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二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飘呀飘》三
- 1 -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
中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了解制造风的方法,了解风和我们生活的关系,通过感觉感受风的存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风来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了解风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了解风的形成,了解制造风的方法;
通过感觉感受风的存在。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扇子、羽毛、吸管、肥皂泡、电风扇、风筝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小朋友摸一摸,抓一抓周围,看看能不能得到风。
2、请幼儿描述风。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用眼睛看见风吹树叶、小旗;可以听见风的声音;可以感觉风吹在脸上凉凉的)
3、青青和果果来到广场放风筝,果果问青青,风是从哪来的?
4、果果对青青讲解风的产生:风是因为空气流动形成的。
空气流动得慢,就是微风;空气流动得快,就是强风。
5、小朋友制造风。
用扇子扇一下,产生了风;用口吹一吹,产生了风。
风扇转动,感觉风扇周围有风。
6、了解风和我们的关系:风能发电,风能传播种子;风可以把湿衣服吹干。
有时海上风力过大,就是台风,产生强降雨;有一种龙卷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甚至吹毁建筑物,对人类产生危害。
2 / 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五章节,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概念、风的作用以及风的产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理解风的概念,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作用,如吹动物体、使树叶摇晃等。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概念和作用。
难点:让幼儿理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以及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车、气球、纸张、树叶等。
学具:每人一个风车,一张纸,一颗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讲解风的谜语,引发幼儿对风的兴趣。
"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风吗?风是什么样子的呢?"2. 讲解风的概念:教师出示风车,讲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可以吹动物体。
3. 观察体验风的作用:教师让幼儿每人拿一张纸,感受风的作用,观察纸张被风吹动的景象。
4. 小组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气球和一颗树叶。
让幼儿用气球吹动树叶,观察树叶摇晃的现象,进一步理解风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风的概念:空气流动形成风的作用:吹动物体,使树叶摇晃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跟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风,了解风的作用。
2. 家长协助幼儿用纸张或树叶制作一个风的作品,明天带到幼儿园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了解了风的概念和作用,幼儿们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在小组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作业环节,希望幼儿们能和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风,增加对科学的感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观察和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原理。
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探索大自然》第五章节,主要涉及风的概念、风的作用以及风的产生等内容。
美术课《风来了》教案
美术课《风来了》教案美术课《风来了》教案范文(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课《风来了》教案范文(通用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课《风来了》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习风的表现方法二、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人和事物的变化。
二、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准备:师:图片生:练习纸、图画本、铅笔、彩笔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风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通过感观真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听觉就是其一个主要的方面,我们用声音表现一下微风的感觉。
师: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哪几种不同的风吗?(微风、大风、狂风)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对各种风的记忆和认识。
三、尝试训练。
让学生自己表现画风。
1、比赛画风。
让学生用线条来表现风。
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出形象的“风”来。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让同学评一评。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用线来画风可以形象的把风的方向和路线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不同形式的风。
2、景物描绘。
在黑板出示几种物体。
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如果风来了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呢?并请学生尝试把它画下来。
学生相互间交流、并互评,黑板上学生的画,看看他们表现的对吗?师小结:风能让许多东西动起来,飘起来。
3、人物的表现。
回忆在风中的经历,让学生描述,并请两位同学上台进行表演。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加深对风中的人物特征的认识。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在风中行走的经历吗?谁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景?难走吗?你是怎样感觉到风的存在的?四、图片欣赏。
书上的图没有用线条来表现风的大、猛。
我们讨论一下他是用什么东西表现风很大,人行走困难的呢?师:小结。
五、创作表现。
“风”经常碰面,你还记得上学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在教室里乱翻我们书本、作业时的淘气样,或是在你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时给你带来清凉的可爱样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把你和这位朋友相处的情景描绘下来!——在图画本上画一幅表现风的画面。
《风来了》教案
《风来了》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气象与气候”第二节“风的成因及其影响”,详细内容涉及风的定义、形成原理、风的分类、风向的判定以及风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风的成因,掌握风的分类和风向的判定方法,了解风对环境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气象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风的分类、风向的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风速仪、教学PPT、黑板、粉笔。
学具:纸张、剪刀、尺子、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车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风的作用,引入课题《风来了》。
2. 新课导入:(1)讲解风的定义、形成原理。
(2)介绍风的分类、风向的判定方法。
