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三国鼎立

合集下载

《三国鼎立》PPT教学课件

《三国鼎立》PPT教学课件

4、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C )
①孙权 ②曹操 ③刘备 ④曹丕
⑤诸葛亮 ⑥袁绍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3、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
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夷洲的联系。“夷洲”指
的是今天的(
C)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海南
THANK YOU
汉 末 年
魏 孙权 赤壁之战(208年) 蜀


联合抗曹

混 战
刘备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堂训练
1、齐桓公曾用管仲之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而称霸。这里的“尊王”举措,为后来者提供了“挟
天子以令诸侯”之策。这些后来者中包括(

A、嬴D政 B、刘邦 C、刘秀 D、曹操
2.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 D)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有孙权参加 ③都采用了火 攻 ④都是以少胜多 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 刘备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
备联合迎战曹军。
曹 操
孙 刘
三顾茅庐
• 水站是本次战役制胜的 关键,但曹军来自北方, 不习水战。致命弱点
• 随着曹操势力日益强大, 曹操产生了骄傲、自满 的情绪。不利因素
•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 战术。 先决条件
将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对比、分析,以列表方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你认为是历史的 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观点:进步。 理由:三国时期,国家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 是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相比,实现 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的统一,促进了生产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设计谈起--邓继民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设计谈起--邓继民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谈起邓继民(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宁 272000)[关键词]教学语言,语言魅力,沟通语、导入语、过渡语、升华语、即兴语等,打造语言风格,教学语言遵循的原则在2014年11月的济宁市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上,55岁的我上了一节“下水课”——人教版七上“三国鼎立”。

回顾这次“下水课”历程,作为一名“老”历史教师,我为学生呈现了一节“新”历史课,最大的感受是,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一个事情,那就是“教学语言”。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教学设计,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原因就是语言不同。

我们教研时的听课活动,听什么?学什么?教学设计可以照搬,教学课件可以迁用,唯一难以一时学到手的是什么?教学语言!这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与功底最直接的展现。

执教《三国鼎立》这节课,五次试讲,四易其稿,其中感悟最深的正是语言的巧妙设计与高效运用。

一、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的语言,是人类传递情感信息的工具,以符号、文字、图案、音乐、语音、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等形式为载体,来传递或交流情感信息。

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语言。

教学语言,狭义上讲也称课堂语言,是教师针对教学任务与目标,为指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是教学活动贯穿的桥梁,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媒介。

从广义上讲,凡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之为教学语言,包括师生双方使用的语言,甚至是课下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也可理解为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

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工具,是教师精于教育的技艺,是走近名师殿堂的敲门砖,是师生关系融洽的纽带。

与其说学生被教师吸引,不如说学生被教师的语言吸引。

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教学活动,也不能离开教学语言,精炼的语言会使得课堂浑然天成,而失去了语言魅力的课堂只会是死水一潭。

三国鼎立ppt课件

三国鼎立ppt课件

张飞
总结词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勇猛善战,声嘶力竭。
详细描述
张飞,字翼德,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之一。他与刘备 、关羽并称为“桃园三结义”,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之一 。张飞勇猛善战,具备出色的武艺和战术才能。他声嘶 力竭的威猛形象深入人心。在军事方面,他指挥蜀军多 次取得重大胜利。在政治上,他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为 蜀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飞因其英勇事迹而被后人尊 为“武将之首”。
文学艺术
三国时期的文化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 了深远影响,如古代小说、戏剧、评 书等,都有三国题材的作品。
旅游资源
三国时期的古迹和文化遗产成为了重 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 参观。
思想教育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成为了思 想教育的重要素材,如忠诚、勇敢、 智慧等品质的典范。
05
三国人物介绍
曹操
蜀汉益州割据
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 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在益州地区,蜀汉 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以换取他们的支持 。在其他地区,蜀汉则沿用汉朝的郡县制。
吴国地方豪强
孙权在江东建立吴国后,为了平衡各方势力,采取了地方 豪强与中央政权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吴国的地方官员多由 当地豪强家族成员担任,他们拥有较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同时,孙权也设立了一些中央官员职位,以加强中央集权 。
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三国时期的文化创新为现代社会 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政府和社会 应该鼓励文化创新,以推动社会 进步和发展。
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三国时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为现 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政府 和社会应该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 和社会做出贡献。
THANK YOU

三国鼎立时期

三国鼎立时期

三国鼎立时期三国鼎立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之间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历史对于中国文化和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的未来。

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和民生困苦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东汉王朝逐渐瓦解。

社会动荡促使各地的豪强势力崛起,形成了三国割据的局面。

这三个势力分别是曹魏、蜀汉和东吴,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进程的产物。

曹魏是由曹操建立并由其子曹丕继位的政权。

曹操是一位智勇双全、善于用兵的统帅,他成功地统一了北方,并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刘备,取得了对中原的控制。

