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做01 商鞅变法-学易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商鞅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是希望以此控制社会财富的流通从而达到垄断物质资源配置的权力下列措施能实现其意图的是()A. 土地私有农商并重B. 保护农民限制贵族C. 推行县制什伍连坐D. 奖励耕织抑制商业【答案】D【解析】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展示的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①促进文化交流交融②强化君主专制③推动经济发展④增强民族凝聚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奏朝统一后对文字的统一根据所学可知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①③④C项正确统一文字与加强君主专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排除ABD项3.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 ①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粤海销烟”“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分别是指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和香港回归故①②④正确③《马关条约》与香港问题无关故③错误故选D4.《商君书•农战》中记载“圣人明君者非能尽其万物也知万物之要也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如果“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 据此可知商鞅变法()A. 首次提出富国强兵B. 主张实行君主专制C. 加速实现民族融合D. 以农业发展为要务【答案】D【解析】5.下图是学者对1980~2020年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根据图表信息学者对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 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B. 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成功管控C.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学者做出预测的时间范围是在1980~2020年预测的时间在1985年12月21日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石几十年取得成就是那位学者对中国发展做出判定的主要依据故A正确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成功管控主要指2020年对新冠疫情的成功防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而图表显示资料来源是198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 B、C、D均发生在1985年以后可以排除故选A6.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上述材料反映出秦始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A. 海内为郡县B. 统一货币、度量衡C. 制定严密的秦律D. 北拒匈奴南征夷越【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分封制导致战乱秦始皇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天下安定故选ABCD项主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关与改变“分上建邦以开争理”的局面无关排除故选A7.据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 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 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 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 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的“奖励军功”“举贤人”“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选贤任能”等信息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普遍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故D正确实行土地私有制和重建伦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变法的主要目的仍是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C故选D8.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9.周初分封临近内陆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以“尊尊而亲亲”为治国理念靠近海滨的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以“举贤而尚功”为治国理念鲁国渐渐衰落但齐国国势却日盛这反映出齐国崛起得益于()A. 注重事功的观念B. 工商皆本的思想C. 开拓进取的精神D. 贵族特权的废除【答案】A【解析】“举贤而尚功”主张选拔有才能的人得益于注重事功的观念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秦国商鞅变法曾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后又颁布禁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同时又规定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这些规定A. 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B. 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C. 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D.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商鞅变法通过《分户令》和“什伍制度”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也就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A正确奏军胜利的主要因素是军功爵制度的推行 B排除 C与材料无关排除小农经济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非政策推动的结果 D排除故选A11.魏文侯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据此可知该变法()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建立了成熟的官吏选拔制度D. 制定了中国古代最完备的法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变动为李悝变法变法使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济制“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修兴水利法令有利于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故B项符合题意李悝变法为封建性质的变法 A不符合题意变法中以军功作为官吏选拔依据 C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如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其以下组织的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A. 激化了阶级矛盾B. 瓦解了宗法制度C. 加强了地方统治D. 扩大了统治范围【答案】C【解析】13.“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以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①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②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的积极作用③作者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的④作者已能着眼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社会政治问题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故①②正确但是这样做(指废除井田制)后先王的制度(指奴隶制)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平民之中富的人积累了万贯家财而穷的人却只能吃糟糠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故③④错误14.下表是西汉时期先后推行的经济政策(部分)由表格信息可知西汉时期()A. 经济政策不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B. 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了经济正常发展C. 商业政策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D. 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发生了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和表格中高祖、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内容可知政府经济政策的着眼点是恢复经济而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内容是加强对经济控制着眼点是充实国库打击商业资本故D项正确汉武帝推行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排除A项文帝时期的措施并非抑商排除B项材料中商业政策无法体现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排除C项故选D1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开启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的是()A. 推行县制B. 废井田制C. 统一度量衡D. 建立户籍制【答案】A【解析】分析选项 A符合题意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打破了原来的世袭官制开启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 BCD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与题意不符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6.(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该政治制度的作用16.(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可以得出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相权一分为三且相互制约加强了皇权【解析】(2)第一小问的制度依据材料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可以看出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的作用结合三省六部制的影响解答即可【答案】(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解析】(3)第一小问的尝试依据材料三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意义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解答即可17.(1)从材料一提取相关信息说明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并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17.(3)根据材料三描述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结合国内外形势概括说明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答案】(1)承认落后决心改革用高官厚禄招揽人才亲自主持启动改革重用(将变法实权交给)商鞅深化改革【解析】(1)从材料“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 甚至会盟都不要秦参加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中可以概括出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答案】(2)特点以选举制度的改革为核心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上院与下院)斗争激烈斗争始终在代议制框架下按政治运作规则(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集体辞职等)进行国王发挥了调解人的作用主要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解析】(2)从材料“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和表格信息可以概括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答案】(3)进程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21世纪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国际原因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挫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加快国内原因改革开放进入深入发展时期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启示(或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反思)上海在中国经济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解析】(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 1978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18.(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18.(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答案】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解析】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得出废除井田制据材料一“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得出按亩纳税据材料一“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成为耕者所自有”得出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注意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回答【答案】指导思想重视农战评价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解析】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二“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得出重视农战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二“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得出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结合所学得出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二“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 结合所学得出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19.(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重大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19.(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答案】(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等【解析】(1)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告诉我们一个史实即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其意义深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给了人民相对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从“虎视何雄哉”、“大略驾群才”等词可以体会出秦始皇的磅礴气势如虎视眈眈、雄心勃勃、雄才伟略等类似的词都可以用【答案】(2)郡县制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解析】(2)材料二中指出这场讨论是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李斯认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意思是分封制不利于统治会造成割据“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意思是应该实行郡县制其重大意义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我国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 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据此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A. 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B. 法律成为“可以做”的文本C. 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D. 权利是统治的基本观念【答案】C【解析】材料中各国的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主要是用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这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的压制性作用 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 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压制性作用不是成为“可以做”的文本 B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和说明故选C2.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①符合“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 ④符合“知利而不知义” 商鞅变法虽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它有着材料中所说的局限性如轻视教化和道德故③正确从材料中体现不了商鞅对待商业的政策故②错误故选B3.《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反映了()A. 是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B. 顺应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C. 形成了一道具有军事意义的屏障D. 彻底解决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可知长城构建了一道军事屏障有效的阻挡了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 C项正确秦长城的修筑是起到屏障作用而非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排除A项秦朝时期儒学并未受到重视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4.如图为今山东文登出土刻有秦始皇诏书的度量衡标准器﹣﹣秦权除此之外在陕西咸阳、西安、临潼、宝鸡甘肃秦安山东文登江苏盱眙山西左云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和敖汉旗等地都有秦权出土这些考古发现可以说明秦朝()A. 开始统一度量衡B. 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C. 政令所及范围有限D. 向全国推行统一的衡制【答案】D【解析】A.秦权为秦朝衡器材料中提到各地出土秦权说明秦朝以此统一衡制秦国时期就曾在国境内统一度量衡 A项错误B.铸秦权是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排除B项C.出土秦权的范围远及内蒙、甘肃等边地说明秦朝的政令范围较广泛排除C项D.根据材料“陕西咸阳、西安、临潼、宝鸡甘肃秦安山东文登江苏盱眙山西左云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和敖汉旗等地都有秦权出土”可得出秦朝向全国推行统一的衡制5.秦国于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建立县制至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 森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具一令四十县” 这一进程体现了()A. 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B. 秦国建立了专制制度C. 贵族力量逐步得到强化D. 秦国首先设置县级政区【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设立县制后不断推广县制加速了贵族政治的衰落促进封建官僚政治的兴起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涉及中央政权改造排除C项县制有利于消弱贵族政治排除D项材料无法证明首先排除6.魏文侯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据此可知该变法()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建立了成熟的官吏选拔制度D. 制定了中国古代最完备的法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变动为李悝变法变法使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济制“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修兴水利法令有利于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故B项符合题意李悝变法为封建性质的变法 A不符合题意变法中以军功作为官吏选拔依据 C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据此判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认同”方面的特征是()A. 书同文B. 车同轨C. 行同伦D. 地同域【答案】C【解析】“行同伦”指的是对思想及行为的统一符合题干材料“心理认同”的限定故C项符合题意“书同文”指秦朝统一文字为篆书故A项不符合题意“车同轨”指秦朝统一交通轨道故B项不符合题意“地同域”即统一地域与心理认同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出现了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这些变法()A.引发了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D.引起了诸侯国经济政治地位变化【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各国为取得对别的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争霸战争 A项错误各诸侯国进行以法家为指导思想的富国强兵变法运动 B项错误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9.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革新秦国家庭制度B. 打击旧贵族势力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 增殖秦国的人口【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故答案为C.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 C10.《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商鞅变法用金钱换取百姓的支持B. 商鞅变法取信于民,法出必行C. 商鞅变法时资金充足D. 商鞅行事谨慎,办事稳妥有效【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揭示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的故事反映了商鞅“言出必行”的作为分析选项 B符合题意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管仲的经济思想与后世有何不同11.(2)依据材料说明孔子与司马迁评价管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答案】(1)不同管仲认为四民职业有区分但都是国家的柱石后世对工商业者歧视管仲重视商业以商业兴国后世重农抑商管仲认为百姓的物质利益及经济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后世重义轻利管仲主张顺应民心和人性制定政策后世往往空谈心性和义理【解析】(1)依据材料“四民分业士(兵士)农工商”“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可为国家柱石的人民)也”“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结合所学后世的经济思想分析即可【答案】(2)相同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不同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 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解析】(2)依据材料“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可知两者的相同之处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依据材料“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可知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依据材料“管氏有三归(府邸)官事不摄焉得俭”“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放酒杯的台)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可知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不能简单指称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专制政体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需要借助君主制度作为自己的历史形态君主制度也有极化为专制的情形但总体来说不能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简单地称为君主专制制度也不能将中央集权等同于封建专制自然中国封建社会皇帝作为地主阶级总代表进行统治对劳动者是不民主的但在统治阶级内部不一定是“专制”的﹣﹣周群《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对此(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见我赞成不能将中国古代政体与君主专制简单等同这一观点理由秦朝确立皇帝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宰辅系统这些在后世长期延续的系统和制度在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同时汉武帝以后儒家伦理道德强调忠君的同时对皇权构成了道德上的制约中国古代是君主政体更不能将君主政体与作为国家结构形式的中央集权等同起来【解析】13.(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答案】主要内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解析】主要内容根据“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得出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除井田制【答案】特点除旧布新措施全面影响深远新法中“鼓励耕织”等举措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新法中“奖励军功”等举措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新法中“废井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特点根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看出具有除旧布新、措施全面而且影响深远新法中“法治”“实行郡县制”等举措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得到ア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开阡陌”等举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14.(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变法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14.(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14.(3)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14.(4)材料三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14.(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这-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富国强兵郡县制【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商鞅变法在地方推行县制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解析】(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答案】(3)百家争鸣【解析】(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4)孔子“仁”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解析】(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孔子的观点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的教育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答案】(5)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实力增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解析】(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实力增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开始于()A. 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B. 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 儒家思想的影响D. 秦汉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答案】D【解析】2.史记。

