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X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X围生态系统的空间X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②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明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能力:1、解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观察常见的生态环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学科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区分常见生态环境难点: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三、教学设想回顾我们日常生活生活的环境,通过展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物与环境图片,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不同的生态环境图片、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物的生活状态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我提问:在我们生活一、导入新课们身边的生活环境。

的身边,存在哪些组生态环境中生物的形成部分呢。

态特点。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展示学生经常见学生跟着老师分到的不同环境图片,别观察各种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环1、先看有关生态境中各种生物形态、环境的图片。

大小、形状各不相同,2、观察各种图片但是最后都可以在它中的生物。

们生活的环境中生3、寻找各种生物活。

的特征。

老师板书,提炼出二、生态系统学生进行总结关键知识点,并由特学生通过观察找例说出的概念。

出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相同点:上的内容归纳出生态不同点:系统的关系图。

根据学生讨论归纳:生态是否有生命特征的特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点,说出生态系统的机环境组成。

结构关系。

学生根据对应图生产者:是绿色植三、生物群落的成分说出各部分的结构,物,也包括化能自养并说出其在生态系统型生物、蓝藻等。

中的地位。

消费者:包括营捕生产者:将无机物食生活的各种动物及合成有机物,把光能寄生的生物。

或无机物中的化学能分解者:营腐生生活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的微生物,主要是细学能,为消费者提供菌和真菌等,还有一食物和栖息场所,是些腐食性动物,如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蚓等。

分。

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及本教材个体自身稳态调节和种群与群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章是是整个高中生物必修的倒数第二章,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本章是整个高中生物中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但同时本章又是与前面内容密不可分的一章,学习本章内容,同样要联系到“生物的营养代谢类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和种群、群落以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内容。

所以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根据生物学习的不便定律“结构决定功能”,我们这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就在这一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使我们学习本章以及后面一章的基础。

因为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最主要的是掌握生态该系统的组成成分;我们要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在食物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综上所述,本节内容既可以联系复习前面的内容,又对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石。

所以说,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本节的内容比较的不直观,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以及营养结构。

针对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对其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熟悉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3、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通用3篇)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篇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一.教材分析:虽然同学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同学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淌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既详细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养分而发生联系,关心同学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理解并把握生态系统的养分成分及其养分结构,区分养分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养分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养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把握养分级的概念以及养分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力量目标:通过指导同学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养分结构,培育同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力量。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同学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养分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同学"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养分结构及养分级的学问。

四.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养分级三个概念的区分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养分级生物对前一养分级生物的乐观作用。

五.--思路的理论依据:从共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熟悉规律,从详细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同学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详细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四周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讨论,来分析、理解并把握生态系统的养分成分和作用,以及养分结构及其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篇1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章节:第5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 让同学理解生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种类。

2. 让同学学会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有哪些成分。

3. 通过对养分级能量流淌的理解,让同学明白越是最高养分级的生物导致能量铺张越严峻。

4. 让同学充分理解本节内容,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熟悉,联系实际,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践中来,让同学熟悉到爱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单性是如此重要。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种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食物网及养分级。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分类1. 自然生态系统i海洋生态系统 ii森林生态系统 iii湿地生态系统……2. 人工生态系统i城市生态系统 ii农田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组成成分i外界环境 ii生产者 iii消费者 iv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2. 食物链和食物网i食物链:养分级概念ii食物网概念习题、作业:1. 下列生物哪个不是消费者。

()a 蛇 c 蚯蚓b 猫d 蛔虫2.一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者不肯定是绿色植物。

b 错综简单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c 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淌的渠道。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只猫的食物为40%米饭,60%鱼。

(该鱼吃草长大的)试求这只猫长了1kg至少需要多少绿色植物?教学后记:(教学总结)本章内容比较零碎,要把握的学问点也比较多。

需要同学在课前预习,充分做好预备。

这一节内容理解性比较强,课本只补过短短五页书,但联系方面特别广,既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又有系统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光考记忆是肯定不行的。

首先应当指出本节的重点很难点;其次,举例说明,利用身边的环境很生物结合课本内容,让同学生动地理解记住;最终,让同学做些例题,在做题中关心同学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

3. 培养学生运用生态系统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及功能。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环境和生物组成。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图片。

2. 准备生态系统模型或实物模型,以便进行观察和分析。

3. 准备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强调其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复杂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介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组成(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3.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生态系统功能:讲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5. 生态系统平衡:探讨生态系统平衡的概念、意义及其维持机制。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问“什么是生态系统?”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及平衡机制。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中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和____等组成。

2. 选择题: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非生物因素D. 捕食者)3.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

2. 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
1.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及其生存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生物组成层和环境结构层。

生物组成层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微生物类和人类类等,这些类群可以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

环境结构层则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及能量交换以及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植被、水等。

3.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可以把物质及能量在生态系统内进行循环,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同时,生态系统还可以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如食物、空气、水等。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基本概念、结构及功能,让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从而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2. 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实地考察,让学生实际操作,深入体验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3. 思考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四、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来评估学生对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理解程度。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测验、考试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相互关系;3.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研究和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相互关系;3.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方法和工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2.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讲解PPT和举例分析,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结构、功能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分组研究(3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角色(比如植物学家、动物学家、环境学家等),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独立调查和研究。

