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价值创造的环境邻避冲突治理问题研究
邻避冲突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4期(总第148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4,2017(Sum,148)政治与公共管理邻避冲突通常是指居民为了避免自身的生活环境受到诸如化工厂、垃圾场、核电站等具有负面效应的公共或工业企业设施的影响而发起的社会抗争活动,即所谓的环境群体性事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创造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迅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一些地方过于关注GDP增长的经济目标,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由此而引发了涉及环境的一系列问题。
有关数据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
其中,2011年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比上一年增长120%。
有关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如东阳画水镇事件、厦门PX事件、浏阳镉污染事件、大连PX事件、什邡事件、启东事件、宁波镇海PX事件、茂名PX事件、海口三江镇事件、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等等[1]。
这些频发的事件背后凸显的不仅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且反映的是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
当前,邻避冲突治理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困扰。
破除邻避冲突治理的困境,需要抛弃惯常的思维和陈旧的做法。
必须理性看待邻避冲突中民众的抗争行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邻避冲突治理模式,运用法治方式化解邻避冲突。
一、邻避冲突治理面临的困境当前,邻避冲突事件的演化基本上遵循着“环境污染——群体抗争——停工或取消”的逻辑。
在邻避冲突事件中,民众将威胁稳定的“闹”,特别是暴力抗争作为同地方政府博弈、维护环境权益的重要途径。
现实中的诸多环境群体性事件常常陷入“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背后隐藏着邻避冲突治理的诸多困境。
1.身份困境。
邻避设施选址立法问题研究——以邻避冲突的预防与解决为视角
法 治研 究
邻避设施选址立法问题研究
以邻避冲突的预防与解决为视角
邓 可祝
摘 要 : 我 国每 年都 发 生 大量 的邻避 冲 突 , 但调 整 规 范邻 避 冲 突的 法律却 非 常缺 乏 。 邻 避 设 施 选 址 是 引 发 邻 避 冲 突 的起 源 , 对 邻 避 设 施 选 址 进 行 立 法 是 预 防 与 解 决 邻 避 冲 突 的 重 要 环 节, 发 达 国家 已经 制 定 了大量 有 关邻 避 设 施 选 址 的立 法 , 而我 国邻 避设 施 选 址 立 法存 在 着 专 门性 规 定 较 少 、 立 法 的层级 过低 、 邻 避 设 施 选 址 程 序 及 补 偿 制 度 欠 缺 等 方 面 的 问 题 为 预 防 和 解决 邻避 冲 突 , 我 国应 制 定有 关邻 避设 施 选址 的 立 法 , 科 学设 计这 些 立 法 的原 则和 具体 制 度 , 以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关键词 : 邻 避 冲 突 邻避 设施 选 址 邻 避设 施 选址 立法
家 后院 ” ( N o t i n m y b a c k y a r d , N I MB Y ) 心理 , 对 邻 避设 施加 以抵制 而 产生 的 冲突 , 在 一定 意 义上 就 是 一种 邻 避 没施 选址 的 冲 突 。 邻避设施的选址 , 直接 关 系到 邻避 冲突 的产生 及 范 围。 而通 过邻 避 选址 的立法 , 可 以对 这种 冲突进行 预防和解 决 。 基 于这 样 的 目的 , 本 文希 望 对邻 避设 施选 址 的立 法 进行 研 究 。 提 出 我 国邻 避 设 施 选 址 立 法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并 对 发达 国家 的相 关 立 法进 行 分 析 , 从 而 对我 冈邻 避 设施 选址立 法 提 m建 议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邻避冲突及应对之策-2019年文档资料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邻避冲突及应对之策-2019年文档资料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邻避冲突及应对之策一、环境危机下的公共政策措施中国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崛起对环境的影响与对世界经济或政治的影响一样重大。
所有的工业国家最终都要经历一个环境拐点。
2013年1月,笼罩在北京上空长达数周的有着恶臭味的雾霾让国人意识到了环境问题治理的迫切性。
今年3月,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又将这一问题推向了舆论高潮。
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
2015年的两会,本届政府无疑会以更重的篇幅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
事实上早在2013年,面对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纷纷提出未来几年治理空气和水资源污染的任务目标。
从这些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我国的环境政策主要针对的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垃圾处理,力争从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
事实上,落后产能和污染能源的使用也是我们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例如,雾霾笼罩下的中国首都,聚集着该地区200座燃煤电厂和500万辆汽车排出的污染物。
我国能够使用的能源种类繁多,主要使用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和风电,这些能源的使用量每年都在上升,其中煤炭使用占比明显超出了其他能源使用量的总和。
