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泉映月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0bf0b1f242336c1eb95ee3.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李堡镇中心小学顾慧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泉映月》。
一、教材简解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拟定用两课时教学。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流水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3.情感目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三、重点、难点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法:1.情境体验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走进文中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代,让学生入情入境。
2.朗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品读,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读懂课文,感悟真情。
学法:1.合作探究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圈画勾点法。
仔细琢磨文章的字、词、句,体味其中的含义,揣摩作者的观点,用“圈、画、勾、点”法做上标记。
我的设计思路分五个板块:(手势)板块一:欣赏名曲,初步质疑。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ef4f88ec3a87c24028c4ea.png)
《二泉映月》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将对早上我的公开课《二泉映月》,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志者,事竞成”,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去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敢于同逆境、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文章文质兼美,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阿炳虽身处逆境,但内心充满了爱,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能认读8个二类生字,掌握多音字“强”。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感受乐曲丰富的内涵。
难点: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法与学法;二、说教法遵循语文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言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实施时,我想主要抓住这样几个词语:创设情境、以读代讲、置疑、探究等方法。
三、说学法借助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运用自悟交流、说写结合、情感朗读的方法,充分与文本对话,走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情感感受到撞击。
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内化为自已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
四、说过程(一)复习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
”温习旧知识,可以获得新知识,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因此,课的初始,我选择谈话式的复习导入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学习;借“一句话总结全文。
”和“回顾写景好词。
”两个小问题上,让学生快速回顾上节课重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870c637a216147917112876.png)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文情皆美的文章,适宜朗读感悟。
因此,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
同时,学生的观点与想法也能在课堂上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话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们的成就感。
二、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2、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说重难点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关注《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孕育”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先是利用下载的音乐、图片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
因为学生们都来自山区,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所以学生对阿炳的生平、乐曲的内涵了解很少。
而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又只是文字符号,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辅助,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阿炳那坎坷的经历之情。
再通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读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感情引入。
先投影播放惠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二泉的美景。
再以这样的语境过渡: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78c766a45177232f60a266.png)
《二泉映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1.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坎坷”、“卖艺度日”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3.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会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教学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说教法学法乐曲柔中带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这是一位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学生不易产生共鸣阿炳生活的年代距学生较远,学生对其坎坷经历及情感的理解是难点对乐曲内涵的理解是重点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物是人非,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许是人生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苦难也许就是一笔财富可通过三点解决:1品读文字,在研读文字的过程中,领悟阿炳借“乐声”倾吐自己的“心声”2听曲子,在鉴赏中体味韵律美,与语文的审美功能相结合3读中悟,悟中读,在批注中静思,在与同学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四、教学过程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1、读课题,复习巩固(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泉映月》启发:这么美的题目该读美一点!再美一点!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一)发现一处美景实际上,在我们的课文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找出来,用笔画出来。
二泉映月说课稿15篇
![二泉映月说课稿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983df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c.png)
二泉映月说课稿15篇二泉映月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1、说教材《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整篇__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我计划用两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2、说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方法《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__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__的写作意图,体会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准备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课文朗读录音。
3、第五自然段内容投影。
四、教学过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b6093f50242a8956bece45f.png)
《二泉映月》说课稿烽火镇中心小学刘采利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泉映月》。
下面我将从教材简介,目标预设、重难点、教法、学法、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介《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志者事竟成”。
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拟定用两课时教学。
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从中积累关于月光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韵律美。
3.情感目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及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韵律美。
”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法:情境体验法、朗读感悟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圈画勾点法。
我的设计思路分四步走: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读中感悟,走近阿炳苦难生活;倾听琴声,理解阿炳同喜同悲。
