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上《5.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素质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入不等式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不等式及解集的意义。

2.通过对问题的探索,适当渗透变量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函数思想,让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的之间的区别。

重点: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意义。

难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全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某班学生去世纪公园,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

怎么买票合算?问题1:某班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教师活动:操作多媒体,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式和媒体:投影显示问题情境。

2.提出问题: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请说一说你的看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算一算,学生活动:计算买27张票和买30张票要付的款。

教学方式』、组学习。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数的比较透视其中的事实:5X27=135(元);4X30=120(元);120<135,买30张比买27张合算。

4.提出问题:如果去世纪公园的人较少怎么买票合算?至少要有多少人去世纪公园,多买票反而合算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如果x≥30,显然按实际人数买数合算,(每张只付4元),如果x<30,则:指实际人数买x张票,需付____(元),买30张票付120元,如果合算,则应有120<5x。

6,提出问题:x取哪些数值时,上式成立?7.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取一些值试一试,将结果填人表格(P55表)。

引导规律;当x=27、28……时,即至少要有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合算。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启发、讲解。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计算寻找数量关系,教学方式:小组学习、个别学习。

认识不等式教案设计

认识不等式教案设计

认识不等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不等式的意识。

3. 通过不等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与例题解析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解法4.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推广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通过练习与拓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

2. 新课讲解: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分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解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应用,为学生课后学习打下基础。

6. 课后作业: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实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配资源、比较物体长度等,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存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游戏互动:设计有关不等式的游戏,如不等式接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商家、消费者等,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students 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价students 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students 对不等式的巩固程度。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证明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运算规则4. 不等式与方程的关系5.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证明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不等式的应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实际意义。

2. 讲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如“>”、“<”、“≥”、“≤”等,并进行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对称性、传递性等,并进行证明。

4. 讲解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等,并通过例题展示运算过程。

5. 分析不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

6.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问题、排序问题等。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评估1. 教学策略: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不等式的性质。

利用图形和符号表示不等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评估策略: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程度。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相关知识点,如实数、比较大小等,为学生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

2. 新课讲解: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展示运用。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问题、排序问题等。

5. 课堂小结: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与不等式的异同。

2. 介绍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如不等式的传递性、同向不等式的可加性等。

八、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2. 教学游戏:设计有关不等式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讲解不等式的难点知识点。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进度。

认识不等式教案

认识不等式教案

认识不等式教案教案标题:认识不等式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不等式进行分析和解决二、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3.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 不等式的复合表示和解法2.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转化和应用四、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a. 不等式的定义b. 不等式的表示方法c. 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2. 解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a.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b.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c. 复合不等式的解法3.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a. 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b. 利用不等式进行简单的优化和规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概念讲解:讲解不等式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和作用3. 解法讲解:分别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复合不等式的解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4.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不等式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5. 深化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等式的练习和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和动画等形式呈现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2. 实物教具:利用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等式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4. 课堂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掌握情况3. 测验考试: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优秀教学案例
例如,通过设计购物优惠、身高比较、比赛评分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不等式的意义。这种情境创设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数学课程中,不等式的认识及其运用是初二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点。随着现代社会对公民数学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成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教学案例以初二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为背景,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不等式的存在,进而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逐步掌握不等式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学习不等式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本案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不等式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师:请各小组汇报你们的不等式表示和解决方法。
生:我们小组认为,小明的身高可以表示为h,小红的身高可以表示为h-5,那么不等式就是h > h-5。
3.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不等式知识,总结不等式的定义、表示方法、基本性质等。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不等式,它有哪些表示方法,以及它的基本性质。那么,谁能来说说不等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认识不等式教案

认识不等式教案

公开课教学教案《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河北中学茹进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2.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3.理解不等式的解的意义,能举出一个不等式的几个解并且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某个不等式的解.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的能力,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产生独立克服困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有一定收获.养成教育训练点:继续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情境1:如图,天平左盘放三个苹果,右盘放200克砝码,天平倾斜.设每个苹果的质量为x克,怎样表示x与200之间的关系?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x>200,200<3x。

