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创作历程
卢梭介绍
让-雅克·卢梭 (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 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 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 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去世。著有《论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 《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 等多部作品。
《爱弥儿》
《爱弥儿》全称为《爱弥儿—论教育》,既是一部 虚构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教育学和哲学著作。叙述了 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四个时期的年龄特征、成长过 程和他接受的自然教育,书末叙述了他未来妻子苏菲 应受的教育。重点是讲述爱弥儿如何在自然教育中成 为一个完美的自然人。
爱弥儿接受的教育是全面的。
教育环境上,爱弥儿从小就光着头、赤
教育方面
自然教育理论,教育要顺应自然,以自然教育为
基准,并与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有机结合,才能 达到完美的预期教育目的。
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
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教师只需创设学习环境,给 孩子充分的自由。
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与 “公民”
概念相对。公民依赖于专制社会,没有自由,并依 靠他人劳动为生。
教育中要把儿童看作儿童。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
感情,人们既不能把儿童当成要管束的奴隶,也不 能把他们作为成人的玩物。
身心教育四阶段论
一、婴儿期(出生至二岁)。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 为主,进行体育教育。选择合格的家庭教师。
二、儿童期(二至十二岁)。处于“理智睡眠期”, 进行感官教育。采用“自然后果法”教育儿童。
三、少年期(十二至十五岁),进行智育(培养少 年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和劳动教 育(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懂得机械原理)。
卢梭
卢梭就是这类人中的楷模。
卢梭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1712年出生于瑞士的日内瓦。日内瓦是个古老而富庶的城邦,但它并没有给卢梭带来童年的乐趣。卢梭的生活比较艰辛,自幼漂泊流浪,当过学徒、仆役、秘书、家庭教师、乐谱抄写员等。在巴黎曾同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交往,参与了《百科全书》的撰写。
卢梭是一个天生酷爱读书的人。书籍孕育了卢梭别具一格的性格和品质,而这一性格和品质又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著作。作为一个下层社会的穷困的流浪孤儿,他完全靠自学和个人奋斗而奇迹般地磨砺成为才华盖世的思想界巨子。
做学问者,就要能忍受穷困。任何一味贪图金钱的人,都不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一生,从没有过因考虑贫富问题而令他心花怒放或忧心忡忡的时候。他从来不像世人那样看重金钱,甚至也从来不曾把金钱看做多么方便的东西。他觉得金钱本身是毫无用处的,要享受它,必须把它变成别的东西:必须购买,必须讨价还价,必须时常受骗;虽掷千金,难遂所愿。如果一个人非要称心满意不可,那不知要操多少心,惹多少麻烦。你必须结识许多朋友,找代理人,送佣金,东奔西走,伫候佳音,结果往往还是上当。
我从事的工作只有在绝对的隐居中方可进行,这需要长时间的、宁静的沉思默想,这是社交界的喧扰所不允许的。这迫使我有一段时间采用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以后我发现,从那时起,这项工作从未被任何力量所打断。只要有可能,我就在片刻之内,将自己整个身心投入这项工作中去,毫不牵强,专心致志。在人们后来迫使我独自一人生活时,我发现,他们为了想使我的处境更惨,而将我隔离开来的举措,反而比我自己还要好地成全了我的希求。
卢梭的心灵充满对真理的热爱,卢梭的人格充满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要是没有这种热爱和关切怎么可能写出这样让人们激动的文字呢?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本论的第一句就向世人坦白了他的写作动因:
卢梭介绍.
