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公共事业管理之5-管理学复习资料[1]
【专升本-管理学复习资料】专升本管理学复习重点
年专升本考试管理学复习重点第一单元管理学概论一、管理的概念及含义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为什么要学习管理的二重性?(要点有三点)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促进我国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管理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厚此薄彼都不行,都会给管理实践工作造成危害。
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三、管理的职能(一)基本职能:1、合理组织和发展生产力2、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二)具体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五、管理的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的特点六、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1、一般性;2、多样性3、历史性4、实践性七、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总的方法论;2、系统地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八、管理者的分类(一)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划分: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二)按照管理者的管理工作的性质划分: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九、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一)人际角色:1.代表人2.领导者3.联络者(二)信息角色:4.监听者5.传播者6.发言人(三)决策角色:7.企业家8.混乱驾驭者9.资源分配者10.谈判者十、管理者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管理者技能构成关系十一、管理环境的分类1.根据环境因素对组织活动的影响程度,将管理环境氛围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管理的行业环境1.供应商。
2.顾客。
3.竞争者4.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和协作组织。
十二、企业文化的构成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从其结构方面来讲,由内外科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大层次1.精神层。
2.制度层。
3.物质层。
企业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
2.约束功能。
3.凝聚功能。
4.激励功能。
5.调适功能。
(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1.自我诊断,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2.发挥员工创造性,自我设计3.统一思想,强化员工的认同感4.巩固落实,不断丰富和完善第二单元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三者的人物、著作和理论内容二、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三、梅奥及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四、重点理解现代管理的几大有代表性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第三单元计划一、计划工作的概念:广义及狭义二、计划工作的内容“5W1H”三、计划工作的特征1、计划工作的首位性(主导性)2、计划工作的目的性3、计划工作的效率性(经济性)4、计划工作的普遍性四、计划的分类(一)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抽象到具体)1)宗旨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规划8)预算(二)按组织职能分类供应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财务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和安全计划(三)按制定计划部门所处的层次分类1.高层计划2中层计划3基层计划五、计划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备选方案5.评价备选方案6.选择可行方案7.拟订派生计划8.编制预算六、计划工作的原理七、目标与目标管理(一)目标的概念:(二)目标的特点:(三)目标的作用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凝聚功能4、约束功能(四)目标管理的概念(五)目标管理的特点(六)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1、制定目标2、分解目标3、执行目标4、考核与评定目标(七)目标管理的评价:八、预测的概念预测是指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
公共事业 管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公共事业组织与企业的区别
公共事业组织:一般并不追求收益 、提供的许多服务或商品具有独占性、收费通常以成本耗费为基础
企业:追求投资收益 、提供的服务或商品不具有独占性、以供求关系来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2.2.2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而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
更大的收益收回。因此劳动者将自己拥有的脑力和体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参与价值创造,就要据此来获取相应
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利益,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而人力资源则不同,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了重要贡献作用,人力资源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
动机分类法,生理、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
主体分类法,个人需要、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集合,也不是基于个人偏好的简单多数人的集团需要;
公共需要是相对独立于个人需要和群体需要的社会整体需要,是以社会共同体的利益为基本表现形式
的普遍需要;
公共需要本质上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生存发展所需的条件和利益。
1.2 公共需要的特征
客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提供的物质条件是公共需要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公共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公共需要也受到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消费偏好对特定时期公共需要的演变和表现甚至会起很大的作用。
社会性:公共需要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整体的共同需要,必然受特定社会条件制约,特定社会条件既表现在阶级性,也表现在民族性。
专升本管理学知识点.docx第一章
第一章管理导论马工程认为:管理就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1.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直接目的: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2.学习管理学,是为了了解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分析”能力,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
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理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
4.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5.科学的管理思维:①历史思维:知古鉴今,以史为鉴。
②底线思维:法律,道德。
③创新思维:破除迷信,因时制宜,知难而进,进取人先。
④辩证思维: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⑤战略思维:长期,整体,全局,系统。
6.组织的特征:①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
②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
实现共同目标是实现自己个人目标的基本前提。
③组织有特殊的活动。
组织不仅是人的集合,而且是不同资源的集合。
④任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与外部社会就是相对明显的界限。
7.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8.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和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9.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就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孔茨对管理定义的理解,他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完成“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1961发表(管理理论的丛林)标志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