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 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B.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联系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这表明当时秦国()A. 宗族嫡庶差别不复存在B. 君主权力不断得到强化C. 世卿世禄制度受到冲击D. 宗法认同观念逐渐消失【答案】C【解析】根据“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可知,当时秦国按照军功赏赐宗室,没有军功即使富贵也没有官爵,这对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形成了冲击,故选C;当时的秦国仍然存在嫡庶的差别,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君主权力的强化,排除B;“逐渐消失”说法明显错误,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故选C。

4.下列言论观点与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原则相符的有()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②“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③“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②【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政策,①②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正确。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2“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2“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 2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过关·能力提高基础稳固1 以下图再现了商鞅到秦国后 , 秦孝公与商鞅促膝谈心, 并决定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场景。

某同学要为该图片命名, 最适合的选择应是()A.强者的共识B.弱者与强者的联合C.同归殊途D.任人唯贤分析商鞅有激烈的立功立业的从政梦想, 堪称“强者” ; 秦孝公盼望改变秦国的落伍场面, 实现富国强兵 , 也堪称“强者”。

所以,A 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此题易错选 C 项和 D 项。

秦孝公和商鞅的“途”是相同的, 都是要经过变法的形式实现国家的兴盛;D 项仅从秦孝公方面考虑, 忽视了商鞅。

答案 A2 公元前 343 年, 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 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 反而购置了大批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假如由于当时的秦国()A. 胸怀衡不一致, 市场经营杂乱B. 重农抑商 , 奖赏耕织C.严禁从事商业, 商人阶层消逝D.社会动乱 , 没法经商分析公元前343 年秦国正处在商鞅变法期间,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该政策限制工商业发展, 许多工商业者即便经商致富, 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答案 B3“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秦行商君而兴盛”, 商鞅变法中 , 为实现富国而采纳的主要措施是()A.推行县制B.重农抑商C.取销井田制D.奖赏军功分析“富国”, 主假如靠发展生产增添政府收入。

商鞅重农抑商, 奖赏耕织 , 调换了广大农民生产的踊跃性 , 使秦国的收入大批增添。

答案 B4 察看右图 , 从秦代威严雄伟的兵马俑方阵中我们不难想象到秦国军队的强盛战斗力。

秦国军人勇敢作战 , 最可能是为了()A. 结束盘据混战, 实现国家一致B. 博得战争 , 防止被别国吞并C.早日结束战争, 博得时代和平D.赢取军功 , 获取爵位和田宅分析商鞅推行二十等爵制, 奖赏军功。