(3)分析风对环境的影响。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制作简易风向标,了解风向的判定。
(2)学生使用风速仪,了解风速的测量。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气象数据判断风向和风速。
5. 随堂练习:学生练习判断风向、风速,并分析风对环境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定义、形成原理。
2. 风的分类、风向的判定。
3. 风对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风的定义、形成原理。
(2)如何判断风向和风速?(3)举例说明风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风的成因、分类、风向判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风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探讨风能的开发利用。
(2)研究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操作中学生对风向标的制作和使用的掌握。
2. 学生对风对环境影响的理解。
3. 作业设计中题目与答案的准确性和深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1. 教学目标1.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能够了解它的特点;2.培养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通过探讨和观察感受风带来的风景和变化;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描述风的特点;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5.培养幼儿的爱好和兴趣,使幼儿爱上自然。
2. 教学内容1.发现风来了;2.感知风吹过来的变化;3.听听风吹过的声音;4.听听有关风的故事;5.制作自己的风车。
3. 教学活动活动一:发现风来了1.外出教学,带着幼儿去风吹的地方,观察风吹过的树叶、草地、花儿等等,提出“风吹来了”这个话题。
2.引导幼儿探讨:风是怎么来的?风做了什么?有什么特点?等等。
活动二:感知风吹过来的变化1.给幼儿分发不同材料的纸片,让幼儿将纸片放在自己的手掌上,感受风吹过来的变化。
2.让幼儿将纸片放在地上,感受风吹过来的变化。
3.让幼儿将纸片放在自己的头发上,感受风吹过来的变化。
活动三:听听风吹过的声音1.在课堂中播放风吹过来的声音,让幼儿听。
2.引导幼儿模仿风吹过来的声音。
活动四:听听有关风的故事1.借助这个话题,给幼儿讲一个与风有关的故事,比如《小鸟和迎风飘荡的纸鸢》。
2.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风的力量,并思考它对自然和生活的影响。
活动五:制作自己的风车1.教导幼儿如何制作风车。
2.对风车的构造原理进行简单的讲解,并鼓励幼儿进行创新。
4. 教学评估通过上述活动,评估幼儿是否达成预期目标:1.通过讨论和观察,是否了解风的特点;2.是否表达出对风的感知;3.是否能描述风的特点;4.制作的风车是否能够运转。
5.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不错,幼儿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有些幼儿对于感知风吹来的变化的掌握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活动的操作性。
2.在故事讲解环节中,有些幼儿容易走神,表现出较强的分心情况,需要積極引导和引起兴趣。
3.部分幼儿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难以跟上,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风来了》优秀教案(通用5篇)
《风来了》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风来了》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来了》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风的存在,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2、鼓励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教师:记录表,空旷的场地、选择有风的日子进行探索活动,区角延伸活动。
活动前的安全教育。
幼儿:绘画用具。
活动重点:感知风的存在,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
活动过程:1、情景提问,导入活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做个实验吧。
2、带幼儿到户外,实验是找风!你们想做这个实验吗?探索活动,猜想假设1、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证明你知道有风?哪些事物可以证明风来了?(请幼儿猜想假设)2、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生:风来了,地上的纸头回飘起来;我会感到冷;树木会摇来摇去…1、实验验证,提升经验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记录表上记录是否成功。
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种假设,怎么才能证明呢?不如我们出去找机会来验证吧?活动前先介绍记录表。
(在听到一栏,将因风发出声音的事物画出来)有的幼儿站在原地不动,体验风带来的感受。
有的环顾四周,寻找风的足迹。
2、幼儿相互分享交流成功的经验。
我们一起来说说你的验证结果吧。
3、生:风吹过的时候,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不信你试试!我看到国旗飘的很厉害;还有旗子会有哗啦啦的声音…延伸活动,补充记录我们把验证的结果画到记录表里吧。
1、我们将记录表里记录的事物一起讨论一下。
看看你的是不是和别人不一样?2、如果你现在发现别人有的你没有可以补在实验表里。
3、老师在墙上设置了一个主题栏,我们可以将以后的新发现不断地补充道里面去。
附:实验记录表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看到:听到:感受到:《风来了》优秀教案2一、设计理念:神奇的大自然变换无穷,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等带来的温暖、寒冷、凉爽……对于小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关于风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绘。
《风来了》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风来了》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大班的音乐课程,以童话故事《风来了》为主题,通过音乐,让孩子们感受自然之美与风的力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故事《风来了》。
2.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能够沉浸在音乐之中。
3.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表现能力,让孩子们通过歌唱和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
4.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让孩子们能够自己创作音乐,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了解童话故事《风来了》。
2.歌曲演唱《风来了》。
3.舞蹈表演《风来了》。
4.自由表达,让孩子们自己创作音乐和舞蹈。
三、教学过程1.介绍童话故事《风来了》。
师让孩子们看图描绘,通过图画向孩子们介绍童话故事《风来了》。
2.歌曲演唱《风来了》。
老师播放《风来了》的歌曲,鼓励孩子们跟着唱,让孩子们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3.舞蹈表演《风来了》。
老师播放《风来了》的歌曲,向孩子们展示舞蹈的动作。
鼓励孩子们跟着动作演练,一起完成《风来了》舞蹈表演。
4.自由表达。
让孩子们自己创作音乐和舞蹈,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老师可以先带领孩子们动手做麻袋,然后用麻袋和石子制成简单的乐器,鼓励孩子们使用自己创作的乐器和步伐,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通过歌唱和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艺术,感悟生命的美好。
同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引入《风来了》童话故事之前,老师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式,比如绘本、图片等,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再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
对于自由表达环节,可以鼓励孩子们使用自己喜欢的乐器和舞蹈动作,不拘泥于课程安排,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风来了》优秀教案通用
