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模板5篇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学具准备】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1μm= m、1nm= m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A.1 mm B.1 cm C.1 dm D.1 m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地球半径6.4×106m= 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机械运动》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概念及相关内容。

复习课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并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并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并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6.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进行相关练习与实验。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第一步:引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引用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与思考。

第二步:知识点复习 (20分钟)1.概念回顾:让学生交流他们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理解,并在黑板上梳理总结。

2.计算公式回顾:让学生回顾速度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其推导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第三步:案例分析 (10分钟)1.提供一个简单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机械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第四步:实验操作 (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于验证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 (15分钟)1.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

2.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五、教学辅助工具与资源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物理上册》;2.板书工具:黑板、粉笔等;3.实验材料:如小车、直线轨道、手表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精品教案设计(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精品教案设计(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精品教案设计(含答案)复目标】1、能够凭借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并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了解测量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并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掌握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使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够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够使用停表测量物体通过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复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速度的描述和计算。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

将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工具放在桌面上,问学生:我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还可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复状态,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专题复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m、1nm=0.xxxxxxxx1m。

练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1m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70μm地球半径6.4×106m=6400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km。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80cm。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通过实例练,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刻度尺,并熟悉常见长度单位的换算。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机械运动》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

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 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

考点点击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以下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展练习。

教师口述:千米=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米。

(答:米)对学生所答进展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稳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根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答复: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答复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发动、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复习精品教案

机械运动复习精品教案

《机械运动概念复习》教学设计江汉油田东方红学校陈彦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能准确选择参照物、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参照物选择。

(2)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2.学习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引入结合本章所学知识,由电影生死时速中的片段提出问题,并最后用剪辑的片段揭晓答案。

播放图片和视频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知识梳理巩固基础1、机械运动定义机械运动(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1)空间位置的改变(2)方位的改变四幅图,分别表示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而平时认为静止的房屋等却也是不停在运动的,以此引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1)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2)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练习:《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跟头云”十万八千里。

这些镜头通常采用“背景拍摄法”:(1)在拍摄过程中,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演孙悟空演员是,地上的山川、湖泊是.(2)看电视时,观众能产生孙悟空腾云驾雾远去的感觉,则选择的参照物是.提出问题展示ppt看四幅图,提问给予道具等进行辅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并详细解释按所学知识进行表演以配图的方法展示在生活中的机械运动。

并从中引出问题。

学以3、运动的分类(1) 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2) 按照速度是否改变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利用小车运动的动画,让学生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

4、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定义:指物体在通过的路程●公式: 公式的变形、注意:(1)v、s、t必须对应;(2)单位必须统一;(3)符合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四步必须明确。

初中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教案:初中机械运动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了解测量中的误差。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2. 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以及误差的处理。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机械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机械运动现象。

2. 提问学生关于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复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10分钟)1. 通过课件和教案,简要复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强调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强调参照物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三、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10分钟)1. 通过课件和教案,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解释速度的含义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速度计算的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四、复习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以及误差的处理(10分钟)1. 讲解如何使用刻度尺、钢卷尺、秒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过程,了解测量中的误差。

3. 讲解如何处理测量误差,强调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误差。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和误差的处理。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参照物选择、速度计算和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复习内容。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描述机械运动的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4)学会应用物理公式和图形分析机械运动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机械运动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描述机械运动的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机械运动问题的数学建模;(2)复杂机械运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启动、降落伞的下降等,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的概念;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描述机械运动的方法,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教师通过示例,讲解不同类型机械运动的特点及应用。

3. 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复习描述机械运动的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练习题解答:分析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

机械运动章节复习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章节复习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章节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机械运动章节复习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

通过本次复习教学的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2. 掌握机械运动的运动分析方法,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等;3. 熟悉机械运动的工程应用,如运动学分析、运动控制等;4. 进一步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机械运动章节复习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回顾: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2. 机械运动的运动分析方法复习:速度、加速度、位移、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等;3. 机械运动的工程应用案例解析:运动学分析、运动控制、运动设计等;4. 综合应用题训练: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讲解和讨论,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学生可以提问和回答问题,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回顾机械运动的运动分析方法通过回顾速度、加速度、位移、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等运动分析方法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同时结合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应用。

