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继发性糖尿病

合集下载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血糖异常偏高的慢性病。

它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严谨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和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糖尿病的诊断过程。

1. 空腹血糖测定:空腹血糖测定是诊断糖尿病的首选方法。

标准要求患者于至少8小时内未进食,并且无服用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血糖测定。

正常的空腹血糖水平应在3.9-5.6mmol/L之间,而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可以被认定为糖尿病。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通常在怀疑糖尿病时进行,特别是对于患者患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糖尿病。

该试验要求患者在空腹后摄取75g葡萄糖,然后在2小时内测定血糖水平。

正常的2小时血糖水平应低于7.8mmol/L,而超过11.1mmol/L则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 随机血糖测定:随机血糖测定通常适用于快餐或非常规活动后出现糖尿病症状的患者。

标准要求在无需特定准备的情况下,随机测量血糖水平。

如果血糖超过11.1mmol/L,并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可以被认定为糖尿病。

4.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方法。

该指标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一般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6.5%及以上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主要包括空腹血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随机血糖测定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通过这些方法和标准,医生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糖尿病。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家族史等信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

诊断糖尿病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尽早接受正确的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将会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本文中介绍的糖尿病诊断方法和标准将帮助医生正确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为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关于器官功能与糖尿病生理学论文

关于器官功能与糖尿病生理学论文

关于器官功能与糖尿病的生理学探究【摘要】根据糖尿病不同的发病原因,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是由原发病所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是这些原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

本文主要从器官生理功能方面讨论糖代谢的机制以及器官产生疾病时出现的糖代谢异常,探讨由胰腺、肝脏、肾脏等器官因素所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一般而言,在器官的原发病得到根治后,由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可以痊愈。

【关键词】器官功能;糖尿病;生理学。

【中图分类号】r 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447- 010 引言近20 年来,我国共进行了多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尽管糖尿病危害很大,目前许多患者对糖尿病尤其是由器官功能异常引起的糖尿病知之甚少,往往贻误病情,因而对普及继发性糖尿病知识非常必要。

本文针对器官产生疾病时出现的糖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做一综述。

1 胰腺功能与糖尿病胰腺为混合性分泌腺体,包括外分泌腺体和内分泌腺体两部分,所以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是存在于胰腺内部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糖的激素,其作用机制是:(1) 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2) 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

(3)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当胰岛素缺乏时,进入组织细胞内的葡萄糖减少.肝糖原的分解与异生增强;由肝脏释放入血的葡萄糖大幅度增加,血糖水平升高,并超过肾糖阈而从尿中排出,表现为糖尿病。

胰腺的疾病(急性和慢性胰腺炎、胰腺癌)会造成胰岛b细胞的破坏和数目减少,导致胰岛素缺乏,从而引起糖尿病的症状,产生继发性糖尿病。

许多急性期的胰腺炎患者都有血糖增高的经历,胰腺炎症好转后,血糖可下降到正常。

慢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生,使胰岛组织较急性胰腺炎发生更为严重的损伤及坏死,其中b细胞受损较a细胞受损可能更为严重,致a/b细胞比例由正常的1:2变为2:1,及至发生继发性糖尿病[1]。

世卫组织 1999 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

世卫组织 1999 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

世卫组织 1999 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制定,如下:
1. 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7.0mmol / L(126 mg / dL)

(2)随机血糖≥11.1mmol / L(200 mg / dL),同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


(3)2小时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血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
2. 分型标准:
(1)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

(2)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口服药物和必要时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3)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包括由基因变异、胰腺疾病、感染、药物或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糖尿病。

