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合集下载

免疫学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课件PPT

免疫学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课件PPT

(2)分化、发育和迁移
目前,对淋巴样DC的分化发育过程知之甚少,而髓样DC 的分化发育过程已逐渐清楚,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DC 其表面标志和功能存在差别。 ① 前体期:髓系前体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血及 胎肝中,在某些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分化发育为单核 -吞噬细 胞和 DC ;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受 GM-CSF 、 TNF-a 、 IL-4 等作用,也能发育为DC。
专职APC: 组成性表达MHC-Ⅱ类抗原和其他参与T细胞 活化的共刺激分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树突状 细胞、B细胞等。
非专职APC: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它们通常情况 下并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但在炎症过程中或受到IFN-γ诱导, 也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并处理和递呈抗原。 另外,机体有核细胞能将内源性蛋白抗原降解处理为多肽 片段,后者与MHC-I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并 递呈给CD8+T细胞。以前曾不将此类细胞归于严格意义上的 APC,而是称其为靶细胞,但近年亦将其称为APC。 目前,对APC的定义为:所有表达MHC分子并能处理和 递呈抗原的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APC,
与其他APC相比,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 MΦ、B细胞则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故DC是机
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在免疫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1. 来源、分化和种类
(1)来源
DC 主要由骨髓中髓样干细胞分 化而来,与单核-吞噬细胞有共同的 前体细胞。部分DC由淋巴样干细胞 分化而来,与淋巴细胞有共同的前 体细胞。上述两类DC各有不同的组 织分布、表面标志和功能特点。多 数骨髓来源的DC由骨髓进入外周血, 再分布至全身各组织。

(免疫学课件)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免疫学课件)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3.1 MPS来源
多能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前体细胞
髓系前体细胞
髓 系 DC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NK
T
B
NK细 胞 T细 胞 B细 胞 淋 巴 系 DC
髓 系 DC
巨噬细胞
骨髓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血液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
一、概念与分类
定义
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 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
名称
专职性APC
Professional APC
MHC分布 细胞
组成性表达 MHC-II类分子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非专职性APC
non-Professional APC
诱导性表达 MHC-II类分子
摄取抗原的主要方式
mIg介导的内吞
补体受体介导的内吞
Y
APC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NhomakorabeaY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Fc受体介导的内吞
3.2 MPS表面标志
补体受体
ICAM 黏附分子
MHC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Fc受体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一、概念与分类 ** (Definition & Classification) 二、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 DC)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 四、B细胞 (B lymphocyt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名词解释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名词解释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名词解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一组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的特殊蛋白质分子,主要参与免疫应答过程和个体免疫系统的调节。

以下是对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关名词的解释:1. 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主要由MHC-I和MHC-II两类分子组成。

MHC-I分子主要表达在几乎所有细胞表面,介导CD8+ T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MHC-II分子主要表达在特定的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上,介导CD4+ T细胞的识别和调节。

2. 抗原提呈:抗原提呈是指细胞通过MHC分子将体内外的抗原展示给免疫系统的过程。

抗原呈递细胞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途径获取抗原,并将其加工后与MHC分子结合,通过细胞表面的MHC分子展示给免疫细胞。

3. 抗原递呈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它们是MHC-II分子的主要表达细胞,具有广泛的抗原递呈能力。

树突状细胞是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它们在体内采集外界抗原,然后迁移到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中,将抗原呈现给T细胞。

4. MHC限制性:MHC限制性是指T细胞的抗原识别需要同时与抗原肽和MHC分子结合。

CD8+ T细胞依赖MHC-I分子呈递的抗原肽,而CD4+ T细胞则依赖MHC-II分子呈递的抗原肽。

MHC限制性的存在使得T细胞只能识别与其MHC限制类型相匹配的抗原。

5. MHC多态性:MHC分子具有极高的基因多态性,即同一种MHC分子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变异的亚型。

这种多态性使得各个个体能够识别更多的抗原肽,从而增强了体内抗原的呈递和识别能力,有助于应对不同的病原体。

6. 种差异性:不同物种之间的MHC分子存在显著差异,也称为种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由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结构和进化过程所决定的,导致了不同物种对抗原呈递和免疫应答的差异。

