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渴(通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 讲究因地制宜C. 强调自给自足D. 注重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指的表现有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粪肥的使用、注重农时等,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干材料信息,故正确;根据节气安排生产、讲究因地制宜等都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AB错误;强调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故C项错误。
2.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指的是人力带动的灌溉工具翻车,故B项正确;耧车是播种工具,故A项错误;筒车是利用水利带动的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风力水车是利用风力带动的灌溉工具,故D项错误。
3.(西周时期)“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
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A. 官营手工业B. 民间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私营手工业【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
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指的是受到官府管理的官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它们均不符合“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故BCD错误。
4.北朝《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材料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②政府对“市”实行行政管理③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④草市已经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北朝时草市尚未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本题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①、②、③又均是正确的描述,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足以证明各种商品买卖是都有固定的场所的,所以本题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吉林省辽源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3.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4.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的出现说明了:A.商业的高度发达B.北宋印刷技术先进C.金属货币量不足D.北宋造纸业发达5.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的商业:A.江南经济的繁荣B.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C.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D.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6.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繁荣发展,这是因为: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D.从商易于致富7.“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8.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观察图1,对图中(耒耜演变为犁)的演变过程解读正确的是()A。
体现了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和方式的演进B。
曲辕犁的出现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C.《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这一演变过程D.一牛挽犁的方式推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2。
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②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③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惬意④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3.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治的社会传统,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等级尊卑鲜明的社会秩序。
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方式上的动与静的差别B.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C。
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 D。
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4.“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及的这一制度是( )A。
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
均田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5。
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A。
规模大,分工极细工 B。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 D。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6。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吉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吉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1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
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A . 生产工具B . 作战武器C . 生活用具D . 祭坛礼器2. (2分) (2018高一下·桂林期中)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 自耕农经济盛行B .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 . 均田制破坏严重D .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3. (2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 . 牛耕的推广B . 手工业的发展C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 . 铁器时代的到来4. (2分) (2019高二下·玉田期中) 有史家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
故大约煮食较普遍。
上述推理表明()A . 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B . 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C . 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D . 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5. (2分) (2019高一下·汕头期末) 唐代有很多造船基地,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杭州、绍兴、临海、金华、湖州,江苏的镇江、常州、苏州、扬州,江西的九江、南昌,山东的登州,安徽的宣城,还有东南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广州等。
这些基地所造船只数量多、吨位大,工艺水平先进。
这说明,唐代()A . 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B .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C . 大运河推动了商业发展D . 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6. (2分) (2018高一下·咸阳期末)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吉林辽源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含答案
田家炳高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在梭伦改革中,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B.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2.梭伦指出:“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这表明梭伦制定法律的目的是()A.树立古代法律的典范B.协调雅典公民阶层的利益关系C.保护雅典贵族的利益D.协调雅典各阶层的矛盾与冲突3.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下列能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史实是()A.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C.以“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4.“国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5.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①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③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以上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A.个人品质B.客观效果C.为尊者讳D.生产力7.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一
友好学校第六十四届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法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
2.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体现的思想是从疆域扩大的角度说明分封制对西周的影响,故A选项正确;B选项行政管理没有体现;C选项属于宗法制;D选项淡化不符合题意。
3. 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C. 御史制度D. 郡县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秦朝……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表明秦朝创建的中央官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建立的中央官制,故B正确;皇帝制度、御史制度不是中央官制,排除A、C;郡县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高一历史考试范围:第一单元 +开辟新航+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 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经济发展而来B. 神农氏为农耕经济的发明者C. 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D. 真实的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答案】C2. 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