以2013年为例,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7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使用量为247500万吨标准煤,占总量的66%。
基于对能源高效利用和开发使用清洁能源的认知,我国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水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推动核电站、PX 项目的建立和实施,淘汰燃煤小锅炉以改善煤炭的利用率。
这些政策的具体执行是一个个大型公共设施的建立,比如PX化工厂,核电站等,而这些项目设施的建设,又给我国的公共政策施行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邻避冲突及影响因素(一)邻避设施和邻避冲突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当下社会处在传统社会模式和现代化公用治理模式交错的状态中,一方面,政府仍倾向于传统的“为民做主”;而另一方面,公民权利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觉醒,市民社会开始发展。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公共设施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在一些地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是指居民因担心某些建设项目(如垃圾焚烧厂、核电站、化工厂等)对自身的生活环境、健康和财产等造成不利影响,而采取集体抗议、抵制等行动。
这类事件不仅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也反映出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一)信息不对称在一些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中,政府和相关企业往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而居民对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情况了解有限。
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居民产生猜疑和恐慌,认为自身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二)利益诉求未得到满足居民担心公共设施的建设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如噪音污染、空气质量下降、房价下跌等。
如果政府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利益诉求,或者没有提供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方案,就容易引发居民的不满和抵制。
(三)风险认知偏差居民对公共设施可能带来的风险往往存在过度担忧和夸大的情况,而对其带来的公共利益认识不足。
这种风险认知偏差使得居民更容易采取极端的行动来反对项目建设。
(四)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参与机制在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和相关企业与居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充分尊重和采纳。
同时,居民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缺乏话语权,导致其对项目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不高。
二、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一)利益诉求的直接性居民参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自身的切身利益,如生活环境、健康安全等,其诉求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直接性。
(二)参与主体的广泛性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往往涉及到项目周边的众多居民,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职业背景,具有较强的群体效应。
(三)情绪反应的激烈性由于居民认为自身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和不满情绪,采取较为激烈的抗议方式,如游行、示威、堵塞交通等。
城市邻避冲突面临的治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21-01-15作者简介:卢冠宇(199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政策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更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时机,同时也进入一个社会矛盾激发的阶段。
正值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城市人口数量激增为城市的公共设施造成巨大压力,使得城市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社会群众的反馈,因公共设施引起的社会矛盾更是成为社会民众和公共部门间的潜在性危机,亟须政府发挥其社会服务及政治经济方面的职能,来处理这类社会冲突。
这种社会冲突就属于邻避冲突,是指民众为自身生活环境受到各类工业环境污染或是颇具负面效应的公共设施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性反抗活动。
这种冲突自产生起就一直缠绕在社会和政府之间,难以解决。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适应中国社会治理现实需求的新型治理模式,成为有效应对邻避冲突的必然要求。
一、城市邻避冲突治理面临的困境目前,我国邻避冲突事件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逻辑,即“项目公布—群体反抗—政府压制—冲突升级—停工或撤除”。
也就是说,发生邻避冲突时,民众会将“闹”作为与政府反抗的主要斗争工具,现实中此类事件基本是以“闹”组成事件的整体恶性循环,而在这个恶性循环背后就是政府出现治理困境的主要表现。
(一)角色困境城市政府因代表公权,自然成为调节社会矛盾及冲突的代表。
而在发生邻避冲突事件时,城市政府理应将保护环境权益作为应该坚持的原则,在此原则驱使下去调节企业和民众间的纠纷或矛盾。
但现实中,城市政府往往和当地企业有着密可不分的关系,已经不再是执行公正的仲裁方,而是已经参与冲突的当事方,成为民众重点反抗的对象。
目前,城市的行政仍然是政府持主导权力的,若社会冲突全依靠政府解决,很容易使政府成为冲突一方,这种身份的转变很容易阻碍邻避冲突的治理[1]。
