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土壤的保护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土壤教学反思
土壤教学反思土壤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从聚焦问题:这颗桂花树依靠什么长大?引出本课主题“土壤”。
在本节课,我选择带学生去学校小花园中分小组进行实地探索,上一节户外课。
由于本节课我会先花5-10分钟让学生互相反馈交流上节课活动手册的内容,并且还会抽几名学生上台分享,所以剩余时间较少。
而且要带学生去小花园,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少,重点放在了对活动手册的讲解和户外探索的要求。
针对如何“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我找了一个教学视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学习观察步骤以及观察方法,并且重点强调不能伤害小动物和将自己小组挖的坑填平。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学校小花园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几乎不会出现疯跑乱玩的现象,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听从组长指挥,对活动手册进行细致记录。
本周由于天气原因,土壤潮湿,学生能观察到的土壤里的“居民”也较多,有蚯蚓、蜈蚣、蜘蛛、蜗牛.....但我也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只对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敏感,而忽略了土壤表面的植物,对于一年级户外课认识的一些植物更是视而不见,我觉得需要在下节课的交流总结中讲一讲。
在上过的.几个班中,本节课的探索时间控制在8-10分钟,若有多余的几分钟(几乎没有),我会让小组内讨论并完善科学活动手册,选择将课堂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放在下节课。
土壤教学反思2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3课。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我首先播放录像,茂密的森林、葱绿的庄家、生机勃勃的草原……无不展示着土壤的魅力。
本课通过观看录像、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
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保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4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知道保护土壤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土壤,关注土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土壤的内涵、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土壤,从而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内涵、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行动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内涵、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土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片美丽的草地,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壤的内涵和重要性。
3.观察与实验: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土壤的特点和价值。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实验心得,从而深入理解土壤的重要性。
5.学习保护土壤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学习一些简单的保护土壤方法。
6.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引导他们树立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土壤的重要性保护土壤------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保护土壤教学反思
保护土壤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
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制作完成之后,然后利用自己的工具进行设计实验。
给出实验的材料,我想学生设计应该不是很难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保护土壤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保护土壤教学反思本课在《土壤有什么》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
首先我出示各种土壤的图片(各种颜色),然后问:土壤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这个时候,学生很自然的'根据颜色进行分类。
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复习了土壤的成分,又问:土壤还可以根据什么进行分类。
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比刚才就有一些的难度了。
通过这个提问:学生可以更加含水的多少将土壤分为干土和湿土,还可以根据土壤喊腐殖质的多少分为肥沃的土,和贫瘠的土。
这样学生根据土壤的成分又将土壤进行分类。
最后根据含沙量的多少进行分类:沙土和含沙少的土。
这个时候,可以将通过引导可以将土分为:沙土,壤土、粘质土。
这样学生就会较为容易的将土壤进行分类了。
后面就是各种类土壤:沙质土,壤土、黏质土的渗水性的实验的设计。
这个我我想应怎样进行提问呢?我是否问:这三种土壤含水量是否一样呢?或者一样对于三种土壤进行浇水,那么土壤中水的含量是否一样呢?我想后面的一个提问会更好的。
以后教学中,我这里还是需要进行操作的。
然后就是设计实验的阶段了。
为了更好的教学和后面的教学活动的需要,我将原来需要漏斗进行的实验改成了,用饮料瓶进行。
只需要把饮料瓶从中间剪开就是一个好的漏斗了。
这个活动还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
在课堂上我是直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的,那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
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制作完成之后,然后利用自己的工具进行设计实验。
给出实验的材料,我想学生设计应该不是很难得。
还有就是实验用的土壤难找啊。
黏质土,沙土比较的难找。
我是用沙子,壤土进行配置的。
效果虽好,但是是模拟的,实际的情况可能大有不同的。
保护土壤资源教学反思
保护土壤资源教学反思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保护土壤资源这事儿,真是个大话题,听起来可能有点儿严肃,但其实能挺有趣的。
咱们的土壤可不是普通的泥巴,土壤就像是地球的“皮肤”,滋养着植物,帮助我们获取食物。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咱们的土壤不健康,植物咋长啊,粮食咋来啊?简直让人心里一紧,想到这儿,感觉有点儿小紧张。
在课堂上,我鼓励同学们一起“挖土”研究,哈哈,没错,就是挖土。
大家都知道,挖土是一件既有趣又能让人流汗的事情。
学生们的反应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一开始还觉得这就是“土里刨食”,觉得没啥意思,但慢慢的,他们发现里面有很多小秘密,比如说虫子、根系,还有那种湿湿的、松松的土壤,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宝藏。