3. 分析机械运动的工程应用案例选择一些典型的工程应用案例,如汽车的刹车过程、机械臂的运动控制等,让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进行运动学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应用能力。

4. 综合应用题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如结合匀速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混合运动问题、运动状态判断等,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行为;2. 课堂小测评价: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一些机械运动相关的作业题,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一、设计目标通过本次复习教学,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第一章所学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回顾2.机械运动的描述和表示方法3.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4.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5.平抛运动的公式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回顾和描述方法2.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教学难点:1.平抛运动的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含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公式和示例展示2.教学实验器材:包括计时器、直线运动轨道、小球等3.复习资料:包括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总结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机械运动的视频、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起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概念回顾与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回顾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这些概念。

3. 公式讲解与应用(30分钟)根据PPT上的示例,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推导和应用,并辅以实验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就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小项目或问题,然后让每组上台分享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他们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布置作业(10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与机械运动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等。

2.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分和评价,评估他们对机械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第1章机械运动 复习教学设计

第1章机械运动  复习教学设计

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中考考点】1. 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 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知道参照物的意义,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具体事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认识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速度单位的意义、读法和换算。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4.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平均速度的计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复习第1章《机械运动》,本章在中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占分较多,中考中分值占比8%左右。

题型大多是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

我们要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并且会运用到题目中去。

首先一起来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说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说出参照物的意义,我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具体事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我能说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速度单位的意义、读法和换算。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

