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802物理层介绍

合集下载

IEEE 802(完整版).11、802(完整版).15、802(完整版).16、802(完整版).20标准简介(完整版).ppt

IEEE 802(完整版).11、802(完整版).15、802(完整版).16、802(完整版).20标准简介(完整版).ppt

.,
5
802.11标准
802.11标准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 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 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 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 2Mbps。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 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 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新标 准。
.,
10
802.11f/802.11r标准
802.11f追加了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协 定,确保用户端在不同接入点间的漫游,让用户端能平 顺、无形地切换存取区域。 802.11f标准确定了在同一 网络内接入点的登陆,以及用户从一个接入点切换到另 一个接入点时的信息交换。(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 销)
IEEE 802.11最早是由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 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在1997年6月正式发布, 此文档为无线网络的标准规格。
1999年,IEEE协会进一步提出IEEE802.11的扩 展规格:IEEE 802.11a和IEEE802.11b。扩展 规格的出现,让无线网络的速度倍增,也增加 了无线网络的实用性。
802.11r标准,着眼于减少漫游时认证所需的时间,这 将有助于支持语音等实时应用。使用无线电话技术的移 动用户必须能够从一个接入点迅速断开连接,并重新连 接到另一个接入点。802.11r改善了移动的客户端设备 在接入点之间运动时的切换过程。
.,
11
IEEE 802.11h/j标准
802.11h是802.11a的扩展,目的是兼容其他5G 赫兹频段的标准,如欧盟使用的HyperLAN2。 美国和欧洲在5GHz频段上的规划、应用上存在 差异,这一标准的制订目的,是为了减少对同 处于5GHz频段的雷达的干扰。

IEEE 802系列标准

IEEE 802系列标准

IEEE 802系列标准2008-05-25 10:18对于不同传输介质的不同局域网,IEEE局域网标准委员会定制了不同的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IEEE 802各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4-2所示。

IEEE 802链路子层是兼容的):① IEEE 标准,定义了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联,以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

② IEEE 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的功能与服务。

③ IEEE 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在物理层定义了4种不同介质的10Mb/s的以太网规范,包括10Base- 5(粗同轴电缆)、10Base-2(细同轴电缆)、10Base-F(多模光纤)和10Base-T(无屏蔽双绞线UTP)。

另外,到目前为止IEEE 工作组还开发了一系列标准,如下所示。

• IEEE 标准,百兆快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IEEE 中。

• IEEE 标准,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 IEEE 标准,传输距离为100m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 IEEE 标准,万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④ IEEE 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⑤ IEEE 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⑥ IEEE 标准,定义了城域网(MAN)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⑦ IEEE 标准,定义了宽带网络技术。

⑧ IEEE 标准,定义了光纤传输技术。

⑨ IEEE 标准,定义了综合语音与数据局域网(IVD LAN)技术。

⑩ IEEE 标准,定义了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性规范(SILS)。

IEEE 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 IEEE ,工作在5GHz频段,传输速率为54M/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 IEEE ,工作在频段,传输速率为11Mb/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工作在频段,传输速率为54Mb/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标准,定义了100VG-AnyLAN快速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详尽的IEEE802标准

详尽的IEEE802标准

IEEE802协议集介绍(802.1~802.21)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 网间网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1980年2月成立IEEE802委员会(IEEE -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lectronics Engineers INC,即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IEEE802标准。

按IEEE802标准,局域网体系结构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和逻辑链路子层LLC(Logical Link Control)组成。

IEEE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802标准。

IEEE802.1 —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IEEE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IEEE802.3—CSMA/CD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标准:IEEE802.3 —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定义了四种不同介质10Mbps以太网规范:10BASE2、10BASE5、10BASET、10BASEFIEEE802.3u — 100Mbps快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802.3中IEEE802.3z —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IEEE802.3ab —传输距离为100米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IEEE802.4—Token Passing BUS(令牌总线)IEEE802.5—Token Ring(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6—城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7—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建议实施IEEE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IEEE802.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10 —安全与加密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c 和IEEE802.11q标准。

