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2活页 Word版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4-1活页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此之谓自谦B.如恶恶臭C.故谚有之曰D.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解析A项,“谦"通“慊”。
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一律。
A.壹是..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
B.小人闲居..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
..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
D.上老老..解析B项,“闲居”指“独处”。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2分)A.知止而后有定.定:决定。
B.见君子而后厌.然厌:掩盖、掩藏.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开辟。
D.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非:不对的.解析A项,“定”:目标、志向;C项,“辟":有偏向;D项,“非”:批评。
答案B4.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③见君子而后厌然.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焉”:①代词,这;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然”:③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代词,那样。
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上老.老而民兴孝A.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B.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先诚.其意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A6.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余是判断句。
答案C7.填空.(4分)(1)古代所说的“四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孟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答案(1)《大学》《中庸》(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0-相关读物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于困者终于亨.亨:通达。
B.目击之而身历.之历:经历。
C.以写故国之戚.戚:悲戚。
D.自律.的也律:规律。
解析D项,“律”的意思是“约束”。
答案 D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遽:立即。
B.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袭:沿循。
C.逮.于周秦诸子之书逮:及,到。
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俟:等待。
解析A项,“遽”的意思是“就、遂”。
答案 A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①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②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③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④彻头彻...尾.之悲剧也⑤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⑥而惩黛玉之孤僻..⑦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A.②④⑤⑥⑧B.①③④⑤⑦C.②③④⑦⑧D.②③④⑥⑧解析①“世间”在文中的意思是“现实”的意思。
⑤“盲目”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可知,不可预料”的意思。
⑦“非常”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同寻常”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是表程度的副词。
排除这三项即可。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 A.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B.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C.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D.王夫人固亲.于薛氏解析B项,使……休息。
A项,历,经历;C项,索,寻找;D项,亲,亲近。
答案 B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惧祸之.及A.由叔本华之.说B.一朝而舍之.C.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D.宝玉之.于黛玉解析D项与例句“之”都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C两项“之”为结构助词“的”;B项“之”为代词。
答案 D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②然以.笃好深嗜之故③亦每以.余事及之④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⑤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⑥其亦足以.自立矣⑦聊书于此,以.俟他日A.①②④/③/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⑥/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①②是介词,因为;③介词,在;④介词,用;⑤⑥⑦连词,用来。
2014文化经典阅读复习
例7:(2008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
答案: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
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①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
光养晦,安贫乐道; ②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 行,守道不屈。(意思对即可)
2、谈儒家思想中的**观
①把握各语段在结合点上的侧重 点。 ②互补综合成答案 【切记:用自己的话正面表述/ 分点表述力求全面 】。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 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承之家 交何友?举例论证怎么交友。 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 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 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承 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孟子.万章下) (2)结合下面文段请分点概述儒家的交友观。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 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怎样交友。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 颜渊) 怎样交友及交友目的。 组织答案:交有德之友。平等诚实地对待朋
2014福建高考语文备考
一、考点研读
《考试大纲》: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 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 蕴奠定基础。 考查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 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 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
决定考试阅读材 料的难度
近年文化经典阅读题型的演变:
答案:孔子问人不问马,是把马当作财产来对待,
说明他重人不重财,有仁爱之心。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语言文字应用1-2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1.从句式变化的角度选出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沛公安在?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贤哉,回也!⑤行者休于树。
⑥石之铿然有声者.⑦古之人不余欺也。
⑧甚矣,汝之不惠!A.①⑤/②⑧/③⑦/④⑥B.①⑦/②⑥/③⑤/④⑧C.①⑧/②⑥/③⑤/④⑦D.①⑦/②⑤/③⑥/④⑧解析①⑦是宾语前置;②⑥是定语后置;③⑤介词结构后置;④⑧主谓倒装.答案B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例句不同类的一项是()例句:秦师遂东.A.晋灵公不君.B.晋军.函陵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籍.吏民,封府库解析A、B、D项与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的意思;“君”:“君”受副词“不”的修饰,可知为动词,“君”是“行君道"的意思;“军”:驻扎;“籍”:登记户口。
C项“手”:亲手,名词作状语.答案C3.下面用“是”表判断的句子有(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是吾剑之所从坠C.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D.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E.海瑞言俱是F.是年谢庄办团练解析C、D项中的“是”表判断。