孔茨被称为“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1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1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14.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15.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事业与事业单位★什么是事业?所谓事业,是我国特有的与全体人民利益有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本内容的行业或部门,及其相应的管理体系。
★什么是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兴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兴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组织。
123456内涵12用,但是收费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第一章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的含义1、组织非公共组织——市场组织公共组织——政府组织和公共事业组织等2、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3.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
科医院、康复中心等;文化体育行业,如各类艺术培训中心、运动俱乐部等;劳动类,如各类职业培训中心等;民政类,如各类民办敬老院、老人服务中心等;还有建设类、科技类以及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等。
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14个)*1组织性;2非政府性;3服务性;4沟通性;5非营利性;6独立性;7公正性;8自主性;9使命感;10多样性;11专业性;12灵活性;13开创性;14参与性。
★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1、国际分类1)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TheU.N.InternationalStandardIndustrialClassification System),简称ISIC。
教育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
医疗和社会工作类:医疗保健;兽医,社会工作;其他社区和个人服务类:环境卫生、商会与专业组织,工会,2、非市场中介组织2)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a)信托业b)商业经纪与代理业c)其他非银行金融业d)放大产开发与经营业e)房地产代理与经纪业f)居民服务业g)信息咨询业务h)其他社会服务业i)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业j)综合技术服务业k)社会团体l)基层群众自治组织m)其他行业3)按照审批部门分类1、事业类2、企业类3、公务类 ★公共事业组织与其它组织区别(1)社会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第一,有无抽象行政行为第二,是否进行有偿服务第三,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第四,是否全额拨款(2)公共事业组织与企业的区别第一,组织目标是否追求投资收益第一章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定义与学科特点:定义:对于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研究。
专升本管理学必背知识点
专升本管理学必背知识点管理学必背知识点管理学是一门探讨管理、组织和领导的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管理学已经成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商业目标的必须学科。
以下是管理学的必备知识点:1. 管理的基本定义: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目的是团结、组织和管理一个群体来实现其共同的目标。
2. 管理的学科分类:管理学可以分为:经营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战略管理学、组织管理学、营销管理学和项目管理学等学科领域。
3. 管理思想发展历程:管理学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经验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
4.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主要扮演的角色有四种:决策者、信息处理者、组织者和控制者。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分工。
5. 管理层级:管理层级包括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低层管理。
每个层级负责的问题和职责不同。
6.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基于组织目标和策略,通过划分职责和定义工作流程来制定组织机构的过程。
7. 领导力:领导力是通过影响和激励员工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领导力可以分为传统领导力和现代领导力两种。
现代领导力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员工事先参与。
8. 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指的是通过管理机制和流程来建立并管理一个团队。
团队管理可以提高团队的效率,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同成长。
9.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通过目标制定、绩效评估、奖励和反馈等手段来激励员工并提升组织的效率。
10.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组织通过收集、组织、存储和分享知识来提升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知识管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学和信息管理学。
11.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协调和控制不断改进范围、时间、成本、质量和风险等项目管理过程,从而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
12.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结构、流程和文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和内部环境变化的过程。
13.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通过识别市场机会和企业资源的分析,制定并实施发展战略以达成长期目标的过程。
山东专升本公共事业管理必备管理学
管理学要点部分1、组织工作: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工程。
2、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门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组织工作的内容:组织职位设计组织结构纵向划分组织结构横行划分职权配制组织结构的协调组织结构的调整4、组织工作的特点: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5、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技术外界环境组织的规模 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的战略6、组织工作的原理:目标统一原理分工协作原理 管理宽度原理责权一致原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7、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合理有效8、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出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精干高效。
9、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适当,就越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10、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相对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有效。
1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组织中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的越适中,就越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12、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指越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13、组织变革的阻力: 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 .对于可能失去个人利益的恐惧 不认为变革符合组织的最佳利益14、减少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a确保达成共同的变革愿望b沟通变革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c认识到变革的情绪影响 d理解变革的各方面影响 e沟通即将变革和不会变革的部分f树立理想的行为模式 g提供有效的反馈、合理的报酬以及适当的结果 h对阻力做出一致的反映i灵活、耐心和支持15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2024版】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什么是公共需要相对于私人需要而言,公共需要是指在一定社会整体范围内,为保证人口或劳动力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外部条件的需要2.公共需要的特征:(1)共同需要(2)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发展变化(4)复杂性和多样性3.公共产品的分类(概念):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4.公共物品的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3)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4)享用无须付出代价,或支付与公共产品成本不相称的少量费用(5)主要由政府财政出资提供4.公共事业的概念: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社会活动。
