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分课时导学案 第四课时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
《鸿门宴》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以及《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熟读课文,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复述鸿门宴的经过。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1、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后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 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二、关于辈位在我国的旧历中,春季的3个月分别叫孟春、仲春和季春;伯﹑仲﹑季、叔是兄弟次第之字。
比赛中将成绩最佳者称冠军,第2名称亚军,第3名为季军。
三、背景简介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自主学习】一、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全文,通其大意,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二、熟悉课文,填写下表,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高一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6课鸿门宴第四课时教案
刘邦进入咸阳,住在皇宫,尽享荣华富贵,不肯离开。见状,樊哙与张良质问刘邦:“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力劝刘邦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刘邦察纳雅言,“沛公军霸上”。项羽扬言要“击破沛公军”的时候,他听取了张良的意见;刘邦要逃跑的时候,又听取了樊哙的意见。总之,刘邦还是善听人言的。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置若罔闻,密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刘邦多有心计,处事多么果断!
2.刘邦
出身农家,不务正业,贪财好色,一心称王。鲰生献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正中刘邦下怀。这样重大事件,刘邦都没有告诉过谋士张良,真有心计。紧急关头,摇尾乞怜,又向张良求救。张良不计前事,连发数问,从实际出发,提出“沛公不敢背项王”的方针。刘邦首先怀疑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既而心领神会,立刻接见项伯,说得天花乱坠,做得天衣无缝,机敏过人,贯彻执行张良的方针真叫漂亮!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软化了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的“翼蔽”。
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王
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4.张良
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战
对比照应
人物结构: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项羽集团项羽范增 项伯项庄
刘邦集团刘邦张良曹无伤 樊哙
对比照应,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孰是孰非,孰胜孰负,不问自明。
鸿门宴教学设计第四课时
项羽不肯过乌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针对每个场景设计一些问题,用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
教师对学生朗读给予指导。
在引导学生得出较为客观全面的评论后,课件显示项羽在三个场景中体现的性格特征。
认真讨论,积极探究,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加深领悟。
四、深入探究
全面认识
(8分钟)
文中对项羽的性格缺陷的描写不是很多,本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项羽的性格。
学习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概括。
三、品读研讨
赏析项羽
(15分钟)
任务:在这三个场景中勾画出你认为精彩之处,反复诵读品味,然后任选一处赏析项羽的性格特征。
形式:以各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学生每赏析一处时,都要求学生朗读原文,重点赏读《垓下歌》。
教师对学生的评论进行总结归纳。
设计问题:《垓下歌》抒发的是什么感叹?
评价导入,引起学生对《鸿门宴》中项羽性格的回顾,又开门见山进入本课学习。
动用已有的评价认识,积极获得情感体验,进入文本学习。
二、初读课文
梳理情节
(8分钟)
学生对照翻译,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分别描写了哪三个场面?
(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课件显示重要字词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积累;
引导学生概括表达。
学生进入文本,尽快理清思路,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开阔视野
(8分钟)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项羽的故事;
教师出示多人对项羽评价的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评价。
资料:李清照《夏日绝句》、杜牧《题乌江亭》、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读出新的体验和认识,从整体上评价项羽。
高中语文 第六课 鸿门宴第4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六课鸿门宴第4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深入探究性格于命运的关系【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 人物性格的深入探究。
【学习内容】一、复习导入二、比较阅读,深入探究《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一)汉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千古名篇《鸿门宴》中的词汇,用得极其简洁准确,又极其生动传神。
从中,也反映了刘邦和项羽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
从描述刘项言行的词汇看其人格先说项羽,他听了曹无伤告密,即刻大发雷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即是明天一大早。
这说明项羽急不可耐,遇事浮躁。
这与将帅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要求相去甚远。
“击破”,说得轻松,表明项羽自负轻敌。
当日深夜,项伯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许诺。
真可谓日令夜改,毫无主见。
及至次日,刘邦前来谢罪,刚说到“今有小人之言┅┅”项羽随即接住话题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言”,说。
“之”,代词,指情报。
项羽指名道姓公开点明情报是曹无伤说的。
可见项羽头脑简单,胸无城府。
以后,还有谁敢再送情报?后来,樊哙闯入帐内,“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按剑”,用手按压剑柄上。
“跽”,挺直身子长跪,做好随时起身防御的姿势。
此时,叱咤风云的项羽见了樊哙也畏惧三分。
于是,连称“壮士”。
又赐酒又赐猪腿,又问“能复饮乎?”项羽的话说得太多了,竞让樊哙借题发挥,引来责问,讨个没趣。
再说刘邦,他在二次危急关头,说了三次“奈何?”着实惊慌。
可是,他处惊不乱,懂得向部属问计。
见了项伯,“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一个“奉”字,使人想象到刘邦双手举杯的一副谦恭模样。
“约”,结。
结为亲家。
好一个刘邦。
这是带有联盟性质的政治婚姻。
他抓住机遇,抓住关键人物了。
于是,他已有几分胆量于次日拜访项王当面作解释了。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好一个“不自意”,轻描淡写、轻声细语,“我不曾料想到。
”甜言蜜语,巧妙开脱。
脱逃的机会终于来了。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