对一般士兵来说, 爵位和田宅是最现实的东西, 也是激励他们勇敢作战的动力。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的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 铁犁牛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B. “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和推动D. 各国诸侯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答案】A【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当时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就促进了生产关系改变土地私有制就逐渐的产生和发展B.百家争鸣不是根本原因C.地主阶级壮大只是经济条件不是根本原因D.各国巩固统治的需要是直接因素故选A2.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A. 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 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C. 推动了商业的发展D. 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主张重农抑商政策因此该改革不可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是商鞅变法的意义不符合题意3.“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这条史实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大河文明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的早期反映该制度是()A. 城邦政治B. 贵族共和制C. 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D. 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的相关内容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D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D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4.商鞅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据此可知商鞅变法()A. 增加了秦国的赋税收入B. 改变了秦国传统的社会风俗C. 推动秦国人口大量增长D. 刺激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5.2012年10月影视巨作《大秦帝国2》的上映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影片再现了秦国一步一步走向强大统一六国的整个历程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 人民渴望统一B. 实力强大C. 统一策略正确D. 重视人才【答案】B【解析】A.人民的渴望是统一的背景但不是秦国能够统一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秦国能够统一是因为商鞅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这是他能够统一的根本原因故正确C.统一策略的正确是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重视人才是统一的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故选B6.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A.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 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C. 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可以看出给农民分配土地有利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可以看出是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A. 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 法家推崇者的需要C. 新兴农民阶级的需要D. 宗法贵族们的需要【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故A正确变法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与法家推崇、新型农民阶级无关排除BC变法的热潮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D故选A8.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商鞅意在()A. 保护农业的生产B. 抑制商业的发展C. 限制贵族的剥削D. 打击贵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鞅认为如果禁止雇佣工人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主张雇佣工人以维护农业生产故A 项正确BC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9.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可以判断出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不关注国计民生埋首研究“天理”、“人性” 结合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故D正确排除A题干是在强调孔孟思想的合理性故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D10.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 “尊君” 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 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A. 相地而衰征B. 焚烧诗书C. 统一度量衡D. 按军功授爵【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尊君”和“平民”的政治路线后者属于“平民”政治路线其内涵强调的是除王权之外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结合所学可知按军功授爵有利于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增强军事战斗力使得士兵通过军功进入仕途体现了商鞅变法中“平民”政治路线故D项正确A项是齐国管仲改革内容主要是承认土地私有排除B项是商鞅变法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属于“尊君”路线排除C项的作用主要是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11.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导致宗法开始瓦解的不是商鞅变法中的令大家庭分解的措施而是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增加农民赋税负担的内容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其目的在于实行小规模生产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鼓励各自谋生努力从事生产从而刺激小农户数量增加发展了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故选D12.《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3.(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不同之处13.(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局限性【答案】(1)领域前者侧重经济后者多领域、较全面方式前者温和后者严刑厉法结果前者不彻底没有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后者彻底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思想文化前者自由后者专制商业前者重视后者抑制【解析】(1)根据材料可从改革的侧重方面、改革方式、改革结果、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2)局限性轻教化重功利败坏了社会风气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严刑峻法易激化矛盾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局限性为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改革不完全彻底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背景14.(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14.(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促成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因素【答案】(1)背景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变动(或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格局变动或者社会处于大分化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重视人才私学教育发展学术下移【解析】(1)本小问的背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教育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答案】(2)表现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解析】(2)本小问的表现根据材料“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可以得出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根据材料“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可以得出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根据材料“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可以得出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根据材料“读书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可以得出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和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答案】(3)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大为提升新中国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知识分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政府政策的支持【解析】(3)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及政府政策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1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15.(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答案】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通过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为田而赋税平”概括回答【答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解析】影响通过材料“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考察吏治、奖惩官吏【答案】意义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具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解析】意义通过材料“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意义16.(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6.(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1)依据“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可得出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依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答案】(2)不同影响制度建设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经济发展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二)商鞅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二)商鞅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二)商鞅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解析:选B 结合两则材料可以判断农民因谷贱破产沦为盗贼,所以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故选B项。

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解析:选C “初税亩”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梭伦改革倾向于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力量,故C正确。

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焚书坑儒C.迁都洛邑 D.陈桥兵变解析:选A 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所反映的时空为战国时期,而③为秦国所属地区,故A项正确。

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解析:选B “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样做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增加政府的税收和兵源,有利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即小农经济在秦国的确立,故选B项。

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商鞅变法一、〔型注〕1.?史?曾“商君相秦十年,宗室戚皆怨望。

〞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何会有如此象( )商鞅法,下令将族的土地全部没收商鞅法,以功授田定爵位,使得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商鞅法,施“保甲制度〞和“坐法〞,用以控制族商鞅法,鼓励平民努力耕,励生,使族无法从事工商2.商鞅法励功,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①打旧族的特②化基的管理③展封建④提高斗力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3.世人国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法采取〔〕A.励功 B .励耕C.焚 D .什伍坐和告奸制度4.“商君礼,弃仁恩,并心于取,行之两,秦旧俗。

故秦人家富子壮出分,家子壮出。

〞此象秦政的极意在于〔〕有利于推土地私有制度以者极性有利于行坐法以加政府人民的控制有利于增加口数以提高政府的税收入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的斗力5.春秋国期,社会革的根本力是( )A.周王室衰.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力提高 D .争霸争的需要6.我国的古代改革推社会步起了推作用,但商鞅因法而裂,王安石因法而革,居正因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果B.改革有,改革者注意保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牲精神D .改革反力行底14.“史意〞指的是在那制度施代的人所切身感受而出的意7.??食志?:“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之,。

些意,比真而客,待代隔得久了,制度早已消失不 非古道,犹以本之故⋯⋯〞文中所的“本〞 ,表在商鞅法的措施存在,而后代人凭后代人自己所的境和需要来批史上以往的各中是制度,那只能是一种代意。

