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因素,二是病原菌感染。

在防控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环境因素:
1. 饲养水质管理:及时清理饲养场的杂物和污物,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水中的氧气含量,避免过度负荷。

2. 控制饲养密度:适量增加饲养场的面积,减少河蟹在同一空间内的密度。

避免因过度拥挤而导致的疾病传播。

3. 维持水温稳定:保持饲养场水温适宜,避免大幅度的温度变化。

高温会导致河蟹的免疫力下降,增加其感染病原体的几率。

二、病原菌感染:
1. 病原菌筛查:定期对饲养场的水质和河蟹进行病原菌的检测。

发现病原菌感染情况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疾病扩散。

2. 疫苗接种:对河蟹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减少疾病感染的几率。

3. 隔离治疗:对发现感染病原菌的河蟹,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给健康的蟹苗。

4.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疾病大范围传播。

5. 加强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场、设备、工具等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菌,减少感染几率。

河蟹发病原因主要与环境因素和病原菌感染有关,为了防控河蟹的疾病,可从改善饲养水质、控制饲养密度、维持水温稳定、病原菌筛查、疫苗接种、隔离治疗、加强消毒措施等方面入手。

这些对策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河蟹的免疫力,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作者:出处: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005年09月20日【关闭】一、腐壳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

胸部岀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

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2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g /立方米兑水全池泼洒;④用漂白粉2g/立方米全池泼洒,并每千克饵料中加磺胺类药物0 • 1 —0 • 2克,连喂3—5天;⑤用5%—10%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5分钟,连续1周。

二、黑鳃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诱发。

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

2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发病后用生石灰15—20g /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1—2次;④病蟹放入吱喃唑酮2 —3g/立方米浸洗3— 4 次。

三、烂肢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由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或同类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量减少基至拒食,活动迟缓,终致无法蜕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②放养前用咲喃唑酮2g/立方米浸泡数分钟;③发病后用土霉素或咲喃西林0 • 5—1g /立方米全池泼洒;④用吱喃唑酮O. 1 —O. 2g/立方米全池泼洒;⑤用生石灰 1 —。

20g / 立方米全池泼洒,连施 2 —3次。

四、水肿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匍匐在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一、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

1、流行: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栏养蟹,从3月到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蟹种到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水环境差的地方,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

2、病症: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

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或黑色,肝胰脏呈淡黄色。

3、防治:第一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和蟹宁,隔天再泼洒一次。

第四天全池泼洒菌毒双效宁,同时饲料中添加蟹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VE,还有全池泼洒底净宁。

二、腹水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拟态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感染引起的危害很大的疾病,病蟹的背甲里有大量腹水。

1、流行:全国各养蟹地区均有发生,1龄幼蟹至成蟹均受害,在长江流域于5—11月均有发生,以7—9月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的池塘甚至绝产。

池中不种水草或水草很少,水质恶化的池塘发病尤为严重。

2、病症: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病蟹行动迟缓,多数爬至岸边或水草上,不吃食,轻压腹部,病蟹口吐黄水;打开背甲时有大量腹水,肝脏发生严重病变,坏死、萎缩,呈淡黄色或灰白色;鳃丝缺损,呈灰褐色或黑色;折断步足时有大量水流出;肠内没有食物,有大量淡黄色黏液。

3、防治:内服强力克菌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VE,同时泼洒二溴海或溴氯海因。

三、细菌性烂鳃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河蟹鳃发炎、溃烂的疾病。

1、流行:全国各养殖地区都有发生,尤其当管理不善,水质、底质较差的情况下发病较多,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2、病症: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严重时河蟹反应迟钝,吃食减少或不吃食,爬在浅水处或水草上,有的上岸。

鳃丝肿胀,呈灰白色,变脆,严重时鳃丝尖端溃烂脱落。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但是近年来却经常出现疫情,严重影响了河蟹的质量和产量。

河蟹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污染
河蟹生长的环境主要是水,如果水质受到污染,就会影响河蟹的健康和生长。

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养殖废水等。

这些污染物被河蟹摄入后,容易导致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2. 温度变化
河蟹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如果气温变化过大,就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和免疫力。

特别是冬季气温骤降,容易导致河蟹冻死或者生病。

3. 养殖方式
如果河蟹的养殖方式不合理,也容易引发疫情。

例如,养殖密度过大、水流不畅、饲料不卫生等都会增加河蟹感染病毒的风险。

针对以上几个原因,下面介绍一些防控对策:
保持河蟹生长的水质干净是防止疫情的基础。

要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排污,可以开展河蟹养殖水质监测、处理和保护,确保河蟹生长环境的良好状态。

2. 稳定养殖环境
要根据河蟹的生长规律,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增加水流量、保持水质清洁,保持河蟹生长的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

3. 加强预防接种
要求经过专业机构的疫苗预防接种,定期进行检疫和治疗,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

4. 管理养殖场
要严格规范养殖场的管理,实施动物防疫制度,完善动物疫病报告监测机制,避免引起传染病传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总之,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才能够保障河蟹的质量和产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河蟹常见病及其防治

