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综合探究六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同步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同步练习含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同步练习含

第四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一、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
1.概况:我国是一个__统一的多民族__国家,居住着__56__个民族。

2.民族关系: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__相互依存__、__不可分离__的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__少数民族聚居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__依法自主__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__自治权__。

2.地位和意义:
(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__基本政治制度__。

(2)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__尊重和保障__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民族团结__、巩固__祖国统一__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共同繁荣发展__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1)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__内蒙古__自治区诞生。

(2)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共同纲领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3)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__宪法__。

(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民族区域自治法__》颁布实施。

三、民族区域发展情况
1.国家实行__各民族共同发展__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__保护与发展__,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杨柳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填空题答案思品全部

杨柳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填空题答案思品全部

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三年以来:1.中原。

2.战略反攻。

3.辽沈、淮海、平津。

5.渡江。

三十年以来:1.“五四”运动。

2.中国共产党。

3.反帝反封建。

4.黄埔,北伐。

5.井冈山。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6.抗日战争。

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1.独立自主,半殖民地半封建。

近代史。

2.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洋务运动。

4.戊戌变法。

5.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6.新文化运动。

二、广大民众。

基础。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1.①社会主义;②美国;③苏联;④美苏,意识形态。

2.政治上:①1946,丘吉尔、铁幕演说。

②1947,杜鲁门,战时同盟,冷战。

③德国。

经济上:①1947,马歇尔(或欧洲复兴)。

军事上:①北约、华约。

②军备。

古巴导弹危机。

③太空。

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文化上:奥运会。

二、1.①1949,北约。

②1955,华约。

填图:A北约;B华约。

C苏联;D波兰; E捷克斯洛伐克;F罗马尼亚。

G英国;H法国;I西班牙;J意大利。

2.美苏、两极。

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第一框巩固新生政权■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1.西藏、台湾。

2.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1951。

③和平解放。

3.中国大陆。

二、1.1950、19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

3.新解放。

4.①阶级;③土地证。

5.①新解放;②地主、地租。

6.封建土地所有制,耕者有其田。

三、1.1950、1953。

2.保家卫国。

3.上甘岭战役(黄继光)。

4.朝鲜停战协定。

5.反侵略。

6.美苏冷战,新生政权。

四、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1.大机器。

2.1953、1957。

3.①重工业;②交通运输。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本单元共有三课:分别是《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的成果,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但是,对于政治建设以及祖国统一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做的努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的成果,同时,也了解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的成果;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2.教学难点: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政治建设以及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成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单元的基本知识。

初三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初三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初三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两个重要时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历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设阶段。

而从1978年开始,中国则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本文将以这两个时期为基础,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源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由中共领导下实现了统一和稳定,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在于,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中国注重解放生产力,提高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社会,迅速跃升为全面工业化的国家。

中国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规划和政策,如五年计划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有效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工业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企业,如鞍钢、宝钢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农业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进行了农业集体化改革和农村经济改革,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

合作社运动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4.科技进步: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注重科技教育和科学研究。

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

三、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后的新时期,起源于1978年。

在这个阶段,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使中国逐渐脱离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引入市场经济的元素。

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提供了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新路径。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同步练习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同步练习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04351 1 / 10
第四课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一、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
1.概况:我国是一个__统一的多民族__国家,居住着__56__个民族。

2.民族关系: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__相互依存__、__不可分离__的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__少数民族聚居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__依法自主__
管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2.讲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分析其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3.介绍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和成果,阐述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焕发了活力,提高了效益,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4.阐述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和作用,分析其对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影响。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强化他们对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同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意义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等重要举措的内容及影响。
4.选择以下两道题目中的一道进行回答,字数不少于200字:
a.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作用及意义。
b.阐述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5.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等具体措施的内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革,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旨在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018年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件: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综合探究六 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

2018年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件: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综合探究六 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
精彩练习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
第六单元
综合探究六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
★要点梳理
★要点提示
★达标集训
★要点梳理
一、追梦的国土:感受新中国的召唤 富强 ,是亿万人民的百 独立 、________ 统一 、民主、________ 1.在近代中国,________ 新中国 的建立,让人们对此充满希望。 年梦想。__________ 钱学森 、____________ 华罗庚 等为 2.从1949年8月到1955年11月,以李四光、__________
我国国防建设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
爱国主义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
第 14 页
(2)将材料二空格补充完整。为什么 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着手发展这些国
防尖端科技?在表格中补充近年来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成就一例。这些努
力形成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哪一特有的精神财富? (3)感悟精神和科技的力量,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材料三:

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纷纷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二、成长的骄傲:感受新中国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的核心:____________ (1)甘当螺丝钉——雷锋精神 为人民服务 。 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全心全意 ______________
1962年,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要点提示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两弹一星”
两弹——(原子弹、氢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达标集训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6.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6.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

