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指导:痰饮瘀血导致外科疾病的特点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湿邪好发下部毒邪致病迅速,有时可有传染性风邪:痛无定处走注甚速外科疾病最常见热火情志内伤:常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表现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伤痰饮瘀血病理和病因痰饮瘀血不是外科发病机理特殊之毒虫毒蛇毒疯犬毒疫毒漆毒食物毒药毒食物毒不是外来伤害食伤不是劳伤虚损疫疔不是痰邪为病,流注瘰疬乳核肢体结节肿块是膝疮不是血瘀为病,白庀痈肿脱疽肾岩是营气不从逆于肉里引起外科疾病:痈肿疮疡瘀阻皮肤引起疾病:白庀瓜滕缠中药毒火致疮疡好发皮肉痰好发皮里膜外中医外科疾病辨证阳证皮肤红赤阴证疼痛隐痛或无痛三焦辨证:上焦头面颈项上肢中焦胸腹胁肋腰背下肢臀部前后阴下肢痒常见病因:风湿热虫辨脓法:按触透光穿刺点压脓液黄白稠厚:气血充足脓液绿黑稀薄:余毒日久,损伤筋骨外科局部辨证主要内容:肿痛痒脓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湿肿:皮肉重坠垂胀急深按凹陷多气多血:大肠胃(阳明)行气活血多血少气:小肠膀胱心包肝(太阳厥阴)破血补脱多气少血:三焦胆心肾肺脾(少阳少阴太阴)行气滋养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益气托毒法:托里消毒散温阳托毒法:神功内托散太乙膏:消肿清火解毒生肌咬头膏:腐蚀性千捶膏:寒凉消肿解毒提脓祛腐止痛箍围药:金黄散溃疡腐肉已脱新肉不生(生肌散)溃疡腐肉难脱,肉芽暗红可选用(回阳玉龙膏)提脓腐蚀药:升丹。
小升丹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对升丹敏感者可选用:黑虎丹腐蚀药与平胬药:白降丹枯痔散三品一条枪冲合膏:半阴半阳红油膏:阳证肿疡阳和解凝膏:阴证疮疡腐蚀作用:三品一条枪肛漏:挂线法急性阳证疮疡:砭镰法(下肢丹毒已成脓切开法膏药:黏性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油膏:柔软滑润无板硬黏着不适感疮疡疖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内郁湿火外感风邪搏结蕴阻肌肤,感受暑毒,天热汗出不畅,湿热蕴蒸,复经搔抓破伤染毒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颜面部疖与疔鉴别要点:根脚深浅疔颜面部疔疮初起内治宜清热解毒蛇头疔成脓与否透光验脓法托盘疔发生手掌中心蛇眼疔发生:手指甲缘丝状疔砭镰法:三棱针沿红线寸寸挑断,令微出血烂疔关系最密切:能损筋伤骨疫疔:初起局部小红色斑丘疹,如脐凹陷,来势急易并发走黄可危及生命痈体表皮肉之间急性化脓性疾病颈痈:风温风热夹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发病快漫肿无头热痛初起治疗用牛蒡解肌汤发蜂窝组织炎起病较快初起无头红肿成片四周色泽较淡有头疽有头疽初起症状粟粒样脓头若伴消渴最易出现内陷项后又头疽易引起内陷病因病机:风温湿热情志内伤气郁化火膏粱厚味湿热火毒外感风温风热夹痰流注好发四肢躯干肌肉深部脓血症疖疔引起流注称余毒流注髂窝流注病侧下肢表现内收丹毒血热火毒躯干部:内发丹毒手指划破局部红斑(类丹毒)赤游丹:凉血清热解毒内陷有头疽火陷证多发生:1-2 候干陷(2-3 候)虚陷(4)走黄邪盛疔疮走黄(早期失治误治挤压碰伤过早切开误食辛热)蛇眼疔一般不并发走黄,颜面部最容易走黄乳房疾病最关键治气健-患并拢平放轻轻按,乳头中心四象限,内外上下继乳晕,腋窝锁骨淋巴结。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外科学-(10)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外科学-(10)(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于人体(分数:2.00)A.上部B.下部√C.中部D.上肢E.背部解析:2.由毒而致病的特点是(分数:2.00)A.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B.多侵犯人体上部C.侵袭人体易致局部气血凝滞D.好发于身体下部E.易伤人体阴液解析:3.情志内伤所致外科疾病的特点是(分数:2.00)A.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B.常有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的表现√C.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D.导致脏腑气血受损E.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解析:4.饮食不节可导致(分数:2.00)A.经络阻塞,气血凝滞B.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D.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E.阴液受损,咽喉干燥解析:5.痰饮瘀血(分数:2.00)A.仅是病理产物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为病因√C.任何情况下都是病因D.常常痰饮单独为病E.常常瘀血单独为病解析:6.病因特殊之毒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虫毒B.蛇毒C.冻伤√D.疯犬毒E.以上都不是解析:7.病因外来伤害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跌仆损伤B.沸水C.食物毒√D.火焰E.以上都不是解析: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痒”病因的是(分数:2.00)A.血瘀√B.热胜C.湿胜D.虫淫E.风胜解析:9.下列哪种不是痰邪为病(分数:2.00)A.瘰疬B.乳核C.疫疔√D.肢体结节肿块E.以上都不是解析:10.下列哪种不是典型的血瘀为病(分数:2.00)A.白疕B.痈肿C.脱疽D.漆疮√E.以上都不是解析:11.下列哪项不是特殊邪毒(分数:2.00)A.强酸√B.虫兽毒C.药毒D.食毒E.疫疠之毒解析:12.下列不是外科疾病四大主要症状的是(分数:2.00)A..热√B..肿C..痛D..痒E..脓解析:13.不属于外科致病因素的是(分数:2.00)A.六淫邪毒B.外来伤害C.感受特殊之毒D.气血凝滞√E.房室损伤解析:14.外科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分数:2.00)A.风寒、暑湿B.火毒、热毒√C.气滞、血瘀D.湿邪、虫积E.外来伤害解析:15.下列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邪正盛衰B.气血凝滞C.经络阻塞D.痰饮瘀血√E.脏腑失和解析:16.下列哪项不是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分数:2.00)A.红肿热痛√B.气血凝滞C.经络阻塞D.邪正盛衰E.