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课件:必修三1.2汉代儒学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1.2儒学汉代 (共27张PPT)
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3.发挥儒家仁政 思想 4.“三纲五常” 忠君
君权
天 = 君
加强君权,服从统
治;爱护百姓
减轻负担,缓和矛 盾,改善生活 为人处事标准
中央 集权
统一
合作探究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
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 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 的附庸(工具);一些儒生和
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2.经过: (1)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 皇采纳。 (2)坑儒——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3.评价: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请思考:汉武帝 为何采纳董仲舒 的主张?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
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君权神授
材料四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
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
请思考:汉武 帝为何采纳董 仲舒的主张?
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天人感应
知识点拨
思想主张
1.“儒学独尊” 作用 思想统一、国家安 宁,中央集权
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寒来暑
往,三年没有踏进后花园一步, 因此,人们称赞他“三年不窥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出 了名的“书呆子”,非董仲舒 莫属。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 武帝》
园”。“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
为成语“目不窥园”。
其次得有人说你行
汉武帝即位的当年,下诏“海
选”。……既是“海选”,就要不设门
人民版高中必修3历史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共35张PPT)精选课件
价 大一统意识 值 民本意识、
维护中华民族统一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意识
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道德意识
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太学的出现; 1、教育体制:
1)中央:——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的官立学校 )
2)地方:——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的工具。 ②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
力量相对薄弱。
小结:
儒学的兴起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 ——蔚然大宗
成体系, 遭冷遇
秦朝时期 ——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逐渐复苏 汉 隋武 唐帝时时期 ——正统思 地想 位强化
学以致用
1、秦朝实行“焚书坑 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 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汉因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献策?
1)现实需要: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 个 权,鼎维盛护时国期家,的但统也一面。临许多问题,需什要么加问强题中?央集
2)用人政策:
3)个人发挥: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 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 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拓展: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 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他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 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人民版.必修三 1.2 汉代儒学 (共26张PPT)
2、概况 ⑴焚书:
①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
②焚书的范围: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
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
③不焚的书: 《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
⑵坑儒:
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
①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②目的:警告文化人
课堂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 秦时受到严厉打击?
问题探究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 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政策
不 同 原因 点
影响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秦始皇
汉武帝
排斥、打击
尊崇
秦刚刚统一,需要巩 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 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 了统治者的需要
本课知识体系
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焚书坑儒,儒学发展遭到打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全面影响社会;
4、影响:
积极:⑴儒生即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是政治舞台上的 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⑵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 力量;
,消极:(1)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 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2)导致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 量相对薄弱
积极 1、“大一统”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仁政思想有利于关注民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16张PPT)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统思想的史实。
高考考点
◦一、汉初的统治: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一、汉初的统治: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1)原因: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 (3)措施: ◦ ①减轻田租; ◦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 ③放兵回家,授予田宅; ◦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对三纲五常应辩证分析其作用
③、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为人处世)
使儒学神化带有 封建迷思信想色统彩一
④、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评价董仲舒思想
(1)积极: ①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既有利强化君权;也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③兴办学校,有利教育发展。 ④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消极:
3、“独尊儒术”的影响
对政治 有利于中央集权,稳定汉朝统治秩序。
对民族 思想统一,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 精神 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对学术 文化
结束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 上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了尚学风尚。
对主流 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对孔孟思想为哪些继承与发展?
不同: 秦朝: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汉朝: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及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推动了封建教育的发展。
■继承: ①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等; ②实行仁政: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 ③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 ■发展: ①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 ②神化皇权:天人感应(道家)、君权神授(阴阳家);
高考考点
◦一、汉初的统治: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一、汉初的统治: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1)原因: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 (3)措施: ◦ ①减轻田租; ◦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 ③放兵回家,授予田宅; ◦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对三纲五常应辩证分析其作用
③、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为人处世)
使儒学神化带有 封建迷思信想色统彩一
④、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评价董仲舒思想
(1)积极: ①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既有利强化君权;也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③兴办学校,有利教育发展。 ④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消极:
3、“独尊儒术”的影响
对政治 有利于中央集权,稳定汉朝统治秩序。
对民族 思想统一,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 精神 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对学术 文化
结束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 上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了尚学风尚。
对主流 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对孔孟思想为哪些继承与发展?
