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解剖学课件:血液循环障碍
合集下载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节 出 血(Hemorrhage) 一、概念:
出血(hemorrhage):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外出血(external hemorrhage):血液流出体外。 ➢内出血(internal hemorrhage):血液流入体腔或组 织间隙。
二、原因和发病机制:
三、病理变化:
(一)破裂性出血
肾小球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稍增大。
(五)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有利
➢ 输送氧、营养物质、抗病因子等 ➢ 清除局部代谢产物和致病因子。
2、不利
➢长时间充血造成血管壁紧张度下降或丧失,血流缓 慢发生淤血、水肿和出血等
➢ 充血部位不同则影响差异很大,若脑充血,常使颅 内压升高而发生神经机能障碍,甚至昏迷死亡。
某一动脉的内腔被栓子堵塞 或者受到肿瘤压迫而受血流受阻 时,与其相邻的动脉吻合分支发 生反射扩张,以代偿局部血管受 阻所造成的缺血性病理过程。
(对机体有益)
(四)病理变化
眼观: 器官体积稍肿大,色鲜红(潮红), 温度升高,代谢增强
镜检: 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
猪丹毒
肺充血,肿胀 正常肾小球PAS 染色
第二章
血液循环障 碍(Disturbance of Blood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障碍
是指心脏、血管系统受到损伤或血 液性状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血液在血管 里的运行异常,并于机体的相应部位形 成一系列病理变化。
常引起各种组织的代谢紊乱、机能 障碍和形态结构改变。
第一节:充血 hyperemia
左心衰→肺淤血;右心衰→肝淤血
胸膜及肺脏疾病:如肺炎、胸膜炎
局部性 淤血
静脉腔受压:肠扭转、肿瘤、炎症 静脉腔狭窄或阻塞:静脉炎、血栓等
动物病理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
12:06:48
2
第二章 血液循环障碍
概 述:
一、概念
二、分类
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由于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或血
液性状的改变所致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个别器官和局部组织的循环
障碍
三、表现形式
(1)血流速度和血量的变化——充血、淤血、贫血 (2) 血管壁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改变——出血 (3) 血液性质和血管内容物改变——血栓形成、栓塞、梗死
病理性充血: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局部组织 或器官引起的充血
l.炎性充血:
2.侧枝性充血:
3.减压后充血(贫血后充血):
12:06:48
6
三、病理变化:
眼观:发生充血的器官、组织色泽鲜红,体 积增大,代谢旺盛,温度升高,机能增强。
镜检: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红 细胞,由于充血多见于炎症,所以在充血组织中 可见炎性渗出物及局部组织细胞的 变性和坏死。
12:06:49
23
病理变化
血液总量大量减少,但是单位容积的红细胞 的血红蛋白含量正常。
12:06:48
7
胃 粘 膜 充 血
猪 丹 毒
12:06:48
8
动物病理
8
疹块
12:06:48
江苏牧医学院兽医系
病猪全身皮肤呈红 皮
色,皮肤上有多个不 规则形的充血淤血疹 块,高出皮肤表面。
肤 充
血
淤
血
疹
块
9
动物病理
9
四、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充血多为一时性的病理过程,原因消除后即可 恢复正常充血是机体防御、适应性反应之一。 A. 充血一方面可以输送更多的氧、营养物质、抗病因子
等,从而增强了局部组织抗病能力,对消除病因和修 复组织损失均有积极作用。
兽医病理学PPT: 血液循环障碍
31
2020/10/5
32
•
肝 淤 血
2020/10/5
34
2020/10/5
35
(四)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轻微淤血时,若病因消除即可恢复 (可逆性)
长时间的淤血,可导致淤血性水肿、 出血、组织坏死、间质增生甚至硬化。
淤血组织抵抗力下降易继发感染 临床实践中,淤血比充血常见;包扎
时应注意松紧程度。
2020/10/5
43
血肿
2020/10/5
44
(二)渗出性出血
1. 点状出血:针尖到针头大小或更大。 常见于皮肤粘膜
淤点:直径不大于1mm的出血点。
淤斑:直径数毫米至10mm的出血 病灶。
2. 出血性浸润:出血呈弥漫性,浸润于 组织内,呈片块状,暗红色。
14
(二)原因及机理
全
心衰
身
性
淤
胸腔积液
血
胸膜炎
肺炎
2020/10/5
左心衰:肺循环淤血 右心衰:大循环淤血
胸内压 升高 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15
2020/10/5
16
局
局 部 性 淤 血
部 静 脉 管 受 压 或
静 脉 血 回 流 受 阻
局 部 组 织 淤 血
阻
塞
2020/10/5
17
(三)病理变化
眼观:淤血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 色暗红或紫红色,表面温度降低(可 触摸部位)。
镜检: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 大量红细胞。(慢性淤血时,还可见 继发性水肿、出血、组织变性、坏死 等见淤血器官举例***
2020/10/5
19
肺淤血:主要见于左心功能不全
眼观(急性):肺体积膨大,被膜紧张 而光滑,重量增加,颜色暗红,切面流 出大量混有泡沫血样液体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ppt课件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四)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由于淤血原因、发生部位、持续时间
等的不同,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也不同。
若长期淤血,可导致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淤血性梗死。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节 出 血(Hemorrhage) 一、概念:
出血(hemorrhage):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外出血(external hemorrhage):血液流出体外。 ➢内出血(internal hemorrhage):血液流入体腔或组 织间隙。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二、原因和发病机制: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三、病理变化:
(一)破裂性出血
l、血肿(hematoma):血液蓄积于组织间隙或器官的 被膜下。 ▪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
腔积血、脑溢血、血尿、血便、咯血,吐血(呕血)
(二) 渗出性出血
➢ 点状出血(瘀点 petechia) ➢ 斑状出血(瘀斑 ecchmosis) ➢ 出血性浸润 ➢ 出血性素质(机体家畜全病理身学血性液循出环障血碍 倾向时)
猪肝脏出血点
雏鸡十二指肠粘膜斑状出血
鸭病毒性肝炎时,瘀点和瘀斑 亚急性猪丹毒,背部和腹部有方形和菱形出血斑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四)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因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出血的部位不同而异。 发生于重要器官,后果严重,易出现休克等。