5.公共事业的特征:(1)公共性(2)非营利性(3)专业性 (4)基础性6.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什么? 政府。
7.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具体哪些:(1)教育事业(2)科技事业(3)文化事业(4)卫生事业(5)体育事业8.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1)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非营利性(4)服务性9.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以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社会成员整体福利最大化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10.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领导11.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12公共组织的类型(1)政府组织: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业的组织。
(2)非政府组织:不行使国家公共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公共组织。
(3)准政府组织:介于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公共组织13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的问题(1)缺乏独立性。
事业单位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2)组织性质杂乱。
专升本管理学复习主要内容
第一章1、怎样理解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综合的运用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协调以人为中心的各种资源及其活动,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理解:①管理的主体及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指挥和领导他人活动的人。
管理的主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组织行使出现的领导机构或单位。
②管理的客体及管理对象。
它是管理主体施加影响的人和事。
通常,管理的客体就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③管理活动,包括管理职能和按管理职能要求所进行的实际活动。
④管理的目标是组织目标的体现,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管理的直接目标是追求效益,管理的目标应是效益与效率的统一⑤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使资源与职能活动相协调,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所有的管理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协调问题⑥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有效地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2论述管理二重性的意义(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与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社会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指管理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亦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属性,表现为管理的特殊职能(3)学习管理的二重性理论,对于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的实质;有利于结合我国国情学习、运用及探索由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3.为什说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管理是一门科学。
管理作为科学,就是指人们发现、探索、总结和遵循客观规律,在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管理原理与原则,是管理成为在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
管理是一门艺术。
管理理论作为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才能奏效。
最新专升本管理学(个人精心笔记)资料[1]
专升本——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 管理的含义: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 管理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
4. 管理的职能:法国的法约尔五大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的古利克管理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美国的哈罗德.孔茨五项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5. 管理者的角色:美国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提出——管理者的角色的概念,他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的6. 管理的二重性:同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一方面是由于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使得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目的以及管理的方式等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7.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这里艺术是指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诀窍”;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的技能和诀窍。
从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可知,有效的管理艺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因此二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它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这是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完整版)专升本管理学重点归纳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理论1.识记:管理的概念: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管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⑵管理依赖于一定的环境⑶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资源⑷管理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构成管理二重性的含义: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对全作劳动进行指挥,执行着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种职能。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者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有明确的目标与组织运作机制。
而非正式组织是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具体的规章条例。
2.理解: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意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者的主要角色类型,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罗伯特·卡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第二章管理原理1、识记:管理原理:是对管理活动的实质,对管理活动最基本的,普遍性的运动规律的科学表述。
具有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和系统性。
