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3课《老山界》教案1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3课《老山界》教案1

三老山界教案A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导入新课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师板书:老山界难二、自主学习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

在诗中,诗人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生速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生归纳整理,师板书3、提问: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4、小结: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明确文章主题5、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在笔记本上作记录并点名上黑板归纳,师检查其句子语言是否组织的完整通顺,当堂批改三、感悟、延伸1、点名作小结:你从课文的学习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识?哪些将来可以被我们利用到?师作简单板书2、课堂活动、讨论: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具体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学生自由发言四、布置作业1、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2、将学习红军的行动落实到实处,做出行动,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全班交流3、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语言写得比较好?找出来,多读一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2. 赏析精彩的片段,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重点:赏析精彩的段落,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描写精彩的句子,多读教学过程:一、自主展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搜集的资料。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老山界》是苏教版八年级必修阅读篇目之一,是一篇记叙文。

文章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采用了夸张和对比等手法,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了解老山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3. 掌握夸张和对比等描写手法;4.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2. 如何理解夸张和对比这些修辞手法。

四、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1) 教师做好文章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

(2) 让学生预习文章,鼓励学生提前了解老山界的情况。

2. 课堂教学(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介绍老山界,引导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放松学生阅读文章,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例如:老山界的特点是什么?文化和人文风俗有哪些?(3) 梳理思路(10分钟)学生针对老山界的情况整理思路,准备写一篇文章。

(4) 写作(25分钟)学生根据老山界相关情况,写一篇文章。

鼓励学生运用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文学含量。

(5) 练习评估(10分钟)让学生互相评估彼此的文章,并选出几篇优秀的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点评,鼓励学生。

3.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作业,并根据老师的点评和评估,修改自己的文章。

五、教学效果评估1.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3. 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老山界这篇文章数次阅读后,可以发现文章中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尤其是对本地特色的描写,反客观突出。

通过这篇教案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不仅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能力,还加强了对语言修辞方面的理解和评论能力,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本教案以老山界的一篇文章为素材,通过阅读、问答、思路梳理、写作、评估等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八年级语文上册 3《老山界》精品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老山界》精品学案 苏教版

三老山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方法导航】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探究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让学生互动、想像,通过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聚集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

2.对于文章关于翻越老山界困难的重点词语、语段的分析理解。

【教具学具的准备】1.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画面。

2.录音机、朗读磁带、投影仪【教与学师生互动】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壮举。

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丸、腾细浪。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

(可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在全班交流)(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听前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你能说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2.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可启发学生,在文章里找到表示时间的语言标志。

3.用简洁、概括性的词语谈谈你读后,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小结〕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明确: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或有的学生会说老山界陡、窄、险等都可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课堂活动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课堂活动导学案 苏教版

课堂随笔课堂随笔【反馈练习】1.下列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艰难困苦歪风邪气()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冽扶危济困()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②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3.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____________ __②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4.“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第二段景物描写,填写下列内容。

观察点:______________ 观察角度:先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 8.选出下列对这两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分析正确的一项()A.使人们对登山奇观留下深刻的印象。

B.使人们对行军队伍拉得很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山界 导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老山界 导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老山界导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预习案》一、读准下面加点的字。

瑶民yáo 歇脚xīe 军阀fá 缴租jiǎo苛捐kē 欺侮wǔ 攀谈pān 煮粥zhōu盛饭chéng 峭壁qiào 骨碌gū 咀嚼jué时间地点红军活动第一天下午山沟沿着山沟向上走天色晚了瑶民家与瑶民攀谈天黑了山脚下准备登山满天都是星光在“之”字拐的山路上夜行军半夜里一尺来宽的山路上半夜露宿、冻醒第二天黎明雷公岩翻越雷公岩、“我”做鼓动工作、医务队慰问和帮助伤员下午两点多钟到达山顶后下山任务完成,战胜了难翻的老山界点缀zhuì 澎湃pài 疲倦juàn 倾斜qīng打颤zhàn 呜咽yè 酣畅hān 落下là二、请认真阅读课文,在下面表格补充相应的内容。

《探究案》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进行概括。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2、面对这般种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鼓起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3、课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

课文中有几处典型的描写,分别是语言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试分析以下问题。

(1)课文第15—18自然段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2)课文第13自然段和第19自然段的场景描写中描写了“之”字型山路,说明山路的什么特点?火把与星光连接说明老山界的什么特点?(3)课文第23自然段是半夜醒来观赏夜景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七个比喻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1)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3.老山界备课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3.老山界备课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八上3.老山界备课指导本课课文导读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军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

学习本文,感受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表现出的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精神坚信胜利前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清记叙的要素,了解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的特点,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双基知识导学1.注音骨碌(gū)(lu) 酣然入梦(hān)蜷曲(quán)缀着(zhuì)呜咽(wū)(yè)澎湃(péng)(pài)落(得很远)(là)2.辨音3.辨形4.解释(1)攀谈:课文里是找些话题与人交谈的意思。

(2)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3)呜咽:课文里形容凄切的水声。

(4)澎湃:课文里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身手:本领。

(6)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7)军阀:泛指控制政治的反动军人。

(8)信仰: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9)宗教: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

(10)矗立:高耸地立着。

(11)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

(12)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

(13)景致:风景。

5.辨义惊惶惊慌“惊惶”,惊慌。

“惊慌”,害怕慌张。

这两个词的含义基本一致,只是“惊惶”更多地用于书面语,而“惊慌”则多用于口语。

奇观壮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老山界地貌、文化特点及生态环境2.能够理性看待当地环境问题,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和作用3.发现语文中充满的诗意和写作技巧4.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对当地文化、传统和自然保护有所了解和认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山界地貌、文化特点及生态环境2.发现语文中充满的诗意和写作技巧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山区地方?那里有什么特别的地貌与文化特点?2.呈现课题:这节课我们要一起了解一篇文章《老山界》。