河蟹常见病及其防治
期在饲料 中添加免疫 多糖 2 0 0 克 、维生
素C 1 o 0~2 0 0 克。
不摄食 , 轻压腹部 , 病蟹 口吐黄水 ,打
开背 甲时有大量腹水 。防治方法 :每立
方米水体用土霉素 0 . 5—1 克对水全池泼
洒治疗 。 7 .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弧菌、 产气单胞菌等 。病蟹反应迟钝 。摄食减 少或 不摄食 ,多趴 在浅水处或 水草上 。 防 治 方 法 :每 立 方 米 水 体 用 生 石 灰
河 蟹 常见 病 及 其 防治
1 . 颤抖 病 。病 原疑 为球 状 病毒 或 其他不 明原 因导致 。病蟹典型症状为步 足颤抖 、爪尖着地 、腹部离开地面甚至 饲 料 中添加 2 . 5 千克 板蓝 根和 1 5 0克氟
苯 尼考 治疗 。数 天后 ,每立方米水体用
硝化细 菌 0 . 3 克对水全池 泼洒消 毒 ,也 可选用 二溴海 因 、三 氧化氯 、三氯异氰
溃疡 ,严重还会 导致 死亡 。因此 ,鸡舍
不宜直接用 生石灰 消毒 ,需将生石灰溶 解 于水 中 ,对 鸡 舍地 面 和周 围环 境消 毒。
6 . 使 用 阿托 品解 百毒 。有 的养鸡 户不论是饲料 中毒还是农 药中毒都 给鸡
注射阿托品解毒。实际上 ,阿托 品的解
吸道 疾病 ;生石 灰使 用过 多 ,被鸡 踩
菌 。病蟹摄食减少 、肠 胃发炎 、轻压肛
门有 黄 色黏 液 流 出 。该 病 全年 均 可发
态 弧菌和 副溶 血弧 菌等混合感 染引起 。 病蟹行动迟缓 ,多数爬 至岸边或水草上
生 。防治方法 :①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 用二溴海 因0 . 2 克 溶 于水 全 池 泼 洒 消
毒 ,同时每 1 0 0 千克饲料 中添加克菌灵 5 0 0克 ,连续投喂 3 ~5日。②预 防可定 期使用海因类消毒剂消毒水体 ,同时定

河蟹的疾病防治

河蟹的疾病防治

河蟹的疾病防治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第3期李杰朱丽娅一、肠炎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症状蟹摄食不振,行动缓慢,轻圧肛门,可见黄色黏液流出。

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

防治方法投喂新鲜饲料,治疗时外用溴氯海因全池泼洒1次,并在饲料中拌入内服药,每天一次,连续3天。

(二)颤抖病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病毒等症状蟹:行动和摄食缓慢、精神不振;发病后期,蟹趴在岸边水草上,失去摄食能力,浑身发抖,不久即死亡,故被人们称为河蟹“抖抖病”。

病蟹肝脏坏死,螯足抱在口腔前,步足环起,站立不稳,不易翻身,发生阵阵抖动。

有的肝脏呈黄色、油状、略带白色,口器中有大量茶褐色液体。

有的肝脏呈灰白色、臭蛋黄状,体内有无色液体,有的伴有鳃水肿。

而处于蜕壳期的蟹发病时,表现为蜕壳无力而死亡。

流行情况:5~10月份,高峰期8~9月份,水温23~33℃。

防治方法:放蟹种前对池塘彻底消毒,清除过多的淤泥,以预防为主。

治疗用银翘板蓝根散。

(三)烂鳃病病原:弧菌、产气单胞菌及迟钝爱德华菌症状:蟹鳃丝腐烂多黏液,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局部溃烂,鳃丝有缺痕,病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

病蟹行动迟缓,鳃已失去呼吸功能,导致死亡。

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

防治方法:改良水质和底质进行预防。

治疗时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复方氟苯尼考1个疗程。

(四)聚缩虫病病原:聚缩虫症状: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附着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严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

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消毒,经常注、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用硫酸铜0.25~0.6mg/L全池泼洒。

(通联:430077,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河蟹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

河蟹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
防治
预防为主,加强水质管理,避免 使用污染水源,及时隔离和治疗 病蟹。
细菌性疾病
症状
细菌性疾病可能导致河蟹出现烂鳃、烂肢、烂壳等症状,甚 至导致死亡。
防治
定期消毒水体,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投喂,及时隔离和 治疗病蟹。
真菌性疾病
症状
真菌性疾病可能导致河蟹出现鳃霉、 毛霉、青霉等症状,影响呼吸和摄食 。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河蟹病害可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传 染性病害主要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的特点 ;非传染性病害则由环境因素、营养失衡等引起,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河蟹病害发生的原因
1 2 3
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入侵是河蟹病害发生的主 要原因之一。这些微生物通过水体、饲料等途径 传播,导致河蟹感染疾病。
治疗实例二:河蟹水霉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河蟹水霉病表现为体表长出白色棉絮状物,行 动迟缓,食欲减退。
改善水质: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病因分析:该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捕捞运输过程中受 伤、水质恶化等因素均可诱发此病。
消毒杀菌:使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 ;
防治方法
药物治疗:在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药物进行 预防和治疗。
疗。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 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如板蓝根、大青 叶、黄连等中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河
蟹病害。
生物治疗:利用微生物或生物制剂调节 水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例如,使用光合细菌、芽孢 杆菌等可以改善水质,提高河蟹的抵抗
力。
05
河蟹病害防治案例分析
治疗实例一:河蟹腐壳病的防治
防治

