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办法申报指南
2024年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2024年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以下是2024年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范围
1. 支持环境保护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项目。
2. 支持我市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
3. 根据省、市的政策规定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年度预算事业发展需要确定的、需要扶持的其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二、申报材料及程序
1. 申报材料
项目申报单位需提交《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申请表》(附件2)、预算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附件3)、项目实施方案或可行性报告。
每个项目的申报材料需单独编制成册,提供可编辑电子版和盖章版各一份。
2. 申报程序
市属单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项目直接向市生态环境局申报。
各县(市、区)项目向市生态环境局当地分局申报,由各分局对申报项目及材料进行筛选评审后报送市生态环境局。
3. 申报时间
为落实“先有项目后有预算”的要求,请各单位于2023年7月31日前提交项目申报材料,逾期不安排2024年资金。
三、注意事项
1. 申报单位应确保所提交的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如有弄虚作假、违反规定等情况,将取消申请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
3. 本指南最终解释权归市生态环境局所有。
以上是2024年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方案样本
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方案样本一、项目背景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生存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全球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本项目拟在地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二、项目目标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2.恢复已受损湿地,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3.加强湿地管理和监测能力,提高管理效能;4.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三、项目内容1.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制定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受威胁因素,制定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确定具体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包括修复已受损湿地、防止污染、控制非法捕捞等。
2.湿地保护区建设选定一处湿地作为湿地保护区,划定边界,修建围栏,设置标识牌,加强管理和维护,建立监测站点。
3.湿地恢复工程对已受损的湿地进行恢复工程,包括修复湿地植被、还原湿地水文条件、恢复湿地链路等,实现湿地恢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要求。
4.湿地管理与监测加强湿地管理与监测能力,建立湿地管理机构,制定湿地管理办法,加强巡查和监测力度,确保湿地不受非法活动和污染的威胁。
5.公众教育与参与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关注度。
组织公众参与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包括招募志愿者、组织湿地观察活动等。
四、项目实施计划1.第一年:制定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修改;开展湿地保护区的修建工作;开展一次湿地恢复工程试点;建立湿地管理机构。
2.第二年:完善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并组织专家论证;推进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并对试点进行评估和总结;制定湿地管理办法。
3.第三年: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的修订和最终确定;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推进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加强湿地巡查和监测工作。
4.第四年: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公众参与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加强湿地管理和监测工作;总结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经验和成效。
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17.02.21•【字号】•【施行日期】2017.0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州、市林业局,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为规范有序开展全省湿地生态监测工作,省林业厅制定了《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
附件:《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省林业厅2017年2月21日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湿地生态监测机制,推进湿地生态监测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提高保护管理水平,根据《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湿地生态监测是掌握湿地资源消长、湿地生态特征变化的主要措施,是湿地生态质量和保护管理成效评估的重要支撑,是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基础。
第三条全省湿地生态监测按照《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5~2025年)》分期分批进行布局和建设。
第四条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全省湿地生态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建立全省湿地生态监测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并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和管理。
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做好辖区内湿地生态监测工作。
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县域湿地面积消长、湿地保护率和湿地生态质量的监测工作。
湿地生态监测站(点)管理机构应按照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湿地生态监测》(DB53/T 653.1~653.7-2014)地方标准基础上确定的监测工作内容开展区域湿地生态监测工作。
第五条州(市)、县(区、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监测站(点)管理机构可以根据需求建立湿地生态监测技术支撑制度,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开展监测,也可通过委托、采购等方式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机制。
湿地调查实施方案
湿地调查实施方案一、调查目的。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水资源调节、防洪防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科学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湿地调查。