《风来了》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自然》教材第三册第四章《气象万千》中的第二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向的判定、风力等级的认识以及风的应用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风的成因,掌握判断风向和风力等级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风向的判定、风力等级的认识。
难点:风力等级的应用及风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风力计、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提出问题:“风是从哪里来的?”2. 新课导入(1)讲解风的成因,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气运动形成风的示意图。
(2)介绍风向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风向标。
(3)讲解风力等级,让学生了解不同风力对物体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判断下列风向,并说明原因。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风向、风力等级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2. 风向判定3. 风力等级4. 风的应用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环境,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风向和风力,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风的成因、风向判定和风力等级。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气象现象,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风能发电等风的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观察。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古诗《风来了》;2.能理解古诗表达的意义和思想;3.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4.增进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及情感体验。
2.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表达的意义和思想;2.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准备1.课件:《风来了》全文课件;2.动画视频:《风来了》动画视频;3.道具:放大的叶子、呼啸的风的音效;4.心理准备:师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4. 教学过程4.1 热身环节1.教师联系幼儿们的实际经历,引导幼儿们谈论自己曾经感受到的风的力量以及影响;2.通过引导让幼儿们自然呼吸,完成身体放松,并引导幼儿们想象自己如同风般自由。
4.2 感知环节1.教师通过PPT播放动画的方式,向幼儿们展现风的力量以及风对事物的影响;2.老师放大一片树叶,举起来让风吹,让幼儿们感受到树叶的轻舞与风的力量;3.请幼儿们大声说出“啪啪啪”的声音模仿树被风摇动所发出声音;4.老师播放呼啸的风的音效,引导幼儿们感受到真实的风在身边呼啸而过的感觉;5.引导幼儿们畅想在遇到风的时候,自己会有怎样的行为,画出自己形象的作品。
4.3 朗读古诗1.引导幼儿们听读八个字的古诗《风来了》;2.教师朗读整首古诗,让幼儿们听到古诗的韵律和节奏;3.问询幼儿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4.让幼儿们有机会对古诗进行模仿朗读,并指导幼儿们在朗读中调整语音语调;5.请幼儿们在小组中模仿聆听产生的风声。
4.4 反思1.教师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引导幼儿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听取幼儿们的评价,并提供反馈;3.教师对今天教育教学的收获进行总结。
5.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有多种感知方式,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现场操作时,幼儿出现“吵闹”情况,导致效果不够理想,说明课前准备及实施中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对于幼儿的引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更加切实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风来了》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风来了》教案3篇篇一教学介绍:《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对于风的感性体验学生比较丰富,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自然现象,对于它的表现只有从其它相关联的事物上去体现,可以让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记忆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素质全面提高。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教师以春夏秋冬四季风不同的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来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级美术的学习,绘画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有个别同学因为有一段时间去参加珠心算训练而没有参加美术课程的学习,构图表现能力较弱。
需要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1、了解春、夏、秋、冬风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来表现风吹来时事物的变化及特征,感受不同的风带来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的心情。
3、知识整合。
与二年级语文第16课《风娃娃》、科学《风的形成》关联整合。
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春夏秋冬四季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出风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扇子、学生作品学具准备: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教学思路:风的产生、风的作用、春风、夏风、秋风、冬风、画风、评风、展风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体验法教学过程:一、直观演示引入新课1、自制长纸条门帘下垂,师用扇子扇动,请同学们注意看,发生了什么?生:门帘动了。
师:为什么老师做的门帘动了呢?生:因为有风了。
风来了。
师:对。
因为风来了。
(边说边板书课题:风来了,并随即用简笔画法风把“风”字装饰)(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很容易进入风来了的情景。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风来了》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风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形态和特点;2.掌握绘画基础技巧,如画笔握法、色彩运用等;3.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儿童绘本《风来了》,学习风的基本形态和特点,并通过肢体语言和画笔表现出风的感觉和形态。
三、教学重点通过配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风,进而能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画笔表现出风的感觉和形态。
四、教学难点1.儿童绘本《风来了》中的风的表现;2.让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风的感觉。
五、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2.《风来了》儿童绘本;3.绘画纸、水彩笔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首先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风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感觉。
这里我们可以用到一些与风有关的视频,或者是一些关于风的美景图片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说说自己对风的认识和感受。
2. 欣赏《风来了》(10分钟)让学生看一遍儿童绘本《风来了》,重点关注风的表现方式,比如书中作者是如何通过画面表现出风的形态和特点的等等。