●大动脉——时间短,失血量超过总量的1/3-1/2 时,易休克而死亡。 ●小血管—— ●脑和心脏——人和动物的大脑血流阻断超过5-8分钟,就会因脑缺氧死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充血 hyperemia
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四)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由于淤血原因、发生部位、持续时间
等的不同,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也不同。
若长期淤血,可导致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淤血性梗死。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节 出 血(Hemorrhage) 一、概念:
出血(hemorrhage):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外出血(external hemorrhage):血液流出体外。 ➢内出血(internal hemorrhage):血液流入体腔或组 织间隙。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二、原因和发病机制: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三、病理变化:
(一)破裂性出血
l、血肿(hematoma):血液蓄积于组织间隙或器官的 被膜下。 ▪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
腔积血、脑溢血、血尿、血便、咯血,吐血(呕血)
(二) 渗出性出血
➢ 点状出血(瘀点 petechia) ➢ 斑状出血(瘀斑 ecchmosis) ➢ 出血性浸润 ➢ 出血性素质(机体家畜全病理身学血性液循出环障血碍 倾向时)
猪肝脏出血点
雏鸡十二指肠粘膜斑状出血
鸭病毒性肝炎时,瘀点和瘀斑 亚急性猪丹毒,背部和腹部有方形和菱形出血斑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四)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因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出血的部位不同而异。 发生于重要器官,后果严重,易出现休克等。
●大动脉——时间短,失血量超过总量的1/3-1/2 时,易休克而死亡。 ●小血管—— ●脑和心脏——人和动物的大脑血流阻断超过5-8分钟,就会因脑缺氧死
家畜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充血 hyperemia
动物病理学PPT课件: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扩张 ② 镜下: 中央静脉附近的肝细胞萎缩、消失
小叶周围的肝细胞脂变
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镜下: 肺泡腔内有 水肿液、巨噬细胞、红细胞及心力衰竭细胞肺间质纤维 组织增生及网状纤维胶原化。
结局:取决于引起淤血的原因、程度、持续的久暂, 以及侧支血循环建立的情况等。 如果:受阻能及时解除,淤血时间短,则淤血现象可 逐渐消失→恢复正常。 但如果病因除不去组织持续淤血→组织缺氧→氧 化不全的酸性产物积聚→血管壁通透性↑→淤血性 水肿/出血。 如果实质器官长期淤血→主质细胞变性、萎缩、 坏死,同时伴以纤维组织增生→淤血性硬变。 槟榔肝进一步发展可转为淤血性肝硬变(Ⅰ带肝细 胞增生正常肝细胞消失,网状纤维胶原化) 肺长期淤血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变硬, 且 间质中有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称此肺为 “褐色硬化(brown induration)。
强而发生的充血,称为生理性充血, 如进 食后胃肠道粘膜充血,体力活动时骨骼肌 充血等。 2、病理性充血
(1)炎性充血 (2)减压后充血
(1)炎症性充血 发生于炎症开始和早期,由致炎因子刺激引
起的轴突反射和血管活性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 使炎症区局部细动脉扩张,造成充血。 (2)减压后充血
当器官或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如大量腹水压 迫腹腔器官,致使器官内血管张力降低,若一次 大量抽放腹水,压力突然解除,细动脉可能发生 反射性扩张,引起充血,此时称减压性充血。
三、重要器官淤血
1、肺淤血 (图) A、眼观变化 B、组织学变化
2、肝淤血 (图) A、眼观变化 B、组织学变化
肝淤血 (1)原因:右心衰 → 体静脉回流受阻 → 肝淤血 (2)病理变化: ①肉眼:槟榔肝。
肝表面及切面见灰黑色的淤血区(新鲜标本为暗红色) 与淡黄色脂变区相互交错,呈槟榔样的花纹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畜禽病理学[可修改版ppt]
❖ ⒊血液凝固性增高: 手术、创伤、分娩→出血→→血液浓
缩→粘稠度↑,同时凝血因子含量也 增加 →血栓形成
㈡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过程: ⒈血小板的沉积与凝集; 血小板壁立,形成小丘,并逐渐增大
连接形成小梁 ⒉血液的凝固 血小板因子释放+组织凝血活素+各
种凝血因子
形血 成小 的板 起的 始黏 环附 节聚 。集
❖ 体液因素方面:血管扩张活性物质如: 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等。
3 分类: 生理性充血: 运动肌肉血管充血; 妊娠子宫; 进食后胃肠血管充血。 病理性充血: 炎性充血(早期):结膜炎。 减压后充血:腹水。 侧支性充血: 缺血周围吻合支动脉开放充血。
4.病理变化: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量增多;发
慢性肺淤血
4.后果: 1)淤血性水肿; 2)淤血性出血; 3)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 4)淤血性硬化.
5.重要器官的淤血: 肺淤血 肝淤血
肺淤血 (1)原因:左心衰竭 (2)病变:
镜下: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②肺泡腔内有水肿液 红细胞 心力衰竭细胞:
(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肉眼:肺肿胀,暗红, 切面有泡沫状血性液体。
❖⒈心、血管内膜受损: ❖⒉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 ❖⒊血液凝固性增高:
⒈心、血管内膜受损: ①表面粗糙,有利于血小板沉积和粘附。 ②内膜受损,使内皮下胶原纤维裸露,激
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③内膜受损,释放出组织凝血因子,激活
外源性凝血系统。 ④释放血小板因子,激活整个凝血系统。
⒉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 ⑴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 血小板进入边流,与内膜接触 ⑵血流缓慢 粘集的血小板和形成的凝血因子,不易被 稀释和冲走。静脉比动脉多见;下肢比上 肢常见。 血流缓慢或停滞,静脉瓣,血液粘性较高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病理学-血液循环障碍课件
功能永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一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析, 可以对充血性血液循环障碍进行诊断。此外,还可以通过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确诊。
要点二
鉴别诊断
充血性血液循环障碍需要与水肿、出血等其他病理过程进 行鉴别。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症状,与其他疾病 进行鉴别诊断,如心力衰竭、肿瘤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引起充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炎症、机械压迫、肿瘤等。这些 病因可以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血管壁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内血液