养殖河蟹的常见病害防治

养殖河蟹的常见病害防治

养殖河蟹的常见病害防治一、甲壳溃疡病1.症状:蟹的外骨骼发生溃疡性损伤,早期在甲壳上有许多褐色斑点,每个斑点中心呈微红色下凹,晚期斑点边缘呈黑色,中心部分溃疡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1)尽量避免蟹体受伤。

(2)保持水质清新,鲜活,并使池塘底有10厘米左右的软泥。

(3)用15*10E-6浓度的生石灰液或1*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每7~10天泼洒一次,连用2~3次。

(4)每公斤蟹重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7~10天。

二、黑鳃病1、症状感染部位主要是鳃部,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则鳃丝全部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2、防治方法:(1)每天清除残饵,及时更换死水,将病蟹除去;(2)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液,浓度为15*10E-6~20*10E-6(3)治疗时用生石灰液连续泼洒2~3次,浓度为20*10E-6。

(4)可将病蟹置于2*10E-6~3*10E-6浓度的呋喃酮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三、水肿病1.症状病蟹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拒食致死。

2.防治方法:(1)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

(2)经常加注新水,并多喂鲜活饲料和新鲜菜叶。

(3)治疗该病用0.5*10E-6~1*10E-6浓度的土霉素液或呋喃西林液全池泼洒,也可用0.1*10E-6~0.2*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四、纤毛虫病1.症状初期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触角不敏感,体表附肢有滑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纤毛类寄生虫附着。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苗种放养前用20*10E-6浓度的硫酸锌液浸洗1小时。

(3)治疗时用3*10E-6浓度的硫酸锌全池泼洒。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VS
2. 细菌感染疾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 健康种苗、加强养殖池消毒、定期投 喂抗菌药物等。在疾病高发期,应提 高警惕,加强预防措施,避免疾病大 规模爆发。
案例三:河蟹真菌感染疾病的病理学分析
1. 真菌感染对河蟹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了解 其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2. 真菌感染会导致河蟹出现脱壳困难、皮肤 溃疡等症状。通过对病原体进行实验室检测 和分析,可以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未来将加大河蟹疾病预防及防 治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 高广大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针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河蟹疾病 ,将加强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 控提供支持。
对未来河蟹养殖业的建议和展望
建议广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注 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广生态养 殖模式,提高河蟹品质和效益。
针对未来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建 议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 高河蟹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
真菌性疾病及防治
河蟹真菌病
由真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甲壳出现白斑、褪色、质地变软 等。防治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投喂,使用抗真 菌药物进行治疗。
河蟹水霉病
由真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身体长出白色絮状物,食欲减退 ,活动减少。防治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消毒, 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寄生虫疾病及防治
生物防控
减少应激
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和净化,防止病毒、 细菌等生物感染,同时选用抗病性强的河 蟹品种。
尽量避免环境突变等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 ,保持河蟹的生理机能稳定。
河蟹疾病预防的日常管理
01
02
03
定期巡查
每天巡查养殖水域,观察 河蟹的活动情况、摄食情 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近年来在河蟹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河蟹发病特点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养殖管理者适时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成活率。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就有关常见河蟹病害防治技术作一简介:1、颤抖病症状及危害: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

随着病程发展,指节变红,而且不断向上蔓延。

步足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称为“颤抖病”,有时可见病蟹步足收拢,缩于头胸部抱成一团,或撑开爪尖着地,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亦有人称为“环腿病”;解剖蟹体,可见体内积水,肌肉萎缩,鳃丝发黑或呈黄色,三角膜水肿,并呈现粉红色,胃肠无食。

此病对河蟹危害极大,发病较快,死亡率高,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仅2-3日。

主要危害体重100g以上的二龄蟹,当年蟹发病率较低。

预防及治疗方法: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注重提高养殖环境质量。

病蟹用外消和内服方法综合治疗,外消药用0.3mg/L二溴海因等消毒药,内服蟹抖灵等,7天为一疗程;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成弱碱性。

2、黑鳃病症状及危害:该病由细菌引起,鳃部感染发病,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

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也有人称为“叹气病”。

该病多发生于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用生石灰清塘,保持池塘有5-10cm的软泥,过多淤泥应予清除;⑵、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20ppm,夏季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⑶、治疗可用生石灰连续全池泼洒2次,每次用量为20ppm;⑷可将病蟹置于2-3ppm恩诺沙星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10-20分钟。