本次湿地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湿地的地理位置、类型、植被、动物、水文水质等情况,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内容。
1. 地理位置调查,包括湿地的地理坐标、周边地形地貌、地势等情况。
2. 类型调查,对湿地进行分类,包括沼泽湿地、河口湿地、湖泊湿地等。
3. 植被调查,调查湿地内的植被种类、分布情况、植被覆盖率等。
4. 动物调查,对湿地内的动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5. 水文水质调查,包括湿地内水文情况、水质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三、调查方法。
1. 野外实地调查,组织调查人员深入湿地进行实地调查,记录观测数据。
2. 遥感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湿地的空间信息,辅助实地调查。
3. 样地调查,设置样地,对湿地内的植被、动物、水文水质等进行系统的样地调查。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湿地的地图、植被图、动物图等。
四、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编写湿地调查报告,包括湿地的基本情况、植被动物资源状况、水文水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
报告要求准确客观,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调查保障。
1. 调查人员,组织专业的调查人员,包括地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等专业人员。
2. 调查装备,配备必要的调查装备,包括GPS定位仪、遥感影像解译软件、水质采样器等。
3. 资金保障,保障调查经费,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总结。
湿地调查是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的基础工作,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可以全面了解湿地的状况,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次湿地调查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做出贡献。
湿地资源监测实施方案
湿地资源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必须对湿地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估。
本文档旨在提出湿地资源监测的实施方案,以期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标。
1.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包括湿地类型、面积、分布等信息;2. 掌握湿地生物多样性情况,包括植物、动物种类及其数量分布;3. 了解湿地水文地质情况,包括水文地质特征、水质状况等;4. 监测湿地资源利用状况,包括湿地利用方式、开发利用情况等。
三、监测内容。
1. 地形地貌监测,使用遥感技术对湿地地形地貌进行监测,了解湿地类型、面积和地貌特征。
2. 生物多样性监测,通过野外调查和生物学样地布设,对湿地内的植物和动物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湿地生物多样性情况。
3. 水文地质监测,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水质监测,掌握湿地水文地质特征和水质状况。
4. 资源利用监测,调查湿地资源利用方式和开发利用情况,了解湿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四、监测方法。
1.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湿地进行监测,获取湿地的地形地貌信息。
2. 野外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了解湿地内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及其数量分布情况。
3. 样地布设,在湿地内设置生物学样地,对湿地内的植物和动物进行定点监测。
4. 水文地质调查,利用水文地质调查技术,了解湿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水质状况。
5. 资源利用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掌握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开发利用情况。
五、监测周期。
根据湿地资源的特点和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周期。
一般情况下,对于湿地资源的监测应定期进行,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六、监测报告。
监测结束后,应编制湿地资源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七、结语。
湿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湿地资源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国家级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级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级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申报指南】1.引言国家级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是国家为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设立的重要项目。
申报该项目需要严格按照指南进行,本文将对国家级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申报指南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2.项目概述国家级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建设一系列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站点,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项目主要包括站点选址、建设规划、设备配置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内容。
3.申报指南内容(1) 项目背景和意义:申报者需明确项目的背景和意义,阐述项目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契合度,以及项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
(2) 站点选址规划:申报者要对站点选址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考虑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
(3) 建设规划与设备配置:申报者需编制详细的建设规划,并合理配置所需设备和技术支持,确保观测研究站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4) 数据采集与分析:申报者应详细描述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利用观测数据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
(5) 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申报者需合理预算项目经费,并提出保障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稳定运行。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级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申报指南着重强调项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求申报者充分考虑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在我看来,这些要求都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相契合,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5. 总结国家级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申报者应严格按照指南的要求进行申报工作。
理解和掌握这些指南,对于项目的申报和后续推进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级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申报指南需要申报者全面了解、严格遵守,并在实际申报工作中将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湿地植物监测实施方案