(二)信任困境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若民众对上级政府或其他党政组织有着极大的信任,便会应用“沟通式”行为与政府进行“斗争”;若对上级政府或其他党政组织信任度极低,使很可能会应用“逼迫式”行为与政府进行“斗争”;而若对上级政府或其他党政组织没有信任度,就很可能会应用“敌视式”行为与政府进行“斗争”。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邻避冲突及其治理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邻避冲突及其治理2013年03月18日09:51 来源:《学海》2012年5期作者:陈宝胜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21 【内容提要】基于文献研究和规范分析,对邻避设施、邻避情结、邻避冲突等关键概念进行本土化界定,认为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影响及其成本收益分配不均衡以及现代公民意识成长是造成邻避冲突日益频发的关键原因;加强设施负外部性影响治理、优化公共政策制定、建立设施设址的利益激励机制和信息公开与协作交流机制、加强城市功能区规划等,是有效治理邻避冲突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邻避冲突邻避设施邻避情结城市规划公共政策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的出版极大地唤醒了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人们开始审视各种现代设施对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生命财产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反对在“我家后院”建设和运营各种具有负外部性影响设施的“邻避冲突”不断出现。
①转型期的中国,各种邻避冲突事件正呈愈演愈烈之势,2007年厦门PX项目事件、2009年南京汉口路西延工程、2010年广东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址争议、2010年安徽舒城垃圾掩埋场设置暴力冲突、2011年浙江海宁晶科能源公司群体性事件等等,日益频发的邻避冲突不断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能力,呼唤着学界加强对此问题的理论研究。
鉴于邻避冲突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基本概念并不清晰,本文对相关概念等作出本土化界定,并对大陆邻避冲突现状和治理对策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
邻避设施与邻避情结:设施负外部性影响的利益驱动表面而言,邻避冲突产生于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影响,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影响导致周边居民产生反对设施在“自家后院”建设或运营的邻避情结,进而引发邻避冲突。
在对邻避冲突概念进行界定之前,有必要先厘清邻避设施和邻避情结这两个关键概念。
邻避设施(not in my backyard facilities NIMBY Facilities)又称:(1)危害设施(Hazardous Facilities);(2)有害设施;(3)臭名远扬设施;(4)争议性设施;(5)风险性设施;(6)地方不欲设施或露露设施;(7)绝对不要建在任何人附近的设施;(8)在你家后院比在我家后院好的设施;(9)不要在我办公室的设施;(10)不要在任何人后院的设施;(11)不要在地球上的设施;(12)不要在那里的设施等等。
浅析邻避效应与邻避治理
浅析邻避效应与邻避治理——以浙江余杭事件为例摘要:在城市服务设施的建设中,部分公共设施因为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效应,属于公众嫌恶厌弃型的公共设施,使公众产生了“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抵制情结。
通过分析2014年浙江余杭地址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发现公众的心理因素、经济因素、政府信任危机、公平性问题以及决策程序问题是导致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
因此,政府需要厘清自身角色以协调多方利益,扩大公民参与以降低邻避意识,科学选址以弱化位置的邻避效应,提供风险保障以缓解居民的担忧以及合理补偿以提高满意度,借此来缓解和疏导公众的邻避情结。
关键词:邻避效应,余杭事件,垃圾焚烧发电厂,补偿机制,公民参与,科学选址,风险保障一、引言2014年4月,杭州市公示了2014年重点规划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即将在城市西部的余杭区中泰乡建造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以解决日益严峻的垃圾处理难题。
但由于担心这些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资产价值等带来的多重负面影响,包括城西部分居民在内的群众多次集会进行抗议。
10日,大量群众涌上02省道和杭徽高速余杭段,导致交通长时间中断和部分人员受伤。
杭州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则表示,理解公众的心情,但这种“欢迎建垃圾焚烧场,但不要建在我家门口”的“邻避思维”让政府左右为难。
杭州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建有垃圾焚烧厂,但每天的处理能力已经严重跟不上垃圾的产生速度。
除现有的焚烧能力之外,杭州市每天尚有超过5000吨的垃圾无法处理,只能实施直接填埋。
此举不仅对环境影响更为巨大,而且现有填埋场的承载能力不足6年。
建设垃圾焚烧厂的确是目前实现垃圾减量、缓解目前杭州“垃圾围城”现象的最有效方式。
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原本是一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利民之举,为什么会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邻避效应”。
二、邻避效益概述邻避效应 ( Not - In - My - Back - Yard ) 指居民或在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不利后果, 而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视域下邻避冲突的破局之道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视域下邻避冲突的破局之道滕亚为,康勇摘要:公私合作治理模式旨在保障私人对政策与规则的制定、执行的参与权以及突破传统的命令-管制式管理模式。