大二上学期免疫学习题库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大二上学期免疫学习题库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
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
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4.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FDC滞留抗原-抗体复合物于细胞表面,有利于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
C. DC提呈外源性抗原能力强
D.DC提呈内源性抗原能力强
E.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
5.下列哪种物质与MHC- II类分子抗原提呈有关
A. Ii B.LMP C.TAP1 D.泛素E. TAP2
6.关于APC提呈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上皮细胞D.B淋巴细胞E.成纤维细胞
10.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形态呈树突状
B.高水平表达MHC- II类分子
C.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强,摄取抗原能力弱
D.未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弱,摄取抗原能力强
E.细胞膜上有SmIg
11.体内最重要的APC
三、名词解释
(见网络课件内容)
四、问答题
1.内源性抗原是指APC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的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提呈内源性抗原的APC主要是一些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等广义的APC。
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又称为胞质溶胶或MHC-I类途径,其具体过程是:指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合成的蛋白被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LMP)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8-13个氨基酸)后,经TAP转运至内质网,在内质网中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供CD8+T细胞的TCR识别。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递呈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递呈
APC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或称内化作用(internalization)而
摄入外源性抗原,包括吞噬、吞饮或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所 摄入的外源性抗原由胞浆膜包裹,在胞内形成内体(endosome)
APC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APC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APC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三、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MHC分子交叉递呈抗原的途径
(一) 内源性抗原的非经典递呈途径 (二) 外源性抗原的非经典递呈途径
APCD1分子递呈途径
CD1蛋白属MHC-Ⅰ类样分子,由CD1a~e5种分
子组成,可与b2m组成异二聚体。CD1对脂类 抗原的处理和递呈不依赖于TAP或DM分子,可 能有其他分子参与脂类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对 CD1的转运等
APC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APC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APC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APC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三、B细胞无吞噬功能,主要通过如下途径摄取抗原: 1.BCR途径 B细胞表面BCR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
抗原,再进行内吞。 2.非特异性胞饮作用 此作用不涉及BCR,故仅激 活Th细胞而不激活B细胞。B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 方式也与Mf不尽相同。
APC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APC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2、生物学功能
(1)抗原递呈功能



DC通过如下机制摄取抗原: 1)吞饮作用:细胞吞入液态物质或极微小颗粒的过程称为吞饮 或胞饮(pinocytosis)。 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大分子 物质首先被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经过内化并通 过膜囊泡系统完成物质的转运。 3)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吞噬作用乃指细胞非特异性吞入较 大颗粒或分子复合物(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的过程。 4)表面捕获:FDC通过FcR和C3bR捕获并滞留抗原于细胞表面。 (2)调节免疫应答 DC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6、IL-8、 IL-12、TNF-、IFN-及GM-CSF等),能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发 育、活化及移行等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递呈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递呈
性选择过程。
2020/4/18
12
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和迁移
2020/4/18
13
FDC的扫描电镜图(串珠样结构 为捕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2020/4/18
14
体内几类主要的DC
皮肤
朗格汉斯细胞
隐蔽细胞
2020/4/18
15
外周淋巴器官
输入淋巴管
皮质 副皮质区
滤泡DC
HEV
2020/4/18
2、未成熟DC 正常情况下,体内绝大多数DC处于未成熟状态,它
们具有很强的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但由于低表达共刺激分子和 粘附分子,在体内刺激初始T细胞和在体外激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 较弱。受炎症等因素影响,未成熟DC能从非淋巴组织进入次级淋巴组织 并逐渐成熟;未成熟DC摄取抗原后也可自发成熟。
主要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C)、间质性DC b、体液中的DC
主要包括外周血DC 、隐蔽细胞 c、淋巴样组织中的DC
主要包括并指状DC(IDC)、胸腺DC、 滤泡DC(FDC)
2020/4/18
10
1、朗格汉斯细胞(LC)
位于表皮和胃肠道上皮,属于未成熟DC。 LC胞浆内含特征性Birbeck颗粒,该颗粒与抗原提呈有关。
处理抗原能力强 处理抗原能力弱
低水平的MHC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缺乏共刺激分子 表达共刺激分子 (B7-1/-2)
递呈抗原能力弱 递呈抗原能力强
2020/4/18
9
DC的分布与命名
DC广泛分布在除脑以外的全身各器官,但数量极少,主要分布于 存在炎性细胞因子和抗原的微环境中。
根据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将DC大致分为 a、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医学免疫学》第十章 抗原递呈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十章 抗原递呈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