含量增多。
发病机制
充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动脉性 充血主要与心脏排血量增加、血管舒张等因素有关;静脉性充血则与静脉回流受阻、血
病因
引起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创伤、炎症、肿瘤、血管病变 等。
发病机制
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管壁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流量 增加等因素。
病理变化与结局
病理变化
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包括血液在血管内或组织间 隙积聚,形成血肿或瘀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缺氧和代谢障 碍;以及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等。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病理学-血 液循环障碍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血液循环障碍概述 • 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 • 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 • 充血性血液循环障碍 • 总结与展望
01
血液循环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血液循环障碍是指血液在循环系 统中流动受阻或异常凝集的状态 。
分类
血液循环障碍可以分为动脉循环 障碍和静脉循环障碍两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一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析, 可以对充血性血液循环障碍进行诊断。此外,还可以通过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确诊。
要点二
鉴别诊断
充血性血液循环障碍需要与水肿、出血等其他病理过程进 行鉴别。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症状,与其他疾病 进行鉴别诊断,如心力衰竭、肿瘤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引起充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炎症、机械压迫、肿瘤等。这些 病因可以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血管壁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内血液
含量增多。
发病机制
充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动脉性 充血主要与心脏排血量增加、血管舒张等因素有关;静脉性充血则与静脉回流受阻、血
病因
引起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创伤、炎症、肿瘤、血管病变 等。
发病机制
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管壁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流量 增加等因素。
病理变化与结局
病理变化
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包括血液在血管内或组织间 隙积聚,形成血肿或瘀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缺氧和代谢障 碍;以及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等。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病理学-血 液循环障碍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血液循环障碍概述 • 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 • 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 • 充血性血液循环障碍 • 总结与展望
01
血液循环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血液循环障碍是指血液在循环系 统中流动受阻或异常凝集的状态 。
分类
血液循环障碍可以分为动脉循环 障碍和静脉循环障碍两类。
兽医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兽医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录
• 引言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学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并发症和预后 • 研究展望和挑战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探讨兽医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 疗方法。
02
提高兽医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 认识和诊疗水平,为动物健康提 供保障。
组织缺氧
01
局部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细胞缺氧,表现为皮肤苍白、黏
膜发绀。
疼痛
02
缺血引起局部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
起疼痛。
功能障碍
03
长期缺血可导致组织坏死,出现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肢体
瘫痪、感觉异常等。
淤血的临床表现
肿胀
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液淤积, 引起组织水肿和体积增大。
组织水肿
淤血导致毛细血管内流体 静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 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 隙,引起组织水肿。
组织营养障碍
长期淤血使组织缺氧和营 养物质供应不足,导致细 胞萎缩、变性、坏死等营 养障碍性改变。
出血的病理生理学
血管破裂
出血时,血管壁完整性受到破坏,血液从血管内逸出到组 织间隙或体腔内。
组织压迫与刺激
体格检查
检查患病动物的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 征,评估整体健康状况。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等实验室检查,了 解患病动物的生理指标和代谢情况。
影像学检查
如X光、超声、CT等,帮助确定局部血液循 环障碍的位置和范围。
治疗原则和方法
01
恢复血液循环
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消除阻塞或 狭窄,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目录
• 引言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学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并发症和预后 • 研究展望和挑战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探讨兽医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 疗方法。
02
提高兽医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 认识和诊疗水平,为动物健康提 供保障。