简述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简述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简述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IEEE 802.11是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标准的一种,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无线局域网中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如数据传输速率、信道选择、加密和身份验证等。

以下是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物理层(PHY):定义了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方式和频带。

IEEE 802.11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频率带和信号调制方式,如2.4GHz和5GHz 频带、OFDM和DSSS等。

媒体访问控制层(MAC):规定了无线局域网中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控制方法。

IEEE 802.11标准采用了CSMA/CA(带碰撞避免)协议来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以避免数据冲突。

数据传输速率: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多种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包括1、2、5.5、6、9、11、12、18、24、36、48和54 Mbps。

其中,2.4GHz频带的速率是低于5GHz频带的速率。

信道选择: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多种不同的信道,如2.4GHz 频带上有11个信道,5GHz频带上有23个信道。

为避免干扰,不同的设备要选择不同的信道进行通信。

加密和身份验证:IEEE 802.11标准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安全协议,如WEP、WPA和WPA2等。

这些协议能够保证无线局域网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并且要求用户在接入无线网络时进行身份验证,以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IEEE 802.11标准是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基础,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IEEE 802系列标准

IEEE 802系列标准

IEEE 802系列标准2008-05-25 10:18对于不同传输介质的不同局域网,IEEE局域网标准委员会定制了不同的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IEEE 802各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4-2所示。

IEEE 802标准主要包括几项(这些标准在物理层和MAC子层有区别,但在逻辑链路子层是兼容的):① IEEE 802.1标准,定义了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联,以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

② IEEE 802.2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的功能与服务。

③ 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在物理层定义了4种不同介质的10Mb/s的以太网规范,包括10Base- 5(粗同轴电缆)、10Base-2(细同轴电缆)、10Base-F(多模光纤)和10Base-T(无屏蔽双绞线UTP)。

另外,到目前为止IEEE 802.3工作组还开发了一系列标准,如下所示。

• IEEE 802.3u标准,百兆快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IEEE 802.3中。

• IEEE 802.3z标准,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 IEEE 802.3ab标准,传输距离为100m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 IEEE 802.3ae标准,万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④ IEE E 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⑤ IEEE 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⑥ IEEE 802.6标准,定义了城域网(MAN)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⑦ IEEE 802.7标准,定义了宽带网络技术。

⑧ IEEE 802.8标准,定义了光纤传输技术。

⑨ IEEE 802.9标准,定义了综合语音与数据局域网(IVD LAN)技术。

⑩ IEEE 802.10标准,定义了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性规范(SILS)。

ieee802

ieee802

IE EE 802又称为LMSC(LAN /MAN Standards Committee,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致力于研究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中定义的服务和协议,对应OSI网络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IEEE 802也指IEEE标准中关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一系列标准。

更确切的说,IEEE 802标准仅限定在传输可变大小数据包的网络。

事实上,IEEE802标准定义了ISO/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物理层包括物理介质、物理介质连接设备(PMA)、连接单元(AUI)和物理收发信号格式(PS)。

物理层主要功能:实现比特流的传输和接收;为进行同步用的前同步码的产生和删除;信号的编码与译码;规定了拓扑结构和传输速率。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包括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该层集中了与媒体接入无关的功能。

具体讲,LLC子层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的逻辑连接;提供与上层的接口(即服务访问点);给LLC帧加上序号;差错控制。

介质访问控制MAC 子层负责解决与媒体接入有关的问题和在物理层的基础上进行无差错的通信。

MAC子层的主要功能是:发送时将上层交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接收时对帧进行拆卸,将数据交给上层;实现和维护MAC协议;进行比特差错检查与寻址。

IEEE 802系列标准是IEEE 802 LAN/MAN 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局域网、城域网技术标准。