情境2:如图,小明与小聪玩跷跷板,大家都不用力时,跷跷板左低右高.小明体重50千克,小聪体重a千克,小聪背的书包重2千克,小明没有背书包.怎样表示a与50之间的关系呢?在上个情境的启发下,学生分组讨论后可以很快得到答案:a+2>50,或50<a+2.接着师生互动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的4个式子:3x>200,200<3x,a+2>50,50<a+2.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是等式吗?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题:§8.1认识不等式同时告诉学生:“≠”、“≥”、“≤”也是不等号,并利用下表加深印象.常见不等号的读法和意义:(课件展示)(二)深入思考,再探新知情境3:春光明媚的一天,某班的27名同学到世纪公园游园.教师出示如下问题序列:问题1:小方和小敏两人的建议,到底谁的比较合算呢?为什么?学生计算、比较、交流、得出结论: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款要少,表面上看是“浪费”了3张票,而实际上节省了.问题2: 我们只用120元就买了30张票,买30张票,我们不仅省钱,而且多买了票,那么剩下的3张票如何处理呢?问题3: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的款还要少,这是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是多买票反而花钱少?如果你们一家三口去游园,是不是也买30张票呢?为什么去的人少了,买30张票就不合算呢?问题4:至少要有多少人去参观,多买票反而合算呢?能否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教师先引导:设有x人要去公园游园.此时重点启发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探索,渗透分类思想.(1)如果x≥30,则按实际人数买票,每张票只付4元.(2)如果x<30,那么:按实际人数买票x张,要付款5x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如果买30张票合算,则120<5x.问题5:x 取哪些数值时,120<5x 成立?列表计算:由上表可见,当x= 25,26,27,28,29……时,也就是说,至少要有 25 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合算.接着借助学生完成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列,分析、讨论:X 的值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很快发现X 的值分两类:一类使120<5x 不成立,一类使120<5x 成立.进一步引导学生类比方程的解的概念概括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接着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0-41页,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三)典例示范,应用新知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并写出两个满足不等式的数:(1)x 的一半小于-1;(2)y 与4的和大于0.5;(3)a 是负数;(4)b 是非负数. 然后启发学生归纳出:1.列不等式的基本步骤:(1)确定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2)根据所给条件中的关系,选择合适的不等号.2.常用的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及对应的不等号: 例2下列各数:0,-3,3,4,-0.5,-20 ,-0.4中, 是方程x+3=0的解; 是不等式x+3>0的解; 是不等式2x+3<x 的解.通过判断这几个数是否方程x+3=0的解,启发学生类比得出:检验一个数是否不等式的解的方法:把所给的数值分别代入不等式的两边,化简后,观察不等式是否成立,成立者即为不等式的解,否则不是.(四)闯关检测,强化新知第一关:请同学们做扳手腕游戏,比比谁的力气大!!第二关:下列各式中的不等式有 个.关键词语第一类:明确表明数量的不等关系 第二类:明确表明数量的范围特征 ①大 于 ②比…大 ①小 于 ②比…小 ①不大于 ②不超过 ③至 多 ①不小于 ②不低于 ③至 少 正数 负数 非负数 非正数 不等号 > <≤ ≥ >0 <0 ≤0 ≥0(1)8<9; (2)a+b=0; (3)a2+1>0; (4)3x-1≤x;(5)x-y≠1; (6)3-x=0; (7)4-2x; (8)x2+y2>0.第三关:下列各数中是不等式5x-1>0的解的有个. -9,0,-2,3,1.5,-2.5,7,12.第四关:用“<”或“>”填空:(1)7 3;(2)7+3 4+3;(3)7+(-1) 4 +(-1);(4)7×3 4×3;(5)7×(-3) 4×(-3)(6)7÷(-3) 4 ÷(-3).第五关:火眼金睛,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请把错误的加以改正.(1)“2x与1的和是负数”用不等式表示为:2x+1<0;(2)“a与b的差是非负数”用不等式表示为:a-b>0;(3)“a的2倍与4的差不小于5”用不等式表示为:2a-4>5;(4)“x的相反数与3的和是正数”用不等式表示为:3-x>0.第六关:备用,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用.请给x+3>5创作一个实际情景或故事,使它成立.(五)反思盘点,整合新知(6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请教?两个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三种思想:建模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四个注意:一要注意“负数”、“非负数”、“不大于”、“不小于”等关键性词语含义.二要注意仔细审题,正确列出不等式.三要注意检验一个数是否某个不等式的解的方法.四要注意观察生活,让数学更多地服务社会.板书设计:不等式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列不等式。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大窝中学:李清雨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及其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是研究不等式的导入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经历、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五种不等号的使用方法,了解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能根据文字列出简单的不等式。