湿地植物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其中的植物群落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湿地植物进行监测和调查,有助于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旨在提出湿地植物监测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湿地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2. 掌握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3. 监测湿地植物的数量和生长状况;4. 分析湿地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三、监测内容。
1. 湿地植物物种调查,对湿地内的植物物种进行全面调查,记录物种名称、数量、分布范围等信息。
2. 植被结构调查,测量湿地植被的高度、覆盖度、密度等结构特征,了解植被的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
3. 生境调查,对湿地内的土壤、水质、水位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生长状况监测,对重点物种进行生长状况的监测,包括生长速度、繁殖状况、叶片颜色等指标。
四、监测方法。
1. 野外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样方法对湿地内的植物进行逐一调查和记录。
2.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湿地植被的空间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像解译。
3. 定点监测,在湿地内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进行植物调查和数据采集,以跟踪监测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五、监测工具。
1. 野外调查工具,包括测量尺、野外记录表、相机、GPS定位仪等。
2. 遥感监测工具,包括卫星影像、航拍影像、遥感软件等。
3. 定点监测工具,包括标定桩、标记牌、数据采集仪器等。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
1. 数据整理,对野外调查和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建立湿地植物数据库。
2.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植物物种组成图、植被结构图等。
3.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进行解释和说明。
七、监测报告。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湿地植物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为湿地保护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省级重要湿地申报条件及流程
省级重要湿地申报条件及流程The declaration of a provincial important wetland is a significant process that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and thorough document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such a designation, there are several key criteria that must be satisfied. These criteria often include ecological factors, scientific importanc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Each wetland must be assess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to determine its eligibility for provincial recognition.申报省级重要湿地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需要仔细考虑和详细的文件。
为了满足这种评定的要求,必须满足几个关键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生态因素、科学重要性和文化意义。
必须对每个湿地逐案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获得省级认可。
One of the crucial requirements for declaring a provincial important wetland is the need for documented evidence of the wetland's ecological importance. This includes information on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wetland, its role in supporting various species of plants and animals, as well as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ecosystem. Additionally, the wetland's hydr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waterpurification and flood control, should also be highlighted to emphasize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宣布省级重要湿地的关键要求之一是需要湿地生态重要性的文件证据。
申报国家湿地公园流程
申报国家湿地公园流程(浙江省)
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还应准备如下材料:
(1)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
(2)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证明文件或者承诺建立机构的文件。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以及相关权利人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的证明文件。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材料。
(5)反映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6)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申请文件、申报书,以及对总体规划的专家评审意见。
湿地生态监测实施方案
湿地生态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2. 掌握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3. 提供科学依据,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支持。
三、监测内容。
1. 湿地植被监测,包括湿地植被类型、覆盖度、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等;2. 湿地水质监测,包括水体PH值、溶解氧、氮磷含量等;3. 湿地土壤监测,包括土壤质地、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等;4. 湿地动物监测,包括鸟类、昆虫、鱼类等生物多样性调查;5.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监测,包括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四、监测方法。
1. 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样地观测,获取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信息;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相关的生态数据;3.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4. 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五、监测周期。
1. 长期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以了解其长期变化趋势;2. 季节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监测,以了解其季节性特征;3. 事件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大事件(如干旱、洪涝、人为干扰等)进行监测,以了解其影响。