组织缺氧
01
局部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细胞缺氧,表现为皮肤苍白、黏
膜发绀。
疼痛
02
缺血引起局部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
起疼痛。
功能障碍
03
长期缺血可导致组织坏死,出现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肢体
瘫痪、感觉异常等。
淤血的临床表现
肿胀
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液淤积, 引起组织水肿和体积增大。
组织水肿
淤血导致毛细血管内流体 静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 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 隙,引起组织水肿。
组织营养障碍
长期淤血使组织缺氧和营 养物质供应不足,导致细 胞萎缩、变性、坏死等营 养障碍性改变。
出血的病理生理学
血管破裂
出血时,血管壁完整性受到破坏,血液从血管内逸出到组 织间隙或体腔内。
组织压迫与刺激
体格检查
检查患病动物的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 征,评估整体健康状况。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等实验室检查,了 解患病动物的生理指标和代谢情况。
影像学检查
如X光、超声、CT等,帮助确定局部血液循 环障碍的位置和范围。
治疗原则和方法
01
恢复血液循环
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消除阻塞或 狭窄,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兽医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
兽医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 碍课件
这个课件将介绍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以及治疗和预防策略,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定义和概述
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机体在特定部位发生的血液循环异常,可以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和功能障碍。
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狭窄、血栓形成、组织纤维化等,发病机制涉及血管收缩、血液黏 稠度增加等。
常见的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类型
1 动脉闭塞
由于动脉阻塞而导致组织缺血和坏死。
3 静脉曲张
静脉壁弹性减弱,导致血液回流不畅。
2 血栓形成
血液中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4 出血
血管破裂导致血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溢。
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
疼痛
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的持续性 或间歇性疼痛。
水肿
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水肿, 可见于肿胀部位。
3
康复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运动训练等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
预防和未来研究方向
预防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药物研发、血管再生技术等。
色素改变
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皮肤色素 改变,如苍白、发红等。
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临床表现
•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和病史 •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 CT扫描
实验室检查
•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 组织活检
治疗和管理策略
1
药物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来改善血液循环。
2
手术治疗
如血管扩张手术、血管重建手术等来解除血流阻塞。
这个课件将介绍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以及治疗和预防策略,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定义和概述
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机体在特定部位发生的血液循环异常,可以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和功能障碍。
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狭窄、血栓形成、组织纤维化等,发病机制涉及血管收缩、血液黏 稠度增加等。
常见的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类型
1 动脉闭塞
由于动脉阻塞而导致组织缺血和坏死。
3 静脉曲张
静脉壁弹性减弱,导致血液回流不畅。
2 血栓形成
血液中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4 出血
血管破裂导致血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溢。
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
疼痛
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的持续性 或间歇性疼痛。
水肿
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水肿, 可见于肿胀部位。
3
康复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运动训练等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
预防和未来研究方向
预防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药物研发、血管再生技术等。
色素改变
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皮肤色素 改变,如苍白、发红等。
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临床表现
•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和病史 •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 CT扫描
实验室检查
•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 组织活检
治疗和管理策略
1
药物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来改善血液循环。
2
手术治疗
如血管扩张手术、血管重建手术等来解除血流阻塞。
兽医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兽医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 碍
在兽医学中,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动物体内发生的影响特定部位血流的异 常情况。本演示将介绍该疾病的定义、病因分类、病理改变、诊断方法、治 疗预防措施,以及一些实例和案例分析。