不同: 秦朝: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汉朝: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及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推动了封建教育的发展。
■继承: ①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等; ②实行仁政: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 ③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 ■发展: ①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 ②神化皇权:天人感应(道家)、君权神授(阴阳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1-2:汉代儒学 36ppt 优秀课件
(2)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 打击。秦朝利用法家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剥削沉重,仅存二世,就被农民
(3)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批判。汉武帝 初年,开始大批起用儒学之士,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 后来董仲舒提出的确立独尊地位,禁绝与儒家相异的学术这一 建议和文化上实行“大一统”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儒学 地位上升,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立为正统思想。
第2课 汉代儒学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唐乱朝诗,人章碣刘《焚项书坑原》 来不读书。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
汉 背景:焚书坑儒 代 的批判 儒
学 秦始皇“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遭打击
汉初:无为而治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谨。凡米石(dàn)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天子 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 或乘牛车。
(2)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一定意义上的公平与公正的选官 制度,是隋唐以来的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而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却是封建制度严重衰落的具体
(3)科举制对文化的影响: ①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 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三 年
班
长
3、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臣、父子、夫妻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1.2汉代儒学 (共28张PPT)
实行仁政(对先秦儒学的继承)
材料六: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
三纲五常
思想主张
1.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3.实行仁政 4.三纲五常
5)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
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 时间
方式 依据
察举制
汉代
九品中正制 魏晋
科举制 隋唐
考试 成绩
先秦
世袭 贵族
推举兼有考试 德才 门第
科举制考什么? 为什么? ——儒家经典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
大一统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 汉武帝时期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但急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3.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4. 董仲舒改造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需要。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 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 利禄的诱引。” ————顾颉刚
导学: 为什么儒学会在汉代成为正统?(背景)
二、汉代哪些因素推动儒学成为正统?
汉初“无为而治”政策 材料一:“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 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 廪庾(lǐn yǔ,指粮仓 )尽满,而府库余 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
1.2 汉代儒学 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3
发愁啊! 怎么办?
我帮你!
董仲舒
汉武帝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
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
王相。这个“读书虫”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实际
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
房,可他整天钻在书房里研读儒学。春日万紫千红开
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寒来暑往,三
秦始皇像
课堂探究1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思想解放,生动活跃;
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 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 呆子”,非董仲舒
间封建统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沿袭。
莫属。
2、董仲舒的新儒学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
大意:《春秋》所说的天下万物归属于一的理论,是 天地之间永恒不变的法则,古往今来普遍存在的真理。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
一、“焚书坑儒”批判(秦朝)
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背景 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
过程:焚书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 禁书。 可以保留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 (如医书、农书、卜筮等)。
评价:
3、评价“焚书坑儒”: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地》 君权神授
高二历史课件1.2 汉代儒学(人民版必修3)
王道以教化为大务,“以刑罚为辅”。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注:以上材料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春秋繁露》,引号内容不见诸原文,系今人概括
汉武帝 16岁登
基 54 在位 21岁亲 年 政
刘邦时期郡国形势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刘彻晚年郡国形势
图
图
百家争鸣→儒学独尊 百家争鸣→一家独尊
汉代儒学
百家争鸣→儒学独尊 百家争鸣→一家独尊
独尊的为什么是“儒学”?
春秋
战国 221 百家争鸣
前
秦前
206
法家
汉
前140 儒学独
尊
刘邦为何不高兴?