朴素派 (原始主义) Primitivism 1890 背景 ︰朴素派画家一词的由来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出现 的所谓 「星期日画家」(Sunday Painters), 另一 别名即为「素人画家」。由于19世纪晚期社会生 活形态的变迁,画家个性的主张 与社会性往往分 裂为二,不能互相适应,于是「朴素派」 画家便 在这种情形下产生, 他们的出现有如一种自然产 生的缓冲作用。此一流派 事 实上不能冠以派别的 名称,因为他们并无特定的组织或 共通的主张, 完全是个自独立作画。 特色 ︰朴素派的作品有相同的倾向:单纯、朴素。 朴素 主义的画家们所作的画,大都描写细密;而此派 画家的写实则是基于内心要求的写实,将梦与现 实揉而为一。
朴素艺术的旗手 --亨利 卢梭 Henri Rousseau (1844~1910)
亨利 盧梭 Henri Rousseau
(44~1940)
卢梭幼年家境并不富裕,1871年进入巴黎市政府海关处担任收税员,而终其一生, 就是担任这个安份的公务员;他的闲暇嗜好,就是创作绘画,曾经获准在罗浮宫 美术馆临摹。曾经参加官方的沙龙展,却未曾入选;但他仍自得其乐的不断创作。 卢梭于 1855 年从巴黎一所收费站中退休后,始全力作画,因此博得“关税员” 的称号。别人常把他归为“原始的”、“素人的”、“周日画家”之列,他却光 明正大地认为自己是不折不古的专业画家。 1891年起常至植物园观赏温室里的热带景物,创作了许多充满幻想式的作品, 如“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梦”等,1893年退休之后,生活清苦,却全心投 入绘画创作;他充满想象的作品,却获得了诗人的赞赏及毕加索等前卫画家所推 崇。 卢梭画的主题包罗万象,除了巴黎市郊,还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丽的 寓言性作品,花卉、尤其是一批富异国情调的大幅幻想式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常 逛巴黎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所激发出来的。 卢梭创作热衷于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他的艺术很难归到哪一派,但他的画 法属超现实主义。他似乎总是生活在一个梦幻的世界,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幻想的 天真性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天真烂漫,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
艺术大师介绍亨利卢梭
卢梭在美术史上是个异端 他完全靠自学掌握绘画方法;享有平民画家的盛名。 他的作品在他在世的时候就博得了当时前卫画家们的
赞赏。
谁是卢梭
• 他是巴比松画派的奠基人和领袖 ;
• 他是近代朴素绘画大师 ;
• 后来的立体主义者 表现主义者以及超 现实主义的画家们都对他表达了敬意
艺术史上的卢梭
丰富的一生。
他死后;1912年意大利诗人阿波利奈尔用诗 体形式为他撰写了墓志铭,雕塑家布朗库西, 将诗句镌刻成碑 在他死后,伯恩海姆热纳画 廊举办了一次大型卢梭作品回顾展,集中了
很多散在民间的卢梭作品。
云雀;你站在天使的肩上,为画家卢梭放开歌喉,热 情高唱着······
——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
• 他常常在画室邀请朋友举办个晚会,主持、 乐队、厨师他都一手包办。
他把伙 伴们全 部带到 画中;把 友谊和 梦带到
画中
为自由; 邀请艺术家们在第22
届独立沙龙展出
在画家西涅克 的极力推荐下 1886年的法国 独立美展 展出 了卢梭的4幅画
狂欢节之夜
• 朴素 简洁、 清新、自然
• 静谧步态背 后隐藏的每 个夜归人都 希冀的夜景
卢梭 作品 欣赏
• 人物 肖像
卢梭 作品 欣赏
• 人物 肖像
卢梭 作品 欣赏
• 人物 肖像
卢梭 作品 欣赏
• 故事性 风景画
卢梭 作品 欣赏
• 故事性 风景画
卢梭 作品 欣赏
• 风景画
模仿卢梭的绘画
• 和高更相识后;他 从来都满怀敬意, 而高更也认为他 是个好人,所以 经常拿他开玩笑。
高更自画像
一次;卢梭正在画丛 林的女人与狮子, 高更登门看见了, 他说:尊敬的卢梭, 你已经渐入佳境了
卢梭的生平
卢梭生平卢梭(1712.6.28—1778.7.2)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是古典自然法学派和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
● 1712年6月28日卢梭生于且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生他时去世,他从小由姑母抚养,这是其人生的第一大不幸。
● 1722年,其父与市政议员发生争执,卢梭的父亲离开了,留下年仅10岁的小卢梭。
卢梭被寄居在舅父家,托付给姨妈照管,在此期间卢梭读过两年书。
● 1727年在零件刻缕师那当学徒,受到奴役。
也因偷窃经常挨打受骂。
● 1728年被华伦夫人收留。
1728年由于游玩误了时辰,城门关上了,他害怕回去后会遭到挨打,未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了日内瓦,后被华伦夫人收留。
1740年卢梭离开了华伦夫人,一直颠沛流离,受过教育,学会作曲,做过仆从、家庭教师、秘书等等,但始终籍籍无名。
● 直至1750年,这也是卢梭生平转折的一年,他参加全国论文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他的哲学家的生涯也因此开始了,声誉如日中天,社会交往也日渐增多,但卢梭不善交际,深感不自在。
卢梭也因此疑心周围的那些朋友设计合谋毁掉自己,觉得他们表面上似乎在努力使我幸福,实际上却努力使我成为笑柄。
他开始胡思乱想。
● 1756年,声望日高,但鄙弃与贵族为伍的卢梭与瓦瑟迁往退隐庐,告别了巴黎,在乡间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此时的他一边倾慕着瑟瑞斯,一边又开始了对乌德托夫人的热恋。
也正是因为乌德托夫人之缘故,卢梭怀疑狄德罗从中毁掉他的名声(即将平时告知的秘密传给他人),于是与他绝交。
他激进思想及行为引起封建王朝和僧侣们的的不安,也使其与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学者决裂。
● 1757年,因与乌德托夫人恋爱一事,和狄德罗、格里姆、埃皮奈夫人闹翻,他离开了退隐庐,住到了卢森堡元帅家,受到卢森堡夫妇的保护。
● 1762年起,卢梭由于写政论文章,也就是《爱弥尔》与《社会契约论》发表,这两本书给卢梭招致了严重的后果,他本人被谴责,书被查禁和焚烧,为逃避当局的逮捕,卢梭从此逃出巴黎,之后四处逃亡,几近举世共弃。
