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1

合集下载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 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 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 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辨析。

2. 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一组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二、探究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15分钟)1. 介绍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三、学习求众数和中位数的方法(20分钟)1. 学习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学习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出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四、练习求众数和中位数(15分钟)1. 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求出众数和中位数。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五、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1. 举例说明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 强调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避免混淆。

同时,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众数和中位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的统计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等统计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求解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概念的讲解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3.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呈现一组数据,让学生求解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巩固(10分钟)1.教师呈现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应用?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中位数与众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两种统计量,它们能够反映出数据的一些不同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和意义,也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

但是,对于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的方法。

2.能够运用中位数与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位数与众数的含义,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与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与众数的含义和求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求法、实例等。

2.数据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与众数。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数据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哪些统计量来描述?进而引出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组数据,计算其中位数与众数,并解释其含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根据数据做出总体的初步的思想、合理论证,领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数的联系和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字信息处理的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发展的内涵与价值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2、教学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3、解决措施:(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熟练求中位数和众数。

(3)通过智慧课堂习题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巩固。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环节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情境一:电视剧《家有儿女》剧情对话。

情境二:某公司员工月收入表格的分析观看图片,认真思考,积极投入新知识的学习课件展示的剧情画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出示自学要求,自主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2.如何快速而准确的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3.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用吗?自学课本第110页-第112页并思考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更直观的明确自学要求环节三出示问题,自主学习利用智慧云教育平台发布试题,试题中有抢答,随机点人,限时答题等功能,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补救。

学生利用平板接收老师发布的习题,进行抢答,随机点人,并同时用小考本边练边测利用智慧课堂云平台发布试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及时掌握学生在线答题情况及准确率,为习题设转置做了铺垫。

环节四应用举例,尝试探究利用课件展示课本第111页的例4,及112页的例5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利用自学获得的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尝试完成例题。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3篇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本节课“中位数和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三课时。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生活实例中体会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使学生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根据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本节课的数学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认识、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统计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实际需要,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数学思考:通过实际背景,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

(3)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深刻体会现实世界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理解平均数及其含义,能正确地求出平均数,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学生明确运用较少,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学生该部分知识缺少生活经验。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指标。

教学内容分析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定义,即对于统计样本中的值,当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将被视为这组样本数的中位数。

在理解了中位数概念以后,学生还需要掌握中位数计算方法。

通常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若n为奇数,中位数为第(n+1)/2个数若n为偶数,中位数为第 n/2 个数与第(n/2+1)个数的平均数。

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集的分布情况。

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即在所有数值中出现次数最频繁的数。

在理解众数的概念以后,学生还需要掌握众数的计算方法。

通常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对于一组数,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就是这一组数的众数。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组数据中没有数字出现超过1次时,不会存在众数。

而当存在多个数字出现次数相同时,则存在多个众数。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财务管理中,中位数可以通过对过去几年的公司财务数据进行计算来帮助决策者把握公司的经营状况。

在生活中,小学生背包的重量、学生考试成绩以及体育比赛的得分等都需要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熟悉并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包括:1.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3.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分析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包括:1.帮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有些抽象2.对于奇数和偶数的情况需要引导学生分别计算,避免计算错误3.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

20.1中位数和众数 (一)教学设计

20.1中位数和众数 (一)教学设计

20.1 数据的收集20.1.2 中位数和众数(一)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内容与分析1、教学内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以及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2、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关于中位数和众数的一节概念课,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本章的重点是“三数”的应用,所以关键是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同学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1、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2)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2、教学目标分析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是指在具体情境中,能搞清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

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即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并且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问题诊断分析同学在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映数据的平均水平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困难,具体表现在区别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上,要克服这一难点,关键是引导同学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从具体例子出发,不断地观察、比较、判断、从而形成概念,从而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五.教学过程问题一什么是中位数、众数?怎样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设计意图:一是复习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同时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应不出问题的,为引入新的数据代表奠定基础。

)情景导入: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员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 职员B 职员C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杂工G 月工资/元6000 4000 1700 1300 1200 1100 1100 1100 500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众数与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讲义、课件、实例2.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初步概念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引入教师将常见的数据统计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去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值。

2.概念讲解教师介绍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解释这两个值对数据有何作用。

(1)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值称为众数(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3.计算方法教师介绍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众数和中位数的计算:(1)众数的计算方法: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每一组数据必须进行排列。