3、腐壳病(甲壳溃疡病、壳病、锈病)症状及危害: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点,白点中部凹下,呈微红色并渐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袭成洞,导致河蟹死亡。

河蟹四种疾病 难治也能防治- -

河蟹四种疾病 难治也能防治-          -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摘要:夏秋季节,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河蟹易患多种疾病,其中水肿夏秋季节,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河蟹易患多种疾病,其中水肿病、聚缩虫病、蟹奴病、蜕壳障碍病,较难防治。

但只要尊重科学,采取科学的方法,也能有效防治,并不可怕。

――水肿病1、症状:河蟹腹部、腹脐及贝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蟹匍匐池边,不摄食,最后病死。

2、病因:大多在河蟹生长过程中,腹部受机械性损伤后感染病菌所致。

3、防治:每公斤蟹取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入饵料投喂,每7天为一疗程;或全池泼洒浓度为0.5~1ppm 的呋喃西林溶液。

――聚缩虫病1、症状:病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力、食欲逐渐减弱,严重者多在黎明前死亡。

仔细镜检,可发现病蟹额部、步足、贝壳及腮等布满聚缩虫。

2、病因:池水过肥,水质不良,聚缩虫大量繁殖寄生蟹体。

3、防治:用浓度为5~10ppm的高锰酸钾与浓度为0.5~1ppm的新洁尔灭混合液浸洗病蟹;往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浓度为0.2~0.3ppm的孔雀石绿溶液。

――蟹奴病1、症状: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见寄生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状虫体。

雄病蟹的脐星呈椭圆状,好象雌蟹;螯足小,绒毛少。

病蟹生长缓慢,病情严重者,蟹肉有特殊味道,不可食用。

2、病因:水中含盐量较高,使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蟹体。

3、防治:往蟹塘内注入新鲜、干净的淡水;将已感染蟹奴的病蟹捕出,专塘饲养,能有效抑制蟹奴扩散感染。

――蜕壳障碍病1、症状:河蟹无力蜕壳或仅能腿出部分蟹壳,在头胸部与腹部出现裂痕,周身发黑,最后死亡。

2、病因:一是蟹有疾病,二是缺少某些微量元素。

3、防治:检查河蟹是否患病,若已患病,需对症下药治疗;或将蟹壳(禽蛋壳亦可)碾碎后,拌入饲料,投喂河蟹;或全池泼洒石灰水(石灰在池水中浓度为15~20ppm),每5天一次,连续进行3~4次。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河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淡水蟹,被认为是一种美味佳肴。

然而,河蟹也是一种病虫害易发生的生物,常见的病害有白点病、黄头病、腹肿病、螯脱病等等。

为了保障河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河蟹病虫害的防控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一、河蟹病虫害的发病原因河蟹病虫害的发生与河蟹养殖的水域环境、养殖管理、病原微生物等诸多因素有关。

具体而言,以下是导致河蟹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1. 水质问题:河蟹是水生动物,水质问题是导致河蟹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河蟹养殖水域如果污染、富营养化或酸碱度异常,会给河蟹的生长和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 养殖密度过高:河蟹养殖密度过高,不仅容易引发互相竞争、争夺养分等问题,而且也容易使蟹体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环境下,导致感染病菌。

3. 饲料质量:河蟹的饲料质量是影响养殖效果和蟹健康的重要指标。

若饲料过期变质、出现霉变等情况,就容易引起蟹群的消瘦、发病率增高等问题。

4. 病原微生物:河蟹常见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

一旦河蟹身体被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就会引起蟹体病变、死亡等问题。

1. 确保饮用水源质量,并及时更换养殖水。

河蟹生活在水中,水的质量对它们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饮用水源的卫生水平直接影响水体的清洁程度,因此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养殖水的质量符合标准。

2. 做好河蟹养殖水域的维护管理工作。

养殖密度、底泥清理、养殖设施维护等因素会影响河蟹的健康。

应定期疏通池塘,清洗设备,注意水面漂浮物和残饵的清理,保持河蟹养殖水域的清洁度。

3. 合理控制河蟹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过高容易拥挤、争抢养分和空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等疾病,造成河蟹的损失。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水域大小和水质等因素,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以免对河蟹的健康产生影响。