A项中的“是”是代词,“这样”的意思。
B项中的“是”是代词,当“这、这里”解。
E项中的“是"是形容词,当“正确、对"讲.F项中的“是”解释为“这”。
答案CD4.下面不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子有 ( )A.时人莫之许也B.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C.忌不自信D.古之人不余欺也E.非宅是也,唯邻是也F.有奇字素无备者解析A、B、C、D项都是否定句式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E项是用“唯……是"的结构使宾语前置。
F项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EF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现象。
各国与陈涉度长絜大①试使山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也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憔悴,形容枯槁⑤颜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⑦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桓灵也⑧未尝不痛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⑨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者也⑩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①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②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③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不平常;十分,很)④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⑤颜色(古义:脸色、容颜;今义:颜料或色彩)⑥私人(古义:心腹之人;今义:非公家的)⑦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水陆运输的总称)⑧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仇视愤恨)⑨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与事实相符)⑩约束(古义:规约、盟约;今义:限制、管束)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自由:行为举止不A.汝岂得自由..受拘束。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相关读物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接受.B.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恶:厌恶.C.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溢:洋溢D.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是:这样.解析C项,“溢"的意思是“流露”。
答案C2.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离散天下之子女A.独私.其一人一姓乎B.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天下之肝脑D.名.之为独夫C.屠毒..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使动用法。
A项为形容词作动词;B项为名词作动词;D项名词作动词.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B .亦犹夫人..之情也 C .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D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解析 B 项,“夫人”在这里指一般人,普通人。
答案 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①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②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③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 ④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⑤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⑥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⑦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⑧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A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B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C .①③⑤/②④/⑥⑧/⑦D .①②③/⑤⑦/④⑥/⑧解析 在所有分组中,A 项正确,①③⑤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并列;④连词,表顺承;⑥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后,补充音节;⑦连词,表修饰;⑧与“已”连用,表限制语气。
答案A5.下列语句中,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B.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C.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D.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解析B项是一般陈述句,其余三句为判断句。
答案B6.填空。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相关读物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B.曷尝不法圣人哉C.罔罟之所布D.阖四竟之内解析A项中,“匮”同“柜”;C项中,“罔”同“网";D项中,“竟”同“境”.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曷尝不法.圣人哉法:效法。
B.为之权.衡以称之权:秤锤。
C.则是重.利盗跖也重:重视。
D.削.曾、史之行削:减除。
解析C项,重:增益.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盗亦有道乎.B.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是乃圣人之过也.C.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D.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殚残天下之.圣法解析B项,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A项,助词,表疑问语气;C项,助词,表陈述语气;D项,助词,的.答案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之所谓至知者A.世俗..B.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以称之C.为之权衡..D.灭文章,散五采..解析A项“世俗”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都指“世俗之人,一般人”。
B项“不行”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能成为强盗”;C项“权衡"指“秤砣和秤杆”;D项“文章”指“文辞,文饰”。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3分)A.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B.此世俗之所谓知也C.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D.天下未之有也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答案D6.默写。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人者,人恒敬之。
答案(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2)爱人者人恒爱之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1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阶段检测含答案
第二单元阶段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4分)A.可谓好学也已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C.盍各言尔志D.阖四竟之内解析A项,“已"通“矣";B项,“靡”通“糜";D项,“竟"通“境”.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弃,抛弃。
B.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显露,表现。
C.故逐.于大盗逐:追随.D.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累:劳累.解析D项,累:忧患.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A。
错误!B.错误!C.错误!D。
错误!解析C项,都是“因此”的意思。
A项,名词,根本,本源;副词,才。
B项,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所以。
D项,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地方”;助词,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表示“用来……的”。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道可道,非常道..无忧B.少私寡欲,绝学..,散五采,胶离朱之目C.灭文章..D.不远千里而来..解析A项,非常:古义指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指①特殊的,②十分。