邻避冲突的导火索是公众参与权的严重缺失,而这是对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严重背离。
邻避冲突产生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公共利益的优益性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公私合作治理理念羸弱造成公众参与不足、权利救济渠道不畅致使补偿机制短缺。
以协商性行政决策程序为立足点来探究邻避冲突的解决路径与公私合作治理理念不谋而合。
关键词:邻避冲突;公私合作治理;协商性行政决策邻避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国家现存治理模式与公民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愿望之间的冲突,是行政权维护的整体范围内的公共利益与行政权作用之对象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邻避冲突暴露出公民在行政决策中的参与渠道不畅通之痛,而这与全世界范围内诸国治理所体现出来的公私合作治理模式之趋势有些不相融洽。
我国学者对邻避冲突的研究缺乏对协商性行政决策程序进行细致的制度设计,没有对协商性行政决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没有对受害人享有补偿权利的缘由从法学意义的角度进行解答。
鉴于此,本文以合作治理为线索,旨在对邻避冲突中所展现出来的公众协商性参与权缺失提供一个解决路径。
1 公私合作治理的分析框架从世界范围的治理模式来看,公私合作治理既包括一般公众及社会团体对行政权行使过程的参与与协商,又包括政府将公共服务职能与管理职责进行“民营化”。
本文可能也会涉及到公共服务外包问题,但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邻避运动中公众的民主参与问题。
因此,公私合作治理主要是在参与权与协商权意义上展开。
自从世界范围内进入行政国家以后,行政权力不断扩张:从自由主义竞争时期的维护社会秩序、征税、外交等传统领域向社会福利、经济管制等新的领域扩张。
特别是进入二战以后,这种趋势逐渐增强,行政权无孔不入。
传统的政府“命令-控制”式管制模式将社会治理视作技术性工作而非政治性工作,其抹去了各种各样的私人主体参与行政规则、行政决策制定、实施、执行的可能性。
邻避冲突产生的心理机制及社区治理路径研究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1.问题的提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我国风险累积发生质的变化,其中生态环境风险变化趋势日渐复杂。
如何化解风险和冲突,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命题。
近年来,随着公众环境服务需求的增加,邻避群体性事件频发,如四川什邡事件、江苏启东事件、厦门的PX项目事件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已经进入了“邻避时代”。
“邻避”一词来源于英文“Not in my back yard”,其字面含义就是“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最早出现在1980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被用来描述美国人对化工垃圾的排斥和反抗;后被学界用以概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建设项目遭到周边社区排斥而引起的群体抗议现象[1]。
“邻避冲突”(NIMBY conflicts)也称邻避运动,主要是指周边居民或设施所在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等)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产生邻避情结并且采取强烈的、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2]。
党的十九大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然而“邻避冲突”频发所引发的群体焦虑和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我国新时代社会的发展。
2.文献回顾当前,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邻避冲突的产生因素及治理手段。
大部分学者认为,不同于国外邻避冲突直线上升为大规模、集体性抗议的演化路径,“中国式”邻避冲突的演进则更为曲折,呈螺旋式上升态势[3]。
产生邻避冲突的因素有许多,主要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DOI:10.19299/ki.42-1837/C.2021.03.0102021年第3期总第185期·社会治理方略·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本栏目投稿邮箱:***************邻避冲突产生的心理机制及社区治理路径研究王琳翕摘要:社会的剧烈变迁导致各种社会风险显现的可能性日趋增加,邻避冲突作为一种涉及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式”的邻避冲突演进路线更为曲折。
环保公众参与中邻避冲突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
环保公众参与中邻避冲突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带有“邻避”性质的环境群体事件尤为突出。
在对此类事件的处理中,政府的公信力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正确应对邻避冲突,如何规避邻避风险,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分析了导致邻避冲突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邻避冲突;应对建议一、导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地方政府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和公共需求,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经常会在当地鼓励或者参与兴建一些工业项目或者公共服务设施,如垃圾处理焚化厂、污水处理厂、核能废料处理场、火葬场等。
这些工业场所或公共设施在带来地方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会对设施选址地周边居民的身心构成隐形威胁,引发当地民众的不满和反抗,造成邻避冲突。
