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期中)试题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期中)试题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30个小题共60分。

1.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是( )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D.无为而治2.春秋时期,商鞅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形成,汉代董仲舒却对商鞅进行过一定的批判,认为汉代很多社会问题源于商鞅,下列可能成为其理由的是( )A.商鞅是法家代表,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 B.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易产生土地兼并C.商鞅提倡重农抑商,压抑社会经济活力 D.商鞅奖励军功,冲击了门第对选官的影响3.假如穿越到古希腊梭伦改革时期,作为平民的你能享受到的政治权利是( ) A.参加五百人议事会B.参加公民大会 C.领取工资和观剧津贴D.参选首席执政官4.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为此孝文帝决定( ) A.统一文轨B.整顿吏治C.定都平城D.迁都洛阳5.下列改革措施与解释准确的是( )A.北魏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土地无条件分配给农民B.王安石的免役法——根据每户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C.戊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废除科举制,改试策论D.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6人物言论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苏辙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

法C.均输法D.市易法7.立宪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名称各不相同: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为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

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 )A.代表封建阶级利益 B.坚持改良主义路线 C.阻碍社会进步发展D.维护专制主义政体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

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9.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

乐山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检测试卷及答案

乐山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检测试卷及答案

乐山市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2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注:示意图中“BC”公元前;“AD”公元后】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D2.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3.对下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4.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全体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B.“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C.亚历山大东侵的足迹远达印度河流域D.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5.宗教是一种文化,各种与宗教有关的寺庙、雕刻、碑等都属于宗教文化景观。

下列宗教文化景观与宗教及相关内容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佛寺——佛教——众生平等B.天主教堂——天主教——真主安拉C.清真寺——基督教——耶稣D.喇嘛寺——伊斯兰教——《古兰经》6.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下图所示企业“采用机器生产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它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

四川省乐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乐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8分)24.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

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A.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使分封制瓦解,新的地方行政体制建立。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时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25.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皇帝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制度是科举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进一步打破了血缘政治,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任用人才,对后世的文官考试制度有重要影响。

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26.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

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A.明“理”的方法B.读书的方法C.明“理”的目的D.读书的目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格”就是深刻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原,体现了朱熹注重实践活动的思想,掌握“理”的办法是格物致知;陆九渊注重“内心”的反省,掌握“理”的办法是发明本心。

所以答案选A。

2017-2018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乐山市2017-2018届‚二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27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朝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

‛下列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可与《风》、《骚》对应的是①②③④A. ①②、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2.《贞观政要》载:‚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

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

’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材料表明A. 唐朝君主权力明显加强B. 太宗注重维护司法公正C. 唐朝政权内部斗争激烈D. 太宗坚持法家思想治国3.图1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

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A. 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B. 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C. 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D. 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图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

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A. 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B. 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C. 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D. 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5.《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 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沫若中学2017级高一下历史半期考试题一、选择题(24道,每道2分,共48分)1. 宋代诗人叶茵在《田父吟》中写道:“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

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

”此诗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自给性B. 田园生活的艰难性C. 农业生产的富足性D. 男耕女织的分工性【答案】D【解析】由材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可推断,此诗反映了男耕女织简单分工的小农生产,D正确;A、B、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根据“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析即可。

2. 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

此规定旨在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D.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代严厉限制商人购买土地,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此政策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B项正确。

此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但不符合题干,排除A。

商人购买的土地不一定是国家土地,排除C。

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3.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井田制开始瓦解B. 商品经济发展C. 小农经济兴起D. 家庭手工业产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已经出现,并且促进了生产力的的发展。

所以答案选C。

井田制开始瓦解于春秋时期,魏国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排除A;商品经济发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家庭手工业产生和材料无关,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4.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 马王堆墓出土的素纱禅衣B. 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13)

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13)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6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历史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I卷(单项选择题)说明:每小题2分,共35小题,满分共计70分。

1.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

”他旨在说明()A.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 B.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C.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 D.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2.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弻,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

由此可知,明初()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3.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农耕经济的领先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重农抑商的风气5.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乐山市高2018级高二下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扫描版)

乐山市高2018级高二下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扫描版)