B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①失传的学问,②高明而独到的学问。
C项,文章:古义指文辞、文饰;今义指作品、著作等。
D项,千里:古今意义一致,都表示路途遥远.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4分)A.敝.之而无憾B.不远.千里而来C.苟为后.义而先利D.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解析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旧。
B、C、D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A6.默写下列句子。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课件:语言文字应用走近高考4
解析
本题从褒贬误用、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
的使用。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贬义词。用于
“ 演讲选手 ” 属贬词褒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 方。句中用于修饰 “ 田园生活 ” 属望文生义。久假不归:长期
借去,不归还。句中用作 “ 长期请假,没有回来 ” 属望文生
义。奔走呼号: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 持。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答案 D
走近高考(四)
考点七
正确使用成语
1.考点解说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是《考试大纲》中 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能力层级为 D 级 ( 应用 ) 。“正确使用词
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正确理解词语,二是正确使用词语,
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 使用得好不好 ) ,“词语”类型包括实词 ( 以双音节为主的近义 词、易混词)、虚词、熟语(成语、俗语、歇后语)。
⑦语法功能的误用。如“莘莘学子”前面加“许多”就
重复累赘;“胡言乱语”是动词性短语,就不能作宾语使用,
如“了解他的人,有时还会冒出一些胡言乱语”,这里“胡言 乱语”应改成名词性短语“流言蜚语”。
⑧特定用法的误用。如“望其项背”多用在否定句中,
再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 论”、“等量齐观”等也是如此。另外“司空见惯”可以作谓 语,一般不能带宾语。 ⑨敬谦得体的误用。有些成语从古代沿用下来已深刻打 上古代礼仪文化的烙印,有的用于敬称对方,如“鼎力相 助”、“蓬荜生辉”等。有的用于自我谦称或表示对别人批评 和不屑,如“雕虫小技”、“贻笑大方”、“千虑一得”、 “狗尾续貂”等。
4.典题解析 典题Ⅰ(2012· 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 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 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 ,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 .... 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 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 .. 则喜 的雅量。 ..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 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 地将他摁倒,结 .... 果人赃俱获。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1活页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而观其辟丸也C.三进及溜D.衮职有阙解析B项“辟”同“避”;C项“溜"通“罶";D项“阙”通“缺”.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错误!B。
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A项,“入”应为“被采纳";B项,“骤”应为“多次”,“假”应为“非正式的”;D项,“遗"应为“送给”。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厚敛以.雕墙②使妇人载以.过朝③遂扶以.下④今近焉,请以.遗之⑤寘诸槖以.与之⑥倒戟以.御公徒⑦以.示于朝A.①②⑥/④⑦/③/⑤B.①②⑥/③⑤/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④/③⑦/⑤解析①②⑥连词,表目的,用来;④⑦介词,把;③连词,表修饰;⑤连词,顺承。
答案A4.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未知母之.存否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伏甲,将攻之.解析D项与例句中“之"都是代词,代指赵盾。
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
B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盛服将朝..A.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B.舍.于翳桑C.提弥明死.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B项与例句中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盛服”,穿戴好朝衣朝冠;“舍",住宿。
A项,使动用法,使……幸免;C项,为动用法,为……而死;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答案 B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坐而假寐..弹人,而观其辟丸也B.从台上..不隐C.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衮不废矣D.君能补过..解析C项,这里是“记事的原则”;今义是文字书写艺术。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相关读物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A .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B .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C .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D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解析 B 项,“寘”同“置”;C 项,“匪”同“非”;D 项,“嘿”同“默”。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 禀:承受。
B .如董狐以书法不隐.隐:隐瞒。
C .足以验世途之多隘.隘:险恶。
D .历代厚诬,一朝始雪.雪:澄清。
解析 A 项,“禀”应为“遵循,秉持”。
答案 A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B .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 C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D .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 解析 D 项,“烈士”古义为“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 A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B .正直者,人之所贵.C .案.金行在历D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解析 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 、B 两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 项,动词使动用法。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B.⎩⎪⎨⎪⎧ ①故宁顺从以.保吉②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 C.⎩⎪⎨⎪⎧ ①而披.沙拣金②如披.冰霜 D.⎩⎪⎨⎪⎧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解析 A 项,①因为,连词,②然而,连词;B 项,①用来,连词,②因为,介词;C 项,①分开,动词,②披着,动词;D 项,①②都是竟然,都是副词。
答案 D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1活页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而其中小有舛.漏舛:差错。
B.多一篇之损.矣损:损失。
C.士当以器.识为先器:器量。
D.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奖:奖励。
解析B项,损:危害。
答案 B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绝:断绝。
B.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谀:谄媚。
C.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就:成就。
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摭:摘取。
解析C项,“就”的意思是“完成”。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B.皆以一生精力..成之C.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D.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解析D项,“学者”在文中指“学习的人”。
答案 D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②乐道人之.善也③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④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⑤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⑥何文人之.多也A.①④⑥/②③/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①②④/③⑥/⑤D.①④/③⑤/②⑥解析A项,分类正确:①④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③结构助词,的。
