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钟甫宁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学习教案

农业经济学学习教案

农业经济学学习教案引言: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经济运作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充分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知识制定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教学方案。

本教案将围绕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规律和政策措施等内容展开教学。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基本概念1.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和农业经济组织等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农业资源的配置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2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农业经济学从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分析到农业经济研究的演变过程,强调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学术发展。

1.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介绍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农民收入等,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数理统计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等。

第二部分:农业经济学的经济规律2.1 农业供求关系讲解农业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包括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需求弹性的测算等内容。

2.2 农业价格形成机制介绍农业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政府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2.3 农业投入产出关系讲解农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内涵和测算方法,包括农产品生产要素的配置与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等内容。

第三部分:农业经济政策与措施3.1 农业补贴政策介绍农业补贴政策的意义和目标,以及不同类型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影响。

3.2 农业税收政策讲解农业税收政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包括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减免政策的扶持力度等。

3.3 农业保护政策介绍国际贸易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和农业保护政策的目的和方式,以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将充分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规律和政策措施等内容,为今后的农业经济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农业经济运行的规律,为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概述1.1 农业经济学定义解释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强调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农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阐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1.3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里程碑介绍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分析土地资源的特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探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及对策2.2 劳动力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就业问题2.3 资本和资金探讨资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来源研究农业投资和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第三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3.1 农产品市场概述介绍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和组织形式分析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竞争状况3.2 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变动探讨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动因素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和应对措施3.3 农产品市场政策与调控分析农产品市场政策的作用和效果探讨农产品市场调控的手段和策略第四章:农业企业与经营4.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介绍农业企业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农业企业在经营中的优势和挑战4.2 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研究农业生产组织的形式和运作机制探讨农业生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4.3 农业企业经营策略与创新分析农业企业经营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探讨农业企业经营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第五章: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5.1 农业政策概述解释农业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农业政策的目标和内容5.2 农业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农业政策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阐述农业政策分析的步骤和要点5.3 农业政策评价与建议探讨农业政策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提出农业政策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措施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 农业资源利用概述分析农业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现状探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和方法6.2 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研究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问题提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6.3 农业可持续发展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实践第七章:农业科技与创新7.1 农业科技概述介绍农业科技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7.2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和机制研究农业科技推广的方法和效果7.3 农业科技政策与支持分析农业科技政策的内容和效果提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措施和建议第八章: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8.1 农业产业链概述解释农业产业链的概念和组成分析农业产业链的特点和作用8.2 农业价值链分析探讨农业价值链的构成和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农业价值链的提升策略和机会8.3 农业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分析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意义和目标提出农业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和方法第九章:农业项目管理与管理创新9.1 农业项目管理概述介绍农业项目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项目管理的过程和要素9.2 农业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探讨农业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阐述项目管理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实践9.3 农业管理创新与发展分析农业管理创新的动因和意义提出农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发展方向第十章: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10.1 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阐述农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评价10.2 农村发展与政策研究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农村发展的政策选择和措施10.3 农业与农村政策展望分析农业与农村政策的发展趋势探讨农业与农村政策的改进和完善第十一章: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11.1 国际农业经济关系分析国际农业经济合作的意义和现状探讨国际农业经济合作的主要组织和机制11.2 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介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和运作机制分析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趋势11.3 农业贸易政策与国际谈判阐述农业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内容探讨农业贸易政策的国际谈判和协议第十二章:农业金融与保险12.1 农业金融概述解释农业金融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金融的现状和问题12.2 农业金融服务与创新探讨农业金融服务的模式和创新研究农业金融支持的政策和措施12.3 农业保险与发展分析农业保险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农业保险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第十三章: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13.1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介绍农业知识产权的类型和保护意义分析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13.2 农村法律制度概述阐述农村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分析农村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3.3 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的完善探讨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建议第十四章: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14.1 农业大数据概述解释农业大数据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农业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和前景14.2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探讨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和目标研究农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14.3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分析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的内容和效果提出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的支持措施和建议第十五章: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15.1 农业伦理概述阐述农业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伦理的主要内容和原则15.2 农村社会学概述介绍农村社会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分析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15.3 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的应用探讨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应用和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农业生产要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业企业与经营、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农业科技与创新、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农业项目管理与管理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农业金融与保险、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以及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第一章:引言农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农业生产与农业经营活动的规律和问题的科学。

它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同时,还探讨了农业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

它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方面。

本章主要围绕农业生产要素的含义、分类及配置问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和决定要素需求的因素。