刘邦初得天下,设宴庆功,群臣在宴会上喝 醉,大声喧哗,甚至拔剑击柱……。刘邦见状很不 高兴。 一旁的儒生叔孙通乘机对刘邦说:“儒生虽 然不能一块和您打天下,但是您要治理天下,那就 用得着了。臣愿意去鲁地召集些儒生,与臣一起制 定礼仪。”刘邦表示同意,于是授权叔孙通。
上谓布曰:“何苦而
基 21岁亲 政
反?” 布曰:“欲为帝耳。”
——《史记·黥布列传》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刘邦时期郡国形势图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 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官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
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 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注:以上材料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春秋繁露》,引号内容不见诸原文,系今人概括
汉武帝 16岁登
基 54 在位 21岁亲 年 政
刘邦时期郡国形势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刘彻晚年郡国形势
图
图
百家争鸣→儒学独尊 百家争鸣→一家独尊
汉代儒学
百家争鸣→儒学独尊 百家争鸣→一家独尊
独尊的为什么是“儒学”?
春秋
战国 221 百家争鸣
前
秦前
206
法家
汉
前140 儒学独
尊
刘邦为何不高兴?
刘邦初得天下,设宴庆功,群臣在宴会上喝 醉,大声喧哗,甚至拔剑击柱……。刘邦见状很不 高兴。 一旁的儒生叔孙通乘机对刘邦说:“儒生虽 然不能一块和您打天下,但是您要治理天下,那就 用得着了。臣愿意去鲁地召集些儒生,与臣一起制 定礼仪。”刘邦表示同意,于是授权叔孙通。
上谓布曰:“何苦而
基 21岁亲 政
反?” 布曰:“欲为帝耳。”
——《史记·黥布列传》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刘邦时期郡国形势图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 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官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
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 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2汉代儒学(共34张PPT)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 “君权神授”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
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 。
材料二: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汉书.食货志》
如果你是刘邦,你会选择哪种思想来 治理国家?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历 史 资 料
文景之治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 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 (一)“儒学”独尊的原因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 (一)“儒学”独尊的原因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仁政
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 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三纲五常”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链接高考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孔 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
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
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1、时代特征:走向大一统
刘邦为何不高兴?
刘邦初得天下,设宴庆功,群臣在宴会上喝醉,大 声喧哗,甚至拔剑击柱……。刘邦见状很不高兴。
一旁的儒生叔孙通乘机对刘邦说:“儒生虽然不能一块和您 打天下,但是您要治理天下,那就用得着了。臣愿意去鲁地 召集些儒生,与臣一起制定礼仪。”刘邦表示同意,于是授 权叔孙通。
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 “君权神授”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
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 。
材料二: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汉书.食货志》
如果你是刘邦,你会选择哪种思想来 治理国家?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历 史 资 料
文景之治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 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 (一)“儒学”独尊的原因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 (一)“儒学”独尊的原因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仁政
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 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三纲五常”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链接高考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孔 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
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
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1、时代特征:走向大一统
刘邦为何不高兴?
刘邦初得天下,设宴庆功,群臣在宴会上喝醉,大 声喧哗,甚至拔剑击柱……。刘邦见状很不高兴。
一旁的儒生叔孙通乘机对刘邦说:“儒生虽然不能一块和您 打天下,但是您要治理天下,那就用得着了。臣愿意去鲁地 召集些儒生,与臣一起制定礼仪。”刘邦表示同意,于是授 权叔孙通。
历史教学课件: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节 汉代儒学 (共22张PPT)
(2012年天津) “《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 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 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依据材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 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 古代社会的影响。
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 儒学体系。
——《汉书·董仲舒传》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42021/9/14Tuesday, September 1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42021/9/142021/9/149/14/2021 7:14:54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42021/9/142021/9/14Sep-21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42021/9/142021/9/14Tuesday, September 14, 2021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汉代儒学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
依据示例填空
孔子说:我 克己复礼 孟子说:我___民___贵___君___轻________ 荀子说:我___君___舟____民___水_______ 老子说:我___以___柔____克___刚_______ 庄子说:我____顺___其___自___然_______ 韩非子说:___把___他___们___全___杀____了_ 墨子说: 别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2 汉代儒学课件PPT
栏目导航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栏目导航
董仲舒的新儒学 史料一 (公元65年)①壬寅晦,日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 上封事,各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以所上班示百官。诏曰: “群僚所言,②皆朕之过……永览前戒,竦然兢惧。” 史料二 董仲舒……③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 教主化的进程,④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为稳定 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栏目导航
3.提出“三纲”“五常”,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该 对其持批判态度。“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去除其中的封 建成分,剩余的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栏目导航
儒学成为正统 史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 间……①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 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 的绳子都朽断了。 史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 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②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 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栏目导航
[解读] (1)史料一①反映了日食出现,百官上奏得失;从②中 可得出皇帝为“得失”承担责任。
(2)由史料二③可得出董仲舒新思想服务的对象,由④可概括特 点。
栏目导航
[思考] (1)史料体现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史料,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思想 有何显著特点?