4. 饲料高质量,不使用过期变质饲料。

河蟹需要有充足的食物来保持健康生长。

过期变质、发霉等饲料,容易造成河蟹的损伤,引发河蟹的消瘦、疾病等问题。

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

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
健康养殖
选用健康苗种,合理规划养殖密度 ,避免过度养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
养殖环境改善技术
池塘改造
对池塘进行改造,如增加水深、改善池底质地等 ,以提高池塘的生态环境质量。
水质监控
定期检测水质,掌握水体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饲料管理
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合理投喂,减少残饵和有机 物的积累,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水质恶化导致的河蟹疾病,通过改善水质条件,可以有效 地预防和治疗。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质恶化是导致河蟹生病的主要因素 之一。例如,水中氨氮含量过高会导致河蟹中毒,产生应 激反应,从而引发疾病。针对这种情况,养殖户可以通过 调节水质,如使用活性炭、沸石等净水剂,吸附和降解水 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 剂和营养补充剂,可以提高河蟹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 生。
科学养殖模式
推广健康养殖技术,优化养殖环境,提高河蟹的免疫力。 通过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科学投喂饲料、定期水质检测等 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河蟹疾病防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耐药性问题
长期使用化学药物和抗生素可能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因此,需要 开发新型药物和替代治疗方法,以克服耐药性问题。
生态安全问题
某些化学药物和抗生素在消灭病原菌的同时,也会对养殖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 ,需要寻找更为安全、环保的治疗方法,确保生态安全。
疾病综合防治体系不完善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果,但仍缺乏完善的疾病综合防治体系。需要进一步加 强研究和实践,完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的综合防治措施。
05
总结与展望
河蟹疾病综合防治成果总结

河蟹敌害、病害的防治

河蟹敌害、病害的防治

河蟹敌害、病害的防治1.河蟹敌害的防治⑴鼠害。

水老鼠危害河蟹,可在养蟹环境四周放置磷化锌等有效鼠药,同时安放鼠笼、鼠夹、电猫等灭鼠工具。

⑵蛙害。

青蛙大量吞食蟹苗和幼蟹,危害极大。

河蟹放养前要彻底清蛙卵和蝌蚪,并要严防青蛙进入河蟹饲养环境,一经发现,及时捕杀干净。

⑶水蜈蚣。

又称水夹子,是龙虱的幼体,对蟹苗和第一期幼蟹危害较大,在养蟹前必须彻底清田或清塘,过滤进水。

如果发现水蜈蚣,可用灯光诱捕,特制小捞网捕杀。

2.河蟹的疾病防治⑴纤毛虫病。

病蟹体表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数天内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A、换水或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B、用10微升/升福尔马林泼洒消毒。

⑵聚缩虫病。

蟹体污物较多,蟹脐内有白色点状虫体,病蟹活动及摄食能力逐渐减弱,导致死亡。

A、用5-10微升/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B、用0.2-0.3•微升/升孔雀石绿于边沿、水草处等河蟹密集的地方泼洒。

⑶烂鳃病。

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摄食量下降,导致死亡。

A、在河蟹捕捞及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创伤;B、泼洒新鲜生石灰,使池水浓度成15微升/升,每周一次,连续2-5次。

⑷水肿病。

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透明,病蟹匍伏边缘,停止摄食,最后在周边浅水处死亡。

A、用0.5-1微升/升土霉素或呋喃西林普遍泼洒;B、•按每公斤蟹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每7天为一疗程。

⑸脱壳不遂病。

病蟹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因不能蜕去旧壳而死亡。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左右生石灰化浆普遍泼洒,在饲料中添加甲壳素和蜕壳素。

⑹蟹奴寄生病。

蟹奴寄生在蟹的腹部,以吸收蟹的体液为生。

蟹奴寄生严重的病蟹肉味恶臭,不可食用。

防治方法:用药物彻底清塘;河蟹放养后发现蟹奴寄生,可用0.5微升/升的硫酸铜和0.2微升/升的硫酸亚铁混合剂普遍泼洒。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1. 引言河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河蟹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对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因此,研究河蟹的常见病害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河蟹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2. 河蟹常见病害2.1 黄河蟹白蚧病黄河蟹白蚧病是河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蟹体被白色软体动物寄生,患病的蟹体会出现无精神、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蟹的死亡。

黄河蟹白蚧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水源传播,因此保持水质清洁对于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可以使用药物来控制病害的传播。

2.2 黄河蟹病毒病黄河蟹病毒病是由黄河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主要通过螃蟹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患病的蟹体会出现发蔫、白色斑点等症状,严重时可以导致蟹的死亡。

预防该病,一是要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螃蟹之间的直接接触;二是定期检查蟹体,发现病情及时进行隔离处理。

2.3 黄河蟹白沙病黄河蟹白沙病是一种由白沙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蟹体出现白色粘液,严重时会导致蟹的行动能力受限。

预防该病的方法是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同时定期清理池塘底泥。

3. 河蟹病害的防治方法3.1 清洁饲养环境保持河蟹的饲养环境清洁是预防病害的关键。

定期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质清洁;清洗饲养设备,杀灭病菌;定期检查水质,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

3.2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河蟹的免疫力,使其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提高。

合理配置蟹饵,保证蟹体的营养需求;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蟹体过度拥挤;定期检查蟹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3 使用药物防治对于已经感染病害的河蟹,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防治。

根据病害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时,要按照药物的说明书进行使用,避免使用过量,以免对河蟹造成损伤。

4. 结论河蟹常见病害的防治对于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及使用合适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河蟹的病害。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

