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和4.3导学案

合集下载

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导学案(学生版)必修一

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导学案(学生版)必修一

20232024学年度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海水温度、盐度的因素,理解世界海洋表层年平均水温、盐度的分布规律及海水温度、盐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2.了解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并运用图表资料分析海洋表层密度的分布规律及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3.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形式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清单】知识点一海水的性质:1 . 海水的温度:( 1 ) 海水的热量主要来源于。

( 2 ) 表层区,海洋水温度的变化:( 3 ) 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水温由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的趋势。

( 4 ) 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a 调节大气b 导致、风力发生改变c 影响海洋系统2. 海水的盐度:( 1 ) 概念:是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海水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

( 2 ) 影响因素: 、气候特点、淡水汇入情况、海区形状等。

( 3 ) 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4 ) 海水盐度在垂向上的变化:( 5 ) 海水盐度变化的影响:会对 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3 . 海水的密度:( 1 ) 概念: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 。

( 2 ) 影响因素:海水的 、盐度和压力等。

( 3 ) 分布规律:知识点二 海水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 和 三种基本形式。

1. 波浪:( 1 ) 定义:是由 作用产生的,包括风浪、涌浪等。

( 2 ) 波浪对 和人类活动的影响:a. 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 ,也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

b. 波浪造成的颠簸,对 、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c. 巨大波浪对防波堤、 、码头等水工建筑物会湾成严重破坏。

2. 潮汐:( 1 ) 定义:是指海水在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合称潮为。

( 2 ) 潮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a .潮汐蕴藏着极为巨大的。

《4.2 大学之道》教案及导学案

《4.2 大学之道》教案及导学案

《4.2 大学之道》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阅读,点面结合。

在弄懂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清各句和各段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我、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

二、写作背景《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到南宋时,朱嘉力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嘉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

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作者介绍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四、题目解说“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的第一句。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4.2洋流(导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2洋流(导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2 洋流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示意图,说明并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1.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难点]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的影响【课前预习】1.洋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在海洋表层形成的洋流。

2.分类(按性质){暖流:从水温的海区流向水温的海区寒流:从水温的海区流向水温的海区3.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等。

4.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时针方向流动(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时针方向流动。

(3)南极大陆外围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夏季呈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时针方向流动。

5.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和的输送和交换,在全球热量输送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暖流: ;寒流;(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寒暖流易形成大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等。

上升流: 渔场。

【探究1】在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同时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右图示意洋流的形成原因。

【问题】分别说出图示洋流的成因。

【探究2】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水温较流经海区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低的是寒流。

【问题】分别指出图示洋流的性质【概括洋流判读的方法】【探究3】图为世界洋流分布图,据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观察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说出洋流运动方向的差异2.观察中低纬度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的差异,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3.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南半球呢?4.南纬40°附近海区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相比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5.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有什么特点?与季风有什么关系?【活动】结合左图,在右图绘制理想状态下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

4.2《胸怀世界》导学案

4.2《胸怀世界》导学案

编制人:利老师审核:_ _ 使用时间:第周班别组别姓名教师评价八年级4.2《胸怀世界》导学案【学习目标】:1、开拓全球视野,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懂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懂得每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独特价值;培养全面、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2、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懂得与各国各民族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友好相处的道理;学习同具有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与习俗背景的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3、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关注人类命运,锻炼思考国际和世界重大问题的能力。

4、关心世界和人类的发展命运,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使命感。

第一课时世界文明,人类财富)(要求请在卷上写出相应答案,并在书上划出相应的答案。

)1、什么是文明?文明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世界文明千姿百态?3、不同的文明,其相同的合理内核是什么?、如何进行文明交流?5、人类面临哪些共同问题?6、要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做?P74—75,P76-77全部选择题,P77问【我的疑惑】通过预习你不懂的地方有哪些?(学会提问题会让自己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材料一:一个美国人从中国回到美国,他的朋友请他谈谈感受。

他说,在中国吃一顿饭,要打三次架。

一进餐厅,为了推让座位,主客就开始互相拉扯;接着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让挡一番;最后为了付账,更会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材料二:当别人称赞你真漂亮时,一般你会怎么回答?如果你回答的是”哪里哪里。

