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听,耳朵的洗礼;悟,心灵的净化——《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

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写历尽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

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写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体验盲人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学习,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感悟真情,从而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由琴声联想表达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四、五自然段。

3、凭借课文内容感受,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李堡镇中心小学顾慧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泉映月》。

一、教材简解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拟定用两课时教学。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流水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3.情感目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三、重点、难点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法:1.情境体验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走进文中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代,让学生入情入境。

2.朗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品读,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读懂课文,感悟真情。

学法:1.合作探究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圈画勾点法。

仔细琢磨文章的字、词、句,体味其中的含义,揣摩作者的观点,用“圈、画、勾、点”法做上标记。

我的设计思路分五个板块:(手势)板块一:欣赏名曲,初步质疑。

《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3篇

《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3篇

1、《二泉映月》五年级一等奖说课稿《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有志竟成”。

一、教材分析这是江苏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积淀,给学生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对陶冶学生的性格,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有一股强有劲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种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课堂中“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其乐曲丰富的内涵”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本堂课的教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破题导入、揭示课题。

第二部分: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为后面感悟琴声内涵定下感情基调。

虽然无锡二泉就在身边,阿炳也是我们无锡人的骄傲,但是由于年代比较遥远,学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采用了“一唱三叹”的朗读方法,大量的补充资料。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今日,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齐读。

正音:映。

2.二泉映月,是我们无锡惠山的一处名胜,也是一首特别闻名的二胡曲。

请同学们告知老师,它的作者是谁?对阿炳,大家有些什么理解?(阿炳的原名是华彦钧;阿炳是一位民间艺术家;阿炳的爸爸是一个道士,他只能称他父亲叫师父;阿炳是一个盲人,而且他的身世很凄惨;他的母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阿炳二十一岁开场患眼疾,到三十四岁双目完全失明;阿炳一生创作了很多曲子……)视状况演示课件:A.学生理解阿炳:大家对阿炳真是太理解了,老师也打算了一段关于他的介绍,看来已经没有必要再让大家读了。

B.学生不太理解:看来大家对阿炳还不太理解,老师这有一段关于他的介绍,读一读。

3.阿炳生活在动乱的年头,身世坎坷,是个苦难的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了不得的民间音乐家。

今日我们课文里介绍的这首《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程度,你们想听吗?4.我想问一问,同学们打算用什么来听?(心)好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不仅用耳朵,更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一听这首《二泉映月》!5.播放《二泉映月》二.沟通感受,整体把握。

1.师生沟通:这悠扬宛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苦难、凄凉、坎坷、抗争、思念……)适时板书2.同学们,一首名曲我们专心去感受的时候,我们听到了……。

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可以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阿炳。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我们先来看这篇课文里一些词语。

(出示词语灯片,每行三个词,共五行)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静影沉璧经验坎坷步步昂扬月光照水酷爱音乐舒缓起伏水波映月憧憬光明安静激荡2.指导:(1)请一位同学读,提示应当竖着读。

(2)点拨理解: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3)理解了,我们就能把这些词语的味道读出来!第一组,如银似水的月光,多美啊,谁来读?(4)第二组是讲阿炳坎坷的身世,谁来读?(5)第三组是讲《二泉映月》的曲子的,谁来读?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曲子是富有改变的,谁再来读?3.读得真不错!假如我们能像读这些词语一样,专心地读课文,也肯定能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那样,你会感到,朗读是一种享受!(指导分小节读好课文)四.初步理解,感受坎坷。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习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背景和传承。

2. 熟悉乐曲的曲调和基本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二胡乐器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了解《二泉映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二泉映月的乐曲结构和基本演奏技巧。

3.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奏体验音乐的美妙。

三、教学难点1. 熟悉乐曲的曲调和基本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二胡乐器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一台电脑和投影仪。

2. 《二泉映月》的音频文件。

3. 一把二胡乐器。

4. 课件和教辅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二泉映月》的音频文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提问学生是否听过这首曲子,是否了解它的背景和意义。

2. 了解乐曲(10分钟)通过简单的讲解,介绍《二泉映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解释它是中国著名的二胡独奏曲目,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这首曲子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民间音乐和古琴曲《广陵散》。

