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问质瘤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手术级别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手术级别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是一种在内镜下进行的胃部手术。
它通过使用内镜和特殊工具,切除胃黏膜深层病变的方法。
ESD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胃肠道黏膜息肉和平坦腺瘤的切除。
这种手术方法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复发风险。
Ⅰ. 引言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部手术,可用于治疗早期胃癌和一些其他胃黏膜病变。
对于这项手术来说,手术级别的划分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本文将以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手术级别作为主题,探讨该手术的不同级别以及其对患者的影响。
Ⅱ.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手术级别的划分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根据手术的难度和复杂度,被划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
这种划分是根据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和深度等因素来确定的。
不同级别的手术要求医生具备不同的技术和经验水平。
1. 初级手术初级的胃黏膜切除术通常适用于较小、浅表的胃部病变。
这种手术相对简单,主要是通过切割病变周围的黏膜,将病变完整地切除。
初级手术对于有经验的内镜医生来说,技术上并不是太困难。
它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式。
2. 中级手术中级的胃黏膜切除术适用于较大或更深的胃黏膜病变。
这种手术相对于初级手术来说,具有更高的难度和风险。
在中级手术中,医生需要更准确地定位和切除病变,以确保彻底切除病变同时又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这对于医生的操作技巧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高级手术高级的胃黏膜切除术通常适用于复杂、深度较大的胃病变,包括大的胃肠道息肉和某些早期胃癌。
这种手术对医生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它需要更精确的操作和更高的技术水平。
在高级手术中,医生需要准确评估病变的深度,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深部组织的切除。
它还需要更严密的术前评估和团队的协作,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导读: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2cm的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一、ESD的优点ESD 是一项先进的内镜技术,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
与传统的EMR 相比,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对直径大于2cm 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避免分片切除,进而避免局部复发。
整块切除病灶后可以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是治愈性切除。
不管表浅病灶大小、位置及是否存在纤维化,ESD 均可对其切除,但是上述优点是以穿孔、出血等风险增加及手术时间较长为代价的。
它具有以下优点:1、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3、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4、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5、在疗效评估上,也是非常乐观,据相关研究显示:•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食管ESD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100%和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固有层者以及病变浸润深度超过黏膜固有层者,在接受ESD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5%。
•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
总之,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二、ESD的适应证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直径大于2 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2. 胃肠道早癌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适应证为无淋巴及血行浸润、转移,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均能应用ESD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操作流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操作流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微创手术技术。
以下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一般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和胸部X光片等,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患者需要空腹,通常需要至少8小时的禁食。
2. 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局部麻醉,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3. 内镜检查,医生使用内窥镜检查患者的消化道,定位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并评估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4. 黏膜注射,医生通过内窥镜向病变部位注射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混合粘膜剥离液,以将黏膜隆起,便于手术操作。
5. 剥离切除,医生使用特制的刀具(如电刀、剥离刀等)沿着黏膜下层逐步剥离病变组织,直至完全切除。
6. 出血控制,在剥离切除过程中,医生需要及时控制出血,以确保手术安全。
7. 缝合止血,如果有必要,医生会在切除完病变组织后进行黏膜缝合或止血处理。
8. 病理检查,切除的组织标本会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边缘情况。
9. 术后观察,患者术后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总的来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项复杂的微创手术技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进行操作,同时也需要患者配合术前术后的各项检查和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收稿日期]2018-05-11 [修回日期]2018-06-02[基金项目]蚌埠医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BYKF1761)[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朱 玉(1981-),女,硕士,主治医师.