⑤代词,指书。
答案 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C.泣.孤舟之嫠妇D.上.称帝喾,下道齐桓解析例句中的“襟裾”为名词作动词,只有A项中的“水”是名词作动词,B项中的“观”为动词作名词,C项中的“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中的“上”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A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霜叶红于二月花B.有益于将来C.然则以文人名于世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解析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只有D项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D7.填空。
(2分)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有“有亡国,有亡天下……”的论述。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相关读物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儒者欲尊.德性尊:尊崇、推崇。
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大雅:诗经中的一种文体。
..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
事功:事业和功绩。
D.阳明得之为事功..解析B项,大雅:才德高尚的人。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而为.经世之书②圣如孔子,言为.天铎B.①未有不切于.人事者②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C.①知有史而.不知有经②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①以.其即三代之史耳②犹且不以.空言制胜解析A项,①动词,写作;②动词,是。
B项,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比较.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D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之深切著明也A.不如见诸行事..门户B.朱陆异同,干戈..不异,而所遇不同C.虽源流..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D.学者..解析A项,“行事”,文中指具体的历史事件。
B项,“干戈”,文中是动词,动干戈。
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D项,“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
答案C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彼不事.所事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后人贵.经术运于渤海之尾D.晋灵公不君.C.箕畚..解析例句中的“事”是名词作动词,“君"的用法与之相同。
A项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贵”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 项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B.我欲托之空言C.戍卒叫,函谷举D.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解析A、C、D三项均为被动句,B项为省略句。
答案B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10题。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相关读物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句子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 .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 .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 C 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 C2.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 .诣.市卖之 诣:到……去。
B .而敕.之言 敕:吩咐。
C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 语:语言。
D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
解析 C 项,语:告诉。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B.⎩⎪⎨⎪⎧ 以.其贵故,卒无买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以盐美故而.空食之长者见已,恶而.不食 D.⎩⎪⎨⎪⎧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解析 连词,就。
A 项,代词,代沉水;助词,的。
B 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D 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3分)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傍人语言..C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D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解析 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 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 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 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3分)A .汝马本黑B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项是判断句。
答案 A6.下列有关本文寓言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渴见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切不可因为目标远大而放弃一切努力。
B.《入海取沉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舍大材取小用。
C.《尝庵婆罗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诈言马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自己本无可责备,但不能自欺欺人。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第九、十单元阶段检测含答案
第八、九、十单元阶段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驰驱少暇驰驱:奔走,效力...B.而惩.黛玉之孤僻惩:恐惧,害怕。
C.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虞:忧虑。
D.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要:总之。
解析D项,“要”的意思是“应当,必须"。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马牛而襟裾..D.范增数目.项王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A3.下列各项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A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B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C .而不为古人所束缚D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解析 D 项为判断句,其他均为被动句。
答案 D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A .辍耕之.陇上B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C .吾欲之.南海 D .故吾国之.文学中 解析 D 项为结构助词“的”,其他均为动词,到。
答案 D5.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B .大家..之作 C .无虑..百数十家 D .却与小姑..别 解析 A 项,“树立”这里指“完成";B 项,“大家”这里指“有声望的大诗人、大词人”;C项,“无虑”这里指“大约”。
答案D6.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B.“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是“有我之境”。
C.“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对春色阑珊的惋惜,是“无我之境”。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4-相关读物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D项,“笃"的意思是“坚持”,“措”的意思是“放下”。
答案D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错误!B.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A项,①表停顿;②代词,的人.B项,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推测。
C项,都相当于“于”,介词。
D项,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
答案C3.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尊贤.,则不惑D.子.庶民也解析D项,子:名词意动用法,把……当做子女对待。
