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邯郸市2024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以有首无身者居多,突出反映的都是眼、鼻、嘴构成一个脸面形象,其各部位及构图格局几乎一致;这些特点在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中也能找到。

有研究者称:(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这说明良渚文化()A.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B.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C.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D.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体现了阶级特征,这说明良渚文化向阶级社会过渡,C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良渚文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体现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涉及良渚文化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排除D项。

故选C项。

2.东晋时期,某僧人在庐山传教三十余年间,不仅讲解《丧服经》,也讲解《诗经》;时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说明《般若经》中的内容。

他少年时便通读儒家经典,擅长用玄学比附佛经,在社会上层颇有影响。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同集团的成立2.有的学者将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B.甲错误,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错误5.唐朝出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歌繁荣局面,主要是因为( )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②民族屈辱和民族危机的影响③科举考试的推动作用④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⑤实行的开放和多元政策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③④6.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高二的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的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的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商朝因为水患而迁都多次C.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D. 所有的皇帝都是制的2. 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 唐朝出现了曲辕犁C. 明朝时期出现了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D. 所有朝代的土地制度都是井田制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关于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戊戌变法是一次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B. 戊戌变法最终取得了成功C. 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D. 戊戌变法后,清朝政府彻底改革了科举制度5. 关于中国现代史,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立即进行了土地改革B.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C. 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先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8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请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7. 请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8. 请简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问题: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10.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问题:根据材料二,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1. 论述中国古代至近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及其原因。

12. 论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A2. C3. A4. C5. C二、简答题答案6.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县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4 0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北泥河湾遗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发现100万年以前早期人类遗址21处,绝对年代距今近200万年。

这些成果表明A.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B.社会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道路D.泥河湾人使用磨制石器2.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为人们树立的权威,是伏羲和神农。

这两位先圣不但比儒家推崇的权威周公早,而且比先于两周一千多年的尧、舜还耍早出几个世纪。

这体现出道家A.强化伦理的观念 B.崇尚天人合一C.回归原始的愿望D.主张和而不同3.西汉初,功臣集团因军功得封列侯。

汉文帝创立侯国制度,让列侯前往候国就封,受地方严密监控。

功臣前往封地居住,逐渐淡出中枢政治舞台。

这一变革A.有效巩固了皇权B.解决了王国问题C.提升了列侯地位D.埋下了政治隐患4.年号关涉封建政权的正统地位与合法性,不可丝毫错用和妄用,但身在北魏的郦道元却于《水经注》(成书于北魏晚期)中屡次使用南朝年号,如“元嘉”在《江水注>中出现二次、在《温水注》中出现四次。

这反映了作者A.对南朝优秀文化的向往B.追求天下重新统一的旨趣C.对北朝日渐衰微的失望 D.历史地理融合的学术追求5.表1是唐天宝十四年到广德元年租庸调岁入预算总量的指数变化表,据此可知当时A.中央财政支出急剧减少B.经济政策的调整C.中央政府减税爱惜民力D.中央集权的弱化6.南宋时期在植物谱录的撰写上,更加重视花木的“韵”“格”“品”等标准,把梅、兰、竹、菊等草木品目升级。

梅兰竹菊等被视为品行高洁的花木,得到了凌然高于众花的殊荣。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科举制度完善B.儒学的复兴 C.科技较为发达 D.政府的鼓励7表2是明代与元代官员的品级对比,明代的武职土司名目与元代基本相同,但土司官员的品级却下降了二到五级小等。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 1989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百姓“取其豺狼、豕原、豸舟、狐狸、穀□雉兔者毋罪”,“诸取禁中豺狼者毋罪”之语。

这反映《秦律》A.体现儒家仁政色彩B.重罚偷猎偷盗行为C.注意维护生态平衡D.司法操作的灵活性2.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3.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A B.B C.C D.D4. 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作者意在强调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5.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这说明了A.郑和主张与他国经商B.郑和下西洋的主张C.郑和有海洋主权意识D.郑和说服了明仁宗6. 1904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民主共和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西方学者曾提出以城市、文字和冶金技术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判断标准。

我国考古学界结合诸多研究成果,提出新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权力不断加强,出现王权和国家。

