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鲁科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6章高考真题重组 (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6章 2 原电池 化学电源题组训练2(含解析)鲁科版-鲁科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原电池化学电源一次电池1.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 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是还原产物【解析】选B。
A、根据总反应:5MnO2+2Ag+2NaCl Na2Mn5O10+2AgCl,可知,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错误;B、反应方程式中5MnO2得电子生成Na2Mn5O10,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所以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正确;C、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D、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Cl是氧化产物,错误。
2.(2020·漳州模拟)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是实际应用电池系列中比能量最高的一种电池,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非水的LiAlCl4的SOCl2溶液为电解液。
亚硫酰氯既是电解质,又是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碳电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2SOCl2+4e-4Cl-+S+SO2↑,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电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Li-e-Li+B.放电时发生的总反应:4Li+2SOCl24LiCl+SO2↑+SC.锂电极上的电势比碳电极上的低D.若采用水溶液代替SOCl2溶液,电池总反应和效率均不变【解析】选D。
锂电池中锂为电池的负极,失电子生成锂离子,反应式:Li-e-Li+,A正确;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电池正负极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时电极反应相加,4Li+2SOCl24LiCl+SO2↑+S,B正确;锂电极为电池的负极,负极的电势比正极低,C正确;若采用水溶液代替SOCl2溶液,锂电极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造成电极的损耗,D错误。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0.012 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B.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C.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D.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解析:1 mol H2O中含有2 mol H和1 mol O,B项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C 项错误;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1,与取用水的量无关,D项错误。
答案:A2.在标准状况下,如果2.8 L氧气含有n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A.n8 B.n16C.8n D.4n解析:n(O2)=V/V m=2.8 L/22.4 L·mol-1=18mol,则N(O)=n(O)×N A=2×1/8×N A=n,则N A=4n。
答案:D3.在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盛有H2,B容器中盛有NH3,若使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之比是()A.2∶1 B.1∶5C.2∶3 D.5∶1解析:设二者都含有4 mol原子,则H2为2 mol、NH3为1 mol,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体积比也为2∶1。
答案:A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氧单质一定含有2N A个氧原子B.含4 mol Si—O键的石英晶体中含氧原子数为4N AC.6.8液态KHSO4中含有0.05N A个阳离子D.1 mol H3O+中含质子数为10N A解析:A项,氧单质指代不明确,可能是O2或O3;B项,1 mol SiO2含4 mol Si—O键,故含4 mol Si—O键的石英晶体中含有2 mol O;D项,1 mol H3O+含有的质子为11 mol5.某硫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若N A只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N A②m g该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 mol③该硫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mol-1④a g该硫原子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6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1 mol硫原子的质量为aN A g,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N A,该硫原子的摩尔质量为aN A g·mol-1,①③正确;m g该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 gaN A g·mol-1=maN A mol,②错;a g该硫原子即一个硫原子,所含电子数为16,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
1.下图为一种新型的生物燃料电池,它有两上涂覆着酶的电极,处于充满空气和少量氢气的玻璃槽中,由于气体可以混合从而省去了昂贵的燃料隔离膜。
下列对其工作原理叙述正确的是()A.该电池工作过程中,H+浓度不断增大B.该电池在高温环境下能提供更好的动力C.该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D.该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2O2-解析:根据信息该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在生物体中,H2O为稳定产物,则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负极反应式为2H2-4e-===4H+,H+生成量与消耗量相同,则反应过程中,H+浓度不变;由于酶受热易发生变性,而失去催化效果。