其余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A项,亲友;B项,愚人;C项,贤人。
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离也A.道也者,不可须臾..B.喜恕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道,圣人也C.从容..D.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解析C项,“从容”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而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不慌不忙"。
答案C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B.“大学”相对“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言,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大学问。
C.《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子思所作。
是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D.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把它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解析D项,表述错误,是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答案D6.填空。
(2分)博学之,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_______,笃行之.答案审问之明辨之阅读选文,完成7~11题。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2活页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
B.故令有所属.属:依从。
C.见.素抱朴见:看见。
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舆:车。
解析C项,见:显露、表现。
答案 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4分) A.小.国寡民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D.甘其食,美.其服解析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道可道,非常..道B.有,名万物..之母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解析A项,“非常”在文中的意思是“不是永恒”。
C项,“音声”在文中是两个词,声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组织和节奏叫做音;简单的发音叫做声。
D项,“坚强”在文中的意思是“坚固”。
答案 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无,名天地之.始②同谓之.玄③玄之.又玄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⑤行不言之.教⑥莫之.能胜⑦弱之.胜强⑧使民复结绳而用之.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B.①②⑤/⑥⑧/③④⑦C.①②⑤/⑥⑦/③④/⑧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解析①⑤助词,的;②⑥代词,它;③④⑦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助词,无实在意义。
答案 A5.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4分) A.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D项,为省略句,应补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 D6.默写出下列名句。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六、七单元阶段检测含答案
第五、六、七单元阶段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著力大段:仔细。
A.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B.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切己:切身。
..C.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
也自文:自己写文章。
D.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解析D项,自文:自然成文.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若读之.数过随其所见,笔之.于书B.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然.纵不读书C.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木受绳则.直D.变而为.院本化而为.鸟解析第一个“则”表示判断,那么;第二个“则”是连词,表顺承关系.A项,代词;B项,连词,表转折;D项,动词,成为.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A.乃为人欲引去B.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C.君子喻于义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例句与D项为判断句。
A项,被动句。
B项,状语后置句。
C 项,状语后置句。
答案D4.下列各句中,与“决定目之为经矣”中的“目"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B.笔.之于书C.吾妻之美.我者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
A项,名词活用为形容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名词作状语.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错误!B.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D项,竟,竟然。
A项,因为/用、拿;B项,还是/大概;C 项,句末语气词/兼词“于此".答案D6.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
(《求谏》)(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原君》)(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1)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以致语无伦次.(2)难道这些古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其实贪图安逸、厌恶劳苦,也还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1活页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五十而知天命C.可谓好学也已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解析C项,“已”通“矣"。
A、B、D三项均无通假字。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越。
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行。
C.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D.小人长.戚戚长:总是。
解析B项,“无施劳"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的意思。
施,表白。
答案B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仁者乐.山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知者乐.水D.饭.疏食、饮水解析D项,“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余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可谓好学也已..衣轻裘与朋友共B.愿车马..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C.一日..D.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解析C项,“一日”古义为“一旦",表假设;今义是“一天”.答案C5.下列句子中“焉”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3分)例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助词,表陈述语气。
A项,兼词,“于是、于之”;B项,代词,“它”;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C6.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月出于东山之上D.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A项为判断句。
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A7.默写出下列名句。
(4分)(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8-相关读物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B.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C.余岂能以身殉耶D.见余辈皆顶额称异解析B项,“驾”通“架”.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启:开启。
C.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倩:依靠。
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荷:背、扛。
解析C项,“倩"的意思是“请,央求"。
答案C3.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自西而东.A.而耻.学于师B.樵者腰.镰C.后蛇.伏以进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和例句一致。