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糖尿病一例

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糖尿病一例

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糖尿病一例朱莉菲;张秋玲;寿岚【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7(029)009【总页数】2页(P1254-1255)【作者】朱莉菲;张秋玲;寿岚【作者单位】310015杭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310015杭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310015杭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6本文报告1例反复多次住院诊断明确的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合并糖尿病患者,进展迅速,影像学曾高度怀疑胆管和胰腺占位病变,同时对AIP进行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50岁,农民,2016年7月上旬因“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在本院普外科住院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住院期间发现皮肤黄染,总胆红素61.9 mol/L,直接胆红素43.2 mol/L,间接胆红素18.7mol/L,碱性磷酸酶312 U/L,谷氨酰转肽酶95 U/L,明显升高,肝肾功能正常,白蛋白正常,空腹血糖6.0 mmol/L;抗核抗体(1∶100)弱阳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均阴性。

乙肝三系、肝炎系列阴性,肿瘤指标正常,血尿淀粉酶正常。

查上腹部CT增强示:(1)胆囊窝少量积液;(2)胆囊底部结石考虑;(3)胰腺上方脂肪间隙内数个小结节灶,考虑增大淋巴结。

予退黄对症治疗后出院。

出院后自诉皮肤黄疸仍存在,出现全身瘙痒,右下腹疼痛,于2016年8月中旬再次收治本院普外科。

查空腹血糖17.8 mmol/L;血红蛋白(HbA1c)7.6%;总胆红素115.6 mol/L,直接胆红素77.7 mol/L,间接胆红素38.9 mol/L,碱性磷酸酶976 U/L,谷氨酰转肽酶930 U/L,明显较前升高。

尿常规示:尿胆红素(2+),尿胆原(+)。

行上腹部增强CT(图1)示:(1)肝右叶VIII段包膜下小血管瘤考虑,肝内胆管扩张伴炎性改变征象,肝右胆管结石征象,胆囊炎;(2)胆总管下端扩张,十二指肠乳头部结节影,胰腺体部1.6 cm×0.9 cm占位病灶,腹膜后肿大淋巴结请结合临床。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存在该疾病的患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特别是2024版的最新标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章:糖尿病概述和发病机制1.1 糖尿病的概念和分类首先,我们来了解糖尿病的概念和分类。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功能受损或细胞抵抗胰岛素作用而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的一种疾病。

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的不同,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

1.2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涉及胰岛素分泌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等方面。

在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此外,胰岛素抵抗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演变历程2.1 初步诊断标准早期的糖尿病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以及尿糖的存在与否。

当血糖水平超过一定范围或尿糖阳性时,可以初步诊断糖尿病。

2.2 糖化血红蛋白的引入随着糖尿病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被引入糖尿病的诊断中。

HbA1c是红细胞内糖化的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2.3 2024版糖尿病诊断标准在2024版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HbA1c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

根据这一标准,糖尿病的诊断要点如下:(1)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126 mg/dL)。

(2)随机血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

(4)HbA1c水平≥6.5%。

通过以上任一标准符合的患者,均可被诊断为糖尿病。

第三章: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3.1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方面。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3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31例
5 . :5 3岁 ; 27 . RM1 4 9 , 。 2 . 士4 6
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 厅 前 后 比较 : >o 凹 P
5 讨

2 治 疗 方 法
在用 S 有 效的 D 一2 者 中 , 年均有 5 U M 患 每

治疗 组 : 原始 方 案 的基 础上 , 用 中药 黄芪 、 在 加
功 能 不 全 者 ; 选 病 例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人 3 1例 。治 疗 组 : l 男 4例 , 1 女 ; 龄 j. 5 1 7例 年 3 4 .
岁 ; M I5 6 3 8 对 照 组 : 1 B 2. 士 . ; 男 . 1 例 ; 龄 2例 女 9 年
3 观 察 方 法
形成恶 性循 环 , 睡前注射优 泌林 N 能 有效地控 制夜
问 肝 脏 葡 萄 糖 的 生 成 和 输 出 . 空 腹 血 糖 下 降 . 础 使 基 血 糖 降 低 可 增 加 胰 岛 P 胞 对 S 的 敏 感 性 . 有 细 U 也 利 于降骶餐后 高血 糖 , 2 使 4小 时 平 均 血_ 改普 培 中 医 认 为 DM 一 2属 消 渴 病 范 畴 . 鹏 两 虚 . 气 淤 血 阻 络 为 其 基 本 病 机 , 组 临 床 观 察 证 实 益 气 养 阴 本 活 血 化 淤 中药 具 有 良 好 的 改 善 症 状 作 用 。现 代 药 理
洼治疗 后 : < [ △ P n 尊 比较 01 △ < 1 . 表 2 睹代甜畸变化
例 ; 龄 5 . ±4 8 ; 重 指 越 ( MI 2 . ±4 2 年 43 . 岁 体 B )53 .0
排除 有情况之一 者 有 DM 急性 并发 症者 ; ① ②近 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关键诊疗技术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关键诊疗技术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关键诊疗技术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在临床上,为了准确诊断糖尿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医生需要依据一定的诊断标准和关键诊疗技术。