每次看到他们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我都觉得,哎呀,真是值了!咱们谈土壤的时候,不能忽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污染。
简直让人心痛啊,土壤被化肥、农药弄得“伤痕累累”,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有同学分享说,听说土壤污染后,自己以后可得“谨言慎行”,可不能随便乱扔垃圾。
我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一点儿小进步呀!保护土壤,就像保护咱们的家,大家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当然得齐心协力,才能把家里的土壤保护得妥妥的。
咱们课堂上还做了个小实验,种豆子!想象一下,满桌子的小豆子,都是希望的种子。
我们把豆子种到不同的土壤里,有的用肥沃的土,有的用沙土,结果一目了然,豆子在肥沃的土壤里长得可欢快了,真是“茁壮成长”。
而那些在沙土里的豆子,干脆就是“半死不活”的样子。
学生们看着这些变化,纷纷感慨,哎呀,原来土壤真的这么重要啊!这个时候,大家都仿佛懂得了“土壤如命”的道理。
再说说土壤的生物多样性。
课堂上,我给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小动物们的故事,比如蚯蚓、土壤细菌,这些小家伙在土壤中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
有人开玩笑说,蚯蚓是土壤里的“挖掘机”,哈哈,真有意思。
孩子们的想象力那叫一个丰富,纷纷画出他们心目中的“土壤英雄”。
我觉得这种参与感真不错,毕竟,咱们要培养对土壤的热爱嘛。
土壤的保护小学科学教案反思记录
土壤的保护小学科学教案反思记录教案标题:土壤的保护小学科学教案反思记录教案编写人:教案专家教案撰写日期:[日期]教案反思记录: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的方法。
-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土壤的重要性;- 土壤的保护方法。
3.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土壤的组成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土壤保护的方法。
4.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的保护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5.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土壤样本和相关实验器材;- 学生笔记本或活动手册。
6. 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土壤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土壤的兴趣。
- 导入新知:简要介绍土壤的定义和组成,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所提供的土壤样本。
- 知识讲解:通过教学课件或板书,详细讲解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项与土壤保护相关的实验活动,例如测量不同土壤样本的水分含量,并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 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关于土壤保护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参与相关社区活动。
7.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来评价他们对土壤保护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提问来评价他们对土壤保护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8.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对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验活动中有些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有待提高。
- 教学方法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具和实验活动,但可能需要更多的互动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时间安排合理,但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实验活动和学生讨论。
- 教学资源利用: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但可能需要更多的实验器材和土壤样本来支持学生的实验活动。
苏教版科学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3课。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我首先播放录像,茂密的森林、葱绿的庄家、生机勃勃的草原……无不展示着土壤的魅力。本课通过观看录像、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种类以及不同种类土壤的特性
通过看、闻、摸、听四种观察方法让学生全方面的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教材上只建议学生看看,摸摸,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的引申出闻闻、听听两种观察方法。并能主动讨论怎样听,为什么这种土壤声音更大,气味大的原因是什么等深层问题,深化了学生对土壤的进一步了解。之后又通过实验——比较沙土与黏土的渗水性,使学生对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性质有了进一步的探究,并辅助学生从实际意义上认识了什么样的实验可以称做“对比实验”,了解了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定量。实验效果良好。
这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活动材料也更多的来源于生活植物的根都是孩子们身边比较容易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这些物品是由学生自己准备作为他们的操作材料的一方面学生在寻找这些根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也对植物的根有了一定的认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自己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实验学生们会更大胆地进行实验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都会更投入小组之间的讨论也会更激烈
另外,在作业完成方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来说,学生会写相关的作业。而科学,他们只认为语文、数学、英语要进行毕业考试而科学不考。所以作业也可以不写,所以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面要动脑筋。多开展一些和科学有关的活动,如制作变色花等,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爱上科学课从而喜欢写科学作业
四10.保护土壤教学反思
10.保护土壤
教学反思:
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对那些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做法判断时都有正确的方向,从这一点可以体现出,我的教学目的是已经达到了。
在处理教学过程上,我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
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在利用观察课件得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得出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验证问题的结论是否正确。
最后,我作总结并把知识延伸到生活,让知识从生活到教材,在由教材回到生活。
