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留中学声现象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声现象复习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学生版)一【导学目标】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计算题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四、【导学过程】【自主学习,明确目标】_____,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_______,但声音可继续传播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______声音。

传播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的形式传播。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______,真空____传播声音。

声音的感知过程:声源的振动-----〉人耳鼓膜的振动-----〉人听到声音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响度:响度跟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防治和减弱的途径: 噪声减弱的途径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声传递信息:实例①_______②________.声传递能量: 实例①_______②________.【合作学习,组内交流】1、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2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 振动产生的。

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 。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

2、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

3、会知识的应用。

知识回顾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的条件(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

如图所示,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

2.声源(1)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发生的物体①固体可以发声:用手刮梳子齿时,梳齿振动发声;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振动,说明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发声;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振动而发出的;用小槌敲击音叉时,用手接触音叉能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水花四溅,再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②液体可以发声:溪水哗啦啦地响,说明水振动发声。

③气体可以发声: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喇叭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方式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最快,气体中最慢。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4.声速(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t s v ;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

(2)回声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

利用回声测距。

①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 :a .当△t >0.1 s 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单元系统复习,培养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会解决和利用生活中有关声现象的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知识探究法。

【教学用具】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一、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发声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声途径:声靠_______传播。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在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

_______不能传声。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1、乐音三要素:其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有关系,男低音、女高音,高音、低音是指音调。

响度:是人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__,它跟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系。

音色: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_______。

2、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

三、知道声的利用1、回声定位:蝙蝠靠超声波探索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或鱼群。

2、声波能传递_______:如B超(声音诊病)。

声现象复习学案2016.2

声现象复习学案2016.2

1、通读一遍课文,熟悉本章的基础知识。

2、尽量不看课本填写预习学案,并记忆学案中的相关内容。

3、通过填写学案能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

【知识结构】预习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

声音的传播需要 ,它可以在 中传播, 不能传声。

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它具有 。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声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空气中的要 。

预习点二、乐音的特征(乐音的三要素)响度表示声音的 ,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

音调表示声音的 ,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音色不同,声波的 也不同。

预习点三、声的利用举例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声音能传递信息?预习点四、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乐音通常是指那些 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 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 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 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人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 ___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 _ dB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 。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有: 、 、 。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人怎样听到声音 骨传导 双耳效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1.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征;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复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乐音的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

声现象的应用难点:如何正确区分音调、响度、音色。

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内探究】【探究一】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典题突破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练习: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探究二】声音的特征【典题突破2】图1一6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典题突破3】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 B.(2)(4) C.(1)(3) D.(3)(4)练习: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就知道是生瓜还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胸腹内器官是否正常(如图1一2所示),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如图1一3所示).上述实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探究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典题突破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中考复习学案: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中考复习学案: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4、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5、回声测距。
6、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D、调节MP3音量是改变了音调
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
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发声体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7、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禁鞭、禁鸣笛。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设隔音墙、种植树木
(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防噪声耳罩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设计意图

人教版初三物理《声现象》复习学案(1)

人教版初三物理《声现象》复习学案(1)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通过回顾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噪声等知识,找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乐音的三要素内容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巩固有关声现象的基础知识难点:进一步学会应用声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二、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声音的特征、噪声危害和控制6、声的利用二、典例透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透析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

透析点二:声音的特性【例二】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下列声音的说法中指音调的是________;指响度的是________;指音色的是________。

A “高声大叫”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B 女高音歌唱家与男低音歌唱家C 二胡与钢琴发出的声音不同D 在山谷中说话听到回声透析点三:噪声的防治【例三】 以下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______,阻断噪声传播的是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是_______。

A. 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透析点四:声的利用【例四】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 .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C .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 .利用声呐测海深【例五】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 .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 .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 .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 .人突然暴露在150dB 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透析点五:回声【例六】 利用回声来测量海深的仪器,叫回声测深器.它装在海船舱底,由舱底向海下发出声音传至海底、暗礁、鱼群处,再经暗礁反射到海面,由舱底的灵敏回声接收器把回声接收下来,准确记下声音由发出到回声返回所经过的时间,可测海深及鱼群或暗礁的位置.如果接收器收到声音从海面发出到被某暗礁反射回海面共用了0.8秒,求暗礁在海中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00米/秒)三、巩固提高(多学多进步)1.学校联欢会上。