这反映了A. 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B. 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C. 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东汉时期牛耕还没有完全普及,但是到了两晋牛耕得到完全的推广,这就是农业水平提高的表现。
政府禁止杀牛,表现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材料中说是由于牛耕的推广才使得政府重视牛耕;C 选项材料未提及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D选项错误,本题强调的是农业不是商品经济。
3. 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A. 儒家思想的影响B. 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C. 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D.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忠臣孝子”“读书耕田”可知这是古人的价值判断和人生理想,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D项正确。
ABC都是这些观念出现的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有两个关键:一是题干的信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二是设问要求“根本原因”,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4.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以下与其产生无关的是A. 生产工具的改进B. 耕作技术的进步C. 土地私有制出现D. 农产品的商品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开始使用和牛耕逐渐推广,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 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田家炳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高一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加两猿,可容一牛,用一人牵,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过程中制作的知识结构图。
图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 )A.铁犁牛耕出现男耕女织型B.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种植养畜相结合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闭分散性D.铁犁牛耕出现封闭分散性3.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瓷器。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4.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其影响是( )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促进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5.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有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难移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7.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
这表明吉卜林( )A.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C.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 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8.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
2019-2020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政府政策的引导B. 国家统一的完成C. 生产工具的进步D. 家庭手工业的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农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关系,另一个就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改进对于耕作方式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
这说明小农经济A. 具有保守性B. 缺少防灾意识C. 具有脆弱性D. 有自给自足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去秋一次水灾”,从而导致“(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从中不难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特征,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保守性”,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B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本身属于小农经济的特征,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C。
3. 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
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
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A. 青铜业、冶铁业B. 制瓷业、棉织业C. 丝织业、制瓷业D. 造纸业、制瓷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Seres(希腊语)赛里斯(指中国人)、丝国(中国),指向丝织业;China(拉丁语)中国、瓷器,指向制瓷业。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制瓷业4.《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丁业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不算工本”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家庭手丁业生产成本较低,是自给自足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与农业相结合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家庭手丁业是面向家庭而非面向市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吉林省辽源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710140111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百家姓中的许姓,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
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
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度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3.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
这反映了()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4.西周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周王朝统治5.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D.社会等级森严6.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7.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郡守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8.某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9.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高一历史第1 页(共6 页)最高行政长官。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辽源市田家炳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60分)1.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6.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7.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8.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考试范围:第一单元+开辟新航+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 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经济发展而来B。
神农氏为农耕经济的发明者C。
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 D. 真实的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2.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这反映了( )A. 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B。
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C。
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3。
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的影响B。
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C. 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D。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4.“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以下与其产生无关的是()A。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耕作技术的进步C。
土地私有制出现D。
农产品的商品化5.19世纪欧洲的丝织技术已是世界一流,其生产的丝绸仍然大量采用龙风、花乌等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
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A. 中国传统技术领先当时欧洲B。
中国丝绸产品畅销欧洲C。
中国制造垄断当时国际市场 D. 欧洲文艺复兴方兴未艾6.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B。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
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D. 清代其主导地位被民营手工业代替7。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 观察下图,对图中(耒耜演变为犁)的演变过程解读正确的是A. 体现了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和方式的演进B. 曲辕犁的出现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C. 《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这一演变过程D. 一牛挽犁的方式推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答案】A【解析】图中下面的文字上面写着耒耜变为犁,说明生产工具发生了变化,生产力得到了提升,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材料中第三幅图片中是牛耕,曲辕犁是使用人力的,故排除;C选项错误,牛耕的推广是在汉代;D选项错误,推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的是曲柄锄。