答案:C2.(2014·试题调研)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放电充电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锌作负极B.充电时氢氧化铁被氧化C.放电时溶液的碱性增强D.放电时转移3 mol e-,有2 mol FeO2-4被还原解析:由电池反应知,Zn从0价变为+2价的Zn(OH)2失去电子,作为原电池的负极,A项正确;充电时,Fe(OH)3中的+3价的铁被氧化为K2FeO4中的+6价的铁,B项正确;放电时,生成OH-,对应的溶液碱性增强,C项正确;此反应共转移6 mol e-,对应有2 mol FeO2-4被还原,D项错误。
答案:D3.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和乙烷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化学变化C.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D.蛋白质和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解析: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B错;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C错;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但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
答案:A2.(双选)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的是)(解析:各有机物氢原子的种类和峰面积之比如下表: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聚乙烯是由乙烯加聚生成的纯净物B.蛋白质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C.油脂、纤维素、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D.蛋白质、纤维素、蔗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度不同,属于混合物,A错;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B错;蛋白质和纤维素为高分子化合物,但蔗糖为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
答案:C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乙酸和油脂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B.石油经过分馏得到的汽油、煤油等馏分都是纯净物C.乙烯、聚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D.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淀粉、蛋白质都可发生水解反应解析:苯的溴代反应、乙酸的酯化反应、油脂的水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A对;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煤油等馏分都是混合物,B错;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C错;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错。
答案:A5.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扑炎痛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扑炎痛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7H16NO5B.该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9个峰C.该物质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最终可以得到4种物质解析: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7H15NO5,A错误;分子中不存在酚羟基,C错误;水解后只能得到3种物质,D错误。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1节 高考真题重组 鲁科版选修3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1节高考真题重组鲁科版选修31.(2013·高考上海卷)X、Y、Z、W是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Y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s、p电子数相等;Z 元素+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元素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下列有关这些元素性质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X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B.Z元素的离子半径大于W元素的离子半径C.Z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X元素的单质反应D.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解析:根据题意,Z元素为Mg,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n p2,是C或Si,X为N或O,W为Al或Cl,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但O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中性或弱酸性,A 错误,Al3+的半径比Mg2+小,B错误;氮气、氧气均能与镁反应,C正确;CO2形成的晶体熔沸点低,D错误。
答案:C2.(1)(2013·高考四川卷)Y为前四周期元素,其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高考福建卷)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3)(2014·高考新课标卷Ⅰ)基态Fe原子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Fe3+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4)(2013·高考上海卷)铝原子核外电子云有________种不同的伸展方向,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5)(2013·高考江苏卷)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6)(2014·高考江苏卷)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7)(2013·高考新课标卷Ⅱ)Ni2+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晶体硅是“信息革命”的支柱材料,是工业上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C.耐高温陶瓷、生物陶瓷等新型陶瓷已不再是以硅、氧两种元素为主的组成体系D.线型高分子材料可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属于热塑性聚合物解析: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
答案:A2.铝生产产业链由铝土矿的开采、氧化铝的制备、铝的冶炼与铝材加工等环节构成。