乐山市高中2021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2020.725 .【答案】(1)爆发特点:次数上总体呈增加趋势;频率上魏晋明清较突出;爆发中心逐渐东移南移(伴随经济重心迁移变化);季节上多集中在春夏时段。

(任3点,6分)因素:社会局势,防治措施,经贸发展,人口规模,城市发展,思想观念,医疗水平,气候变化,等等。

(任3点,7分)(2)措施:政府设立医疗机构;普及医学基本知识;注重公共卫生建设;建立疫病防控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任4点8分)作用:防控疫情,保护民众身体健康;培育社会共识,促进族群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减少疫病死亡,保障经济发展。

(任2点4分)26.【答案】示例一短时期内存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①秦朝到汉初:秦朝推行暴政,引发农民起义,又经历楚汉战争,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经济,人口大幅度下降。

②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三国鼎立,相互攻伐,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內迁,国家分裂,战乱不已,人口急剧减少。

③安史之乱至宋初:唐中期安史之乱,北方经济遭到重创,唐朝走向衰落,藩镇割据越演越烈,终成五代十国之变,人口随之减少。

④宋末至明初:蒙古的征服与大规模杀戮直接造成人口减少,蒙古统治者掠夺式的统治,社会活力下降,压抑了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值。

⑤明末清初: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农民起义不断,边界危机时起,瘟疫蔓延。

清朝统治者的征服与大规模杀戮也直接造成人口减少。

综上,人口在短时期内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乱,造成民生凋敝。

此外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还有经济、政策、气候等。

示例二古代人口变化的总体特点是增长很缓慢。

从秦以降至清初,我国人口增长缓慢。

究其原因在于:①朝代更替,长时期的战乱,小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是造成人口断崖式下跌的主要原因。

如秦汉之交,魏晋南北朝,唐宋易代等等。

②封建统治对百姓征收沉重的徭役和赋税,特别是长期以人头税为主的征税方式,严重抑制了人口增长。

③历朝历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抑制了就业,从而抑制了人口增长。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

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

”这说明商代()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2、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

这说明分封制初期()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3.《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

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此材料中的规定() A.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B.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C.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D.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4、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5、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地》、《辩土》等篇章都有涉及。

先秦农时观念发达,源于()A.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B.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C.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D.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6.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赵国邯郸以冶铁成业的郭纵、以煮盐起家的猗顿,在秦国继承家业开采丹砂矿的寡妇清都是很有名的手工业主。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工商食官”的局面已被打破B.秦国和赵国的手工业最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D.私营工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7.《吕氏春秋》中提到“洞庭之鲑”、“云梦之芹”、“大夏之盐”、“阳朴之姜”、“江浦之桔”等;李斯《谏逐客书》中也提到“江南金锡”、“西蜀丹青”等。

对这些现象合理的解读是先秦时期() A.商业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农业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有些地方产品开始有知名度D.政治中心开始东移8.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乐山沫若中学高2016级第四学期半期测试地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2. 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答案】1. A 2. B【解析】试题分析:1. 读图,根据曲线形态,该地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

主要原因是气温上升,①对。

降水量增多,可蒸发水量多,蒸发量大,②对。

图中不能表示风力增大,③错。

降水多,云量增加,④错。

A对。

2. 根据图中曲线,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水分亏损。

该区域当年从3月到6月,月份持续亏损,所以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6月,B对,A错。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水分有盈余,累积亏损减少,C、D错。

考点:区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太阳辐射C. 土壤D. 降水4. 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洋流C. 土壤D. 降水5. 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详流C. 太阳辐射D. 降水【答案】3. B 4. B 5. A【解析】试题分析:3. .影响樱花初放日期早晚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而决定的,热量多开花早,热量少,开花晚。

影响热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这是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选B项。

4. N地、M地、P地虽在同一纬度,但开花日期并不相同,说明三个地点热量并不相同,结合图示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沿海,而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是日本暖流影响所致。

四川省乐山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乐山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15.时空意识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①907—960 960—1127 1127—1276 1271—1368 1368—1644 1644—1912(年)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秦朝 B.隋朝 C. 唐朝 D.元朝1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17.据表1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创办于是表1 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部分)时间(年)课程内容1862英文1863 法文、俄文(后增加德文、日文)1867 增设算学、化学、医学生理、天文、物理等A.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18. 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右图是陈雨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19.“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20.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

