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课件 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人民版必修1

教材整理 1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 (1)国际: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 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国内: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方针 (1)“另起炉灶” ①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 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 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 ①含义: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提出 1.背景 (1)1953 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过程 (1)提出: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发展:1954 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 明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
3.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2)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教材整理 3 走向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 (1)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 问题。 (2)时间、地点: 1954 年,日内瓦。 (3)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 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结果:中国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使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 平的日内瓦协议》。 (5)影响: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含义:清除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意义: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3.成就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与 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等国家建交。 (2)1950 年 2 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公开课教案】人民版必修 (2)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公开课教案】人民版必修 (2)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设计思想】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营造宽松、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在多元体验中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设计的理论依据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景教学论。

通过交友小调查、历史短剧表演、图文并茂的史料、时政信息等多种教学载体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体验历史学科蕴涵的时代感是本课的设计特色。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都强调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这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建国初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而且对于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共同发展”等外交新概念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都有重大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分三目,第一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主要写了四个问题:①制定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

(配有地图)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和地位。

③逐条解释“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

(配有思考题和课后自我测评)④中苏建交及其意义。

(配有两幅照片和知识链接)。

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材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形成过程、内容和意义,补充了许多初中教材没有涉及的历史细节。

(配有一幅照片)第三目“走向国际舞台”,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

课本重点讲述了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以其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外交才干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新中国的外交风采,打破了西方大国的外交封锁。

(配有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和材料阅读与思考题)在专题五中,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既可以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作对比,又是学习“外交关系的突破”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的基石。

本课编写上突出“外交政策对于外交活动成败的影响”。

同样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关于“建国初的外交”的介绍也侧重政策层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1张PPT)

• 主席、各位代表: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
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
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
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
另起炉灶
新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中 国
一边倒
初 期
初期实践成果: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的 外
外交政策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 交
交 走向国际舞台: 参加日内瓦会议
成 就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检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
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
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目的: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程:①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
排斥和对立。………
•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 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这两类国家 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 而奋斗。………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 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

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

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

异: 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第五专题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 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国 际 环 境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对策: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外交 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 本 1.“另起炉灶” 方 2.“一边倒” 针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保障了新生政权,壮大了社会主义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会议
国际大会上正式提出并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 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 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 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作用:◆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 理尼赫鲁会谈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 2.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3.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 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求同”和“存异” 分别指什么?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国际形势:新中国成立之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________;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

2.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方针(1)原则: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针:“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__________阵营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他们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3.外交成就(1)________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匈牙利等10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49年12月,________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3)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__________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2.完善: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在与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中印两国的联合声明中,“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我们亚非会议既然不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 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中国人民选择和拥护自己的政府,中国有宗教 信仰自由,中国决无颠覆邻邦政府的意图。相 反的,中国正在受着美国政府直言不讳地进行 颠覆活动的害处。
“材料阅读与思考”
——何为“求同存异” 同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 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 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70年代)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978年以后)
1949.10.1 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 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1949年底至1950年初 毛泽东出访苏联
1950年2月,在莫斯科 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周恩来总理 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 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互不干涉内政 国际意义:成为 ……基本准则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四.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2.亚非会议:
入周 日恩 内来 瓦率 会中 议国 会代 场表 团 步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 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 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 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2、万隆会议(1955.4)

会议议题:讨论 独立、和平、 发展等问题 会议对象:亚非29个国家
总 原 则
基本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另起炉灶”
②“一边倒”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公开课教案1 人民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公开课教案1 人民必修1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人民版必修

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1)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 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3)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中国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 分,因而新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重要力量。 (4)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革命的成果,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
A.“独立自主”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边倒”
【解析】选C。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答案为C。A,独立自主是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排除;B、D,“另起炉灶”“一边倒”都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提出的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特别提醒】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的体现。 (2)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 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1)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 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 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 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 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1课时)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我们实行的主要政策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所谓“一边倒”就是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此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

所以答案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2.“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

“这一原则”是指()A.不结盟原则B.睦邻友好原则C.“一国两制”原则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写进了1954年宪法”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明显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以及相关史实,排除。

进一步分析可知,D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A.不结盟 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另外,不结盟、开展多边外交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有的外交政策,改善中美关系和材料主旨无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学案 人民版必修1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学习目标点击】1.了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第一次建交热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 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大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影响对外政策的因素还有: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国家实力、执政理念……相关联系:(注意横向阶段性并与同期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国际格局变化联系)阶段特征:①建国初期(1949-50年代中期):开拓外交新局面;②70年代,取得重大外交突破;③改革开放后,对外政策重大调整,取得瞩目成就。