六、监测结果应用。
1.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持;3.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七、监测报告。
1. 撰写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2. 报告发布,将监测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并向社会公众发布。
八、总结。
湿地生态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科学的监测和有效的管理,能够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重要湿地监测工作方案
重要湿地监测工作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变得愈加重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监测湿地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建立重要湿地监测工作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重要湿地监测工作方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目标:明确监测的主要目标,包括湿地的水文、水质、土壤、植被和野生动物等方面的监测。
2. 监测指标:针对不同的监测目标,列出相应的监测指标和参数,如湿地水位、水温、水质指标、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量等。
3. 监测方法:制定适合不同指标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包括实地调查、遥感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
4. 监测频率:根据不同指标的变化和湿地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和时间安排,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5. 数据分析和应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制定相应的应用方案,如湿地保护管理、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等。
重要湿地监测工作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合作和支持。
同时,还需要加强湿地监测能力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应用效果。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湿地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 -。
湿地水文监测实施方案
湿地水文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水文监测是对湿地水文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和分析,以了解湿地水文变化规律,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湿地水文监测实施方案,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监测目的1. 了解湿地水文情况,包括水位、水质、流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2. 监测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环境,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 发现湿地水文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监测内容1. 湿地水位监测:监测湿地水位的变化情况,包括季节性变化和长期趋势;2. 湿地水质监测:监测湿地水体的水质情况,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3. 湿地流量监测:监测湿地水体的流量情况,包括入流量、出流量和水体流速等指标;4. 湿地降水监测:监测湿地降水情况,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频率等指标。
四、监测方法1. 水位监测:采用定点测量法,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定期测量水位,并记录数据;2. 水质监测:采用取样分析法,定期在不同位置采集水样,并送至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3. 流量监测:采用流速计和水位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流经湿地的水体进行流速和水位测量,计算流量;4. 降水监测:设置雨量计,定期记录降水量,分析降水情况。
五、监测频次1. 水位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水位监测,以了解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和长期趋势;2. 水质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水质监测,以了解水质的季节性变化和长期趋势;3. 流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流量监测,以了解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和长期趋势;4. 降水监测:每日进行一次降水监测,以了解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和长期趋势。
六、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存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2. 监测数据的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水文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信息来源:国家林业局发布日期:2012-11-0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资金的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范围,明确项目资金的申报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 38号)等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资金是指通过中央部门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开展全国湿地监测和管理工作的中央财政专项经费。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承担湿地监测与管理专项任务,并安排相应专项资金的所有项目单位。
第四条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突出重点、科学测算、准确编报、严格审核、强化执行、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林业局根据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资金。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并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项目承担单位对所承担项目的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接受监督检查,按要求报送项目相关材料。
第二章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内容第六条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开展湿地监测评价、湿地保护工程管理、湿地立法政策和制度制订、规划编制、湿地公园管理、国家重要湿地确认、专题研究、湿地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等支出。
资金使用范围具体包括:(一)湿地监测评价支出。
网络建设规划、监测站点布局、站点设施设备配备等全国湿地监测网络建设支出;评价指标的研究制定、现地指标数据调查收集、评价报告编制和印刷出版等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支出;湿地动植物、湿地水文、水质、湿地受威胁状况监测等支出,提交监测数据、动态变化数据、相关图件及监测评价报告等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支出;其他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支出。
(二)湿地保护工程管理支出。