然而,我也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我的教学语言的表述不够细腻,不够精确。
二、是我并没有作很好的教学,而是返回去讲已经学过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三、如果我这在多加点课题延伸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苏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了解土壤》教学反思
《了解土壤》教学反思
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
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所用的实验分析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种土壤的特性。
教学时我首先对教材、学生作了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中思索教学要求的不同层面,教学中又注意把个别学生的智慧,及时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各个层面,这样接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时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他们去讨论预测,设计方案,而教师则作为实验伙伴参与其中,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让学生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他们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自己学科学、做科学”更有乐趣。
土壤的保护教学反思
《土壤的保护》教学反思印山民族小学奚庆群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4课。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物质和土壤的种类,知道土壤是许多生物的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什么危害,并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土壤的伟大,产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并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土壤,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境习惯。
本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的一个交流与运用,也是本单元的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所遭受的人为破坏,以便在课堂上展开充分地交流,应该在课前给学生几周时间作些准备工作,让他们围绕“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们对土壤做了什么”这两个主题展开调查了解和实验。
可是在安排学生去进行调查和实验时,我没有把任务分细,把具体的要求向学生强调,导致学生展开调查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如:和父母、老师合作完成,小组集体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用摄像机将有用的资料记录)基本上都是走上社会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调查报告千篇一律。
学生的这一调查过程虽然对学生的内心有一定触动,但引发学生的感慨,引起学生的反思不强烈。
学生没有强烈而真切的感受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土壤问题的严峻性。
于是我让学生重新展开调查和实验。
这一次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和分工,明确目标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可以是上图书馆和上网查资料,也可以是走上社会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可以是独立完成这项任务,也可以是和同学、父母、老师合作完成;可以是用文字记录下调查结果,也可以用摄像机将这一切记录下来……这一次收效很好,学生的这一调查过程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的感慨,引起学生的反思。
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土壤问题的严峻性,在课堂上交流汇报时,还不断的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中也有破坏土壤的现象,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能为土壤做些什么?让学生将“保护土壤”从一句口号转变为自己真实的行为,从关心身边的植物、身边的土地开始,从管好自己手中的垃圾开始,共同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小学科学_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科学知识上有一定的积累,求知欲强,表现欲强,。
他们在对大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发言积极性也很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
所以,我们应多为他们创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语言环境,引导他们探索,交流。
多给他们提供大胆发言、积极参与的机会。
并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在学习探究中能做到举一反三。
效果分析今天听了段老师的课颇有感触反思如下:本单元的知识目标为:1.土壤的保护。
2.土壤污染的污染源. 3.土壤的过度开发.4.保护土壤的措施;通过学习,探讨,交流理解土壤的重要性,如何爱护我们的家园。
段老师的教学设计:因为本课主要是通过观看视频,提出问题,探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层次分明,科学有效,效果显著。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土壤的保护》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物质和土壤的种类,知道土壤是许多生物的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什么危害,并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土壤的伟大,产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并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土壤,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本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的一个交流与运用。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所遭受的人为破坏,以便在课堂上展开充分地交流,所以在课前给学生几周时间作些准备工作,让他们围绕“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们对土壤做了什么”这两个主题展开调查了解和实验。
可以是上图书馆和上网查资料,也可以是走上社会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可以是独立完成这项任务,也可以是和同学、父母、老师合作完成;可以是用文字记录下调查结果,也可以用摄像机将这一切记录下来……学生的这一调查过程必将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的感慨,引起学生的反思。