下列有关铝的冶炼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满足社会对铝材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需大量开采铝土矿B.工业上通过电解氧化铝-冰晶石(Na3AlF6)的熔融体制得铝,加入冰晶石的目的是降低氧化铝的熔化温度C.电解氧化铝得到的铝中含有少量Fe、Si等杂质,需进一步电解提纯,提纯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D.纯铝的性能有时不能满足工农业、科研和国防建设等的需要,因此需将铝加工成铝合金解析:大量开采铝土矿会环境造成污染,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电解氧化铝时加入冰晶石的作用是作助熔剂,就是为了降低氧化铝的熔化温度;电解精炼铝时含杂质的铝作阳极,电极反应是Al-3e-===Al3+;铝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铝的性能,更能满足工农业、国防建设等的需要。
答案:A3.有许多单质或化合物易溶于含同一元素的盐(或酸)溶液中,也可溶于其熔融体(或液体)中,如I2易溶于KI溶液,硫易溶于K2S溶液,KF易溶于液态HF中。
下列工业生产应用了上述溶解原理的是()A.炼铝B.高炉炼铁C.工业上制烧碱D.工业上制硝酸解析:炼铝时为了降低Al2O3的熔化温度,加入熔点低的冰晶石(Na3AlF6),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只有A符合。
答案:A4.下列原料或制成的产品中,若出现破损不可以进行热修补的是()A.聚氯乙烯凉鞋B.电木插座C.自行车内胎D.聚乙烯塑料膜解析:判断一种原料或制成品能否进行热修补,其落脚点是判断它受热能否熔化,即是具有体型结构还是具有线型结构,也可结合生活实际来判断。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1节 高考真题重组 鲁科版选修2-鲁科版高三选修2化学试题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1节高考真题重组鲁科版选修21.(2013·高考上海卷)与索尔维制碱法相比,侯德榜制碱法最突出的优点是( ) A.原料利用率高B.设备少C.循环利用的物质多D.原料易得答案:A2.(2012·高考上海卷)下列关于硫酸工业生产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接触室中使用铁粉作催化剂B.在接触室中运用热交换技术可充分利用能源C.把硫铁矿磨成细粉末,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该反应采用450~500 ℃主要是因为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好催化剂2SO3,所用催化剂为解析:硫酸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室中发生的反应为2SO2+O2△V2O5。
答案:A3.(2012·高考上海卷)碳酸氢铵是一种重要的铵盐。
实验室中,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可制得碳酸氢铵,用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可制得纯碱。
完成下列填空:(1)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过程中,先有________晶体(填写化学式)析出,然后晶体溶解,最后析出NH4HCO3晶体。
(2)含0.800 mol NH3的水溶液质量为54.0 g,向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至反应完全,过滤,得到滤液31.2 g,则NH4HCO3的产率为________%。
(3)粗盐(含Ca2+、Mg2+)经提纯后,加入碳酸氢铵可制得碳酸钠。
实验步骤依次为:①粗盐溶解;②加入试剂至沉淀完全,煮沸;③________;④加入盐酸调pH;⑤加入________;⑥过滤;⑦灼烧,冷却,称重。
(4)上述步骤②中所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步骤④中加盐酸调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探究NH4HCO3和NaOH的反应,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含0.1 mol NH4HCO3的溶液中加入0.1 mol NaOH,反应完全后,滴加氯化钙稀溶液。
若有沉淀,则NH4HCO3与NaOH的反应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若无沉淀,则NH4HCO3与NaOH的反应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该实验方案有无不妥之处?若有,提出修正意见。
2016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六章第2节高考真题重组鲁科版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节 高考真题重组 鲁科版1.(2014·高考天津卷)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 +Li 1-x CoO 2放电充电C +LiCoO 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 +S放电充电Li 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 +向负极迁移 B .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 D .如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解析:锂离子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阳离子Li +向正极移动,A 错误。
锂硫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Li ,B 正确。
电池的比能量是指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多少,两种电池材料不同,显然其比能量不同,C 错误。
由图可知,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为C 和LiCoO 2,应为该电池放电完全所得产物,而锂硫电池的电极材料为Li 和S ,应为充电完全所得产物,故此时应为锂硫电池给锂离子电池充电的过程,D 错误。
答案:B2. (2013·高考天津卷)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 作阳极、Pb 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
其反应原理如下: 原电池:Pb(s) + PbO 2(s) + 2H 2SO 4(aq)===2PbSO 4(s) + 2H 2O(l) 电解池:2Al +3H 2O=====电解Al 2O 3+3H 2↑ 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2误。
B 选项每消耗3 mol Pb ,根据电子守恒生成l mol Al 2O 3,错误。
C 选项在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是生成PbSO 4,错误。
D 选项在原电池中Pb 电极的质量由于生成PbSO 4,质量增加,在电解池中,Pb 阴极,质量不变,正确。
答案:D3. (2013·高考北京卷)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 2溶液(见右图)。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