《鸿门宴》导学学案(教师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夯实文言基础2、学习课文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作出学生个人对项羽的评价。
教学建议积累、整合此一版块主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注重积累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作学生课前预习之用;也可用一节课,学生读书、查阅资料、讨论完成。
这里主要是文言基础知识。
答案如下:1、xiǎng jīzōu zhīchēn zìjìshèng dàn bēi2、 (1)内——纳(2)要——邀 (3)倍——背 (4)蚤——早 (5)郤——隙 (6)桮——杯3、(1)(4)正确错误4、A (2)(4)(5)B(1)(7) C(3)(6)(8)5、例句活用类型释义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5.沛公军霸上同上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11.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同上使……跟从,率领王13.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14.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6、①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7、①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③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8、意在沛公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9、例句出处释义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因为、由于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陈陈相因成语沿袭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理由例句出处释义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万事如意成语顺、随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果、假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例句出处释义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神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例句出处释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起、抬起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提出、举出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举贤任能成语推荐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举世无双成语全部、整个例句出处释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劝告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教学建议一、导入新课:请学生欣赏两首诗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2)、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读文与读史相结合。
学习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精炼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
理性认识性格决定命运,领导的个人决策与政治集团的利益息息相关。
课前预习一、【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2、作品介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背景介绍“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邦。
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军围困的国,•同时派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钜鹿(今在)大败军,消灭了军的主力。
同时,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王子婴投降。
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军后,听说邦已出,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人教版必修一 鸿门宴(第四课时) 教案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了解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即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四课时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男女婚事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因果连词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鱼和肉,指被欺凌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必修1标准教案——《鸿门宴》第四课时
未辞也(告辞、告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活用
活用类型
文中出处
原意
活用义
名
词
作
动
词
沛公军霸上
军队
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
君王
称王
亡去无义,不可不语
语言
道义
告诉
合乎道义
范增数目项王
眼睛
以目示意
籍吏民,封府库
户籍
登记造册
道芷阳间行
道路
取道
名
词
作
状
语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上面
向上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干,读wéi)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读wéi)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读wéi)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读wéi)
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读wèi)
幸: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故: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的,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屈原》
提出、举出
举兵伐徐,逐灭之
《韩非子·五蠧》
发起、发动
戌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攻下、占领
举贤任能
成语
推荐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
《柳毅传》
科举考试
杀人如不能举
《过秦论》
全、尽
举世无双
成语
全部、整个
⑤谢
例句
出处
释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
道歉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孔雀东南飞》
鸿门宴第四课时学案
《鸿门宴》(第四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日期得分
【学习目标】
1、积累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准确理解文章第五—七自然段。
3、感知《史记》在矛盾斗争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的写法。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读课文第5--7段,将下面的重要注释写在上文空隙中,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并完成下面习题。
(10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刀俎.()靳.强()芷.阳()杯杓.()2.解释下列词语。
道.()芷阳间.()行沛公安.()在
3.翻译下列句子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大王来何操?
(3)沛公安在?