阅读(20分钟)1.教师讲解生字、生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学生跟读整篇课文,体验文本中的情感3.以分组形式进行课文解读,各组呈现自己的解读成果,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分析(10分钟)1.小组呈现分析结果2.讨论:文章中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3.高效学习:通过阅读省选篇目,了解和发现语文同其他学科的关联之处。

实践(20分钟)1.模拟课文中所描写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地还原生态环境。

2.在传承和发扬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提高生态意识。

3.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制作有关老山界的PPT。

(5分钟)1.汇报小组的分组成果和PPT制作成果,让所有同学了解课文中的文化和生态。

2.重点,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课后作业1.掌握生字、生词等基础字词,并将词语的使用情况用意义句一一倒好。

2.将老山界与家乡作一个比较,分析异同。

3.本课讲到的环境问题,写一篇日记,谈谈个人在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然环境和文化的介绍,帮助学生在理性看待当地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故乡的认识和爱护之情。

此外,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中充满诗意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增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三、老山界(1)【学习目标】1.明白得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出色的语段。

2.学习课文按时刻转变和地址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式;3.明白得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重点难点】能够明白得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出色的语段,学会合理安排材料。

【课前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并抄写两遍。

蜷.缩( ) 呜咽.( ) 点缀.( ) 彭湃..( )( ) 咀ju é( ) ch ù( )立 h ān ( )然入梦 k ē( )捐杂税 2.用简练的语句归纳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读课文两遍。

【课堂助学】一、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一)按要求自主学习。

(二)深切探讨三、质疑问难。

【课后作业】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炬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炬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突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讲,就在那个地址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那个地址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次数 3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超级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方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倦怠,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突然醒来,才感觉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满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仍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仿佛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咱们如此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耸立在眼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之外,确实是寂静。

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老山界》教案 苏教版(1)

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老山界》教案 苏教版(1)

《老山界》教案星星、山峰、四周的山、(身边的战友);高峻奇伟(行军生活艰苦);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比喻。

3、作者描写星星,山峰,四围的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了许多比喻,比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把“星星”比作“宝石”,形象而美丽;“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把“山峰”比喻成“巨人”,写出山的气势;“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把“山谷”比喻成“井”,写出红军当时所处环境的特点。

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然景物,而且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明确:以声写静的手法,写一个极度疲劳的人冻醒后又欲入睡,在恍惚迷离中听到的难以名状的声音。

以四个比喻句,显示出声响的起伏变幻。

写出了夜半深山的静谧、红军夜宿的艰苦,又不失乐观的情趣。

5、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明确: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

两组在比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觉。

如果调换,就不能表现听觉上的矛盾感觉了。

示例:像落花飘零在水面像狂风掠过松林6、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明确: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

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

①扣词语: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②抓修辞: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找角度:从哪一角度表现的。

④析内容:表现了写作对象的什么特点。

⑤悟情感。

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重点段落】之一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八年级语文老山界教案1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老山界教案1苏教版

三老山界(第一课时)目标预设:1、认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生活,学习他们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了解文章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

教学难点:学习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走近作者2、了解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军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惊惶.(huáng )酣.然入梦(hān)骨.碌(gū)蜷.曲(quán)矗.立(chù)咀嚼.(jué)呜咽.(yè)落.得很远(là)2、解释下列词语。

(1)苛捐杂税——繁重的捐税。

(2)灌输——输送。

(3)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问是非情由。

(4)攀谈——找些话题与人交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被作家魏巍称为“地球红飘带”和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称为“惊心动魄的史诗”是什么吗?对!它就是史无前例、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为了实现战略转移,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越过千山万水,终于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

那你们知道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对,它就是越城岭,土名就叫老山界。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1、解题:2、快速阅读全文,总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依据是什么?(顺序: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相结合)(依据:表时间的词语:上午、傍晚、天黑、夜里、半夜、黎明以后、下午思考与调整表地点的词语:山脚、山腰、山顶)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1、小组讨论:用几个词概括老山界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3课《老山界》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3课《老山界》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课《老山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2.对于文章关于翻越老山界困难的重点词语、语段的分析理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壮举。

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丸、腾细浪。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二〉整体感知1. 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你能说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2。

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找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

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一直到宿营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老山界》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

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背诵精彩语段。

2、了解课文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材料等特点
3、体会重要词句的含义,感知课文内容和精神。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出重点字词并识记。

完成下面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pān( )谈点zhuì( ) quán()曲 chù( )立
hān()然 guàn()输打颤.()呜咽.()
2.给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词的意思。

澎湃:
生平:
3.阅读下面背景材料。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

青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
响,1925年在上海南洋大学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

1934年10月,
他随中央第二纵队干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后,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

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东征、西征,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他的另一篇文章《金色的鱼钩》被选进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英雄”第二课。

4.仔细阅读课文,圈画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思考本文按
什么顺序记叙事件的?在课文中画出描写景物的精彩句子
并朗读。

5.阅读了文章之后,你有哪些疑问?将你的问题写在横线上,
并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讨论。

【活动方案】
活动1:了解本文记叙顺序。

根据课前画出的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请你为红军翻越老山界画一个行军路线图。

画好后在组内交流,评选出最具创意奖,并在全班展示。

活动2: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

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四难”,试从课文中选择适当的语句(或
概括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走路难
(将完成的表格在组内容交流,准备在全班交流。


活动3:总结本课收获。

将你本堂课学习中的收获写在下面“课堂随笔”一栏中,和同学互相交流收获。

(提示:本课收获可从本文的叙事特色、自己的精神收获等方面来写。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