脏腑失和解析:17.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分数:2.00)A.外感毒邪、气血凝滞B.气血凝滞、正气亏虚C.邪正盛衰、阴阳偏胜D.情志内伤,脏腑失和E.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解析:18.下列表现中属于阴证的是(分数:2.00)A.皮肤红活焮赤B.肿胀范围局限C.皮色紫暗√D.肿势高突E.以上均非解析:19.下列各项中属于外科辨别阴证、阳证要点的是(分数:2.00)A.有无麻木B.有无脓液C.有无出血D.有无灼热√E.有无瘙痒解析:20.不属疮疡阳证局部主要表现的是(分数:2.00)A.范围广泛√B.红活焮赤C.肿胀高起D.软硬适度E.疼痛较剧烈解析:21.发于上肢的病因多为(分数:2.00)A.风热B.风温、风热√C.气郁D.火郁E.风温、火郁解析:22.下列情况中,不能正确反映外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的是(分数:2.00)A.发于臀部者,多因火郁而致√B.发于头面者,多因风温引起C.发于胸腔者,多因气郁、火郁而致D.发于下肢者,多因湿热寒湿引起E.发于上肢者,多因风热而致解析:23.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发生在面部,或乳房的外科疾病多责之于(分数:2.00)A.足少阳胆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阴肾经D.手阳明大肠经E.足厥阴肝经解析:24.临床常见痒症的病因是(分数:2.00)A.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B.风胜、热胜、湿胜、阴虚、血虚C.风胜、湿胜、热胜、燥胜、阴虚D.风胜、热胜、湿胜、虫淫、阴虚E.风胜、湿胜、热胜、血虚、火胜解析:25.辨疼痛性质,病变在皮肉者多表现为(分数:2.00)A.胀痛B.裂痛√C.灼痛D.绞痛E.抽掣痛解析:26.疮疡化脓时,临床常见的疼痛性质是(分数:2.00)A.阵发痛B.持续痛C.烧灼痛D.胀裂痛E.跳啄痛√解析:27.下列关于辨脓的方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按触法B.透光法C.切开法√D.穿刺法E.点压法解析:28.痰肿的临床特点是(分数:2.00)A.肿势高突,根盘收束B.坚硬如石,皮色不变C.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D.皮紧内软,喜怒有变E.皮肤漫肿,其色青紫解析:29.寒痛的特点是(分数:2.00)A.游走性,痛无定处B.阵发性,攻痛无常C.木痛,得热缓解D.酸痛,得热缓解√E.持续性固定性胀痛解析:30.手指部成脓时,常用辨脓的方法是(分数:2.00)A.触按辨脓B.穿刺辨脓C.透光辨脓√D.B超辨脓E.手压辨脓解析:31.痛无定处、忽此忽彼、走注甚速者多为(分数:2.00)A.热痛B.寒痛C.风痛√D.气痛E.虚痛解析:32.下列哪项不是皮肤作痒的主要原因(分数:2.00)A..风B..湿C..热D.血瘀√E..虫解析:33.气滞作痛的特点是(分数:2.00)A.游走性疼痛无定处B.攻痛无常,时感抽掣√C.皮色不红,不热D.形热胀急,痛无止时E.痛而硬,皮色不泽解析:34.外科疾病肿块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多属(分数:2.00)A.寒肿B.风肿C.气肿√D.痰肿E.瘀血肿解析:35.热胜作痒的特点是(分数:2.00)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B.走窜不定,遍体作痒,多为干性C.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D.瘙痒较剧,最易传染E.痒而脱屑,皮肤干燥解析:36.辨溃疡,“疮面呈翻花或如岩穴”属于(分数:2.00)A.瘰疬溃疡B.麻风溃疡C.梅毒溃疡D.岩性溃疡√E.流痰溃疡解析:37.疮疡脓已成时表现最重要的是(分数:2.00)A.疼痛剧烈B.皮肤灼热C.按之应指√D.肿块柔软E.局部红甚解析:38.血虚作痒的主要症状是(分数:2.00)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B.走窜四注,遍体作痒C.皮肤干燥,脱屑作痒√D.焮红作痒,不会传染E.瘙痒剧烈,最易传染解析:39.溃疡作痒最不常见的原因是(分数:2.00)A.毒邪扩散√B.脓区不洁C.外用药的刺激D.毒邪渐化E.收敛之象解析:二、B1型题(总题数:6,分数:22.00)∙ A.皮、肉∙ B.筋、骨∙ C.皮下、关节∙ D.皮里膜外∙ E.皮肤、筋脉、关节(分数:4.00)(1).因火而致的疮疡好发于(分数:2.00)A. √B.C.D.E.解析:(2).因痰而致的疮疡好发于(分数:2.00)A.B.C.D. √E.解析:∙ A.瘰疬∙ B.肢体结节肿块∙ C.白疕、瓜藤缠、中药毒等∙ D.痈肿、疮疡等症∙ E.恶脉、胸痹(分数:4.00)(1).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分数:2.00)A.B.C.D. √E.解析:(2).瘀阻皮肤可发生(分数:2.00)A.B.C. √D.E.解析:∙ A.气痛∙ B.湿痛∙ C.痰痛∙ D.化脓痛∙ E.瘀血痛(分数:4.00)(1).痛势急胀,无止时,如同鸡啄的是(分数:2.00)A.B.C.D. √E.解析:(2).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暗紫的是(分数:2.00)A.B.C.D.E. √解析:∙ A.气血充足∙ B.气火有余∙ C.血虚∙ D.血络受伤∙ E.余毒日久,损伤筋骨(分数:4.00)(1).脓液黄白稠厚者为(分数:2.00)A. √B.C.D.E.解析:(2).脓液绿黑稀薄者为(分数:2.00)A.B.C.D.E. √解析:∙ A.手法辨脓法∙ B.透光辨脓法∙ C.穿刺辨脓法∙ D.B超辨脓法∙ E.照X线辨脓法(分数:4.00)(1).辨趾部是否成脓多用(分数:2.00)A.B. √C.D.E.解析:(2).辨肛门痈是否成脓多用(分数:2.00)A.B.C. √D.E.解析:∙ A.热肿∙ B.寒肿∙ C.风肿∙ D.湿肿∙ E.痰肿(分数:2.00)(1).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的是(分数:1.00)A.B.C.D. √E.解析:(2).发病急骤,漫肿宣浮的是(分数:1.00)A.B.C. √D.E.解析:。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邪毒、外来伤害、感受特殊之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以及痰饮瘀血等因素。
1.外感六淫邪毒: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它们通过破坏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进而产生外科疾病。
2.外来伤害:如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寒冻及金刃竹木创伤等物理和化学因素,可直接伤害人体,导致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等,从而产生淤血流注、水火烫伤、冻伤、外伤染毒等外伤性疾病。