以下属于代意的是A.励功,按功授爵B. 分封,行制 A.“商鞅相孝公,秦开帝〞 〔·王充 ?衡?〕C.行什伍、坐制度D.励耕B.〔行均田制〕“国家殷富,藏盈溢,露于廊者不可数〞〔北8.商鞅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其作用是()魏·炫之?洛阳伽?〕A .地主的批判和否认B .地主政提供条件C.〔王安石法〕“舍是取非,害除利,名民,其病民,名益C .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象D .秦一六国奠定了基国,其国〞〔宋·司光?乞去新法之病民国者疏? 〕9.“夫商君孝公平衡,正度量,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是以D.〔以皇帝名“定国是〞,其目的是〕“以法号令之宗旨,以西学兵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于天下。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自从秦国商鞅变法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则父在而子分居财产独立”就成为习俗汉代以后一直通行“兄弟均分遗产” 由此内生为千百年来中国家庭的一种制度文化该制度文化存在的主要意义是()A. 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逐步形成B.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 解决了传统家庭内部复杂的矛盾D. 促进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分家现象并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家现象有利于推动古代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B两项从材料信息难以体现 C项并非主要意义故排除2.《商君书·更法篇》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遵循)?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材料意在强调()A. 克己复礼的重要性B. 历史进步的必然性C.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D. 与时俱进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体现了法令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是一成不变的 D项正确ABC并非材料的主要意思排除故选D3.《周易》载“水主阴终数六” 秦朝则数以六为纪如舆六尺乘六马其余也往往以“六”为基数如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铸“金人十二” 秦朝以六为纪的做法()A. 受法家规制严格理念影响B. 意在加强和神化皇帝专制C. 加深了迷信对民众的束缚D. 吸取六国经验完善度量衡【答案】B【解析】秦朝可以选择六或六的倍数作为记数是受阴阳五行家影响阴阳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认为秦朝主水水主阴终数六所以秦朝是为了宣扬天命论的色彩进而巩固皇权 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法家思想 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神化皇权 C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与完善度量衡无关 D选项排除故选B4.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体现在废除“世卿世禄制” 实行二十等爵制和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故②③④正确统一度量衡主要是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故①错误故B项正确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 加强刑罚B. 奖励生产C. 推行县制D. 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促进士兵积极杀敌增强了秦国战斗力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涉及的是军事措施 A项是刑罚措施 B项是经济措施 C项是政治措施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6.顾炎武曾批评明代后期学者赵凡夫的《说文长笺》(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过于简陋粗疏现代学者解释“明代后期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惟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现代学者所说的“开风气之先”指的是何种风气的转变?()A. 从注释经典到谈论心性B. 从空谈心性到注重实学C. 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D. 从固守旧学到西学东渐【答案】B【解析】“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说明清初由于严密的文化专制导致文人更多的从事空谈义理和心性他们引经据典而不注重实学而现代学者则反对这种做法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7.《商君书》写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其意在()A. 维护传统的贵族政治B. 论证革新的历史依据C. 规劝当政者施行仁政D. 强化周王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商鞅关于变法的著作“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表明历史一直处于变化演进之中以此来论证变法的依据和作用 B项正确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传统贵族走向衰落商鞅变法旨在确立地主阶级专政 A项错误题干所示为强调变法建立地主阶级的集权统治 C项和题干主旨不符商鞅变法时期周天子地位旁落商鞅变法是为了强化秦国的统治 D项错误故选B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加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是()A.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B. 建立县制C. 奖励军功D. 奖励耕织【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奖励耕织有利于加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9.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A. 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 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 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分异令该政策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异令 ACD三项均与其无关排除故选B10.2010年央视电视剧《神话》中主角易小川穿越时空来到秦朝下列情节有可能在当时出现的是()A. 在铁匠那里买了把锋利的灌钢刀来防身B. 被秦始皇任命为九原郡刺史监察辖区内官员C. 带领秦军用火炮攻打岭南地区D. 人们把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事迹画成壁画予以纪念【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秦始皇统一是在秦朝时期完成的 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的灌钢法是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排除B选项中刺史是在汉朝时期设置的排除C选项秦朝时期没有火炮排除故选D11.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 推行县制B. 法令严酷C. 奖励军功D. “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实行什伍连坐法一人犯法与之有关的人均要受到牵连依据材料可知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正是受这一措施的影响体现了法令严酷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12.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商鞅变法B. 焚书坑儒C. 迁都洛邑D. 陈桥兵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所反应的时空为战国时期③所在位置为秦国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故A项正确焚书坑儒发生在秦统一后的秦朝故B项错误迁都洛邑发生在东周开始春秋时期故C项错误陈桥兵变发生在后周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3.(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13.(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涵的不同13.(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解析】(1)依据材料“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可概括得出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答案】(2)不同政治上西欧民族主义重视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则侧重反对列强侵略建立平等关系经济上西欧民族主义主张自由贸易扩大市场中国则主张提高关税保护民族经济文化上西欧民族主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论中国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解析】(2)依据材料“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闳、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冯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可概括得出政治上西欧民族主义重视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则侧重反对列强侵略建立平等关系经济上西欧民族主义主张自由贸易扩大市场中国则主张提高关税保护民族经济文化上西欧民族主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论中国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答案】(3)西欧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西欧列强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促进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觉醒中国政治上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经济上实业救国的思潮、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解析】(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4.(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4.(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1)依据“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可得出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依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答案】(2)不同影响制度建设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经济发展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商鞅变法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哪些基础15.(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国家统一与秦国统一六国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政治基础分封制被废除推行县制健全了国家机器经济基础井田制被废除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军事基础奖励军功强化了军力思想文化基础“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了思想【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材料信息“使中原诸文化种族在他的冲刷与激荡之中融化混合而凝结为一个整个的种族”可知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四个方面对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答案】(2)相同通过发动战争武力统一不同秦国统一由新兴阶级领导完成德国统一由旧贵族领导完成秦国兼并六国德国对内排除国内强大邦国对外打败国际强敌原因秦改革取得巨大成效新兴封建地主取得政权德国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地主贵族势力强大国际环境的影响【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和“俾斯麦……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当代的重大问题’”可知秦国和德意志都是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运用战争手段完成统一大业两国统一大业完成的不同点及其原因可以从领导阶级和国际环境来思考。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变法中的这一政策又可表述为()A. 废除井田B. 废世卿世禄C. 奖励农耕D. 什伍连坐【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废除了贵族政治上世袭特权也就是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故B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B. “劝民耕农利土”C. “依军功行田宅”D. “除井田民得买卖”【答案】D【解析】A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措施排除B是鼓励农民垦荒排除C是奖励军功排除D废除井田制肯定土地私有制故D正确3.据记载子产对乡校议政采取“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的态度周厉王“革典” 在“国人谤之”时才怒而“使监谤者” 商鞅却将赴国都盛赞变法之民“尽迁之于边城” 使“民莫敢议令” 这表明商鞅变法()A. 汲取子产乡校议政经验B. 依靠行政力量树立权威C. 旨在集中力量发展农耕D. 注重激发民众政治热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子产对乡校议政采取‘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的态度……使‘民莫敢议令’”可知子产允许人民议政商鞅用行政手段禁止人民议政故B项正确 A项错误没有提及农耕故C项错误不利于激发民众的政治热情故D项错误故选B4.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A. 秦朝统一文字B. 秦朝统一货币C. 秦朝疆域辽阔D. 秦朝统一度量衡【答案】A【解析】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从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子素朝统一文字故A正确BCD表述和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5.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实质上()A. 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B. 禁止自由买卖土地C. 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D.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答案】A【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商鞅是通过变法承认了土地的买卖即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6.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A. 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B. 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C. 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D. 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答案】A【解析】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7.《管子》记载齐国“均地分力”、与之(民)分货即把田地分配给耕者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从此劳动者“夜寝早起” “为而不倦”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这种变化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小农经济的兴盛D. 铁器牛耕的使用【答案】B【解析】8.秦国商鞅变法两次颁布《分异令》强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其主要目的是()A. 革新社会风俗B. 发展小农经济C. 鼓励人口增长D. 增加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利于发展小农经济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9.《史记·商君列传》载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司马迁的这一评论反映了商鞅变法()A.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B. 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 重视教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D. 吸引了其他诸侯国百姓来归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可以判断出因为商鞅变法采取了一些列促进生产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社会的稳定故A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商鞅变法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错误商鞅变法重法治轻教化故C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商鞅变法吸引了其他诸侯国百姓的归附故D错误故选A10.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答案】B【解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自从秦国商鞅变法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则父在而子分居财产独立”就成为习俗汉代以后一直通行“兄弟均分遗产” 由此内生为千百年来中国家庭的一种制度文化该制度文化存在的主要意义是()A. 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逐步形成B.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 解决了传统家庭内部复杂的矛盾D. 促进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分家现象并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家现象有利于推动古代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B两项从材料信息难以体现 C项并非主要意义故排除12.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A.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C.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A【解析】“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这些变革意在构建官僚等级秩序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变法还规定了相同的租税“舍地而税人” 这些做法()A. 刺激了农民对土地的追求B. 使秦国确立中央集权制C. 以利益调节刺激农业发展D.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14.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①④B. ③④C. ①③D. ②③【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奖励耕战及“燔诗书而明法令” 故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不可能“四书五经”是宋代以后才成为官方教科书所以④与题意不符故①③符合题意15.《史记》“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B. 为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C. 为征服岭南而修筑D. 为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而修筑【答案】B【解析】材料中“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是对秦“直道”的描述其目的是为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故B项正确“五尺道”与“九原”地理位置不符故A项错误为征服岭南而修筑的是灵渠故C项错误“通道”是为防止北部匈奴族的入侵而修筑故D项错误故选B16.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指出春秋之际只有“士”才能当兵兵都是贵族而农工商不能当兵至战国则全民皆兵这一变化反映了()A. 四民阶层的形成B. 百家争鸣的效果C. 学在官府的打破D. 政治结构的转型【答案】D【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17.(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17.(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17.(4)依据材料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答案】(1)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制度基础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解析】(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特点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第二小问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基础有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答案】(2)依据分封制为出身、血缘宗族郡县制为军功、选贤任能方式分封制为世袭郡县制为君主任命【解析】(2)本小问的差异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依据和方式等方面比较即可【答案】(3)权限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便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解析】(3)第一小问的权限依据材料三“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得出权限是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行省制度的影响解答即可【答案】(4)性质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性质的机构)作用提高了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解析】(4)第一小问的性质依据材料四可知性质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第二小问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18.(1)材料一到材料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其侧重点18.(2)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1)侧重点人际关系的和谐或人我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天人和谐君民和谐或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和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或身心和谐【解析】(1)依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得出人际关系的和谐或人我和谐依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得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天人和谐依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得出君民和谐或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和谐依据“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可得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或身心和谐【答案】(2)启示追求和谐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实现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解析】(2)依据材料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可得出追求和谐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实现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19.(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答案】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通过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为田而赋税平”概括回答【答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解析】影响通过材料“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考察吏治、奖惩官吏【答案】意义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具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解析】意义通过材料“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意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这些措施()A. 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 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 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是才能和军功这沉重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C A、B表述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影响排除2.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A. 嬴政B. 李世民C. 明太祖D. 武则天【答案】A【解析】3.《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4.商鞅变法规定家中有两个及以上成年男性的家庭其赋税增加一倍后来又规定父亲和成年儿子居住在一起也是犯罪商鞅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A. 推动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B. 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C.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 旨在将夫妻家庭确立为基本单位【答案】A【解析】5.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最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 孔子提出“贵贱有序”B. 韩非子坚持集权观C. 老子坚持“小国寡民”D.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并孕育了统一的因素法家韩非的集权观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能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排除故选B6.下图是秦兵马俑请判断其朝向()A. 