五、教学过程A、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课堂开始直接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再追问:这首二胡曲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阿炳生平及代表作等,我再运用多媒体出示部分资料作适当补充。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这种舒缓连绵、涵义深刻的曲调中情怀激荡,也初步奠定了本堂课的情感基调。
)B、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屏幕显示描写风景,阿炳生世和乐曲旋律的词,我再指导学生读出:月色的柔美和不同音乐旋律的特点。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8516d2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1.png)
二泉映月说课稿二泉映月说课稿二泉映月说课稿1 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一篇精读课文,安排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为“有志竟成”。
本单元课文中,无论是海伦凯勒不畏艰辛,刻苦学习,还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发奋著书,还有郑和顽强探究、七下西洋,都在给我们读教材的人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强者的声音——敢于同命运____,追求美妙理想。
在这样一个主题单元里,选编《二泉映月》这样的文章,更有非凡的意义。
《二泉映月》是世界十大经典名曲之一,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是人间绝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这样的民族瑰宝,我们的孩子应该理解;再说到“二泉映月”的创作者阿炳,他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身患残疾的民间艺人,他是千千万万社会最底层的人的代表。
他所生活的年代是我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
阿炳的苦难人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但阿炳的音乐透露着一中来自底层的安康而深沉的气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
我想这是编者所选文章的意义所在。
《二泉映月》一文文质兼美。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____的精神。
阿炳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体验,经过长期的积淀创作出这首动人心弦的乐曲,乐曲向人们倾诉了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对人生的无奈,又有对痛苦生活无尽的愤怒与____,其中缠绵不尽的愁思、慨叹、动人心弦。
所以,这首世界名曲的孕育、创作过程自然就成了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
二、说学情《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的用心之作,凝聚着许多复杂的感情,这情感是阿炳在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和痛苦后的爆发,所以,不理解阿炳的人生,不理解阿炳的苦难,无法体会到此曲的无限内涵。
然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正是这些体验,虽然文字很美,但要透过文字去领悟,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还是难以与作者,与阿炳产生情感共鸣。
课堂上,让学生读懂阿炳的人生经历,读懂乐曲的心声,读懂乐曲的内涵,就成了我们必需要打破的难点。
《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
![《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4e9a2c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63.png)
《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有志竟成”。
一、教材分析这是江苏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积淀,给学生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对陶冶学生的性格,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有一股强有劲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种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课堂中“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其乐曲丰富的内涵”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本堂课的教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破题导入、揭示课题。
第二部分: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为后面感悟琴声内涵定下感情基调。
2023年《二泉映月》说课稿范文
![2023年《二泉映月》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3d7d7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3.png)
2023年《二泉映月》说课稿范文《二泉映月》说课稿1《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酷爱生活、酷爱音乐、追求美妙志向、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对于《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隐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简单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
同时,学生的观点与想法能在网上发表、沟通,可以激发他们对话沟通的渴望,更能激起他们的成就感。
从学生自身的特征来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非常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
对于学生有限的生活阅历,在理解前有必要为学生供应足够的感性材料,《二泉映月》专题站从网络中找寻有关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经过剪辑、编辑,制成教学专题,在课上让学生阅读,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
网站设有“走近阿炳”、“课文朗读”、“乐曲观赏”、“课外拓展”、“学学议议”五个栏目。
一、上网了解生平。
体会内心情怀文中“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验。
慢慢的,慢慢的,他好像听到了深厚的叹息,难过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呼喊……”这段话学生难以理解,在通过联系课文了解了阿炳生活中一些凄苦后,“其实,阿炳的坎坷经验还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让我们借助网上资料,走近阿炳。
”让学生阅读专题站中“走近阿炳”这个栏目中的《不幸的人生》《阿炳卖艺的一天》《阿炳的四季》三篇文章,学生了解了阿炳“母亲被逼而死”、“父子不能相认”、“兄弟无情”、“社会不公”、“生活凄惨”等不幸的遭受,就自然的体悟了阿炳的“深厚的叹息,难过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呼喊……”。
二、媒体展示音像。
理解乐曲内涵点击“乐曲观赏”栏目中的“完整观赏”,观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观赏的时候闭上眼睛,边听边专心去感受。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3f80a4fbe1e650e53ea990c.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说课稿安宁市实验学校张式娟《二泉映月》说课稿安宁市实验学校张式娟一、说教材。
《二泉映月》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五年级语文是第二学段的开始,是语文知识与语文学习能力由中段向高段的过渡。
第三单元以“有志竟成”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二泉映月》是第二课。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音质感和画面感,符合第三学段学生的特点,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起着示范作用。
由于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提升较快的时候,所以,我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在仔细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好文章第五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能从阅读中感悟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阿炳创作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在新课程中,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难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五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学难点:能通过反复的朗读,自主感悟文章内在精神,能描述自己影响最深的场景,并说出感受。
教学准备:《二泉映月》音乐片段、多媒体课件、《阿炳生世简介》二、分析学生,说教法。
五年级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要长一些,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也能静下心来较长时间的思考问题,但教学中也同样需要适时的转换教学环节,所以,选择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2807bfcba0d4a7302763a7f.png)
《二泉映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泉映月》。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
文章文情皆美,适合朗读感悟,学生可以通过诵读来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课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内容紧扣题意,按时间顺序揭示历程,以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自主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就学生自身特征而言,他们都是新世纪的宠儿,想象不到阿炳心酸痛苦的人生,不能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深刻内涵,它既倾诉了阿炳对人生的无奈,又隐藏着对生活的热爱。