”对方是英国人,他对你的回答又会怎样想呢?英国人的想法是:这个人怎么这么有意思,还要我回答他哪里漂亮,那就告诉他:“Every where(到处都是)”(二)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面临了什么问题?除此之外,我国还面临了哪些问题?2、对于上述问题,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2 认识底和高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2  认识底和高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2 认识底和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

- 学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 掌握三角形底和高的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

-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三角形底和高的测量方法。

-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

- 学生分享他们对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

2. 新课导入- 讲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

- 展示如何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

- 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典型的三角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底和高。

-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找出三角形的面积。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找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 各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 实践操作-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 学生通过测量,找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6. 总结讲解-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7.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

- 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

- 学生通过实验和测量,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延伸-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其他多边形的面积。

-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三角形底和高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底和高概念的关键环节。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导学案(1)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导学案(1)

《扬州慢》(一)【知人】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姜夔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南宋著名词人,他少年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一生从未做官,最后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在西子湖畔。

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诗词俱工,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他的词,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高典雅,格调甚高,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

代表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由于精通音律,姜夔喜欢新创自度曲(自己创制新词调),共有自度曲17首,本篇《扬州慢》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二)【论世】满目疮痍,悲从中来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使这所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被洗劫一空。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22岁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三)杜牧咏扬州的名篇①《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②《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③《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四)慢词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

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

令、慢是词的两大类别。

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形式,即“引”或“近”。

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

引、近、慢词到宋徽宗时代盛行。

慢词句长,韵少,节奏较为舒缓。

慢词: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一)

打点计时器纸带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学会怎样由试验结果得出结论,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难点: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 一、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是,加速度与力成 ;当作用力一定是,加速度与质量成 。

二、实验原理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化,而研究其中 的变化的方法。

本试验有F m a 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先控制一个变量。

即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和砂,细绳,导线,天平, ,砝码。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把实验器材装好,不挂小桶。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让小车能在其上面做匀速运动。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先接通电源在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上号码。

5、保持质量不变,做上述试验,把力对应的纸带标好。

6、保持力不变,做上述试验,将质量对应的纸带标好。

7、计算出加速度,作出加速度与力的图像及加速度与质量得到数的图像。

【合作探究】一、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表一:表二:画出图像: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成反比,与物体成正比。

二、实验注意事项总结1.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类比法2.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的准备阶段,小车不挂小桶时,先将木板的一端垫起一定高度。

4.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导学案

4.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导学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政治学案第四单元学会学习4.2《掌握科学学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素材了解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学会培养记忆力的方法4、理解“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预习案(良好的开始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一、【课前小调查】:(一)测一测:下列选项中哪些是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把序号写出来()1.认真进行课前预习准备。

2.课专心、注意力集中了。

3.不懂不爱问,有问题不请教老师或同学。

4.不看课本,不复习就做作业。

5.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偏重钻难题。

6.死记硬背,不消化理解。

7.会利用图书馆、网络寻找学习资源。

8.能够及时复习。

9. 学会了知识归纳。

10. 我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我是属于哪一类?A.小王喜欢早上看书学习。

小李觉得中午学习的效果高。

小刚喜欢晚上熬夜看书。

我_________B.小军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

小静觉得听别人讲容易学到知识。

小新觉得自己动手做事情更容易记得。

我_________C. 小刚觉得一个人独自学习效果好。

小伟觉得与小伙伴一起学效果好。

我_________D.小黄在周围说话的时候也能看书,不太受干扰。

小孙要在周围环境比较安静的时候才能学习。

我_________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完成思考题:(要求请在卷上写出相应答案,并在书上划出相应的答案。

)1、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2、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什么重要作用?①。