生理情况下: 许多自身蛋白成分 可通过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途径 或外源性抗原—MHCⅡ类分子途径 形成自身多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 表达于APC表面 递呈给T细胞 虽然其占了复合体中的绝大部分,而T细胞并 不对其产生应答,表现为自身耐受。


三. 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 ——交叉递呈现象 在少数情况下 MHC-Ⅰ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 ——CD8+T细胞
MHC-Ⅱ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
形成多肽-MHCⅡ类分子 复合体,移到细胞表面 被T细胞识别并结合 Mφ 捕获抗原并滞留在细胞表面 (籍补体受 被B细胞识别 体和Fc受体)
(4)调节免疫应答 双向调节作用 (5)介导炎症反应 吞噬异物时,可能发生溶酶体酶外 漏,造成组织损伤; 分泌炎症介质 ,增强局部炎症的损 伤作用



递呈过程: 特异性蛋白抗原表位 BCR(B细胞) (B细胞决定簇) B细胞内吞、降解处理 多肽片段(相当于T细胞决定簇) 结合 CD4+T细胞 MHCⅡ类分子(B细胞)

这种摄取和递呈抗原的方式不仅激活 TH 细胞, 也同时激活 B 细胞。即同时产生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
四、其他APC-非专职APC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各种上皮细胞和间质 细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以及活化的 T 细胞等。 通常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某些自身免疫病 的发病机制有关。


一、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途径
胞浆内合成的蛋白抗原 被LMP降解成8~12个aa肽段 TAP将其转运到粗面内质网 结合MHCⅠ类分子成复合体 移入高尔基体、细胞表面 递呈给CD8+Tc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和抗原呈递 APC

抗原呈递细胞和抗原呈递 APC
1. 活化初始化和效应性 T 细胞 2. 递呈抗原给T细胞(第一信号), 并提供第二信号 3. PAMP分子增强APC的抗原递呈能力 4. APC 和 T 细胞的双向作用
抗原递呈细胞 (APC)
1. 活化初始化和效应性 T 细胞 • 都表达 MHC II类分子 • 树突状细胞活化初始化 T 细胞 • 巨噬细胞和B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相 互作用
• 外源性途径:细胞外环境中蛋白抗原被内吞至吞 噬体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 CD4 辅助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两种主要亚型
经典DC(Conventional DC, cDC) 浆细胞样DC (Plasmacytoid DC, pDC)
表皮朗格汉氏细胞
The Langerhans cell is named after Paul Langerhans, a German physician and anatomist, who discovered the cells at the age of 21 while he was a medical student. Because of their dendritic nature, he mistakenly identified the cells as part of the nervous system.
• 转运含8-16氨基酸残基的多 肽
• 转运羧基端为疏水或碱性 残基的多肽
• MHC I类分子的 α 重链和β2微球蛋白在内质网中合成
• 伴侣蛋白协助新合成的α 链的折叠及与β2m组装成完整的MHC I类分子
• TAP、Tapasin、钙联蛋白、钙网蛋白和羟基氧化还原酶Erp57等形成了 一抗原肽装载复合物
杀伤靶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
产生抗体

抗原递呈细胞的

抗原递呈细胞的

抗原递呈细胞的
细胞免疫是指机体对抗外来有毒物质的免疫反应。

抗原递呈细胞
免疫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免疫形式,是机体先在成熟的抗原呈递细胞(APC)上获得抗原信息,然后经过机体细胞繁殖和活化,向体内抗原分
泌免疫分子和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是由成熟抗原呈递细胞(APC)为主体参与细胞免疫,并以其为载体,将外源性抗原物质介绍给T/B细胞从而维持机体之间
细胞免疫的能力。