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问题中存在的不等关系,并知道应用不等式知识加以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和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不等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重难点重点:由于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是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因此是本节课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不等式的解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数值,而是适合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1、旧知复习:表示下列式子(1)x的三倍大于5;(2)y与2的差小于―1;(3)x的2 倍大于x;(4)y的1/2与3的差是负数;(5)a是正数;(6)b不是正数;用“〈”或“〉”号填空:(1)7+3 4+3;(2)7+(―1) 4+(―1);(3)7×3 4×3;(4)7×(―3) 4×(―3);2、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问题一、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

某班的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已知这些同学分开买票所花的钱和集中买30张票的钱是相同的,试问这个班有多少名少先队员?问题二、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

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问题抽象为不等式,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3.学生在运用不等式性质进行变形和求解时,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教师应分层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5.反思日记:
-学生撰写反思日记,总结本节课学习不等式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反思日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解决不等式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3.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数学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4.通过对不等式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包括符号表示和文字表述,并能够正确书写。
2.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如加法性质、乘法性质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列出不等式,并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运算性质等方面有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不等式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可能对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程度,部分学生可能对“不等”这一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教案、教学设计
(二)拓展提高
1.不等式组求解:布置一些包含多个不等式的题目,要求学生求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并解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一元二次不等式:引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尝试解决这类稍复杂的不等式问题。
3.探究性问题: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如何通过不等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等,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自主探究:设计一系列梯度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3.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演示与讲解:针对重难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1.基础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基础的不等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提高练习: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如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学生尝试解题,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知识点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等。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从直观的数轴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不等式表示和性质探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特点,教学中应注重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难易适度的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对不等式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适当指导,但应避免直接提供答案。

认识不等式教案

认识不等式教案

认识不等式教案
教案如下:
1. 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符号。

-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 学生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
- 不等式的概念和符号的理解。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教材和练习题。

4.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例如:已知小明的年龄大于10岁,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2) 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不等式的定义和符号的含义。

例如:不等式是用大于号、小于号等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 解决不等式: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向学生演示如
何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如:解决不等式2x - 5 > 10。

(4)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

例如:解决不等式3x + 2 > 8。

(5) 综合运用: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不等式
解决。

例如:小明考试成绩大于60分才能参加班级活动,小
明考了多少分才能参加活动?
(6) 归纳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6. 课堂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练习题的答案,并共同纠正错误。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不等式的知识。