1.下列关于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体为一种时只能发生加聚反应B.加聚产物的分子结构中一定不含不饱和键C.含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聚合物呈现线性结构D.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解析:单体为一种时也可以发生缩聚反应,A错;加聚产物的分子结构中可以含有不饱和键,如CH2===CH—CH===CH2的加聚产物2—CH===CH—CH2含有双键,B 错;缩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D错。
答案:C2.下列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解析: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2Cl,A错;2CCH3CH2的单体为CHCH2CCH3CH2,C错;由单体合成2COOH的反应为加聚反应,D错。
答案:B3.青霉素是一种高效广谱抗生素,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素氨基酸分子,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α氨基酸B.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多肽C.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5个峰D.青霉素过敏严重者会导致死亡,用药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解析:青霉素氨基酸中氨基在羧基的α碳上,属于α氨基酸,A对;生成多肽的反应为缩聚反应,B错;分子中含有5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共有5个峰,C对;使用青霉素前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D对。
答案:B4.某高聚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高聚物为加聚产物B.该高分子为体型高分子C.该高分子的单体有6种D.该高分子中含有酯基、羟基、羧基解析:该高聚物中含有酯键,为缩聚产物,A错;该高聚物为线型高分子,B错;根据缩聚产物单体的推断方法:羰基和氧原子断开;羰基连羟基,氧原子连氢,答案:D5.ABS合成树脂的结构可表示为则生成该树脂的单体的种类和化学反应所属类型正确的是()A.1种加聚反应B.2种缩聚反应C.3种加聚反应D.3种缩聚反应解析:聚合物ABS属于加聚反应生成的聚合物。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组):选修二化学与技术 (word文档6份)选
1.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列有关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环境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药和化肥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应该禁止使用B.用K2FeO4替代Cl2作水处理剂,既可以消毒杀菌,又可以除去悬浮杂质C.肥皂、合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相同,都含有憎水基与亲水基D.精细化工产品在使用时都有严格的使用剂量、适用范围等解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项错误。
答案:A2.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①N2—保护气②SiO2—光导纤维③AgI—人工降雨④碘—预防甲状腺肿⑤Al2O3—耐火材料⑥NaClO—消毒剂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全部解析: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硅制造光导纤维。
答案:D3.固硫剂是把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以盐的形式固定在炉渣中的物质,可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下列物质中可用做固硫剂的有(双选)()A.CaO B.Na2CO3C.NH4NO3D.P2O5解析:CaO是碱性氧化物,可与SO2反应;H2SO3的酸性大于H2CO3,Na2CO3与SO2反应,符合强酸制弱酸;NH4NO3、P2O5均不与SO2反应。
答案:AB4.在H2SO4、HNO3、NH3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A.使用H2作原料B.使用催化剂C.使用吸收塔设备D.使用尾气吸收装置解析:H2SO4以硫黄(或黄铁矿)、空气等为原料,设备有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HNO3以氨气、氧气为原料;NH3以氢气、氮气为原料,设备主要为合成塔。
答案:B5.下列属于侯氏制碱法的优点的是()A.氨和二氧化碳由合成氨厂提供B.母液可回收氯化铵C.氯化钠的利用率达96%以上D.以上全是解析:侯氏制碱法(也叫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同时副产品为化肥——氯化铵,D正确。
答案:D6.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C.涤纶洗衣粉阿司匹林D.石英橡胶硫酸解析:A项中的纤维素,B项中的食盐,D项中的石英均不需化学合成。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6章 题型突破10课件 鲁科版
3.我国科技工作者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Li+电池,该电池正极为含有I-、Li+的 水溶液,负极为固态有机聚合物,电解质溶液为LiNO3溶液,聚合物离子交换 膜作为隔膜将液态正极和固态负极隔开,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 正确的是 A.甲是原电池工作原理图,乙是电池充电原理图 B.放电时,液态电解质溶液的颜色加深 C.充电时,Li+穿过隔膜从右侧移向左侧
√D.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
12345
4.(1)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下图是通过人 工光合作用,以CO2和H2O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示意图。电极b做 __正___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C_O__2+__2_e_-__+__2_H_+_=_=_=__H_C_O__O_H____。
解析 根据装置可知生成H2的电极为正极,生成Cl2的电极为负极。
12345
解析 从图示可以看出,左侧H2O转变成O2,O元素被氧化,电极a为负极,电 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侧发生反应, 右侧通入的CO2转变成HCOOH,C元素被还原,电极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O2+2e-+2H+===HCOOH。
12345
(2)浓差电池中的电动势是由于电池中存在浓度差而产生的。某浓差电池的原理 如图所示,该电池从浓缩海水中提取LiCl的同时又获得了电能。 ①X为__正___极,Y极反应式为__2_C_l_-_-__2_e_-_=_=_=_C__l2_↑__。 ②Y极生成1 mol Cl2时,__2___ mol Li+移向___X___(填“X”或“Y”)极。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6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题精讲 ZHUANTIJINGJIANG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