”此标准()①沿用了西方进入文明社会的判断标准②完全否定了西方学者传统的判断标准③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④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 下面西周制度示意图中,①②③应填写的分别是()A.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B.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C.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D.礼乐制宗法制分封制3. 《尚书》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朱熹给《孟子》做注时写道“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以上材料说明()A.“天人合一”思想古已有之B.“礼法并重”延续至今C.“以人为本”思想源远流长D.“尚贤任能”古今推崇4.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即按田亩数征税。

公元前538年,郑国子产以丘为单位按田亩征发军赋。

井田制破坏和新赋税的推行()A.源于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B.标志着周朝制度陷入全面瓦解C.导致各诸侯国兼并战争不断D.表明以土地为标准的税制确立5. 秦朝时全国范围内的商业活动逐渐拉开帷幕,旧都市焕发新生机,云阳(今陕西淳化)等新都市发展起来。

推动上述新气象出现的因素有()①“工商食官”的原有格局被打破②贯通全国的交通网助力商品流通③中央统一铸币权,实行盐铁官营④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提供便利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镇汉墓发现了扁鹊派的《五色脉脏论》等医书和刻有经络线的人体经穴俑。

此考古成果的独特价值在于()A.将文物和文献对照,可研究中医针灸的起源和发展B.发现扁鹊派的医学经典,能实证“四诊法”的疗效C.说明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D.取代《神农本草经》成为中国古代首部药物学专著7. 南朝初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林邑国在海上劫掠商使。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4.学者杨向奎指出∶"魏晋以后,政权分崩,实不一统,但任何一族之当道者,都以一统为己任而以炎黄之后自负。"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大一统观念影响深远B.民族隔阂逐渐消失
C.封建化进程遭遇挫折D.政权更迭渐趋频繁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魏晋以后,政权分崩,实不一统,但任何一族之当道者,都以一统为己任而以炎黄之后自负”,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乱,但在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因素,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统一的观念,不能看出民族隔阂状况,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建化进程,排除C项;政权更迭是当时的时代特征,但学者表达的重点是统一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D.世界形势变化制约移民走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一1880年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了吸收人才,因此外来移民受到欢迎;1880—1924年受战争影响,美国的外来移民逐渐被看作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34年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的外来移民地位跌入谷底。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A项正确;1880—1924年,美国的外来移民逐渐被看作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34年,美国的外来移民地位跌入谷底,说明美国劳动力资源并不短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移民数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外来移民地位的变化,而非移民走向,排除D项。故选A项。
12.英国当代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认为,近代早期城市有充当十字路口和邂逅场所的功能,城市的公共空间方便了政客与学者、绅士与工匠、田野与研究室之间的交流互动。这可用于说明,欧洲近代早期城市( )
A.商贸中心地位强化B.人口激增问题凸现
C.有利于知识的传播D.市民自治影响深远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小雅斯干》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A.皇帝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2.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

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这说明魏晋之时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3.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

擢才而居,委任实重。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匡正皇帝过失B.执行皇帝意旨C.草拟皇帝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4.《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

;材料说明A.三省长官失去相权B.中书禁中独掌相权C.加强皇权弱化相权D.皇权相权平分秋色5.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设置,由国师八思巴统领。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将总制院改名为宣政院,以帝师总领院事。

宣政院的院事;包括A.掌管吐蕃兵马的征发B.管理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C.向各省宣达朝廷政令D.负责考察和选拔中央官员6.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这表明军机处官员①在皇宫内办公②按才德标准遴选③多为临时差遣④权力取决于皇帝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B.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一种政治制度C. 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的行政区划制度D. 科举制是唐朝时期才开始实行的选拔官员的制度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为欧洲人所知的是哪一项?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指南针3. 下面关于唐朝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之一B. 唐朝时期,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C.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D.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4-2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2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是在________时期编订的。

22.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逐,由大臣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行政,史称“共和行政”。

23. 唐朝的________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4. 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被称为________。

25. 明朝时期,由________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27. 阐述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28.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请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分析唐朝诗人白居易对江南地区的感受,并探讨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2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师夷长技以自强。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五、论述题(共20分)30. 论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情况,并分析这种交流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 D A A D D6-10. C B C A B11-15. D C A B C16-20. A D B C A二、填空题21. 战国22. 召公、周公23. 和亲24. 殿试25. 解缙三、简答题2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长城、建立郡县制等措施巩固统一。