02
河蟹黑鳃病
病症表现
01Leabharlann 02病蟹食欲不振,行动迟缓,蟹壳颜色变淡,尤其是蟹类附肢出现黑色 或深褐色病变。
病情严重时,病蟹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发生原因
水质恶化,如水中有 机质含量过高、氨氮 含量过高、PH值异 常等。
河蟹受到物理或化学 因素刺激,如机械损 伤、化学品刺激等。
细菌、真菌感染,如 变形杆菌、气单胞菌 等。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
汇报人:
汇报时间:日期:
目录
• 河蟹颤抖病 • 河蟹黑鳃病 • 河蟹肝胰腺坏死症 • 河蟹纤毛虫病
01
河蟹颤抖病
病症表现
病蟹出现颤抖、运动失调,甚至无法爬行等症状。 病蟹的肝胰腺和胃肠道等内脏器官出现病变。 病蟹的鳃和体表出现大量黏液,并伴有异味。
发生原因
01
水质恶化,如氨氮、亚硝酸 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
使用微生物制剂调 节水质,提高溶氧 量,促进河蟹生长 。
改善养殖环境,加 强水质管理,定期 换水,减少有害物 质含量。
投喂营养均衡的饲 料,增强河蟹体质 ,提高免疫力。
对病蟹进行隔离治 疗,使用抗菌药物 防止继发感染。
04
河蟹纤毛虫病
病症表现
河蟹纤毛虫病是一种由纤毛虫寄生在河蟹体表、口器、消化 道等部位引起的疾病。感染后,河蟹体表会出现棕色或黑色 绒毛状物质,影响河蟹的生长发育和蜕壳。
病蟹的肝胰腺颜色变淡、肿胀 、糜烂,重者呈“白膏”状。
病蟹的甲壳上有黑斑,易被误 诊为“甲壳溃疡病”。
发生原因
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 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水质恶化,溶氧量低,影响河蟹 正常生理功能。
养殖密度过大,个体之间相互拥 挤、摩擦,导致肝胰腺受损。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建议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建议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建议肖鹤;许朝爱【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1页(P90)【作者】肖鹤;许朝爱【作者单位】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湖南浏阳410331;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湖南浏阳410331【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河蟹养殖水平的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大。

在人工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潜在众多不适应和病害的发生因素。

以下就河蟹病害的预防和常见疾病的防治与读者探讨,以期对河蟹养殖病害的防治起到一些帮助。

一、蟹病的预防措施1.切断垂直传播途径。

培育健康蟹苗即不带病毒,具有免疫力和抗体的蟹苗。

2.彻底清塘消毒,应用蓄水池水或过滤池或养鱼池水换水,消除病毒的传播途径。

3.加强水底监控和管理。

要求水要肥、爽、嫩、活,各项理化指标在规定范围之内,定期使用“三效底改”“益水宝”“底改立得”“解毒应激宝”等改良水体、底质。

4.科学进水、换水。

5.建议使用安全无药残的水体消毒剂,尽量使用“菌敌”“渔丰碘”“复合碘溶液”等刺激性小药物进行水体消毒。

6.在蟹蜕壳时要注意保健,使用“哈多维”“硬壳应激安”补充钙磷元素,“固氧”“底改立得”等保持氧气充足。

7.选用优质加强饲料。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泰利维”“大蒜素”“杜原康”等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

二、河蟹养殖相关疾病防控1.纤毛虫病(1)病因:由于有机质大量沉积,淤泥多,底质环境恶化,温度不稳定,导致大量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滋生、附着在河蟹体表引起。

(2)主要症状: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毛状物,手摸有滑腻感,一般很难刮掉。

(3)对策:防重于治,定期泼洒“纤虫灭”或“真纤光”。

治疗第一天泼洒“纤虫灭”或“真纤光”,两天后用“菌敌”“菌毒克”或“复合碘溶液”消毒。

2.黑鳃、黄鳃(1)病因:由细菌感染或底质恶化引起。

(2)主要症状:鳃丝暗灰色、发黄或黑色,易上岸。

(3)预防措施:①平时注重水质管理;②每隔1个月泼洒“真纤光”或“纤虫灭”1次;③每隔半个月泼洒“复合碘溶液”溶液1次。

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

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

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河蟹疾病归纳起来有病毒病,细菌、真菌病,寄生藻类病,原生动物,蠕虫和甲壳动物,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另外,还有由于水质的污染和管理的不当而发生的非寄生性病害。

今天店铺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

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1.垂直传播途径,即遗传传播,就是亲蟹通过繁殖将病原生物传给蟹苗(下一代),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其次是病原体的抗药性。

2.水平途径传播,即水源及池底污泥中,甚至养殖池中的病、死蟹体中的病原体传播到健康的河蟹体上,这一类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病毒、真菌的及寄生性的病原生物,另外还有霉变的饵料可以直接影响到抗体的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一传播途径也属水平传播。

河蟹防病治病的措施切断病原体的水平传播途径就是要求在河蟹从育苗到大眼幼体的培育直到成蟹的养殖过程中,加强管理,给河蟹的生长过程中,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健康生长。