第三章: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是指农业经济中农户如何组织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组织形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形式,如个体农户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合作社等。

此外,还分析了不同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四章:农业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业产品市场是指农民将农产品上市交易、购销农产品的场所和形式,农业产品价格则是在市场上形成的农产品的价格。

本章主要探讨了农业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农业产品价格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同时,还介绍了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结构和运行机制。

第五章:农业投入产出与农业效益农业投入产出是指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农业效益则是指农业生产中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经济效果。

本章主要讨论了农业投入产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农业效益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此外,还分析了影响投入产出与农业效益的因素。

第六章: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是农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关注的是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和互动作用。

本章主要围绕农村发展的定义、特点和路径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农业经济对农村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结语农业经济学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而提高我们对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导论1.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强调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1.2 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农业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解释土地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探讨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问题2.2 劳动力资源解释劳动力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探讨劳动力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问题2.3 资本资源解释资本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探讨资本资源投资和利用的问题第三章:农业生产技术3.1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探讨技术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2 农业生产技术选择和应用解释农业生产技术选择和应用的原理探讨技术选择和应用的决策过程3.3 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强调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的重要性探讨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的策略和方法第四章:农业市场与价格4.1 农业市场的特性解释农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探讨农业市场的主体和行为4.2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解释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4.3 农业市场政策与调控介绍农业市场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探讨农业市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五章: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估5.1 农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农业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农业政策的种类和目标5.2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农业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5.3 农业政策的实践与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政策的实施和效果探讨农业政策的改进和优化方向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解释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探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6.2 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农业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实践6.3 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解释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意义探讨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方法和技术第七章:农业企业与管理7.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解释农业企业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农业企业的特点和经营风险7.2 农业企业经营策略与管理介绍农业企业经营策略和管理的要点强调农业企业营销和创新的重要性7.3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解释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八章:农业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8.1 农业项目的类型与评估解释农业项目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农业项目评估的方法和步骤8.2 农业项目投资与融资介绍农业项目投资和融资的方式和渠道强调农业项目投资和融资的风险管理8.3 农业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解释农业风险的概念和类型探讨农业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九章:农业政策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9.1 农业政策模拟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农业政策模拟的方法和工具强调农业政策模拟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9.2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解释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探讨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和效果9.3 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的案例研究分析具体农业政策决策的案例探讨农业政策决策的改进和优化方向第十章:农业经济学研究前沿与展望10.1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探讨当前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强调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挑战和机遇10.2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创新介绍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探讨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10.3 农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农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强调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发展和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农业生产要素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如土地退化、土地产权不明晰等。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教案章节:一、课程介绍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和应用领域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农业经济学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农业经济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强调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和应用领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教学资源:1. 教材:农业经济学教科书2. 案例:农业经济学的实际案例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教案章节:二、农业生产要素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要素的种类和作用。

2. 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方法。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要素的种类:土地、劳动、资本、技术2. 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和限制3. 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方法:边际分析、生产函数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农业生产要素的种类和作用,强调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农业生产中的要素配置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性。

3. 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边际分析和生产函数进行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练习。

教学资源:1. 教材:农业经济学教科书2. 案例:实际农业生产中的要素配置情况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农业生产要素的理解和优化配置方法的掌握。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边际分析和生产函数进行要素优化配置的教案章节:六、农业技术进步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和作用。

2. 掌握农业技术进步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教学内容:1. 农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2. 农业技术进步的测量和评估方法:产量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效率评价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农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农业技术进步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钟甫宁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钟甫宁

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教材)教案导论教学目的了解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以及了解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

教学内容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 2教学过程第一节农业的部门特点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力,把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即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我国改革开放前,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农业即大农业是指农(种植)、林、牧、渔业。

在现代,狭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生产的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部门);而广义农业概念,则包括动植物生产的产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产中、产后(包括流通、加工、销售等部门)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

不包括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农村的非农产业。

二、农业的地位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也是人类社会其他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的基础。

也只有当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能够提供剩余农产品时才有可能。

可见,农业具有这种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首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说明了农业的特殊重要性。

在古代,农业可以说是社会上唯一的生产活动;在近代和现代,即使在实现工业化之后的资本主义发达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和不能取代的。

在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仅源于农业是一切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且源于农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1、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9亿多在农村,农业人口比重大。