[文章编号]1000⁃2200(2018)07⁃0854⁃04㊃临床医学㊃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朱 玉,汪建超,邓 敏[摘要]目的:比较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和开腹手术㊁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效果㊂方法:选择胃固有肌层肿瘤病人53例,其中31例行EFR 治疗(EFR 组),12例行开腹手术(开腹手术组),1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㊂对比分析3组病人手术耗时㊁术后住院时间㊁住院总费用㊁术后并发症㊁复发率与转移率㊂结果:3组病人在手术耗时㊁术后住院时间㊁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两两比较显示EFR 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腹手术组(P <0.05),EFR 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组(P <0.05和P <0.01),开腹手术组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 <0.01)㊂术后3组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危险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EFR 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具有创伤小㊁恢复快㊁费用低等优点,且安全有效,术后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㊂[关键词]胃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腹腔镜术[中图法分类号]R 73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18.07.004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the 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in treating gastric muscularis propria tumorsZHU Yu,WANG Jian⁃chao,DENG Min(Department of Gestroenterology ,The Fr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among the 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EFR),laparotomy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reating gastric muscularis propria tumors.Methods :Among patients with gastric muscularis propria tumors,31cases(EFRgroup),12cases(laparotomy group)and 10cases(laparoscopic group)were treated with EFR,laparotomy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respectively.The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general expense,complications,relapse rate and metastatic rate among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general expense among three groups(P <0.05to P <0.01).The results of pair⁃wis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EFR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laparotomy group(P <0.05),the general expense in EFR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other two groups (P <0.05and P <0.01),and the general expense in laparotom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laparoscopic group(P <0.01).The differences of the complicatien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differences of risk factors grading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ent(P <0.05).Conclusions :EFR in treating gastric muscularis propria tumors is small trauma,rapid recovery,lowexpense,safe and less recurrenc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stomach neoplasms;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laparoscopy 近年来随着胃镜和超声胃镜的普及和推广,胃固有肌层肿瘤检出率越来越高㊂胃固有肌层肿瘤以间质瘤多见,文献[1]报道尽管大多数<2cm 的间质瘤呈良性或惰性,但确有极少数病例显示其侵袭性行为,因此即使<2cm 的胃固有肌层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㊂胃固有肌层肿瘤因其位置紧贴浆膜,为保证肿瘤的完整切除,避免肿瘤残留和复发转移,以往临床治疗方式为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㊂近几年,国内大型医院在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切除胃固有肌层肿瘤,报道了EFR 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是安全可行的,但有关EFR 和开腹手术㊁腹腔镜手术这3种方法单独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还十分有限[2-3]㊂本研究对本院近几年接受EFR 和开腹手术㊁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期考察EFR 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㊁安全性以及肿瘤复发情况㊂现作报道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消化科㊁外科治疗的胃固有肌层肿瘤病人53例,入选标准:(1)胃固有肌层肿瘤;(2)手术方式为单独的EFR治疗(EFR组)㊁开腹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或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3)术后肿瘤标本均进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4)术前所有病人排除合并凝血机制异常者㊁心肺功能障碍者㊁认知功能障碍者;(5)所有病人均已充分告知治疗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其中男15例,女38例;年龄35~76岁㊂EFR组31例,其中男8例,女23例;年龄35~69岁;肿瘤位于胃底22例,胃体8例,胃窦1例;瘤体大小0.5~4.0cm㊂开腹手术组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53~76岁;肿瘤位于胃底5例,胃体6例,胃角1例;瘤体大小1.0~3.0cm㊂腹腔镜组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45~72岁;肿瘤位于胃底5例,胃体3例,胃窦2例;瘤体大小1.0~3.0cm㊂3组性别㊁年龄㊁肿瘤部位㊁瘤体大小均具有可比性㊂1.2 手术操作步骤 病人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禁忌,禁食8h以上,年老体质虚弱者可适当给予补液支持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㊂(1)EFR组操作步骤:①标记㊂应用海博刀或Dual刀瘤体边缘外5~10mm位置进行多点标记,瘤体明显凸向腔内可不标记㊂②黏膜下注射㊂应用海博刀或注射针在标记点内外应用溶解少量亚甲蓝的甘油果糖进行黏膜下注射,以适当抬举黏膜层为宜,每点注射剂量为1~2mL㊂③切开边缘㊂应用海博刀或Dual刀沿瘤体边缘标记点切开黏膜及黏膜下层发现瘤体㊂④剥离及切除㊂应用海博刀或Dual刀首先剥离黏膜及黏膜下层暴露固有肌层瘤体(必要时圈套器电切去除瘤体表面黏膜和黏膜下层),然后缓慢剥离固有肌层瘤体周围组织至浆膜层,IT刀切开瘤体边缘浆膜层, 人工”穿孔以完整切除病变㊂⑤创面处理㊂应用热活检钳创面电凝止血,金属夹夹闭创面,对于缺损较大的创面,应用金属夹及尼龙圈荷包缝合闭合创面㊂⑥标本处理㊂立即浸泡于4%甲醛溶液固定,然后对完整切除的标本进行详尽的病理学检查,组织来源难以确定时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㊂⑦气腹处理㊂较为严重病人应用无菌注射针头右上腹穿刺排气(见图1)㊂(2)开腹手术组手术方式:经腹胃楔形切除术,近端㊁远端胃部分切除术㊂(3)腹腔镜组手术方式:腹腔镜辅助下胃楔形切除术,近端㊁远端胃部分切除术㊂1.3 观察指标 汇总3组围手术期资料(包括手术耗时㊁术后住院时间㊁住院总费用㊁术后并发症)和随访资料(包括复发率㊁转移率及病死率)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㊁q检验㊁χ2检验和秩和检验㊂2 结果2.1 3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3组病人在手术耗时㊁术后住院时间㊁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两比较显示,EFR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腹手术组(P <0.05),EFR 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组(P <0.05和P <0.01),开腹手术组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 <0.01)㊂术后3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㊂表1 