开启古希腊民主政治道路的是A. 贝壳放逐法的制定 B.梭伦改革C.公民大会的成立 D.伯里克利改革21. 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发展而来。

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的最高官职是A.元老 B.元帅 C.执政官 D.元首22.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

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23.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挑战自然的伟大壮举。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沫若中学高二2017年三月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2、.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他转达。

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晁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

可见御史大夫( )A.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B.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C.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B不可能是事实C不能判断D有可能是事实4、四位同学围绕发动“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就如何评价唐太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最为客观的是()A.李世民杀兄夺位,残忍至极,功绩再大,也不值得肯定B.尽管李世民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暗算,他也应该无条件避让C.根据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原则,李世民根本不应该继承帝位D.尽管李世民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但这无法改变他作为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5、秦朝时中央下达的官方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文字是( )A.竹木简或帛、隶书B.絮纸、小篆C.竹木简或帛、小篆D.植物纤维纸、小篆6、新罗和日本同唐朝的友好交往中,相同的历史现象有()①都有来唐留学生②都仿效唐朝制度③都学习儒学④都从中国引入佛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7、“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这首诗写在()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B平定“三藩叛乱”后C收复雅克萨之后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8、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B民族政策开明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D中原文化远播少数民族地区9、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①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②由中俄双方平等商定③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④库页岛属中国得到法定认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10、《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粘乎,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

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

”这说明商代A. 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 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C. 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 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2. 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

这说明分封制初期A. 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B. 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C. 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D. 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3. 《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

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此材料中的规定A. 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B. 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C. 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D. 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4. 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A. 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B. 建筑规划突出礼制观念C. 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D. 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5.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地》、《辩土》等篇章都有涉及。

先秦农时观念发达,源于A. 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B. 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C. 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D.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6.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赵国邯郸以冶铁成业的郭纵、以煮盐起家的猗顿,在秦国继承家业开采丹砂矿的寡妇清都是很有名的手工业主。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 “工商食官”的局面已被打破B. 秦国和赵国的手工业最发达C. 政府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D. 私营工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7. 《吕氏春秋》中提到“洞庭之鲑”、“云梦之芹”、“大夏之盐”、“阳朴之姜”、“江浦之桔”等;李斯《谏逐客书》中也提到“江南金锡”、“西蜀丹青”等。

对这些现象合理的解读是先秦时期A. 商业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农业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有些地方产品开始有知名度D. 政治中心开始东移8. 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

”两者的认识都A. 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B. 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C. 认为统一与君主集权是历史发展的趋势D. 反映了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9.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10.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 地方无选官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11. 汉承秦制,私有土地的买卖并不受法律限制,贫民一旦无法正常经营土地便只能将其出售,地主的势力便越来越大。

这一做法A. 加快了土地的流转和兼并B. 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C. 推动国有土地制度的瓦解D. 培植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12.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与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 借助于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 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政治地位13.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A. 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 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 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 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14.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15. 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

”该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16. 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

”这说明A. 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B. 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 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D. 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17. 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的诗歌体裁。

材料表明A. 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B. 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C. 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D. 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18. 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A.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 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19.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20. 《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这表明礼乐制度A. 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B. 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 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D. 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21. 齐国孟尝君使用的冯谖,赵国平原君启用的毛遂,鲁庄公委以重用的曹刿,楚庄王委以重任的孙叔敖等等,都出身低微,或为农民或为舍人或为牧人。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 推行军功爵制B. 纷纷开展变法运动C. 等级观念消亡D. 贵族政治出现松动22. 《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

”材料可以佐证A. 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 铁器的冶炼情况C. 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D. 神农氏创造耒耜23. 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官员报酬的变动A. 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 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 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D. 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24. 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

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

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A. 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B. 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 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D. 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共37分)25. 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

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

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

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礼之间的联系关系。

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

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材料2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

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

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

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材料3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

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

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

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

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数百字的铭文。

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

金文又多讲求押韵。

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

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

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选做题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人物评说)1950年,邓稼先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