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有以太网、令牌环、无线局域网等。

这一系列标准中的每一个子标准都由委员会中的一个专门工作组负责。

局域网(LAN)的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令牌总线(Token Bus)以及作为这三种网的骨干网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它们所遵循的都是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制定的以802开头的标准,目前共有11个与局域网有关的标准,它们分别是:IEEE 802.1——通用网络概念及网桥等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等IEEE 802.3——CSMA/CD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IEEE 802.4——ARCnet总线结构及访问方法,物理层规定IEEE 802.5——Token Ring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等IEEE 802.6——城域网的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IEEE 802.7——宽带局域网IEEE 802.8——光纤局域网(FDDI)IEEE 802.9—— ISDN局域网IEEE 802.10——网络的安全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IEEE 802组织结构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世界上著名的专业组织,每年出版大量的技术杂志并召开很多会议。

常见IEEE 802标准子系列分类详细介绍

常见IEEE 802标准子系列分类详细介绍

常见IEEE 802标准子系列分类详细介绍EEE 802标准是局域网和城域网技术的重要基础,IEEE 802通信标准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了标准和规范,使得各种网络设备和系统能够互联互通,促进了信息传输和交流的便利和发展。

前文简单的介绍了IEEE 802标准概述,以下是IEEE 802标准各个子系列的详细介绍:IEEE 802.1系列:这是关于局域网/城域网的体系结构、共存和网络管理的标准。

其中,IEEE 802.1Q定义了虚拟局域网(VLAN)的标准,使得在局域网上可以创建和管理多个独立的广播域。

IEEE 802.1P则是为了解决以太网的优先级问题,定义了以太网的优先级。

IEEE 802.2系列:这个系列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的服务原语和协议数据单元格式。

它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了标准的协议规范。

IEEE 802.3系列:主要关注以太网的标准,包括10BASE-T、100BASE-T (快速以太网)和1000BASE-T(千兆以太网)等。

这些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操作规范。

IEEE 802.4系列:这个标准定义了标记总线访问方法以及物理层规范。

它是一种基于标记的访问控制协议,用于总线型网络。

IEEE 802.5系列:这个标准定义了标记环访问方法,它是一种基于标记的访问控制协议,用于环型网络。

IEEE 802.6系列:这个标准定义了城域网(MAN)的访问方法,它是一个更大的网络拓扑结构,覆盖了一个城市或地区。

IEEE 802.7系列:这个系列主要关注宽带技术的标准,包括宽带网络的接入和传输技术。

IEEE 802.8系列:这个系列主要关注光纤技术的标准,包括光纤网络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

IEEE 802.9系列:定义了集成服务访问点接口规范,它为局域网和城域网提供了一种集成服务的接口。

IEEE 802.10系列:主要关注局域网/城域网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安全策略和安全协议等。

IEEE 802.11系列:这是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如WiFi技术。

详尽的IEEE802标准

详尽的IEEE802标准

IEEE802协议集介绍(802.1 〜802.21 )1980 年 2 月成立 IEEE802 委员会( IEEE -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 即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

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 IEEE802 标准。

按 IEEE802 标准,局域网体系结构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和逻辑链路子 层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 ) 组成。

IEEE 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802 标准。

IEEE802.1 — 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IEEE802.2 — 逻辑链路控制 LLCIEEE802.3 — CSMA/C 胡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标准:IEEE802.3 — CSMA/CD 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定义了四种不同介质10Mbps 以太网 规范 : 10BASE2、10BASE5、 10BASET 、10BASEFIEEE802.3U — 100Mbps 快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802.3中 IEEE802.3z — 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IEEE802.3ab — 传输距离为 100米的 5类无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IEEE802.4—Token Passing BUS (令牌总线)IEEE802.5—Token Ring (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6 —城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7 —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建议实施IEEE802.8 —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IEEE802.9 —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10 —安全与加密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802.11a 、IEEE802.11b 、 IEEE802.11c 和 IEEE802.11q 标准。