3. 学习曲调(30分钟)向学生展示二胡乐器的基本结构和常见演奏技巧。

讲解二泉映月的乐曲结构,包括前奏、主题部分和尾声。

引导学生根据示范和指导练习演奏曲调中的重要音符和音程。

4. 演奏体验(3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奏。

每个小组中有一位学生扮演主奏,其他学生负责伴奏。

通过集体演奏,培养学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并且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力。

5.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二泉映月》的感受和体验。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二胡乐器。

六、课堂延伸活动1. 邀请专业的二胡演奏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演示。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了解乐曲、学习曲调和演奏体验等环节,全面地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二泉映月这首歌曲。

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个别练习时间可能不足。

下一节课中需要着重指导学生练习和巩固基本演奏技巧。

202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最新5篇】

202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最新5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壶知道美丽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最新5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泉映月》教学案篇一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乐曲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

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重要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

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作者介绍1. 华彦钧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

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 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

3. 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三、作品介绍: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

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

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五年级语文下册二泉映月1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二泉映月1教案苏教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时数】3课时【预习要求】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

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萦绕倔强饱经风霜升腾跌宕坎坷积淀委婉连绵【教学准备】1.将《阿炳生世录》材料课前印发给学生。

2.录音带2盘,《二泉映月》和配音朗读。

3.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饱经风霜卖艺度日度日如年静影沉璧坎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4.了解曲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地址:江苏省丹阳市折柳镇柳北大街61号邮编:212354课题:《二泉映月》,选自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教材简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目标预设:1、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目标预设: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

4、初步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认真朗读课文,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设计理念:1、教学时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通过读、说、悟读懂课文,感悟真情,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设计思路:由于本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时间、空间差距较大,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和语言文字的优势,先创设一个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初感音乐时就对音乐中的变化有所了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拉近阿炳和学生的距离,在品读体悟中产生感情共鸣,从而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他的敢于和命运斗争、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交流2、这节课,老师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宋丹丹)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对于《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但本课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节。

2、过程与方法:(1)能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脉。

(2)体会《二泉映月》琴声变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

3、通过感情朗读去体会和表现阿炳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精神品质。

4、引导学生在音乐的变化中感受阿炳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5、凭借语言文字感受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说教法1、阅读法:本文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语言和情感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丰富的内涵和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二泉映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文情皆美的文章,适宜朗读感悟。

因此,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

同时,学生的观点与想法也能在课堂上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话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们的成就感。

二、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2、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说重难点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关注《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孕育”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先是利用下载的音乐、图片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

因为学生们都来自山区,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所以学生对阿炳的生平、乐曲的内涵了解很少。

而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又只是文字符号,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辅助,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阿炳那坎坷的经历之情。

再通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读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感情引入。

先投影播放惠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二泉的美景。

再以这样的语境过渡: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讲课稿第一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磨难的一世,记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为了更好地达成教课任务,我制定用两课时教课。

下边谈谈第一课时的教课目的,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年纪特色,我拟订了以下教课目的: 1. 知识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累积对于月色、流水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 能力目标:能经过赏识《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初步感觉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3. 感情目标:认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出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境界。

三、要点、难点环绕以上教课目的,我以为“认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境界。

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经过朗诵初步感觉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为本节课的教课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纪特色,我准备采纳以下教课方法:教法:1.情境体验法。

充足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协助教课,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气氛中走进文中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月,让学生入情入境。

2.朗诵感悟法。

经过频频品读,读出味道,读出情味,读出神韵,读懂课文,感悟真情。

学法:1.合作研究法。

学生在自主研究的基础长进行合作沟通,加强学生独立思虑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圈画勾点法。

认真思索文章的字、词、句,体会此中的含义,推测作者的看法,用“圈、画、勾、点”法做上标志。

我的设计思路分五个板块:(手势)板块一:赏识名曲,初步怀疑。

板块二:再次怀疑,掌握内容。

板块三:分层感悟,推测内心。

板块四:凝固感情,设置悬念。

板块五:稳固累积,静心赏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说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说课

《二泉映月》说课一、教材解读《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本文的重点应落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方面,进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学习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领会曲子的意境。

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

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四、教学方法《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1、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二泉映月》。

大家都知道《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还有一点,如果我不说,可能你不一定知道,《二泉映月》它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苏教版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由琴声联想表达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2、凭借课文内容感受,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走进音乐1、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二胡曲,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