3.感受特殊之毒:包括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等,以及疫毒。
这些因素可引起特殊的外科疾病,如毒蛇咬伤、狂犬病、疫疔等。
4.情志内伤:情志是指人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可导致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发生外科疾病。
5.饮食不节:饮食不规律、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职,湿热内生,下注于肌肤,从而产生外科疾病。
6.劳伤虚损:过度劳累、房事损伤等因素,可导致肾精亏损、气血不足,使肌肤失养,进而发生外科疾病。
7.痰饮瘀血:痰饮瘀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它们能作用于某些器官,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产生继发病症。
在外科疾病中,痰饮瘀血常作为致病因素之一,与其他病因共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和脏腑失和。
当人体受到上述致病因素的影响时,会破坏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和经络阻塞。
同时,脏腑功能也可能受到损害,导致脏腑失和。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人体发生外科疾病。
在治疗上,中医外科注重辨病、阴阳辨证、部位辨证(上部、中部、下部)、经络辨证以及局部辨证(辨肿、肿块和结节、痛、痒、脓、溃疡、出血)等。
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和外治,其中内治主要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气血平衡等来治疗疾病;外治则包括药物疗法、手术疗法以及其他疗法,如针灸、拔罐等。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习题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A1型题1.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部位是(B)A.上部B.下部C.中部D.上肢E.背部2.由毒而致病的特点是(A)A.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B.多侵犯人体上部C.侵袭人体易致局部气血凝滞D.好发于身体下部E.易伤人体阴液3.风邪的致病特点(A)A.痛无定处,走窜甚速B.痛有定处,得暖则减C.多夹湿,热甚则痛D.易侵下位,重浊黏腻E.发病迅速,来势凶猛4.外科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是(B)A.风、湿B.热、火C.寒、湿D.暑、火E.风、热5.情志内伤所致外科疾病的特点是(B)A.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B.常有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的表现C.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D.导致脏腑气血受损E.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6.饮食不节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是(B)A.经络阻塞,气血凝滞B.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D.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E.阴液受损,咽喉干燥7.下列关于痰饮瘀血的叙述,正确的是(B)A.仅是病理产物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为病因C.任何情况下都是病因D.常痰饮单独为病E.常常瘀血单独为病8.下列各项中不属外科疾病发病机理的是(D)A.邪正盛衰B.气血凝滞C.经络阻塞D.痰饮瘀血E.脏腑失和9.下列各项中不属病因特殊之毒的是(C)A.虫毒B.蛇毒C.冻伤D.疯犬毒E.疫毒10.下列各项中不属外来伤害致病的是(C)A.跌仆损伤B.沸水烫伤C.食物毒D.火焰伤E.金刃创伤11.下列各项中不属劳伤虚损的是(B)A.过度劳力B.食伤C.过度劳神D.过度劳心E.房事过度12.下列各项中不属痰邪为病的是(C)A.瘰疬B.乳核C.疫病D.肢体结节肿块E.流痰13.下列各项中不是典型血瘀为病的是(D)A.白庀B.痈肿C.脱疽D.漆疮E.肾岩B1型题A.瘰疬B.肢体结节肿块C.白庀、瓜藤缠、药毒D.痈肿、疮疡E.恶脉、胸痹1.营气不从,逆于肉里引起的外科疾病是(D)2.瘀阻皮肤引起的外科疾病是(C)2.正确答案:CA.皮、肉B.筋、骨C.皮下、关节D.皮里膜外E.皮肤、筋脉、关节3.因火而致的疮疡好发部位是(A)4.因痰而致的疮疡好发部位是(D)。
中医致病因素之痰饮、瘀血
中医致病因素之痰饮、瘀血痰饮的概念及性质痰饮,是由于机体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痰饮一般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1) 有形之痰饮: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闻之有声的痰饮。
(2) 无形之痰饮:指某些因痰饮而引起的疾病或症状。
由于其临床虽见痰饮之常见症状,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但看不到有排出的实质性痰饮,而此类病证如按痰饮进行治疗,又能收到同样的疗效,故称其为无形的痰饮。
此外,痰饮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痰饮,系指由呼吸道所咳出的分泌物。
而广义之痰饮,则除上述咳吐而出之痰液外,还应包括留滞于体内因水湿凝聚而成之痰饮水邪及无形之痰饮病证在内。
关于痰饮的性质,由于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都是由于人体津液代谢失调而形成,因此四者皆为阴邪,故痰饮病邪性质属阴,一般以浓度较大,质地稠粘为痰;而把浓度较小,质地较为清稀者称为饮,故两者区别即在于痰稠而饮稀、痰浊而饮清。
从寒热性质来分,前人又有“痰热而饮寒”的说法,认为“得阳气煎熬则成痰,得阴气凝聚则为饮”,但从临床实际来看,亦有寒痰或热饮者,故不可一概而论。
痰饮具有聚散不定,流动不居之特性,故可以流窜全身各处而发病。
痰饮的形成与病机痰饮的形成是由肺、脾、肾等脏腑的气化功能障碍,或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导致体内津液代谢紊乱而成。
人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水液依靠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降、肾阳的气化蒸腾,方能气化为津液以滋养全身,或变为汗、尿,携带废物而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平衡。