卢梭
卢梭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早年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
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
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上尉,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
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
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
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
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
育婴堂的教育,比他们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
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
中年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
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泰奥多尔·卢梭人物简介
卢梭的自然主义作品
• 《橡树林中的修道院》:描绘了修道院在自然中的宁静 与和谐 • 《拾穗女》:表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和人们的辛勤 劳作
卢梭的细腻情感与心理描绘
卢梭的细腻情感
• 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深刻挖掘 • 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
卢梭的心理描绘作品
• 《沉睡的吉普赛女郎》:通过人物的姿态和表情,展现 了吉普赛女郎的神秘和妩媚 • 《草地上的午餐》:通过人物的互动和表情,表现卢梭 • 让-弗朗索瓦·米勒 • 克洛德·莫奈
巴比松画派的发展 03
• 从自然主义到印象派的过渡 • 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影响和启示
巴比松画派的主要特点与风格
巴比松画派的主要特点
• 自然主义的绘画风格 • 真实感和生活气息的体现 • 户外写生的绘画方式
巴比松画派的艺术风格
卢梭的色彩运用与技巧
卢梭的色彩运用
• 色彩鲜明,注重光与影的变化 • 善于运用对比色,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卢梭的色彩技巧
• 《草地上的午餐》:通过色彩的运用,展现了阳光下草地的明亮和温暖 • 《沉睡的吉普赛女郎》: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了吉普赛女郎的神秘和魅力
04 卢梭的代表作品解析
《橡树林中的修道院》分析与解读
05 卢梭对后世艺术的影响与贡献
卢梭对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与传承
卢梭对巴比松画派的影响
• 推动了巴比松画派的自然主义和真实感发展 • 为巴比松画派的印象派过渡奠定了基础
卢梭对巴比松画派的传承
• 他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被后世画家所继承和发展 • 对巴比松画派的繁荣和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卢梭对后世艺术家的启示与影响
DOCS SMART CREATE
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泰奥多尔·卢梭 人物简介
卢梭
圣· 普乐的信,终于被尤丽母亲发现,她气极而死。尤丽没有能力为自己争取幸 福,迫于父亲的压力,和一个年近五十的大贵族德· 伏勒玛结婚。尤丽向丈夫坦 白了过去的恋爱,得到丈夫谅解。他丈夫主动把圣· 普乐请回,担任他们儿子的 家庭教师。尤丽与圣· 普乐日日相见,他们表面上似乎彬彬有礼,相安无事,实 际上,仍然相互爱恋,极力克制内心的感情的波涛。为了屈从社会偏见,忍受 着感情上的痛苦,各自蒙着虚伪的面纱。一日,尤丽为搭救落在水中的儿子, 染病死去。在给圣· 普乐的遗嘱中,她说:“现在我依然对你怀着爱情,过去的 事,虽然坦白了,但不感到耻辱……。”尤丽死后,圣· 普乐愤怒地给她父亲写 了一封信,指责他说:“残酷的父亲,请想一想,您为了自己的偏见而牺牲了 她的幸福。”
卢梭
一.生平与创作
让-雅克卢梭(1712-1778),著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 文学家。
1.1712年6月28 日,出生于日内瓦,母去世,有姑母抚养 2.1727年,在零件刻镂师那当学徒,1728年华伦夫人收留他 3.18 世纪30 年代初,自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明了记谱 法 4.1750年在狄德罗的鼓励下,写出《论科学与人生》,一举成 名,风俗的堕落和文明进步的关系;1752年《乡村卜师》大 获成功;1755年《论不平等的根源》对私有制提出疑问 5.1756年,与百科全书派产生矛盾,住到“退隐居” 6.1761年,发表《新爱洛依丝》获得巨大成功 7.1762年,出版《社会契约论》论述了专制、最高权力和法律、 政府及其形式、特殊建制,对法国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影 响了以后的民主政体 8.1762年,发表《爱弥儿》,论述了儿童教育,主张让孩子自 由发展
故事情节
圣· 普乐是一个敏感、渊博、俊美的平民知识分子。贵族小 姐尤丽的母亲发现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青年,主动聘请他 为尤丽的家庭教师。圣· 普乐最初对教育聪明而又温柔的 姑娘非常自信,没想到会有感情上的波澜。不久,他就不 由自主地陷入恋爱的苦恼之中。平民的身分不准许他向贵 族小姐求婚,他只能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热烈的爱情。
浪漫主义先驱者卢梭
浪漫主义先驱者卢梭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学中。
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上和⼈的本性善良。
⼀批作家响应他
的“回归⾃然”的⼝号,在创作中抒发对⼤⾃然的感受,描绘⼤⾃然的魅⼒,抒发对美好事物、⾃由理想和乡⼟的热爱追求和依恋。