本文将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关键诊疗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症状、血糖水平和血糖控制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定义,糖尿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下:1. 症状标准:患者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疲乏等典型症状,或伴有难治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伴有随机血糖≥11.1mmol/L。

2. 空腹血糖标准:患者空腹(至少8小时)血糖≥7.0mmol/L。

3. 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标准:患者服用75克葡萄糖溶液,2小时后血糖≥11.1mmol/L。

4. 随机血糖标准:患者任意时间点测得的血糖≥11.1mmol/L,并伴有糖尿病症状。

在诊断糖尿病之后,医生需要掌握关键的诊疗技术,以帮助患者实现血糖的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诊疗技术:1.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关键步骤。

通过定期测量血糖水平,患者和医生可以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指尖血糖测量仪、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等。

2.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常需要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类似物等。

3. 膳食管理:饮食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生通常会设计个体化的膳食计划,以确保患者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平衡饮食结构。

4. 运动治疗: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血糖控制目标,为患者设计适宜的运动方案。

5. 并发症预防和管理: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医生需要注意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管理,包括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心脏监测、足部检查等。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3 版解读》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糖尿病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发布,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和精准的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重要内容和意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定义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的血糖水平。

具体如下:1. 空腹血糖≥7.0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随机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3. OGTT 中 2 小时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糖尿病时应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如应激、药物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其诊断切点为≥6.5。

二、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分型主要依据病因和发病机制,2023 版指南将糖尿病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大类。

1. 1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通常发病较急,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时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胰岛素绝对缺乏是 1 型糖尿病的特征,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有关。

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但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糖尿病 糖尿病性肾病(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糖尿病性肾病(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病例学习杨**,女,55岁,因“全身浮肿5天”入院,既往否认特殊病史,无传染病史。

入院查随机血糖35.63mmol/L、血红蛋白9.9%;WBC19G/L;白蛋白17.6g/L;尿酸563,总胆固醇15.6mmol/L、LDL11.5mmol/L;心电图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尿常规:糖3+,蛋白2+,潜血+。

查体:四肢、骶尾部明显浮肿,凹陷性,双侧大腿后侧未见明显水块形成;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

省人民医院教授会诊示:该患者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糖尿病肾病、肿瘤因素等),两者治疗方案存在不同,因为,原发性可考虑使用激素类,而糖尿病肾病则不用激素,直接上免疫抑制剂,因激素可升血糖。

该病人血象高,但全身未见感染症状,考虑为高血糖引起的应激反应。

对于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鉴别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至关重要:免疫功能检查(ANCA、GMB):糖尿病肾病为阴性;原发性为阳性。

关于肾穿刺:若根据免疫功能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则不主张左穿刺;若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则考虑行肾脏穿刺以进一步确定病理分型。

肾病综合征并发症:感染、血栓形成、肾功能衰竭、代谢紊乱治疗方案:降糖、降压(ACEI、ARB)、降脂、激素(糖尿病肾病不主张使用)、免疫抑制剂、补充白蛋白、活血化瘀(防止血栓形成、监测凝血功能)。