——顾颉刚
栏目导航
史料三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③秦始皇 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 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 的作用最大,④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栏目导航
董仲舒的新儒学 史料一 (公元65年)①壬寅晦,日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 上封事,各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以所上班示百官。诏曰: “群僚所言,②皆朕之过……永览前戒,竦然兢惧。” 史料二 董仲舒……③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 教主化的进程,④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为稳定 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栏目导航
3.提出“三纲”“五常”,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该 对其持批判态度。“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去除其中的封 建成分,剩余的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栏目导航
儒学成为正统 史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 间……①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 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 的绳子都朽断了。 史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 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②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 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栏目导航
[解读] (1)史料一①反映了日食出现,百官上奏得失;从②中 可得出皇帝为“得失”承担责任。
(2)由史料二③可得出董仲舒新思想服务的对象,由④可概括特 点。
栏目导航
[思考] (1)史料体现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史料,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思想 有何显著特点?
——顾颉刚
栏目导航
史料三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③秦始皇 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 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 的作用最大,④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共33张PPT)
材料七 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 和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 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特点: (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而伦理道德和身心修 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神秘化。 (3)吸收了各家思想内容,外儒内法。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作用
治国思想 针对问题
“君权神授” 君主专制 “天人感应” “大一统” 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仁政” 土地兼并
评
价
君权合理化,有利于抑制暴政 实施仁政;但是带有迷信色彩。
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政治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 达到政治上统一,结束了百家 争鸣局面,抑制思想自由发展 关注民生,有利于缓和社会矛 盾,实现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封建统 治秩序;有利于发扬传统道德。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 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如何?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3.汉武帝时国家面临严峻的形势
(1)土地兼并严重; (2)诸侯国的威胁; (3)匈奴威胁边疆,边患不定;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ຫໍສະໝຸດ 1.焚书坑儒:儒学遭重创根因:秦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为政治权
力服务 直因: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 统治 具体步骤:焚书、坑儒 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 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2.汉初黄老之学:儒学有所恢复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 (共25张PPT)
问 题 情 境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教 师 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 讲 解 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推进新课
推进新课 二、“罢黜百家”
问 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 题 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你能够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 情 境 历史成就吗? ①政治方面:存在王国问题和相国权重问题——实
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结束。
推进新课
察举制: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它肇基于高祖 刘邦,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于汉武帝,东汉末年因战争频仍
教 师 讲 解
而无法推行。
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得到汉武帝赏识的。东汉时 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 期,豪强地主把持乡举里选,使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
教 师 讲 解
③经济方面: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盐铁官营, 行“推恩令”和设立中朝; 铸“五铢钱”,统一货币; ②民族关系方面:匈奴问题和越族问题——抗击匈 ④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奴和设立三郡;
推进新课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境
太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教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 师 播。 讲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解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听
收敛。
推进新课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教 师 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 讲 解 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推进新课
推进新课 二、“罢黜百家”
问 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 题 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你能够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 情 境 历史成就吗? ①政治方面:存在王国问题和相国权重问题——实
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结束。
推进新课