定义
1 What is it?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某一特定部位血流受到限制或改变的病理状况。
2 Why is it important?
组织炎症
在一些情况下,血管壁的改变 可能导致相关部位的血管扩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与 该部位养分供应不足有关的组 织炎症。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因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可能包括疼痛、肿胀、组织变色等。
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图像学技术(如X射线、CT扫描环障碍对于帮助我们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非常重要。
病因和分类
病因
• 血管病变 • 栓塞或血栓形成 • 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
分类
• 动脉血液循环障碍 • 静脉血液循环障碍 • 毛细血管循环障碍
常见的病理改变
阻塞血液流动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常导致血管 内的阻塞,阻碍血液在相关部 位的正常流动。
血管扩张
总结和结论
1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 持续学习与研究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对生命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及早诊断和及 时治疗是关键。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局部血液循环障 碍,以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并推动该领域 的发展。
治疗和预防措施
治疗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手术干预
预防
定期检查和筛查 控制相关风险因素 运动和饮食管理
实例和案例分析
1
案例一
一只犬出现肢体无力和麻木感,经检查发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引起这些症状的 原因。
在兽医学中,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动物体内发生的影响特定部位血流的异 常情况。本演示将介绍该疾病的定义、病因分类、病理改变、诊断方法、治 疗预防措施,以及一些实例和案例分析。
定义
1 What is it?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某一特定部位血流受到限制或改变的病理状况。
2 Why is it important?
组织炎症
在一些情况下,血管壁的改变 可能导致相关部位的血管扩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与 该部位养分供应不足有关的组 织炎症。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因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可能包括疼痛、肿胀、组织变色等。
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图像学技术(如X射线、CT扫描环障碍对于帮助我们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非常重要。
病因和分类
病因
• 血管病变 • 栓塞或血栓形成 • 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
分类
• 动脉血液循环障碍 • 静脉血液循环障碍 • 毛细血管循环障碍
常见的病理改变
阻塞血液流动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常导致血管 内的阻塞,阻碍血液在相关部 位的正常流动。
血管扩张
总结和结论
1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 持续学习与研究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对生命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及早诊断和及 时治疗是关键。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局部血液循环障 碍,以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并推动该领域 的发展。
治疗和预防措施
治疗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手术干预
预防
定期检查和筛查 控制相关风险因素 运动和饮食管理
实例和案例分析
1
案例一
一只犬出现肢体无力和麻木感,经检查发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引起这些症状的 原因。
动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动物病理学课件)
X光检查结果
处理结果
术部检查
左前臂肘头以下皮肤全部坏死。
X光检查
正位X光检查结果可见骨断端 骨痂已经形成。
结果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医疗事故。 严重血循障碍是导致左前臂肘关节以下皮肤坏死的根本原因。
外固定包扎过紧,未及时检查处理,导致左前臂动静脉血 管受压,一方面动脉供血不足,同时静脉血回流受阻。 病理基础知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谢