(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若数据的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若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值。

4.应用实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应用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一所学校的年级总人数为200人,各班级的人数如下:50,90,30,10,20,其中的众数是多少?(2)某班学生的数学分数如下:76,55,89,66,90,70,87,72,86,64。

请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5.归纳总结教师让学生自行总结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6.拓展延伸教师提供更多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继续掌握和熟练运用众数与中位数。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检测2.对学生针对性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认知升华3.对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和讲义进行定期评价,完善教材素材五、教学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及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为下一次教学改进和提升提供充足的保障。

初中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与众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意义。

2. 学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际数据集,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 准备计算工具,如纸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 回顾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a. 给出一个数据集,引导学生找出中间的数。

b. 解释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

c. 演示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 介绍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a. 给出一个数据集,引导学生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b. 解释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c. 演示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众数。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计算给定的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

2. 让学生互相交换数据集,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四、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a.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让学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b. 让学生讨论中位数和众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其他统计量,如方差、标准差等。

2. 探索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数据集和计算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和应用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避免混淆和误解。

此外,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介绍其他统计量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统计学素养。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位数和众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求法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并通过练习题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教学素材:中位数和众数的PPT、数据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数据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初中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求法。

2.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2.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组数据,用于讲解和练习。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知识点和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中位数(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位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学生讨论并回答。

3. 教师总结中位数的求法,并进行示范。

4. 学生练习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教师指导。

三、众数(15分钟)1. 教师讲解众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学生讨论并回答。

3. 教师总结众数的求法,并进行示范。

4. 学生练习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师指导。

四、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答。

3. 教师总结解题方法,并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答。

2. 教师总结并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求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数与众数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数与众数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数与众数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

2.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 求解众数时遇到多个众数的情况。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2. 提问: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介绍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3. 讲解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些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选取几组数据进行讲解,解释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意义。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求解给定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 提问:还有哪些统计量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点?3. 拓展思维: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数据分析工具。

在实例讲解和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数据分析的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避免混淆。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来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做出恰当的判断。

从而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

情感目标:1、体会引入中位数、众数的必要性,并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

2、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3、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的一部分,让学生体会数字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

会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能在具体问题中理解意义,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合理选择。

教学过程:(一)复习平均数:同学们我们第十周进行了期中检测,你还记得你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吗?那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求平均分的方法,利用“总数÷个数=平均数”)(二)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5分钟)我有个朋友叫啊冲,前段时间与他的经理发生争吵,你们想知道他们争吵的原因吗?现在先请听一听其中的原由:阿冲大学毕业后去找工作,看到一则招工启事:招工启事因我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若干名员工。

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2000元。

有意者请与我联系。

当啊冲看到这则招工启事后,他觉得工资待遇还不错,就应聘去了这家公司。

可在公司工作了一周之后,他找到公司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找其他公司职员核实过,没有一个职员的工资可以拿到两千元的。

月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2000元呢?经理说:“阿冲,你先不要激动。

月平均工资确实是2000元。

”说着拿出了一张工资表:(三)学生讨论、交流(5分钟)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该公司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经理说月平均工资2000元是否欺骗了阿冲?2、平均工资2000元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平均收入?(经理告诉阿冲每月平均工资2000元,从数字上说没有欺骗谁,但变相地欺骗了人。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中位数: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理解中位数在排序数据中的应用。

3. 众数: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一组实际数据,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掌握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统计量,如方差、标准差等,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开展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沙龙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说明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说明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教案说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保亭思源实验学校黄程献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的本质、地位与作用《中位数和众数》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数据的分析》第一节《数据的代表》中第二小节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统计部分。

统计与概率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这五个环节。

在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即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利用这3个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并作出合理决策的应用课,这节课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提高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结合具体问题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实际情景理解其实际意义。

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信息并作出决策。

二、教学诊断分析学生分析:①认知分析:在本节学习前学生对平均数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第二学段已初步接触了这三个基本统计量。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总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中位数和众数教案篇一: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1.口算下列各题128+9234+48800+750396÷12850÷457÷22.只列式不计算(二)创设情景,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引入师:同学们这么小就充满爱心,要为祖国献爱心,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启示本商场由于扩大规模,现招聘工作人员若干,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到经理处面谈。

多又惠超市20xx年4月20日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月平均工资有1000元。

师:是啊!张明认为月平均工资1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

一个月后他拿到了65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1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