1过渡语:目标就是方向,让我们带着目标进行复习,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

二、先学环节(23分钟)(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5分钟)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复习第1章基础知识,构建本章知识体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机械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实力目标:1、视察试验实力:能从生活中视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实力:推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学问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状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说明、推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化、2、培育学生科技意识,酷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化、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改变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推断已知参照物的状况下物体的运动状况和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探讨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渐渐深化,最终分析我国放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索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探讨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索问题,并干脆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探讨,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老师可以做评价,最终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运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视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索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相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设计示例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探讨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供应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肯定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留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说明,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留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缘由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状况,并深化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依据描述的运动状况推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详细状况可以老师供应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建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探讨,由老师评价、供应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状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视察一些实例,可以供应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索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觉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留意匀速说明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相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而物理探讨问题是从最简洁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供应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放射的状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能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2.经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体验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初步养成遵守实验要求、严谨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让学生初步养成与人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益求精、勇于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难点】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教学过程、专题讲解:专题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的工具为刻度尺.选择测量工具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需要合理地选择各种测量工具.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1 km=103 m=104 dm=105 cm=106 mm=109μm=1012 nm3.刻度尺(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使用时要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2)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3)量程(测量范围):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度线的距离.4.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2)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3)看:视线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不要斜视.(4)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的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专题分析】在本专题中,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常考内容,通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形式出现,而对于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估读一位,是中考的重点;同时对于误差的考查及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刻度尺长度发生变化,再用来测量物体长度所导致的结果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如图所示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是cm.解析:刻度尺的一个大格是1 cm,一个小格是1 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由图可知,木块的长度是4.20 cm-3.00 cm=1.20 cm.【答案】 1 mm 1.20[方法归纳]读数时,应弄清各大小刻度值的意义(即标有数字的主刻度的单位及分度值单位).如上图所示,每一大格为1 cm,每一小格为1 mm.读数时,还要注意被测物体的起始端是否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将所读数值减去这一刻度的刻度值.一个普通钢板刻度尺,由于受热膨胀,下面关于使用受热后的钢板尺测量长度时,对测量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误差变大,其值将比真实值大B.测量误差变大,其值将比真实值小C.测量值是错误的D.测量值将有误差,若钢板尺不膨胀就不会有误差解析:受热后的钢板尺会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举个例子:物体的长度为2 cm,而受热膨胀的刻度尺2 cm要比物体长,用这个刻度尺来测量,示数就小于 2 cm,误差变大.测量时的误差变大,但测量值是正确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钢板尺不膨胀时也会有误差.故选B.[归纳整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错误产生原因仪器精密度不够或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及环境对仪器的影响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者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大意是否可以避免不可避免可以避免如何判断有误差的实验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了真实值专题二参照物内容定义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选为参照物.因为以研究物体本身为参照物,位置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这样的研究无任何意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也不一样,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研究机械运动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1)选择的参照物,要能够使被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简单、清楚、容易描述.(2)不能选择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3)研究对象为多个时,应选择同一参照物.(4)由于整个宇宙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中,因此自然界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专题分析】中考中参照物的考查,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为考查的形式.考查的内容通常是用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有时也给出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来判断是以什么物体来作为参照物的,无论是哪种考查方式,如果掌握了参照物的判断方法及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天,某市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飘动,某人走近一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摇晃并要倒塌,以致造成千人狂逃.过后经查证,纯属虚惊一场,该大厦仍牢牢地耸立在原地.此人有此错觉是因为他选择了以下什么作参照物()A.地面B.商业大厦C.蓝天D.飘动的白云解析:本题的研究对象是大厦,所以不能以大厦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大厦相对于地面或蓝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地面或蓝天为参照物,大厦都是静止的,故A,C不符合题意;以飘动的云为参照物,大厦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大厦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方法归纳]参照物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南: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南运动,甲看乙向南运动.若以地面作为参照物,则甲、乙的运动情况应该是()A.甲向北,乙向南运动B.甲向南,乙向北运动C.甲、乙都向南运动D.甲、乙都向北运动解析: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说明乙向北运动;甲看到乙向南运动,是以甲自己为参照物,说明甲向北运动,并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地面作为参照物,则甲、乙的运动情况应该是都向北运动.故选D.[方法归纳]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在改变和怎样改变.其具体步骤是:①选定一个参照物;②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有无变化以及怎样变化;③作出判断结论,若发生了位置变化,则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在运动;若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则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专题三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作用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公式v各物理量及其单位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一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路程都相等,或者说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实际上是很难出现的,为简化问题,在不妨碍结果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把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当成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专题分析】在中考中,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考查,在考查形式上通常以选择题为主,也可以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考查内容上,有时结合v - t或s - t图像的形式出现,通过图像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有时和其他力学知识以综合的形式出现,最典型的是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来综合考查,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受平衡力且物体不是静止状态时,则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另外,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均无关.火车过山洞或隧道时,火车走的路程等于山洞长或隧道长再加上车长.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C.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专题四平均速度1.我们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2.对于平均速度的理解:(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一一对应;(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专题分析】平均速度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也是中考的焦点和重点,在考查形式上以填空题、选择题为常见,有时也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平均速度的计算一定要注意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用对应的路程除以相对应的时间,这才是这段路程或时间的平均速度.下表为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之间的C13次和V14次特别快车的运行时刻表:车次时间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C13 到站时间——16:11 20:11 7:40发车时间14:40 16:16 20:23 ——V14 到站时间9:30 7:23 3:14 ——发车时间——7:28 3:26 15:30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趟车,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62 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整数)(1)C13,V14次列车发车时间差为多少?(2)C13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实际运行时间为多少?(3)中途C13次列车以36 km/h的速度,用了3 min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 m的一个隧道,则这列列车的长度是多少?解:(1)C13次列车从北京的出发时刻为:14:40,V14次列车从上海的出发时刻为:15:30,所以,两列车的发车时间差为:15:30-14:40=50 min.(2)已知:s=1462 km,t13=17 h,那么v1386 km/h;因为C13次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的运行时间应包括中间在济南、天津西停留的时间,所以实际运行时间为总时间减去中间在济南、天津西停留的时间.故实际运行时间为16 h 43 min.(3)列车的速度v=36 km/h10 m/s,列车的运动时间t=3 min=180 s,列车的路程s=vt=10 m/s×180 s=1800 m,则列车的长度L=s-L隧道=1800 m-1600 m=200 m.。

机械运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导语: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运动规律,本文将利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一节:复习内容确定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首先确定复习的内容。

本次复习旨在回顾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作用以及抛体运动等。

第二节:复习方法选择针对机械运动复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复习方法:1. 基础知识讲解:通过教师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普及。

2. 真实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来理解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应用。