IEEE 802 系列详解

IEEE 802 系列详解

IEEE 802将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分别是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是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部分,IEEE 802.2中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用户的数据链路服务通过LLC子层为网络层提供统一的接口。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是局域网中逻辑链路层的下层部分。

它提供寻址及媒体存取的控制方式,使得不同设备或网络上的节点可以在多点的网络上通讯,而不会互相冲突,上述的特性在局域网或城域网中格外重要。

MAC子层作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及物理层之间沟通的媒介,提供了一种寻址的方法,称为实体地址或MAC地址。

IEEE 802.1标准提供了一个对整个IEEE 802系列协议的概述,描述了IEEE 802标准和开放系统基本参照模型(即ISO的OSI 模型)之间的联系,解释这些标准如何和高层协议交互,定义了标准化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地址格式,并且提供一个标准用于鉴别各种不同的协议。

(IEEE 802.1高层局域网协议:定义了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连、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定义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功能与服务IEEE 802.3 以太网路:定义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定义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标准IEEE 802.15 近距离无线个人局域网:定义近距离无线个人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标准IEEE 802.16 宽带无线局域网:定义宽带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标准IEEE802.1的功能:1. 802系列的局域网,城域网,个人网的体系结构。

2. 802系列网络之间以及与其他广域网的互连问题。

3.802网络的网络管理4. 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及逻辑链路控制(LLC)层之上的协议层的一些问题。

802.15.4物理层介绍

802.15.4物理层介绍

物理层协议规范
在IEEE802.15.4-2003中,规定了两个物理层工 作频率范围2.4GHz和868/915MHz。频段类型都 是ISM。对于不同的频段范围,规定了不同的调 制方式,因而数据传输速率也是不同的。如下所 示。
O-QPSK:偏移四相相移键控调制 BPSK: 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
IEEE802.15.4一共定义了27个物理信道,信道编 号从0到26。其中2.4GHz定义了16 个信道,915MHz定义了10个信道,868MHz定 义了1个信道。
谢谢观赏
IEEE 802.15.4物理层
物理层负责如下任务: 1.激活和取消无线收发器; 2.当前信道的能量检测; 3.发送链路质量指示; 4.CSMA/CA的空闲信道评估; 5.信道频率的选择; 6.数据发送与接收;
MAC:介质访问控制层 CSMA/CAZ:载波多路侦听技术 原语:指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构成的一段程序,用以完成特定的功能, 它在执行阶段是不可分割的,即一旦开始执行到结束之前不允许中 断。
802.15.4物理层介绍
主讲:蓝明勇 指导老师:钟君柳
提 纲

IEEE802.15.4概述
IEEE 802.15.4物理层 物理层协议规范 物理层数据包
二 三

IEEE802.15.4概述
IEEE 802.15.4描述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 的物理层(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AC 层) 。
物理层通过射频固件和射频硬件提供了一个从 MAC层到物理层无线信道的接口。物理层的结构 和接口如下所示。
物理层数据服务
理层数据单元(PPDU)结构 PPDU数据包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组成: 一、同步包头SHR:允许接受设备锁定在比特流 上,并且与该比特流保持同步。物理层包头PHR :包含帧长度的信息。 二、物理层净荷:携带MAC层的帧信息,长度是 个变量。 PHR:终端的MAC层向基站上报的发射功率余量。 SHR:是汇编逻辑指令---移位指令中的一种。