②。

③。

3、不当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危害?①。

②。

③。

4、正确的学习方法是的结晶,它具有和性。

5、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哪些?①。

②。

③。

④。

⑤。

6、如何培养记忆力?①。

②。

③。

7、现代社会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如:、、、、、等都是重要知识的来源。

8、每个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方法都会。

9、如何理解“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探究案(开动脑筋,方法总比困难多!)三、【重难点突破】1、活动一:P78个案研究——《对症下药》(1)解剖明辉、阿勇等同学在学习上有哪些“症结”?(2)这些“症结”不解决有什么危害?(3)给存在的“症结”分别开出“药方”?2、活动二:P77班级风景——《益阳的学习方法》(1)小组讨论交流:①总结益阳的学习方法?②根据益阳的介绍,您有什么收获?(2)试一试,用益阳的学习方法(参考P78知识结构图),把本课“学海导航”的知识画成一个知识结构图,然后小组交流。

七上4.2导学案

七上4.2导学案

201 4一一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 年级_数学 学科导学案小组班级 初评 课题4.2比较线段 的长短 第 1课时 复评 学习 U标1、 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 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巫点难点 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线段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难点: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 表示方法及应用。

学案导学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猫、小狗为什么走直线?线段的性质: ____________ 两点之间的距离: ________二想一想;、爪狗跑得远,还是小猫跑远?你是怎样比较的?(讨论、交流)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也可简述为:“两点之间,_____ 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怎样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阅读课本111页)已知线段 做法:①先作一条射线月凤②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ao©在射线力万上以川为圆心,截取AC= a.画图:a.课型三.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长短?(阅读课本110页,回答下列问题)方法1:度*法。

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然后实行比较。

如果AB=3cm. CD=5cm 则____ .如果AB=8cm, CD=5cm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AB=5cin, CD=5cm 则 __________ •方法2:叠合法。

把这两条线段都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实行比较,即:画一条直线L,在L上先作出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且使点C与A点重合,点D与点B位于点A的同侧。

<1)如果点D与点B重合,则线段AB与线段CD __________ ,记作: 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点D在线段AB内部,则线段AB 线段CD,记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点D在线段AB外部,则线段AB 线段CD,记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线段中点的定义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则点M即为线段AB的中点。

经济4.2导学案

经济4.2导学案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主笔:高二备课组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见第一课)二、学习目标:1、识记公有制经济的范围;解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表现。

2、解释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3、比较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的形式。

4、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总结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三、重点与难点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混合所有制。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清单,找出/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

(基础知识必须过关!)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2、国有经济的地位及主导作用?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比较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见《名师》P13页图表)5、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观点明辨:请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观点要明确,思路要清晰)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说明: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说明: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说明:4、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说明:5、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没什么区别。

()说明:6、股份制企业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说明:(三)高考演练1、(2011江苏)2010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快增长,全年共完成23186.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民间企业投资额所占比例分别是23%、13%和64%。

这说明()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B.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C.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2010江苏)《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石油产业等领域,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投资设置附加条件,这是为了()①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②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③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2010上海)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上缴国家的税收比重不断增加,95﹪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共约1.5亿。

4.2凝聚法治共识(导学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高效课堂

4.2凝聚法治共识(导学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高效课堂

九上4.2凝聚法治共识导学案课前案自主预习参照《知识清单》,(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一)知识清单梳理10分钟1.政府(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权力来源:人民。

(3)宗旨:为人民服务。

(4)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依法行政(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怎样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政府角度)②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角度)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角度)4.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5.如何厉行法治?①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共同要求)②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基本要求)③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公民)④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党和政府)⑤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4.2 认识底和高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4.2  认识底和高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4.2 认识底和高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 理解概念: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知道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中底和高的含义。

2. 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应用底和高的知识。

3. 培养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如何确定底和高。

教学重点-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底和高- 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图形中底和高的概念-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底和高的知识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

-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底和高的知识。

- 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底和高的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如三角形的屋顶、平行四边形的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

- 问题提出:提出问题,如“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阶段:讲解和示范- 概念讲解:讲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底和高的概念,强调底和高的定义和作用。

- 示范计算:示范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如何确定底和高。

第三阶段:练习和应用- 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底和高的理解。

- 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底和高的知识进行解决。

第四阶段:总结和反馈- 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分享他们对底和高的理解。

- 教师反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底和高的理解程度。

-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家庭作业- 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巩固今天学习的内容。

- 预习任务:布置预习任务,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为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4.2 认识底和高北师大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4.2导学案