3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比较分组n 手术耗时/min 术后住院时间/d 住院总费用/元术后并发症发生/(n )EFR 组3151.26±52.264.09±10.7027632.09±5228.01 0开腹手术组12109.83±35.2811.33±3.42*34468.31±9605.38* 0腹腔镜组1089.72±135.807.71±2.5146319.78±11405.54**## 1F 3.22 3.6722.36 4.32ΔP <0.05<0.05<0.01 >0.05MS 组内5231.9964.5505060112726.308 q 检验:与EFR 组比较*P <0.05,**P <0.01;与开腹手术组比较##P <0.01;Δ示χ2值2.2 术后病理及危险度分级 术后病理显示间质瘤43例,3组在危险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神经鞘瘤3例,平滑肌瘤3例,球血管肌瘤1例,异位胰腺1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㊂表2 3组间质瘤术后危险度分级比较分组n 极低危险度 低危险度中危险度高危险度HcPEFR 组2315710 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101052560200 6.39<0.05合计432218 32.3 3组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全组仅有腹腔镜组1例病人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经治疗后好转㊂全组所有病人无术后出血,术后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复查胃镜等均未见胃间质瘤复发及转移,亦无因胃间质瘤而死亡的病例㊂3 讨论 胃固有肌层肿瘤因病变位于黏膜下深层,常规内镜检查无法明确病变性质,EUS⁃FNA 也因获得组织较少缘故,难以做出准确的病理学评估,而且穿刺有可能引起包膜穿透造成腹腔种植[4-5]㊂因此对胃固有肌层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准确判断仍然需要术后病理的评估㊂随着内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内镜下微创治疗目前成为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大量文献[6-8]报道证实了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切除的临床疗效㊂胃固有肌层肿瘤紧贴浆膜,大多凸向浆膜生长,EFR 作为全层切除胃壁的一种内镜下微创治疗方式,能够完整切除固有肌层来源的肿瘤,防止复发和转移㊂胃固有肌层肿瘤传统治疗方法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9],但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治疗观念不断发生变化㊂腹腔镜手术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直径<5cm 的间质瘤病人,相比开腹手术,其具有创伤小㊁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一是对手术者的腹腔镜操控能力要求高,另外对于瘤体较小㊁以腔内生长为主的胃固有肌层肿瘤,腹腔镜很难从胃壁外准确定位及确定病变范围,术前或术中常需要内镜辅助定位,无形中增加了费用,并且往往会切除过多正常胃壁组织,改变胃的正常解剖结构㊂近些年有大量文献[10-11]报道双镜联合(内镜和腹腔镜联合)在胃固有肌层肿瘤中的应用,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腹腔镜㊂亦有文献[12-13]论证ESD㊁内镜黏膜下挖除术与腹腔镜在胃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优缺点㊂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治疗都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大,肠黏连发生率高,而且破坏了正常胃的结构,不仅手术耗时较长,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㊂而内镜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经自然腔道操作,能够迅速准确地确定病变位置㊁大小和质地,能够到达腹腔镜很难操作的胃食管交界处病变,不进入腹腔,不改变胃的解剖结构,手术耗时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㊂我们的研究发现,EFR 组手术耗时少于开腹手术组㊁腹腔镜组,并且不破坏胃的完整结构,亦无手术瘢痕㊂EFR 组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㊁住院总费用都少于开腹手术组㊁腹腔镜组㊂因此相比于外科手术治疗,EFR 治疗具有费用低㊁恢复快之优点㊂EFR 成功治疗的关键在于 人工”主动穿孔创面的修补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㊂总结诊治经验注意以下几点:(1)术中小的穿孔,选择适当大小的金属夹直接封闭,自切口两头向中心拉链式封闭创面㊂而对单纯金属夹无法夹闭的穿孔创面,可采用金属夹结合尼龙圈的荷包缝合技术封闭穿孔创面㊂(2)EFR 主动”全层切除胃壁,人为造成穿孔,术中不断及时充分吸净胃底黏液,减少液体自穿孔处流入腹腔,避免腹膜炎的发生,术中使用可溶于水的CO 2送气,术中术后明显腹胀病人予无菌注射针头穿刺排气㊂(3)术中切除瘤体时,沿瘤体外固有肌层全层切除,必要时应以牙线辅助牵引瘤体,充分暴露视野,保持瘤体的包膜完整,避免肿瘤残留,防止复发㊂本研究顺利完成31例胃固有肌层肿瘤的EFR 治疗㊂手术过程中胃底等困难部位应用到牙线辅助牵引㊂术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但经过高频电凝处理后均成功止血㊂术中小创面金属夹直接夹闭,大创面荷包缝合夹闭,未有中途转开腹手术者,亦无死亡病例㊂术后病人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㊁穿孔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㊂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或转移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间质瘤内镜下切除适应证缺乏统一标准㊂研究报道[14]胃固有肌层肿瘤直径>3cm,术后并发症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对于直径<3cm的胃间质瘤,可先行内镜切除,根据术后病理指导下一步治疗㊂有报道[15]则认为对于直径>3.5cm的胃间质瘤建议开腹手术㊁腹腔镜治疗或选择双镜联合(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㊂国内有学者[16]研究报道了最大直径5.0cm㊁无转移的胃巨大间质瘤成功切除案例㊂因此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治疗的效果与病变所在部位㊁大小以及闭合技术等有关[17-18]㊂本研究中EFR组2例直径> 3.0cm的病变成功内镜下切除,术后无复发,但由于研究病例少,随访时间短,无法以此评估多大直径的胃固有肌层肿瘤可以内镜下切除㊂EFR在我国开展相对较晚,要求操作者有较强的控镜能力,否则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也增加了术中大出血风险,因此对于较大的瘤体仍不推荐EFR治疗㊂另外食管存在3个生理狭窄,会导致较大瘤体取出困难㊂因此,对于体积较大㊁边界欠清的胃固有肌层肿瘤,仍建议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㊂综上所述,对于符合内镜下切除适应证的胃固有肌层肿瘤,EFR是一种安全㊁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不仅能够完整切除固有肌层肿瘤得到准确的病理结果,提供后续治疗依据,而且术后肿瘤复发率低㊂并且随着内镜技术及器械的改进,以及内镜医生操作水平的提高,EFR的适应证将会扩大㊂[参考文献][1] GAO Z,WANG C,XUE Q,et al.The cut⁃off value of tumor sizeand appropritate timing of follow⁃up for management of minimalEUS⁃suspect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J].BMCGastroenterol,2017,17(1):8.[2] ZHOU PH,YAO LQ,QIN XY,et al.Endoscopic full⁃thicknessresection without laparoscopic assistance for gastric submucosaltumors originated from the muscularis propria[J].Surg Endosc,2011,25(9):2926.[3] 徐佳昕,时强,周平红.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技术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1):63. [4] 钟芸诗,齐志鹏,时强.胃肠间质瘤内镜治疗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4):378. [5] ITO H,INOUE H,RYOZAWA S,et al.Fine⁃needle aspirationbiopsy and endoscopic ultrasound for pretreatment pathologicaldiagnosis of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Gastroenterol Res Pract,2012,2012:139083.