3. 肢体语言表现(10分钟)要求学生每个人都站起来,摇摆双臂、摆动身体,模仿风的样子,并且感受身体和空气的反应,将这些感受用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
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以让学生更好理解风的形态与特点。
4. 画出风(40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供应绘画纸、水彩笔等东西,让学生根据自己之前的体验和想象,画出自己所感受到的风的形态与特点。
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辅导,引导学生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5. 课堂展示(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出自己所画的风,并且分享一下自己画风时的感受和体验,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在这个时候提出问题或者是给予建议。
七、教学延伸1.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艺术创造力;2.通过安排一些相关的手工制作等活动,来加深学生对风的理解和认知。
风来了教案
风来了教案【教案名称】:风来了【教案类型】:语文【教案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童话《风来了》,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描述风的特点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读取、理解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正确阅读和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
2. 课文理解与讨论。
3. 语文技能训练。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读取、理解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音指导法。
2. 问答互动法。
3. 讨论合作法。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课件。
2. 课文《风来了》的复制件。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课件展示一些与风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课文的主题。
2. 引导学生共同叫出各种与风相关的词汇,如风车、风筝等。
Step 2 课文朗读(10分钟)1. 教师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每组一个段落。
3. 教师进行整体朗读,让学生跟读。
Step 3 课文理解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如:a.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风对小树做了什么?b. 小鸟为什么喜欢风?风是怎样帮助小鸟的?c. 风怎样帮助花儿?Step 4 学习词汇与表达(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如风车、风筝等,并进行相关情景演示。
2. 引导学生描述风的特点和感受,如:风是什么颜色的?风有什么形状?你感受到了风吗?Step 5 语文技能训练(15分钟)1. 阅读练习:教师提供一篇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风的作文,表达自己对风的感受。
Step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风来了-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风来了(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大自然,欣赏风景,感悟风的美好;2.学习使用线条表现风的形态和风景的景象;3.培养学生对风的执着好奇心,让学生明白风的力量与神秘;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表现、创新能力,提高美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二、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大自然、学习体验、模仿创造等方法,练习使用线条表现风景中的风与景象;2.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掌握基本的线条表现技巧和美学概念;3.通过画画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画线表现风的形态和风景的景象;2.如何用色彩和构图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大自然中的风景,让他们感受到风的美好和神秘。
2. 案例分析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风景画(可以使用幻灯片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仔细观察风景画,感受画中的风和景象,并提问:怎么样使用线条表现画中的风和景象?3. 练习环节根据学生的阶段特点和掌握程度,教师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示范、呈现案例分析、指导练习等。
(1)使用线条表现风景中的风与景象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些线条,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然后教师演示在这些线条基础上画出一道幸福的风景图,让学生通过模仿来表现自己的想象。
学生可以在白纸上画画,在画板上模仿,或在小组中互相练习等方式来练习。
(2)使用色彩表现画中的情感和意境练习完线条后,学生可以使用水彩、画笔等工具,在画中加上色彩来表达画中的情感和意境,让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4. 总结和延伸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风景,感受风的力量与神秘,掌握线条表现和使用色彩表现技能,培养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延伸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创作或分享作品,与同学一起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艺术修养和美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画线和使用色彩表现风景中的风和景象的基本技能,具备对大自然的欣赏与感悟能力,能够通过画画的方式对自然进行艺术再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风来了》优秀教案通用
《风来了》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气象与气候》第三节《风的成因及其影响》。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定义、风的分类、风的成因、风向的判定、风力等级以及风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及风向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风力等级和风对环境的影响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风向判定、风力等级。
难点:风对环境的影响及风力等级的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风速仪、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风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风的定义与分类:介绍风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风。
(2)风的成因:讲解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等导致风产生的原因。
(3)风向判定:演示如何使用风向标判断风向,并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风向标。
(4)风力等级:介绍风力等级划分,通过实际操作风速仪,让学生感受不同风力。
3.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风速仪和风向标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风向、风力等级,以及分析风对环境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风来了》2. 板书内容:(1)风的定义与分类(2)风的成因(3)风向判定(4)风力等级(5)风对环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风的定义、分类及成因。
(2)如何判断风向和风力等级?(3)分析风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建议。
2. 答案:(1)风的定义:空气流动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分类:按温度、湿度、风向等不同特点分为多种类型。