4.2导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学习目标1. 了解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二、导学菜单1.什么是运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什么是静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什么是规律?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4.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三、随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的表述最正确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据此回答3-4题。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4.“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5.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6.“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①物质是运动的②世界是物质的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④不能只承静止而否认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2 不进位加法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2 不进位加法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2 不进位加法丨苏教版一、知识点简介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基础的数学内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不进位加法。

不进位加法是指在两个数字相加过程中,如果某一位相加的结果超过了10,我们不会像简单加法那样在这一位上进位,而是直接将个位的数字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二、知识点详解在一年级下册的课程中,我们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不进位加法。

它是基础加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通过掌握这一知识点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

1. 不进位加法的规律不进位加法有几个规律:1.在不进位加法运算中,当两个数字的个位相加的和小于10时,我们不需要进位,直接将两个个位数字相加即可。

比如,2+3=5,5+5=10。

2.当两个数字的个位相加的和大于等于10时,我们需要将十位上的数字“进位”,也就是把十位的数字加到百位上。

比如,6+7=13,则将3“进位”到十位上,结果为1十3。

3.在不进位加法运算中,我们将两个相邻的数字分别相加的结果称为“部分和”。

4.在计算最终结果时,我们将各个部分和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的结果。

2. 不进位加法的练习方法不进位加法需要我们多加练习才能够掌握。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练习不进位加法:1.多做一些口算题目练习,加深记忆。

2.利用数字牌进行口算练习,不但能够提供手指头上的感觉,而且还可以更好地锻炼计算能力。

3.利用数线进行口算练习,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整个加法运算的过程。

4.制定一些小游戏来帮助我们练习不进位加法,比如在家里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加法游戏等等。

三、知识点拓展了解不进位加法,我们还可以尝试着探究一些拓展的知识点:1. 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相对,进位加法是指在数字相加过程中,当两个数字的个位相加的和超过9时,需要将十位上的数字进位到百位上,并将个位数字留下来。

比如,6+7=13,则将3“进位”到十位上,结果为1十3。

2. 数线上的加法运算数线上的加法运算是我们非常常见的口算方法。

2024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课件教案-4.2 让家更美好(导学案)2

2024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课件教案-4.2 让家更美好(导学案)2

4.2 让家更美好(导学案)姓名:班级:课前案自主预习:参照《知识清单》,(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一)基础知识点(5分钟)★建设美好家庭(1)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________亲情之爱。

(2)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______________。

原因:①家庭成员之间_______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

②在接受关爱的同时,也要学会_______爱。

具体做法:①对父母长辈,我们要_______;②对兄弟姐妹,我们要_______。

③家庭成员要以_______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会_______,主动_______,增进情感。

(3)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_______中华民族传统_______。

原因;_______是道德养成的起点,要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______________,发扬光大_______,追求_______、相亲相爱、_______、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_______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课题 4.2 让家更美好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 道德修养∶通过分享家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

2. 健全人格∶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掌握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家庭幸福和谐3.责任意识:通过制定家规的活动,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重点建设美好家庭难点家规(4)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_______。

①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______________,家庭成员_______、_______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②我们要不断提高_______,增强_______,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组内交流,达到共识;【学习任务一】爱之践行——建设家1.结合材料,说说马成钢夫妇表达爱的方式是怎样的?给你什么启示?2.活动:经验分享:说一说在你的家庭中,父母及家人表达爱的方式是什么?3.结合材料,说说从马继业的行动中我们学习到什么?4.角色扮演:你能理解小强妈妈的做法吗?如果是你遇到类似的“碰撞”,你会怎么做?为什么?5.结合材料,请用一个词概括马成钢夫妇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导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四课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反思自己的交友现状,学会处理与朋友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懂得朋友的重要性,珍惜对自己有良好影响的朋友。

3.知道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

4.走出友谊的误区,把握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坚持友谊的原则。

学习重点:友谊的澄清学习难点:友谊的特质一、预习导航:1.友谊是一种。

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

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

2.友谊是。

接受帮助,;感受关怀。

3.友谊是一种。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

4.友谊不是。

我们要学会接受。

5.友谊不能。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并不等于。

二、合作探究:1.阅读44-45页内容,思考:友谊为什么能打动我们?它有哪些特质?2.阅读46-47页内容,思考:如何处理变化了的友谊?如何处理竞争中的友谊?3.阅读48页,思考:朋友相处应讲究哪些原则?三、随堂演练:1.有位作家说过:“要想吸引朋友,需要有种种品性。