2、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安全)问题。

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农业综合知识四》涵盖《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发展经济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考试参考书:《农业经济学》,张忠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复习内容:导论一、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掌握农业的概念与特点二、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明确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四、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五、了解农业分额下降规律第二章农业组织制度一、掌握制度的基本概念二、了解制度的类型三、掌握经济制度的功能四、制度变迁概念、理解制度变迁源泉与方式五、产权制度概念及内容六、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七、中国土地所有制度八、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三权分置”制度九、中国农业组织制度演变第三章农业家庭经营一、农业家庭经营及其必要性二、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产生三、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特点四、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存在问题与完善发展路径五、农业规模经营概念、实现形式、意义六、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实现途径第四章农业合作经济一、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农业合作社的概念、原则与特点三、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四、国内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五、中国农业合作的类型六、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及特点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动因及其作用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发展对策第六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点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战略措施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点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三、农业产业结构的的变化趋势和合理化的标准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因素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调整原则、战略方向与措施六、农业生产布局相关理论与原则七、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第八章农业支持与保护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含义与依据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转型的时机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分类四、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五、农业保险的概念与必要性第九章农业土地与水资源一、农业中的自然资源概念、特征与分类二、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及特点三、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四、农业集约经营的概念、必然性及吴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六、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七、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十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第十一章农业中的资金一、农业资金的概念、分类及来源二、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依据、投入方向与原则三、财政农业资金的管理四、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特点第十二章农业科技进步一、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内容、特点及作用二、技术创新的内涵、农业技术创新的假说与类型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途径第十三章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一、流通的含义、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二、市场与市场的构成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功能、类别四、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点五、期货交易的功能六、套期保值及其原理第十四章农业开放与国际化一、国际分工相关理论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WTO的基本原则及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四、中国应对农业的国际化的策略第二部分:《农业政策学》考试参考书:《农业政策学》(第二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十次印刷。

农业经济学 -- 钟甫宁

农业经济学 -- 钟甫宁
11
第二篇 农产品市场



5.1农产品的需求






5.2农产品的供给


①需求的含义 ②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 ③需求弹性
①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②供给弹性 ③单项农供给弹性产品的④农产品 总体供给弹性⑤供给曲线的移动
12
• 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农产品市场 的均衡价格,与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密切 相关。本章介绍了需求与供给的含义、曲线、 函数,阐述了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需求与供 给曲线的移动。
9
第一篇 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②农业合作经
济组织产生的原因③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
4.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行的基本原则④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特 征⑤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与条件⑥发

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
、 农
4.2农业合作经济基本理 论
①合作经济思想及合作社理论起源②西 方早期合作经济思想及合作社理论流派 ③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及合作社理
①中国家庭农场的演变②中国家庭 农场的绩效③中国家庭农场的缺陷
④我国的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
6
• 家庭农场是家庭农业经营的基本单位, 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资料使用权或所有权, 进行自主经营。本章重点阐述了家庭农场 的含义、特征、类型及作用,探讨了家庭 农场存在的必然性,家庭农场与农业规模 经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并且介 绍了美国、法国、日本三个国家的家庭农 场,最后分析了我国的家庭农场(家庭承包 经营制)的演变、绩效、缺陷及发展方向。
型、方式与功能④我国农业社会化服

务体系发展趋势、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业经济学学习教案

农业经济学学习教案

农业经济学学习教案一、引言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农业经济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农业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农业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影响因素;4. 能够运用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内容1. 农业经济学概述1.1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1.2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3 农业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农业市场分析2.1 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分类;2.2 农产品供求关系分析;2.3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2.4 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预测和供给管理。

3. 农业生产经济分析3.1 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3.2 农业生产成本分析;3.3 农业生产效益评价;3.4 农业生产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管理。

4. 农业政策与决策4.1 农业政策的概念和目标;4.2 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3 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4.4 农业投资决策分析。

五、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将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理论框架。

2. 实例分析:通过对农业经济实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自主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与农业经济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市场等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际的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学习评估: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和小组演讲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农业经济学导论》、《农业经济学原理》等。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一) 导言与农业经济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3. 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解释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范围。

强调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介绍农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业政策等。

解释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

3. 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包括经典经济学家对农业经济的研究。

介绍农业经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革。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历史发展。

2. 案例分析法:提供相关农业经济案例,让学生分析并理解农业经济学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小组作业:让学生分组进行农业经济学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二) 农业生产与技术【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因素。

2. 掌握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3. 了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解释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探讨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如种子、化肥、农业机械等。

2. 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分析土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等。