文字与音乐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老师可以利用精练的文字配上悠扬的《二泉映月》,让学生在感性的氛围中听听自己的心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的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物梗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等感受。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列出的七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在读与听中感受阿炳人生的坎坷,学习其热爱生活、勇于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4.学习本文中的排比手法,使语言的表达更加有力,饱含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主旨是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学习他的崇高精神,而学生并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来体会如此深沉的内涵,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文字与音乐的双重感受中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与他赋予《二泉映月》的深层内涵。
教学难点是:在感受了阿炳的坎坷经历后,能联系自身,感恩拥有的幸福,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勇敢的追求理想。
四、教法学法教法: 讲读法:强调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手段,课堂上拿出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促讲、读讲结合,培养学生语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0《二泉映月》苏教版 (1)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0《二泉映月》苏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88979c63767f5acfa1c7cdaa.png)
《二泉映月》说课稿[教材解读]《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点应落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方面,进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学习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领会曲子的意境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
[说目标](1)知识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实际、有感情朗读等方法,感悟;(3)德育目标:体会写作意图及人物反映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的情感。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6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2、读懂课文,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阿炳生活坎坷及热爱音乐的感情,体会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学会面对挫折3、发挥语文的审美性,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说教法学法]1、品读文字,在研读文字的过程中,领悟阿炳借“乐声”倾吐自己的“心声”2、听曲子,在鉴赏中体味韵律美,与语文的审美功能相结合3、读中悟,悟中读,在批注中静思,在与同学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电视机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声效[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预设]:一、音乐激情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二胡曲导入(板书课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预习课文,你对课题《二泉映月》有了哪些了解呢?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3组词语,分为会写的、会读的两类、三组)读准字音(找一人读,其他人听读、辨别)齐读〖学情预设〗学生在读词语时易把“倔强”的“倔”读成“juè”、“势不可当”的“当”读成“dǎng”〖教学策略〗若学生出现读错的现象,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为其正音二阅读课文以学定教(一)一读汇报已知以学定教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你能读懂课文的哪些内容?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写一写相应的感受(可适时展示、交流)2 集体交流读懂的地方〖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汇报:了解到阿炳生活坎坷;读懂了他的师父也是饱经风霜;或是对他恩重如山;课文两次描写了中秋节阿炳到二泉边的情景;……〖教学策略〗教师倾听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对那些有同感的同学,要及时关注,适时补充估计学生通过预习及浏览能抓住情节方面的变化鼓励他回答出即可一人读懂的内容,可能大多数同学也懂只有一人读懂的或许能启发他人不同的客体对文章的感知是不同的,在课堂上汇报各自读懂的内容,交流已知的方式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五年级语文《二泉映月》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二泉映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efe21e81711cc7930b7167c.png)
《二泉映月》说课稿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材解读]《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二泉映月》是一部传世之作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作者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体验,经过长期的积淀创作出这首动人心弦的乐曲乐曲向人们倾诉了对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对人生的无奈,又有对痛苦生活无尽的愤怒与抗争,其中缠绵不尽的愁思、慨叹,动人心弦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点应落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方面,进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学习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领会曲子的意境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说目标(1)知识目标:认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能力目标: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实际、有感情朗读等方法,感悟(3)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写作意图及人物反映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品德)的情感[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6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2、读懂课文,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阿炳生活坎坷及热爱音乐的感情,体会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学会面对挫折3、发挥语文的审美性,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说教法学法]乐曲柔中带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这是一位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学生不易产生共鸣阿炳生活的年代距学生较远,学生对其坎坷经历及情感的理解是难点对乐曲内涵的理解是重点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物是人非,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许是人生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苦难也许就是一笔财富可通过三点解决:1品读文字,在研读文字的过程中,领悟阿炳借“乐声”倾吐自己的“心声”2听曲子,在鉴赏中体味韵律美,与语文的审美功能相结合3读中悟,悟中读,在批注中静思,在与同学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声效[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预设]:一、音乐激情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二胡曲导入(板书课题)引发学生思考:昨天,通过预习课文,你对课题《二泉映月》有了哪些了解呢?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3组词语,分为会写的、会读的两类、三组)读准字音(找一人读,其他人听读、辨别)齐读〖学情预设〗学生在读词语时易把“倔强”的“倔”读成“juè”、“势不可当”的“当”读成“dǎng”。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二泉映月》说课稿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二泉映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ab83ffc0508763231121244.png)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二泉映月》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二泉映月》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二泉映月》第二课时,课文既浓缩了阿炳苦难的一生,也形象地阐释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文情皆美,适宜朗读感悟。
在教学中,我结合信息技术,以情感为纽带,从阅读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
为此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体会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因为学生对阿炳其人其事了解甚少,课文呈现的又只是文字符号,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于学科、教材及学生特点,我借助电子白板的交互、大容量的优势,创设情境,实现视、听等多感官的联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结合活动单导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这是本课的教学流程。