8.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所学内容。

9.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在下一节课中做出相应调整。

认识不等式教案

认识不等式教案

认识不等式教案认识不等式教案既要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又要会在数轴上表示,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认识不等式教案,供大家参考!教学目标: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为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奠定基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得到生活中不等量的关系.2.通过理解得到不等式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现实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3.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道不等式是用来刻画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4.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例,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到不等量关系.2.引导并帮助学生列出不等式,分析不等式的成立条件.3.通过分析、抽象得到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4.通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过程使他们体会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4.通过创设问题串,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归纳、整理,尝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难点:对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能列出不等式.教学突破:由于学生在以前已经对数量的大小关系和含数字的不等式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接触过含未知数的不等式,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注意引入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数量间的不等关系,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知道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之处.在本节的教学中能够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变量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函数思想,并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在处理本节难点时指导学生练习有理数和代数式的知识,准确“译出”不等式.教学过程:一.研究问题: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纪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二.新课探究:分析上面的问题: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①若x≥30,应该如何买票?②若x<30,则又该如何买票呢?结论:至少要有多少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才合算?概括:1、不等式的定义: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用符号>,<,≥,≤.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3、不等式的分类:⑴恒不等式:-7<-5,3+4>1+4,a+2>a+1.⑵条件不等式:x+3>6,a+2>3,y-3>-5.三、基础训练.例1、用不等式表示:⑴a是正数;⑵b不是负数;⑶c是非负数;⑷x 的平方是非负数;⑸x的一半小于-1;⑹y与4的和不小于3.注:⑴不等式表示代数式之间的不相等关系,与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相对应;⑵研究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的重点是抓关键词,弄清不等关系.例2、用不等式表示:⑴a与1的和是正数;⑵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⑶x的2倍与1的和大于—1;⑷a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a.例3、当x=2时,不等式x-1<2成立吗?当x=3呢?当x=4呢?注:⑴检验字母的值能否使不等式成立,只要代入不等式的左右两边,如果符合不等号所表示的关系,就成立,否则就不成立.⑵代入法是检验不等式的解的重要方法.学生练习:课本P42练习1、2、3.四、能力拓展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某电影院票价每张12元,50人以上(含50人)的团体票可享受8折优惠,现有45名学生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为享受8折优惠,必须按50人购团体票.⑴请问他们购买团体票是否比不打折而按45人购票便宜;⑵若学生到该电影院人数不足50人,应至少有多少人买团体票比不打折而按实际人数购票便宜.解:⑴按实际45人购票需付钱_________ 元,如果按50人购买团体票则需付钱50×12×80%=480元,所以购买团体票便宜.⑵设有x人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当x_____时,按实际人数买票______张,需付款_______元,而按团体票购票需付款________元,如果买团体票合算,那么应有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由①得,当x=45时,上式成立,让我们再取一些数据试一试,将结果填入下表:x12x比较480与12x的大小48<12x成立吗?30404142由上表可见,至少要__________人时进电影院,购团体票才合算.五、小结:⑴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解.⑵对实际问题中探索得到的不等式的解,不仅要满足数学式子,而且要注意实际意义.六、作业:课本P42习题8.1第1、2、3题.。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和解法。

3.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介绍不等式的定义,与等式的区别。

–讲解不等式中的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符号。

–解释不等式中常见的数学术语,如系数、常数项、未知数等。

2.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和解法–引导学生通过例题,掌握将语言描述转化为数学表示形式的方法。

–教授通过图像表示法和数值代入法解决简单不等式。

–分析讲解复杂不等式求解过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变形规则。

3.不等式组–介绍不同类型的不等式组,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释求解不等式组时需要满足所有条件才能得到最终结果。

4.实际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不等式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建立不等式并求解。

三、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和求解意愿。

–例如:假设有一块矩形土地,要围成一个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花园,围墙每米需要花费10元,请问最少需要多少钱?2.探究式教学法–设计一些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和解法。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建立不等式,并通过求解得到答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语言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形式,并运用所学知识求解。

4.数字化教学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平台进行虚拟实验和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提供一些在线练习和作业,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作业评价–布置一些书面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批改作业时注重对解题思路和过程的评价。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认识不等式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认识不等式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课基本信息课题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5 章第 1 节认识不等式作者及工作单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中学黄铃科位☆指导思想与理论依照依据浙江教育第一版社八年级上册数学教课参照书所述,本节课的要点是不等式的观点和列不等式,难点是例 2 既要理解不等式,又要会在数轴上表示,并用来解决实质问题。