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3.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生:员工的工资全都低于1000元。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来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作出恰当的判断。

从而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

(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

2、对统计量的选择能力。

难点:对众数意义的理解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制造认知冲突。

1、回顾平均数的含义。

展示姚明的一张照片。

一美国女孩是姚明的球迷,看了姚明的比赛后感叹道:“噢,原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高的人。

”接着引导孩子们就美国女孩的话,发表看法。

哦,不能用这样极端的数据来代表所有人中国人的身高,也就是说姚明身高不具有我们中国人身高的代表性。

那究竟哪个数才能代表中国人的身高呢?是的,平均数能比较好的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多,作用很大。

这个平均数应该怎样求?你会求吗?试试看。

2、求下列各题的平均数。

25、30、35、40。

12、15、18二、创设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出事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一览表。

1、学生观察表格,交流自己的感受。

思考:1000元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大部分人得到工资不到1000元呢?用1000元反映公司员工的月收入合适吗?2、思考:你认为用怎样的数反映员工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在肯定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除了平均数以为,数学上还有两个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和“众数”。

4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学生先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然后师生共同小结。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列,中间的数就是这组数的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的众数。

5、学生找出员工收入的中位数及众数,与平均数比较,感觉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位数和众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进一步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及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对平均数、方差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求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用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准备小组合作交流的素材,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班级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不同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时会有所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位数和众数。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某班级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成绩如下:90, 85, 88, 92, 80, 88, 85, 90, 87, 89问题1: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问题2:如果这组数据中有一个分数缺失,如何求中位数和众数?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呈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谢桂发教学内容:教材88-89页“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和众数的值。

2、能在具体的实例中,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中位数和众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实例探讨,理解意义。

1、以公司招聘、学生参与的形式展现公司员工月工资表(单位:元)
2、思考与讨论
(1)招聘人员说员工的月平均工资3500元,正确吗?
(2)但大部分的员工工资在3000元以下,广告是否符合实际?
(3)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公司的员工的月工资水平比较合理?
3、交流与沟通
(1)通过计算,月平均工资是3500元,没有错。

(2)部分学生认为此广告存在欺骗性。

因为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员工的工资都在3000元以下。

(3)这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很大的数据10000,所以平均数3500不能
真实地反映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水平。

生一:2000元比较合适,因为得20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3人。

生二:250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

生三:把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其它数的平均数。

4、提出中位数和众数
同学们分析得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水平,那就是中位数和众数。

(板书课题)(1)按照你们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强调:先按大小顺序排列。

大于中位数和小于中位数的数据的个数相等。

)工资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共7个数,第4个数是中位数,是2500。


想一想:平均数3500和中位数2500哪个数表示员工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点明:平均数会因为一些极端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极端数据对中位数没有影响,2500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我们应当关心中位数。

)(2)如果在这组数据中再加入一个数据400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又是多少呢?
引导学生明确: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同学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众数呢?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
(众是多的意思,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000,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我们还应当关心众数。


二、回归生活,理解运用。

1、学生分组讨论:数学期中考试,婷婷得到78分。

全班共30人, 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

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爸爸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
处于“中上水平”,婷婷说得对吗?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0,婷婷的分数低于80,在班上倒数第三,处于“中下水平”。

2、小结: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众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3、请恰当地选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

(2).五年一班有40人,五年二班有42人,要比较期末考试时哪个班的成绩高一些,应该选取()。

(3).在青年歌手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

4、课本89页第一题。

红星电子配件厂第一生产组有11名工人,4月份每人的日均生产零件个数是:42、44、44、46、48、48、48、50、51、51、56,请根据这组数据求出这些工人日产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明确: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出现偏大数或偏小数时,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就会非常接近,甚至相等。

这种情况下,这三种数都能用来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5、某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每个成员1分钟跳的次数如下:234、133、128、92、113、11
6、182、125、92
(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哪一个能更好地表示这组同学的跳绳水平?
6、以下是商店某月衬衫的销售情况:
如果你是销售经理,你认为商店应多进哪种衬衫?
三、课堂梳理,提升认识。

请你谈谈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小调查。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一般水平)平均数3500
(中等水平)中位数2500 按大小排列中间的数
2750 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多数水平)众数2000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着力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招聘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

并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建构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学会计算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和众数的值。

2、注重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以婷婷的考试分数为例,让学生研究身边的数学问题,既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紧紧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并会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