2. 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②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③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惬意④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因为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由于地主阶级的压迫,加上自然灾害等等,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何来富足和惬意。
因此③不符合题意其余属于正确选项,选择C正确。
3. 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治的社会传统,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等级尊卑鲜明的社会秩序。
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 生活方式上的动与静的差别B. 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C. 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D. 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西方社会形成了平等、法治的社会传统,中国社会形成了等级尊卑的社会秩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西方社会传统的不同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基础的不同,即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经济形态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商品经济因为是开放、动态的,要求平等、法治做保障;农耕经济的相对稳定和封闭性,则要求整合集体的力量改造自然和权力的庇护,自然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其尊卑等级的社会秩序也就随之形成,故C正确;ABD的差别都是由C项所述的差别决定的,排除。
4.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及的这一制度是A. 井田制B. 地主土地私有制C. 均田制D. 农民土地私有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联系所学史实可知,这是北魏至唐朝时期实行的均田制,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封建国家掌握大量土地,把封建国有土地分配给个人和家庭,故C项正确;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符合“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故A项错误;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故BD两项错误。
5. 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A. 规模大,分工极细工B.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 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D.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足以说明分工极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细致的制作。
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这依然没有脱离原有的模式,不能说发生质的变化;C选项错误,机器生产并没有出现;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的内容。
6.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A.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B.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C. 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D.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答案】A【解析】花楼机是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纺织机械,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由于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市场需求有限,导致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
故答案为A项。
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明朝中叶以后民间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排除D项。
7.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
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
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
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才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反映了消费观念的变化,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人们普遍认同的是“追求享受”,而不是“拜金享乐”,故C 项错误;材料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普通市民参与到旅游浪潮中,说明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中国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故D项正确。
8.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 “重农抑商”政策确保了封建经济收益的最大化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答案】A【解析】题干强调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选择经济政策时要考虑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等。
重农抑商政策在唐朝以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此后则越来越阻碍经济的发展,故BC两项错误;C项正确,重农抑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小农是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A正确;D“整个中国古代”说法不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 重农抑商的影响: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2、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9. 16世纪,松江的棉布在全中国打开销路,商人汇集到棉布生产地,他们携带资本,参与了从棉花到织布的生产全过程。
这一材料表明是A. 商人流动性大B. 商帮的推动棉布发展C. 粤商的发展D. 闽商的衰落【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外地商人携带资本汇集到生产地,参与从棉花到织布的生产全过程等信息来看,说明商帮的兴起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B项。
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指出是粤商或闽商,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0. 某同学搜集到明代的土地登记簿“鱼鳞图册”,册中将土地山塘挨次排列绘制成图,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负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该图册是A. 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B. 明朝政府奖励从荒的证据C. 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D. 明朝为限制租佃关系的发展而公布的地契【答案】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鱼鳞图册”是土地登记簿。
11. 曾有大臣上奏雍正帝说:“曩者设禁例,如虑盗米出洋,则外洋皆产米地;如虑漏消息,今广东估舟许出外国,何独严于福建?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
臣愚请弛禁便。
”这表明当时A. 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B. 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C. 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 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答案】A12. 明朝后期史书有这样的记载:“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棉花已经广泛种植B.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快D.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答案】B【解析】“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体现出的是明朝后期商业的迅速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中只说到了中州,并不是全国范围内;C选项错误,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并不是粮食作物,商品化是十分合理的;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市场的内容。
13. 《全球通史》描述道:“新开辟地的召唤力松弛了农奴制的束缚……农奴主必须减少自己的要求,否则,就要冒农奴们纷纷逃跑的危险……农奴制的削弱是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
它造成了一种更易变动的社会,这种社会能积聚起资本,为探险、征服和殖民提供所需的组织和自由的劳动力。
因此,欧洲诸国从事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的程度与其摆脱封建束缚的程度成正比,并非偶然。
”史家强调的是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封建制的瓦解B. 欧洲农奴制的削弱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C. 封建势力雄厚的国家对外侵略成就大D. 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意味着农奴制瓦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新开辟地的召唤力松弛了农奴制的束缚”等信息来看,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封建制的瓦解。
故答案为A项。
B项对因果关系理解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 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4. 某位同学对新航路开辟做了如下评价:“它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它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该同学的评价中分别使用的史观是A.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B.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C.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D. 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可知关注社会生活,属于社会史观;材料中的“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强调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属于全球史观;材料中的“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强调对欧洲近代化的意义,属于近代化史观;材料中的“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强调了文明的交融,属于文明史观,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