曹操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实行草木皆兵的思想,进行改革和治理。

曹魏政权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但是它也面临着不断的内外挑战。

蜀汉是由刘备建立并由其子刘禅继位的政权。

刘备原是东汉末年黑山军的领导者,借助时局混乱及其自身的才华和人脉,他成功地在巴蜀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

刘备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仁义、谦虚的君主形象,并积极开展农业、经济和文化的建设。

蜀汉政权在与曹魏和东吴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内部矛盾和各种限制,最终未能与对手长期抗衡。

东吴是由孙权建立的政权,是东汉末年曹操和刘备对峙的局势下崛起的。

孙权继承了其父孙坚的势力,并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刘备成功击败曹操。

此后,孙权在江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发展了海上贸易,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东吴政权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它也面临着与曹魏的激烈竞争和刘备蜀汉政权的威胁。

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变化。

这段时期的战争频繁,四处战火燃烧,百姓流离失所,长期战争给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这段历史也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和名篇佳作。

三国时期,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涌现。

曹操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治国才能和政治手腕让后世津津乐道。

关羽、张飞、赵云等蜀汉的武将以其忠诚和勇猛闻名于世。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谈起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谈起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谈起在2014年11月的济宁市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上,55岁的我上了一节“下水课”——人教版七上“三国鼎立”。

执教《三国鼎立》这节课,五次试讲,四易其稿,其中感悟最深的是语言的巧妙设计与高效运用。

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教学设计,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原因就是语言不同。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教学语言,狭义上也称课堂语言,是教师针对教学任务与目标,为指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媒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

”与其说学生被教师吸引,不如说学生被教师的语言吸引。

失去了语言魅力的课堂只会是死水一潭。

从小的角度讲,也就是针对一节课而言,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沟通语、导入语、评价语、过渡语、引导语、总结语、升华语等,都是课堂中的必备的教学语言。

第一,沟通语第一次与新生见面,必须尽快打破彼此的陌生感。

我幽了一默:“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有像我这样老的老师给你们上过课吗?”“那好,今天,就让我这位老历史教师,给同学们上一节新历史课。

”借班上课,初次与学生见面,精心设计与学生沟通的简要语言,建立教学氛围,十分必要。

第二,导入语又称导语,是引领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开端。

伴随着《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视频,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杨洪基的这首歌曲,大气磅礴,厚重沉思。

把我们带入到三国时代。

三国,既是一个混战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时代。

三国的历史,虽然不足百年,但那些充满个性的历史人物和那常谈常新的历史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样设计导语,既能把视频中歌词内容和本节课的主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可谓“一石三鸟”。

第三,评价语又称点评语,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课堂表现的评价,恰当运用评价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拉近师生距离。

在进行课堂点评时,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适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PPT优秀课件
孙权(182—252),字仲谋。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 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 曹操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赤壁之战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 黄巾起义军的战争。 曹操评价他:“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
二、赤壁之战
2、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曹操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以来
割据战乱的局面。
袁绍

公元200年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曹操
以少胜多
三四 万人
二、赤壁之战
历史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




二、赤壁之战
主 最终观在原赤因壁:兵曹年败军阀操北贸撤然。挥b师、南客刘下观,备原以因己:之当联短(时合攻统2抗敌一0之曹8全年长国,的)再客加观上条曹件操蜀尚骄未傲成轻熟西晋敌,,这战是术其失失当败的,
根本原因。当混时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与发展,无论是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
够完成统一的力战量对比,都孙尚未权成熟。
不可以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警惕;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当时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与发展,无论是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都尚未成熟。
A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都对政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等因素

A、赤壁之战 1、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曹操

刘备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16课 三国鼎立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教育网(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历史《三国鼎立》教案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三国鼎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重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014新教材

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014新教材
蜀锦 ) 丝织业兴旺(______ 造船业 发达。 _________ 夷洲 ,加强了 建业 船队到达_______ 台湾 的联系 内地和________
蜀汉 221年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成都
P76练习题: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1.从大一统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 因为国家统一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不利于人民生产生活和社 会经济的发展。 2.从大规模的分裂与局部统一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 种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豪强割据混战,三国 的建立,是局部的统一,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
龟虽寿
[东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阅读课本p75,回答问题。
1.诸葛亮分析当今形势,提出了怎样的抗曹策略?
孙刘联军抗曹 2.赤壁之战简表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公元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利 以少胜多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作用 公元200年 袁绍、曹操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袁绍
兵力:约10万
乌巢
官渡之战
曹操
兵力:不足1万
为何曹操能以少胜多赢得官渡之战呢?p75练习题
• 1.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
• 2.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 以诚待人,能宽容人;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 的政治优势。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张作耀说:“一把火,把他(曹操)统一中国的迷梦彻底摧
毁”。这“一把火”有着怎样的影响?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鼎立ppt