[6] 许秋泳,陈俊杰,赖亚栋.内镜下切除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3):175. [7] 韩笑,匡丽,赵志峰,等.胃底部间质瘤内镜全层切除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11):792. [8] 周平红,姚礼庆,秦新裕,等.无腹腔镜辅助的内窥镜全层切除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12):617.[9] 中国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4):393.[10] 令狐恩强,秦治初,唐平等.经口双镜联合切除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初探[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6):304.[11] 赵志峰,金红旭,麻树人,等.内镜辅助腹腔镜剥离切除术治疗胃窦体固有肌层肿瘤的初步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6):317.[12] 李伏超,史冬涛,周晓俊,等.内镜与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2):69. [13] 赵春玉,黄留业.胃固有肌层间质瘤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与腹腔镜治疗的比较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5,6(4):13.[14] 沈珊珊,凌亭生.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26例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19(6):503. [15] DRAY X,GIDAY SA,BUSCAGLIA JM.Omentoplasty forgastrotomy closure after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surgery procedures(with video)[J].Gastrointest Endosc,2009,70(1):131.[16] 凌亭生,裴庆山,吕瑛,等.内镜下切除胃巨大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2):90. [17] MORI H,RAFIQ K,KOBARA H,et al.Development of pure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with mechanicalcountertraction and double⁃armedbar suturing systems[J].Gastrointest Endosc,2014,79(1):24.[18] FENG Y,YU L,YANG S,et al.Endolumenal 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of muscularis propria⁃originating gastricsubmucosal tumors[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14,24(3):171.(本文编辑 刘璐)。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SD治疗
患者情况
一名50岁女性,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大小约 3cm,位于乙状结肠。
成功案例介绍及经验总结
手术过程
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无并发 症发生。
经验总结
对于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SD可实现根治性切除,且并发 症发生率低。
挑战与困难分析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录
• ESD技术概述 • ESD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 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分析 • ESD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 ESD实践经验分享与讨论
01
ESD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一 种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主要用 于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 切除。
技术难度高
ESD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 和精湛的手术技巧。
并发症风险
ESD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需要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 。
适应症限制
ESD适用于早期消化道肿瘤和粘膜下肿瘤等病变,对于晚期肿瘤或 淋巴结转移患者不适用。
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 加先进的内镜设备和手 术器械,提高ESD的手 术效率和安全性。
复发率
ESD术后复发率较低,与 传统外科手术相当。
生存率
对于早期消化道肿瘤, ESD术后患者生存率与传 统外科手术相当。
并发症发, 且易于内镜下止血。
穿孔
ESD术后穿孔发生率略高于传统外 科手术,但多数可经内镜下修补。
感染
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底巨大间质瘤1例
25 x 0V HG 96/; . 1 L, B6 .gL胃镜 提示 胃底肿瘤( 4 间质瘤 可能性大) 并溃 疡 出血 。腹部 C T提示 胃底 占位性病变 , 考虑问质瘤可能性大( 大小 约 48 38 3 c 。 院超声 内镜提示 胃底间质瘤( 变源 自固有肌 .x . . m) 外 x2 病 层) 。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 麻下行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 S 。 E D) 常规进镜观察 , 于胃底 穹隆部可见一约 35 50大小半球状 隆起物 , .x . 于黏膜下 多点注射 4 %亚 甲蓝盐水, 抬举征 ( ) 4, - 用钩刀将瘤体边缘切 缘, 圈套器将瘤体 表面黏膜切除去顶 , 暴露瘤体, 沿瘤体 用钩刀 、 I T刀 逐层剥离, 在剥离过程中有出血用电凝 、 热止血钳止血 。瘤体完整剥 离后, 观察创面有一约 05 08m大小穿孔 。透过穿孔可见大网膜, .x .c 将 大 网膜吸入填塞穿孑 , 血夹将 穿孑 夹闭。因瘤体较大无法取出 , L 用止 L 用圈套器将瘤体分 片切小后取 出 , 取出标 本约 35 50m。耗时约 4 . ̄ .c
1 病 例 资 謇 ; }
要适应征是 : 瘤体 长径<5o 辅助检查提示边 界清楚 、质地均匀 : m;
无 消 化 道外 侵 犯 和 腹 腔 转 移 征 口 本 例 符 合 E E治 疗 指 征 , 肿 瘤较 1 。 S 因 大 、 于 固有 肌 层 , 源 胃底 操 作 空 间小 等 因 素 , 术 中 肿 瘤 完 整 切 除后 在
血氧饱和度较低时, 可于上腹部行腹腔穿刺排气减压 。结合术后 禁
食、 卧床休息 、 静脉使用抗生素, 保守治疗一般均能成功 。作为一种 微创 治疗方法 , S E D主要依靠 内镜 下观察创面有 无肿瘤残 留, 否 是 完整切除病变, 能切 除包括肿瘤在内的肿瘤周围正常组织送病理 不 检查 , 影响肿瘤浸润等恶性生物学行 为的病理 学判 断, 治性 而言 就根 不如外科手术 , 因此 E D术后必需 定期 内镜 复查和 E S检查 了解 S U 肿瘤有无复发, 一旦复发及早外科手术 [ 。本例术后 3个月复查 未 5 1 发现复发 、 转移 , 远期效果还需继续 随访观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刘靖正【摘要】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It is possible to completely resect submucosal lesions and provide sufficient pathological information,postoperative follow-up have proved its superiority. Now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ESD operation consists of marking,injection to elevate the lesion, pre-cutting, dissecting and wound processing. Bleeding and perforation were the most frequent complications. This review describes curr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by 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ESD能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组织,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术后随访也证明了其优越性.目前国内应用ESD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报告呈逐年递增趋势.ESD的手术操作分为标记、抬起、切缘、剥离和创面处理等五步,出血和穿孔是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ESD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技术评价等内容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9)002【总页数】5页(P198-202)【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作者】刘靖正【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R459.9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新的内镜下治疗器械不断开发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的基础上使用内镜下专用高频电刀及其他辅助设备对消化道肿早期瘤进行切割、剥离的一项新技术。