抗原递呈细胞通过吞噬外源性外周抗原物质,进行
酶分解,这些分解的肽片段分子,称为抗原片段或外源性抗原物质,
并通过表面的MHC-II或MHC-I的亚单位来结合,这时机体的抗原呈递
细胞已经成为“识别”抗原的能力,当抗原分子结合到APC表面上时,抗原递呈细胞会受到刺激,APC会受到共刺激活化,这使其表面MHC-
II及核因子内分泌T/B细胞效应子和细胞因子,从而诱导机体细胞产
生免疫应答,并诱导T/B细胞发育为抗原特异性的记忆细胞及效应细胞,以最大迅速度消灭外源抗原物质。

抗原递呈细胞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将外源
抗原物质引入机体内,使其受到交叉免疫和抗原性识别,从而有效抑
制外源性抗原物质的传递;可以活化T/B细胞,促进Rb细胞分化和Th 细胞分化为效应细胞,帮助机体在获得原有抗原性识别之后保持对外
来有毒物质的长期免疫能力。

此外,抗原递呈细胞还可以发挥相关的
化学信号调节作用,进一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

因此,抗原递呈细
胞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与疾病的关系
DC参与多种疾病过程的发生;
与DC有关的生物治疗方案

过继DC防治自身免疫病及移植排斥反应; 回输经体外处理的DC治疗肿瘤
多种肿瘤抗原混合刺激DC 肿瘤相关抗原基因转染DC。
主 要 内 容
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细胞
抗原递呈
递呈抗原的来源
*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来源于 APC外的抗原,通过溶酶 体途径由 MHCII类分子递呈给 CD4T细 胞。 *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细胞内合成的抗原,通过胞质 溶胶途径由 MHCI 类分子递呈给 CD8T 细胞。
抗原处理 (antigen processing)
AC

能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有 A.CTL B.NK C.浆细胞 胞 E树突状细胞
ABD
D.单核细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 A.T细胞 B.NK细胞 C. B细胞 D.巨噬 细胞 E中性粒细胞
AC



NK细胞的特点为 A.来源于骨髓 B. 杀伤肿瘤细胞 无MHC限制性 C. 需抗原致敏 D. 具有ADCC作 用 E. 不表达CD3分子



机体内最先发挥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 细胞是 A.Tc细胞 B.NK细胞 K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

正常人外周血液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 A. 10-15% B. 30 -35% C. 40 -55% D. 60 -80% E. 85 -95%
可分泌穿孔素的细胞、颗粒酶的细胞 A.Tc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 Tc淋巴细胞和NK细胞 C. B淋巴细胞和 NK细胞 D. Tc细胞和巨噬细胞 E. 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B-1细胞识别的抗原主要是 A.颗粒性抗原 B.蛋白质抗原 C.脂类抗原 D.碳水化合物类抗原 E.胸腺依赖性抗原
B细胞具有的特征是 A.E受体 B.ConA受体 C.CD3 D.CD2 E.mIg



与mIg共同组成BCR复合物的是 A. CDl9和CD21 B.CD28和CDl52 C.CD79a和CD79b D.CD80和CD86 E.CD40和CD40L
能提呈低浓度抗原
再次应答过程中记忆性B细胞作为抗原提 呈细胞激活抗原特异性的Th细胞
主 要 内 容


抗原递呈细胞 抗原递呈途径
抗原提呈
* 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取抗原 将Ag处理为肽分子 形成MHC-肽分子复合物 表达于APC表面 供T细胞识别 提供T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
APC表达协同刺激分子 与T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结合 提供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
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 获得 A. 自身MHC限制性 B.自身耐受 C。TCR的表达 D. TCRα链基因重排 E.TCRβ链基因重排

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胸腺 B.骨髓 C.法氏囊 D.淋巴结 E.脾


Th1和Th2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是 A. CD4+ B.CD8+ C. CD3+ D. CD5+ E.CD16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
1. 组成及生物学特征
组成 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 外周血的单核细胞 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生物学特征与功能
增生能力、粘附特性、吞噬能力、分泌功能、可与 淋巴细胞相互作用。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
骨髓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血液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的激活过程



触发应答阶段 当病原体等异物与静止状态的Mφ 表面受体接触, Mφ活化,增生、趋化并吞噬异 物。没有MHC-II类分子表达,无提呈抗原和杀 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启动兴奋阶段 应答的Mφ受淋巴因子等第一类信 号启动成为兴奋或启动的Mφ,此时具有提呈抗 原功能 激活发展阶段 兴奋的Mφ在受到LPS、IFN-α、 分枝杆菌等第二类信号刺激后,成为活化Mφ, 产生TNF及溶细胞蛋白酶等物质,具有杀伤活性
淋 巴 系 前 体 细 胞
GM-CSF TNF-a IL-4
髓 系 D C