6.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编制人:朱艳红 审核人:谢献华(一)课标 1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高考考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二)请你构建本节知识结构网络⎪⎪⎪⎪⎪⎪⎪⎩⎪⎪⎪⎪⎪⎪⎪⎨⎧⎪⎩⎪⎨⎧⎪⎩⎪⎨⎧国民经济的劫难八字方针国民经济的调整;实行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年中共八大探索与失误年年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56)1956~(1953(三)重难点解析1、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条件有哪些?主要内容?特点?成就?意义?背景:落后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条件(1)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2)国民经济的恢复(3)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借鉴。

(3)理论条件:1953 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2、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业成就突出的原因有哪些?(1):党的正确领导。

这主要体现在“一五”计划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要求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党还选派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参加工业建设。

(2):广大工人和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及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另外也与科技人员的努力奋斗分不开。

(3):外部因素,这就是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实质:生产关系的变革,影响: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背景:“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5、八大二次会议的内容?评价?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大跃进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资源浪费,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对生产力造成破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初中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 教学设计

初中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 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认识新中国成长的胜利历程及在这一历程中经历的曲折,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学会辨别反映历史特征的素材,提高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图片中获取信息,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初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有主见地正视新中国在成长中经历的曲折,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并树立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曲折中前进,新生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正确历史观。

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合作探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讲本节课时,利用年代尺和各种图片,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同学能力差一些,学习兴趣不浓,发言不积极,基础薄弱,知识视野狭隘,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不多。

他们对共和国风雨历程如何在曲折中前进了解的很少。

大部分学生主要靠影视、课本获取,掌握的知识不全面。

所以上课时注意引导,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互助”的方法,注意学生能力的提高。

目的是到达整节课都在和谐,科学,民主,合作的氛围中进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

3重点难点【复习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复习难点】通过区分这时期成就和失误分析其原因,让学生懂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复习教案【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国庆60周年庆典》。

第一环节:校对学习:同学在各小组内进行相互校对前置作业,由其他组同学对于组内不会做作业进行讲解,做到先学后教的目的。

第二环节:画尺忆史屏幕显示年代尺,先由学生讲述主要事件,并进行分阶段说出理由。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③一五计划完成④抗美援朝战争开始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⑥文化大革命开始⑦土地改革基本完成⑧新中国成立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49-1956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第三环节:看图说史(一)巩固新生政权:1、对外:抗美援朝战争(图片展示)抗美援朝的胜利(1950---1953年)启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件: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第六单元 总结提升(共11张PPT)

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件: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第六单元 总结提升(共11张PPT)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第六单元 总结提升
10.2018·杭州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具
第 10 页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两种农具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 材料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
第六单元 总结提升 第6 页
6.[2018·衢州中考]诗词蕴含历史。图中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 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A.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B.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第六单元 总结提升 第7 页
7.[2017·衢州中考]促使下图中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 C )
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
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第六单元 总结提升 第4 页
3.[2018·嘉兴中考]“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
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
精彩练习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
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第六单元 总结提升
★知识框架 ★中考链接
★知识框架
★中考链接
1.[2018·杭州中考]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________周年。这些年来,中
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 C )
A.20
B.30
C.40
D.50
2.[2018·杭州中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同步练习D卷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同步练习D卷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7·杭州模拟) 农村歌谣是农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农村社会变革的一面镜子。

下列歌谣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联产搞承包,队长不用再吹号;全家老少一起干,不到黑天不吃饭。

②互助合作有依靠,人手多来主意多。

合作社是大石桥,不会动来不会摇。

③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

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

④今天不是过去天,贫下中农翻了身,分得土地扎了根,犁地刨田更有劲。

A . ②①③④B . ④②①③C . ④②③①D . ②③④①【考点】2. (2分)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 . 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B . 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C . 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D . 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考点】3. (2分)小说《活着》里写道:“我回来的时候,村里开始搞土地改革了,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龙二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

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材料描述史实的作用是()A . 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 废除了地主阶级的所有制,实行农民的所有制C . 标志看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 . 走上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道路【考点】4. (2分)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 . 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 .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 . 由贫穷实现国家富强D . 把资本家改造为劳动者【考点】5. (2分)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三大改造的完成B . 土地改革的实施C . 苏联的经济援助D . 第一部《宪法》的制订【考点】6. (2分) 1956年,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标志着()A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B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C . 一五计划的完成D . “文革”结束【考点】7. (2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 6.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 同步测试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 6.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 同步测试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6.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 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2.访谈当事人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

要了解下列的历史事件,最适合当下中学生采用此法的是()A. 洋务运动B. 五四运动C. 鸦片战争D. 文化大革命3.2021年3月11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慈善法草案。

制定慈善法,是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B.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 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D.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4.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5.“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

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A.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6.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 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梦B.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起步C.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D. 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A. 稳定物价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国有企业改革D. 三大改造8.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综合探究六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
04354
1 / 9
综合探究六 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
一、新中国的召唤
1.背景:__中华民族伟大复兴__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

__新中国__的建立为实现这一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杰出代表:1949年8月—1955年11月,以__李四光__、__钱学森__、__华罗庚__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纷纷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二、信仰的力量
1.民族精神的核心:__爱国主义__。

2.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始终是新中国的__脊梁和骄傲__
,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