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芙蕖中考题集锦
(word版)《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绝对正确,文档
2007年百色市〔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答复9—13题。
〔13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10.以下“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11.翻译以下句子。
〔4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答: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答:二〕9、①多②长枝蔓10、C 11、①〔只〕可以从远处欣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l0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菊之爱,陶后鲜11.解释以下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学常识《爱莲说》作者是,字茂叔,(朝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说,是古代一种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二、文言实词1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枝:(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远:2其他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4)濯清涟而不妖濯:涟:妖:(5)中通外直通:直:(6)香远益清益:(7)亭亭净植亭亭:植:(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9)宜乎众矣宜:3.一词多义(1)清①濯清.涟而不妖②香远益清.③以其境过清.④回清.倒影(2)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亲贤臣,远.小人三、文言虚词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同予者何.人4.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四、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五、问题探究1.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的人生态度是什么?2.举例分析衬托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
3.《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4.《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六、阅读理解选择题爱莲说周敦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蕃:多)不蔓.不枝(蔓:藤蔓)B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C濯清涟而不妖(濯:洗)亭亭净植.(植:竖立)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应该)2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香远益.清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康肃笑而.遣之D自.李唐来屠自.后断其股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是说爱莲的人特别多。
《爱莲说》《芙蕖》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②逸致:情趣。
③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3)日上日妍(3)及花之既谢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乙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3分)答案:三、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洗,洗涤。
(2)更加(3)一天天(4)等到14.本题2分。
(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本题3分。
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示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
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启示: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启示: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启示: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
《爱莲说》《芙蕖》专题练习
爱莲说专题练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 ( )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解释“之”1.陆草木之花2.何陋之有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无丝竹之乱耳之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甲:XXX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XXX独爱菊。
自XXX,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XXX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XXX:XXX传XXX,XXX,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XXX至,一讯立辨。
XXX:“老更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XXX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XXX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XXX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亭亭净植:指莲花挺拔、清秀的生长姿态。
2)宜乎众矣:指牡丹受到广泛的喜爱。
3)有狱久不决:指某个案件长时间未能得到解决。
4)尚可仕乎:指还有没有做官的必要。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2)XXX至,一讯立辨:XXX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2分)以“菊”“牡丹”衬托“莲”,突出莲的高洁,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XXX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少于两点)(4分)从甲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可以看出XXX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从XXX“XXX至,一讯立辨”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从XXX“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以看出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乙】惯说清)XXXXXX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有一间西边的房间。
他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思考却没有得到答案,于是就起身在房间里转圈。
爱莲说 中考试题锦锦
《爱莲说》中考试题集锦一(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一答案:5.①洗涤②生枝蔓说明:本题2分。
6.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说明:本题2分。
7.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说明:本题2分。
二【2013年·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5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二【答案】(15分)9.(4分)(1)沾染(污秽)(2)美丽而不端庄(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4)认为(每小题1分)10.(4分)(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荷(hé)花B. 莲(lián)蓬C. 疵(cī)点D. 莲(liǎn)藕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者,濯清涟而不妖也。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下列对《爱莲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B. 文章中“出淤泥而不染”体现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也暗示了作者对世俗污浊的厌恶。
C.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质。
D. 文章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莲花的审美态度。
4.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作者和背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爱莲说》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B.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C. 《爱莲说》创作于北宋仁宗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
D.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washed clean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B.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immersed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C.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washed clean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D.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immersed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6. 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更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3)有狱.久不决 (4)尚可仕.乎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翻译下面句子(4分)(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2分)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少于两点)(4分)1.(4分)(1)树立(2)当然(3)案件(4)做官2.(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4分)(1)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2)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4.(2分)以“菊”“牡丹”衬托“莲”,突出莲的高洁,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5.(4分)从甲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可以看出周敦颐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从乙文“敦颐至,一讯立辨”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从乙文“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以看出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
爱莲说典型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爱莲说》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一、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上。
1、本文选自,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
3、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
4、《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相间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和。
6、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的品格和坚贞的。
7、本文巧用比喻,把比为“隐士”,把比作“富贵人”,把比喻成“君子”。
8、本文运用了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
全文三次用、衬托莲花。
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相同。
9、下面的句子体现了“莲”的什么高尚品格?请填在句子后面的“”上。
(1)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0、作者开篇从、、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
11、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
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12、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是正衬,是反衬。
13、作者以自况,表现他、的生活态度,婉曲的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14、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一词形成反照应。
15、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16、本文的线索是以“”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爱莲说》中考对比阅读真题集锦