与此同时,城市居民越来越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居民自身利益与社会大众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二、什么是邻避冲突邻避冲突也叫邻避运动(Not In My Backyard),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目前对其共识的概念是指公众因担心其社区附近设施(如垃圾场、核电厂等)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并采取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如游行、罢工、集体上访、围堵党政机关等。
[1]三、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邻避冲突是居民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和追求公平正义而发起的活动。
它产生的原因众多也异常复杂,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影响。
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公众环境意识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有待提高,居民对邻避设施建设产生恐惧心理。
邻避冲突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尤其是影响邻避设施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
如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及其他有毒有机物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此外,邻避设施附近的居民会产生“欢迎建垃圾焚烧厂,但不要建在我家门口”和“大家制造的问题,不应该由我单独来承担”的思想。
从“邻避”到“迎臂”:邻避冲突的困境及治理途径研究
从“邻避”到“迎臂”:邻避冲突的困境及治理途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邻避冲突的困境及治理途径。
在分析邻避冲突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迎臂策略的实施和邻避冲突的监督和评估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对邻避冲突治理的建议,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解决邻避冲突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邻避冲突、困境、治理途径、迎臂策略、监督评估、建议、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邻避冲突是指邻近居民或单位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常常因为相对邻近而产生的噪音、视野受遮挡、私密性受侵犯等问题而引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邻避冲突也日益突出,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
当前关于邻避冲突的研究仍相对不足,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对于邻避冲突的实际情况、困境及治理途径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
有必要开展本研究,深入探讨邻避冲突的产生原因、困境和治理途径,为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邻避冲突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邻避冲突的困境及治理途径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冲突化解和治理方案,促进邻避冲突问题的解决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研究邻避冲突的困境及治理途径,有助于深化对城市邻避冲突问题的理解,为相关冲突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分析邻避冲突的产生原因,探讨邻避冲突的根本问题所在,为进一步的治理提供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支持。
2. 探讨邻避冲突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包括治理难度、政策限制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困境的方法和途径。
3. 分析和总结当前针对邻避冲突的治理途径,包括政府政策、社会组织介入等方面的措施,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为制定和改进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邻避冲突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从“邻避”到“迎臂”:邻避冲突的困境及治理途径研究
从“邻避”到“迎臂”:邻避冲突的困境及治理途径研究【摘要】邻避冲突是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其困境表现在邻避冲突的频繁发生和处理难度。
造成邻避冲突的主要原因包括利益冲突、资源争夺和信息不对称等。
针对这一困境,我们需要探索有效的治理途径,如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规范和政策支持等。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地区针对邻避冲突选择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对于邻避冲突的可持续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参与、政策设计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为邻避冲突的有效管理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邻避冲突、困境、表现形式、成因、治理途径、案例分析、可持续治理、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邻避冲突是指邻近单位或个体之间因为资源利益、文化差异、人际关系等原因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现象。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邻避冲突问题愈发凸显,给社会治理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