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 项,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解析D项,“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修饰。
答案D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最后以.重资觅一人B.余岂能以.身殉耶C.余两人乃以.足先入D.后蛇伏以.进解析D项,“以"是连词,表修饰,其余为介词,表凭借。
答案D6.下列语句中是省略的部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洞口南向,大仅如斗,(我们)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
B.(我)将脱衣入(洞),问余乃(知道我是)儒者,非羽士。
C.时余所赍火炬已(燃)去其(十分之)七,(我)恐归途莫辨。
D.兹(你们)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于你们),(你们)安能得此!解析B项,补写的内容不正确,根据前后语境,是那位向导将要脱衣入洞。
答案B7.填空。
(4分)徐霞客,明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
《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优秀的________,又是________的佳作集。
2014高考语文一轮测评手册二(湖北专用) 精校电子版含答案
阶段评估检测(二)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剽悍凭添芸芸众生神智不清B.聒噪犄角竭泽而渔宽宏大量C.嘉奖装帧声名鹊起水乳交溶D.凑和睿智稍安毋躁言简意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B.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的政权颠覆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C.CBA全明星赛于2月18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马布里、布鲁克斯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当天的广州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D.2012年全国大学生五四晚会的舞台设计,的确可圈可点....丰富的民族元素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语病的一项是( )4.下列各项中,没有..A.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由于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置中日友好大局于不顾,罔顾历史事实,强行实施所谓的“购岛”行动,引发我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
B.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C.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
D.国家发改委宣布,自11月1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10元和300元.此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主要原因是由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
B.故令有所属.属:依从。
C.见.素抱朴见:看见。
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舆:车。
解析C项,见:显露、表现。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4分) A.小.国寡民
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甘其食,美.其服
解析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答案 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A.道可道,非常
..道
B.有,名万物
..之母
C.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D.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
解析A项,“非常”在文中的意思是“不是永恒”。
C项,“音声”在文中是两个词,声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组织和节奏叫做音;简单的发音叫做声。
D项,“坚强”在文中的意思是“坚固”。
答案 B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无,名天地之.始②同谓之.玄③玄之.又玄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⑤行不言之.教⑥莫之.能胜⑦弱之.胜强⑧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B.①②⑤/⑥⑧/③④⑦
C.①②⑤/⑥⑦/③④/⑧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解析①⑤助词,的;②⑥代词,它;③④⑦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助词,无实在意义。
答案 A
5.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4分) A.名可名,非常名
B.有,名万物之母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解析D项,为省略句,应补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 D
6.默写出下列名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是以
..,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主;受国不祥
..圣人云: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是以
..圣人云是以:因此。
B.受国之垢.垢:污垢。
C.是谓社稷
..主社稷:指国家。
D.受国不祥
..不祥:灾祸。
解析B项,垢:耻辱。
答案 B
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③其无以易之.
④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代词,代指水柔弱的本性;④结构助词,的。
答案 A
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这一章,老子以水为例,讲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B.老子赞美水具有强大的能量,却甘愿居卑处下的品德。
C.老子希望执政者能尚柔、居下,而且能受垢、受不祥,这样做才能有国、有天下。
D.本章中,老子感叹大道之不行,是因为人们不懂得柔能克刚的道理。
解析D项,文中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世人皆知此理,只是无
人肯施行罢了。
答案 D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强的东西什么也不能胜过它。
(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本性。
弱能够胜强,柔能够胜刚,天下人没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却没有人照此去做。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
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
..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选自《老子》)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其用不弊.弊:衰败。
B.大盈若冲.冲:空虚,不完满。
C.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恃:依仗,依赖。
D.损不足以奉.有余奉:供养。
解析C项,“恃”应为“居功”的意思。
答案 C
12.下列语句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其.用不穷其.犹张弓欤
B.损不足以.奉有余欲以.观其妙
C.功成而.不处生而.不有
D.天之.道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解析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A项分别为代词,它的;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
B项分别为连词,表目的;介词,表凭借。
D项分别为助词,的;代词,它。
答案 C
13.下列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老子认为,太圆满的看起来就好像不完满的,太过正直的,往往好像枉屈;真正的技巧看起来好像是迂拙。
B.老子认为清净中和是天下的正道。
这体现了老子与世无争的思想。
C.在老子看来,只有得道的人才能把多余的资源供施给不足的百姓。
D.关于“天之道”,老子用弯弓打比方,太高太弯的时候,就把它调低,太低时就调高。
这也是“人之道”的特点。
解析D项,“这也是‘人之道’的特点”说法错误。
原文说“人之道,则不然”。
答案 D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注意关键词“躁”、“清静”、“正”的翻译,第(2)句重在“孰”“唯”句式的翻译。
答案(1)躁动可以抵御严寒,宁静可以战胜酷暑,清心宁静是天下的正道。
(2)谁能把多余的资源供给不足的百姓呢?只有得道的人(才能做到)。
【参考译文】
最完善的事物和行为看起来好像有缺憾,但它的效用却不会破败。
最圆满的事物和行为看起来好像是不完满的,但它的效用却是无穷竭的。
太过正直,往往好像枉屈;真正的技巧好像迂拙;真正的雄辩好像口笨的样子。
躁动可以抵御严寒,宁静可以战胜酷暑。
清心宁静是天下的正道。
天地运行的道理,不就好像弯弓一般吗?弓体太高太弯的时候,就把它调低,太低时就调高。
弦太长了,则剪去;弦太短了,则加以增补。
天地运行的道理,是取多余的去补给不足的。
人类则刚好相反,很多人的行为是夺取弱小不足的资源,去供养已经强大的(人)享用。
有谁能把多余的资源供施给不足的百姓呢?只有得道的人做得到!所以圣人做成了什么(事)也不会把它作为(侵占财物的)的依恃(而是把它们施与需要的人),办事成功而不自居,不愿意故意凸显自己的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