《爱莲说》历年中考对比阅读题汇总及答案一.(2017山东滨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15.【甲】文,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颐、的特点。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20-24题。
(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于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初中中考题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阅读下边两段文言文,达成18— 22 题。
(12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偏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偏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荣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周元公集》)[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接踵;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乘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藉,皆并列盘餐,而王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散尴尬,似成废物矣,乃简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芙蕖》,有删省)注:①荷钱:措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fù):异香。
18.将甲文中横线处空缺内容增补完好。
(2 分 )予偏爱莲之,。
19.以下句中加点的“而”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面山而居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乃记之而去D.溪深而鱼肥20.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已:)( 2 分)()21.翻译以下句子。
( 2 分)(1)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译文:(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22.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叹与喜爱之情,但赞叹与喜爱的原由有所不一样,请用简短的语言剖析。
( 4 分)答:20XX 年福建省泉州市(非省级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 )阅读《爱莲说》,达成 7— 11 题 (16 分 )7.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同样的一组是( )(2 分 )A. 陶渊明偏爱菊不足为奇B.香远益清千锤百炼C.陶后鲜有闻层出不穷D.宜乎众矣就地取材8.解说加点词的意思。
《爱莲说》拓展阅读《芙蕖》阅读答案
《爱莲说》拓展阅读《芙蕖》阅读答案《爱莲说》拓展阅读《芙蕖》阅读答案《爱莲说》拓展阅读《芙蕖》阅读答案芙蕖(节选自清·李渔《翁笠偶集·种植部》)【原文】(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以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宋周敦颐,字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芙蕖①之可人②,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注释】①芙蕖:即荷花,又名莲花、芙蓉。
②可人:合人心意。
可:合,宜。
【译文】芙蕖恰合人心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原文】群葩当令时③,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④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⑤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⑥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⑦。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⑧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⑨矣。
迨至菡萏⑩成花,娇姿欲滴⑾,后先相继,自夏徂⑿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⒀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⒁,蓬中结实⒂,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⒃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③群葩(pā):百花。
葩:花。
令:时令,时节。
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花,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④过:过时,不当令。
秋:时候。
过而不问之秋:过了花开时节而无人过问的时候。
⑤荷钱:初生的荷叶,小如铜钱,所以称荷钱。
⑥茎:指荷梗。
⑦妍:美丽。
⑧袅娜:形容体态轻盈柔美。
⑨逸致:悠闲的情趣。
致:情趣。
⑩迨至:等到。
迨:及,到。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
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
⑾欲滴:形容荷花的娇嫩。
⑿徂(cú):到。
⒀资:资财,里指享受。
⒁蒂:花托。
蓬:即莲房,莲蓬。
⒂实:指莲子。
⒃擎:高举,这里指耸立。
【译文】各种花正在绽放的时候,只有花开的那几天,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不当花开的时节而无人过问的时候。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莲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而《爱莲说》与《芙蕖》就是两首以莲花为题材的诗歌。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对比阅读训练,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莲花的意义,并加深我们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对这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爱莲说》。
这首诗由宋代文人周敦颐创作,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诗中,莲花被形容为“古往今来人间第一美”,并表现出纯洁高雅的气质。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作者抒发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爱莲说》以其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与之相对比的是《芙蕖》。
这首诗是文学家梅尧臣的作品,也以莲花为题材。
与《爱莲说》不同的是,《芙蕖》表现了莲花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诗中,莲花被形容为“生于淤泥而不染”,展示了莲花自强不息的信念和战胜困境的勇气。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作者启示了读者要坚持努力,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勇往直前。
从对诗歌内容的阅读训练中,我们可以理解到莲花作为意象的多重含义。
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纯洁、高雅和坚强。
它的美丽和不屈的生命力让人们对它产生敬仰和赞美之情。
通过对《爱莲说》和《芙蕖》的对比阅读,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莲花的意义,并深入思考自己对于美、坚强的理解。
针对这两首诗的阅读训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1. 《爱莲说》中的莲花被形容为“古往今来人间第一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案参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美的极高评价,将其视为人间最美的事物。
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 《芙蕖》中的“生于淤泥而不染”一句如何理解?答案参考:这句话表现了莲花在污浊的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纯洁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莲花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3. 你认为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答案参考: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代表着纯洁、高雅和坚强。
它的美丽和不屈的生命力给予人们很大的启示和鼓励。
中考《爱莲说》试题集锦
2013年中考《爱莲说》试题集锦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却) ②陶后鲜有闻( 少)14.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答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共3分。
(三)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融亦深爱其才。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
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
”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
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①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
”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
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②将出,欲加棰。
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射徒跣来救,不及。
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
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卮:酒器。
②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数称述于曹操( 屡次) ②射徒跣来救(光脚)17.翻译下面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中九语复习爱莲说芙蕖中考题集锦班级姓名一、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亭亭净植,可远观而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3分)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不同: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8分)二。
河北省(0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
(14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水皆,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望峰息心; ,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3分)(1)出淤泥而不染而:(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答: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2分)答: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2分)三(武汉)阅读下面的诗文。
完成第7—11题。
{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分)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四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渔《芙蕖》)1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C.群葩/当令时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1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D.及花之既谢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15、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
【甲】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分)五.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8——13题。
(18分)(甲)燎沉香,。
鸟雀呼晴,。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侵晓窥檐语⑵可爱者甚蕃⑶芙蕖则不然⑷自夏徂秋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1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10.(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12.(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____________的情感。
(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丙)段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
(4分)13.(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3分)六、《荔枝图序》习题精选1.填空。
1)叶如____,冬____;华如____,春____;实如____,夏____;朵如____,核如___ _,壳如__ __,膜如___ _。
2)一日而_ ___,二日而_ ___,三日而___ _,四五日外,_ 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3.下列每组红色字注音中,都有一个错的,请找出来,并把正确的写在后表中。
1)①华如橘huá)②壳如红缯zēng)③瓤肉莹白如冰雪ráng)2)①膜如紫绡xiāo)②核如枇杷pípá)③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yí)3)①树形团团如帷盖wéi)②荔枝生巴、峡间jiàn)③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lì)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