探讨金属夹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穿孔的疗效
探讨金属夹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穿孔的疗效目的探讨金属夹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穿孔的疗效。
方法我院从2014年2月~5月对20例胃固有肌层肿瘤穿孔的患者采用了ESD治疗方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现对这20例患者的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归纳。
结果患者肿瘤穿孔的部位位于胃底部,肿瘤穿孔后内镜手术中采用金属夹来闭合创面成功率为100%,患者的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金属夹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能够帮助提高内镜手术的安全性。
标签:金属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固有肌层肿瘤穿孔SMT全称submucosal tumor是一种来源于消化道黏膜下固有肌层肿瘤,是一种被却认为良性的肿瘤但是还是存在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固有肌层肿瘤分为间质瘤和平滑肌瘤两种,目前来看对于这种肿瘤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现在对于黏膜下肿瘤的切除治疗已经十分成熟,而ESD则更多的应用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我院采用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来治疗来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穿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金属夹来闭合患者创面,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4年2月~5月对20例胃固有肌层肿瘤穿孔的患者采用了ESD治疗方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的年龄在25~69岁。
20例患者在送至我院后根据患者的情况,我院对患者进行了胃镜、超声胃镜以及胃部CT的检查,经确认患者病变区域的大小在0.5~3.3cm,患者的其他生理情况方面(包括血常规、肝脏和肾脏功能以及心电图)均正常,手术开始之前组织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患者的肿瘤情况为12例胃底间质瘤以及8例平滑肌瘤。
1.2方法手术开始之前通知医疗器械准备室准备电子胃镜、超声探头、高频电切仪、氩离子凝固器、心电监护仪、注射针、钩形电刀、IT刀、ESD专用透明帽和KD-650L针刀,HX-610-090和HX-610-135两种类型的钛夹和热活钳(电子胃镜型号为XQ160J,超声探头频率为15MHz,注射针型号为NM-4L-1,热活钳型号为FD-1U-1)[2]。
经内镜粘膜下剥离(ESD)结合圈套器切除胃间质瘤
内气体 , 同时密切 观察 腹部体征 , 谨 防穿 3 讨 论
孑 L 。术后严格禁食 , 给予抑 酸 、 消炎 、 止 消化 道 间 质瘤 以往 的 治 疗 手 段 多 为
1 资 料 与 方法
血、 保护 胃粘 膜等药物 , 定期 内镜 随访 了 外科 手术 , 内镜 只是 作 为 检 查 手 段 , 但 随 着超声内镜的广泛应用 ,使医生能对其
以逐 渐 发 展 。 本 院 自 2 0 0 8年 1月 至 瘤体后再 缓慢收 紧圈套 器电凝切 除 , 检 C D 3 4阳性 2 0 f 8 5 . 3 %) 、 ¥ 2 1 0 0阳性 2例
2 0 1 4年 1月 问 以 E S D结 合 套 切 术 治 疗 查 创 面 , 对 于创面较深 者 , 用钛 夹封 闭 , ( 8 3%) 、 S MA 阳性 6例 ( 2 5 . 1 %) 。 2 4例 胃问 质 瘤 , 取 得 良好 效 果 , 现 报 告 局 部 渗 血 处 予 以止 血 ,然 后 尽 量 吸 尽 胃
5例。确定行内镜下 切除后 , 术前常规检 ( S MA ) 、 结蛋 白( d e s mi n ) 、 ¥ 2 1 0 0等 5种 单 血和穿孔是术中、 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 。 查心电图 、 胸片及出凝血机制 , 术前谈话 克隆抗 体在肿瘤 中的表达 。间质瘤主要 术前 详细 了解病史 , 做好 出凝血检查 , 术
l 1 ) 检查结果结合 患者意 愿选 择 2 4例进 层完整 的包膜 , 则 为完全切除 。 镜下 胃间
内镜下 G I S T s 治疗 的关 键是根据 手
行 内镜下治 疗… , 2 4例 中 , 贲 门间质瘤 3 质瘤 以梭 形 细 胞 为主 。 免 疫 组化 检查 : 分 术 医生的操作 水平和 患者 的具 体情况 , 例, 胃底 9 例, 胃体 5例 , 胃角 2例 , 胃窦 别检测 C D 1 1 7 、 C D 3 4 、平 滑肌肌动 蛋 白 选择合适 的病例和合适 的治疗方法 。出
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对胃间质瘤的治疗效果
胃间质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袁 是一种消化道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袁通常发生于固有 肌层或者是胃壁黏膜肌层位置袁是一种潜在性的恶 性肿瘤袁发病几率占据胃部肿瘤的 2%左右遥 临床研 究认为袁其与大部分胃部肿瘤疾病相同袁该疾病的早 期发病阶段并无明显症状袁因此袁早期诊断相对困难咱1暂遥 近几年来袁伴随内镜技术的发展逐渐完善和成熟袁消 化内镜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袁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胃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水平袁通过采取 内镜下圈套器法进行治疗袁不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袁同时袁还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咱2暂遥 报道 如下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4 月耀2017 年 5 月我 院收治的 98 例胃间质瘤患者遥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 为传统组和治疗组各 49 例遥 传统组中男 29 例尧女 20 例曰年龄 23耀58渊45.19依13.54冤岁曰肿瘤直径 0.2耀 1.6渊0.78依0.34冤cm遥 治疗组中男 31 例尧女 18 例曰年龄 24耀60渊45.74依13.87冤岁曰肿瘤直径 0.3耀1.8渊1.01依0.64冤 cm遥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渊P跃 0.05冤袁具有可比性遥 1.2 方法 传统组行内镜黏膜切除术遥 术前袁根据 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袁准确定位患者的病变起源位 置袁随后根据超声检查所测量的病灶长轴作为肿瘤直 径遥 采取气管插管全麻醉的方式袁并于胃镜下缘使用 弓形刀在患者隆起病灶边缘位置作一标记袁并于标 记位置的外侧黏膜里处采取重复或者多点注射的方 式袁注射浓度为 0.2%的靛胭脂尧肾上腺素以及生理 盐水袁直到病灶位置或者病灶表面黏膜隆起袁随后沿 着肿瘤两侧位置进行剥离袁挖出固有肌层的肿瘤病灶遥
率为 8.16%袁显著低于传统组的 24.19%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渊P约0.05冤遥 结论 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间质
内镜下切除消化道固有肌层来源肿物
·综述·内镜下切除消化道固有肌层来源肿物熊英1令狐恩强2高飞3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依次共分为五层: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及浆膜(食管无浆膜层,固有肌层外仅有一层薄如蝉翼的外膜)。
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物属于间叶性肿瘤,主要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神经鞘瘤、平滑肌肉瘤及恶性间质瘤等[1],其中平滑肌瘤为良性病变,间质瘤和神经鞘瘤为良性,但具有潜在恶变可能[2],平滑肌肉瘤和恶性间质瘤为恶性病变。