自私、小气、嫉妒、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誉的人,是不会获得朋友的”。

这句形象地说明了()①自私、小气的人不受大家欢迎,难以获得友谊②待人宽容、大度才能够获得友谊③要想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就必须培养多方面的优秀特质④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十全十美的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小风是七年级(3)班的学习委员,一天小风收作业时,他的好朋友小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小强再三叮嘱小风不要上报给老师。

小风反复考虑之后,向老师说了此事。

因为小风懂得友情是()A需要讲原则的,坚持原则才是对友谊负责B一种亲密的关系,要维护朋友的一切利益C需要理解和支持的,要理解和支持朋友的过错D需要忠诚和信任的,否则会失去自己的朋友。

4.2 让家更美好(导学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4.2 让家更美好(导学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4.2让家更美好课题4.2让家更美好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体会家人的付出与亲情的温暖,养成孝敬的品德,承担对家庭的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亲情作出正确的分析,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掌握怎样建设美好家庭。

重点 怎样建设美好家庭 难点 怎样建设美好家庭课前案自主预习参照《知识清单》,(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一)基础知识点背诵过关填空(10分钟) 怎样建设美好家庭(1)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会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随和自然……有时我们可能因为他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

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2)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学会爱、奉献爱。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

在接受关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回报爱。

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

在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有时难以避免。

家庭成员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3)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追求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班级: 姓名: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4)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二)(交流合作→共享共长)20分钟组内交流,达到共识;【学习任务一】回忆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哪些事感动着你,温暖着你,让你难以忘怀?……【学习任务二】阅读P31小强与妈妈的“碰撞”(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2)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反思同学们的回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4.2.2《3、4的乘法口诀》学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4.2.2《3、4的乘法口诀》学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4.2.2《3、4的乘法口诀》学案
一、学习目标
•掌握3、4的乘法口诀
•能灵活运用所学口诀进行计算
二、学习内容
1. 3、4的乘法口诀
•3的倍数特点:乘3,末尾为偶数;与3相乘,个位数有规律。

•4的倍数定律:4的乘法规律。

2. 计算练习
1. 3 × 4 = ?
2. 3 × 5 = ?
3. 4 × 6 = ?
4. 4 × 8 = ?
三、学习方法
•复习口诀:通过反复朗读、默念口诀,掌握3、4的乘法口诀。

•联想记忆:联想3、4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和规律。

•实际运用:通过计算练习,巩固所学口诀。

四、学习建议
•坚持每天复习口诀,通过多次反复学习,掌握好3、4的乘法口诀。

•练习时要注意仔细计算,尝试用口诀快速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五、巩固练习
1.计算下列题目:
• 3 × 7 = ?
• 4 × 9 = ?
2.运用口诀计算:
• 3 × 10 = ?
• 4 × 12 = ?
六、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3、4的乘法口诀,能够灵活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多加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次学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好3、4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计算中。

祝大家学习进步!。

4.2 以礼待人 (导学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4.2 以礼待人 (导学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礼的表现。

2.理解文明有礼的作用。

3.懂得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二、预习要点重点: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难点:如何将所学的文明有礼的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养成文明有礼的习惯。

三、预习问题1.礼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课本37页)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课本37-39页)3.如何做到文明有礼?(课本39-40页)四、预习检测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中国的古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举止应彬彬有礼,态度不能粗暴傲慢,更不能出言不逊。

可见文明有礼()①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只是表现为仪表端庄和举止文明③是传统美德,是民法原则④有助于友好交往,提升道德修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文明礼貌。

讲文明、有礼貌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它会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中国的古训“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告诉我们,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文明有礼能通过端庄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谦和的态度表现出来,①④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题意;②错误,理解片面;③错误,文明有礼不是民法原则。