【课堂导学】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2)会议召开:中、英、美、法及有关国家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举行外长会议。

(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5)意义:①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

(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①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②含义: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

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梳理图____________ ._l'CT -1 I.I >;G ^K ;f :^:L-?F - 1$^.|.x (0 r^hi}・ wlx 「 JifFHq t!J 訂小1£冷1址它陆?10.】孵"耳1 i| i ! •丄世2BE 里H ”鼻打耗卜1*同毎屮呼-mmagjfl■『申时',葩斗"T .T *.桝-i'円IH 卄恻电*n*曽oa.ift 科令.丹弗初优注厂;杠r 布为简琴円”刊KM 土嵯 if ■ t*号(EHR 」:囱亿疋豐|£« ,削帳* SitIKF % 引抚們幣⑴fM*!帥和択*山刃怛臣啊斛豐山群 空<4*|-D 禺曽 星打罔*屮♦+便列建L>.F Fir - +,! 11 /14 1' I'li#* ■"i7N«.<4HX«i itIH 切刚的_r.tt'L^jwwmitT】x 1 :1 r Uli 注即£IT :(■.-.»t| E ii ti *1 *. ?;:-.Mfr,m> K :和•托咋、刊*忡 H *WI fHM fill ir屮他愉飢镂就''X4 |*I. I ^Kt> J trUktf 1 -M >> JkK 舉疋勺IL 专再泻件:、-片內、*l-t!TK>1< iI. $ *i- nt.吋“屮刑和-i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1.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 •国际形势(1)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对态度。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人民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人民版必修1

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
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一二三
2.参加万隆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2)概况: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 针,推动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拓展延伸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亚非国家的 团结与合作,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促使中国同更多的亚 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问题1
问题2
我国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国际地位
低下,备受列强凌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
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欧亚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以苏
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故选B项。
答案:B
问题1
问题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 这一原则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相互关系: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其中,尊重主权是主权 国家独立处理本国内政的前提,领土完整则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 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 体现。②平等互利是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国家间 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③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 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基本原则,才能 实现和平共处。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教案人民版必修1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教案人民版必修1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2)、过程与方法: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拓展,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由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新中国外交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并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 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小论文,图表,ppt演示文稿等)呈现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中国除积极发展和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会议,以便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配套课件: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配套课件: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

1
2
3
4
5
6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
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3)列举“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解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主要指中国在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在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答案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针促进会议成功
(3)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
(4)形成了“万隆精神”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主题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史料探究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材料
图一
建国初期国际形势
图二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于1950年在莫斯科签订
思考 (1)观察图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对此,新中国推行怎 样的外交政策予以应对?
1.特点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
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
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
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目标导航 1.了解新中国初期重大外交活动的背景。 2.掌握建国之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 内容,理解其重要意义。(重点) 3.认识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及外交特点。(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辛格:“我对周恩来是有感情的,他智慧超群、
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他 都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外交成就的原因: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
1、国际原因
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 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 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 1 、卓越 的外交家
2、国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英明的外交决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清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主权; •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 • 认识: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 •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新中国初期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 2.1950.2.14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意义)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 4.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 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5.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 【答案】A
• 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 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 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 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 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 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 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 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 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 【答案】D
• 【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外交关系,可根据所学知识, 排除各错误项。日内瓦会议时间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 团出席,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 议。本题各选项中A项排除,中苏关系当时并未恶化 (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B项排除,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的席位一直为台湾国民党政权控制,1971年才恢 复合法席位;C项排除,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1972年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联系材料毛泽东所述,“必须走出 去”的战略意义在于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应选 D项。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 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 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 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 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 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 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 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 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 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 【答案】C •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1955年亚非会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和所学史实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包含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 该是在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就 是亚非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这是亚非各国能够实现团结合作 的共同基础。C正确。
(1)特点: 异:社会制度 同:在近代都有被殖民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和意识形态不 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 (2)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 同、社会发展 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 (2005 年全国卷一文科综合) 1955 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 阶段不同,经 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 济发展水平不 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 该求同存异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 同、 要求。 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 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 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6分) 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 使会议走向歧途。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4分) (3)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殖民主义,争取独立,增进友好和作的精神 (4)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