虽然病变大多数为间质瘤和平滑肌瘤[3],但定期的胃镜复查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且部分病变存在恶变可能。
以前认为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物发病率低,可定期随访,如发现恶性病变或有恶变倾向需外科手术治疗。
随着内镜技术及超声内镜检查的普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物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因此,推荐早期切除。
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住院费用高。
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发展迅速,很多以前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的病变现进入内镜治疗范畴,使得内镜下切除消化道固有肌层良性肿物成为可能。
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我国的广泛开展,技术也日臻完善。
在内镜专家的努力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4](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内镜全层切除术[5](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等内镜治疗新技术应用于切除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物。
ESE和EFR这两项技术的主要手术步骤包括:(1)以氩气刀标记病变范围;(2)黏膜下注射液体使黏膜下层与病变分离;(3)沿标记点预切开病变变(ESE),连同顶部的黏膜;(4)切除病变顶部的黏DOI:10.3877/cma.j.issn.2095-7157.2015.02.001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D1411000000414003)作者单位:071000保定,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在读博士)1;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现为解放军总医院附属医院实习生)3通讯作者:令狐恩强,Email:linghuenqiang@vip.sina.com作者简介:熊英(1980-),在读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内镜相关诊疗研究。
211238312_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短篇论著·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手术时间的 影响因素分析张 欢 徐婷婷 陈明媚 杨宁琍【摘要】 目的 探讨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 )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EFTR 治疗的122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收集其临床一般情况、内镜治疗及病理结果等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病理分型等。
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病理分型均与EFTR 手术时间相关(P 均<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 径>3 cm 、病理分型为神经鞘瘤均是EFTR 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 均<0.05)。
结论 可通过肿瘤直径和病理分型预测胃固有肌层肿瘤的EFTR 手术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胃固有肌层肿瘤;手术时间;预测因素DOI: 10. 3969/j. issn. 1673-534X. 2023. 02. 0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000621)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科通信作者:杨宁琍,Email:****************胃固有肌层肿瘤是一种有恶变潜能的胃黏膜下肿瘤(SMT ),主要包括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等[1],以往治疗多应用外科手术或腹腔镜下切除,虽然能完整切除肿瘤,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2]。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 )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且不易复发的优势[3]。
EFTR 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手术时间是手术难度的重要衡量指标,EFTR 的手术时间可能与肿瘤的直径、部位及操作者的经验有关[4],但目前尚无胃固有肌层肿瘤的EFTR 手术时间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就此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起源于胃底固有肌层的胃间质瘤的近期效果
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起源于胃底固有肌层的胃间质瘤的近期效果吴菁菁【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22(28)2【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治疗起源于胃底固有肌层的胃间质瘤的手术方法及近期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2018-06—2020-08行EFTR治疗的28例胃底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6.49岁(范围:37~72岁)。
术前均经CT检查未见肝、肺等远处转移。
镜下确定肿瘤部位并用针形刀在周边标记。
于肿瘤表面及外缘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美兰、肾上腺素混合液,充分隆起黏膜。
应用针形刀切开肿瘤周边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以显露肿瘤。
以Dual刀或IT刀沿肿瘤周围环形剥离固有肌层至浆膜层,完整切除肿瘤,钛夹闭合创面。
记录手术时间、治疗效果、肿瘤直径、术后病理性质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的复发率。
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及穿孔。
均完整切除瘤体,肿瘤直径1.0~4.2 cm,切缘均为阴性。
手术时间40.70min(范围:26~83min)。
术后病理及CD117、CD34检查结果均诊断为胃间质瘤。
其中:19例为极低度,8例为低度危险度,1例肿瘤直径4cm的患者为中度危险。
术后1例患者发生电凝综合征,予以禁食、输液、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后痊愈。
未发生出血等其他并发症。
术后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其间复查全腹部CT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结论EFTR治疗起源于胃底固有肌层的胃间质瘤,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较高等优势。
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总页数】2页(P158-159)【作者】吴菁菁【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2.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在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应用研究3.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起源于胃底固有肌层的胃肠间质瘤的效果4.内镜全层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效果以及对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5.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疗效探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黏膜下剜除术治疗胃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剜除术治疗胃间质瘤吴正奇;卢林芝;张志镒;张锦华;李世华;赵光源;刘金殿【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剜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 GSTs)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6月经胃镜、超声内镜诊断为胃固有肌层 GISTs 33例,均采用 ESE治疗(标记、注射、环形切开、病灶剥离、创面处理)。