当人体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失调时,则水液不能化生津液,或水湿不能正常气化而排出,则会停留积聚于体内而生成痰饮。
如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若肺失宣降,水津不能气化输布,则可停聚而成痰饮;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水湿不化可聚成痰饮;肾主蒸化水液,若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水液不得化气,也可停留而成痰饮;三焦乃水与气通行之道路,若三焦失于通调,则水停气滞,气水互结,亦可发为痰饮。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中医外科学(1)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中医外科学(1)A1型题1. 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A.《疮疡经验全书》B.《外科精要》C.《五十二病方》D.《外科精义》E.《刘涓子鬼遗方》答案:E2. “全生派”的代表著作为A.《疡科心得集》B.《理瀹骈文》C.《外科全生集》D.《外科精要》E.《外科正宗》答案:C[解答] 关于明清时期三大学术流派的内容为《中医外科学》概论部分的考核要点。
“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正宗派”,以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为代表;“全生派”,以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为代表。
3. 我国第一部记载用海藻治疗瘿病的医学专著是A.《诸病源候论》B.《肘后备急方》C.《千金方》D.《黄帝内经》答案:B4. 一切体表外科疾病的总称是A.疮疡B.疡C.肿疡D.溃疡E.疮答案:A5. 下列疾病中以病因命名的是A.破伤风B.鹅掌风C.白癜风D.面油风E.烂疔答案:A[解答] 破伤风以病因命名,鹅掌风、面油风以疾病形态命名,白癜风以疾病颜色命名,烂疔以疾病特征命名。
6. 在外科疾病中,下面对痰饮瘀血的认识正确的为A.仅是病理产物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为病因C.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病因D.痰饮常常单独为病E.瘀血常常单独为病[解答] 痰饮瘀血均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又能作用于某些器官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产生继发病证,所以痰饮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为病因。
7. 下列关于外科学的主要发病机制哪一项不正确A.邪盛正衰B.脏腑失和C.经络阻塞D.痰饮瘀血E.气血凝滞答案:D[解答] 外科发病的主要机制为: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故痰饮瘀血不是外科学的发病学机制。
8. 中医外科学在辨阴证、阳证时,以下错误的是A.急性发作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B.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血脉、筋骨的属阴C.红活焮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D.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阳;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阴E.肿胀形势高起的属阳;平坦下陷的属阴答案:D[解答] 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阳;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阴。
中医外科学练习题
练习题(选择题)一、A型题。
(每道考题下面有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明清时期,最具代表的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之正宗派的代表人物是()A陈实功B吴师机C王维德D高秉钧E朱震亨2.明清时期,最具代表的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之全生派的代表人物是()A陈实功B吴师机C王维德D高秉钧E朱震亨3.明清时期,最具代表的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之心得派的代表人物是()A陈实功B吴师机C王维德D高秉钧E朱震亨4.六淫外感导致外科疾病的共同特点是:()A、季节性B、传染性C、病位表浅D、发病急E、化脓性5.外科致病因素不包括哪个?()A、外感六淫B、感受特殊之毒C、饮食不节D、痰饮淤血E、经络阻塞6.下列疾病,那一种是由感受特殊之毒所致?()A、破伤风B、瘰疠C、流痰D、疫疔E、丹毒7.痰饮、淤血结聚多引起下列那一类疾病:()A、溃疡B、出血性疾病C、梗阻性疾病D、瘤E、疮痨性疾病(结核)8.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其发病部位有一定关系,凡发于人体上部者,多因什么原因导致?()A、风温、风热B、湿热、寒湿C、血瘀D、气火E、痰饮9.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其发病部位有一定关系,凡发于人体中部者,多因什么原因导致?()A、风温、风热B、湿热、寒湿C、血瘀D、气火E、痰饮10.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其发病部位有一定关系,凡发于人体下部者,多因什么原因导致?()A、风温、风热B、湿热、寒湿C、血瘀D、气火E、痰饮11.疮疡脓成的疼痛特点为:()刺痛B、抽挚痛C、灼痛D、啄痛E、钝痛12.肿势或软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此因?()风胜B、痰C、虫淫D、郁结E、湿盛13.外科疾病在化脓阶段,其舌苔多表现为:()苔少而干B、白腻C、黄腻D、薄白E、白厚14.肿疡出现不足之脉,病理为:()A、毒气盛,正气虚B、邪气深闭C、正气虚,毒亦去D、正虚邪恋E、正邪具虚15.溃疡腐肉已尽,而脓水灰薄,或偶带绿色,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板亮、不知疼痛,为下列那一种疾病的征象:()A、走黄B、干陷C、虚陷D、火陷E、流注16.外科疾病症见形体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是为:()A、肺恶B、心恶C脾恶D、脏腑败坏E气血衰竭17.