糖尿病肾病可考虑使用“伟素”、“羟苯磺酸钙”以改善肾脏小血管,保护肾功能,合并血压高则可用ACEI、ARB类降压药物。

关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脂血症不主张强加干预,也可以考虑适当降脂,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在蛋白未补充情况下,强利尿剂可能会使血容量降低,加重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栓形成,故应使用活血药物。

科普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科普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科普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是一种多发性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群体,其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

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我国古代的医学典籍中就对糖尿病的相关症状有着明确的记载。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疾病,其基本的特征是血糖水平比较高,且是由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导致的,或者是β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当人体内的血糖含量提升时,会出现以下症状,那就是吃得多,饮水量大,并伴随有体重降低的现象,但是大部分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当体检时才会发现体内的血糖含量比较高,这样就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本文对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进行科普。

一、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当人体内的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就不能及时被利用,此时患者的血糖就会升高,时间一久就会引起多种病变,如神经病变、心脏病变等,致使一些组织器官出现衰竭和功能减退,并最终导致代谢功能紊乱,当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达到了一亿多人,居世界前列,但是当前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我国糖尿病的诊断率仅仅在35%左右,一些患者不注重身体检查,自己患上糖尿病也不得而知,这就会给糖尿病的诊治带来困难。

二、如何发现早期的糖尿病糖尿病在早期不一定会出现多食多饮和多尿的情况,因此不容易分辨出来,当患者患病时间久了才会出现上述的典型症状,因此在早期要及时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比较多,其经常由其他病症的并发症演变而来,例如高血压患者、肥胖患者、高血脂患者都极易患上糖尿病,因此有上述几种疾病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此外当出现以下的症状表现时,应考虑是否换上了糖尿病,一是经常出现皮肤感染,二是女性出现有异常的分娩史,如流产等,三是男性的性功能出现了问题,四是患者出现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三、糖尿病患者的类型及症状表现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往往会经历这两个阶段,一是患者已经存在和糖尿病有关的一些病理性的特点,这个时候糖尿病往往在潜伏期,一般不容易察觉,患者体内的糖耐量基本上正常,但是已经有了升高的趋势,接着随着病情蔓延,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此时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已经出现了异常,其即将有高血糖的趋势,此时在空腹时血糖含量异常,且糖耐量也会出现受损。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概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

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

严重病例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常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等。

【诊断】典型病例有三多症群提示本病。

轻症无症状者诊断完全依靠化验,常在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而偶然发现。

不少病者首先发现并发症,然后追溯及本病。

但不论有无症状或并发症,关键在于首先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而进行尿、血糖检查,方可确诊。

(一)糖尿判断尿糖检查结果时应注意下面几种情况。

尿糖测定结果仅供诊断参考,而确诊糖尿病需依靠血糖测定。

1.如有少量或微量糖尿,且偶然于饭后出现者应进行血糖与糖耐量试验,并注意到斑氏溶液中硫酸铜系被糖类等还原为一氧化铜而起反应,不少药物,如吗啡、水杨酸类、水合氯醛、氨基匹林、对氨苯甲酸、大量柠檬酸、尿酸等和不少其他糖类还可原硫酸铜而发生假阳性结果。

故目前广泛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制成的尿糖试条,可以避免假阳性结果。

2.临床上有糖尿病征象或嫌疑而尿糖反复阴性时,应注意测定空腹及饭后2小时血糖,以便除外肾糖阈升高的情况。

(二)血糖测定血糖的方法常用的有三种:静脉血浆葡萄糖(VPG),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CBG)和静脉全血葡萄糖(VBG)。

其中以前二者最常采用。

以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果略有差异。

VPG方法测得的结果较CBG高10%,较VBG高15%左右。

分析血糖报告时还须注意除外引起葡萄糖浓度增高的其他情况,如注射糖后、各种内分泌疾患、脑部病变及应激性情况等,后文将述及。

糖尿病6个知识点总结

糖尿病6个知识点总结

糖尿病6个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及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症,通常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妊娠糖尿病则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症,通常在怀孕后期出现,可能会影响母婴的健康。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胰岛素抵抗症、胰岛素分泌异常症等。