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3例均完整切除瘤体,手术时间10~69 min,平均46 min。
住院时间7~28 d,平均10.9 d。
术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结果:胃肠平滑肌瘤6例,间质瘤26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根据 NIH 危险分级,极低危31例,低危2例。
3例术中出血,经内镜下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或金属止血夹夹闭后成功止血,出血量50~300 ml,术中出血率9.1%(3/33);1例术后持续黑便,经禁食水,口服肾上腺素盐水及静脉药物止血、抑酸等治疗后缓解,术后出血率3.0%(1/33),总出血率12.1%(4/33)。
2例发生穿孔,穿孔率6.1%(2/33),经钛夹成功夹毕,无死亡。
术后6~12个月33例均复查全腹部 CT,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结论ESE 治疗 GST 安全、有效。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 (ESE )for gastric stromal tumors (GST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3 cases of gastric muscularis propria GST diagnosed by gastroscope and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from December 2012 to June 201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SE (marking, injection,annular incision,focus peeling,and wound treatment). Results Tumors of all 33 cases were resected completely without residue prov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ithin 10 -69 min (average,46 min).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7 -28 d(average, 10.9 d).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biops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showed 6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leiomyomas,26 cases of stromal tumors,and 1 case of spindle cell tumor.According to the NIH risk stratification,31 cases were very low risk and 2 were low risk.Three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by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or hot biopsy forceps or metal clipping.The blood loss was 50 -300 ml,with a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rate of 9.1 %.One patient developed postoperative persistent melena and was treated with abrosia,oral administration of adrenalin saline and intravenous inhibiting acid drug,with a postoperative bleeding rate of 3.0% (1 /33 ).The total rate of hemorrhage was 12.1 % (4 /33 ).Perforation occurred in 2 patients,with a perforation rate of 6.1 % (2 /33 ).All were cured with titanium clipping successfully.There was no death case.No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was seen during follow-ups for 6 -12 months. Conclusion ESE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GSTs.【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16)005【总页数】3页(P421-423)【关键词】胃间质瘤;内镜黏膜下挖除术【作者】吴正奇;卢林芝;张志镒;张锦华;李世华;赵光源;刘金殿【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武威 733000;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武威 733000;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武威733000;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武威 733000;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兰州 730000;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武威 733000;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武威 733000;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武威 733000【正文语种】中文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既往传统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
胃底黏膜肌层间质瘤内镜下切除术后穿孔一例报告
胃底黏膜肌层间质瘤内镜下切除术后穿孔一例报告
易国栋;谭静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2(5)33
【摘要】1病例简介患者,女,57岁,因“上腹阵发性隐痛四月余”于2010年3月21日入院,疼痛以剑突下明显,夜间多发,伴反酸、嗳气。
3月21日门诊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胃底黏膜下肿瘤”,为行胃底黏膜下肿瘤内镜下治疗入院。
既往体健,无特殊疾病史,无家族性肿瘤病史。
【总页数】1页(P143-143)
【关键词】胃间质瘤;穿孔;病例报告
【作者】易国栋;谭静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法封闭贲门及胃底黏膜下肿瘤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后胃壁缺损的应用价值(含视频) [J], 王珊珊;沈磊
2.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切除中的应用 [J], 仇建伟;钱俊波;王亚民;樊锦河;赵程进
3.改良腹腔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与传统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比
较 [J], 张超超
4.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起源于胃底固有肌层的胃肠间质瘤的效果 [J], 陈非; 凌安生; 伍平
5.内镜全层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效果以及对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J], 黄克华;袁胜春;张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切除巨大胃间质瘤8例分析