病例介绍 苏格兰牧羊犬,于某年5月31日骨折后就近于某动物医院处
理。15天后来另一家动物医院就诊,患肢有臭味,检查,局部皮 肤已坏死,需截肢。于6月14日局部处理截肢后住院治疗,由于长 期趴于一侧,形成褥疮,6月18日来门诊,局部渗出肿胀明显, T39.6oC。嘱护理人员在其褥疮部垫软物,并经常消毒褥疮部。
兽医课件- 血液循环障碍
2、外出血
衄血、咳血、呕血或吐血、血尿、便血和血崩
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结局 ▲出血量少,完全吸收 ▲出血量较大时,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 ▲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形成血肿
2、对机体的影响 ▲小出血 ▲急性大出血 ▲长期慢性出血 ▲血肿可压迫组织,引起压迫性萎缩
第三节 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 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thrombosis),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thrombus) 。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 ▲心脏和血管内膜的损伤 心脏和血管内膜受到各种因素 损伤时,激活第Ⅻ因子(接触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 被启动;同时,内膜损伤可以释放第Ⅲ因子(组织凝血 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 血 第二节 出 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 塞 第五节 梗 死 第六节 水肿、积水
第一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当机体心血管系统受到损害,血容量或血液 性状发生改变,导致血液运行发生异常时,即影响器官和组 织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
分类:
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是指因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或血液性状 的改变而引起全身各器官、组织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第五节 梗 死
梗死(infarct)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流 断绝而引起的坏死。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动脉痉挛及动脉受压迫 如严寒、过度劳役等 可引起血管持续性痉挛;肠扭转、肠套叠及肿瘤对 动脉血管的压迫等,均可引起局部梗死。
二、病理变化 ▲梗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坏死。 眼观变化:梗死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形状,这与器官的 血管分布有关。新鲜梗死灶由于吸收水分,发生肿胀, 略向表面隆起,几天后梗死灶变干燥,变硬,表面略为 凹陷。 组织学变化:早期梗死灶内细胞坏死,胞浆红染,均匀 一致,胞核浓染、碎裂或溶解,组织结构的轮廓尚存, 后期坏死细胞崩解呈颗粒状,组织轮廓消失。
衄血、咳血、呕血或吐血、血尿、便血和血崩
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结局 ▲出血量少,完全吸收 ▲出血量较大时,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 ▲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形成血肿
2、对机体的影响 ▲小出血 ▲急性大出血 ▲长期慢性出血 ▲血肿可压迫组织,引起压迫性萎缩
第三节 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 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thrombosis),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thrombus) 。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 ▲心脏和血管内膜的损伤 心脏和血管内膜受到各种因素 损伤时,激活第Ⅻ因子(接触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 被启动;同时,内膜损伤可以释放第Ⅲ因子(组织凝血 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 血 第二节 出 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 塞 第五节 梗 死 第六节 水肿、积水
第一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当机体心血管系统受到损害,血容量或血液 性状发生改变,导致血液运行发生异常时,即影响器官和组 织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
分类:
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是指因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或血液性状 的改变而引起全身各器官、组织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第五节 梗 死