了解糖尿病的分类有助于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制定,也有助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更清晰的认识。

知识点二:糖尿病的病因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缘亲属中发病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家族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不良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和肥胖等都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3. 生活方式因素: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的饮食结构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缺乏运动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 其他因素:压力、药物、感染等也可能引起2型糖尿病。

了解糖尿病的病因有助于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知识点三: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视力模糊、口渴、皮肤感染、生殖器感染等。

其中,多饮多尿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饮水量明显增加,尿量也明显增加。

而且,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皮肤、口腔和生殖器的感染是比较常见的。

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同时也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知识点四:糖尿病的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的合理饮食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饮食要均衡,主食以杂粮、粗杂粮为主,减少单调、高油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的摄入。

同时,要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和蛋白质的摄入,以保证身体各种营养的需要。

2022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全文)

2022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全文)

2022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全文)对糖尿病分型的建议共识建议根据病因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1 D M)、单基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娃赈期糖尿瘾GDM L未定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瘾T2DM) 6种类型。

不同学术组织指南军日本共识关于糖尿病分型的建议见表1。

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见下文。

一、1型糖尿病1病因及亚型T1DM是由于膜岛院田胞破坏、膜岛素分泌缺乏所致,特征是膜岛功能差,终身需要依革期夷岛素治疗。

T1DM真高较大的异质性,按病因可区分为自身免疫性T1DM和特发性T1DM两种亚型,且自身免疫性T1DM居多;若按起病急援,则T1DM可划分为暴发性T1DM、经典性T1DM、缓发性T1DM三种亚型,在中国成年人中缰发性T1DM(即LADA)患者约占所高T1DM的2/3。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暴发性T1DM及经典性T1DM 患者群体中均含高自身免疫性T1DM与特发性T1DM两种不同病因的个体。

2流行病学及诊断研究显示,我国全年龄段估算的经典T1DM发病率为1.01/10万人年,发病年龄高峰在10~14岁,新发病患者中近六成在30岁以下。

经舆性T1DM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发病年龄通常<20岁,”三多-少”症状明显,以酣症或酣症酸中毒起病,体型非肥胖,血清C肤水平明显降低,依赖膜岛素治疗,旦大多数高膜岛特异性自身抗体(如GADA、IA-2A等L3暴发性T1DM多见于亚洲人群,尤真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常见。

在我国,暴发性T1DM 起病急骤,约占新发嗣症起病T1DM的10%。

暴发性T1DM的诊断标准为:(1 )高血糖症状出现1周内发展为酣症或回症酸中毒;(2 )首诊血糖水平注16mmol/L,且HbA1c<8.7%;( 3)空腹血C陈水平<100 pmol/L和(或)负荷后血C肤水平<170 pmol/L。

4.自身免疫性T1DM可急性起病,亦可缓慢发病。

续发自身免疫性T1DM可根据患者发病年龄18岁为界,区分为LADA和青少年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瘸LADY fil型。