坐西朝东B. 坐东朝西C. 坐北朝南D. 坐南朝北【答案】A【解析】秦国地处西方六国在东方秦灭六国时秦军由西向东进攻为再现秦军东进的雄姿故兵马俑坑安排在陵墓的东侧兵马俑面朝东方故选A7.在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由抽签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对此评论正确的是()A. 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B. 雅典人享有了同等的参政权C. 野心家失去左右政局的能力D. 彻底化解了公民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伯利克里时代”“绝大多数公职由抽签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可知B项正确A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意义C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措施“陶片放逐法”的作用D项表述错误不可能彻底化解矛盾8.荀子认为“欲恶同物欲多物寡寡则必争矣” 必须对人的恶的本性加以控制并提出了三种社会控制手段使群、隆礼、至法以达到“至平”的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由此可见苟子的主要目的是A. 推动社会的变革B. 适应争霸战争需要C. 达到“克己复礼”D. 重塑社会有序体制【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三种社会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等信息可知荀子性恶论的主要目标在于社会治理重塑社会有序体制故选D项社会变革与变法运动相关故排除A项B项是法家的主张故排除 C项是孔子的主张故排除9.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秦统一中国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促进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②推进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③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④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11.秦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的就必须加倍课税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颁布了《分户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两次《分户令》的颁布()A. 大量增加了秦国人口B.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C. 使社会矛盾不断恶化D. 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A.“分异令”不能直接增加人口排除AB.材料与军队无关排除BC.“分异令”并不会使矛盾激化排除CD.秦国通过“分异令” 增加了小农户的户数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故D项正确12.以“客”(宾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其中秦国相当典型据统计从秦孝公至秦王政担任丞相的23人中有20人是客卿这在七雄中是绝无仅有的对比东方六国秦国()A. 学术氛围更加自由B. 选官制度更为先进C. 宗法势力相对薄弱D. 经济实力十分强大【答案】C【解析】略13.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完成统一后建立起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为巩固统一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14.《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这说明()A. 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B. 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C. 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D. 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答案】D【解析】由材料“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可知网罗人才的举措使秦能够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变阴谋诡计为自身发展的长处和优势增强了秦的实力推动完成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秦崛起于商鞅变法排除C项故选D15.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表所示“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A. 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B. 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 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D. 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把“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商鞅有意压制旧贵族势力提升新兴地主的地位进而提高人们的进取精神和积极性故A项正确等爵制不是强化对基层的控制故B项错误等爵制旨在提升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是提高平民经济地位故C项错误等爵制与增强军队战斗力无关故D项错误16.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分析“其后诸侯力政…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 如图所示秦朝统一文字A. 巩固了秦朝大一统统治B. 大大促进秦国发展强大C. 表明中国文字发展成熟D. 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奏统一文字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统一文字是在奏朝而不是奏国排除了统一文字不是中国文字成熟的表现排除C 统一文字是在奏统一中国后排除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答案】主要内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解析】主要内容根据“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得出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除井田制【答案】特点除旧布新措施全面影响深远新法中“鼓励耕织”等举措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新法中“奖励军功”等举措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新法中“废井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特点根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看出具有除旧布新、措施全面而且影响深远新法中“法治”“实行郡县制”等举措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得到ア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开阡陌”等举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1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践行“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的主要举措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答案】(1)主要举措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制定《秦律》轻罪重罚【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答案】(2)评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但是这种偏执的价值追求也使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呈现出重现实利益轻伦理道德的不良倾向严酷的法律则会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长远统治【解析】(2)根据材料“这次变革在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其积极的一面在于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想都引入一种轨道式的模范”“这些繁密的法令使秦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渐渐降至仅仅遵循法律规定的最低线”结合所学回答19.(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颁布“分异令”后的家庭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颁布的主要目的19.(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贾谊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及原因并揭示评价的本质【答案】特点关系单纯、人数少目的增加户籍数量【解析】特点根据材料“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通常为五口之家”可以得出分异令下构建的家庭关系单纯、组织简单等即分异令有助于增加户籍数量【答案】态度荀子褒贾谊贬原因荀子基于法家立场认为变法维护了法制秩序认为商鞅破坏了儒家伦理本质治国理念的差异(法治与礼治)【解析】态度根据材料“荀子在参观秦国后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人民敬畏官府、士大夫舍私为公颇有古风”可以看出荀子对于商鞅变法予以褒扬专用法制原因根据材料“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顺从于法制”可知认为变法维护了法制秩序专用法制贾谊基于儒家立场本质结合荀子和贾谊的治国理念可知即法治与礼治20.(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20.(2)据材料二列出商鞅创新“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的表现及目的20.(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指出制度创新成功应注意的时代和社会因素【答案】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解析】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得出废除井田制据材料一“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得出按亩纳税据材料一“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成为耕者所自有”得出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注意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回答【答案】政治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目的是建立君主专制经济表现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解析】据材料二提到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目的是为了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方面列出商鞅创新“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的表现及目的政治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目的是建立君主专制经济表现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答案】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民众的利益【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指出制度创新成功应注意的时代和社会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创新成功应注意的时代和社会因素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民众的利益。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国家的户籍册上在此基础上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A. 从地缘管理方式转向亲缘管理方式B. 从贵族控制人口转向国家控制人口C. 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和隐匿人口D. 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国家的户籍册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可知该制度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国家控制人口有利于管理和保证兵源故B 项正确编户齐民制度是从亲缘管理方式转向地缘管理方式故A项错误编户齐民制度是赋税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与地主兼并土地和隐匿人口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 采取的措施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答案】A【解析】梭伦经营的民主社会造就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 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故A错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基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 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 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商鞅变法规定家中有两个及以上成年男性的家庭其赋税增加一倍后来又规定父亲和成年儿子居住在一起也是犯罪商鞅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A. 推动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B. 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C.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 旨在将夫妻家庭确立为基本单位【答案】A【解析】4.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在这次文明转型中得以影响两千多年封建文明的是()①新型生产模式②新型官僚体制③新型意识形态④新型教育方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模式确立起来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模式故①正确战国时明各国进行变法法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逐新确立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故②正确看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儒法道思想影响后世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影响到后世故④正确故选D5.春秋时期参政议政之人多为世袭大夫而到了战国时期寒微出身的人更多的参与到各国大政方针的朝议决策中这一变化可以说明战国时期()A. 分封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 贵族政治进一步瓦解C.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D. 宗法关系已荡然无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选官用官实行世卿世禄制从春秋时期参政议政之人“多为世袭大夫”到战国时期“寒微出身的人更多的参与”国政体现出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进一步瓦解故B正确分封制度早在春秋时期已经遭到破坏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表明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故排除C虽然“寒微出身的人更多的参与到各国大政方针的朝议决策中” 但不能表明宗法关系已荡然无存故排除D故选B6.李斯著《仓颉篇》将3300个字编成四字一句的歌谣句句之间都选用不同的字尽量做到不重复并且朗朗上口这样战国时流行的文字统一于小篆这表明秦朝()A. 凭借文字实行文化专制B. 通过启蒙方式推广文字的使用C. 文化教育普及程度有限D. 小篆集文字与书法艺术为一体【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李斯通过歌谣的形式助推了文字统一故B项符合题意A项“文化专制” C项“教育普及程度” D项“艺术”材料均未体现排除故选B7.商鞅在《商君书》中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食官(合法的谋生职业)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法民”商鞅这一论述意在说明()A. 农工商三者间相互制约平衡B. 工商业开始取得合法地位C. 农商官分别发挥着不同功能D. 农本商末的思想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鞅认为商业有流通货物的作用同农民开辟土地从事农耕以及官吏治理人民一样在社会生活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而且商鞅是倡导重农抑商的故排除A项材料说明农、商、官都是合法的谋生职业并不能说明工商业开始取得合法地位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以农为本工商为末的思想故排除D项故选C8.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①恢复了周礼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③实行了“初税亩”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齐桓公之所以尊王攘夷是为了借助周天子的名义实现自己称霸的事业并不是从根本上恢复周朝的势力而且“初税亩”是鲁国改革措施故应排除①③②④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9.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有利于()①打击旧贵族的特权②强化对基层的管理③发展封建经济④提高军队战斗力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有利于打击旧贵族的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故①④两项正确②是保甲法的作用③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措施的作用10.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规定地方官有向上级及时推荐勇士之责郑国贵族徐吾犯的妹妹择婿时舍“盛饰”的子皙而选择子南只因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 秦国商鞅按军功授爵贵族没有立军功者将剥夺其贵族身份以上材料反映了()A. 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建立B. 礼乐制度的崩坏C. 先秦时期尚武的价值取向D. 民众安全感下降【答案】C【解析】材料中齐桓公要求推荐“勇士” 郑国贵族的妹妹择婿舍弃衣冠楚楚的子皙而最终选择“戎服善射”的子南秦国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激励将士勇猛杀敌这都表明先秦尚武的社会习气影响着价值取向故C正确A选项与材料无关而且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是在秦朝B选项礼乐制度在题干中没有具体体现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的相关知识故D错误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一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其选拔标准是什么?11.(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11.(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答案】(1)世卿世禄制血缘(门第、等级、世袭)【解析】(1)材料一的选官方式是世卿世禄制度其主要的标准是血缘关系【答案】(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解析】(2)由材料一信息“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得出在察举制中考试只是决定高下并不决定取舍材料三信息“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体现了考试在科举制中起到决定取舍的作用这说明两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答案】(3)影响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3)本题考查科举制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打破特权对官制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民间向学风气的形成为封建王朝的发展繁荣奠定了人才基础12.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出社会关系的变化然后从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之间的关系角度加以阐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商鞅变法中与材料所述现象有关的措施说清楚13.(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3.(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13.(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予以说明【答案】(1)相同点具有血缘色彩不同点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解析】(1)依据材料一“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可以得出相同点是都具有血缘色彩依据材料一“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可以得出不同点是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答案】(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2)第一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二“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表现是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第二小问的意义结合所学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影响可以得出意义是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3)内涵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举例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解析】(3)第一小问的具体内涵依据材料“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是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第二小问的史实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思想解放的史实回答即可如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4.(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14.(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关于袁世凯葬礼的不同主张?请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目的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措施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解析】(1)目的依据材料一“欲使国家富强”、“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目的是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措施依据材料一“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答案】(2)论题袁世凯的葬礼之争是当时中国社会形势的反映阐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彻底摧毁旧的思想观念社会上的复古之风依然存在北洋政府在袁世凯的葬礼问题上主张参酌皇帝葬礼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措施社会风尚有了很大改变加上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因而社会舆论反对袁世凯葬礼采用旧礼仪主张采用符合共和宗旨的新礼仪因此袁世凯的葬礼之争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说明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曲折发展【解析】(2)依据材料“只可酌采皇帝葬礼斟酌损益” “其外国礼典则拟搜集德、美两国大总统国及各国元首之国葬礼互相参酌而成”可知主张有两种一是参酌皇帝葬礼二是反对袁世凯葬礼采用旧礼仪主张采用符合共和宗旨的新礼仪看待即是对这两种主张的认识主要从原因角度分析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商鞅意在()A. 保护农业的生产B. 抑制商业的发展C. 限制贵族的剥削D. 打击贵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并结合所学商鞅变法重农的政策可知商鞅试图通过此措施把人们限制在农业生产领域 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商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A2.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表述错误没有消除排除B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不是限制旧贵族特权而是废除排除C表述错误均田制是租调制的基础表格中表述反了排除市易法节省了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故D正确3.当今世界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正在中美脱钩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试图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人类生存状态美国这种做法体现了()A. 儒家学说内涵B. 道家思想观念C. 法家学说思想D. 墨家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老死不相往来”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因此B正确 ACD排除故选B4.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这些行为()A. 加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 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 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利于巩固华夏族的主体地位使很多的周边小民族融入到华夏文化圈里面B.材料的时间与西周初期不相符C.材料的事情也有利于维护和平和稳定选项是错误的表述D.春秋初期分封制和宗法制没有彻底瓦解材料中的尊王攘夷说明分封和宗法制的影响还在故选A5.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秦国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设县任命长官特别在秦国后期频繁地与六国发生战争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县来计算的由此可见()A. 郡县制源自对六国中央集权模式的移植B. 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实施的前提与基础C. 实施郡县制是秦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D. 