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昂。
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
1800年斯塔尔夫⼈发表了著作《论⽂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
在这部著作和另⼀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
⾬果的《克伦威尔》序⾔和《爱尔那尼》⼀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果的作品⽓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彩,表现了对中下层⼈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学的杰作。
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钱万能罪恶的⼩说在法国浪漫主义⽂学中也属优秀作品。
然⽽,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
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
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
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起了重要作⽤,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
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
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彩。
卢梭~6A239
《爱弥儿》
• 在《爱弥儿》中,卢梭阐明了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的思想。卢梭的培 养目标是自然的学生,从小锻炼自己,没有经常有助于人的习惯,更 没有炫耀自己的习惯,也不会炫耀自己的学问,应该根据所有同他有 直接关系的事物进行判断,考虑后果,分析道理。卢梭主张给孩子一 定的自由和宽松的环境,在孩子出生以后不要用衣服裹紧他的身体不 能动弹,孩子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是无拘无束的,一出生就要受到束 缚是令孩子很不舒服的,不要太担心孩子会着凉,可以给他穿上宽松 的衣服,让他的手脚自由活动。同时他还要去孩子不要有一点小毛病 就去看医生,要让孩子经常锻炼,生病是惯出来的。这一点对中国的 家长具有提醒作用,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中国大多数的家 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很多父母就视孩子为宝贝般呵护,孩子有一 点小动静就着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了避免孩子受伤或遭受挫折, 就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没有留给孩子思考的余地。中国的 家长常把自己的孩子看作“长不大的孩子”,即使子女快要步入社会, 也总是觉得孩子还处于需要被保护的孩提阶段。孰知温室里的花朵是 永远长不大的,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
论科学与艺术简介
• 《论科学与艺术》作者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夜最杰 出的思想先行者,他的“论科学与艺术”这篇论文是他最 早的一篇重要作品。论文系应第戎学院的征文而作,原名 为“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和卢梭的 名字分不开的18世纪后半叶的“返于自然”的思潮,最初 就是在这篇论文里得到了明确的阐发。 虽然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但是,当其 他启蒙思想家对理性、文明、科学、进步充满赞美时,卢 梭却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敏锐地觉察到了被神化的科学 理性所隐含的危险,揭示了科学的进步与道德风尚之间的 深刻矛盾。尽管他对科学伤风败俗的指责并不严谨,但却 以"伦理的理性主义"的视角触及了启蒙时代的重要问题.这 不但成为他后来学说的出发点,也开启了启蒙运动对唯科 学主义的自我反思。
卢梭自传赏析
卢梭自传赏析一自1762 年卢梭于蒙莫朗西写了致马尔泽布的四封信,试图对自己的性格、为人作出解释起,他的写作活动就开始从理论性著作和小说转向自传性的作品,先后完成了《忏悔录》,《对话录》和《漫步遐想录》(注:此书法文原名为《LesR@①veriesdupromeneursolitaire》,徐继曾先生译为《漫步遐想录》,这是一个公认的优秀的中文译本。
但卢梭在“r@①verie”一词中灌注了颇为深重的内涵,译为“遐想”似乎显得轻松了些。
考虑到“r@①verie”一词在法文中与“梦”(r@①ve)同源,故似译为“梦思”更为妥当。
)(下文简称为《漫步录》)。
差不多可以说,卢梭晚年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塑造自我形象,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些作品(尤其《忏悔录》)因其截然不同于前人的风格和极大的开创性,被推举为现代自传文学的鼻祖。
关于那些自传性作品中,卢梭首先而且格外强调的是它的真实性。
在这方面他实在是说得太多,这里只消引《忏悔录》题记的开头和全书结束时的一节,想必便足以代表:这是世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像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
[1]我说的都是真话;如果有人知道有些事情和我刚才所叙述的相反,哪怕那些事情经过了一千次证明,他所知道的也只是谎言和欺骗……我高声地、无畏地表明:将来任何人,即使没有读过我的作品,但能用他自己的眼睛考查一下我的天性、性格、操守、志趣、爱好、习惯以后,如果还相信我是个坏人,那么他自己就是一个理应掐死的坏人。
[2]要把不相信他的人“掐死”,当然是不太文雅,不过,也可以算是提出了最为坚决的保证。
但自传有可能是完全真实的吗?卢梭自传作品真实性的限度在哪里?如果说,即使他努力去追求也不能达到他所向往的真实,又是由于什么原因?这些都是饶有趣味的问题。