☆ 教材剖析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认识不等式的观点的产生过程,认识不等式的观点,掌握依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掌握会用数轴表示“ x<a”“ x>a”“ b<x<a”这种简单不等式;学生对这些都应当有所体验;本节属于观点课;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教材中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初一已经学过了列代数式,依据数量关系式列方程以及数轴的表示,初三要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为此后掌握图解法确立基础。

本节中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经过许多的实质问题情境,让学生充足经历不等式观点的发生过程,体验不等式是刻画客观世界的重要模型。

☆ 学情剖析教师主观剖析:学生已经在初一的时候学过了列代数式,依据数目关系列等式以及数轴;学生认知发展剖析:学生能依据数目关系列出代数式,学生会画数轴;学生认知阻碍点:不等式需要依据数目关系选择适合的不等号。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 1. 依据详细问题中的大小关系认识不等式的意义。

2.会依据给定的条件列不等式。

3.会用数轴表示“ x<a”“ x>a”“ b<x<a”这种简单不等式。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实质问题成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的能力。

感情目标:感觉数学建模思想,初步熟习不等式这一新的数学模型。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

3.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复合不等式的解法。

2.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不等式?(1)定义:不等式是数之间大小关系的表示,用符号“<”、“>”、“≤”、“≥”表示,称为小于号、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大于或等于号。

如:a<b,a>b,a≤b,a≥b都是不等式。

(2)性质:两个数之间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关系:①相等:a=b;②大于:a>b;③小于:a<b;④大于或等于:a≥b;⑤小于或等于:a≤b。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基本方法:①将含有未知数x的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②根据符号规则得出x的取值范围。

(2)注意事项:①当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时,不等式的符号不变。

②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式的符号不变;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式的符号改变。

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1)基本方法:①将含有未知数x的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②根据符号规则得出x的取值范围。

(2)注意事项:①当a>0时,如果x∈(-∞,x1)∪(x2,+∞),则f(x)>0;如果x∈[x1,x2],则f(x)≤0。

②当a<0时,如果x∈(-∞,x1)∪(x2,+∞),则f(x)<0;如果x∈[x1,x2],则f(x)≥0。

4.解复合不等式(1)定义:由多个简单的不等式组成的复合形式称为复合不等式。

如:a<b<c、a>b>c 等都是复合不等式。

(2)解法:①分别解每个简单的不等式;②根据简单的结果得出复合形式。

5.应用题例题:某公司推出了一项优惠政策,购买100元以上的商品,立减20元。

认识不等式教案范文

认识不等式教案范文

认识不等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应用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概念:介绍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式表示的意义。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性质,掌握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

3. 不等式的解法: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掌握解题步骤。

4.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并求解。

5. 练习与拓展:完成一些有关不等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 讲解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表示的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