成因: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等。
(2)风向:使用风向标判断。
风力等级:根据风速仪的读数判断。
风来了 教案
风来了教案教案标题:风来了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风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风的影响和利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风的形成原理和特点的图片和动画。
2. 实验材料:风车、风筝、气球等。
3. 实验器材:风力计、风速计等。
4.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任务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窗外的树叶、旗帜等是否在摇动?请思考一下是什么力量让它们摇动的?2. 引导学生思考:风是什么?风是如何形成的?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风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解释风的产生是由于气压差异引起的,风的速度和方向受到气压差异、地形、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验任务。
2. 实验任务1:使用风力计测量不同地方的风速,观察风速的变化。
3. 实验任务2:制作风车、风筝或气球,观察它们在风中的运动情况。
4.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风的特点和影响。
2. 通过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风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如风的利用、风能发电等。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风对人类生活的其他影响和利用方式。
2. 学生自由发挥,讨论并展示各自的创意作品,如风能车、风力发电机等。
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实验结果。
2. 学生回答问题:你觉得风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风能发电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风能的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风力发电站,亲身感受风能的利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记录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学生小组展示创意作品的质量和创新程度。
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对问题的回答情况。
小学二年级风来了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二年级风来了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二年级风来了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风来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二年级风来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春、夏、秋、冬时风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联想说说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
2、如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不同的风。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师出示三面小旗,用电吹风机吹动小旗,组织学生观察旗有什么变化。
2、新授:(1)旗在风的吹动下向什么方向飘动?一样吗?师:这就是风,它可以让一些东西动起来,你观察过风吹来时,有什么情景会出现吗?(2)师:不同季节时风的脾气和样子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界中景物的变化看到、听到风的样子,如树叶变黄下雪等。
(3)引导学生回忆不同季节的风给人的不同感受。
(4)看书中学生作品,在不同的风中,人们的感觉会不同,有快乐、紧张、害怕等。
3、作业: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风来了的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以我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小构图的样式。
人物形象要注重表现在风中的感觉,暗示春、夏、秋、冬来了,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服饰、画面色彩等表现。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小学二年级风来了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记忆交流1、同学们,请你们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听,有位我们熟悉的朋友来到了课堂中,它是谁?(播放各种风声,触动学生的记忆)2、你在自然界中还认识哪些风?(微风、狂风、龙卷风)三、演示观察1、请你与同桌或前后桌说说风来时各种事物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风来了》教案
举例:通过观察当地气象站的风向玫瑰图,学会判断当前的风向和风力。
(3)风的作用:分析风对环境、生活和工业的影响。重点讲解风力发电、风能利用等环保方面的知识。
举例:介绍风力发电站的原理,探讨风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时,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观点重复,缺乏深度。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讨论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期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风的作用和影响,提高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环境意识:让学生了解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其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
4.危机意识:学习风灾防范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5.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个人观点,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风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而有的学生则对这些知识感到陌生。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确实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注意到,当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教学难点
(1)风力分级:学生对风力大小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难以区分不同级别的风力。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一、教案主题: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学习《风来了》这首歌,了解风的特点,感受风的存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兴趣,提高幼儿的唱歌技能,如音准、节奏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唱《风来了》这首歌,了解风的特点。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风的声音录音、图片、挂图、小乐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风的声音录音,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和挂图,了解风的特点。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风来了》这首歌,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
3. 唱歌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唱歌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帮助幼儿掌握歌曲。
4. 节奏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节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增强对节奏的感知。