当然,对卢梭的表白表示充分信赖的人也是有的;在中国,由于卢梭研究的缺乏,这种信赖是延续到久远的――前些年巴金在《随想录》中力倡“说真话”,便屡屡提及卢梭的榜样。
让 雅克 卢梭 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生平经历卢梭(1712—1778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
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
16岁时离开日内瓦来到都灵流浪,生活无着,饱尝人世的心酸。
后经由朋友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
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得以安心读书、思考与写作,并在她影响下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1742离开华伦夫人来到巴黎之后,卢梭开始自谋生路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并由此结交了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与百科全书派成员,与大哲学家狄德罗合编了《百科全书》,成为了巴黎沙龙的宠儿。
1749年,他以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获得了第戎科学院一等奖,并一举成名。
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追求,保持贫困和独立。
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
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一书。
1756年开始了为期6年的隐居生活。
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
1761年,发表小说《新爱洛绮丝》,猛烈批判与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卢梭声誉日隆。
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不但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
《爱弥儿》一书遭禁,并被多次当众焚毁。
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
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遍全欧。
而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最终成为终生的仇敌。
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但不久又回到法国,重新过上了隐居生活。
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
著作《忏悔录》、《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相继完成。
1778年在法国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去世,安葬于巴黎先贤祠。
卢梭的生平和创作
让-雅克· 卢梭(1712-177 8),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最杰出的 思想家之一,伟大的政论家,极具 风格的文体家与小说家.主要作品 《论科学与艺术》 《论人类不平等 的起源与基础》 《新爱洛依丝》 《社会契约论》 《爱弥尔》.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以惊世骇
俗的激进思想批判私有制度及其观念. 《社会契约论》:开篇一句“人是生而自由 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类不平等 的起源在于私有观念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出 现,而社会不平等的发展也一直依赖于这个 基础.此书力图向全人类提出一套社会政治 改革方案,故被誉为政治学史上最卓越的古 典文献之一.
对大自然的赞颂是《新爱洛依丝》的又一 大重要特点,也是对文学创作的一大贡献。 卢梭描绘了日内瓦湖迷人的湖光山色,瓦 莱山陡峭的山岭,还有梅叶里的粗犷和幽 静,收获葡萄的欢乐,冬天守夜的肃穆, 田园生活的平静和乐趣……一幅幅奇景令 人心旷神怡。在瓦莱山上,倾斜的巨石高 悬,瀑布以浓密的雾气令人浑身湿透。东 面是春天的花卉,南面是秋天的果实
18世纪悲剧 重演
文学史地位
18世纪启蒙文学代表 开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总之这是一部承上启下的作品
德国文学
文学概况——文学任务 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资本主义的发 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创造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文学,启蒙民族意识,消 除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
分期
早期:20现代至世纪中期
中期:70-80年代(狂飙突进高潮)
晚期:1796~1804魏玛古典主义时期
早期
莱辛为代表:美学著作《拉奥孔》、戏剧评论集 《汉堡剧评》、市民悲剧《艾米莉亚· 迦洛蒂》,成 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狂飙突进运动
卢梭
让-雅克·卢梭(1712-1778)
一、生平与创作
出生在信奉新教的日内瓦一位嗜好文学的钟表匠家庭。
少年时代受华伦夫人庇护。
1741年,卢梭来到巴黎,开始为《百科全书》撰稿。
六十年代获得广泛声誉。
《爱弥儿》出版后,法国掀起一股反卢梭的浪潮。
他不得不离开法国,在欧洲大陆和英国各地避难。
1770年重返巴黎。
1778年7月20日病逝。
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伊丝》(1759)、《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尔》(1762)、《忏悔录》、《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等著作。
二、几部主要作品分析
1、《爱弥尔》:教育小说,写爱弥尔的教育与成长。