梗死(infarct)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流 断绝而引起的坏死。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动脉痉挛及动脉受压迫 如严寒、过度劳役等 可引起血管持续性痉挛;肠扭转、肠套叠及肿瘤对 动脉血管的压迫等,均可引起局部梗死。
二、病理变化 ▲梗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坏死。 眼观变化:梗死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形状,这与器官的 血管分布有关。新鲜梗死灶由于吸收水分,发生肿胀, 略向表面隆起,几天后梗死灶变干燥,变硬,表面略为 凹陷。 组织学变化:早期梗死灶内细胞坏死,胞浆红染,均匀 一致,胞核浓染、碎裂或溶解,组织结构的轮廓尚存, 后期坏死细胞崩解呈颗粒状,组织轮廓消失。
兽医病理学病理解剖课件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静脉系统的栓子转变为动脉系统的栓子 (交叉性栓塞)。
• 3 影响:当机体发生栓塞时,如果栓塞了 肺部的小血管,局部组织仍可从侧枝循 环得以血管供应的代偿,如果阻塞了实 质器官较大的血管时,则可使局部组织 发生缺血而引起变性及坏死。如发生在 心、脑等重要器官时,可由急性梗死而 导致动物死亡。
第六节 梗死(infarction)
大出血,这种病理现象称为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也叫DIC,是一种危重病的症
状。(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透明血栓(肺)
第五节 栓塞(embolism)
• 1 概念:血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随血 液运行至其它血管,而阻塞其它管腔的 过程称为“栓塞”。阻塞管腔的物质称 为“栓子”。(栓子根据其性质不同又 可分为:血栓栓子、气性栓子、脂肪栓 子、瘤细胞栓子、寄生虫栓子等。)
• 3.3 当血栓逐渐增大,完全阻塞了管腔 时,血流停止,并发生凝固,形成红色 血栓,即血栓尾。
• 在心脏和大动脉,血流冲击力大,常常 只形成血栓头。
• 在毛细血管、血窦及微静脉内,还有一 种微血栓,由纤维蛋白构成,镜检见血 管内有均质透明或半透明物质,称为透 明血栓。
血栓形成的 过程
混合血栓
• 2.3 血液成分的改变:主要是血小板、凝 血因子、抗凝因子的量与质发生改变。 原因有先天也有后天,如抗凝血因子的 先天缺乏;产后或大手术后由于失血, 血液中补充了大量的幼稚血小板,血液 的粘滞度增高,以防出血不止,但也为 血栓的形成打下基础。
• 以上三种因素往往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 相互影响。
• 3 血栓形成的过程:
• 3.1 损伤的血管内皮容易使血小板附着, 血小板又吸引白细胞以及更多血小板, 形成血栓头。由于外观呈白色,故又称 白色血栓。
• 3 影响:当机体发生栓塞时,如果栓塞了 肺部的小血管,局部组织仍可从侧枝循 环得以血管供应的代偿,如果阻塞了实 质器官较大的血管时,则可使局部组织 发生缺血而引起变性及坏死。如发生在 心、脑等重要器官时,可由急性梗死而 导致动物死亡。
第六节 梗死(infarction)
大出血,这种病理现象称为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也叫DIC,是一种危重病的症
状。(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透明血栓(肺)
第五节 栓塞(embolism)
• 1 概念:血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随血 液运行至其它血管,而阻塞其它管腔的 过程称为“栓塞”。阻塞管腔的物质称 为“栓子”。(栓子根据其性质不同又 可分为:血栓栓子、气性栓子、脂肪栓 子、瘤细胞栓子、寄生虫栓子等。)
• 3.3 当血栓逐渐增大,完全阻塞了管腔 时,血流停止,并发生凝固,形成红色 血栓,即血栓尾。
• 在心脏和大动脉,血流冲击力大,常常 只形成血栓头。
• 在毛细血管、血窦及微静脉内,还有一 种微血栓,由纤维蛋白构成,镜检见血 管内有均质透明或半透明物质,称为透 明血栓。
血栓形成的 过程
混合血栓
• 2.3 血液成分的改变:主要是血小板、凝 血因子、抗凝因子的量与质发生改变。 原因有先天也有后天,如抗凝血因子的 先天缺乏;产后或大手术后由于失血, 血液中补充了大量的幼稚血小板,血液 的粘滞度增高,以防出血不止,但也为 血栓的形成打下基础。
• 以上三种因素往往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 相互影响。
• 3 血栓形成的过程:
• 3.1 损伤的血管内皮容易使血小板附着, 血小板又吸引白细胞以及更多血小板, 形成血栓头。由于外观呈白色,故又称 白色血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血肿: 大量出血局限于组织内,呈肿块样隆起。
(6)溢血: 浆膜或组织内不规则的弥漫性出血。
(6) 积血:出血积存于体腔内。
4.4 组织病理学变化
心外膜出血
肾出血
4.5 结局 根据出血量的多少,部位,快慢
而不同。
5.血栓形成(thrombosis)
5.1 概念
在活体的心血管系统内,由于病因作用, 从流动的血液中析出固体物质的过程, 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称为 血栓(thrombus)。
急性时,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充满 大量红细胞;肺泡腔内出现淡红色的浆 液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慢性时,常在肺泡腔中见到吞噬有红 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因多见 于心力衰竭,因而有“心力衰竭细胞” 之称。