秦的统一伴随着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答案】D【解析】从材料秦国在完成统一前就实行在占领地区设立郡县的制度可知秦朝在统一过程中摒弃分封制利用设立郡县、任命长官的郡县制来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故体现出秦的统一伴随着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秦在统一前建立郡县制的过程没有体现出郡县制是源自对其他国家政治模式的移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秦朝在统一之前就已经实行了标志官僚政治开始的郡县制故不能表明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排除B项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统一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故实施郡县制并不是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6.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什伍连坐制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 奖励军功则形成“民勇于公战” 变法的这些条款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强化了法律意识故A项正确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二一九法令解放了农奴制使得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实现了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中结果“迅速发展”表述不合史实应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之后日本在短短15年内大大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从封建的农业国初步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国为达到完全的民族独立和产业革命的新阶段创造了条件故D项错误7.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C.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 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故B项正确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解故A项错误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与孟子仁政主张无关故C项错误承认土地私有会加剧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故选B8.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A. “相地而衰征”B.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 “燔诗书而明法度”D.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答案】C【解析】“燔诗书而明法度”是要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是为了适应统一的发展要求符合战国时期的发展趋势故C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家从分裂走向局部的统一反映不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特点故A错误B选项的表述是要回到原始社会这不是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故B错误D选项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国家分裂的状况体现不出国家统一的趋势故选C9.下面《商鞅舌战群儒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A. 改革必须首先从权贵中推行B. 改革者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C. 改革者应制定高明可行的方案D. 改革者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答案】B【解析】10.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C.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D.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统一措施的推行和落实说明对统一国家的巩固有利故D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内容与史实不符在秦朝统一前诸侯国中郡县制已有存在故排除C项中秦始皇首倡郡县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一指出平定六国后秦朝把哪两个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直接管辖范围之下根据所学概述秦朝加强对这两个地区控制的主要举措11.(2)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两部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答案】(1)区域岭南地区、西南夷地区举措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开辟了连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西南夷地区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开辟“五尺道”【解析】(1)第一小问通过观察图一和图二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划归中央管理的是岭南地区和西南夷第二小问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答案】(2)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意义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的两部法律第二小问根据“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得出修改法律的意义12.(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律观12.(2)材料二中商鞅是如何推动法治实施的?概括其效果12.(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商鞅法律观的价值【答案】(1)法律观以法治国符合民众认知水平因时而变【解析】(1)据材料一“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民不尽贤……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废俗而为之法”归纳【答案】(2)实施力求公平(赏罚分明)严格执法(树立权威)效果改变社会风气提高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强国【解析】(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可归纳出公平无私严格执法第二小问据材料二“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归纳出改变社会风气提高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强国【答案】(3)价值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了社会的法治化、有序化【解析】(3)据材料三“将秦国社会生活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使社会成为组织有序、结构严整的有机整体”并结合所学归纳13.(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13.(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关于袁世凯葬礼的不同主张?请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目的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措施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解析】(1)目的依据材料一“欲使国家富强”、“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目的是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措施依据材料一“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答案】(2)论题袁世凯的葬礼之争是当时中国社会形势的反映阐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彻底摧毁旧的思想观念社会上的复古之风依然存在北洋政府在袁世凯的葬礼问题上主张参酌皇帝葬礼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措施社会风尚有了很大改变加上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因而社会舆论反对袁世凯葬礼采用旧礼仪主张采用符合共和宗旨的新礼仪因此袁世凯的葬礼之争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说明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曲折发展【解析】(2)依据材料“只可酌采皇帝葬礼斟酌损益” “其外国礼典则拟搜集德、美两国大总统国及各国元首之国葬礼互相参酌而成”可知主张有两种一是参酌皇帝葬礼二是反对袁世凯葬礼采用旧礼仪主张采用符合共和宗旨的新礼仪看待即是对这两种主张的认识主要从原因角度分析即可14.(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的动力有哪些?14.(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答案】动力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解析】“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答案】理念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贯彻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解析】第一小问“国务在弱民”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A. 废除世卿世禄制B. 整顿官场风气C. 削弱王室的特权D. 废除分封制【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要求官员们不要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要因馋言而使得忠心的人而受到伤害官员们在言语与行为上不人苟同他人.AC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A项废除世卿世禄制、D项废除分封制都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故选B.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没得到作者认可B. 未建立正常秩序C. 提升了秦国国力D. 引发了诸侯争霸【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得到作者认可故A错误未建立正常秩序不是材料主旨故B错误根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提升了秦国国力故C正确诸侯争霸是商鞅变法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故D错误故选C3.商鞅变法规定家中有两个及以上成年男性的家庭其赋税增加一倍后来又规定父亲和成年儿子居住在一起也是犯罪商鞅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A. 推动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B. 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C.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 旨在将夫妻家庭确立为基本单位【答案】A【解析】4.1980年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职业教育学术期刊《技工教育》创刊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教育期刊1200余种其中职教期刊300余种职教期刊的发展()A. 证明“双百”方针的正确B.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C. 受到“二为”方向的推动D. 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40多年职教期刊的增多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专业技术人才这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密切相关故选B项材料只反映出数量的增加并没有期刊的具体内容排除A项“二为”方向主要影响文艺事业职业教育主要与经济相关故C项错误乡镇企业规模较小主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专业人才需求较小故D项错误故选B5.里、亭、乡是西汉在全国建立的基层组织唐朝将乡、里等基层组织统一为村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可见基层管理()A. 实现了中央对乡里一级的直接管理B. 半自治的性质一度弱化了中央集权C. 官员由中央任命体现国家治理延伸D. 有国家政权干预和控制渐强的趋势【答案】D【解析】6.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 建立了皇帝制度B. 统一了全国C. 实行三公九卿制D. 修筑了万里长城【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秦王扫六合”中秦王是嬴政六合指六国据此可判断该诗主要歌颂了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伟大功绩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修筑了万里长城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CD排除故选B7.商鞅指出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多官众吏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这说明商鞅()A. 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B. 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C. 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D. 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危及政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 说明商鞅认识到监察人员自身的监督问题即监察模式尚有缺陷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比较对普通官员的监督和对监察人员的监督孰轻孰重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出问题商鞅没有就此提出解决办法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故选B8.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③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④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9.“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以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①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②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的积极作用③作者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的④作者已能着眼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社会政治问题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故①②正确但是这样做(指废除井田制)后先王的制度(指奴隶制)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平民之中富的人积累了万贯家财而穷的人却只能吃糟糠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故③④错误10.下图为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东周列国·春秋篇》的剧照关于那场持续几百年争霸战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打击了奴隶制推广了封建制B. “尊王攘夷” 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C. 春秋无义战阻碍了社会进步D. 是一场争夺土地与人口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统一【答案】D【解析】11.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魔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刘永福领导黑旗军痛击日军③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A. ①②③④B. ③②①④C. ④①②③D. ④③②①【答案】C【解析】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②刘永福领导黑旗军痛击日军是甲午战争以后③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按时间顺序应为④①②③故选C12.管仲在《立政》篇中提出“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这表明管仲()A. 主张把儒学作为治国理政的正统思想B. 认为官员的选用对国家兴衰有重要影响C. 规劝统治者须对官员做经常性的考察D. 力劝君主应注重个人德行与能力的提升【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君之所审者三……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可以看出管仲认为官员的选用对国家兴衰有重要影响故B正确管仲是法家不是儒家故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选用官员的重要性而不是选用和考察的方法故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3.《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14.春秋齐国的政治家管仲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 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肯定市场调节作用B.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C. 主张改革赋税制度D.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可以得出管仲注重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故B正确A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材料说的是重视货币流通职能而不是赋税制度 C理解错误D对材料理解太笼统排除故选B15.秦国商鞅变法曾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后又颁布禁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同时又规定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这些规定A. 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B. 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C. 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D.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商鞅变法通过《分户令》和“什伍制度”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也就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A正确奏军胜利的主要因素是军功爵制度的推行 B排除 C与材料无关排除小农经济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非政策推动的结果 D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重大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16.(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答案】(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等【解析】(1)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告诉我们一个史实即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其意义深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给了人民相对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从“虎视何雄哉”、“大略驾群才”等词可以体会出秦始皇的磅礴气势如虎视眈眈、雄心勃勃、雄才伟略等类似的词都可以用【答案】(2)郡县制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解析】(2)材料二中指出这场讨论是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李斯认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意思是分封制不利于统治会造成割据“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意思是应该实行郡县制其重大意义是加强了中央集权17.(1)从材料一提取相关信息说明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并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17.(3)根据材料三描述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结合国内外形势概括说明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答案】(1)承认落后决心改革用高官厚禄招揽人才亲自主持启动改革重用(将变法实权交给)商鞅深化改革【解析】(1)从材料“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 甚至会盟都不要秦参加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中可以概括出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答案】(2)特点以选举制度的改革为核心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上院与下院)斗争激烈斗争始终在代议制框架下按政治运作规则(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集体辞职等)进行国王发挥了调解人的作用主要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解析】(2)从材料“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和表格信息可以概括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答案】(3)进程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21世纪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国际原因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挫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加快国内原因改革开放进入深入发展时期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启示(或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反思)上海在中国经济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解析】(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 1978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18.(1)列举商鞅“惩奸宄”“务耕织”“尚军功”“孥贫怠”的具体措施18.(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答案】具体措施惩奸宄--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务耕织--奖励耕织尚军功--废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孥贫怠--重农抑商【解析】本小问的具体措施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可以得出惩奸宄--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务耕织--奖励耕织尚军功--废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孥贫怠--重农抑商【答案】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富民的良策商鞅的各项新法令适应了秦国争霸战争的需要实现了富国强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评价看到了商鞅之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中肯的另一方面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这也是应该看到和指出的【解析】本小问是评述题首先依据材料得出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依据材料“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可以得出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富民的良策然后对毛泽东的评价进行说明说明时可从商鞅变法的内容、特点以及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阐述即商鞅的各项新法令适应了秦国争霸战争的需要实现了富国强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评价看到了商鞅之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中肯的另一方面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这也是应该看到和指出的19.(1)根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各举两例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的具体表现问题二中央与地方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9.(2)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19.(3)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答案】(1)模式一是集体宰相制度比如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参知政事分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使分宰相的财政权模式二是在正式体制之外设非正式机构如汉武帝设立中朝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解析】(1)据材料一信息”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联系所学知识举两例符合集体宰相制度的分权辅政的模式即可如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参知政事分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使分宰相的财政权据材料一信息”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联系所学知识举两例符合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的分权辅政模式即可如汉武帝设立中朝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答案】(2)分封制或封邦建国制奏朝郡县制汉除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即可据所学知识周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或封邦建国制)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国并行制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答案】(3)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解析】(3)材料二“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奏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奏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联系所学知识从各个朝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征的角度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周末培优-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选修1) (2)