ieee802.11、802.15、802.16、802.20标准简介

ieee802.11、802.15、802.16、802.20标准简介
它是一种低功耗、高速率、近距离的 无线通信技术,通常用于个人电子设 备之间的连接,如智能手机、平板电 脑和笔记本电脑。
ieee802.15工作原理
1
IEEE 802.15使用无线电波或红外线进行通信,具 有多种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选项。
2
它支持星型、树型和网状拓扑结构,可以根据应 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
它是一种点到多点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能够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 和大带宽的无线连接。
IEEE 802.16标准最初是为了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而制定 的。
ieee802.16工作原理
IEEE 802.16标准支持多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 ,可以根据信道质量和用户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
它使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技术,允许 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不同的频段进行通信 ,提高了频谱制,可 以根据不同业务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ieee802.16应用场景
01
IEEE 802.16广泛应用于城市宽带接入、城域网回传、移动网络 接入等领域。
02
它能够提供高速、可靠的无线连接,适用于固定、便携和移动
设备。
IEEE 802.16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无线宽带接入标准
03
提供1, 2, 5.5和11Mbps的传输 速率。
ieee802.11应用场景
家庭和企业网络 • 数据传
• 互联网接入 • 文件共享
ieee802.11应用场景
01
移动设备
02
• 智能手机
03
• 笔记本电脑
04
• PDA
02
ieee802.15标准简介
ieee802.15概述
IEEE 802.15是一组无线个人局域网 (WPAN)标准,通常用于近距离 无线通信,如蓝牙(Bluetooth)和 Zigbee。

IEEE802

IEEE802

IEEE802.3标准IEEE 802.3是一个以太网标准,定义了数据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

它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标准之一,常被称为以太网。

IEEE 802.3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传输媒介(如双绞线和光纤)、传输速率、数据帧结构和数据传输方式等方面的规范。

该标准不仅定义了局域网的硬件接口,还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方式、摩擦控制和冲突检测等协议。

IEEE 802.3标准最初于1983年发布,而在近年来已经经历了多次的修订和更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网络需求。

当前最新版本的IEEE 802.3标准是2018年发布的IEEE 802.3-2018。

IEEE 802.3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物理层规范:定义了以太网的传输媒介、传输速率和接口类型等。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接口类型是RJ-45接口,通过双绞线传输数据。

2. 数据链路层规范:定义了以太网数据帧的结构和格式,包括帧起始和终止标识、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字段。

它还定义了数据的流控制、冲突检测和纠错等协议。

3. 自适应速率:IEEE 802.3标准支持自适应速率,即可以根据网络负载和媒介类型自动调整传输速率。

常见的自适应速率有10 Mbps、100 Mbps和1000 Mbps等。

4. 全双工与半双工:以太网可以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方式。

半双工只能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发送或接收,而全双工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5. VLAN(虚拟局域网):IEEE 802.3标准还定义了VLAN的概念和规范,允许将一个物理局域网划分为多个逻辑局域网,提高网络管理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IEEE 802.3标准是以太网的基础,定义了以太网的硬件接口、数据帧结构和传输方式等规范。

该标准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促进了以太网的普及和应用,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IEEE 802简介

IEEE 802简介

一、IEEE 802简介定义:IEEE 802又称为LMSC(LAN /MAN Standards Committee,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致力于研究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中定义的服务和协议,对应OSI网络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IEEE 802也指IEEE标准中关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一系列标准。

更确切的说,IEEE 802标准仅限定在传输可变大小数据包的网络。

OSI的数据链路层事实上,IEEE 802将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分别是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二、IEEE 802.3标准IEEE802.3标准描述了在多种媒体上的从1MB/S-10MB/S局域网解决方案。

IEEE802.3标准的帧结构如图所示。

每帧以7个字节的前导字段开头,每个字节的内容为10101010。

该字段经过曼彻斯特编码会产生10MHZ、持续5.6us的方波,从而使接收方与发送方的时钟同步。

随后是帧起始定界符,它是一个10101011序列,表示帧本身的开始。

帧还包括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它可能是一个普通地址、组地址或广播地址。

前导帧起始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LLCDATA填充FCSIEEE 802. 310Mb/s 物理层媒体选项10B ASE 5 指定使用50欧的同轴电缆,数据速率是10MB/S,使用曼彻斯特编码。