1.改善环境无论是在亲蟹的培育,无节幼体、蚤状幼体还是大眼幼体的培育,甚到仔幼蟹、成蟹养殖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要对每一步的培育的设施工具等进行处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即投入使用,这样简单的处理方法,势必给病原生物有一定的抗药性,因此建议大家采用化学、物理及生物的方法,共同来改善养殖的环境,所谓化学的方法,就是利用含氯或含溴等消毒剂进行处理,现在消毒剂的种类很多,过去使用的漂白粉、生石灰,如果我们称之为第一代,那么第二代就是优氯净及强氯精,第三代则是二氯化氯、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而第四代就是季胺盐络合碘等。

所谓物理方法就是利用沸石粉等吸附物,把水质及底质吸附后进行处理,所谓生物法就是利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转化为有益物质,被河蟹等养殖体利用,化学、物理、生物三方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给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养殖培育过程中的管理因为有许多致病因子是在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中有益因子被河蟹所利用后,为了保持生态的平衡,而使得大量的生物滋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 国内外 报道的河蟹疾病 的种类和发生的次数 也迅速增加 。 危害的情况越来越 重 , 根据国 内外 已报道 的病例 , 河蟹疾病归纳起来有病毒病 , 细菌 、 真菌病 , 寄生藻 类病, 原生动物, 虫和 甲壳动物 , 引起 的寄生虫 蠕 所 病 。 外 , 有 由于 水 质 的污 染 和 管 理 的 不 当 而 发 另 还 生的非寄生性病 害 。
221 改 善 环 境 ..
l ; 蟹疾病 的传 播途径 - * 7 1 垂直 传播 . 1
无论 是在亲蟹 的培育 , 无节幼体 、 蚤状幼体还 垂直传播途径 即遗传传播 , 就是 亲蟹通过繁殖 是 大 眼幼 体 的 培 育 , 至 仔 幼 蟹 、 蟹 养 殖 的整 个 甚 成 将病原生物传给蟹苗 ( 下一代 )通过这种途径传播 , 过程中, 我们都要对每一步的培育 的设施工具等进 的病原体主要 是病 毒 , 其次是病 原体的抗药性 。 行处理, 目前常用 的方法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1 水平途径传播 . 2 处理 即投 入使用 , 这样 简单的处理方法 , 势必给 病 水平途径 传播, 即水源及 池底污泥 中, 至养 原生物有 一定的抗药性 , 甚 因此建议 大家采用化 学 、 殖池 中的病 、 死蟹体 中的病原体传播 到健康 的河蟹 物理及 生物 的方法 , 共同来改善养殖 的环境 , 谓 所 体上 , 一类 的病 原 体 主 要 是 细 菌 、 毒 、 菌 的及 化学 的方法 , 这 病 真 就是利用含氯或含溴等消毒剂进行处 寄生性的病原生物, 另外还有霉变的饵料可 以直接 理 , 现在消毒剂 的种类很多 , 开始是使用漂 白粉 、 在 影响到抗体的健康 , 导致疾病的发生 , 这一传播途 生石 灰, 如果我们称 之为第一代 , 那么第二代就是 径也属水平传播 。 优 氯净及强氯精 , 第三代则是二 溴海 因、 溴氯海 因 等 , 第 代 就 是 季胺 盐 络 合 碘 等 , 谓 物 理 方 法 而 所 2 防病治病的措施 就 是利用沸石粉等吸附物, 把水质及底质吸附后进 21 切 断疾 病的垂直传播途 径 . 行 处理 , 谓 生物 法 就 是 利 用 光 合 细 菌 、 化 细 菌 、 所 硝 就是要求 我们选择 健康 优质 的苗 种 。河蟹育 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对水体 中的有害物 质进行分解, 苗场首先选择健康 、 无病 的亲蟹 。 亲蟹 最好选择纯 转 化为有益物 质 , 河蟹等养殖体利 用 , 学、 被 化 物 天然的 , 其次是 围网, 最差 的是池塘养 殖的成蟹 。 理 、 生物三方要 有机地结合起来 , 能给河蟹创造 才 河蟹在养殖过程 中, 了提高养殖 的经济效益 , 为 放 个 良好 的环 境 。 养的密度加大 , 样容 易造成河蟹 的营养缺乏 , 这 虽 2 _ 加强 养殖培 育过程 中的管理 .2 2 然 在 自身 中没 有 症 状 表 现 , 在 其 的 下 一 代 , 很 但 就 有许 多致病 因子 是在 养殖 过程 中, 水环境 中 有 可 能 发 生 。 