故选:B。

2.西班牙谚语说:“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这句话让我们懂得()A.文明有礼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讲文明有礼貌,主要表现在举止文明上C.文明礼貌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D.只要讲文明有礼貌,任何事情都会成功【分析】本题考查文明礼貌。

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则,是文明的体现。

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西班牙谚语说:“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这句话说明了文明礼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所以C符合题意;A错误,礼貌礼仪不是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片面,文明有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D错误,讲文明有礼貌,有利于事情的成功,但不可能任何事情都会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4.3 禁止生物武器
【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一】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一.克隆技术的分类
(1)治疗性克隆:
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用于治疗性移植
(2)生殖性克隆:
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即用于产生。

二.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合作探究二】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问题
1.设计试管婴儿的概念
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

当检测结果符合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

2.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问题
【合作探究三】基因检测引发的争论
1.基因身份证的概念
把个人的基因和基因检测出来,记录在磁卡上,做出个人基因身份证。

2.基因检测引发的争论
【合作探究四】生物武器
(1)种类及实例(连线):
种类实例
①致病菌,病毒 a 重组流感病毒,新型鼠痘病毒
②生化毒剂 b 鼠疫菌,炭疽杆菌
③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c肉毒杆菌毒素
(2)散布途径:
将病原体或者通过,等散步到敌方,会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3)危害实例
日本战败投降后,侵华日军又一次把培养的细菌释放出来,在中国造成传染病大流行
【巩固训练】
1.下列有关克隆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克隆人种无性生殖方式
B. 克隆人证明了人体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 现有克隆技术条件下成功率100%
D. 克隆人和供体并完全一致
2.下列有关试管婴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无性生殖的产物B.它的个体发育在体外进行
C.与设计试管婴儿有密切关系的技术有体外受精,遗传学诊断,胚胎移植
D.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3.设计试管婴儿是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植入前,可以通过诊断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
B.针对女方是血友病患者,而男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女胎植入母体子宫
C.针对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女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D.该技术是为了不生出患病孩子,因此无需考虑性别
4.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叙述,不.确切
..的是( )
A.造价昂贵,但却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
B.是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性物质的总称
C.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食物、生活必需用品等散布
D.一旦使用,将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5.炭疽杆菌之所以能引起美国人恐慌,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能产生两种成分为蛋白质的内毒素。

有的科学家将该菌的大型DNA分子破坏,该菌仍然能产生内毒素。

请分析推断,应该破坏该菌的什么结构,才能使它从根本上不再产生内毒素( )
A.核糖体B.质粒
C.内质网D.细胞核
6.1978年天花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但是某些国家至今仍然保存着天花病毒毒株。

下列有关天花病毒
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以皮肤和黏膜的斑疹、丘疹、疱疹为特征B.组成天花病毒核酸的碱基共有8种
C.天花病毒无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D.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的培养基不能培养天花病毒
7.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科学家2001年11月25日宣布,他们首次成功克隆了人类胚胎。

但是这些科学家同时声称,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而是为了制造胚胎干细胞治疗多种疾病。

克隆就是将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然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刺激这个改造后的卵母细胞,使它开始分裂并成为一个胚胎,这个胚胎的基因与细胞核提供者的基因绝大部分是相同的。

材料二 2001年11月3日18时05分,我国首例“胎儿上皮细胞”克隆牛“康康”在山东莱阳农学院诞生。

现场的公证人员公证,这是我国唯一存活的体细胞克隆牛。

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克隆越难,把它作为供核细胞尚属首例。

材料三如图1
材料四如图2
(1)“改造后的卵母细胞”的分裂是________分裂。

(2)“胚胎的基因与细胞核提供者的基因绝大部分是相同的”。

那么“不相同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方
式属于_________遗传。

(3)写出以下过程或结构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

(4)请列举出与材料二有关的生物技术: (至少两种)。

(5)克隆牛的产生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为什么?。

答案:
1.C
2. C
3. D
4. A
5.D
6.B
7.(1)有丝
(2)细胞质
(3)脱分化愈伤组织原生质体a 原生质体b
(4)细胞融合、核移植、胚胎移植、胚体外培养等
(5)否,克隆为无性繁殖,孟德尔遗传规律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