10BASE5支持的电缆最长为500M,用转发器可以将网络的长度扩展。

10B ASE 2 使用50欧的同轴电缆,数据速率是10MB/S,使用曼彻斯特编码,其接头处采用工业标准的BNC连接器组成T型插座,它使用灵活,可靠性高。

10BAS2电缆价格低廉,而且安装方便,但是使用范围只有200M,并且每个网段内只能使用30台机器。

10B ASE 指定了一个星形拓扑。

所有站点通过两对非屏蔽双绞线传输质量较差,每条链路的长度限制在100M以内。

ieee802标准之间的关系

ieee802标准之间的关系

IEEE 802标准是一组关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标准,它们之间有一些关系和区别。

首先,IEEE 802标准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层次。

其中,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而数据链路层则负责将比特流组合成帧,以及帧的发送和接收。

其次,IEEE 802标准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与OSI模型中的对应层次有所不同。

OSI 模型是一个七层的网络协议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而IEEE 802标准只包括OSI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因此它比OSI模型更加简单和实用。

此外,IEEE 802标准中的数据链路层又分为LLC(逻辑链路控制)和MAC(介质访问控制)两个子层。

LLC子层负责建立和维护通信连接,而MAC子层则负责控制对介质的访问,例如如何发送和接收数据帧。

总之,IEEE 802标准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到它们的层次结构和功能特点。

这些标准相互协作,共同实现了局域网和城域网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功能。

IEEE_802无线网络传输标准

IEEE_802无线网络传输标准

1990年IEEE 802 标准化委员会成立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工作组。

该标准定义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规范。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工作在2.4000~2.4835GHz频段。

IEEE 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难于布线的环境或移动环境中的计算机的无线接入,由于传输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所以,业务主要被用于数据的存取。

以往,无线局域网发展缓慢,推广应用困难,主要是由于传输速率低、成本高、产品系列有限,且很多产品不能相互兼容。

如以前无线局域网的速率只有1~2Mb/s,而许多应用也是根据10Mb/s以太网速率设计的,限制了无线产品的应用种类。

针对现在高速增长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无线局域网取得进展的关键就在于高速新标准的制定,以及基于该标准的10Mb/s甚至更高速率产品的出现。

IEEE 802.11b从根本上改变了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和应用现状,满足了人们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不间断移动办公的需求,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1999年9月被正式批准,又称Wi-Fi标准。

该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工作频段在2.4GHz~2.483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 Mbps。

该标准是对IEEE 802.11的一个补充,采用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两种运作模式,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间自动切换,而且在2 Mbps、1 Mbps速率时与802.11兼容。

●802.11b使用直接序列(Direct Sequence)DSSS作为协议。

802.11b和工作在5GHz频率上的802.11a标准不兼容。

由于价格低廉,802.11b产品已经被广泛地投入市场,并在许多实际工作场所运行。

●目前最流行的WLAN协议,使用2.4G赫兹频段。

最高速率11Mbps,实际使用速率根据距离和信号强度可变(150米内1-2Mbps,50米内可达到11Mbps)802.11b的较低速率使得无线数据网的使用成本能够被大众接受(目前接入节点的成本仅为10-30美元)。

ieee.802.11p的工作原理

ieee.802.11p的工作原理

ieee.802.11p的工作原理IEEE 802.11p是一种无线通信标准,也被称为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WAVE),它主要应用于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也被视为一种短距离的无线接入技术。

以下是对其工作原理的简要介绍: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这是IEEE 802.11p协议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处理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它包括调制、扩频、解扩频、混频等操作,以将数据转化为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这一层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LLC子层负责处理错误检测和修复,以及数据序列的重排。

MAC子层则负责管理无线信道的访问,包括信道分配、流量控制和多路复用等。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这一层主要负责处理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