内镜下切除巨大胃间质瘤8例分析张莉;邹白仓;马师洋;董蕾;杨军【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胃巨大间质瘤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4-07~2016-07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切除治疗的胃巨大间质瘤(直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EUS检查,对手术方式、完整切除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8例(男性5例,女性3例)标本最大直径均超过3 cm的患者接受了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ESE)、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治疗或内镜下经隧道切除术(STER).其中7例(87.5%)完整切除,1例因出血术中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的患者中,有1例标本因体积过大难以通过贲门,在胃腔内进行切割后取出,2例患者因标本质脆,通过贲门时发生破裂,1例患者因术后迟发出血接受内镜止血. 结论内镜下切除直径超过3 cm的巨大胃间质瘤,技术上可行,但可能无法保证标本的完整,对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外科手术补救治疗.%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assisted endoscopic resection in treatment of large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Methods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records of 8 patients with large gastric GIST(diameter of the tumor >3 cm)who underwent endoscopic resection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ll the patients accepted EUS before endoscopic surgery.The methods of resection,en block resect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s during and after surgeries were analyzed.Results Eight patients(5 male and 3 female)underwent sub-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or 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Seven patients accomplished the surgery,andone was transferred to open surgery(partial gastrectomy)due to hemorrhage during operation.Among the patients with en block resection,one specimen was too big to get though cardia,so snare incision was performed,and two fragile specimens were ruptured during getting through te hemorrhage occurred in one case and endoscopic homeostasis was performed.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perform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large gastric GIST,but the wholeness of the specimen could not be guaranteed.For those who suffer from severe adverse events,the salvage surgery would be necessary.【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8)004【总页数】5页(P357-361)【关键词】胃间质瘤;消化内镜;超声内镜【作者】张莉;邹白仓;马师洋;董蕾;杨军【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随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技术的发展,胃的黏膜下肿瘤也可经内镜下切除[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挖除 , 2 例E S E治疗 中发生穿孔 ,应用金属止血夹成功
夹 闭。术后病理诊断为 间质瘤 , 其中 胃底 8例 , 胃体 8例 , 胃
窦 1 例 。病 变 最 大 直 径 0 . 7 ~ 4 , 3( 平均 1 . 5 ) c m 。全 组 未 出 现
E S E术后 出血 , 随访 2 ~ 3 0个 月 , 恢 复 良好 , 未 出现 复发或转 移 。结论 E S E治疗小的 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安全 、 有效 , 能一 次性 完整切 除病 变 , 提供完整 的病理诊断资 料 。 且 术后恢复 快。
车金 标 黄 留业 崔 俊 衣龙 志
【 摘要 】目的 探 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 e n d o s c o p i c s u b —
mu c o s l a e x c a v a i t o n , E S E ) 治疗 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疗效和安 全性。方法 对 内镜超声 ( E US ) 发现的源 于胃固有肌 层的黏 膜下肿瘤 ( s u b m u c o s l a t u mo r , S MT ) 行E S E治疗 : 黏膜下注射 生理盐水抬高病变 , 切开病变周围黏膜 , 剥离病变周 围组织 , 完整切除病 变。结果 l 7例源于 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均
刀于病灶下方对黏膜下层进行剥离挖 除病变 , 挖除过程 中多
次黏膜下注射。⑤创面处理 : 切除病灶后对于创 面可见的小
血管 . 应用 A P C或热活检钳凝固止血 . 必要 时应 用金属止血 夹缝合创面( 见图 1 ) 。
3 . E S E术 后 处 理
性 潜能的肿瘤 , 切 除病变是首选治疗方法 。胃间质瘤绝 大多
2 . E S E方 法 对 于 内 镜 发 现 的 胃表 面 黏 膜 正 常 的 S MT s 进行 E U S检
【 关键 词】 胃间质瘤 ; 固有肌层 ; 黏膜下肿瘤 ; 内镜黏膜下
挖 除术 胃肠 道 间质 瘤 (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r t o ma l t u mo r , G I S T ) 是 一 组 独立 起 源 于 胃肠道 间 质 干 细胞 的 肿瘤 : 属 于 消 化 道 间 叶性
查, 明确病 变层 次和性质 , 上腹部 C T检查证实无周 围脏器 侵润。于内镜中心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 , 对病灶行 E S E, 具
肿瘤 , 多呈 C Dl l 7免疫组化染色 阳性 。G I S T的诊断必须依 据 大体病理 学 、 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结果共 同 做 出。免疫 组化染色 C Dl l 7( 阳性 率 9 5 %) 、 C D 3 4( 阳性率 7 0 %) 、 S MA( 阳性率 4 0 %) 、 S - 1 0 0 ( 阳性率 5 %) 、 De s mi n ( 阳性 率2 %) , 有助于 GI S T的辅助诊断 ; 对C Dl 1 7阴性 的可疑者 , 推荐检测 DO G1和/ 或N e s t i n 、 P D GF R及 K I T和 P DG F R A基 因的突变情况协助诊 断[ 1 ] 。G I S T好发 于 5 0岁以上成年人 , 多
数 发生于 固有肌层 , 病变较深 ; 以往认 为 固有肌 层病变 内镜 不 易切 除 , 且容 易造成穿孔 等并发症 , 多主 张外 科手术切 除
见于胃( 6 0 % ~7 O %) 。目前普 遍 认 为 GI S T是 一 个 有 不 同恶
体步骤如下日: ①标记 : 应用氩离子凝 固术 ( a r g o n p l a s ma C O — a g u l a t i o n , AP C) 于病变边缘进行电凝标记 。 ②黏膜下注射 : 将 5 m L美兰 和 1 0 0 m L生理盐 水混合配成溶液 , 于病灶边 缘标 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③切开病变外侧黏膜 : 应用 H o o k刀沿病灶边缘标记点切开黏膜。④ 挖除病变 :应用 I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2 0 1 1年 3月 至 2 0 1 3年 6月于我 院消化 内镜 中心行 E U S 发现 的 1 7 例 源于胃固有肌层 的黏膜下肿瘤 ( s u b mu c o s a l t u mo r , S MT) 行 内镜 黏 膜 下挖 出术 ( e n d o s c o p i c s u b mu c o s a l e x c a v a t i o n , E S E) 治疗 。l 7例患者 中男性 7例 , 女性 l 0例 , 年 龄5 4—6 7 岁 ,平均 5 7岁。所有病人于术前行 E US及腹部 C T检查 明确元转移灶 , 评估麻 醉 、 手术风 险 , 并 签署知情 同 意书 。 告知可能获得 的益处和风 险。 二、 方法
一
3 7 6一
现代 消化及介入诊疗
2 0 1 3年 第 1 8 卷 第 6期 Mo d e m D i g e s t i o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 2 0 1 3 , V o 1 . 1 8 , No . 6
・
短篇论著 ・
内镜黏膜下挖 除术治疗 胃固有肌层 问质瘤
采用 O l y mp u s G I F — H2 6 0 Z电子 胃镜 、 N M- 4 L 一 1注射 针、 K D一 2 6 0 L R Ho o k刀 、 F D一 4 1 0 L R热活检钳 、 H X一 6 1 0 — 1 3 5 L止血夹 、 H X一 6 1 0 — 0 9 0止血夹 、 E R B E I C C 2 0 0高频 电切 装置和 E R B E V O 2 0 0 S A P C氩离子凝 固器 。E S E治疗过 程 中内镜头端附加透 明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