系统的概念: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人本原理的涵义: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责任原理的涵义: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在管理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效益概念:指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第三章决策与决策方法1.识记:决策的定义和原则: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是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决策遵循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专升本管理学知识点
专升本管理学知识点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对于专升本的同学来说,掌握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专升本管理学知识点:一、管理的概念和职能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3、领导: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使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4、控制:监督和评估组织的活动,确保其按计划进行,并及时纠正偏差。
二、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人际角色如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如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如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际技能是指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
三、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组织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
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能够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四、决策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类型包括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按照决策的条件,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的过程通常包括识别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执行方案和评估效果等步骤。
五、计划计划是对未来活动的预先筹划。
计划的类型有多种,如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等。
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方案、选择方案、拟定派生计划和编制预算。
专升本管理知识点大全总结
专升本管理知识点大全总结一、管理概论1. 管理的定义和特征2. 管理的基本职能3. 管理的层次和类型4. 管理的基本原理5. 管理的历史发展二、组织管理1. 组织的概念和特征2. 组织的设计原则3. 组织结构类型4. 组织变革与发展5. 组织文化建设三、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2. 人力资源规划3. 招聘与选拔4. 培训与发展5. 绩效管理6. 薪酬管理7. 劳动关系管理8. 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四、领导与决策1. 领导的概念和作用2. 领导风格与领导行为3. 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4. 决策的概念和过程5. 决策方法与技巧五、沟通与协调1. 沟通的概念和作用2. 沟通的障碍与有效沟通技巧3. 协调的概念和作用4. 协调的原则和方法六、项目管理1. 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征2. 项目管理的过程3. 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七、质量管理1. 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征2. 质量管理体系3. 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4. 质量管理认证八、生产管理1. 生产管理的概念和特征2. 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3. 供应链管理4.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九、供应链管理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作用2. 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和模式3. 供应链风险管理十、创新管理1. 创新的概念和特征2. 创新管理的策略和方法3. 创新文化的建设十一、战略管理1. 战略管理的概念和作用2. 竞争战略与战略选择3. 战略实施与控制十二、风险管理1.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特征2.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3. 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十三、环境管理1.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作用2.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3. 环境管理认证十四、国际化管理1. 国际化管理的概念和特征2. 国际市场分析与选择3. 跨文化管理十五、信息管理1. 信息管理的概念和特征2. 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3. 信息安全与保护十六、社会责任管理1. 社会责任管理的概念和作用2. 企业社会责任3.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上是关于管理知识点的大全总结,这些知识点覆盖了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与决策、沟通与协调、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创新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环境管理、国际化管理、信息管理和社会责任管理等内容。
专升本管理学简述的知识点
专升本管理学简述的知识点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活动规律和管理方法的学科,其核心目标是提高组织效能和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的知识点涉及广泛,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学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简述,以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知识点。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协调和调动组织成员的行动和能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2.组织的概念:组织是指由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协同工作的有序关系。
3.管理者的特征:管理者是组织中担任管理职能的人员,其具备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特征。
4.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为人类活动中的组织管理问题。
二、管理过程1.规划:规划是制定组织目标、确定组织战略、制定组织政策和方针等,为组织的未来发展进行有计划的安排。
2.组织:组织是将各项活动划分为不同的职责,同时合理配置人员、财务、技术和其他资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领导:领导是通过激励、指导和影响等手段,引导组织成员积极投入工作,实现组织目标。
4.控制:控制是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以及及时纠正偏差,确保组织的活动与预期目标保持一致。
三、管理方法1.科学管理方法: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效能,如工作分析、工作测量等。
2.人际关系管理方法: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激发员工的动力、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减少员工流失来提高组织效能。
3.经验管理方法:强调管理者的经验和直觉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注重管理者的个人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四、管理学的发展趋势1.组织学习:将组织视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通过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员工培训等手段,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2.倡导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满意度,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主动性。
3.强调战略管理:强调管理者在组织中制定和执行战略的重要性,注重与组织内外环境的对接和协调。
专升本管理知识点归纳
专升本管理知识点归纳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个人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如何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成目标的学科。
专升本考试中,管理学知识点的归纳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专升本管理学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归纳。