4.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5. 举例讲解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并求解。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不等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练习题评价: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不等式解法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说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第5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认识不等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仓前中学胡敏敏一、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客观世界中不仅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等关系.不等关系用不等式来表示,与方程一样,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本章是中学阶段代数不等式的起始内容,它不仅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证明和解不等式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它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的后续内容,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起着横贯上下的作用.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不等式.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正确列出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渗透建模、类比、分类等思想方法..(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7—9年级《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2.了解不等号的意义.3.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4.会用数轴表示“x>a”,“x≤a”,“b<x<a”这类简单不等式.能力目标: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情感目标:1.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2.初步体会不等式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等式的意义及列不等式.2.难点: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对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还是第一次接触,本节就是对“不等”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工具.学生在列不等式时,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不小于”、“负数”、“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在把用文字语言表述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符号表示的不等式时有一定困难三.教法与学法教法:1.采用情景创设法,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尝试利用指导法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2.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每一个问题,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法:1.学生要深刻思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2.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本,从课本中获取新知.3.合作类推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共同讨论,并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4.教师帮扶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建构不等式模型.三、课堂结构设计本节是新授课,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依据人本主义的课程观和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观,切实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安排如下7个教学活动程序:1.创设情境,发现新知(用时5分钟)2.深入思考,再探新知(用时5分钟)3.典例示范,应用新知(用时10分钟)4.合作探究,再学新知(用时10分钟)5.例题解答,再用新知(用时7分钟)6.反思盘点,整合新知(用时2分钟)7.能力提升,拓展新知(用时10分钟)8.结束教学,展现感悟(用时1分钟)四、教学媒体设计“不等式”概念都比较抽象,需要大量的直观演示和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智力背景,适合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金秋十月,神七宇宙飞船发射升空,(观看视频小短片)为了神七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发现:速度v超过11200米/秒,才能脱离地球引力,飞入太空,怎样数学方式表示v和11200之间的关系?飞船返回时对天气的要求是能见度s不小于10公里,怎样表示s和10之间的关系?飞船返回时同样要求地面积雪的厚度h必须在0.5米以下,怎样表示h和0.5之间的关系?飞船返回时还要求300米以下的浅层风速v 不超过15米/秒,怎样表示v和15之间的关系?国家为了神舟七号和六号的发射付出了巨额费用,但两次的费用是不相等的,神舟七号的具体费用是a亿人民币,而神舟六号的费用是b亿人民币,怎样表示a与b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神七发射升空视频短片引入,首先在视觉上吸引住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时渗透爱国教育,从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育基于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由实际问题入手,既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深入思考,再探新知 接着师生互动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的5个式子:v >11200,s ≥10,h <0.5,v ≤15,a ≠b. 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是等式吗?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概念,类比得出不等式的概念:用不等号“<” ,“≤”, “≥” ,“>” 或“≠”连接而成数学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这些符号叫做不等号常见不等号的读法和意义: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题:§5.1认识不等式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实例,学生们切实经历了不等式的产生过程,体验到不等式是由于表示不等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模型.通过以上探索,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不等式的意义及常见的不等号的读法和意义,本节重点和难点都得到了初步了解.接着尝试新知识,试一试:1.在数学表达式: ① 3 <0 ; ②3x+5 > 0; ③ x² – 6 ; ④x= – 2 ; ⑤y ≠ 0 ; ⑥ x+2 ≥ x 中,不等式的个数是( )(A )2; (B )3; (C )4; (D )52.请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 、≥、 ”“< ”、“≠ 、”“≤” ) (1) –3.14__ –π;(2) __ 3;(3)若a ≠b ,则2a __ 2b (4) – a ²__0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不等式概念及意义,以及不等号运用. (三)典例示范,应用新知 例1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不等式: (1)x 2减去10不大于10;8(2)y 的2倍与6的和比1小; (3)a 是正数;(4)设a ,b ,c 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33-+x x 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 这是教材第97页的例题,前2个小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个别指导完成后,让学生点评.重点让学生感受到不等关系,能抓住关键词语,并转化为不等号,还可以把“a 是正数”变式为“a 是负数”、 “a 是非负数”,“a 是非正数”等,让学生反复体味不等号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启发学生归纳出: 1.列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1)确定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2)根据所给条件中的关系,选择合适的不等号. (顺利突出本节重点)2.常用的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及对应的不等号:通过归纳,加深对不等号的用途和意义的理解,第一个难点再次突破. 加强巩固练习:(1) x 的4倍小于3; (2)y 减去1不大于2;(3)x 的2倍与1的和大于x ; (4)a 的一半不小于-7;(5)a 与1的和是非正数(四)合作探究,再学新知1.(1) X <2表示什么意义? X <2表示所有小于2的数的全体. 那么X ≤2呢? X ≥4呢? (2)怎样在数轴上表示X <2?挑战! 2 <x <3在数轴上怎样表示呢?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表示的是一个范围,是一个数的集体,为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准备.在数轴上所表示的不等式不是一个点,而是符合要求的所有点的集合.2.练习:想一想,数轴上表示的是什么数?3.你能在数轴上分别类似地表示x>a,x≤a和b≤x<a(b<a)吗?设计意图:在这块教学中,师生共同合作,先表示出X<2,再同学间相互合作,表示X≤2,X≥4,体验在数轴上表示时空实心区别,方向区别,最后自我挑战性的完成2 <x<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概括归纳注意点,突出重点.(五)例题解答,运用新知一座小水电站的水库水位在12-20米(包括12米,20米)时,发电机能正常工作,设水库的水位为x米,(1)用不等式表示发电机正常工作的水位范围,并把它表示在数轴上(2)当水位在下列位置时,发电机能正常工作吗? ①x1=8;②x2=10;③x3=15;④x4=19. 请用不等式和数轴给出解释.设计意图:本例题既要列不等式,还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是对前面新知识的巩固运用,并且还要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能力上有较高要求,是对本节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该难点,因而选择逐题突破,帮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该例题教学.并在最后安排学生阅读本题解题过程,这样既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做铺垫.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六)反思盘点,整合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请教?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归纳,培养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认知水平.(七)能力提升,拓展新知:1.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1) a b(2) |a| |b| (3) a+b 0(4) a-b 0(5) ab 02.小明和小华在探究数学问题.小明说:“ 3y>4y .”小华认为小明说错了,聪明的你觉得呢?.设计意图: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让学优生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八)结束本课,展示人生不等式.数学课堂与意志教育相结合.板书设计设计意图:尽管电化教学直观有趣,但是绝对不可能完全取代板书.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指引学路……,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六、教学评价本节教学过程中,始终通过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合作交流,关注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吸取正确的见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情感态度等. 通过神七神空视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例题和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通过不同层次的变式题,评价各层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全面与否都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时刻注意激发学习内驱力,确保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总之,本节教学既贴近生活,又超越生活,既努力从生活中来,又努力到生活中去,实现了:生活世界、数学世界、教学世界的融会贯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上《5.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初步体会不等式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等式表示吗?若不能,应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1)图5-1是公路上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用v(km/h)表示汽车的速度,怎样表示v 与40之间的关系?
(2)据科学家测定,太阳表面的温度不低于6000℃。