(4)吾属今为之虏矣!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思考2分钟讨论5分钟后指名同学回答,并计入量化。
第5-7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当堂训练】(15分钟共15分)
一、翻译下列句子。
(9分)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2、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
3、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下列句子不属同类句式的一项()(2分)
A.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B.藉何以至此
C.因击沛公于坐
D.得复见将军于此
三、写出下列语句所含的成语(4分)
A.秋毫不敢不所近 ( )
B.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
C.劳苦而功高如此 ( )
D.项庄拔剑舞,其意在沛公 ( )
学后反思:
组长意见。
四川省泸县高一语文鸿门宴(第四课时)导学案(教师版)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卷第四课时一、完成《点金》上的基础题二、【拓展阅读】《鸿门宴》关于项羽和刘邦的作文话题1:“悔恨”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
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
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
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
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
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
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
“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话题2:“人生设计”“努力的过程与结果”题乌江亭杜牧叠题乌江亭王安石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
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这位一代枭雄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鉴戒。
杜诗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
因此,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该“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
三、四两句设想他当日如果能听取乌江字长忠告,重返江东,再整旗鼓,那么历史或许会改写。
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
但尤其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第四课时)导学案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鸿门宴》(第四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学生自主探究《史记》、司马迁及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2、课文文义已自读为主,教师辅助点拨梳理文章思路,“以情节带语言”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3、采用讨论式学习法,学生立足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见仁见智,对文中人物多元化评价。
预习案Ⅰ。
教材助读:【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鸿门宴》(第四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第四课时
一、讲读第三部分(5―7)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
曰:“大行不顾细谨,招呼(回来)刚才离开告辞谨:行为(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枝末节
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讲)大礼节不必避免小责备。
让:责备现在别人正是菜刀和砧板为什么告辞呢就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于)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于)亚父。
叫留下(向项羽)告辞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定语后置句“一双白璧”何操:操何,宾语前置
酒杯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正赶上发怒替他们遵命,好军队驻扎隔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
芷阳
丢下车辆人马(从项羽的军营里)独自一人骑马。
独骑脱身徒步逃跑脚下取道
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从小路这条路估计才进去(见项王)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
鸿门宴教案第四课时
鸿门宴一、目标引领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
3、能说出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
4、能对文中人物做出适当评判。
二、教材引领聚焦重点: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破解难点:结合文本和所搜集的材料对人物有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上在小组内对人物尝试进行评价。
三、学法引领思想方法:采用朗读、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文本,在交流和质疑中掌握重点,廓清疑点。
四、学程引领第四课时:总结全文,巩固练习学程之一:探究项羽人物形象(请大家在组内研讨以下问题:)问题1: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明确: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
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
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
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
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
)问题2: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教师点拨:(1)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刻画人物形象。
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
(2)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文章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伯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能言善辩、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
拓展: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不妨看看以下三个片段:(一)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鸿门宴》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鸿门宴》第四课时教学设计《《鸿门宴》第四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四课时教学要点: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着重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精读课文,要求读透。
教学过程:一、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张良和范增:(双方谋士,智囊团,事件演变的关键人物)3、范增: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
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玦击杀刘邦,项王不应。
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
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
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
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其后果被刘邦利用。
他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一方面由于他年龄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对时事观察和对项羽的忠心。
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王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4、张良: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
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
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曹无伤和项伯:(叛徒)5、项伯: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
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这完全是替刘邦说话。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
难怪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周密,谋略: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沛公、宴上东向坐6、曹无伤: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导学案(第四课时)
授课教师:杨宗春授课时间:月日授课班级
学习小目标
1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
2、研读课文五六七段,故事的结尾部分。
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3、探究主要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归纳文言现象。
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
学习难点
突破字词句。
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和参考书确定最佳翻译。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刀俎.()靳.强()芷.阳()杯杓.()
2、解释下列词语。
道.()芷阳间.()行沛公安.()在
再拜
..()
..( ) 我为鱼肉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大王来何操?
③沛公安在?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探究质疑
1、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小组合作
讨论)
[参考]令张良留谢,放弃车辆、人马、随从,脱身独骑,让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持盾护卫,从小路逃走。
担心项羽怪罪,所以令张良留谢。
率护卫独自骑马从小路走是为了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自己的营地。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明确]项羽受璧,足见其轻敌大意,有勇无谋。
范增极怒,拔剑破璧,可见其远见与忠诚。
3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可以看出刘邦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4、总结一下刘邦、项羽两个人物形象。
(小组合作探究)
[提示]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认识:
(1)看看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2)项羽和刘邦对自己部下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3)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奸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4)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应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5)“鸿门宴”上的座次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说明了什么?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旦日飨士卒(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
2、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⑥若入前为寿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四、课下任务:完成下列各题
1、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B )
A、此天子气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亚父者,范增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1)目似瞑,意(神情)暇甚(2)项王受璧,置(放置)之坐上(3)卮酒安足辞(推辞)(4)此亡秦之续(连续)而
(5)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6)大礼不辞小让(谦让)(7)沛公起如(往)厕(8)沛公则置(安置)车骑 A、(1)(3)(5)(7) B、(2)(3)(6)(8)
C、(2)(4)(6)(7)
D、(1)(4)(5)(8)
3、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同现代汉语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1)约为婚姻
..也
..与非常
..时(3)备他盗之出入
..(2)沛公居山东
(4)将军战河北
..
..(5)而听细说
A、(2)(4)不同,其余相同
B、(3)(5)不同,其余相同
C、(1)相同,其余都不同
D、全都不相同。
4、翻译下列列语句,注意其句式特点及说话语气。
①孰与君少长?
②大王来何操?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④且为之奈何?
⑤竖子不足与谋!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五、课外拓展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