为了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我将电子白板与语文教学作了如下有机整合:整合一、音乐先声夺人,形成阅读期待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教学内容也仅是一些枯燥的文字和板书、插图,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
而在本课上课伊始,我便“先声夺人”——利用媒体呈现《二泉映月》的音乐和画面,创设一个基于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走进课文,形成一种阅读期待。
整合二、媒体展示音像,理解乐曲内涵语言文字是单一的,可是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相当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我将图文影音俱全的资源与文本、想象等进行有效整合,在活动二的学习中插入《二泉映月》影片片段以及“夏天卖艺”、“冬天卖艺”、“生病卖艺”的相关图片,利用电子白板的播放、拖动等功能,带领学生试着走进七十年前阿炳“卖艺度日”的艰难岁月。
提高了视觉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地体现了互动课堂的特点。
整合三、配乐深情朗读,走进阿炳内心没有信息技术加入的阅读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太令人满意的。
蕲春县四小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二泉映月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蕲春县四小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二泉映月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b88f39f01f69e3142329478.png)
《二泉映月》说课稿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一篇精读课文,安排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为“有志竟成”。
本单元课文中,无论是海伦凯勒不畏艰辛,刻苦学习,还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发奋著书,还有郑和顽强探索、七下西洋,都在给我们读教材的人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强者的声音——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
在这样一个主题单元里,选编《二泉映月》这样的文章,更有非凡的意义。
《二泉映月》是世界十大经典名曲之一,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是人间绝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这样的民族瑰宝,我们的孩子应该了解;再说到“二泉映月”的创作者阿炳,他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身患残疾的民间艺人,他是千千万万社会最底层的人的代表。
他所生活的年代是我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阿炳的苦难人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但阿炳的音乐透露着一中来自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我想这是编者所选文章的意义所在。
《二泉映月》一文文质兼美。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阿炳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体验,经过长期的积淀创作出这首动人心弦的乐曲,乐曲向人们倾诉了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对人生的无奈,又有对痛苦生活无尽的愤怒与抗争,其中缠绵不尽的愁思、慨叹、动人心弦.所以,这首世界名曲的孕育、创作过程自然就成了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
二、说学情《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的用心之作,凝聚着许多复杂的感情,这情感是阿炳在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和痛苦后的爆发,所以,不了解阿炳的人生,不了解阿炳的苦难,无法体会到此曲的无限内涵.然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正是这些体验,虽然文字很美,但要透过文字去领悟,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还是难以与作者,与阿炳产生情感共鸣。
课堂上,让学生读懂阿炳的人生经历,读懂乐曲的心声,读懂乐曲的内涵,就成了我们必须要突破的难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三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9b339704a1b0717fd5dde4.png)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三篇篇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设计思路:《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大家交流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6e8993da71fe910ef02df83f.png)
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难历程,表现他心爱生活、心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合适朗读感悟。
因此,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简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
同时,学生的观点与想法也能在课堂上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话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们的成就感。
二、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盛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2、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难历程,学习他心爱生活、心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说重难点了解阿炳险阻的人生,关注《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孕育”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先是利用下载的音乐、图片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
因为学生们都来自山区,信息资源渠道狭隘、闭塞,所以学生对阿炳的生平、乐曲的内涵了解很少。
而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又只是文字符号,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辅助,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阿炳那险阻的经历之情。
再通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读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感情引入。
先投影播放惠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二泉的美景。
再以这样的语境过渡: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情也自然地融入到阿炳那可怜的遭遇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二泉映月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
1、说教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整篇文章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我计划用两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2、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课文朗读录音。
3、第五自然段内容投影。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
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声,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又将对谁说?他是个民间艺人,此时他要借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
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情景?。
2、随后,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琴声的旋律变化和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
这段文字描写很有特色,请大家反复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
5、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分别划出描写旋律变化和旋律内涵的句子。
6、指名读,完整体会这段文字。
7、引导质疑
①师: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旋律和表达的感情,课文写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觉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呢?
②师:哪些词语写出了琴声旋律的变化及优美呢?乐曲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再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③播放配音朗读,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岩”、“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等词语的意境。
8、开展朗读比赛
①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我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选手,看哪一组夺冠,其它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
老师建议,为赛出好成绩,大家各自先朗读一遍,作好充分准备。
②四位选手依次朗读,给予评价,评出冠军,对其他三位予鼓励,最后请冠军谈获胜经验。
9、师:同学们,刚刚精彩的阅读竞赛已暂时落幕,现在有更大的挑战,你们敢不敢接受?请把第五自然段练习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第一课时的时候,老师让大家用“听了《二泉映月》,我想说——”的句式谈了第一次听《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感受,现在,通过学习课文,再来听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会说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
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