2、告诉老师,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3、了解这首乐曲吗?这首就是人称瞎子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映月》。

(板书:二泉映月)4、简介阿炳。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读得字字响亮,不多读,不漏读。

2、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吗?学生分段朗读,读完请你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1)1~4自然段让学生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

(机遇是自己把握的,抓住机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2)第5自然段推荐一个读书最好的同学来读。

(读得比老师还要好!果然名不虚传!)(3)第6自然段推荐一个平时不太敢在大家面前读书的同学来读。

(其实你读得非常棒!我们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课文读了几遍,我想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谈谈吗?三、品读课文,赏析音乐过渡:是啊,《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在我们的心中流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

那么,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让我们再细细地品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1)、用横线划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

(2)、用浪线划出描写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说课稿安宁市实验学校张式娟《二泉映月》说课稿安宁市实验学校张式娟一、说教材。

《二泉映月》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五年级语文是第二学段的开始,是语文知识与语文学习能力由中段向高段的过渡。

第三单元以“有志竟成”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二泉映月》是第二课。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音质感和画面感,符合第三学段学生的特点,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起着示范作用。

由于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提升较快的时候,所以,我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在仔细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好文章第五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能从阅读中感悟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阿炳创作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在新课程中,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难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五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学难点:能通过反复的朗读,自主感悟文章内在精神,能描述自己影响最深的场景,并说出感受。

教学准备:《二泉映月》音乐片段、多媒体课件、《阿炳生世简介》二、分析学生,说教法。

五年级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要长一些,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也能静下心来较长时间的思考问题,但教学中也同样需要适时的转换教学环节,所以,选择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泉映月》,下面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安排及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是新课标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文章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音乐》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一、二自然段),讲述了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傅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以后才能听懂泉声。

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讲述了历尽磨难的阿炳又一次来到而泉边,从泉水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的声音。

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讲述了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及中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认识,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阿炳创作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年龄特点的认识,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艰辛的过程。

难点确定为感悟名曲《二泉映月》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四、说教学安排及教学准备教学安排: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年龄特点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定为三课时。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将课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配以名曲《二泉音乐》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应新课标要求,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合作创新。

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的具体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读法:强调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手段。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泉映月》。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

文章文情皆美,适合朗读感悟,学生可以通过诵读来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课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内容紧扣题意,按时间顺序揭示历程,以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自主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就学生自身特征而言,他们都是新世纪的宠儿,想象不到阿炳心酸痛苦的人生,不能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深刻内涵,它既倾诉了阿炳对人生的无奈,又隐藏着对生活的热爱。

文字与音乐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老师可以利用精练的文字配上悠扬的《二泉映月》,让学生在感性的氛围中听听自己的心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的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物梗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等感受。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列出的七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在读与听中感受阿炳人生的坎坷,学习其热爱生活、勇于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4.学习本文中的排比手法,使语言的表达更加有力,饱含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主旨是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学习他的崇高精神,而学生并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来体会如此深沉的内涵,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文字与音乐的双重感受中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与他赋予《二泉映月》的深层内涵。

教学难点是:在感受了阿炳的坎坷经历后,能联系自身,感恩拥有的幸福,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勇敢的追求理想。

四、教法学法教法: 讲读法:强调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手段,课堂上拿出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促讲、读讲结合,培养学生语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0《二泉映月》苏教版 (1)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0《二泉映月》苏教版 (1)

《二泉映月》说课稿[教材解读]《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点应落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方面,进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学习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领会曲子的意境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