4.结果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研究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相互关系,让其他同学提问和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和探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5.实地考察(2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学校附近的树林、草地等地方,观察和记录不同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可以利用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6.结构分析方法和工具(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生态系统结构分析方法和工具,比如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等。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和运用这些工具进行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7.总结和评价(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结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你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有了什么新的理解?-你觉得哪些工具和方法对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最有效?-你对于生态系统的研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四、巩固和扩展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的方法和工具,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报告,包括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网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2、分析简单的食物网
三、教学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
六、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和无机盐等)
2、生产者(主要成分):主要是绿色植物
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
4、分解者:主要是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2、食物网。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目标1、列举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生态系统的类型三、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P89池塘生态系统为例)问题设置:1、池塘中哪些成分是没有生命的?它们对生态系统重要吗?2、池塘中有哪些生物?他们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试着归类。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水分、矿物质等。

(2)生产者:自养型生物。

(3)消费者:各种动物,包括(4)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总结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如:草—>兔—>狐—>狼(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联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3)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环节或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4)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强。

(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高中生物学科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2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分析,构建生态系统模型。

通过问题探讨,培养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1.3情感目标
树立生命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培养社会责任。

2.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1节。

从模块角度来说,学生在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等生命系统后,自然过渡到本节生态系统的学习。

从章节的角度来说,本章围绕生态系统概念而展开,本节课是本章的统领,为后面各节学习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
本节是重点,但不是难点。

通过老师讲解或学生阅读都没问题,但要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热情就不容易。

因此可以尝试从“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的角度深挖教材来突破这个问题,由浅入深地在教学中落实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结构应有的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应用相关知识分析情景,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5.教学过程。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标陈述: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二、学习目标:1、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的范围及类型。

2、通过阅读、讨论课本、结合生活实例,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概述四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3、在阅读课本、分析相关实例的基础上,学生掌握食物链的书写,能分析各营养级和消费者级别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过程中观察分析的能力,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落实目标的评价方案1、教师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列举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并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学生举例及观看图片,能够了解生态系统的范围及类型。

班级超过2/3学生能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的范围及类型就达成了目标1。

2、通过阅读课本上,学生直接说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

结合草原生态系统实例,教师给出相关问题,学生结合实例及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概述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教师继续引导提问,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生态系统除草原生态系统之外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补充完整。

教师给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结构模型,班级学习中等的学生能说出组分及原因。

同时发现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关联,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就达成了目标2。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食物链结合成食物网,学生能数出食物网中食物链数,并能分析出食物链、食物网中的营养级。

结合第四章所学的种间关系知识,指出食物链、食物网中两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

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认同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达成目标3。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草原图片,请同学们回答:在这片广袤的大草原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教师组织和引导: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按照新课程标准主体性教学理念设计教学。

教师通过设计系列课内外活动——“生态调查”、“与你分享”、“我最重要”、“绿色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参与学习,增大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③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

该节是全章的重点,因为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是生态学中最主要的概念和原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后4节内容的前提,也是学生构建生态学知识结构和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实例是池塘生态系统,但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缺乏感性认识。

在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成份,这些成分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学生对此较难理解,因此,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说出生态成系统的组成(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能力目标(1)通过水池生态调查,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与你分享”、“我最重要”活动,培养学生组织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绿色生活”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对教材插图的分析、理解、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

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与你分享”活动和“我看‘放生’”讨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2)明确人作为消费者,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应当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四、教学素材、媒体选择与设计根据本节课特点,素材选择宜简单,并尽可能取自学生,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媒体选择微机的PPT和实物展台。

五、教学过程设计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群落中生物间的“营养联系”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命线”,其主要形式就是“食物联系”。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刺激形式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广度和浓度。
形成对食物链、食物网组成、功能等方面认识。统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3.消费者
4.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作业设计
《步步高》P213
1.诊断题(此题考查基础知识,要求所有学生全做)
2.解题探究1-6题(此些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可选做5题)
学生做题,回答
分析讨论
写食物链
讨论并得出答案
整理
明确学习目标。
回顾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
为生态系统的成分分类作铺垫。
学生自学、思考对生态系统成分归类。
学习应用判断各成分有利于理解掌握。
以判断题形式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回顾知识,建立联系,生态系统中成分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书写,肯定正确,讲评存在问题,使学生认同食物链的构成。
通过谚语,诗句写食物链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图片引出食物网概念并提出相关问题加深理解
再通过题,提出种群数量的变化
图片最后回到知识网络结构,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这节课有了整体联系
阅读学习目标。
讨论并填写
踊跃发言。
倾听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倾听讲解、观察图文,思考,做笔记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文,找出关系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条理清晰,举例恰当,分析到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和练习效果来看,整体掌握情况较好。教学中,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让学生分析它的组成成分,完成课堂问题。深入探究并总结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各个组分的归类、作用、组分及地位。在复习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借助于典型例题将这部分知识常考的题型进行说明和练习。
引导学生在生态系统中有一些特殊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考试中经常出现知识点)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栖霞市第一中学孙军政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来设计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