1.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解析: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是负极;③中Fe在浓硝酸中钝化,Cu和浓HNO3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A、C错;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负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H)4]-,二者相减得到正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正确;④中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错。
答案:B2.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铜电极沿外电路流向锌电极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正极被氧化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解析:A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B项电子从锌流向铜;C项氢氧燃料电池中氢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D3.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pH=4久置的雨水和生铁片。
实验时观察到:开始时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内液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仅发生析氢腐蚀C.墨水回升时,碳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具支试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解析: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A错;雨水酸性较强,开始时铁片发生化学腐蚀和析氢腐蚀,产生氢气,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铁片发生吸氧腐蚀,吸收氧气,导管内液面回升,B错;墨水回升时,铁片发生吸氧腐蚀,碳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对;铁片无论是发生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具支试管内溶液pH均增大,D错。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向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若溶液红色加深,则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除了表现为热量变化外,还可以表现为电能和光能等。
答案:A2.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②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选D。
答案:D3.已知某化学反应A2(g)+2B2(g)===2AB2(g)(AB2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B.该反应的ΔH=-(E1-E2)kJ·mol-1C.断裂1 molA—A键和2 mol B—B键,放出E1 kJ能量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解析:该反应吸热,ΔH>0,D项正确;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加热,A项错误;断裂化学键需要加热,C项错误;ΔH=E1-E2,B项错误。
答案:D4.已知下列热化学定方程式:①H2(g)+1/2O2(g)===H2O(g)ΔH1=a kJ·mol-1②2H2(g)+O2(g)===2H2O(g)ΔH2=b kJ·mol-1③H2(g)+1/2O2(g)===H2O(l)ΔH3=c kJ·mol-1④2H2(g)+O2(g)===2H2O(l)ΔH4=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0B.b>d>0C.2a=b<0 D.2c=d>0解析:H2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ΔH<0,a、b、c、d都小于0,B、D错;反应③与反应①相比较,产物的状态不同,H2O(g)转化为H2O(l)为放热反应,所以a>c,A错;反应②的化学计量数是①的2倍,反应热②也是①的2倍,b=2a<0,C对。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
1.(2014·高考海南卷改编)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C.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该会看图像,清楚图像的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含义。
然后看清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能量的多少及反应热、活化能的含义。
最后根据各个选项的问题逐一解答。
A.由图示可知反应过程a需要的活化能较高,这是没有催化剂参与的过程,错误。
B.由于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就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的差值ΔH,正确。
C.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是反应热不变,错误。
D.E1、E2分别代表反应过程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E1,错误。
答案:B2.(2014·高考重庆卷)已知:C(s)+H2O(g)===CO(g)+H2(g)ΔH=a kJ·mol-12C(s)+O2(g)===2CO(g)ΔH=-220 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1,则a为() A.-332B.-118C.350 D.130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和焓变与键能的关系解答。
根据题中给出的键能可得出热化学方程式:③2H2(g)+O2(g)===2H2O(g)ΔH3=(2×436+496-4×462)kJ·mol-1,即③2H2(g)+O2(g)===2H2O(g)ΔH3=-480 kJ·mol-1,题中②2C(s)+O2(g)===2CO(g)ΔH2=-220 kJ·mol-1,(②-③)×12得①C(s)+H2O(g)===CO(g)+H2(g)ΔH1=(ΔH2-ΔH3)×12,即a =(-220+480)×12=+130,选项D 正确。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
1.能用电解原理说明的问题是()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②电解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⑤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然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③④D.①③④⑤解析:从能量角度看,电解是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故①对②错。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然伴随着两个电极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同时生成新的物质,故③、⑤对。