外科疾病,望诊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及舌象,最主要目的是:()A、了解脏腑功能和气血盛衰B、明确疾病诊断C、判断预后D、为辨证寻找素材E、排除并发症18.诊断外科疾病,首先应辩明:()A、善恶B、顺逆C、病因D、阴阳E、预后19.疮疡将敛的佳象为:()A脓由稠厚转稀薄B脓由稠厚转为黄滋水C无脓D脓液稀薄E脓带血色20.深部脓肿既需要辨别有无成脓,又需要采集脓液标本,最宜采用:()A、手法辨脓B、穿刺辨脓C、透光辨脓D、手法加透光E、B超辨脓后切开21.属于补法的的具体治法为:()A、调和营卫B、调和冲任C、理气和胃D、托里透脓E、补托法22.以下药物中属于散剂的是:()A、冲和膏B、生肌玉红膏C、生肌白玉膏D、阳和解凝膏E、千锤膏23.通里法实质是下列何法?()A、泻热法B通络法C、疏通法D、消法E、托法24.温通法实质是下列何法?()A、补益之法B、补托之法C、治疗寒证之法D、通阳之法E、温经之法25.和营法的实质为:()A、养血法B、活血化瘀法C、行气法D、益气活血法E消法26.调冲任之法实为:()A活血之法B、疏通之法C、和解之法D补肾养血之法E、疏肝之法27.膏药在古代又名为:()A、硬膏B、油膏C、薄贴D、软膏E、糊膏28.疮疡肿而有结块者,宜选用()A.玉露散B.金黄散C.冲和膏D.玉露膏E、金黄膏29.下列提脓祛腐药中,对红升丹过敏者宜选()A.黑虎丹B.八二丹C.三仙丹D.九黄丹E.黄升丹30.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升丹,应用时须加赋形药使用。
中医外科
1、子痰:起病缓慢,附睾部位可摸到不规则硬结,输精管有串珠状结节;数月或一年后可形成寒性脓肿。
溃后脓液清稀如痰涎、脓液中夹有败絮状物、疮口凹陷、容易形成瘘管。
2、疥疮;丘疹、水疱及隧道,阴囊瘙痒性结节,夜间瘙痒加剧为特点
3、股肿
4、寻常疣:状如花蕊,表面蓬松枯槁,此为寻常疣的典型表现
5、传染性软疣:皮损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微凹,表面有蜡样光泽,呈淡红、灰白、珍珠色或正常皮色。
在软疣顶端中央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此称为“软疣小体”,这是本病的特征性损害
6、压迫性溃疡:初起受压部位暗红,渐趋青紫,局部皮肤黑色坏死,形成界限清楚的溃疡。
多见于褥疮。
疮痨性溃疡:有疮痨病史,起病缓慢,溃疡面色不鲜,时流稀薄的夹有败絮样物质的脓液,较难收口,容易形成漏管,溃疡常呈凹陷形或潜行性空腔。
如瘰疬、流痰、乳痨、子痰等。
梅毒性溃疡:多呈半月形,创面边缘整齐,坚硬削直如凿成,基底部高低不平,有稀薄臭秽分泌物。
岩性溃疡:疮面翻花如岩状。
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
1.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
2.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3.内治法的三个总则:消法(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托法(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辅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适用于中期)、补法(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
4.皮肤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根据皮损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急性阶段:无渗液—洗剂、粉剂、乳剂;亚急性阶段—油剂为宜;慢性阶段—软膏为主。
2)注意控制感染;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儿童、女性及面部、阴部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急性—温和安抚;顽固性—刺激性强、浓度较高。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6)外用软膏时需注意—不可用汽油、肥皂、热水擦洗。
5.原发性皮损: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6.继发性皮损: 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的皮损,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7.辨脓的操作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8.如何辨别疮疡的顺证和逆证:顺证: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
逆证: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
顺证:初起疮顶高突,红肿疼痛,根脚不散;脓成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溃后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肿消痛减;收口期疮面红活,新肉易生,疮口易敛。
逆证:初起疮顶乎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脓成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血水,肿痛不减;收口期脓稀淋漓,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难敛。
9.气血在外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否与人体的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外科学总论
心得派学术思想: 1、揭示了外科病因普通规律,在上部多 风温、风热,中部多气郁、火郁,下部 多湿热、寒湿。 2、将温病学说融汇于外科辨证治疗之中, 主张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
中医外科学总论
16/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 近代张山雷《疡科纲要》内容简明,而且
中医外科学总论
9/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是我国最早一 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记载了食动物肝 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 食猪靥羊靥治疗甲状腺肿,都是后世已 证实了成功经验,提出了用葱管导尿, 是世界上最早导尿术,比法国用橡皮管 导尿早了1200余年。
中医外科学总论
中医外科学总论
29/116
外科疾病致病原因