[说目标](1)知识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实际、有感情朗读等方法,感悟;(3)德育目标:体会写作意图及人物反映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的情感。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6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2、读懂课文,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阿炳生活坎坷及热爱音乐的感情,体会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学会面对挫折3、发挥语文的审美性,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说教法学法]1、品读文字,在研读文字的过程中,领悟阿炳借“乐声”倾吐自己的“心声”2、听曲子,在鉴赏中体味韵律美,与语文的审美功能相结合3、读中悟,悟中读,在批注中静思,在与同学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电视机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声效[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预设]:一、音乐激情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二胡曲导入(板书课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预习课文,你对课题《二泉映月》有了哪些了解呢?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3组词语,分为会写的、会读的两类、三组)读准字音(找一人读,其他人听读、辨别)齐读〖学情预设〗学生在读词语时易把“倔强”的“倔”读成“juè”、“势不可当”的“当”读成“dǎng”〖教学策略〗若学生出现读错的现象,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为其正音二阅读课文以学定教(一)一读汇报已知以学定教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你能读懂课文的哪些内容?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写一写相应的感受(可适时展示、交流)2 集体交流读懂的地方〖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汇报:了解到阿炳生活坎坷;读懂了他的师父也是饱经风霜;或是对他恩重如山;课文两次描写了中秋节阿炳到二泉边的情景;……〖教学策略〗教师倾听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对那些有同感的同学,要及时关注,适时补充估计学生通过预习及浏览能抓住情节方面的变化鼓励他回答出即可一人读懂的内容,可能大多数同学也懂只有一人读懂的或许能启发他人不同的客体对文章的感知是不同的,在课堂上汇报各自读懂的内容,交流已知的方式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
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李堡镇中心小学顾慧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泉映月》。

一、教材简解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拟定用两课时教学。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流水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
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3.情感目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三、重点、难点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1.情境体验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走进文中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代,让学生入情入境。

2.朗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品读,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读懂课文,感悟真情。

学法:
1.合作探究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
能力。

2.圈画勾点法。

仔细琢磨文章的字、词、句,体味其中的含义,揣摩作者的观点,用“圈、画、勾、点”法做上标记。

我的设计思路分五个板块:(手势)
板块一:欣赏名曲,初步质疑。

板块二:再次质疑,把握内容。

板块三:分层感悟,揣摩内心。

板块四:凝结情感,设置悬念。

板块五:巩固积累,静心欣赏。

下面说说具体的流程及设计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曲,初步质疑
课堂开始之前,通过让学生聆听悠扬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提出问题: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再追问:这首二胡曲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阿炳生平及代表作等,我再运用多媒体出示部分资料作适当补充。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这种舒缓连绵、涵义深刻的曲调中情怀激荡,也初步奠定了本堂课的情感基调。


(二)再次质疑,把握内容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李堡镇中心小学顾慧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泉映月》。

一、教材简解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拟定用两课时教学。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流水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
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3.情感目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三、重点、难点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1.情境体验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走进文中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代,让学生入情入境。

2.朗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品读,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读懂课文,感悟真情。

学法:
1.合作探究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圈画勾点法。

仔细琢磨文章的字、词、句,体味其中的含义,揣摩作者的观点,用“圈、画、勾、点”法做上标记。

我的设计思路分五个板块:(手势)
板块一:欣赏名曲,初步质疑。

板块二:再次质疑,把握内容。

板块三:分层感悟,揣摩内心。

板块四:凝结情感,设置悬念。

板块五:巩固积累,静心欣赏。

下面说说具体的流程及设计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曲,初步质疑
课堂开始之前,通过让学生聆听悠扬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提出问题: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再追问:这首二胡曲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阿炳生平及代表作等,我再运用多媒体出示部分资料作适当补充。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这种舒缓连绵、涵义深刻的曲调中情怀激荡,也初步奠定了本堂课的情感基调。


(二)再次质疑,把握内容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说课稿
李堡镇中心小学顾慧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泉映月》。

一、教材简解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拟定用两课时教学。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流水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3.情感目标:了解
《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三、重点、难点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1.情境体验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走进文中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代,让学生入情入境。

2.朗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品读,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读懂课文,感悟真情。

学法:
1.合作探究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圈画勾点法。

仔细琢磨文章的字、词、句,
体味其中的含义,揣摩作者的观点,用“圈、画、勾、点”法做上标记。

我的设计思路分五个板块:(手势)
板块一:欣赏名曲,初步质疑。

板块二:再次质疑,把握内容。

板块三:分层感悟,揣摩内心。

板块四:凝结情感,设置悬念。

板块五:巩固积累,静心欣赏。

下面说说具体的流程及设计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曲,初步质疑
课堂开始之前,通过让学生聆听悠扬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提出问题: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再追问:这首二胡曲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阿炳生平及代表作等,我再运用多媒体出示部分资料作适当补充。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这种舒缓连绵、涵义深刻的曲调中情怀激荡,也初步奠定了本堂课的情感基调。


(二)再次质疑,把握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