管理的本质与功能-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和整合组织资源以达成组织目标。
- 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理论的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等。
- 人际关系运动:强调人的因素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
- 系统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强调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
-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变革管理等。
决策制定过程- 确定问题:识别和定义需要解决的问题。
- 确定目标:明确决策的目标和期望结果。
- 收集信息:收集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 制定方案:生成可能的解决方案。
- 评估方案:评估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 选择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并实施。
- 监控和评估:监控实施过程,评估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
计划的类型与过程- 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根据时间跨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 战略计划与操作计划:根据计划的层次和内容进行分类。
- 计划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方案制定、计划实施和计划评估。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包括功能型、产品型、地理型、矩阵型等。
- 组织设计的原则:包括专业化分工、统一指挥、管理幅度等。
- 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领导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
- 行为理论:关注领导者的行为方式。
- 情境理论:认为领导效果取决于领导者、下属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区分了激励因素和卫生因素。
-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期望、工具性和价值的影响。
控制过程- 控制的目的:确保组织活动与既定目标一致。
专升本管理学考试资料
▲管理的性质。
答: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起源于社会成员劳动的集体性,以及社会成员在劳动和社会生活过程中相互交往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管理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①自然属性;②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职能。
答: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的具体职能是指一般职能在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1、计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
其次,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再次,计划通过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2、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3、组织。
从静态意义上讲,组织是具有一定目标、按照一定原则成立、有秩序的人事综合体。
从动态意义上讲,组织是围绕一定目标,设置并建立组织结构,安排群体成员的职位,确定其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使其具有较高效率的群体。
4、人事。
管理学中的人事是指组织根据任务需要,通过选拔、培训、开发等活动为组织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的活动。
5、领导。
计划与组织工作做好了,还不一定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
因此就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人们之间的信息,增强相互的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一门艺术,它贯穿在整个管理活动中。
6、激励。
首先,激励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
其次,激励可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再次,激励可以增强员工的主动性。
7、控制。
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资料
第一章管理概论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
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只能活动,以有效的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此定义包含一下几点内容: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B.管理的本质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管理的研究对象:A.管理主体---管理者定义: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管理者的素质:政治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身心素质。
现代管理者的素质核心是“创新”,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B.管理客体---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管理对象的含义: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其上的客体。
管理环境的含义:指存在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力量、条件、因素等的总和。
▲管理与环境的关系:对应关系、交换关系、影响关系▲环境管理的步骤:(1)理解与认识环境;(2)分析与评估环境;(3)能动地适应环境。
2.管理的基本职能。
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
管理职能的含义: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具体作用及具体程序或过程。
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具体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履行这些职责的过程或程序。
管理职能的内容: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A.计划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
B.组织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
C.领导指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D.控制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相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复习资料1.管理的职能ﻫ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
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ﻫ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ﻫ3. 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ﻫ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1.宏观环境因素ﻫ(1)政治环境ﻫ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
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
②经济体制。
③科技、教育体制。
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ﻫ(2)、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②经济结构。
③市场利率。
④汇率水平。
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ﻫ (4)、社会文化环境ﻫ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ﻫ2.经营环境因素ﻫ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
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
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各种影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因素。
内环境:ﻫ(三)企业内部条件要素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ﻫ资源要素包括人财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ﻫ管理资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和企业文化等;ﻫ能力要素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
ﻫ(四) 组织文化ﻫ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
组织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1)价值观念。
(2)组织哲学。
(3)组织精神(4)组织道德。
(5)组织目标。
(6)组织风尚。
(7)组织制度。