察举制: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它肇基于高祖 刘邦,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于汉武帝,东汉末年因战争频仍
教 师 讲 解
而无法推行。
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得到汉武帝赏识的。东汉时 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 期,豪强地主把持乡举里选,使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
教 师 讲 解
③经济方面: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盐铁官营, 行“推恩令”和设立中朝; 铸“五铢钱”,统一货币; ②民族关系方面:匈奴问题和越族问题——抗击匈 ④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奴和设立三郡;
推进新课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境
太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教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 师 播。 讲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解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听
收敛。
推进新课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
文理分科后一定要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不能一味“陈陈相因”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 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 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 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
学科网
汉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文化上 的重大变化
第二节
秦
汉代儒学
新
西汉
东汉
三国
公元前 公元前 221年 202年
“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 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 者族。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 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 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故凡秦一代之政,皆源于荀、韩, 而百家之学遂定于一尊。盖诸子之兴, 本为在下者以学术争政治。而其衰,则 为在上者以政治争学术。” ——钱穆《国学概论》
天人感应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所知从矣。”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四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 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 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 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 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 也。”
D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C
学科网
汉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文化上 的重大变化
第二节
秦
汉代儒学
新
西汉
东汉
三国
公元前 公元前 221年 202年
“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 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 者族。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 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 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故凡秦一代之政,皆源于荀、韩, 而百家之学遂定于一尊。盖诸子之兴, 本为在下者以学术争政治。而其衰,则 为在上者以政治争学术。” ——钱穆《国学概论》
天人感应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所知从矣。”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四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 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 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 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 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 也。”
D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C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课件(13张ppt)
——《汉书·食货志》
积极: ●经济恢复,国力强盛 ●西汉社会的稳定
消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三、汉武帝所面临的政治局势
谓布曰:“何苦而反?”
汉武帝
16岁登基 21岁亲政
布曰:“欲为帝耳。”
——《史记·黥布列传》 刘刘彻邦即时位期时郡郡国国形形势势图图
三、汉武帝所面临的政治局势
2
、 主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干 知 识 梳
1、原因:儒生非政;加强统 1、背景:汉武帝加强统治的需要;
治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实质:文化专制 3、影响:儒学发展陷入低谷
2、内容:君权神授,大一统等 3、影响:巩固统治;儒学成为正 统思想
理
练一练
1.在汉朝,当出现日蚀、月蚀及各种天灾的时候,皇帝要下罪
B 己诏,有时候还要杀大臣。这一做法体现了
第2课 汉代儒学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焚书坑儒”
材料1、
焚书坑 唐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问题1、秦朝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呢? 问题2、为什么占卜、卜筮、种树、医学之书不在禁烧之 列? 问题3、焚书坑儒有什么影响?
一、“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小组讨论:汉武帝会接纳董仲舒的观点吗?
针对中央集权
提出大一统与独尊儒术
针对加强君权
针对维护统治 秩序
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提出三纲五常
四、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儒家思想神学化
◆实质: 借助神权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 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积极: ●经济恢复,国力强盛 ●西汉社会的稳定
消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三、汉武帝所面临的政治局势
谓布曰:“何苦而反?”
汉武帝
16岁登基 21岁亲政
布曰:“欲为帝耳。”
——《史记·黥布列传》 刘刘彻邦即时位期时郡郡国国形形势势图图
三、汉武帝所面临的政治局势
2
、 主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干 知 识 梳
1、原因:儒生非政;加强统 1、背景:汉武帝加强统治的需要;
治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实质:文化专制 3、影响:儒学发展陷入低谷
2、内容:君权神授,大一统等 3、影响:巩固统治;儒学成为正 统思想
理
练一练
1.在汉朝,当出现日蚀、月蚀及各种天灾的时候,皇帝要下罪
B 己诏,有时候还要杀大臣。这一做法体现了
第2课 汉代儒学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焚书坑儒”
材料1、
焚书坑 唐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问题1、秦朝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呢? 问题2、为什么占卜、卜筮、种树、医学之书不在禁烧之 列? 问题3、焚书坑儒有什么影响?
一、“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小组讨论:汉武帝会接纳董仲舒的观点吗?