开展湿地保护工程、湿地保护补助项目的技术指导、检查监督、工程监测、绩效评估等支出;湿地保护恢复技术模式研究推广等支出;湿地保护工程和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培训、研讨支出。
江苏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苏林规[2012]1号)(江苏省省级湿地公园申报书)
江苏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政策,制定本办法。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宣教、科研、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湿地公园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湿地公园建设是全省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应享受国家和地方生态建设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湿地公园分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和市、县(市、区)级湿地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由已经完成初步建设的省级湿地公园升级设立,其建立、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执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建立省级湿地公园,并对其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湿地公园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湿地,可以申请设立省级湿地公园:(一)湿地生态特征显著,且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
(二)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且能保持湿地生态完整性,湿地面积比例不低于规划面积40%。
(三)拟建湿地公园区域内无土地和资源使用权属争议,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具有规划区域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经营权。
(四)湿地生态用水权益基本保障。
(五)范围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没有重叠或者交叉。
第七条建立省级湿地公园,必须提交下列材料:(一)所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的同意函;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需提交相关县及市级人民政府同意函。
(二)拟建省级湿地公园申报书及总体规划。
(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经营权证明。
(四)省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相关材料。
第八条申请设立省级湿地公园应遵照以下程序:(一)省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材料。
(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材料后15个工作日内反馈审核结果。
湿地公园水文监测实施方案
湿地公园水文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
水文监测是湿地公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水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湿地水质、水量等情况,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的1.了解湿地水位、水质等基本情况,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湿地水文数据,为城市防洪和供水提供参考依据。
三、监测内容1.水位监测:设置水位监测点,每日监测水位变化情况,记录并分析数据。
2.水质监测:定期采集湿地水样,监测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氨氮、总磷等。
3.水量监测:监测湿地水体的水量变化情况,包括降雨量、蒸发量、补给量等。
四、监测方法1.水位监测:采用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情况,数据记录精确。
2.水质监测:采用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水质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3.水量监测:采用流量计、雨量计等设备监测水量变化情况,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五、监测频次1.水位监测:每日监测,每周形成水位变化报告。
2.水质监测:每月采样一次,每季度形成水质监测报告。
3.水量监测:每日监测,每月形成水量变化报告。
六、数据处理与报告1.监测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2.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
3.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并定期进行汇报和总结。
七、监测设备维护1.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发现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八、监测责任1.湿地公园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水文监测工作。
2.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人员应遵守监测规程,严格执行监测方案,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九、总结水文监测是湿地公园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的监测工作,可以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湿地监测实施方案
湿地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因此,对湿地的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湿地监测实施方案,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监测目标1.了解湿地的类型、分布和面积。
2.掌握湿地内部生物多样性情况。
3.监测湿地水质、土壤质量和植被状况。
4.研究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影响。
三、监测内容1.湿地类型和分布的调查: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了解湿地的类型和分布情况,制定详细的地图和数据库。
2.生物多样性调查:采用生物学调查和监测手段,了解湿地内各类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3.水质、土壤和植被监测:对湿地内的水质、土壤质量和植被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其变化趋势。
4.气候变化监测:通过气象站数据和气候模型,监测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影响。
四、监测方法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获取湿地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湿地类型和分布的调查。
2.生物学调查:采用生物学采样和监测技术,对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监测。
3.水质、土壤和植被监测:建立监测点位,采集水质、土壤和植被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和监测。
4.气候变化监测:建立气象站点,监测湿地的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利用气候模型分析湿地的气候变化趋势。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湿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六、监测结果应用1.科学研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2.政策制定:为湿地保护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3.公众教育:通过监测结果,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七、结论本文档制定了一套科学、全面的湿地监测实施方案,旨在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国家湿地公园申报书