高二下历史练习题

高二下历史练习题

高二下历史练习题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在高二下学期历史课程中,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些练习题,用以检验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对这些练习题进行分析和回答。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请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结果。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

其背景是鸦片贸易引起的矛盾。

当时,西方列强走私鸦片到中国,导致中国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受到威胁。

中国政府尝试禁止鸦片贸易,但未能成功。

最终,英国决定动用武力,进攻中国沿海地区。

战争持续了两年,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个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割让了香港,并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时期。

2. “五四运动”是发生在哪一年?它对中国现代史有什么重要影响?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

这个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起因是对《凡尔赛和约》中中国利益被剥夺的抗议。

在这个运动中,中国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发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声音,并提出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主张。

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包括: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主意识,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文化和教育的改革,并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请简要介绍一下《联合国宪章》的内容和目的。

《联合国宪章》是1945年由联合国成员国签署的一份国际协定。

它确立了联合国的组织原则和目的。

宪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司法等。

《联合国宪章》的目的是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和平冲突,促进全球稳定与繁荣,维护人权和社会进步。

4. 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有哪些相似之处?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度和现代民主制度有几个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强调人民的参与和决策权。

在雅典民主制度中,公民可以通过参加集会和投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现代民主制度也重视公众的参与,通过选举和投票来决定国家事务。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

材料中文化遗存的分布特点是()A.分布于黄河流域B.分布于长江流域C.分布于珠江流域D.分布于辽河流域2. 在旧石器时代,主要食物来源于植物的块茎、鲜果、坚果、种子、嫩芽等。

另外还可以确认,人类分成小的流动部队走遍大地,只是短暂地保持他们的宿营地。

据此可知,当时()A.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B.男子在部落中已经居主导地位C.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已经产生D.生产力低下主要依靠采集为生3. 山东省,称“齐鲁大地”;成语“秦晋之好”。

这与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井田制4. 除“仁”以外,孔子的核心思想还包括()A.刑B.礼C.理D.道5.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此举()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确立了郡国并行制度C.利于诸侯国的壮大D.有效抑制了外戚干政6. 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农民起义风起云涌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地方豪强独霸一方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这促进了()A.民族交融B.疆域扩大C.人口增长D.互相敌视8.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贞观之治”。

这位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9.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从下列哪种途径获得的()A.战功B.辛勤劳动C.科举考试D.经商10.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C.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11.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A.《古兰经》B.《圣经》C.《金刚经》D.《诗经》12. 唐政府为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制定《九章律》D. 修建长城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特点?A. 考试选拔B. 世袭制C. 公平竞争D. 考试内容多样答案:B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建文帝C. 贸易往来D. 促进文化交流答案:A4.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哪一项政策没有实施?A. 推行“摊丁入亩”B. 废除“海禁”C. 编纂《康熙字典》D. 推行“一条鞭法”答案:D5.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中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不包括以下哪个城市?A. 广州B. 厦门C. 宁波D. 青岛答案:D6.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主要历史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建立了中华民国C. 废除了封建制度D. 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A7.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一战结束D. 辛亥革命答案:A8.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A. 1919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答案:B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10.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哪一时期?A. 1949年B. 1950年C. 1952年D. 1956年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火药E. 丝绸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清朝末年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E. 《北京条约》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 陈独秀B. 李大钊C. 鲁迅D. 胡适E. 孙中山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历史学家吕思勉说:“先秦诸子中··虽亦有其高远的哲学,然其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

”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A.先秦诸子学说对政治的依附B.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2分)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声称:“臣子服从君主。

儿子侍奉父亲,妻子听从丈夫,这三种秩序理顺,天下则治:反之,则乱。

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

既然如此,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子也不敢侵犯”,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进匹夫C..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D.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3.(2分)关于君臣关系,董仲舒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即从儒家民本立场出发,承认无道之君可以易位,但又通过天人感应论,宣扬君主行仁政,就可以实现君臣地位确定不变。

他的这一理论( )A.论证了西汉王朝建立的合法性B.符合时代发展的政治统治需要C.有效地巩固了当时君主的地位D.依据儒家经典提出自己的主张4.(2分)官箴主要是官员从政期间的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用以劝诫和感化同僚,使其更好地为官从政。