肺淤血
肝淤血 多见于右心衰竭。 急性时,体积稍大,被膜紧张,呈暗
红色,质地较实。切开时,切面流出大 量暗红色血液。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内容
局部 血液 循环 障碍
血量 异常
血管壁 异常
血液性状 异常
充血
动脉性 静脉性
缺血 出血
血栓形成 栓塞 梗死
充血( hyperemia): 局部血管扩张,含血量增多的现象。
1、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1.1 概念:局部器官或组织的小动脉扩张、
输入过多的动脉性血液的现象,简称充血。
4.3 大体病变
(1)淤点(petechiae) 直径不大于1毫 米的出血点
猪瘟
(2)淤斑(ecchymosis) 直径由几毫米至10毫米的出血斑
猪瘟
(3)出血性浸润
弥散性浸润于组织内,呈大片暗红色。 又称紫癜。
(4)出血性素质(hemorrhagic diathesis)
全身各组织均有渗出性出血的倾向时称出 血性素质。
6.2 栓子的种类 (1)血栓性栓塞 (2)空气性栓塞 (3)脂肪性栓塞 (4)组织性栓塞 (5)细菌性栓塞 (6)寄生虫性栓塞
心肌血栓性栓塞
肺血栓性栓塞
淋巴结细菌性栓塞
肺细菌性栓塞
6.3 栓子的运行途径 与血流的方向一致。
(1) 肺静脉、动脉系统的栓子,一般栓塞在 脑、肾、脾等器官。 (2) 右心及静脉系统的栓子,一般栓塞在 肺动脉的大小分枝。 (3) 门脉系统的栓子,一般在肝脏的门静 脉分枝处形成栓塞。
(4)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
海马部透明血栓
肾透明血栓
白色血栓
血 栓的组成
混合血栓
脑海马部透明血栓
血栓与凝血块区别:
5.5 结局 (1) 软化与溶解 (2) 机化与再通 (3) 钙化
6、栓塞(embolism)
6.1 概 念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正常血液中所没有 的非溶性物质,随血液运行堵塞血管 的过程,称为栓塞。引起栓塞的物质, 称为栓子(embolus)。
动脉管腔闭塞、狭窄等造成动脉血液流入 量的减少均可引起局部贫血的发生。
血管痉挛性贫血 压迫性贫血 阻塞性贫血 代偿性贫血
3.3 病理变化
血量减少,体积缩小,显露出组织原 有色彩,如肺呈灰白色,肝呈褐色,皮 肤粘膜呈苍白色,局部温度降低,质地 柔软,被膜起皱。切面少血或无血。
3.4 结局
与组织对贫血的耐受性、贫血程度、 持续时间以及能否建立侧枝循环等因 素有关
淋巴结充血
肠粘膜充血
1.5 结局
充血是机体防御、适应性反应之 一。按充血发生的部位和时间不同, 对机体的影响也有差别。
2、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2.1 概念: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及
毛细血管内,使局部器官或组织的静脉血量 增多的现象。简称淤血(congestion)。
1.2 原因:
生理性充血:器官、组织功能活动增强时发生。 病理性充血:见于各种病理过程 炎性充血 刺激性充血 减压后充血 侧枝性充血
1.3 大体病变 色泽鲜红,体积轻度增大,代谢旺盛,
温度升高,功能增强。
丹毒:皮肤疹块“打火印”形成
蹄充血
1.4 组织病理学变化: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常见炎性渗出、出血、实质细胞变性 坏死等病变。
4、出血(hemorrhage,bleeding)
4.1 概念 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为出血。
4.2 原因 破裂性出血:
(1)外伤性出血 (2)侵蚀性出血 (3)血压亢进性出血
渗出性出血: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的 通透性升高,红细胞漏出的现象。
(1)血管壁损伤 (2)血小板生成障碍或过度消耗 (3)凝血因子缺乏
2.2 原因 :
全身性淤血:心机能衰竭,胸膜及肺脏 的疾病,静脉回流受阻。
局部性淤血:各种原因, 如静脉受压、 管腔变窄、血栓、栓塞、静脉内膜炎等所 致的局部静脉回流障碍。
2.3 大体病变
体积增大,色暗红或紫红,手压退 色,切面富有暗红色的血液,发生在 体表时,淤血组织的温度降低。
肺淤血
2.4 组织病理学变化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肺淤血
6.4 对机体的影响 主要取决于栓塞发生的部位、栓子的
大小、数量及其性质。
7 梗死(infarct)
7.1 概念: 血流供应中断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
7.2 原因 任何造成血管闭塞而导致组织缺血的原因
均可引起梗死。常见的有: (1)血栓形成 (2)栓塞 (3)血管外部受压 (4)动脉持续性痉挛
7.3 类型及病理变化 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ion)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腐败性梗死
5.2 原因 (1)心、血管内膜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变 (3)血液性质改变
5.3 大体病变
表面粗糙不平,与心壁或血管壁紧 密连接。
5.4 类型 (1)白色血栓(white thrombus) (2)混合血栓(mixture thrombus) (3)红色血栓(red thrombus) 又称 凝固血栓(coagulation thrombus)
慢性时,易脂肪变性,切面可见 到红黄相间的网格状花纹,形似槟 榔切面,故有“槟榔肝”之称。镜 检,见中央静脉及窦状隙扩张充满 红细胞。
肝淤血
3、局部贫血(local anemia) 3.1 概念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血液输入减 少,称为局部贫血。如果完全没有血 液输入,称为局部缺血。
3.2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