学习过程,以故事情境导入、谚语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媒体课件的方式,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总结,列表格比较,举例生活中的例子等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生态系统是比种群、群落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

要学习生态系统就要以对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层次的理解为基础。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需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成分又通过营养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这为《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生态系统的成分(D:应用)。

(2)食物链和食物网(D: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和“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分析归纳,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特别是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教学重点:1.重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2.实施方案(1)发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利用PPT等电教手段,加强对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理解,并利用推理的方式归纳其知识网络。

(3)通过图解和题例当堂巩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与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1.说明并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2.说出生态系统的种类;3.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技能目标:1.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通过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推理,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学会制作生态缸。

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万物息息相关;2.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导入:1分钟5分钟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出示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生物圈二号”,是1984年空间生物圈风险投资公司投资1.5亿在沙漠中建立的。

它是一座微型人工生态系统。

为什么我们称它为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系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

我们前面学过生物的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而生态系统是它们的下一个层次。

种群的概念是什么?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叫做种群。

什么是群落呢?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注意种群是同种生物,群落是各种生物种群。

那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呢?(PPt上出示)大家一起读一下。

概念中有哪几个词比较关键呢?嗯,就是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统一整体。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生物圈二号”。

(出示图片)它其中有生物群落么?有无机环境么?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么?那么“生物圈二号”是什么?观察图片进行猜想,产生兴趣,随着老师的叙述大致了解“生物圈二号”。

随着老师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与前面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了解生态系统所处的组织层次。

说出: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叫做种群。

说出: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看概念,齐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必备) 成分 生产者(基石) 消费者(最活跃) 分解者(关键) 活动二:学生讨论并回答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
呼吸 光合、 化能 合成作用
捕食Biblioteka 作用枯枝败叶非生物的物
呼吸作用
质和能量
粪便、遗体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消费者 变式训练:
分解者
下图中 A、B、C、D、E 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A C D E B
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教学设计
大量砍伐树木和捕杀动物,对生态系统有没有影响? 渗透法制教育:播放《环境污染》视频,学生观看。 我们人与自然的相处,我们既要改变它,又要保护它,别让我们世界上的 最后一片绿,成为我们最后的一丝回忆。珍惜我们的绿色世界,环保将改变我 们的生活。生态系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我们都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 圈中的一员,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它。 我国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和绿色植物,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共同维护生态 平衡, 于 1988 年、1989 年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三、课堂小结和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植食性鸟
猫头鹰


食虫鸟 蜘蛛 青蛙
5 。 2 捕食和竞争 2 。 种。 。 种成分。未体现出 条食物链组成。 草 ,初级消费者是 植食
食草昆虫
(1)该食物网由 性鸟类和食草昆虫 (2)该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是 (3)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4)蜘蛛和青蛙的种间关系为 来的成是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必备) 成分 生产者(基石) 消费者(最活跃) 分解者(关键) 五、作业安排:课堂讲义(对点训练和分层训练) 六、教学反思 捕食关系 食物链(网)
4
归纳总结: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又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中最重要的是营养级和消费级,营养级从生产者开始,消费级从消费者 开始。 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过渡:生态系统中每条捕食链起点都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如果我们
3
捕食关系 食物链(网)
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教学设计
第5章 第1节
学校 基本信息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
授课教师 高二(10)班 刘星勇 累计节次 计划学时 1
余庆县他山中学 2015.11.5 第1节 授课班级 生态系统的结构
本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三,第 5 章第 1 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 内容分析 第五章的一个重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本节内容的 学习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食物链和 食物网的基础知识; 学生又在第 4 章对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学情分析 在此基础上近一步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 生应该比较轻松,但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培养学生对立与统一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渗透环保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教法 媒体应用 教学环节 或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剪辑的《余庆宣传片》视频,创设一幅大美余庆的画面情境,导入新 课的学习。
1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归纳总结法。 ppt 课件。
集体备课或电子教案
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课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范围及类型 指导学生阅读第 88 页教材相关内容,课后归纳生态系统的类型。 (1.范围:有大有小;2.类型:自然和人工等生态系统。 )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活动一:学生讲解自己调查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以下问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其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什么? 2.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吗?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吗? 3.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吗?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4.消费者都是动物吗?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5.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6.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吗?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吗? 7.分解者都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吗? 8.硝化细菌、蓝藻、菟丝子、蘑菇分别属于什么成分? 师生归纳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师生共同总结:生态系统的成分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
2
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教学设计
分解作用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食物链的起点属于什么成分? 3.食物链有哪些成分? 4.食物链的终点是什么? 5.什么是营养级? 6.消费级别与营养级别有什么关系? 7.图示食物网有几条食物链? 8.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有几个营养级? 9.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哪些? 10.猫头鹰占有哪些营养级? 11.青蛙和蜘蛛是什么种间关系? 练习: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