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土壤问题的严峻性,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中是否也有破坏土壤的现象,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能为土壤做些什么?让学生将“保护土壤”从一句口号转变为自己真实的行为,从关心身边的植物、身边的土地开始,从管好自己手中的垃圾开始,共同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1教学反思苏教版[本站推荐]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1教学反思苏教版[本站推荐]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 1教学反思苏教版[本站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肥沃的土壤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本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以“解放孩子”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多看一看——发现问题;“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多想一想——讨论猜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多做一做——实验验证;“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多说一说——得出结论。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里,我一直以灵活的、综合的策略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快活,实现鲜活,展现灵活。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学生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
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第二篇:苏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了解土壤》教学反思(范文模版)《了解土壤》教学反思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
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所用的实验分析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种土壤的特性。
教学时我首先对教材、学生作了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中思索教学要求的不同层面,教学中又注意把个别学生的智慧,及时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各个层面,这样接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土壤的组成、特点等基础知识。
本节课通过探究土壤的保护,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土壤的利用和保护、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措施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重要性,了解保护土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土壤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保护土壤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利用和保护,知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学会保护土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利用和保护,知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学会保护土壤的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保护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土壤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活动:(1)了解土壤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2)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让学生讨论农业生产、工业排放等活动如何影响土壤。
(3)学习保护土壤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土壤保护的措施,如植树造林、减少化肥使用等。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特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土壤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但对其它的特性了解不多。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这个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对土壤的组成、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学会简单的保护土壤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土壤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土壤的组成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特性和重要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土壤的保护。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特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的组成,理解土壤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表达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些影响。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保护教案苏教版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谈话导入(预设3分钟)
1.学生思考,交流。
2.明确学习目标
1.前一段时间我们研究了土壤,你知道土壤和我们人类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吗?
二、了解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预设7分钟)
重点讨论:土壤里生长的哪些物体直接提供给人类?土壤里的哪些物体被动物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来自土壤?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三、预测失去土壤的后果(预设7分钟)
小组谈论,集体交流
四、了解植物对土壤蓄水功能的影响(预设10分钟)
1.思考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分组实验、观察水流冲过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经过的痕迹。
3.汇报实验结果和受到的启示。
1.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指导完成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小结:除了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不乱扔废电池等)做起之外,我们小学生还应该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五、课堂总结。(预设3分钟)
1.学生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什么呢?