研究邻避冲突的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人口密集度增加、居住空间压缩等问题,加剧了邻避冲突的发生。
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资源分配不公,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成为邻避冲突的重要诱因。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交空间受限,相互理解和沟通不足,也为邻避冲突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由于邻避冲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急需研究其困境和治理途径,为社会和个体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邻避冲突的表现形式、成因以及可持续的治理途径,以期为邻避冲突问题的解决和城市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邻避冲突的困境及治理途径,分析邻避冲突的表现形式和成因,从而寻求可持续的治理方案。
通过对邻避冲突的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不同背景下邻避冲突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展望,希望为邻避冲突的可持续治理提供参考和启示,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做出贡献。
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邻避冲突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找到有效的治理途径,为解决邻避冲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邻避冲突与政府治理
政府作为:
2014年3月29日,中泰九峰要建一个日处理2000吨的垃圾焚烧厂的消息开始在 网上流传,这引起了不少当地居民的担忧。 杭州市规划局则以一份盖有公章的回函向村民承诺,将在一个月内正式回应。 时至5月7日,当施工车辆驶进位于中泰乡九峰村的杭州市沥青半盒厂时,村 民们才意识到,中泰垃圾焚烧厂真的要开工了。当地有关部门并没有马上作出回 应。 直到5月9日,杭州市余杭区委、区政府才发布了《关于九峰环境能源项目的 通告》,该通告的发布,进一步加深了民众的恐慌。 “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来和我们沟通”,村民对记者说,如果政府部门能真心对 待老百姓的诉求,事态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 直到5月10日,村民收到消息:“政府高层领导要前来和民众对话。” 但村民们并没有等来刻意直接对话的领导。
Hale Waihona Puke 案例2、古雷PX爆炸事件回顾
2015年4月6日18时56分许,福建省漳州古雷的腾龙芳 烃二甲苯装置发生漏油起火爆炸事故。
爆炸、复燃,福建漳州古雷的这场与消防队员持续较量了三天的大火,不 可避免地改变中国PX项目的美好愿景,对于公众信任体系也是一次毁灭 性打击,这将导致对政府与企业的“绝对安全论”更加不信任。不只化 工项目,甚至垃圾焚烧等大型项目要想新扩建都将受影响。
事件回顾:
项目介绍:
PX 项目是由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的、计划年产 80 万吨对二甲苯的大型化工项目。 2004 年由国务院批准立项这是厦门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 2006年4月,该项目纳入《国家PTA、PX“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 并列入地方“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的重点建设骨干项目。 2006年8月,海沧土地开发总公司开始为厦门PX项目征地,短短40天内 征地拆迁1920亩。 2006年11月17日,厦门PX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邻避冲突及其治理
为 整个社 会所 共享 , 其负外 部性影 响却 集 中于设施 周 但 边地 区 , 对周 边生活环 境、 产价值 、 财 身体健康 、 生命安 全 等构成威胁 。
居 民承受设施建 造 及 营运 时所带 来 外部 成本 , 而有 不受 欢迎 的特质之设施 。 以上在很 大程度 上触及 了邻 避设 ” 施 的本质 , 忽视 了以下 问题 : 先 , 但 首 并非 所有 邻 避设 施 都是公共 福利所 “ 可或 缺 ” 将 邻避设 施 界定 为公共 福 不 ,
立起 各种公 共设施 , 但这些 设施 在给人 们带来 福 祉 的同
时, 还存在 一定 的负外 部性 。这种 负外 部性 影 响 因设施 本身 的不 同而不 同 , 当一个设 施 的负外 部性对 人们 的生
表面而言 , 避 冲突产 生于 邻避设 施 的负 外部 性影 邻 响, 邻避设施 的负 外部 性影 响导 致周 边居 民产 生反 对设 施在“ 自家后 院” 建设或 运 营的邻 避情结 , 而引发 邻避 进 冲突 。在对邻避 冲 突概念 进行 界 定之 前 , 必 要先 厘清 有
反 对 将 它 建 造 在 公共 善 和个人 恶 , 具 因而 招 致 周 边 居 民 反 对 ; 但
晶科 能源公 司群 体性 事件 等等 , 日益频 发 的邻避 冲突不
断考验着中 国政 府 的公共 管理 和公 共决 策能 力 , 呼唤 着 学界加强对此问题的理论 研究 。鉴 于邻避 冲突研究 在 国
t s 又称 : 1 危害设施 ( zrosF cie) ( ) i) e () Haadu ait s ;2 有害设 li 施 ;3 臭名 远扬设施 ;4 争 议性设施 ; 5 风险性 设施 ; () () () () 6 地方不欲设施 或露露设 施 ; 7 绝对 不要 建在 任何 人 () 附近 的设施 ; 8 在你家后 院 比在我家后院好 的设施 ;9 () () 不要在我办公 室的设施 ; 1 ) 要在任何 人后 院的设施 ; (0 不
邻避冲突及其治理共3篇
邻避冲突及其治理共3篇邻避冲突及其治理1邻避冲突及其治理邻避冲突是指邻居之间由于利益、习惯、习惯等因素引起的冲突。
邻避冲突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普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和严重损失。
因此,怎样有效地治理邻避冲突,避免或解决邻避冲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邻避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邻里之间的权益争夺是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化进程中,房价及土地价值上升使得房屋及土地成为邻避冲突的主要产生因素。
如果居民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邻避冲突就会频繁出现。