三国鼎立ppt

从三国鼎立中得到的启示和反思
战争与和平
三国鼎立时期,战争频繁,人民深受其害。我们应该反思历史的教训,认识 到和平的重要性,努力通过对话、协商等和平手段解决矛盾和争端。
统一与分裂
三国鼎立时期,虽然带来了分裂和战争,但也孕育了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可能 性。我们应该在尊重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点和融合点, 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统一和发展。
2023
三国鼎立ppt
contents
目录
• 背景介绍 • 三国鼎立的形成 • 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 • 三国时期的文化艺术 • 三国时期的科技和经济 • 三国鼎立的结束和影响 • 总结与反思
01
背景介绍
三国历史背景
1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以法治 国,但后期暴政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农 民起义。
01
三国鼎立指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对峙时期,这一时期于219年 正式结束,随后进入了长达近40年的统一过程。
02
曹操统一北方后,于214年占领西南地区,随后在219年派遣夏侯渊、张郃等人 进攻汉中,刘备派遣黄忠、赵云等人抵御,最终曹操失败。
03
219年,孙权派遣吕蒙等人进攻荆州,刘备派遣关羽等人抵御,最终关羽被杀, 荆州归孙权所有。
三国经济的体情况
总结词
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
繁荣、多样化
三国时期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各地农业 生产水平较高。
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经济政策的多样化
随着商业都市的出现和交通的发达,手工业 和商业迅速发展。
各国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屯田制、盐铁 官营等,促进经济发展。
06
三国鼎立的结束和影响
三国鼎立的结束和统一过程

2014中考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2014中考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第三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内容标准】(2011版)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4、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5、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6、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考题特点】(2014年)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重点突出。

2、采用引文、连线、图表、笔记卡片、典故、历史现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考查“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

如政权由分立到统一的趋势、以少胜多的战役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孝文帝改革的推行者、改革的内容、历史意义等。

3、通过组合材料题,纵向横向、中外历史比较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两个重要知识点。

让学生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启示、孝文帝改革(改革创新)者的优秀品质、改革的难度及意义所在、以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4、多通过对“成就的评价性语言”考查历史文化名人。

第18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2014·山东临沂·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争()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014·山东济宁五四制·4)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2014·江苏徐州·15)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三国鼎立 课件-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 课件-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
七年级 历史
学习目标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影(俗称《三国演义》)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汉室倾颓现危机 群雄逐鹿话战争 三国定鼎谋发展
一、汉室倾颓现危机
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把持朝政
宦官 得宠
皇帝 早逝
母后临朝
幼主 继位
夺回君权 诛杀 外戚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 出身名门望族。
选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 (军阀群像)
选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
二、群雄逐鹿话战争
1.官渡之战
(1)概况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概况
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 束,从此,北方诸郡纷纷归附,曹操 “天下莫敌”。
(2)曹操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 毛玠(jiè)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 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 ——【西晋】陈寿《三国志·毛玠传》
“挟天子以令诸侯”
(2)曹操胜利的原因
材料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
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 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 时也……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唯才是举,招揽人才
【拓展作业】
请大家课后互相讲述你所知道的三国故 事,并查阅相关史料,看一看这些故事哪些 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一统天下
二、群雄逐鹿话战争

三国鼎立主要内容

三国鼎立主要内容

三国鼎立主要内容三国鼎立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公元220年至280年间,中国分裂成三个政权并相互争夺统治权的局面。

这三个政权分别是魏、蜀和吴。

三国鼎立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内乱和外患。

在东汉末年,朝廷的腐败和宦官的干政导致政权内部的混乱,外患的威胁也不断增加。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东汉朝廷的无力执政。

这一时期,各地的豪强纷纷起兵割据,形成了多个割据势力。

公元190年,曹操建立魏政权,以中原地区为根据地,借助军事力量征服其他割据势力。

曹操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曹操的领导下,魏政权逐渐形成并与其他割据势力对抗。

而在南方,刘备建立了蜀政权,以川蜀地区为根据地。

刘备在政治和军事上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加入他的队伍。

刘备的死后,他的继任者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巩固了蜀政权的地位。

与此同时,孙权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吴政权。

孙权在政治和经济上实行灵活的政策,吸纳了大量的人才,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吴政权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并与魏政权展开多次战争。

三国鼎立的时期,每个政权都在尽力争夺统治权。

魏、蜀、吴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斗争此起彼伏,形成了一种相对平衡的局面。

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和消耗,各个政权的内部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蜀政权在刘备死后逐渐衰落,最终于263年被魏政权灭亡。