周末培优-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选修1) (2)
(3)从军事角度看,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军事改革本质目的是强兵,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虽然也是为了强兵,但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
(4)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方面,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的措施是汉化政策;王安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从科举制度入手,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
(2)不同
①从历史条件上看:春秋时期社会转型刚开始,新兴的封建经济和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相对较小;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加快,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②从内容上看:春秋时期的改革从赋税制度入手,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的,没有触及上层建筑;而战国时期的改革,既有经济基础的变革,又有废除旧贵族特权的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且注重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学%科网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中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的影响。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的观点?
③从影响上看:战国时期的改革比春秋时期要更彻底,涉及领域更广,既有经济,又有政治、文化、法律等。春秋时期的赋税改革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但没有建立起新制度;而战国时期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突破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都处在分裂、社会动荡的时代。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后,—夫一妇的农户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A.允许生产布帛多的人免除摇役B.废除“世卿世禄制”C.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D.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2.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遵循先代旧制B.因时进行变革C.加强思想控制D.强化专制统治6.商鞅指出: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

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这说明商鞅A.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B.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C.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D.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危及政权7.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著名史学家钱穆认为“秦之富强得东方游仕之力为多如商鞅、张仪、公孙衍、甘茂、范睢、蔡泽、吕不韦皆东方人也彼辈皆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钱穆意在说明()A. 秦之人才资源远弱于东方六国B. 天下观念推动了统一国家形成C. 秦之富强得益于平民取代贵族D. 东方六国保留大量贵族制残余【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彼辈皆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秦国时期人物的观念推动了统一国家的形成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并没有说明平民取代贵族排除C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2.下面《商鞅舌战群儒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A. 改革必须首先从权贵中推行B. 改革者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C. 改革者应制定高明可行的方案D. 改革者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答案】B【解析】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978~1991年是以计划经济为主适当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1992~2012年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13年至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可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A. 引领中国迈向全面深化改革B. 基于对原有体制机制弊端的反思C. 推动政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D. 受到了“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市场在经济中的地位从基础性走向决定性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意味着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不断探索这是对原有经济体制弊端反思的结果 B正确A错在“全面” 排除政治面貌并未体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 排除C 通过题干无法得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新自由主义”影响的结果排除D.4.《商君书》“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战国时期“农战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 七雄兼并战争B. 百家争鸣局面C.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 中央集权的形成【答案】A【解析】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强立”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选A5.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 增强秦国国力B. 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 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答案】A【解析】秦孝公面对诸侯争霸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与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出发点无关C项不是其出发点D项错误秦孝公没有打击贵族势力的目的故选A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经常出现任用出身低下的人为高官的现象如齐之管仲、秦之百里奚、楚之孙叔敖、吴起等等这一现象在本质上()A.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 为官僚政治出现奠定基础C.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诉求D. 导致血缘政治的逐渐瓦解【答案】B【解析】出身贵贱不再成为选官用官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官僚政治出现的前兆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这种现象与经济无关所以排除AC选项D选项错在材料只提到了官僚政治没有说血缘政治的情况因此排除D选项故选B7.(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 没落贵族B. 立功将士C. 新兴地主D. 富裕农民【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孝公死后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告老还乡有人游说惠王说“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由此可知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那些贵族想报复他因此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没落贵族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选A8.《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9.《史记·商君列传》载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司马迁的这一评论反映了商鞅变法()A.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B. 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 重视教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D. 吸引了其他诸侯国百姓来归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可以判断出因为商鞅变法采取了一些列促进生产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社会的稳定故A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商鞅变法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错误商鞅变法重法治轻教化故C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商鞅变法吸引了其他诸侯国百姓的归附故D错误故选A10.春秋时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表明春秋时()A. 郡县制普遍建立B. 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C. 宗法制得到加强D. 田地广阔百姓富足【答案】B【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出社会关系的变化然后从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之间的关系角度加以阐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商鞅变法中与材料所述现象有关的措施说清楚12.(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12.(2)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1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明确观点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盛衰与相关制度的关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思想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教化目的面对社会大变革时期礼崩乐坏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解析】(1)根据材料“富之”“教之”可知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的教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孔子希望人民富裕减少阶级矛盾通过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答案】(2)商鞅变法采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的措施材料二提出重农抑商和富国富民思想商鞅变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富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2)根据材料“必先禁末作文巧”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思想“必先富民”“粟多则国富”体现的是富国富民的思想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答案】(3)观点一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史实汉代政治中央设尚书令削弱相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盐铁官营打击了地方商贾势力文化设太学、郡学推行儒家思想结果汉武帝时西汉最强大(也可以唐代为例政治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科举制选拔了人材经济均田制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三教并行促进文化繁荣结果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观点二僵化的制度导致王朝衰弱史实明清时期政治废宰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军机处强化皇权导致社会腐败经济重农抑商实行国有专营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文化推行僵化的八股取士不利于科技的创新总之导致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解析】(3)本题为开放新问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拟定观点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或僵化的制度导致王朝衰弱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述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生时期”思想特征形成的背景13.(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胡适把宋代到明清称为“再生时期”的理由【答案】(1)背景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上士阶层的崛起思想上私学的兴起学术下移【解析】(1)通过材料“原生时期(西汉以前)”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政治、经济、思想及阶级关系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即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上士阶层崛起思想上私学的兴起学术下移【答案】(2)理由宋朝时期儒家学说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了理学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传统儒学基础之上提出了反传统的民主启蒙思想【解析】(2)理由通过材料“宋代构筑起强有力的思想哲学体系明清两代对程朱理学进行反抗”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即可宋代主要是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明清主要是提出反传统的民主启蒙思想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形势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皇权专制与文官制度相结合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明清以前文官体系发挥重要作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文官体系僵化影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后期僵化成为社会发展障碍【解析】(1)根据材料“都在皇权和文官制度的统治下再配合市场性农业经济的网络”“明、清两代中央权力强大而在意识形态固定以后文官体系已不再能作必要的调节以适应突然发生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即可对该问进行回答【答案】(2)形势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原因实行封建体制社会管理松散国王权力有限封建主独立性强长期争斗【解析】(2)根据材料“可是由于每个封建主只效忠给他土地的人也就是他的直接封主所以他可以不听国王或者其他任何人的话”“因此西欧的中世纪乱成一团封建主之间不断打仗——虽说按现在的标准看那些只是武斗而不是战争”“它没有集中的权力社会极其混乱”可以归纳出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形势及产生原因。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2 商鞅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2 商鞅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单元综合测评(二) 商鞅变法(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董仲舒材料二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致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苏轼(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董仲舒、苏轼评价商鞅变法是否客观,并说明理由。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上述评价的出发点。