探讨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包括农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讲解资本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包括农业投资和金融政策。

3. 农业技术的进步介绍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包括新品种选育、农业机械化等。

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决定因素。

2. 案例分析法:提供相关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分析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农业技术进步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概述1.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2.2 劳动力资源2.3 资本与资金2.4 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第三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3.1 农产品市场的类型与组织3.2 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变动规律3.3 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支持与调控第四章: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4.1 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与特点4.2 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与方法4.3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企业第五章:农业政策与农业政策分析5.1 农业政策的类型与作用5.2 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3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与评价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 农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6.2 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优化配置6.3 农业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6.4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技术第七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7.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7.2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任务与方法7.3 农业企业成本核算与收益分析7.4 农业企业的发展与创新第八章:农业信贷与农村金融8.1 农业信贷的作用与政策8.2 农村金融体系与金融服务8.3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8.4 农村金融风险与管理第九章:农产品贸易与国际市场9.1 农产品贸易的特点与影响因素9.2 农产品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规则9.3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与挑战9.4 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合作与发展第十章: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0.1 农业发展战略的类型与选择10.2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政策10.3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10.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政策选择第十一章: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11.1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与构成11.2 农业产业链的运行机制与优化11.3 农业价值链分析与提升策略11.4 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认证1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与影响因素12.2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检测体系12.3 农产品认证制度与市场准入1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策略与措施第十三章:农业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13.1 农业知识产权的类型与保护13.2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13.3 农业技术转移的机制与渠道13.4 农业知识产权政策与技术转移策略第十四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政策14.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影响因素14.2 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与问题14.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政策的选择14.4 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第十五章:农业经济学研究前沿与展望15.1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5.2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5.3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创新15.4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应用与实践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新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新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新一、引言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业市场的运作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教案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农业经济学的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全面介绍《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探讨其内容与应用。

二、教案概述1. 教案简介《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旨在利用电子技术手段,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通过教案,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实应用,提高学习效果。

2. 教案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案内容应基于科学的农业经济学理论,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针对性原则:教案应具备指导性,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趣味性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案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

三、教案内容1. 内容概述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农业经济学概述:介绍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农业生产与成本:探讨农业生产的要素和成本结构,分析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

(3)农业市场与价格:研究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波动和市场调控等问题。

(4)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重点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政策措施。

(5)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农业现代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 教案应用《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预习和巩固: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案提前了解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以便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讲解。

(2)课堂互动和探讨: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案进行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增强课堂氛围。

(3)作业布置和批改:电子教案可方便教师布置作业,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

(4)自主学习和复习: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教案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一) 导言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3. 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农业:农业的定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农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要素。

(2)农业市场:农产品市场、农业要素市场。

(3)农业政策:农业政策的概念、农业政策的类型和作用。

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概念、实证分析的方法。

(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的概念、规范分析的方法。

(3)动态分析:动态分析的概念、动态分析的方法。

4. 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在我国的研究现状(1)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农业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学的发展特点。

(2)我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现状:我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我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参考文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

3.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二) 农业生产要素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现状和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和作用(1)土地:土地的概念、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劳动:劳动的概念、劳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资本:资本的概念、资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技术:技术的概念、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旨在揭示农业生产的内在矛盾和外部联系,为农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农业政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农业经济问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教学内容2.1 农业经济学导论介绍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创新动态。

2.2 农业生产要素与农业技术分析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与利用、农业技术进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3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研究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市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

2.4 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探讨农业政策的目标、工具和效应,以及政策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2.5 农业产业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分析农业产业链的构成、作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机制及发展对策。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传授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典型农业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4.1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

4.2 考试内容期末考试内容包括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现实农业经济问题分析。

4.3 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农业经济学》,张晓山、蔡昉等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5.2 辅助教材《农业经济学导论》,李宁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5.3 网络资源中国农业经济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等。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一) 农业经济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

3. 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a. 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b.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c.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a.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b.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c.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3.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a. 生产要素理论b. 生产函数与生产率c. 成本与收益分析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a.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b. 农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c. 农业对就业和贸易的影响【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农业经济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农业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作业布置】1. 复习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总结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 思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自己的观点。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二) 农业生产要素【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生产要素的种类和作用。

2. 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优化。

3. 理解农业生产要素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要素的种类a. 土地资源b. 劳动力资源c. 资本资源d. 信息和技术资源2. 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a. 土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b. 劳动力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c. 资本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 信息和技术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优化a. 要素投入的决策分析b. 要素配置的原则和方法c. 要素优化的目标和要求4. 农业生产要素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a. 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b. 要素组合与产出的关系c. 要素效率与产出的关系【教学活动】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农业生产要素的概念。