2、《忏悔录》:
(1)论辩和对抗的基调。
(2)平民的自信与骄傲。
(3)卢梭的“多情”。
(4)敞开心扉,暴露自我。
3、《新爱洛绮丝》分析
(1)情节
圣普乐、朱莉、朱莉父亲德丹治、贵族沃尔玛、克莱尔、爱德华。
(2)主题分析
这部卢梭最著名的小说对建立在美德基础上的爱情、友情、亲情的内涵及价值作了全新演绎,是启蒙主义理想出色的文学宣示。
卢梭把爱情看成人类最美妙、也最重要的情感。
小说中,友情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分量。
小说中亲情的性质和意义。
《新爱洛伊丝》更富想象力之处,是创建克拉朗这个乌托邦的理想乐园。
《新爱洛伊丝》最大艺术特色是应用简单的文学形式反映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
卢梭的思想和创作不仅对歌德等启蒙主义作家产生重要影响,而且直接开启
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关于卢梭的300字简介
让-雅克·卢梭的(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和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其文学创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幼年困苦,少时颠沛流离,中年因《论科学与艺术》一举成名。
1762出版《社会契约论》发出“人民主权”的反封建最强音,以《爱弥儿》论述儿童教育,后因政治因素避居流浪,期间写成《忏悔录》。
晚年四面受敌,写出散文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仍有不屈不挠之精神。
1794年,卢梭遗体被迁至先贤祠。
卢梭是一位激进的启蒙作家,他说:“自然使人幸福与善良,然而社会却使他堕落与悲惨”,自卢梭成名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极为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他私德有亏,也无人能否认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亨利·卢梭-自学成才的法国画家
亨利·卢梭-自学成才的法国画家世界名画名家(69):亨利·卢梭-法国自学成才的画家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也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
出生于法国拉瓦尔,18岁从军,27岁参加德法战争,退役后任税务员,40岁退了职才开始作画。
1885年他在香·埃吕西沙龙展出处女作,1886年《狂欢节之夜》参加独立派展览。
此后他平均每年都有5幅以上作品展出。
他的代表作有《林中散步》、《税卡》、《战争》、《睡着的吉普赛姑娘》、《我本人·肖像·风景》、《乡村婚礼》、《抱木偶的女孩》、《梦》等。
46岁才取得了某种成就的象征——卢浮宫临摹研究古典绘画藏品的许可证。
他的绘画完全是自学的,用他的话说“除了自然之外,我没有老师”。
他的画纯真、质朴、充满孩子般的天真烂漫和童话般的幻想。
现实中,亨利·卢梭生活拮据,结过两次婚,共育有九个子女,但最后只有一个女儿存活。
生活的阴霾从来没有在他的画中出现,这使得他画作的灿烂更为珍贵。
1、足球运动员亨利·卢梭1908年油画105×80厘米现藏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这是一幅非常有立体感的作品!1908年完成的《足球运动员》,是这位神秘主义画家卢梭取得社会反响以后的又一有影响作品。
他在这幅画上已进一步探索了稚拙与神秘的双重思维,把几个形象可笑的运动员,画成囚犯般的样子,不仅比例失调,而且环境也神秘:在两旁密集排列的树木中间奔走着;尽头是球场的栏杆,显然,这一切不是真实的生活,而是不可解释的梦幻。
2、梦亨利·卢梭 1910年布面油画205 × 299cm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梦》是卢梭逝世前最后一幅杰出的作品,可以说代表了他的真个风格与追求。
在画面左角,卢梭将他初恋时的情人画在沙发长椅上,置身于充满梦幻的热带丛林中。
在这片森林里,奇花异草郁郁苍苍,两只狮子虎视眈眈,还有隐藏在森林深处的大象和禽鸟,以及惨淡月光下吹奏长笛的黑人,营造了一种异国情调和带有神秘意味的梦幻之境。
欧洲启蒙主义文学之六:卢梭1
欧洲启蒙主义文学之六:卢梭1欧洲启蒙主义文学之六:卢梭1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是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瑞士,但祖先是法国人。
他父亲是小钟表匠,因为母亲早逝,父亲对他管束不严。
很小的时候起,父亲便和他一起读小说,常常通宵达旦。
那些古代历史人物对他的自由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不甘受奴役的个性。
12岁时,卢梭便离开日内瓦,到法国萨伏亚一带开始了流浪生活。
在流浪之中,他在店铺里当过学徒。
因为生活无着,曾被关进都兰的宗教收容所。
由于天主教的哄骗、逼迫,他改信天主教,但对天主教一直没有好感。
他还当过贵族的随从,但又放弃了。
他也进过宗教学校,但不能忍受没有自由的生活,因此离开了学校。
流浪的生活,使他接触到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也认清了统治者无情残忍的面目。
他在流浪生活中,认识了华伦夫人。
从1732年起,他在尚贝里的华伦夫人家里生活了几年。
在华伦夫人的家里,他学习了音乐、数学、天文学、历史、地理等,还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唯物主义哲学。
1741年,他携带着自己发明的音乐简谱法来到巴黎,把简谱法呈给了法兰西学院,但是学院保守的学究们否定了卢梭的发明。
他曾就任驻意大利使馆的秘书,不久又因与上司冲突回到巴黎。
这时他认识了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为《百科全书》编写音乐稿件。
与狄德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749年,卢梭参加了题为" 科学艺术的复兴对改良风俗是否有益" 的征文,他的论文《论科学与艺术》中选,由此一举成名。
1755年,又举办"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的征文,卢梭再次参加,但没有中选。
参加征文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成为千古名作。
两篇论文在当时轰动一时。
1756年,他隐居于爱弥达日和蒙莫朗西,这时与狄德罗、伏尔泰等人发生冲突,关系破裂。