年 月 日
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公示情况和结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及文号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交的申报文件及其文号
土地权属情况及其证明文件:
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内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
湿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等情况综述: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局)审核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意见(摘要):(主要是优势、存在问题和结论)
附件:
编号
国家湿地公园申报书
名 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国家林业局印制
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名称
建设地点
地理坐标(经纬度)
总面积/湿地面积(公顷)
湿地类型和各类型面积
始建时间
批准文号
管理机构名称和性质
管理机构的审批文件或拟建机构的承诺文件名称及其文号
人员编制
固定经费来源及数额(万元)
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和资质等级
湿地科研监测年度工作计划
湿地科研监测年度工作计划一、工作背景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其包括沼泽、泥潭、湿地、河口湿地等多种类型,具有水土相结合的特点。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重等原因,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开展科研监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目标1.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包括湿地类型、面积分布、生物多样性等情况。
2. 监测湿地水质状况,包括水体PH值、浊度、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营养盐等指标。
3. 调查并监测湿地生境的变化情况,包括植被变化、土壤质量状况等情况。
4. 分析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包括对气温、降雨量等气候因子的影响。
三、工作内容1.编制湿地科研监测计划根据湿地类型、分布情况等,制定湿地科研监测计划,确定监测区域、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等内容。
2.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对湿地内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了解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3.监测湿地水质状况采集湿地水体样品,进行水质指标的监测分析,了解湿地水质状况,评估水体质量。
4.调查湿地生境的变化情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观测,了解湿地内的植被状况、土壤质量情况等,分析湿地生境的变化趋势。
5.分析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合气象数据、监测数据等,分析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6.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湿地科研监测报告,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工作流程1.确定工作计划了解湿地科研监测的相关背景知识,确定工作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2.采集数据样品根据工作计划,前往湿地进行采集样品,包括水质样品、植物标本、土壤样品等。
3.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或数据处理,获取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4.编写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湿地科研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
吉林省级重要湿地申报书
湿地名称 政区域 (指湿地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地理坐标
(指重要湿地 所 跨 的 经 纬 度 范 围, 以 度 分 秒 的 形 式 表示,度、分取整数,秒保留两位小数)
(通过行 政 区 界、 保 护 地 功 能 区 界、 地 名、 水 位 线 四至范围 或交通线路等,对重要湿地的范围和四至界线进行
保护方式
(已有国 家 公 园、 自 然 保 护 区、 湿 地 公 园、 自 然 保 护小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 区、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保护方式 的,直接填写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复的保护方式;无 保护方式的,填无)
— 12 —
保护管理 机构
(省级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结构的证明文件)
附件1
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发布信息表
序号
湿地 名称
行政 区域
四至 范围
面 积 其中湿
总面积 地面积
湿地 类型
保护 方式
保护管理 保护管理
机构 责任主体
填写说明:1 湿地名称:已有 国 家 公 园、 湿 地 自 然 保 护 区、 湿 地 公 园、 水 产 种 质 资 源 保 护 区 等保护名称的,可直接用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复的保护名称;无保护名称的,应
— 13 —
5 保护方式:已有国家公 园、 湿 地 自 然 保 护 区、 湿 地 公 园、 水 产 种 质 资 源 保 护 区 等保护方式的,直接填写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复的保护方式;无保护方式的,填
无。
6 责任主体:涉及一个县 (市、 区 ) 的, 填 写 县 (市、 区 ) 人 民 政 府; 涉 及 多 个 县 (市、区) 的,填写市 (州) 人民政府。
按 “县 (市、区) 或市 (州) 名+湿地小地名+湿地” 方式命名。 2 行政区域:填写湿地所在的县 (市、区)。 3 面积:以 hm2 为单位,保留二位小 数。 按 全 国 湿 地 资 源 调 查 技 术 规 程 确 定 湿 地
湿地水文监测实施方案
湿地水文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水资源调节、水质净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湿地资源,必须加强对湿地水文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本文档旨在制定湿地水文监测实施方案,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监测目标1.了解湿地水文环境的基本状况,包括水位、水质、水量等指标;2.监测湿地水文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3.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内容1.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计或测站,对湿地水位进行实时监测,记录水位的变化规律;2.水质监测:采集湿地水体样品,对水质进行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3.水量监测:通过流量计或水位流速计,监测湿地入流和出流的水量,掌握湿地水文水动态;4.生物监测:对湿地生物群落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对水文环境的响应。
四、监测方法1.定点监测:在湿地内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进行水位、水质、水量监测;2.移动监测:利用航拍、遥感等技术,对湿地水文环境进行动态监测;3.生物调查:采用生物样线、生物群落调查等方法,对湿地生物进行定量和定性监测。