农业经济学教案

农业经济学教案

农业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了解农业经济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3. 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决策工具;4. 培养学生对农业问题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证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a.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农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c. 农业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 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a. 全球农业经济形势分析b.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现状c. 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 农业经济分析方法与工具a. 农业经济分析方法的概述b. 农业供求分析及其应用c. 农业投资分析和决策d. 农产品市场分析和价格预测e. 农业政策及其经济评价4. 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与决策a.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b. 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c. 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发展d.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e.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现代化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系统的讲解,介绍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农业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加深对农业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

4. 案例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农业经济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性等方面的评价。

2. 作业质量:包括对农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政策评价等方面的作业完成情况。

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果。

4. 实践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写作实践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研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农业经济学原理与应用》等教材,提供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

农业经济学 钟甫宁

农业经济学 钟甫宁
①中国家庭农场的演变②中国家庭 农场的绩效③中国家庭农场的缺陷
④我国的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
? 家庭农场是家庭农业经营的基本单位, 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资料使用权或所有权, 进行自主经营。本章重点阐述了家庭农场 的含义、特征、类型及作用,探讨了家庭 农场存在的必然性,家庭农场与农业规模 经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并且介 绍了美国、法国、日本三个国家的家庭农 场,最后分析了我国的家庭农场(家庭承包 经营制)的演变、绩效、缺陷及发展方向。
第三篇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9.1农业的发展阶段及其

特点


9.2农业现代化


9.3改造传统农业


9.4中国农业现代化
①原始农业②传统农业③现代农业
①概念②内容③特征
①传统农业停滞落后根源②改造传统农业 的技术进步③改造传统农业的制度变革
①新中国现代化进程回顾②农业现代化 的评价指标体系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1.5农业技术进步
第一篇 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①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② 边际产 品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
律③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与分类
①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特点 ②土地区位利用③土地集约经营④ 农业土地规模利用⑤地价与地租
①农业劳动的概念②农业劳动力的特 殊性③农业劳动生产率④农业劳动力
的流动
农业经济学
主编:钟甫宁 南京农业大学
导论 农业生产要素
及其配置
目录
农产品市场 农业的可持续发 第五章 农产品的需求 展
第一章 农业的生产 与供给
第九章 农业现代化
要素
第六章 农产品的市场 第十章 农民收入与
第二章 家庭农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教材)教案导论教学目的了解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以及了解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

教学内容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节农业的部门特点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力,把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即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我国改革开放前,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农业即大农业是指农(种植)、林、牧、渔业。

在现代,狭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生产的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部门);而广义农业概念,则包括动植物生产的产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产中、产后(包括流通、加工、销售等部门)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

不包括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农村的非农产业。

二、农业的地位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也是人类社会其他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的基础。

也只有当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能够提供剩余农产品时才有可能。

可见,农业具有这种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首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说明了农业的特殊重要性。

在古代,农业可以说是社会上唯一的生产活动;在近代和现代,即使在实现工业化之后的资本主义发达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和不能取代的。

在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仅源于农业是一切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且源于农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1、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9亿多在农村,农业人口比重大。

2、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安全)问题。

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三、农业的特点1、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

2、土地的特殊重要性。

3、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以及与自然条件的高度相关性。

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农业经济,是指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

2、农业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和分析农业经济问题及农业经济运动规律的部门经济学。

二、农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农业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既是部门经济学,又是应用经济学。

它和其他经济科学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又是农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各农业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三、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由于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差异和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周期性,以及受自然条件影响而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

四、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产品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农产品短期一次性收获与周年均衡消费的矛盾;二是农产品可以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而在不同阶段可以进入最终消费;三是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事关国计民生和消费者健康安全。

五、农业生产者的特殊性发达国家的农民主要为市场而生产;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同时为市场和自身消费而生产;农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在做出农业生产决策时必然同时考虑市场需求和自身消费需求。

农业生产者的福利即收入分配问题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第三节农业经济学的使命农业经济学既是部门经济学,又是应用经济学。

其任务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经济问题,科学揭示农业经济运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探讨为发展农业经济服务的对策与途径。