不过他写了创作活动中的主要作品。
1762年出版《爱米尔》后,作品被下令焚烧,同时还被通辑逮捕,于是卢梭逃往国外,直到1770年才返回巴黎。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
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对于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自传体小说《忏悔录》的作者。
生平经历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家庭中,小时候失去了母亲,父亲也因为对财产的争夺而不得不离家出走。
他的童年因此过得十分苦难,但同时也培养了他对孤独和思考的习惯。
15岁时,卢梭成为了一个无业游民,在不断的流浪和奔波中,他开始自学文学和音乐,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1732年,卢梭来到巴黎,开始担任一些小职务,而他的才华和学识也很快得到了认可。
他成为了瑞士驻法国大使的秘书,并开始在文学和哲学领域探索自己的道路。
1750年,他著作了《盛宴》和《新赫洛伊斯》两部歌剧,受到了鲜明的成功。
随着他的声望逐渐增加,他也开始辞去一些职务,专注于自己的著述和思考。
卢梭的晚年生活十分困苦。
由于他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制度悖离,他一直备受斯文·格拉韦尔的打压并多次被迫流亡。
1778年8月2日,卢梭在埃尔马利的一家小旅店中逝世,享年66岁。
主要思想作为一位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卢梭提出了许多关于自由、平等、人性和政治道德的思考,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认为,人类原本处于一种自由的自然状态下,并且具有天赋的道德和知识,但是由于私有财产的产生,社会不平等也随之产生。
为了避免这种不平等带来的矛盾和压迫,人们应该通过一个社会契约来建立一种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这个社会契约可以让个人将自己的自由与权力归于整个社会,而整个社会也会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力得到平等的保护。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于后来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也被后世的一些著名人物所推崇,如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和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
著作介绍卢梭的著作涵盖了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等领域,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的社会契约论和《忏悔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士日内瓦湖上的 卢梭岛及塑像
卢梭创作思想艺术特点
• 思想:从自然崇拜、感性崇拜理念出发,抨击封建社 会的政治、教育、道德、宗教等方面,同时也与倡导 科学理性精神的启蒙主流思想有很大分歧。 艺术:开了一代文风,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影 响。 突破“理性”限制,崇尚自我、抒发感情; 讴歌大自然,大大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坦诚描写和寻求自我,深入挖掘人性; 激情、雄辩和细腻准确混合的文风。
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 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 歪扭扭。 ——《爱弥尔》
生平、创作与思想
• 隐居与决裂
其激进思想及行为引 起封建王朝和僧侣 们的的不安,也使 其与伏尔泰、狄德 罗等启蒙学者决裂。
我收到了你的反人类的新书, 谢谢你,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 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伶巧, 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尊著, 人一心向往四脚走路。但是, 由于我已经把那种习惯丢了六 十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 能再把它捡回来了。
“ 田野的风光,接连 不断的秀丽景色,清新 的空气,由于步行而带 来的良好食欲和饱满精 神,在小酒店吃饭时的 自由自在,远离使我感 到依赖之苦的事物:这 一切解放了我的心灵, 给我以大胆思考的勇 气,…… ” ——《忏悔录》
法国,阿尔卑斯山下的美丽小城安纳西(Annecy ) 卢梭在此度过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那短暂的时间里,我享 受了一个世纪的生命和纯洁、完美的幸福。”
巴黎成名
“科学、文学与艺术…… 1741年,来到巴黎,以抄写乐谱、传 用花冠点缀在束缚着人 们的枷锁之上,它们窒 授音乐为生。结识了狄德罗,逐 息人们那种天生的自由 渐形成了自己的启蒙思想。1749 情操。”
年,应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 (否认科学与艺术有助于人类道 德的净化) ,获一等奖,从此声 誉鹊起;后又撰写《论人类不平 等的起源和基础》,获得更大反 响。
生平、创作与思想
• 逃亡、“忏悔”与 “漫步”
晚年又于贫困孤独中写了自 传的续篇《一个孤独的散 步者的遐想》,深沉凝重, 忧郁而从容。 1778年7月2日,病逝。1794 年,遗体迁葬于巴黎先贤 祠。
我在世间就这样孑然 一身了。没有兄弟,没有 邻居,没有朋友,没有社 交圈子。我这个最愿与人 交往、最有爱心的人竟受 人们的一致排挤。……尽 管如此,我还是会用我的 爱心爱他们的,……
——伏尔泰致卢梭信