ﻫ组织文化具有重要的功能:自控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辐射功能:4.预测的方法(一)定性预测方法: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集合意见法、头脑风暴法(二)定量预测方法:时间序列法、因果分析法。
ﻫ时间序列法又分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趁势延伸法5.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一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简言之,目标管理就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特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强调"自我控制"。
3、促使下放权力。
4、注重成果第一方针。
ﻫ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2、组织实施。
3、检查和评价。
9. 集权与分权的关系ﻫ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与此相对应,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集权和分权主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绝对的集权意味着组织中的全部权力集中在一个主管手中,组织活动的所有决策均由主管作出,主管直接面对所有的实施执行者,没有任何中间管理人员,没有任何中层管理机构。
这个现代社会经济组织中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绝对的分权则意味着全部权力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甚至分散在各个执行、操作者手中,没有任何集中的权力,因此主管的职位显然是多余的,一个统一的组织也不复存在。
集权制的优点主要是:(1)它具有对组织的绝对控制权,确保坚持既定政策;(2)它方便管理,易于分辨每一职能的重点;(3)有可能在整个组织中拥有通用的标准;(4)有可能雇佣一批十分称职的职能型专家;(5)集权制所产生的管理工作量使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成为合理的事,它降低了工资单处理、会计和存货控制等这些领域的成本。
ﻫ集权制的缺点主要是:(1)控制可能会变为独裁式的,而且缺乏灵活性,降低组织的造就能力;(2)当员工们,特别是管理者无法自行斟酌决定而必须按照僵硬的规定办事时,可能导致挫折感;(3)可能采用一些官僚性控制手段,从而导致表格和刻板程序的激增,降低组织的运行效率;(4)管理者可能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决策者而自视为接受命令的下级,从而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使组织的发展失去基础;(5)大规模组织的主管远离基层,基层发生的问题经过层层请示汇报后再作决策,则不仅影响决策的正确性,而且影响决策的及时性,降低决策的质量,分权制的优点主要是:(1)由于控制权分散到各处,所以具有灵活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局部不断变化的需求;(2)由于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判断力,管理者和员工们感到工作的价值,从而提高了工作满足感;(3)它为管理者提供了极好的管理经验;(4)虽然可能有必要更多地向总部控制机构进行汇报,分权制可以将操作层上的文档类工作降到最低水平。
ﻫ分权制的缺点主要是:(1)由于各部门可能并不遵循同样的程序模式,所以总部控制很困难;(2)分权制可能比集权制需要进行更多的汇报或视察性工作;(3)由于实际上组织是以一系列小单位的形式经营,所以难以享受批量购买、集中会计制度和其他类似的集中式管理所带来的好处。
会造成较昂贵的经营成本;(4)某些分权后的部门可能会以狭隘的目光和短浅的观点来看待整个组织,从而导致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紧张。
10.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ﻫ答:组织结构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系统整体原则。
系统整体原则是由组织的本质决定的。
主要体现在:(1)结构完整。
组织如同一部机器,只有结构完整才能产生必要的功能。
(2)要素齐全。
管理组织没有要素或要素不全不能构成系统,但并不是越多越好。
组织系统一般包括人员、岗位和职务、权力和责任、信息等要素。
组织设计时要统筹考虑,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
(3)确保目标。
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应按目标要求进行组织设计,即根据目标建立或调整组织结构,按各部门各岗位职务的职能要求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其应具备的素质,然后选择符合要求的人员。
ﻫ2、统一指挥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是组织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为确保统一指挥,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指挥链不能中断。
(2)切忌多头领导。
(3)不能越级指挥。
3、权责对应原则。
权责对应主要靠科学的组织设计,要深入研究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岗位职务和相应的组织法规体系。
在组织运行过程中,要解决好授权问题,在布置任务时,应当把责任权力以及上面能提供的条件一并说明,防止责权分离而破坏系统的效能。
4、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组织设计时必须着重考虑组织运行中的有效性,即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问题。
管理层次决定组织的纵向结构,管理幅度则体现了组织的横向结构。
5、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使目标活动的每项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部门。
首先考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要求因事设职,因职用人,同时必须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特点和人的能力。
11.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的特点、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ﻫ答:直线职能制的特点:按照产品或工艺特点来划分车间班组,建立行政指挥系统;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可设立必要的职能机构作为行政负责人的参谋,向行政负责人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市场动向,作为领导的依据;检查、监督下级行政机构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对下级职能人员实行业务指导等。
直线职能制的优点是: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便于调配人、财、物;职责分明,各主其事,有利于提高效率;工作秩序井然,整个企业有较高的稳定性。
其缺点是:下级部门积极性、主动性不易发挥,互通情报少;职能部集中;直线职能制适用于企业规模不太大,产品品种不太复杂,工艺较稳定,市场销售情况比较容易掌握的企业。
ﻫ事业部制的特点有二:一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二是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划分为许多事业部或分公司。
事业部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公司最高领导层集中力量搞好经营决策、长远规划、人才开发等战略性的工作。
也有利于加强各事业部负责人的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有利于培养企业的全面管理人才,以及发展产品的专业化、系列化程度。
其缺点是:各事业部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影响部门间的协作,不利于人员、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交流推广。
在事业部下面工作的职工不容易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貌。
ﻫ事业部制适用规模较大,产品种类较多,各产品之间工艺差别比较大,技术比较复杂和市场广阔多变12. 掌握各种激励理论ﻫ一、内容型激励理论ﻫ〔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企业。
ﻫ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要求层次理论。
他把人的需求归结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ﻫ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人的需要是分等分层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
2、要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
3、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这种需求也就失去了对行为的唤起作用。
ﻫ13.期望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ﻫ答: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的,它认为:人是理性的人,对于生活与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一个人决定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为能够带来什么、结果对他来说是否重要有关,人就是根据他对某种行为结果实现的可能性和相应奖酬的重要性的估计来决定其是否采取某种行为的。
用公式表示即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主要观点是:l.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则是没有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