另外,邻居之间有时也会出现习惯性的争夺,如噪声、宠物等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长期以来却可能导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人际关系破裂,进而影响邻里和睦。
治理邻避冲突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合作,包括政府、社区、居民只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管理冲突发生的社区。
社区中的社区组织或居委会可以发挥真诚的沟通协调作用,使争端得到及时解决。
居民也应当充分发扬邻里关系“和”的精神,积极协作,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
首先,对于公共安全及法律的明确规定可以减少邻里之间的冲突。
如制定有关的噪声、建筑空间的管理规定,以保证邻里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
这并非政府的责任,也是居民的义务。
居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和投诉邻居产生的不良行为。
另外,还可以互相尊重,并且考虑到邻居的特殊需求和家庭背景,以减轻不必要的摩擦。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可以减少邻避冲突。
通过开展社区活动、邻里组织、聚餐等平时活动,可以提高彼此之间的沟通度,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从而更容易解决冲突发生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居民对于冲突的处理应该根据场合和事情的性质而分别对待,尽量减少冲突发生的演变。
同时,居民还应该学习如何掌握合理的诉求技巧,以更好地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
最后,政府和社区组织要引导居民明确邻里关系的“有时贵却无价”,并且提高居民对邻里关系的重视。
除了政府的管理与法制保障之外,社区应该定期组织邻里活动,以加强邻里之间的感情交流。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邻避冲突及其治理
四、治理策略
四、治理策略
为了有效处理邻避冲突中的风险沟通问题,以下策略值得: 1、透明和公开的信息交流:政府和企业应提供详细、透明的信息,包括风险 评估、预防措施和应急计划等,以增强公众的信任。
四、治理策略
三、风险沟通中的认知偏差
1、信息不对称:在风险沟通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公众可能对企业或政府 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导致对风险的过度担忧。
三、风险沟通中的认知偏差
2、恐惧和不确定性:面对潜在的负面影响,公众往往容易陷入恐惧和不确定 性的情绪中,从而夸大风险的威胁。
三、风险沟通中的认知偏差
三、完善补偿机制
三、完善补偿机制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仍然可能存在 一些无法避免的邻避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通过完善补偿机制来解决冲突。 这包括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提供配套的生活设施等。
四、建立有效的决策协商机制
四、建立有效的决策协商机制
协商是解决分歧的有效方式。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府应建立多方参与的决 策协商机制,通过各方的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到最能平衡各方利益的政策方案。 此外,决策协商也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例如在线协商、远程协商等,以 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效果。
五、提升公众的风险认知和应对 能力
五、提升公众的风险认知和应对能力
虽然邻避冲突的根源在于公众对于风险的担忧,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这种 担忧是来源于对风险的误解和不理解。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 提升公众的风险认知和应对能力。这包括了解各种风险的特点、如何科学地评估 风险、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等。
从“邻避”到“迎臂”:邻避冲突的困境及治理途径研究
从“邻避”到“迎臂”:邻避冲突的困境及治理途径研究引言邻避是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邻里之间为了避开或规避矛盾、冲突的行为。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邻避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邻避现象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议题。
怎样理解和处理邻避现象,怎样减少邻避导致的冲突和矛盾,成为了当代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邻避冲突的困境出发,探讨邻避现象的本质及治理途径。
一、邻避冲突的困境在城市化进程中,邻避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难题。
邻避冲突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关系的疏离化:邻避现象导致了邻里之间的疏离化,人们在相处时更加谨慎和避讳,缺乏真诚的交流和沟通。
这种疏离化不仅影响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
2. 冲突的积累和升级:邻避现象容易导致冲突的积累和升级,一旦出现矛盾,由于长期的避讳和疏离化,往往会导致冲突的加剧,甚至升级成为激烈的对立和矛盾。
3. 社区治理的困境:邻避现象给社区治理带来了难题,管理者往往难以有效发现和解决邻避导致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有效地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以上困境的存在表明,邻避现象不仅存在一定的普遍性,而且也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急需有效的治理途径。
邻避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从本质上看,邻避冲突主要源自于以下几个方面:2. 价值观念的碰撞:不同家庭、不同个体之间的价值观念差异也是导致邻避的重要原因。
