(真菌、病毒、细 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莱姆病、 中耳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梅毒、脑干 卒中、面神经肿瘤、皮肤肿瘤、腮腺肿瘤 以及面神经外伤等。
鉴别诊断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典型表现包括:双侧 周围性面瘫;既往有周围性面瘫史,再次 发生同侧面瘫;只有面神经部分分支支配 的肌肉无力;伴有其他脑神经的受累或其 他神经系统体征。 对于发病3个月后面肌 无力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的患者,也有必 要进行神经科或耳科专科的进一步评估, 必要时行磁共振成像或高分辨率CT 检查
•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无 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术减压有引起严重并 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的时机、适应证、风险和获 益仍不明确。
四、神经康复治疗 • 可以尽早开展面部肌肉康复治疗。
• 大多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良好。 大部 分患者在发病后2 ~ 4 周开始恢复,3 ~ 4 个月后完全恢复。 在面肌完全麻痹的患
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 并发症。
诊断
• 一、临床特点: • 二、实验室检查: • 三、诊断标准:
临床特点
•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 左右达到高峰。 •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周围性面瘫,如受累
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 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 压痛。 •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 前2/ 3 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 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 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 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神经内一科 戴云蛟
定义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idiopathi c facial nervepalsy) 也称 Bell 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 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 d 左右达到 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 识别的继发原因。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
•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
• (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 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 法。
• (2) 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 (3) 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 (特别是脑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如眩晕、复视、共济失 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是否存 在耳科疾病的表现,如外耳道、腮腺、头面部、颊部皮肤 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位性病变等; 注意有无头 痛、发热、呕吐。
• (4) 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 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
• 1、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 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 2、对于面肌完全瘫痪者,可以根据需要 选择是否行神经电生理测定,在发病后 1 ~ 2 周进行测定时,当面神经传导测定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足对侧10%, 针极肌电图检测不到自主收缩的电信号时, 近半数患者恢复不佳
者,即使未接受任何治疗,仍有70%在 发病6 个月后也可以完全恢复。
3. 神经营养剂:临床上通常给予 B 族维生素,如甲钴胺和维生素B1 等。
• 二、眼部保护 •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者眼部的
保护。 由于眼睑闭合不拢、瞬目无力或动作缓慢, 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部,泪液分泌减少,使得角膜 损伤或感染的风险增加,必要时应请眼科协助处理。 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滴眼液或膏剂防止眼部干燥,合 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是在睡眠中眼睑闭合不拢时 尤为重要。 三、外科手术减压
2. 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
激素,可能会有获益,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 疗。 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伐西洛韦,如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 2 ~ 0. 4 g, 每日 3 ~5 次,或伐昔洛韦口服每次0. 5 ~ 1. 0 g,每日2 ~ 3 次;疗程 7 ~ 1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