历代官箴强调为官从政者的第一要义是“修身”,在宋代则变为“修心”,具体表现为“有公心、要尽心、能平心”。

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思想渗透到政治活动中B.官箴有效提高官吏的行政能力C.心学体系化完成D.理学成为政府推崇的官方哲学5.(2分)五代十国的冯道,先后臣服过五个朝代的十一个皇帝,被称为官场“不倒翁”,后人多对他持鄙夷之态度。

而李贽在《藏书》中为他翻案,认为他的行为使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这说明了李贽(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继承传统儒学民本的思想C.评价历史人物不受前人影响D.抨击传统儒家忠孝的思想6.(2分)黄宗羲对儒学品格作了重新赋予,认为“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要由豪杰之士来承担,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人教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

B.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

C.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是中央政府的主要组织形式。

D. 明朝时期,设立东厂、西厂加强皇权。

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A3.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A. “打倒军阀,除列强”B. “民主与科学”C.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D. “反帝反封建”答案:C4.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封建地主阶级。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 实事求是C. 群众路线D. 改革开放答案:D6. 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56年,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

B. 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大跃进。

C.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D. 1992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7. 以下哪项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 一国两制C. 四个现代化D. 科学发展观答案:A8.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 1943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胜利。

D.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中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C9.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 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八大文化区,其内部基本上都表现为以历史学上的部族血缘集团为单位、考古学上的区系类型文化为特征的各支文化的独立发展。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多元一体发展趋势明显B.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C.阶级阶层分化日益显著D.具备了国家早期形态2. 在先秦儒学的理论中“天子”的内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天子”由三代礼法秩序规定的制礼作乐的王者的专称,发展到每个人皆是天之所子,天不再是一人之父,而是“众父父”。

这反映出先秦儒学()A.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发展了西周的礼乐制度C.带有浓厚宗教神权色彩D.蕴含着一定的民主精神3. 魏晋时期户籍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由秦汉的编户齐民制演变为职役身分制。

统治者将治下编户划分为多种身份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吏户等,他们与普通民户一起,按照身份承担不同的国家义务。

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田庄经济的发展致使纳税人口锐减B.江南开发和社会分工的扩大C.造纸术的改进推动户籍统计的进步D.强化集权和社会控制的需要4. 唐代私人占山植茶相当普遍,如“九陇人张守珪,仙君山有茶园,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功者杂处园中”。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雇佣关系日益普遍化B.男女社会地位平等C.民营手工业规模较大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诗句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是()A.天下为公B.家国情怀C.厚德载物D.自强不息6. 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商人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南亚和波斯湾等地,海上丝绸之路随之愈加发达。

据此可知,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抑商政策的废止B.南方社会秩序安定C.政府的鼓励推动D.航海造船技术进步7. 康熙五年,清代官方颁布的历法虽然还参用西法,但已经“于历面去‘钦奉上传依西洋新法’字样”。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A. 土地私有制B. 等级制度C. 世袭制D. 科举制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所有以上选项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C. 增强了中央集权D. 所有以上选项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D. 进行文化交流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建立了中华民国C. 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D.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______朝。

7.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______问题提出的。

8.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______年。

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和______。

10. 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12. 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4. 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材料一:《辛亥革命宣言》节选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D。

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制度,而非封建社会的特点。

2. 正确答案:D。

秦始皇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巩固统治,包括焚书坑儒、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 正确答案:D。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文化的发展,也增强了中央集权。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科举制C. 推广儒家思想D. 建立太学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导致官僚体系的腐败D. 减少了文官的数量答案:A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得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A. 寻求贸易伙伴B. 传播中国文化C. 宣扬国威D. 寻找新的领土答案:C解析: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展示明朝的强大,同时也有寻求贸易伙伴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哪些贡献?A. 统一了全国B. 推行了科举制C. 进行了土地改革D. 建立了清朝的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通过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等军事行动,成功统一了全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推翻了封建制度B. 建立了民主制度C. 促进了民族觉醒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制度,促进了民族觉醒,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战争D. 戊戌变法答案:A、C解析: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重要战争,它们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2.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 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加速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答案:A、B、D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速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狮中学13-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题,计60分1、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A.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B.维持外蒙古现状C.战后成立联合国D.废除美英在华治外法权3、1944年6月美英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此前欧洲最重要的战场是A、波兰战场B、法德战场C、意大利战场D、苏德战场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卢沟桥事变B.苏德战争爆发C.英法对德宣战D.日军偷袭珍珠港6、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