某些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供给电能也可以实现,故④对。
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2.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在硬币制作时,钢芯应做()A.阴极B.阳极C.正极D.负极解析:根据电镀原理可得,由于是钢芯镀镍,所以使镍与电源正极相连做阳极,钢芯与电源负极相连做阴极。
答案:A3.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解析:此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应该设计成电解池,Ag发生氧化反应,应该作阳极,C 项符合要求。
答案:C4.现将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并熔融后用铂电极进行电解,下列有关电极产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阴极产物是氢气B.阳极产物是氧气C.阴极产物是铝和氧气D.阳极产物只有氯气解析:将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得到Al2O3,电解熔融的Al2O3,阳极为O2-放电,阳极产物为氧气;阴极为Al3+放电,阴极产物为Al。
答案:B5.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解析:在镀件上镀铜时,铜应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镀件应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答案:C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碱工业中,X电极上反应式是4OH--4e-===2H2O+O2↑B.电解精炼铜时,Z溶液中的Cu2+浓度不变C.在铁片上镀铜时,Y是纯铜D.制取金属镁时,Z是熔融的氯化镁解析:氯碱工业中阳极是Cl-放电生成Cl2;电解精炼铜时阳极粗铜溶解,阴极Cu2+放电析出Cu,溶液中Cu2+浓度变小;铁片上镀铜时,阴极应该是铁片,阳极是纯铜。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3节 高考真题重组 鲁科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六章第3节高考真题重组鲁科版1.(2014·高考北京卷)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222答案:B2.(2014·高考新课标卷Ⅱ)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4+x 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解析:由图可知,b极(Li电极)为负极,a极为正极,放电时,Li+从负极(b)向正极(a)迁移,A、D项正确;该电池放电时,负极:x Li-x e-===x Li+,正极:Li1-x Mn2O4+x Li++x e-===LiMn2O4,a极M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项错误;由放电反应可得充电时的反应,B 项正确。
答案:C3.(2014·高考大纲卷)如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H2O+M+e-D.N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解析: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中,MH(M为零价,H为零价)在负极发生反应:MH +OH--e-―→M+H2O,NiOOH在正极发生反应:NiOOH+H2O+e-―→Ni(OH)2+OH-,电解液可为KOH溶液,A、B正确;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M+H2O+e-―→MH+OH-,C错误;MH中氢密度越大,单位体积电池所储存电量越多,即电池能量密度越高,D正确。
答案:C4.(1)(2013·高考广东卷节选)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节 高考真题重组 鲁科版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节高考真题重组鲁科版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2014·高考北京卷,9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 +H2↑()(2)(2014·高考福建卷,6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3)(2014·高考江苏卷,6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 mol O2,转移电子数目为0.4N A( )(4)(2013·高考广东卷,9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 A个电子( )(5)(2013·高考广东卷,23C)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说明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6)(2013·高考江苏卷,13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7)(2013·高考天津卷,2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8)(2013·高考新课标卷Ⅰ,7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9)(2013·高考福建卷,10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10)(2013·高考广东卷,12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c(HCO-3)( )(11)(2013·高考新课标卷Ⅱ,10B)钠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Cu2+===2Na++Cu↓()(12)(2013·高考安徽卷,12D)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 ) 答案:(1)√(2)√(3)×(4)×(5)√(6)×(7)√(8)√(9)√(10)×(11)×(12)√2.(2013·高考上海卷)与索尔维制碱法相比,侯德榜制碱法最突出的优点是( ) A.原料利用率高B.设备少C.循环利用的物质多D.原料易得解析:索尔维制碱法与侯德榜制碱法均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相同,在第二个过程中,索尔维法再用Ca(OH)2溶液与含NaCl、NH4Cl滤液作用得到循环利用的NH3时,有一部分原料NaCl伴随CaCl2溶液作为废液被抛弃了,造成NaCl的利用率降低;侯德榜制碱法在第二步分离NaCl、NH4Cl的滤液时,是向低温滤液中通入NH3使NH4Cl析出,最后得到溶液基本上是饱和NaCl溶液,可循环利用,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故答案为A。