而吴政权在孙权和孙权的继承人孙亮的领导下,一直与魏政权对抗,直到吴政权于280年被魏政权所灭。

三国鼎立时期,不仅有大量的战争和政治斗争,还有各种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三国时期也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例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重要的时期,不仅有战争和政治斗争,还有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三国鼎立的形成 • 三国鼎立的政治经济文化 • 三国鼎立的战争与和平 • 三国鼎立的结束与影响
01
三国鼎立的形成
背景介绍
汉朝末年政治腐败和民不聊生
汉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各地豪强并起,形 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
群雄逐鹿中原
吴国在孙权死后,内部纷争不断,实 力逐渐衰弱,最终在公元280年被晋 朝军队所灭。
三国鼎立的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三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和政治演变,促进了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三国鼎立局面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 交流和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的标志性事件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标志性事 件之一。孙权和刘备联军在赤壁 之战中击败了曹操的大军,奠定 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基础。
荆州争夺战
荆州是三国交界的重要城市,也 是魏、蜀、吴三方争夺的焦点。 荆州争夺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 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2
三国鼎立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制度
三国鼎立局面期间,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制度建设和实践经验,对后世的制度建设和治理思 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提出 的“以法治国”思想,成为了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THANKS
财政状况则以商业税为主,吴国的财政状况则以渔业税和盐业税为主。
文化发展
文化发展
三国时期的文化发展也各不相同,魏 国的文化发展以儒学为主,蜀国的文 化发展则以道教和佛教为主,吴国的 文化发展则以江东文化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绍方面: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
赤 壁 之 战
时 间
交战双方 结 果 战 术
曹 20多万
赤壁
大战

经 过
孙、刘联军 孙 五万多
赤壁之战
时 间
交战双方 结 果 战 术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火烧连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奠定 了基础。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蜀锦行销三国

造船业发达 卫温船队到达夷洲
三国英雄榜:
请用几句话说说你 心目中的三国英雄的功绩。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 的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 大白脸,曹操成了奸臣的 代名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名士评价曹操
如何辨别真假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 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 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 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 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认为 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曹操 政治: “挟天子以令 曹操 骄傲轻敌, 诸侯”,善于用人; 失败 胜利 兵士不习水战 原因 经济:实行屯田,发展 原因
生产。 军事:战术得当。
袁绍 失利 原因
孙刘 骄傲轻敌,听不 联军 正确的战术 进正确意见 胜利 原因
赤壁一战,孙权、刘备声名显赫, 成为东汉末年逐鹿中原的两大强劲势力。 英雄榜上有名!
材料三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 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 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他决定推 行屯田:流亡农民垦荒,兵士耕田,实力增强。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战胜袁绍的原因:
曹操方面
政治:1.“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战术得当。
2.善于用人; 经济: 实行屯田,发展生产。
A

京剧中的诸葛亮和周瑜
课 后 延 伸
诸亮
周瑜
他们的年龄与史实相符吗?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 这些地方长官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 中扩充力量,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袁绍
马腾
曹操
张鲁 刘璋 刘表
沅中 石明德
袁术 孙策
自学: 时 间
交战双方 结 果 主要战术
官渡 之 战
袁 绍
(10万人)
乌巢
官渡
之战
曹 操 (三四万人)
官渡 之 战
时 间
交战双方 结 果 主要战术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军队
曹操以少胜多
火烧乌巢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曹胜袁败的直接原因:
曹操:
1.善于用人。 2.抓住战机发动进攻。(战术得当)
袁绍: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曹操实力强大起来称雄北方的原因:
材料一 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用皇帝的名义 发布命令,“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取得 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 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 即使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他先后下 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军东 阀汉 混末 战年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刘备
复习18课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2.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3.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4.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间、国家、人物、都城;
谁将是最后的赢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pī)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曹丕
220 洛阳 221 成都 222 建业
刘备
孙权
魏蜀吴三国的经济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个国家的经济特色。

兴修水利, 发展生产

丝织业兴旺



根据示意图和地图复习,要会填图。) 6.三国鼎立时期三个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填空)。
一、自我测评:
1. 公元前200年,袁绍率军进攻曹操,主力 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后来曹操听从郭嘉的计谋, 火烧袁军草料场——乌巢,并趁机进攻,最终以少 胜多大败袁军。此战后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意图统一南北。
D
①三顾茅庐 ②联孙抗曹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C
) ④成都称帝 D.①③④
5. 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表明(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 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诸葛亮向孙权建议联合刘备军队,共同抗曹。双方在
赤壁展开决战,周瑜用火攻战术火烧曹营,曹军逃回
北方。于是三国鼎立局面出现了。
2.你能把下图中的错误都找出来吗?
3. 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4.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他们中谁可以入选三国人物英雄榜? 刚才你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英雄?


刘备
孙 权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黑暗 统治腐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7岁 9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