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达是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A .①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④7.关于希特勒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目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缓和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B.反危机举措,解决日益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C.为发动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D.炫耀武力,镇压国内革命4.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相同原因不包括A.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斗争加剧C.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8.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益者,主要表现在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不能反映英国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的是A.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B.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C.贷款投资帮助德国恢复经济D.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10.英、法、美在十月革命发生后,竭力干涉苏俄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推动德国进攻苏联;1942年又与苏联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这充分说明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B.苏联的强大C.法西斯国家的凶残D.国际舆论的强大1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B.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统治秩序确立C.德国被排挤出帝国主义阵营D.维护世界和平的世界体系形成1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13.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实际起的作用是A.维护凡尔赛体系B.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C.限制大国的军事竞赛D.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14.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双方勾结的基础是A.控制西班牙B.反共产国际C.重新瓜分世界D.打破凡尔赛体系15.1939年9月慕尼黑会议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B.禁止当事国代表出席会议C.大国推行强权政治D.推行种族歧视政策16.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根本好转的表现有略防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④17、下列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认识不正确的是()A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本质是重新瓜分世界B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矛盾C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了中国主权D为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18、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因素有()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②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英勇斗争③德日分别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④英、美、法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9、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取得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

其最终目的是A.争当海上霸主B.争夺贸易霸权C.建立国际联盟D.攫取世界霸权20、观察下列(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的)的漫画。

作者表达的是英国意欲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D.同欧陆列强结成联盟21.“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海军只能保留一些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等规定最突出地反映了哪一国家的意愿()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22.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后来却没有参加,原因是()①英法等国与美国有矛盾②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国③国联盟约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④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联合组织——国际联盟为英法所操纵,反映出()A.美国无意参与国际事务的竞争B.英法是当时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国家C.英法两国的综合国力较为强大D.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24、下列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美、英、日海军军备竞赛激烈②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③一战中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④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5、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主要是因为()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不断高涨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成员国C.英日两国保持有同盟关系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26《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内容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的本质意图()A.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D.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27、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①重点发展重工业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④信奉专制政治制度A ①②B ①③④C ③④D ②③④28、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D建立垄断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29、1935年德国颁布纽伦堡法规定:“犹太人不得成为德国公民。

不得行使投票权;不得担任官职。

”这一规定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希特勒实行对内独裁B.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C.希特勒推行种族灭绝政策D.希特勒歧视犹太人30、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相比,区别有()①不是通过法西斯政党夺权②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倾向③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④军部是法西斯化的核心力量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④D.①③④31、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和日本为摆脱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其原因有()①两国的经济实力不同②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③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④两国的市场容量不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2、埃塞俄比亚抗战争和西班牙人民反法斯民族解放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法西斯势力相对强大B、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C、美国实行“中立”政策D、孤立作战缺乏国际援助33、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主要因素是()A、法西斯国家轴心同盟建立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C、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3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表明()A、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建立合作关系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消失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没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D、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总是仇视社会主义35、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6、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警惕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37、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相同原因不包括A.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斗争加剧C.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38、下列各项,发生在二战期间意大利投降至诺曼底登陆之间的是()A.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B.苏军攻人德国境内C.英军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D.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开罗会议3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A、敦刻尔克战役B、诺曼底战役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40、观察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然后给它们排序,以下正确的是()①中途岛海战时美国航母被击沉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情景③攻克柏林战役④诺曼底登陆的情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41、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考虑的是()A、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B、波兰的灭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大量消耗英国实力D、波兰保持独立会影响欧洲大陆均势42、1941年英、美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

对上述主张评价应该是()①英美暂时放弃了殖民扩张的政策②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③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④成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3、英国政府面对法西斯势力崛起后的挑战,一心希望稳定国际局势。

其主要目的是A.争取时间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B.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C.纵容法西斯去进攻苏联D.维护与法国的军事同盟44、.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45、希特勒说:“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反对俄国。

”这主要是因为〔〕A.西线的英法是德国的主要威胁B.德国制定了切实有效的侵略计划C.苏联强大,需要认真对付D.希特勒极力避免东西两线作战46、1944年,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其战略意义是〔〕A.希特勒的“闪电战”破产了B.标志着反法西斯力量转入战略反攻C.构成对法西斯德国的两面夹击D.直接打击法西斯集团的核心47、.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