了提 高河 蟹 的 成 活 率 , 河 蟹 养 成 为 在 有益 因子 被河蟹所利用 后, 了保 持生态的平衡 , 为 期 , 至 在育 苗 期 大 量 使 用 药 物 , 其 是 喹 诺酮 类 甚 尤 而使 得大量 的生物滋 生 。 这就 要求 我们 除定期 换 药物 , 药物在河蟹 体 内大量积聚 , 。 这_ 类的河蟹如 水 外 ,还 必 须 进 行 药 物 处 理 ,因 为 这 时 水 体 中 放 用来 繁殖 , 它们 的子代 的 发病率 就会 提高 , 并且治 有养 殖 品种 一河蟹 。 以要 求使 用 的药物 必须 是 所 高效 , 作用小 的药 品 , 好是 药效 持久 的药 品, 副 最
发 生 母 兔 吃 小 兔 的 现 象 。 即 便 不 吃 小 兔 , 兔 为 箱 竖 摆 , 母 可避 免小 兔从 产箱 中爬 出来冻 死 。 了保护小兔 , 常蹲 在产箱 中用 脚爪 拨弄 小兔 , 抓
得 小兔满 身是血 , 至 出现 抓死 和踩死 小兔 现象 甚 的 发 生 。若 在 白 天 分 娩 , 好 用 一 块 黑 布 遮 住 兔 最 笼, 让母兔 安静 、 专心 的进行 分娩 。母 兔分 娩 时, 背 隆起 , 口舐 阴部 , 并发 出咕 咕声 , 兔顺次 连 同 仔 胎 衣 、 盘 一 起 产 出 , 兔 边 产 边 将 胎 衣 、 盘 吃 胎 母 胎 掉 , 后把脐 带咬 断 , 然 再把 仔兔 周身 的羊水 及血 舐干 净 , 般 约经 l 一 5~ 3 i 束 。每 隔 2~ 3 0r n结 a a n产 ri 仔 一 只 , 长 的 产 程 也 可 持 续 l 时 , 都 最 小 大 在清晨 分娩 。母 兔分 娩后特 别 口渴 , 以应 在分 所 娩前 供给足 够 的饮水 , 分娩 后可 以喂 一些温 淡盐 糖水 或米汤 , 如果 寻不 到饮水 ,母兔会 用舌 舐小 兔, 小兔皮肤 很嫩 , 被干燥 的舌头 舐破 , 兔 口 常 母 渴 则在 舐破 的小兔 皮肤上 吸血 , 甚至 出现把 小兔 吃掉 。当母 兔从 产箱 里跳 出来 寻找饮 水时 , 养兔 人 员就应 该轻轻 的将 产箱提 起来 , 小兔一 一进 对 行检 查 , 放在 事先 准备 好 的篮 子里 , 中辅 好干 篮 净 褥草 , 边清 查边 点数 , 数好后 把 小兔用 毛盖好 。 要将产箱 内的兔 毛 、 垫草取 出 , 把产 箱打 扫干净 , 然 后 把 产 箱 竖 起 来 ,先 捡 干 净 的 垫 草 放 在 箱 底 , 上面 再放 些新 垫草 ,并把母 兔拉 下 的毛剪碎 ,垫 在草上面 , 把小兔 移进 产箱 , 上面盖 好毛 , 产箱 把 放 在 笼 中 。母 兔 会 急 忙 入 箱 探 看 , 嗅 到 小 兔 的 当 味道 与原先相 同 以及小 兔很平 安 时, 又安心跳 出 来 , 到哺乳 的时候 母兔 是不 常入产 箱 的。 不 整理产 箱 的好 处很 多 , 归纳 以下几 点 : 可 一 是避 免仔 兔离 开 , 不 到母乳 而饿 死 ; 是把 垫 吃 二 草环 成 圆窝形 , 兔 入 内哺乳 不致 于踩 死小 兔 ; 母 三 是 小兔 挤 在 一 起 不 致 于 冻 死 , 天热 要 少 辅 垫 草 , 产 箱 底 要 辅 平 , 兔 为 了 凉 爽 , 自动 地 的 分 散 小 会 躺 卧或者 2~ 3 一群 , 只 彼此 隔离躺 着 ; 四是 要剪 碎 兔毛, 可以避 免小兔钻窝时缠住 头部而被勒死 , 也可避 免缠 住 四肢 , 不 出而造成 坏 脚 ; 是产 拔 五
维普资讯
・ 养 与水产 ・ 特
河 蟹疾 病 的传播 途 径及综 合 防治
薛 勇
( 龙江农业职 业技术学 院, 龙江 黑 黑
【 中图分类号]9 1 3 S4. 5 【 文献标识码】 B
哈尔滨
14 0 ) 5 07
【 文章编号】 62 27 ( 0)3 04 17 — 082 60 — 08—0 0 2

收 稿 日期 :05一 l 20 O一 1 4
( 下转第 5 O页 )

7 876 7886 7887I3 / 99 6 , 996 /997一4 电话 ) l
2(, 吉林 膂牧兽 医 (6/ } ( ) 3
维普资讯
・ 养与水 产 ・ 特
病时, 药物 的用量就需要加大 , 以 目前许多育苗 所 场的药物 用量越来越大 , 用药的品种类型也越来越 多, 就如 以前的养鳗 业, 鳖业一样 , 河蟹的养殖将来 会 发 展 到 用 药 物 浸 泡 出来 。
2 切断病 原体 的水平传播途径 . 2
在河蟹 从育苗 到大眼幼体 的培 育直到成蟹 的 养殖过程 中, 加强管理, 给河蟹的生长过程 中, 创造 个 良好 的环 境 , 使其健康 的生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