(7分)[解析] 本题属材料式问答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第(1)问,注意辩证分析董仲舒和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观点。

二者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都掺杂了个人观点,既有肯定,也有一定的主观歪曲,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第(2)问评价两人的出发点,要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进行思考。

[答案] (1)董仲舒:指出了商鞅变法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后秦国存在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土地兼并,贫富悬殊等现象,是客观的;但董仲舒只强调变法后农民的贫困,未认识到变法对促进秦统一全国的作用。

苏轼:看到秦国经过变法,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成为七国中最强的诸侯国,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是客观的;但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是暴政,苏轼归结为变法,则是错误的。

(2)董仲舒:为迎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站在儒家立场上否定商鞅变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苏轼: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苏轼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认为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召怨天下”,导致秦“旋踵而亡”,以攻击王安石变法。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三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2015年山东卷)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2.(2018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管仲兴齐,用的是商人的办法。

管仲规划士乡十五个、工商之乡六个,每乡有两千户,以此计算,全国有专业军士三万人,工商臣民一万两千人。

此外,在野的农户有四十五万户。

管仲规定,鱼盐可以自由出口,关隘只登记不征税。

齐桓公多次与管仲切磋富国之策,齐桓公提出对人口、房屋楼台、六畜征税,管仲一一否定,并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在具体办法上给出简单的七个字:“唯官山海可耳”。

管仲还认为,“若岁凶旱水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无彘者(指穷人)为庸。

故修宫室台榭……以平国策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