教材以外增加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学习内容。

第一篇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第一章农业的生产要素教学目的了解农业生产要素及其构成,理解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特点及其如何利用教学内容农业生产力的要素的构成,农业土地,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农业技术进步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6教学过程第一节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一、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1、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一般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2、农业生产要素的产出包括有形的农产品和无形的服务。

3、农业生产函数: Y=F(R,L,K,T)4、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pMP(X)=w二、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1、边际产品递减规律2、边际技术替代率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三、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与分类1、农业生产要素,是指为了获得人类需要的农产品而在农工业生产中投入和使用的资源、条件和手段。

2、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及功能(1)自然资源(2)劳动力(3)资本(4)科学技术第二节农业土地农业资源一般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一、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特点1、土地,是指包括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土壤、岩石、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组成的一个自然综合体。

2、土地的作用: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人类一切物质财富生产都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大量的基本生产资料。

3、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土地具有面积上的一定性。

土地使用得当,土壤肥力或生产能力可以不断提高。

土地位置的不可移动性和严格的区域性。

二、土地区位利用1、农业区位理论2、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三、土地集约经营1、土地集约经营的内涵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得内涵式生产经营方式。

2、土地报酬规律和追加投资适合度土地效益(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增加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时,最初可以使产量随投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当投入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新增加的产量会愈来愈少,最后减少为0甚至为负值。

追加投资适合度,是指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追加投资和增加的产量产值之间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追加投资的最大限度应当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之点。

四、农业土地规模利用1、农业规模报酬与农业规模经济2、农业土地规模效益3、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五、我国土地利用情况1、我国农业用地资源的基本状况(1)农用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水平低。

(2)耕地后备资源贫乏。

(3)大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相当部分土地退化严重。

(4)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显著。

2、我国耕地利用的成就与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巨大成就。

但我国土地利用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第二,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第三,山林和草原乱垦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3、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扩大与节约农业用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

主要措施有: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合理利用草原草山草坡,发展畜牧业;合理利用水面,发展水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石漠化,改进生产和生存条件。

同时,要注意节约用地,依法保护耕地。

(2)土地集约化经营。

我国土地集约化经营状况:长期以来,我国土地集约化经营主要是精耕细作的劳动密集型的集约经营,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步向资金密集型集约经营即现代集约农业转化,使我国从一个农业单产较低的国家转变为单产较高的国家。

但是,我国农业集约化经营发展很不平衡,现有中低产田约占2/3,集约化经营潜力巨大。

我国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途径:第一,加大农业投入,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第二,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第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集约化程度较高农业产业部门的比重;第四,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衡量农业集约经营水平及其经济效果的指标:衡量农业集约经营水平最主要最准确的指标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基本生产资料的价值。

分析农业集约化经济效果的指标,就是把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指标和实现集约化所取得的成果加以对比。

六、地价与地租(政治经济学已学习)第三节农业劳动力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具有劳动能力的总和。

二、农业劳动力的特殊性农业劳动时间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农业劳动场所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农业劳动的周期长,劳动效益具有差异性。

三、农业劳动生产率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3、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增长缓慢。

改革开发以来增长较快,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4、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条件。

5、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第一,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第二,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第三,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第四,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6、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1)计算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时间含义:指生产单位农产品所花费的物化劳动时间和活劳动时间的总和。

此外,还应包括间接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但在实际中,只按直接花费的活劳动时间来计算农业劳动生产率。

(2)计算平均劳动生产率。

应采用多年平均数,可以采用每劳动力年生产各种农产品产量的指标。

(3)按负担人口数计算劳动生产率。

即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负担的人口数。

(4)劳动生产率中时间与产量的计算:第一,计算产量或劳动成果,可按产量、产值和工作量分别计算。

第二,计算劳动时间,可采用人年生产产品数量、人工日或人工时。

四、农业劳动力的流动1、配第—克拉克定理与我国的经验证据2、人口流动的经典理论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第四节农业资本一、资本、投资与农业增长1、农业资本的概念及分类(1)农业资本,是指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表现。

(2)农业资本按不同标准可以做如下分类:第一,按资本存在形态划分为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第二,按资本来源划分为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第三,按资本在再生产过程所处阶段,分为生产领域资本和流通领域资本;第四,按资本的价值转移方式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农业中资本的重要作用3、农业资本运动的规律性:即由第一阶段生产开始前的贮备资本,转化为第二阶段生产过程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并形成价值更大的在产品和产成品资本,之后进入第三阶段的流通过程变成货币形态资本和实物形态资本,又将形成下一个生产周期的贮备资本,以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周转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