作业设计(预设7分钟):
1.独立完成:科学探究【智Hale Waihona Puke 联网】相关练习1.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土壤的保护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土壤的保护》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
维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苏教版科学三下《了解土壤》教学反思 (3)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了解土壤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种土壤的特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沙和黏土的颗粒大小时。
学生先通过看一看、捏一捏、握一握的方式探知沙和黏土的不同之处。
然后交流汇报。
生:我看到沙的颗粒小,黏土一块块的,颗粒比较大。
生:我用手捏了一下,觉得沙一粒一粒的,毛毛的。
黏土有的捏不动,有的捏得很细,还会粘在手上。
师:刚才同学的交流有了一些矛盾。
一个说沙的颗粒细,一个说黏土的颗粒细。
同意第一种观点的举手。
(生举手示意)同意第二种观点的举手。
我发现两种观点的支持率差不多。
谁能来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我认为沙的颗粒大,因为沙是一粒一粒的,看得很清楚,捏在手里有点硬。
黏土可以捏得很细,感觉软软的。
生:不是的。
我们看到的黏土是很大的,一块块的。
沙没有那么大。
你是把黏土捏碎了,所以觉得细了。
生:黏土是粘在一起的,所以看得大了。
应该捏碎了比较。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生:有师:比较就要公平。
我们一起把黏土和沙捏碎,再比较一下。
(学生开始新的探究活动)沙和黏土谁的颗粒大?对学生来说,往往通过观察到的表象做推断,显得黏土的颗粒较大。
事实上这是不科学、不公平的。
怎样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探究的不足呢?就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究,这样既能获得事物的认识,又能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4土壤》的保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4土壤》的保护》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4土壤的保护》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土壤,关注土壤资源,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
但在保护意识方面,学生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土壤,从而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的作用,掌握保护土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学会探究土壤的特性,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土壤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的作用,掌握保护土壤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土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土壤样品,了解土壤的组成。
3.实验法:让学生参与土壤实验,探究土壤的性质。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土壤样品、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制作课件,展示土壤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3.安排实验室,确保实验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土壤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壤问题的关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吗?土壤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土壤的组成、作用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同时,展示一些保护土壤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土壤保护的现状。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土壤样品,使用显微镜观察土壤颗粒,了解土壤的组成。
苏教版科学三下《了解土壤》教学反思 (2)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了解土壤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种土壤的特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沙和黏土的颗粒大小时。
学生先通过看一看、捏一捏、握一握的方式探知沙和黏土的不同之处。
然后交流汇报。
生:我看到沙的颗粒小,黏土一块块的,颗粒比较大。
生:我用手捏了一下,觉得沙一粒一粒的,毛毛的。
黏土有的捏不动,有的捏得很细,还会粘在手上。
师:刚才同学的交流有了一些矛盾。
一个说沙的颗粒细,一个说黏土的颗粒细。
同意第一种观点的举手。
(生举手示意)同意第二种观点的举手。
我发现两种观点的支持率差不多。
谁能来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我认为沙的颗粒大,因为沙是一粒一粒的,看得很清楚,捏在手里有点硬。
黏土可以捏得很细,感觉软软的。
生:不是的。
我们看到的黏土是很大的,一块块的。
沙没有那么大。
你是把黏土捏碎了,所以觉得细了。
生:黏土是粘在一起的,所以看得大了。
应该捏碎了比较。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生:有师:比较就要公平。
我们一起把黏土和沙捏碎,再比较一下。
(学生开始新的探究活动)沙和黏土谁的颗粒大?对学生来说,往往通过观察到的表象做推断,显得黏土的颗粒较大。
事实上这是不科学、不公平的。
怎样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探究的不足呢?就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究,这样既能获得事物的认识,又能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 (1)
4《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一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的作用以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对我国的土壤资源概况有所了解。
2、知道人类对土壤的破坏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巨大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人类对土壤做出的行为进行正确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4、对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身边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三教学重点:1、展开实际调查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
2、与身边的人讨论如何开展保护土壤的行动。
3、做一做土壤蓄水性的对比实验。
四教学难点:讨论如何开展保护身边土壤的行动。
五.教学准备:泥土、草皮、塑料瓶、托盘六教学过程:(一)、认识到土壤的作用1、讨论。
2、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二)、探索和调查1、提问:你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2、出示图片:大自然、田野、居民的家……3、小结。
4、看插图,提问:人类有哪些活动会破坏土壤5、这些活动为什么会破坏土壤呢6、简单补充、介绍。
你还知道还有哪些破坏土壤的行为7、做下面的实验,想一想,当森林被砍伐、植物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7、人类的活动既然会破坏土壤,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三)、回顾和解释1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2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四)、课后作业把你保护土壤的建议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4 土壤的保护植物动物土壤人类人类保护土壤土壤的保护1、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答: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
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
土壤里生长的草是很多动物的食物。
土壤里有很多动物的洞穴……2、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寸草难生呢答: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土壤的保护-名师