它使用IP协议进行数据包的封装和解析,并通过无线路由器或其他网络设备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这一层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包括数据包的分段、重组、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

通常使用TCP或UDP协议。

5.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这是最顶层,它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种应用协议。

例如,在车辆间通信中,可能会使用交通安全应用协议、导航应用协议等。

在通信过程中,IEEE 802.11p使用直序扩频(DSSS)或者跳频扩频(FHSS)方式发送数据,接收端则通过对应的方式接收和解码数据。

此外,为了确保通信的可靠性,IEEE 802.11p还支持多种重传机制,例如自动重传请求(ARQ)和前向纠错(FEC)。

IEEE 802.11p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尤其适用于车辆间的高速移动通信环境。

然而,由于其工作原理涉及到复杂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以及多个层次的协议处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具体场景进行优化和调整。

IEEE802.3物理层标准

IEEE802.3物理层标准
收发器电缆可达50米长 ,内有
5对独立的屏蔽双绞线。精品课件
10Base2 是 为 降 低 10Base5 的 安装成本和复杂性而设计的。 使 用 BNC 接 口 的 50 欧 姆 细 缆 (5mm) 数据速率为10Mbps。 由于两者数据传输率相同, 10Base2电缆段和10Base5电缆 段可以共存于一个网络中。
• 无效的帧
–帧的长度与长度字节给出的值不一致; –帧的长度小于规定的最短长度; –帧的长度不是整数字节; –接收到的帧的校验和出错
将无效的帧丢弃!!
精品课件
4.3.2 IEEE802.3物理层标准
由IEEE定义的以太网标准有几个不同的变种。 差别表现在:介质;网段的最大长度;网段上的 站点数目;数据速率。
10BASE-F:以光纤作为介质的系统的规范。每条 传输线路均使用一条光纤,每条光纤采用曼切斯特编 码传输一个方向上的信号。包含三个标准:
10BASE-FP(Passive,无源的) 10BASE-FL(Link, 链路) 10BASE-FB(Backbone,主干)
精品课件
4.3.3 IEEE802三种协议的比较
精品课件
10BASE-T : 1990 年 发 布 的 以 太 网 物理层标准,物理上的星形拓扑网, T表示采用双绞线。中央节点是一个 集线器,每个节点通过两对双绞线 与集线器相连,一对线发送数据, 另一对线接收数据。
集线器的作用类似于一个转 发器,接收来自一条线上的信号并 向其他的所有线转发。由于任意一 个站点发出的信号都能被其他所有 站点接收,若有两个站点同时要求 传输,冲突就必然发生。所以尽管 这种策略在物理上是一个星形结构, 但从逻辑上看与CSMA/CD总精线品拓课件扑的 功能是一样的。

802.15.4物理层介绍

802.15.4物理层介绍

物理层协议规范
在IEEE802.15.4-2003中,规定了两个物理层工 作频率范围2.4GHz和868/915MHz。频段类型都 是ISM。对于不同的频段范围,规定了不同的调 制方式,因而数据传输速率也是不同的。如下所 示。
O-QPSK:偏移四相相移键控调制 BPSK: 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
IEEE802.15.4一共定义了27个物理信道,信道编 号从0到26。其中2.4GHz定义了16 个信道,915MHz定义了10个信道,868MHz定 义了1个信道。
物理层通过射频固件和射频硬件提供了一个从 MAC层到物理层无线信道的接口。物理层的结构 和接口如下所示。
物理层数据服务
理层数据单元(PPDU)结构 PPDU数据包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组成: 一、同步包头SHR:允许接受设备锁定在比特流 上,并且与该比特流保持同步。物理层包头PHR :包含帧长度的信息。 二、物理层净荷:携带MAC层的帧信息,长度是 个变量。 PHR:终端的MAC层向基站上报的发射功率余量。 SHR:是汇编逻辑指令---移位指令中的一种。
802.15.4物理层介绍
主讲:蓝明勇 指导老师:钟君柳
提 纲