声现象复习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案(1课时)一、教学目标: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及应用。

二、知识疏理(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传播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0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50dB。

(2)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声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声: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0.1s人耳才能区分。

三、难点讲解[例1]“声音的高低”到底指什么?[例2]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三要素(以钢尺和塑料尺为例)[例3]铁桥长153m,在它的一端用锤敲一下,另一端某人将耳朵贴在桥上听到两次敲击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42s,求声音在铁桥中的传播速度。

《声现象》巩固练习1.甲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乙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A. 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B.入耳的错觉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D.人的双耳效应2.闭上眼睛我们也可以辨别熟人的说话声音,这是根据人的声带振动时,有不同的( ) A. 音色 B. 振幅 C. 频率 D.响度3.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 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4.在一般情况下,房间内说话比室外听得更清楚,其原因是( )A. 房间内能听到回声B. 房间内没有嘈杂声C. 房间内原声和回声混合D. 以上原因都对5.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几乎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 )A. 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了 B.锣面停止了振动C. 锣的振动频率变低了 D.锣的响度变小了6.某人在下雨天看到闪电后2秒钟,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离人大约( )A. 680米 D.6×107米 C. 1360米 D.1.2x108米7.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提高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波的基本概念:声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声源和声场:声源的种类、声场的概念和声压级。

3. 声波的传播:声波的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和衍射、折射现象。

4. 声波的接收和处理:声波的接收原理、声呐和声探测技术。

5. 声波的应用: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复习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波的传播和接收现象。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声波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实验器材:声波发生器、接收器、测量仪器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声波应用的实例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声现象的思考,例如:“你平时是如何感受到声音的?”、“声波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等。

2. 复习声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声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和巩固。

3. 声源和声场:讲解声源的种类和声场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展示声压级的测量方法。

4. 声波的传播:引导学生复习声波的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和衍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和演示来加深理解。

5. 声波的接收和处理:讲解声波的接收原理和声呐、声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展示声波的接收过程。

6. 声波的应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相关应用。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8. 总结和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声现象复习课学案

声现象复习课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一、三维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

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K12学习】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K12学习】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XX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声现象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物理八年级上)

声现象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理解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3、理解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4、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复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噪声的防治复习难点: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学习活动:(一)通过看书,完成知识网络声源: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不能传声。

与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人耳听到声音:声音引起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把信号传给。

我们怎样听骨传声: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听到声音双耳效应:声音由声源传到两耳的、及其他特征不同。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特性音色: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音色。

人耳听觉范围:从到。

超声波:次声波:噪声:发声体做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危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符号:。

害和控制控制噪声的途径:声的利用:(二)专题解析专题一:转换法当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物理实验研究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例1、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有以下探究方案证明敲桌子时桌子在振动.方案A:在桌面上放上许多小的物体,如:小纸屑、细沙等,可以轻轻的敲击桌面进行观察方案B:在桌面上放上较大的物体,如:物理课本、铅笔盒等,用力敲击桌面后进行观察方案C:在桌面上可以放上许多小的物体,如:一滴水、细沙等,用力敲击桌面后进行观察。

你认为最可行的方案是:理由是:①②提示:在这里要注意对“转换法”的认识及应用。

专题二:实验专题新型物理实验题一般可以分为操作、实验结论归纳、小实验或课外实验,实验设计等类型。

小实验或课外实验通常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做此类实验,要对器材进行认真的比较、筛选,使实验效果尽量明显、有效,表达物理现象或物理原理要完整、准确。

声现象复习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途径。

【重点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及其决定因素;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二、梳理知识,自主学习『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声波能粉碎小石头,表明声音具有。

4、声速:声速大小取决于。

通常情况下,v固 v液 v气。

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5、回声:回声是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原理是:。