糖尿病诊断和分型ppt课件

糖尿病诊断和分型ppt课件
5
血液运送水平: 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可引
起糖尿病。这些对抗性物质可以是胰 岛素受体抗体,受体与其结合后,不 能再与胰岛素结合,因而胰岛素不能 发挥生理性作用。激素类物质也可对 抗胰岛素的作用,如儿茶酚胺。皮质 醇在血液中的浓度异常升高时,可致 血糖升高。
6
靶细胞水平: 受体数量减少或受体与胰岛素亲和 力降低以及受体的缺陷,均可引起 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最终使β细胞逐渐衰竭,血浆胰岛素 水平下降。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 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31
妊娠糖尿病(GDM)
妊娠妇女原来未发现糖尿病,在妊娠期, 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后期才发现的糖尿病, 称为妊娠糖尿病。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 是糖尿病病人妊娠期,称为糖尿病妊娠。 在妊娠中期以后,尤其是在妊娠后期,胎 盘分泌多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胎盘泌 乳素等,并且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 减少。糖尿病易出现在妊娠后期。
糖尿病诊断和分型
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是 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 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它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 的一种综合病症。是由于人体胰岛素 绝对或相对缺乏、靶细胞对胰岛素敏 感性降低、胰岛素及受体缺陷或受体 后反应异常等导致的以高血糖为基本 生化特点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及 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的一组综合症。
1型DM病人的诊断应具有高血糖 症,葡萄糖尿,酮尿与(或)酮症 酸中毒,正常体重,并且需要立即 用胰岛素替代等特征。
27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病程可分三级:
1.遗传倾向期:临床上不明显,但部分可通过 HLA-D位点型和亚型检测。 2.潜伏期:胰岛炎状态,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 胞侵入为特征。 3.临床表现期:超过80%的胰岛β细胞被破坏, 存在持续的高血糖症。

糖尿病的机制以及症状原理

糖尿病的机制以及症状原理

糖尿病的机制以及症状原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糖尿病常见的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倦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机制以及症状的原理。

糖尿病的机制主要与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有关。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

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β细胞就会释放胰岛素来促使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将其转化为能量或合成为糖原储存起来。

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对组织细胞的作用减弱,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使血糖浓度持续升高。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致使患者必须依靠外源胰岛素进行治疗。

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作用减弱引起的。

2型糖尿病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如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以及肥胖等因素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使个体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状主要是由高血糖引起的。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肾脏无法将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部分葡萄糖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液中的糖含量增多,即多尿。

由于大量的水分和葡萄糖从体内排出,体液的量减少,使患者口渴增加,从而出现多饮现象。

此外,高血糖还使得机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导致患者常感到疲倦无力。

由于机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也就导致无法摄取足够的能量,容易出现多食但体重减轻的情况。

除了以上常见的症状外,糖尿病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高血糖会对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产生损害,如眼部、肾脏、神经系统等。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浓度、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替代治疗等手段。

糖尿病护理查房ppt

糖尿病护理查房ppt
糖尿病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胰岛素 抵抗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并进一步影响全身系统。
03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高血糖症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这可能导致长期损害和并
发症。这些并发症可以影响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和视网膜等器
官和系统。
02
患者C坚持了多年的糖尿病管理,饮 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都非常规律。但是 最近他感觉身体不适,时常感到饥饿 、乏力、多尿等症状。我们建议患者 C及时就诊,了解是否需要调整治疗 方案或加强其他方面的管理。同时也 要注意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焦虑和压 力。
04
护理操作与实践
血糖监测的方法和频率
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
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
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步骤
首先,患者应该用洗手液或肥皂彻底清洁双手。然后,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并确保注射部位无皮肤 破损或炎症。接下来,将胰岛素注射液放入针筒内,确保针头与药瓶壁紧密结合,避免空气进入。最 后,用适当的力度和角度注射胰岛素,并迅速拔出针头。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首先,患者应该选择无痛的采血部位,如指尖、耳后等,并用清水或酒精消毒采血部位。然后,将试纸插入血液 中,等待大约5秒钟,等待试纸完全吸收血液后,将试纸取出并查看试纸的显示区。最后,根据试纸的显示区颜 色判断血糖值大小。
血糖监测的频率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具体的监测频率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治疗计划和医生的建议 来确定。一般来说,初诊糖尿病患者应每周监测3-5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已经接受治疗的糖尿 病患者应每周监测2-3次血糖,以确保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患者B一直坚持饮食和运动相结合的 糖尿病管理方式。他注意控制饮食, 避免过度饮酒,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 。虽然血糖控制得不错,但我们也发 现他有时会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忽 略饮食和运动方面的问题,这可能会 导致血糖的波动。因此,我们建议患 者B要时刻注意饮食和运动的规律性 ,确保血糖的稳定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