生平、创作与思想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何时吹响, • 逃亡、“忏悔”与“漫 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 步” 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 1762年,为逃避当局的逮 “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 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这 捕,逃出巴黎,之后四 样的人。 ”……看看有谁敢于对 处逃亡,几近举世共弃。 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忏悔录》 悲愤中写成自传性作品 《忏悔录》,控诉封建 专制社会对人的迫害与 腐蚀,又将自己的灵魂 史无前例地坦诚披露。
让-雅克· 卢梭(1712-1778)
我把所有一切的书都合起来。 只有一本书是打开在我们大 家的眼前的,那就是自然的 书。正是在这本宏伟的著作 中,我学会了怎样崇拜它的 作者。 ——卢梭《爱弥尔》
一、生平、创作与思想
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候, 我肆无忌惮;在朗拜尔 西埃先生家里的时候, 我无拘无束;在舅父家 里,我谨言慎行;到了 我师傅那里,我就变得 胆小如鼠了。 欢畅的童年及少年
“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 我们的科学和我们的艺 术之臻于完美而越发腐 败的” ——《论科学与艺术》
生平、创作与思想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
• 隐居与决裂
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 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 切更是奴隶。
1756-1762年,声望日高 ——《社会契约论》 但鄙弃与贵族为伍的 卢梭隐居于巴黎近郊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森林,创作出一系列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 著名作品,如《新爱 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 洛伊丝》、《社会契 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 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残害他 约论》(政治论著)、 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切, 《爱弥尔》(教育哲 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 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 理小说)等。 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
《乡村卜师》
• 他拒绝觐见国王,拒绝年金。 • 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勇气也完蛋 了。。。。。一接受这笔年金,我指的 阿谀奉承,或者噤若寒蝉了。
《忏悔录》 • 这部自传体的小说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
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的50多年 的生活经历。他说,我“要把一个人的一 生毫无一点虚饰地、完完全全地把本来面 目指给人们看,而这个人——就是我自 己”,“我以同样的坦率讲述我的美德和 罪过……完全按本来面目把自己表现出 来。”
《忏悔录》艺术特色
• • • • • 别具一格的自传,名为忏悔,实为控诉。 惊人的坦诚 高度的自信 无情的控诉 个人英雄主义
拥抱真诚
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谢 谢! Nhomakorabea•
1. 2. 3. 4.
卢梭的创作历程:
• • • • • • • • • • • 1742年为《百科全书》写稿。 1750年写第戎科学院设奖征文《论科学与艺术》,一举成名。 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卜师》大获成功。 1755第二次应征论文《论不平等的根源》。 1758写了《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 1761年发表《新爱洛依丝》获得巨大成功。 1762年出版《社会契约论》。 1762年发表《爱弥儿》。 1764年发表9封《山中来信》。 1765至1767年撰写《忏悔录》。 1776至1778年写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出生于日内瓦,母亲因难产而 ——《忏悔录》 去世,由热爱读书、感情丰 富、性格正直的钟表匠父亲 抚养长大。10岁时,父亲因 一场纠纷离家流亡,卢梭寄 居舅父家,读过两年书,后 又作雕刻匠学徒,受到奴役。
• 漂泊与慰藉
16岁起出逃流浪,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来 维持生活,饱尝人间苦难,也广泛地接触 了社会。其间结识了华伦夫人(),并在 她家度过了8年的宁静、甜蜜的生活,醉心 于山间乡村的的美丽景色,勤奋自学各门 学科,积累了广博的知识。 “ 一切否认心灵感应的人,假使他 们能够的话,就请他们讲讲吧,为什 么我和华伦夫人第一次见面,第一次 交谈,第一次凝视,就不仅令我对她 无限钟情,而且产生了对她的一种永 不磨灭的完全的依赖。” ——《忏悔录》
本书是作者晚年处于悲惨地时的悲愤自省、呕心沥血之 作。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 续完成的。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不同的 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行为举目都淋淳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 前,并引导我们深入那一时代去认识、思考关于人和社会的 许多奥秘和深层次问题。 他倡导个性自由与个性解放,反对宗教信条与封建道德 法规的束缚,在《忏悔录》中宣扬个人为中心、以个人兴趣 爱好为出发点的人生态度,把自由、平等视为人的自然本性。 因此这部自传同时也是一部个性解放的宣言书。这种资产阶 级人道主义思想在当时即18世纪无疑有着非常革命的意义, 它启迪着人们摧毁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从而推动历史的前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