六、房室损伤 主要是房劳过分,以及早婚、生育过多造成
肾精耗伤,肾气亏损,冲任失调;或小儿先 天不足,肾精不充,这些原因均能造成身体 虚弱,易被外邪侵犯,产生外科疾病。 特点:1、慢性。2、迁延性。3、合并冲任 不调与月经相关 。
中医外科学总论
30/116
衰竭。 顺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次序出现应有症状者称顺证。 逆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次序而出现不良症状称逆证。
中医外科学总论
23/116
外科疾病致病原因
一、外感六淫邪毒(风寒暑湿燥火,热毒火毒)
致病特点: 1、六淫邪毒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侵犯人体致病。 2、六淫邪毒只能在抗病力低下时致病。 3、六淫邪毒致病大多有季节性。 4、六淫邪毒致病含有一定部位。
中医外科学总论
11/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金元时期
朱震亨《外科精要发挥》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这是一本创伤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机-笔记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机-笔记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 外科疾病的发⽣,尤以“热毒”“⽕毒”最为常见。
情志内伤 情志是指⼈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七情。
若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体⽣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可使体内的⽓⾎、经络、脏腑功能失调,⽽发⽣外科疾病。
由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常在肝经循⾏部位,且有夹郁夹痰的表现特点。
饮⾷不节 恣⾷膏粱厚味、醇酒炙煿或⾟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毒内⽣,同时感受外邪则易发⽣痈、有头疽、疔疮等疾病,故《素问·⽣⽓通天论》说:“膏粱之变,⾜⽣⼤丁。
” 外来伤害 凡跌仆损伤、沸⽔、⽕焰、寒冻及⾦刃⽵⽊创伤等⼀切物理和化学因素都可直接伤害⼈体,引起局部⽓⾎凝滞,郁久化热,热盛⾁腐等,导致瘀⾎流注、⽔⽕烫伤、冻伤、外伤染毒等外伤性疾病。
劳伤虚损 主要是指过度劳⼒、劳神、房事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受损,阴阳失和,使正⽓亏损⽽发⽣疾病。
感受特殊之毒 特殊之毒除⾍毒、蛇毒、疯⽝毒、药毒、⾷物毒外,尚有疫毒。
由毒⽽致病的特点,⼀般发病迅速,有的具有传染性,常伴有疼痛、瘙痒、⿇⽊、发热、⼝渴、便秘等全⾝症状。
痰饮瘀⾎ 痰饮瘀⾎都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在⼀定的条件下,⼜能作⽤于某些器官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产⽣继发病证。
发病机理 邪正盛衰 正⽓旺盛,临床多为阳证、实证,发展顺利,预后良好。
正⽓不⾜,则表现为阴证、虚证;正虚邪实,正虚邪恋,容易逆变,预后不良。
⽓⾎凝滞 ⽓⾎凝滞是指⽓⾎⽣化不及或运⾏障碍⽽致其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
当致病因素造成了局部⽓⾎凝滞之后,可出现疼痛、肿胀、结节、肿块、出⾎、⽪肤增厚、紫斑等。
经络阻塞 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同时⾝体经络的局部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
脏腑失和 外科疾病虽然绝⼤多数发于体表的⽪、⾁、脉、筋、⾻某⼀部位,但与脏腑有着⼀定的联系。
痰饮瘀血(原)
临床上判断是否有瘀血存在
• ①凡有瘀血特征者 • ②发病有外伤、出血、月经史、胎产史者
• ③瘀血征象虽不太明显,但屡治无效,或无瘀 血之前久治不愈者 • ④根据“初病在经,久病人络”,‘初病在气, 久病入血”,‘气滞必血瘀”等理论,疾病久 治不愈
(四)常见的瘀血病证
• 按病因分类
• 气虚血瘀: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 或见心胸闷痛,或头痛健忘,或半身不遂,或 腹中积块等,脉多沉细而涩 • 气滞血瘀:常见症状有心胸胁肋胀痛、憋闷不 舒,或腹部胀满疼痛、腹中积块、肢体肿胀, 常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迟或沉 涩
概念
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产生的 致病因素,故又称为继发性病因 痰饮 瘀血 结石
双重特点
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
一、痰饮
(一)基本概念 (二)形成 (三)致病特点
(一)基本概念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 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痰饮
水液代谢障碍
致病特点
易阻气机 壅塞经络气血 易扰心神 症状复杂 变化多端 病势缠绵 病程较长
阻碍经络气血
痰饮多为有形的病理产物,或无形之痰亦 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故痰饮停滞,易 于阻滞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异常; 经络为气血运行之通道,痰饮作祟,易 于导致经络壅塞,气血运行受阻。
阻碍经络气血(痰)
部位不同 症状各异
部位不同 症状各异
易扰心神
痰浊内扰,影响及心,扰乱神明, 一系 列神志异常的病证。 痰浊上蒙清窍——头昏目眩,精神不振。 痰迷心窍——神昏、痴呆、癫证。 痰火扰心——神昏谵语发狂。
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痰之为病,无处不到,病理变化多种多样,临床表现非 常复杂,故有“怪病多痰” 痰病多表现为胸部痞闷、咳嗽、痰多、恶心、呕吐、 腹泻、心悸。眩晕、癫狂、皮肤麻木。关节疼痛或肿 胀、皮下肿块,或流脓,久而不愈 饮多见于胸腹四肢,与脾胃关系较为密切。饮之为害, 多表现为咳喘、水肿、疼痛、泄泻 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
中医外科学——绪论
中医外科学——绪论1、其病因属于外来伤害的是A、红丝疔B、失荣C、漆疮D、水火烫伤E、酒渣鼻2、疫疔的致病因素,属A、外感六淫邪毒B、外来伤害C、情志内伤D、饮食不节E、感受特殊之毒3、其病因属感受特殊之毒是A、红丝疔B、失荣C、漆疮D、水火烫伤E、酒渣鼻4、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是A、脏腑B、经络C、气血D、阴阳E、局部5、下列各项,属外科辨别阴证、阳证要点的是A、有无麻木B、有无脓液C、有无出血D、有无灼热E、有无瘙痒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红丝疔为外因为手足生疔,或足癣糜烂,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内因为火毒凝聚(A错)。