针对中央集权
提出大一统与独尊儒术
针对加强君权
针对维护统治 秩序
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提出三纲五常
四、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儒家思想神学化
◆实质: 借助神权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 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 汉代儒学课件(共14张PPT)
①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②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消极为主) ③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 起了一定的作用。(积极)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
2、汉初休养生息 ——儒家思想逐渐复苏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 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 官用,以赋于民。——《汉书·食货志》
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
3、特点:①带有神学倾向;
②外儒内法,兼有法家阴阳家思想。
4、影响:
( (512))、适结汉应束末了了至汉各隋武 学帝 派唐时 思发加 想展强 平:中 等央 竞集 争权的的局面需(要百;家争
鸣受局面佛彻教底、结道束教)冲,击扼,制儒了学学术权思威想被的削自弱由,发展; 实但质上仍也居是统一治种地文位化。专制政策;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汉尊书儒•董术仲舒传》
材料四: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
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
2、具体表现
(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①“儒学独尊”;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③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④“三纲五常”。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独尊儒术)
1、背景
(1)政权逐步巩固; (2)文化逐渐复苏; (3)汉武帝致力于“大一统”;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君—权—神董授仲舒《春秋繁露》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
2、汉初休养生息 ——儒家思想逐渐复苏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 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 官用,以赋于民。——《汉书·食货志》
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
3、特点:①带有神学倾向;
②外儒内法,兼有法家阴阳家思想。
4、影响:
( (512))、适结汉应束末了了至汉各隋武 学帝 派唐时 思发加 想展强 平:中 等央 竞集 争权的的局面需(要百;家争
鸣受局面佛彻教底、结道束教)冲,击扼,制儒了学学术权思威想被的削自弱由,发展; 实但质上仍也居是统一治种地文位化。专制政策;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汉尊书儒•董术仲舒传》
材料四: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
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
2、具体表现
(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①“儒学独尊”;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③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④“三纲五常”。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独尊儒术)
1、背景
(1)政权逐步巩固; (2)文化逐渐复苏; (3)汉武帝致力于“大一统”;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君—权—神董授仲舒《春秋繁露》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胜两大定律。 •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
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知识补充
• *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 “五常”:仁、义、礼、智、信。 • * “三从四德”: •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 “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第二节 汉代儒学
儒学的兴起
春秋战国
被漠视
秦
汉
沉重打 击
成为 正统
“焚书坑儒” 1.背景:
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 治权力的附庸(工具);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2.经过:
(1)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 (2)坑儒——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不
同 点
对儒学态 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董仲儒学正统地位
相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 统一
同 实质 文化专制
点 作用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自
知识补充
• 阴阳五行学说: • 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
治。使汉初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发展, 尤其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史称 “文景之治”
罢黜百家
1.背景 2.表现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 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完成(董仲舒儒学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 阳家等思想。具有神学色彩。) ①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 政。
知识补充
•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 *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评价焚书坑儒:
(1)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 作用; (2)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 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 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汉初时期,王朝初建,经济需要恢复,统 治者采取黄老(道家学说)之学,无为而
②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③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
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3.影响
(1)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学术思想的自 由发展。 (2)积极: 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治受 儒士攻击
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知识补充
• *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 “五常”:仁、义、礼、智、信。 • * “三从四德”: •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 “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第二节 汉代儒学
儒学的兴起
春秋战国
被漠视
秦
汉
沉重打 击
成为 正统
“焚书坑儒” 1.背景:
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 治权力的附庸(工具);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2.经过:
(1)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 (2)坑儒——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不
同 点
对儒学态 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董仲儒学正统地位
相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 统一
同 实质 文化专制
点 作用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自
知识补充
• 阴阳五行学说: • 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
治。使汉初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发展, 尤其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史称 “文景之治”
罢黜百家
1.背景 2.表现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 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完成(董仲舒儒学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 阳家等思想。具有神学色彩。) ①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 政。
知识补充
•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 *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评价焚书坑儒:
(1)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 作用; (2)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 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 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汉初时期,王朝初建,经济需要恢复,统 治者采取黄老(道家学说)之学,无为而
②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③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
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3.影响
(1)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学术思想的自 由发展。 (2)积极: 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治受 儒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