设太阳表面的温度为t (℃)怎样表示t 与6000之间的关系?
(3)如图5-2,天平左盘放3个乒乓球,右盘放5g 砝码,天平倾斜。

设每个乒乓球的质量为x (g ),怎样表示x 与5之间的关系?
(4)如图5-3,小聪与小明玩跷跷板。

大家都不用力时,跷跷板左低、右高,小聪的身体质量为p (kg ),书包的质量为2 kg ,小明的身体质量为q (kg ),怎样表示p ,q 之间的关系?
(5)要使代数式33
-+x x 有意义,x 的值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2、议一议:
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像v ≤40,t ≥6000,3x >5,q <p+2,x ≠3这样,用符号“<”(或“≤”),“>”(或“≥”),“≠”连成的数学式子,叫不等式(inequality )。

这些用来连接的符号统称不等号(inequality symbol )
3、讲解例题
例1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不等式:
(1)a是正数;
(2)y的2倍与6的和比1小;
(3)x2减去10不大于10;
(4设)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做一做:
(1)已知x1=1,x2=2,请在数轴上表示出x1,x2的位置;
(2)x<1表示怎样的数的全体?
4、归纳:x<a表示小于a的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a左边的所有点,不包括a在内(如图5—4);x≥a表示大于或等于a的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a右边的所有点,包括a在内(如图5一5);b<x<a(b<a=表示大干b而小于a的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如图5一6.你能在数轴上分别类似地表示x>a,x≤a和b≤x<a(b<a=吗?
5、讲解例2
一座小水电站的水库水位在12~20m(包括12m,20m)时,发电机能正常工作。

设水库水位为x(m).
(1)用不等式表示发电机正常工作的水位范围,并把它表示在数轴上;
(2)当水位在下列位置时,发电机能正常工作吗?①x1=8;②x2=10;③x3=15;④x4=19. 请用不等式和数轴给出解释.
三、巩固反思:
课内练习P102 T1 T2 T3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