失荣为情志内伤所致(B错)。
漆疮为接触生漆所致,为特殊之毒所致(C 错)。
水火烫伤为外来伤害所致(D对)。
酒渣鼻为饮食不节加之复感风寒所致(E错)。
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先有皮肤损伤,而后通过破损的皮肤感染疫毒后发病,而疫毒属于特殊之毒。
所以感受特殊之毒是其病因(E对)。
外感六淫邪毒,《外科启玄》云:天地有六淫之气,乃风寒暑湿燥火,人感受之则营气不从,变生痈肿疔疖(A错)。
外来伤害可引起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等,导致痰血流注、水火烫伤、冻伤、外伤染毒等外伤性疾病(B 错)。
情志内伤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外科疾病,如形成痰核或引起疼痛等(C错)。
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同时感受外邪则易发生痈、有头疽、疔疮等疾病(D错)。
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红丝疔为外因为手足生疔,或足癣糜烂,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内因为火毒凝聚(A错)。
失荣为情志内伤所致(B错)。
漆疮为接触生漆所致,为特殊之毒所致(C 对)。
水火烫伤为外来伤害所致(D错)。
酒渣鼻为饮食不节加之复感风寒所致(E错)。
4、【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外科疾病辨证包括阴阳辨证、部位辨证、经络辨证、局部辨证。
中医外科期末重点总结
中医外科期末重点总结一、外科学概述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病理变化引起的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进行治疗的外科学分支。
中医外科学与传统外科学相辅相成,在外科手术、创面处理和伤口愈合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中医外科的特点1. 病因:中医外科注重病因的分析,认为疾病的形成与人体的机体平衡失调有关,疾病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 治则:中医外科治疗以扶正驱邪为主要原则,重视调整机体功能,增强人体自身抵抗力,帮助机体恢复平衡。
3. 方法:中医外科采用中药治疗、外科手术和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进行治疗。
三、中医外科常见疾病1. 外伤:包括骨折、脱位、创伤性软组织损伤等。
中医外科注重整体治疗,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敷,促进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
2. 疝病:包括腹股沟疝、脐疝、股疝等。
中医外科治疗主要以调理脾胃、祛除湿热,配合外敷疗法,以加强腹壁肌肉收缩力,避免腹内压力过大。
3. 痔疮:中医外科治疗痔疮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要方针,辅以保持大便通畅,加强饮食调节。
4. 乳腺疾病:中医外科治疗乳腺疾病主要以清热解毒、祛湿化瘀为主要方法,帮助乳腺恢复正常。
5. 手术创面愈合:中医外科重视术后创面处理,采用中药湿敷、外敷等方法,促进创面愈合,防止感染和瘢痕形成。
四、中医外科的诊断方法1. 望诊:通过肉眼观察患者外在的表现,如面色、体态、舌色等,了解疾病的程度和性质。
2. 闻诊:通过嗅觉感知患者体味,如口臭、腋臭等,辅助诊断病情。
3. 问诊:与患者交谈,了解疾病的起因、病程、症状等,帮助诊断病情。
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了解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辅助诊断病情。
五、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外科主要采用中药治疗疾病,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气血、祛除湿热、活血化瘀等方式,促进病变的恢复和创面的愈合。
西学中之心得体会—中医外科学之心得体会
中医外科学之心得体会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研究中医治疗外科疾病方法的学科,涵盖了疮疡、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我在学习中医外科学的过程中,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灵枢痈疽》所载的外科病名有17种。
在中医外科学中,疾病的命名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根据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病症、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是否传染等因素来命名。
尽管外科疾病名目繁多,但通过学习《灵枢痈疽》等历代中医外科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在外科疾病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
在学习《灵枢痈疽》的过程中,我对外科疾病的命名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学的知识体系。
同时,通过研究这部经典著作,我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和原则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今后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灵枢痈疽》等历代中医外科著作对于我们学习中医外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些经典著作,挖掘其中的宝贵经验,培养自己的中医思维,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外科学做出贡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遵循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规律和原则,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治疗服务。