《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一些动植物及人类跟土壤有相互依赖的关系;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科学探究:能够对有植被的土壤和没有植被的土壤的蓄水能力做出预测。
科学态度:意识到土壤是动植物及人类共同的家园;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愿意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意识到人类应该保护土壤,爱护生态环境。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保护土壤的理解,往往基本上是比较肤浅的。
学生对土壤的破坏程度了解和关注得比较少,对于为什么要植树造林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过程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一些动植物及人类对土壤的依赖。
人类的行为对土壤会造成怎样的破坏作用。
难点:1、成功做好演示实验,探究出有植被的土壤和没有植被的土壤的蓄水能力存在巨大差异。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通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大家对土壤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大屏幕出示图片,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讲解)2、教师借势小结: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科学研究表明,形成1厘米表层土,需要100年甚至更长时间。
而地面上可用于耕作或种植的表层土仅10至30厘米,需要几千年的自然演变才能形成。
(引入课题)3、出示课题:因此,哪怕是一小捧土壤,也是十分珍贵的。
(出示课题——《土壤的保护》)活动2【探究】动植物及人类对土壤的依赖,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探究鼹鼠、草根与土壤的相互依赖关系。
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
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指导学生用上述思维方法,仔细看图并想一想:土壤与植物、动物以人类存在怎样的依赖关系3、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探究结果,总结:土壤为植物提供了什么,为动物提供了什么,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粮食、制作物品的原料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6、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土壤的保护
反思一:
本课以学生所熟悉的、随处可见的土壤为话题,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土壤是亿万个生命的母亲,从而引出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1)发现学习
本课首先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录像。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猜测:黄河水为什么这么黄?
①可能是因为没有树。
②可能是因为许多树都被砍了。
③可能是没有种草。
④可能是没有花草树木的保护。
┄┄学生联想已有经验分析问题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激活学生的思维,捕足学生的闪光点。
我不是口头上教给孩子一些现成的知识,而是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画面,让他们自由选择,促进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2)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
本课在探究黄河水为什么变黄?老师有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究,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并找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原因出在哪里?我只是听学生介绍他们实践新计划的经历,这些新计划对那些错误地看待世界的想法提出挑战。
新技能的学习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儿童的兴趣和意愿决定的。
虽然这导致他们对黄河水为什么变黄?只做出肤浅的而非深刻的理解。
(3) 承认个别差异
在进行实验时,我有意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通过相互之间的平等交流,使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逐步成熟起来,不完善的想法逐步完善起来。
从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让每位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反思二、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4课。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物质和土壤的种类,知道土壤是许多生物的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什么危害,并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土壤的伟大,产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并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土壤,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本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的一个交流与运用。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所遭受的人为破坏,以便在课堂上展开充分地交流,所以在课前给学生几周时间作些准备工作,让他们围绕“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们对土壤做了什么”这两个主题展开调查了解和实验。
可以是上图书馆和上网查资料,也可以是走上社会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可以是独立完成这项任务,也可以是和同学、父母、老师合作完成;可以是用文字记录下调查结果,也可以用摄像机将
这一切记录下来……学生的这一调查过程必将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的感慨,引起学生的反思。
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土壤问题的严峻性,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中是否也有破坏土壤的现象,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能为土壤做些什么?让学生将“保护土壤”从一句口号转变为自己真实的行为,从关心身边的植物、身边的土地开始,从管好自己手中的垃圾开始,共同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就顺利成章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将自己所了解到的,观察到的或者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落实到实处。
这样的课堂气氛民主,讨论热烈,学生真正成了主人,他们不仅经历了调查探究的过程,并在交流中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教师不再是照本宣读教材,执行教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驾驭课堂,有效地推动学生的讨论交流,成功地充当了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的角色,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教师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
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小结: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我们已经品尝到了人类一手酿造的苦果。
还记得1998年的长江全流域的洪水,1999年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以及日益逼近北京城的沙漠……这些都给我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你想对土壤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请将你想说的、想做的,用文字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出一份保护土壤的小报,在校园内举办一个小报展,呼吁全体同学都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到环境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