3. 练习题训练: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4.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节:教学步骤安排为了让整个复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了以下教学步骤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与机械运动相关的有趣问题引入复习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解释。

3. 真实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与机械运动相关的真实案例,要求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机械运动规律,并给出解释和论证。

4. 练习题训练: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包括计算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对于机械运动的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整个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关键知识点。

第四节:复习效果评估为了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是必要的。

因此,本次复习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效果评估:1. 练习题测试:设计一套针对机械运动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从而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能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3.会利用公式v=s/t做计算题。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对平均速度的认识及其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根据复习计划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10分钟
二、先学环节(22分钟)
(一)出示复习指导:
课件展示复习指导,学生复习。

以回顾以前所学的主要知识为主,通过课件展示的复习指导与提示,使学生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回顾。

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准备展示
(二)学生复习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师巡视,指导游离在复习外的同学。

(三)复习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小明身高175 cm,质量65 kg,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体积约为65 dm3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柞”约为40 cm(柞:念zha,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3 m(庹:念tuo,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3.某物体第1S 运动1米,第2秒运动2米,第3秒运动3米,则 ( ) A.物体做匀速运动 B.物体作加速运动 C.物体第2秒的速度是米/秒 D.物体第3秒的速度是3米/秒
4.如图所示为A 、B 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 、B 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A 做变速运动,小车B 做匀速运动
B.小车A 做匀速运动,小车B 做变速运动
C.小车A 、B 都做匀速运动
D.小车A 、B 都做变速运动
5.全国铁路已进行多次大提速,“一站式直达城际特快列车”的车次前都以字母“Z ”,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根据上
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
知:
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 h ,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 km/h 。

Z85次和Z86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中________次列车稍大。

6.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

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 ,丙看见乙匀速上升。

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四)质疑问难
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处理自学检测中的问题。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核实答案--交换学案用红笔更正。

1.针对学生复习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注重规律、方法、难道、易错易混点的点拨。

2.针对本单元复习中的难点和重点适时穿插合作学习探究点。

在本环节中以师生合作的形式共同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深度理解。

四、梯度训练(10分钟)
(一)过渡语: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拓展训练。

10分钟完成。

车次 运行区段
北京 苏

苏州 北京 运行距离
Z85次
北京到
苏州
Z85次
19:35开 次日6:55到
Z86次
19:28开次日6:51到
1379Km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
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
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_________公式进Array行测量的.
(2)选用的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
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
坡度较_________(填“大”或“小”)
(4)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斜面刻度
尺的分度值为1cm)
(5)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2.李明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了前一半路程,为
了不迟到,他改成以 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 m,书店到
学校的路程为3600 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 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 min,然后
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 min到达学校。

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课堂总结:(1分钟)
针对本节课的目标,同学们要善于总结所学内容,找到不足点,力争复习的更
好。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 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复习检测】
1.小明身高175 cm ,质量65 kg ,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体积约为65 dm 3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m (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柞”约为40 cm (柞:念zha ,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3 m (庹:念tuo ,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3.某物体第1S 运动1米,第2秒运动2米,第3秒运动3米,则 ( ) A.物体做匀速运动 B.物体作加速运动
C.物体第2秒的速度是米/秒
D.物体第3秒的速度是3米/秒
4.如图所示为A 、B 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 、B 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A 做变速运动,小车B 做匀速运动
B.小车A 做匀速运动,小车B 做变速运动
C.小车A 、B 都做匀速运动
D.小车A 、B 都做变速运动
5.全国铁路已进行多次大提速,“一站式直达城际特快列车”的车次前都以字母“Z ”,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
知:
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 h ,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 km/h 。

Z85次和Z86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中________次列车稍大。

6.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

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 ,丙看见乙匀速上升。

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拓展训练】
车次
运行区段
北京 苏

苏州 北京 运行距离
Z85次 北京到
苏州
Z85次
19:35开 次日6:55到
Z86次
19:28开次日6:51到
1379Km
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 (1)该实验是根据_________公式进行Array测量的.
(2)选用的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
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
度较_________(填“大”或“小”)
(4)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斜面刻度尺
的分度值为1cm)
(5)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2.李明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了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成以 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 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 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 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 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 min到达学校。

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自我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