五、数据处理1.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存档;2.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和GIS技术等手段,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3.成果报告:编制监测成果报告,对湿地水文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六、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质量控制方案:建立监测质量控制方案,对监测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3.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监测水平和素质。
七、监测结果应用1.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为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持;3.为湿地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八、结论本文档旨在制定湿地水文监测实施方案,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2011年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申报指南湿地监测与管理是湿地保护管理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从2008年开始,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国家林业局设立了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2009—2010年,继续组织实施了该项目。
为加强项目支出的管理,指导2011年项目支出预算的申报工作,规范项目管理程序,增强预算分配的透明性、合理性、公平性,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指南。
一、项目内容
开展国际重要湿地的监测工作,完成36块国际重要湿地的野外监测、监测成果汇总及印刷发布等。
确认国家重要湿地。
加强湿地保护工程管理。
加强湿地公园管理。
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
开展湿地立法和重大政策专题研究。
二、项目目标及预期效益
项目目标是:通过项目实施,掌握2010年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的监测数据,综合评价国际重要湿地资源管理状况,找出威胁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的主要因子,分析变化原因,提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向《湿地公约》秘书处报送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变化情况,履行《湿地公约》的责任和义务。
完成部分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工作。
及时掌握全国湿地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强湿地工程管理提供依据,并为规范管理提供技术指南。
进一步发展并规范管理湿地公园建设,指导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
通过开展试点,为在全国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供模式和经验。
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根据我国国际重要湿地资源变化最新动态、管理状
况和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加强国际重要湿地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可以根据国家湿地工程的主要进展、成效及存在问题,更有针对性地推进湿地工程建设,提高工程建设的成效;可以巩固、扩大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果,提高湿地公园的管理水平,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可以对湿地保护管理的政策制度进行积极探索,有利于构建政策制度体系。
项目实施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项目申报条件
国际重要湿地所在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可申报1个“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项目内容是:国际重要湿地野外监测及成果分析。
有1块国际重要湿地的,中央补助经费的上限为8万元;有2块国际重要湿地的,中央补助经费的上限为15万元;有3块国际重要湿地的,中央补助经费的上限为20万元;有4块国际重要湿地的,中央补助经费的上限为25万元。
外部门管理的国际重要湿地,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协调,并以林业部门的名义单独上报。
项目由国际重要湿地所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或林业局具体实施。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和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可以各申报1个“湿地资源监测与管理”项目。
项目内容是:按照分工,分别负责北方片、南方片国际重要湿地监测的技术指导,数据汇总,全国监测报告的编写。
按照实际任务量进行资金测算,原则上不超过2010年的经费预算。
四、项目资金使用方向
(一)资金来源渠道
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配套以及单位自筹等。
(二)资金使用范围
中央财政资金可用于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方案的编制、野外监测补助、必要设施设备配备、聘请专家劳务费以及监测成果的汇总分析等方面的开支,以及国家重要湿地确认方案制定、聘请专家劳务费、确认成果汇总等开支,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三)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要求
根据工作任务量和补贴标准从严编制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要求测算依据充分,标准明确,预算的各项数据准确、可靠,并详细说明经费测算依据、测算过程以及筹资方案。
五、项目实施程序
(一)前期准备
制定方案,落实技术人员,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重点。
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2010年3月底前完成。
(二)野外调查监测
加大指导力度,及时协调解决调查监测中的技术问题。
加强督促工作,保证野外调查监测的工作进度。
在2011年11月底前完成野外调查监测工作。
(三)提交成果
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报告、国家重要湿地确认报告、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情况报告、相关图面材料、影像资料及其相应的光盘文件等。
在2010年12月底前完成。
六、项目申报有关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需填报《国家林业局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申请书》(附后),一式两份,报送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同时,抄送本单位部门预算管理部门。
(二)有关单位要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项目申报指南制度的通知》
(林计发[2006]172号)要求,作好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三)申报材料必须在2010年4月30日前上报,逾期不予受理。
(四)有关具体问题请咨询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调查规划处、综合处。
附2:国家林业局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申请书
附件
国家林业局
湿地监测与管理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
预算年度:2011 年度
申报单位:
(公章)
申报日期:年月日
一、项目实施目的、意义
二、项目主要内容与预期成果
三、项目实施技术路线和主要考核技术指标
四、项目进度安排、阶段目标和考核验收时间
五、项目实施具备的条件(人员、组织、技术、设备)
六、经费测算及来源
(一)项目经费总额
(二)经费来源
(三)项目经费测算依据和测算过程
七、项目申报单位签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单位公章)
年月日联系人:办公电话:
手机:传真: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