『考点2』声音的特性1、、、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它们称作声音的三要素。

2、响度:叫做响度。

响度与有关,还与有关。

增大响度的方法是。

3、音调:叫做音调。

音调与有关,频率指,其单位为。

4、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音色。

『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乐音通常是指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的;噪声通常是指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的。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

3、噪声的级别和危害:人们用(符号)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4、噪声的控制: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考点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至之间,频率高于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超声波的应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反射,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可用于、、、等。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能够区分乐音和噪音,并了解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运用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复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复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声音的接收:复习人耳如何听到声音,包括耳膜的振动、听小骨的传递等。

4. 乐音和噪音:复习乐音和噪音的区别,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 声音的特征:复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乐音和噪音的区分,声音特征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特征的数学表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复习声学知识。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乐音和噪音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声音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第二课时:复习声音的接收和乐音与噪音的区分。

3. 第三课时:复习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4. 第四课时: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运用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第五课时:进行复习测试,检查学生对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声学应用与科技1. 教学目标:了解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回声定位、声纳系统。

掌握声波在医学成像中的作用,如超声波。

探讨声学在环境噪声控制和声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声波在科技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作用和原理。

噪声控制技术及其在提高声音质量中的应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声学科技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原理。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预习目标:1. 通过复习能说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能说出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2. 通过复习说出声音的特性有哪些,它们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能在实例中区分音调与响度。

3. 通过复习能说出声音利用的两种形式,知道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

4. 通过复习说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预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预习难点:能在实例中区分音调与响度课前预习:基础知识梳理知识1、声音产生和传播任务一:阅读教材P,说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能说出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有、、,真空传声。

(2)声音以_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速:①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传播最快,在______中传播最慢。

②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

③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④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能分辨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至少是,因此一般条件下,人要听到回声距障碍物到少米。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通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_________,不过大多时候我们还是通过_______传导来感知声音的。

其中____传导传声本领强。

(2)“效应”可以判断出声源的方位。

预习诊断;1.1、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2、某同学对着一口枯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请问枯井有多深?(设当时气温为15℃)3.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根长的空铁管的一端敲打一次,在另一端能听到_____次声音。

声现象复习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案

专题一声现象一、复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及其应用。

6、回顾本章实验,知道研究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三、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管乐器靠管内空气柱发声、打击乐器受到打击发声)。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5、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注:(1)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2)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6、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7、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s。

8、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区分乐音的三个特征: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知识点三:噪声与能量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留中学《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学案班级:姓名:座号:
复习目标:
(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

(3)进一步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4)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音的三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噪声的控制。

复习难点:如何正确区分音调、响度、音色。

回声测距。

声现象知识结构图:
m/s=km/h,声速大小与与有关。

(会用速度公式v=s/t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叫做响度。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调高低由决定;闻其声而辨其人是因为各人的不同。

、超声波指的是;
次声波指的是。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1)、噪声是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控制噪声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②、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
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该实验用的物理方法是
该实验中乒乓的作用是
2、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将其中的空气抽去……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由此可以推断,假使能抽成绝对真空,将听不到半点声音了,说明真空中传声,
在这个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3、在几个相同的瓶子中,装有深度不同的水,当用筷子从左向右依次敲击各个瓶口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_是不同的,并且是逐渐变_____,如果用嘴向瓶口吹气,则逐渐变_____。

4、如图所示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和图e 分别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
(1)图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
(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
5、某人发现前方有一座大山,他就地击一掌,经过2s听到回声,那么,他距离大山约为多少米?
课堂练习《南方新中考》P
课后自测(共15小题:填空题每空3分,共52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计算题12分)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1、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2、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产生声音。

3、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识别的;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的性质。

4、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
(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好。

5、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

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这哨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向下推拉活塞声音的变
6、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盛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这是由于声音的()
A、振幅不同
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7、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D、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8、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9、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0、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轨道两旁安装隔声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是()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
11、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林毅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3.00秒,当时气温15℃,则林毅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A.13.29秒B.13.00秒C.12.71秒D.无法确定
12、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
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
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13、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14、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
A.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在嘈杂的车间,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D.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
15、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钟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米/秒,求:(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多远?(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