IEEE802.15.4概述
IEEE 802.15.4物理层 物理层协议规范 物理层数据包
二 三四Leabharlann IEEE802.15.4概述
IEEE 802.15.4描述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 的物理层(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AC 层) 。
谢谢观赏
IEEE 802.15.4物理层
物理层负责如下任务: 1.激活和取消无线收发器; 2.当前信道的能量检测; 3.发送链路质量指示; 4.CSMA/CA的空闲信道评估; 5.信道频率的选择; 6.数据发送与接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向纠错码 编码器
交织+映射
IFFT
加入 保护间隔 隔
脉冲成形
IQ调制
HPA
自动增益控制 放大器
IQ解调
移除 移 保护 护间隔
自动频率控 控制 时钟恢复 复
FFT
解映射+解交织
前向纠错码 解码
低噪声放大器
Rx Lev.Det.




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PLCP:物理层会聚协议 PPDU: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 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 元 PSDU:物理层会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










=100TR T ns
输入
短训练序列+长训练序列+信令+数据
用于接收机中帧检测(接收
分集接收,定时获取,粗频偏收信号的捕获),AGC 控制,偏校正
用于接收机中信道估计及精精确的频偏估计
PLCP length field (LENGTH)
Parity (P), Reserved (R), and Signal tail (RAT R :P :BPSK 调制,R=1/2LEN (SIGNAL TAIL)
TE 字段:与数据速率有对应关系预留位
奇偶校验位(0~16位)
NGTH 字段:PSDU 的字节个数
数据域:服
s
服务域+数据+尾比特+填充比特service+data+data tail+pad
0~6比
7157~15比比特位:扰码器的初始化比特位预留的服务比特比特位:预留的服务比特
尾比特:令卷积编码器返回尾比特令卷积编码器返回 填充比特:数据域的比特数N “零状态”零状态
N DATA 必须是N DBPS 的整数倍
每个OFDM 符号中数据比特位的个数
加扰:不用增加冗余而搅乱信号,改变信
计特性的一种技术
信号统计特性,使其具有近似白噪声统
1
R=
码率:
生成多项式:
2
g
g
❝第一次排列
(/16)( mod16)floo
CBPS
i N k
=+
❝第二次排列
floor(/)+(floor(
s i s i N i
=×+−
❝其中
()((
CBPS
j
max(/2,1)
BPSC
s N
=交织是
频域上
比特错
器可以
or(/16) 0,1,,1
CBPS
k k N
=−
)) mod0,1,,1
N s i N
×=−
)),,
CBPS CBPS
是为了在时域或频域或者同时在时域、
上分布传输的信息比特,使信道的突发
错误在时间上得以扩散,从而使得译码
以将它们当作随机错误处理
❝第一次排列
floor(/)+(floor(16i s j s j j =×+×❝第二次排列
16(1)floor(16/CBPS k i N i =×−−×❝其中
max(/2,1)
BPSC s N =/)) mod 0,1,,1CBPS CBPS N s j N =− ) 0,1,,1
CBPS CBPS N i N =−
-21,-7❝导频子载波为21,7,7❝BPSK 调制❝导频极性的变化7,21
d0
d 4 P−21d 5
d17 P−7 d18
d 23 DCd 24
d 29 P7 d 30
d 42 P21d 43
d 47
−26
−21
−7
7 0 Subcarrier Numbers
21
26


前向纠错码 编码器
交织+映射
IFFT
加入 保护间隔 隔
脉冲成形
IQ调制
HPA
自动增益控制 放大器
IQ解调
移除 移 保护 护间隔 自动频率控 控制 时钟恢复 复
FFT
解映射+解交织
前向纠错码 解码
低噪声放大器
Rx Lev.Det.




channel center frequency = 50 000 + 5 × nch ( MHz ) nch = 0,1, …, 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