骨髓DC前体
血流
非淋巴组织
分化
非成熟DC
定居
上皮组织、胃肠道、生殖道和 泌尿管道、气道以及实质脏器的间质
具有很强的摄取、处理和加工 抗原的能力,但提呈抗原能力弱 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下
DC细胞成熟并迁移进入局部淋巴结
摄取、处理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变弱 ,但提呈抗原能力逐渐增强
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 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 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 作用,也称辅佐细胞( accessory cell)。
抗原递呈细胞
专职APC(professional APC)
能组成性表达MHC-II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的 共刺激分子,抗原递呈能力强,包括巨噬细胞 (M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B细胞 等。 非专职性APC(non-professional APC) 诱导性表达MHC-II类分子,抗原递呈能力弱,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及活化的T 细胞等。
调节NK细胞杀伤活性的受体是 A. CD16 B. CD56 C. CD2 CD16和CD56 E. KLR和KIR

D.



关于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可通过两 种机制:直接接触和ADCC B. 杀伤作用主要是特异性的 C. 抗感染免疫效应发生于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建立之前 D. 在抗病毒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 E. 与CTL相类似,通过释放毒性蛋白穿孔素和 颗粒酶致细胞裂解或凋亡
正常组分
Tc(CD8+T)
提呈抗原的C被杀死
Th(CD4+T)
活化B、Tc、炎症反应
蛋白降解成肽、形成MHC-肽复合物、表达于C膜供T识别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主 要 内 容
抗原递呈细胞 -概念

Hale Waihona Puke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细胞
抗原递呈途径
成熟D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
组织中未成熟DC
-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 处理抗原能力强 - 低水平的MHC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递呈抗原能力弱
淋巴组织中成熟DC
- 不再有吞噬能力 - 表达共刺激分子 (B7-1, B7-2) -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 抗原递呈能力强
DC的分布与分类


淋巴样组织中的DC:滤泡DC、并指状DC和胸腺 DC 非淋巴样组织DC: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细胞 循环的DC:主要包括血液DC和淋巴DC(lymphotic dendritic cell,LDC),



CD3和CD4分子存在于 A.Tr和Tc细胞 B.Th1和Th2细胞 C.NK和B细胞 D.Tc细胞 E.所有T细胞
CD8分子存在于 A.Th和TD细胞表面 B.Th和Tc细胞表面 C.Tc细胞表面 D.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 E.B细胞表面

T细胞的功能不包括下列哪项? A.免疫辅助功能 B.免疫抑制功能 C.细胞因子分泌功能 D.免疫记忆功能 E.吞噬功能
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授课教师 刘峰涛
主 要 内 容

抗原递呈细胞 -概念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细胞

抗原递呈途径
The modification of antigen for recognition by T cells is called antigen processing


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A. CTL杀伤肿瘤细胞 B. 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 DC向Th细胞提呈抗原 D. 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 巨噬细胞向Th细胞提呈抗原

哪项不是NK细胞的杀伤特点 A. 不受MHC限制 B. 抗体介导杀伤 C. 预先致敏 D. 非特异性杀伤 E. 接触杀伤
主 要 内 容

概念
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细胞

抗原递呈
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B细胞能持续表达MHC-II类分子,能有效 提呈抗原给CD+TH细胞,也表达B7-1分子, 对活化的TH细胞有协调刺激作用。
B Cells (BCR)Take Up Antigen into Vesicles and Present Peptide B 淋巴细胞 Fragments from Proteins 可通过BCR途径和非特异性胞饮摄取抗原 in MHC-II

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 A. 不能与MHC/肽有效结合的DP细胞 B.与MHC/肽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 C. 与MHC/自身肽有效结合的SP细胞 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SP细胞 E.与MHC/自身肽有低亲和力的SP细胞


与MHC-I类分子结合增强T细胞和靶细胞 之间相互作用的CD分子是 A. CD3 B.CD4 C.CD8 D.CD28 E.CD40
MPS的生物学功能

吞噬杀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