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容易导致邻避的产生。
3. 社会心理的作用: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导致邻避的主要原因。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容易产生对他人的猜忌、排斥和避讳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邻避现象的产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邻避冲突的本质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要想有效化解邻避冲突,必须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寻求有效的治理途径。
三、治理途径研究针对邻避现象,应该在多方面寻求有效的治理途径。
环境领域的邻避冲突治理
环境领域邻避冲突问题的多发主要是由于居民缺乏对邻避项目的认知,同时政府对邻避项目信息公开不到位,从而导致居民非理性的抗议活动。
基于此笔者从风险沟通以及加强居民环境科学知情权等方面予以建议,希望有助于环境邻域邻避冲突问题的解决。
一、邻避冲突的释义邻避一词在我国已不再陌生,第一次对“邻避”一词予以概述的学者是O’Hare,根据O’Hare的表述他认为邻避现象可以概述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i也就是说生活中某些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的建设会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但是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会给周边居民带来诸多不便,并不受其周边居民的欢迎,并由此引发了居民抗议活动。
对邻避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基于垃圾处理厂的选址问题。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扩张,作为基础设施的垃圾厂选址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对于这些不受欢迎的邻避设施,在选址,建设等过程中经常受到周围居民的抗议,一方面它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会减少居民的财产价值,另一方面邻避设施本身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从而侵犯到居民的环境权益。
由邻避居民反抗邻避设施建设所引起的冲突,被称为“邻避冲突”。
二、环境领域邻避冲突的现状近些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居民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由此引发的邻避冲突事件也不断增多。
国内学者对邻避现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国内的邻避问题却十分突出,从2007年的厦门反对PX项目事件之后,全国各地可谓是对邻避现象进行了普及,随即各地公众对本地区的邻避问题开始关注。
以厦门PX项目为例,厦门PX项目在建设之初,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其投资值达到了108亿人民币,可谓是对拉动厦门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该项目的投入却引发了厦门市民的强烈反对。
厦门PX事件的爆发在2007年,而该项目是在2005年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环评报告审查,预计于08年建设完成,也即通过国家环评后的两年内民众并不知道该项目即将建设于厦门。
ii2007年3月厦门政府为了平息民众,通过《厦门日报》上解答了民众对于PX项目的质疑,但事件并未因此得到平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公共价值创造的环境邻避冲突治理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政府为满足迅速增长的民生需求,投资兴建了大量公共基础设施。
其中环境邻避设施,如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垃圾中转站等设施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紧迫的社会问题如垃圾处理问题,但另一方面,却又因其明显的或者潜在的污染而在选址过程中饱受公众的质疑和反对,甚至引发公众抗争,造成环境邻避冲突事件频发。
邻避冲突就其本质而言是利益问题,环境邻避设施是一种具有负外部性的公共设施,其收益为整个区域甚至全社会共享,但其产生的负面效果却主要由设施周边居民承担,因而引发周边居民的反对和抗争。
“欢迎建设,但请离我家远一点”的邻避思维使邻避设施的选址和建设陷入两难困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探索利用利益补偿制度化解邻避冲突,但仍未能化解公众的邻避情结。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了A市垃圾焚烧厂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环境邻避冲突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地方政府为缓解邻避冲突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研究发现:利益失衡是邻避抗争的起点。
个体秉持的环保主义价值观念和“根”的价值追求是邻避抗争的重要动力。
地方政府对民众意愿的忽视使得矛盾激化,引发邻避冲突。
而政府所采取的补偿化解机制,未能有效缓解邻避冲突。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公共价值创造作为邻避冲突的化解之道。
环境邻避设施的建设是一项公共项目,具有公益性特点,传递着公共价值。
通过公共价值的引导能够使各利益相关者朝着公共利益的方向演进,环境邻避设施的建设也就能够成为一项既改进公共福利又不损害公民利益的政府优质治理行动。
本文认为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邻避冲突的化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观念基础:将公共价值理念内化。
它是政府和居民对待邻避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是公共偏好探寻,通过信息的搜集了解公众对垃圾焚烧设施选址的偏好。
三是公共价值的创造,政府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化解邻避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