首先,我通过学习知道,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等七个方面:一、外感六淫;二情志内伤;三、饮食不节:四、外来伤害;五、劳伤虚损;六、感受特殊之毒;七、痰饮瘀血。
所以,当我学到乳腺疾病时我会考虑情志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情志是指人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故又称七情。
在一般情况下,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不会致病;相反,由于长期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外科疾病。
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生火;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火郁、痰湿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结聚成块,形成瘰。
中医外科指导:外感六导致外科疾病的特点
- 《外科启⽞》云:“天地有六*之⽓,乃风寒暑湿燥⽕,⼈感受之则营⽓不从,变⽣痈肿疔疖。
”六*致病因素只有在⼈体抗病能⼒低下时,才能成为发病的条件。
但有时可因六*邪毒的毒⼒强盛,超过了⼈体正常的抗病能⼒,也能造成外科疾病的发⽣和发展。
且六*邪毒所致的疾病的发病⼤多具有⼀定的季节性。
(1)风:风为阳邪,善⾏⽽数变,故发病迅速,多为阳证;风性燥烈,风性上⾏,多侵犯⼈体上部。
医学敎育搜集整理风邪致病特点为其肿宣浮,患部⽪⾊或红或不变,痛⽆定处,⾛注甚速,伴恶风、头痛等全⾝症状。
(2)寒:具有“寒主收引”、“寒胜则痛”的特征,且侵袭⼈体易致局部⽓⾎凝滞,⾎脉流⾏失常,故易⽣冻疮、脱疽、流痰等;寒为阴邪,其病⼀般多为阴证,常侵袭⼈体的筋⾻关节,患部特点多为⾊紫青暗,不红不热,肿势散漫,痛有定处,得暖则减,化脓迟缓,常伴恶寒、四肢不温、⼩便清长等全⾝症状。
(3)暑:夏季多暑热,且暑必夹湿,暑湿逗留,易发⽣暑疖,甚⾄形成暑湿流注。
同时⽪肤经常处于潮湿的环境,不仅影响阳⽓通达于肌表,⽽且降低局部的抵抗⼒,更易为外邪所侵。
暑为阳邪,具有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热胜⾁腐等特征,故其致病特点多为阳证。
患部掀红、肿胀、灼热,糜烂流脓或伴滋⽔,或痒或痛,其痛遇冷则减,常伴⼝渴胸闷、神疲乏⼒等全⾝症状。
(4)湿:湿性趋下,重浊黏腻。
冒⾬涉⽔,或居地潮湿等均可感受湿邪。
在外科疾病中,湿热相兼尤为多见。
外科疾病发于⾝体下部者多与湿邪有关。
如湿热流注于下肢,可发臁疮、脱疽及急、慢性下肢丹毒等病。
湿热下注于膀胱,则见尿频、尿急、尿痛、尿⾎等症,如⾎淋、⽯淋等。
湿侵肌肤,郁结不散,与⽓⾎相搏,可发⽣湿疮、⽔疱、脓疱疮、渗液等损害。
(5)燥:秋季多燥,燥有凉燥与温燥之分。
在外科的发病过程中,以温燥者居多,燥邪易致⽪肤⼲燥皲裂,外邪乘机侵袭,易致⽣痈或引起⼿⾜部疔疮等病;燥邪易伤⼈体阴液,侵犯⽪肤,致患部⼲燥、枯槁、皲裂、脱屑等,常伴⼝⼲唇燥、咽喉⼲燥或疼痛等全⾝症状。
痰饮、瘀血_中医基础
痰饮、瘀血_中医基础痰饮、瘀血痰饮和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证,故又属致病因素之一。
痰饮痰和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
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如《金匮要略》即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区分。
痰饮的形成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肺、脾、肾及三焦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主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
故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痰。
痰饮形成后,饮多留积于肠胃、胸胁及肌肤,而痰则随气之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痰饮的病证特点痰饮形成之后,由于停滞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一样,阻滞于经脉,可影响气血运行和经络的生理功能。
停滞于脏腑,则可影响脏腑的功能和气机升降。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饮的病证特点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隔,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
外科疾病的病机
外科疾病的病机
外科疾病的病机是指导致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中医认为,外科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瘀滞、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外科疾病的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邪气侵袭:外邪如风、寒、湿、热、燥、火等,侵入人体后,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可导致关节炎;湿热邪气侵袭皮肤,可导致疮疖等。
2. 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局部的气血瘀滞,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跌打损伤后,局部气血瘀滞,可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
3. 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肝郁气滞,可导致乳腺疾病;脾虚湿盛,可导致湿疹等。
4. 阴阳失衡:阴阳失衡,可导致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阴虚火旺,可导致痈肿;阳虚寒凝,可导致痹证等。
5. 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互结,可导致局部的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痰瘀互结于乳腺,可导致乳腺增生;痰瘀互结于经络,可导致痛风等。
6. 虚实夹杂:虚实夹杂是指外科疾病中既有实证的表现,又有虚
证的表现。
如痈肿初起时为实证,但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虚证;疮疖愈合后为虚证,但若护理不当,可转化为实证。
总之,外科疾病的病机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