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辅导与测试 第6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高考真题重组 鲁科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辅导与测试第6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高考真题重组鲁科版1.(2013·高考重庆卷)已知:P4(g)+6Cl2(g)===4PCl3(g) ΔH=a kJ·mol-1P4(g)+10Cl2(g)===4PCl5(g) ΔH=b 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B.可求Cl2(g)+ PCl3(g)===4PCl5(g)的反应热ΔH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 kJ·mol-1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 kJ·mol-1解析:原子半径P>Cl,因此P-P键键长大于P-Cl键键长,则P-P键键能小于P-Cl键键能,A项错误;利用“盖斯定律”,结合题中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求出Cl2(g)+PCl3(g)===PCl5(g)ΔH=(b-a)/4 kJ·mol-1,但不知PCl5(g)=PCl5(s)的ΔH,因此无法求出Cl2(g)+PCl3(g)===PCl5(s)的ΔH,B项错误;利用Cl2(g)+PCl3(g)===PCl5(g)ΔH=(b-a)/4 kJ·mol-1可得E(Cl-Cl)+3×1.2c-5c=(b-a)/4,因此可得E(Cl-Cl)=(b-a+5.6c)/4 kJ·mol-1,C项正确;由P4是正四面体可知P4中含有6个P-P键,由题意得6E(P -P)+10×(b-a+5.6c)/4-4×5c=b,解得E(P-P)=(2.5a-1.5b+6c)/6 k J·mol-1,D 项错误。
答案:C2.(2013·高考上海卷)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4·高考海南卷改编)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
C.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该会看图像,清楚图像的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含义。
然后看清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能量的多少及反应热、活化能的含义。
最后根据各个选项的问题逐一解答。
A.由图示可知反应过程a需要的活化能较高,这是没有催化剂参与的过程,错误。
B.由于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就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的差值ΔH,正确。
C.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是反应热不变,错误。
D.E1、E2分别代表反应过程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E1,错误。
答案:B
2.(2014·高考重庆卷)已知:
C(s)+H2O(g)===CO(g)+H2(g)ΔH=a kJ·mol-1
2C(s)+O2(g)===2CO(g)ΔH=-220 kJ·mol-1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1,则a为() A.-332B.-118
C.350 D.130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和焓变与键能的关系解答。
根据题中给出的键能可得出热化学方程式:③2H2(g)+O2(g)===2H2O(g)ΔH3=(2×436+496-4×462)kJ·mol-1,即③2H2(g)+O2(g)===2H2O(g)ΔH3=-480 kJ·mol-1,题中②2C(s)+
O 2(g)===2CO(g) ΔH 2=-220 kJ·mol -1
,(②-③)×12得①C(s)+H 2O(g)===CO(g)+H 2(g) ΔH 1=(ΔH 2-ΔH 3)×12,即a =(-220+480)×12=+130,选项D 正确。
答案:D
3.(2014·高考海南卷)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 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 —H 、H —O 和O===O 键的键焓ΔH 分别为436 kJ/mol 、463 kJ/mol 和495 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 (g)===H 2(g)+12O 2(g) ΔH =-485 kJ/mol
B .H 2O(g)===H 2(g)+12O 2(g) ΔH =485 kJ/mol
C .2H 2(g)+O 2(g)===2H 2O(g) ΔH =485 kJ/mol
D .2H 2(g)+O 2(g)===2H 2O(g) ΔH =-485 kJ/mol
解析:任何化学反应发生都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断键吸热,形成化学键放热。
反应热就是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热量的差值。
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热既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也与物质的
多少有关。
1 mol 的气态水分解产生1 mol 的氢气和1/2 mol 的氧气的能量变化是:2×463 kJ -436 kJ -1/2×495 kJ =+242.5 kJ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H 2O(g)=H 2(g)+12O 2(g) ΔH =242.5 kJ/mol 。
A 、B 错误。
则若是2 mol 的气态水分解产生2 mol 的氢气和1 mol 的氧气的能量变化是485 kJ ,物质分解吸收的热量与产物燃烧放出的热量数值相等。
即热化学方程式是2H 2(g)+O 2(g)===2H 2O(g) ΔH =-485 kJ/mol ,C 错误,D 正确。
答案:D
4.(2014·高考新课标卷Ⅱ)室温下,将1 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 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
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
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ΔH 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ΔH 2>ΔH 3
B .ΔH 1<ΔH 3
C .ΔH 1+ΔH 3=ΔH 2
D .ΔH 1+ΔH 2>ΔH 3
解析:1 mol 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为吸热反应,故ΔH1>0,1 mol 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为放热反应,故ΔH2<0,1 mol CuSO4·5H2O(s)溶于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先分解成1 mol CuSO4(s)和5 mol水,然后1 mol CuSO4(s)再溶于水,CuSO4·5H2O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即ΔH3>0,根据盖斯定律得到关系式ΔH1=ΔH2+ΔH3,分析得到答案:ΔH1<ΔH3。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