5. 环保教育: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风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唱歌过程中的音准和节奏,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环保教育环节,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对于唱歌技能较弱的幼儿,教师要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创作关于风的歌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唱歌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2. 关注幼儿在环保教育环节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来园进行风的知识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亲自体验风的存在和变化。
3. 开展风的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风的理解。
风来了教案
风来了教案风来了教案教案名称:风来了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概念,认识和感受风的特点和作用。
2. 能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3. 表达自己对风的喜好和感受。
4.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风来了》。
2.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
3. 进行课文故事的表演。
4. 分组讨论并呈现自己对风的喜好和感受。
5. 导入生活实践,带领学生认识风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解风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风的喜好和感受。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认识风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 课文《风来了》。
2. 课文故事的道具和服装。
3. 分组讨论的话题和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引入教师出示一张风景图,然后问学生:“大家看到图片中的树叶在飘动吗?是什么让树叶飘动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是风。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风是什么?风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风来了》。
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全班朗读课文《风来了》,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把握。
理解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回答一些问题。
例如:“课文中的风吹得树叶飘动,笔画变形,请问你们有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场景?”学生可以陆续举手回答。
“风是怎么样的?让你们感觉如何?”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
表演课文故事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进行课文故事的表演。
教师可以提前分配角色,辅导学生演练。
分组讨论和展示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下面的话题:“你喜欢风吗?为什么?你在风中有什么感受?”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生活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附近的公园进行生活实践。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记录风的作用和重要性,例如可以观察风对树叶、花朵、草地等的影响。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课堂的内容,回答一些问题,例如“风的特点有哪些?风有什么作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来了
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四课
松藻学校--肖俊课题:《风来了》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本课风来了以生活中学生常见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风的形状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怎样表现风来了呢?这便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学习问题。
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认识线的表现力。
另外还可以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印象。
本课由于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有关风的感性体验,通过教师的指导,他们一般可以根据记忆和想象画出对风的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人和事物的变化,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难点:风的形状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我们只有在风吹来时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风来了,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分钟)
1、组织教学
2、开电风扇让学生感受风或播放多媒体风的声音,学生猜是什么声音?
3、出示课题:风来了。
二、议论(活动设计)(8分钟)
1、师生共议:(1)、风究竟长什么样子呢?
(2)、你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自己心中风的样子吗?
2、分组讨论(1)学生观看图片回忆在刮风的日子里曾见过的情景和有风的感觉。
3、独立思考:出示图片。
学生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这些物体被风吹的感觉。
教师总结风的种类: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台风。
三、拓展提高(ppt展示)(3分钟)
1、风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灾害。
(ppt图片、视频展示)
教师讲解:风可以帮人们吹干衣服、人们可以利用风放风筝、建立风力发电站。
但是风也是有脾气的,它发起火来让人们非常的可怕,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
(德育渗透:在狂风、台风、龙卷风来临时保护好自己的人生财产安全。
)
四、提高练习(23分钟)
1、欣赏作品
打开课本第10页第四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书上的作品。
教师讲解:书中呈现画家作品《阵风》表现几位藏族妇女在路途中遇上阵风的情景。
画中,风沙遮天掠地,四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行走,各人的姿态不同,有的头上面巾被吹起,几乎要飘走,他们只好用手牢牢的捂住;有的背风倒退行走;一位妇女的帽子被吹掉了,只好回身弯腰拾帽,他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了起来。
这幅画,把对大风的感受真实的表现出来。
师生讨论:书中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画出了哪些风中的场景?用了哪些材料来完成作品?
2、回忆二年级语文课文《画风》,谈谈你想怎样用绘画表现看不见又摸不着的风。
3、找一找粗心小画家的错误(ppt展示)提示学生完成作业时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4、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画一幅与风有关的作品,注意要画出风来了的感觉。
并且要使画面中的人和物,在风的作用下体现的方向是一致性。
5、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学生作业赏析)(5分钟)
1、交流评价:(1)老师手上有几幅同学画的作品,你们评一评哪些作品有风来
了的感觉。
(2)还有谁认为自己画得也挺不错的,请把你们的画贴在黑板上。
2、教师总结:风的形状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今天同学们通过画出风中植物和
人物的变化画出了风来了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