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体会周超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通用6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通用6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通用6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精选版心得体会(一)教学研究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教研话题,面对日新月异不断迭代发展的社会,教学需要改进,我们教学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在改进的中,我们更需要思考改进什么、如何改进。

曹培英老师结合近年的“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组织形式,指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盲目追随热点,而应当立足于教学实际,关注儿童的学习认知特点,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色,提高学习效能。

基于以上的分析,曹教授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出了六点教学改进的主要策略,让笔者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基于单元,着眼整体2023版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例如,在五年级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可以采用“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将体积与体积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对于体积和体积单位,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的经验的。

第一,是感知物体占了多少空间的生活认知经验;第二,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后,知识迁移上的经验。

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先前的学习经验进行对比、类推、迁移,利用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经验:长度单位用什么表示?面积单位用什么表示?体积单位呢?通过这样的提问与对比思考,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得出答案,而且能更清楚地区分出长度、面积、体积间的区别与联系。

当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一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返璞归真,用活教材教材凝结了优秀专家、学者的智慧,教材是教学之本,而我们的课程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实施校本化。

数学(4下)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数学(4下)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知识
进行
运用
四则运算
以两步为 第一章四则运 主,不超过 算 三步
运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掌 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 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的的必 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 算的顺序。
说明:二学段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4—6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四年级下册 饶河农场小学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达到的程度) 其它重要信 息 (方法、数 量、条件)
7.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小数的意义。
知识
理解
理解
小数的意义和 读写法
第四章小数的 意义和性质
理解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联系已有 的知识经验,感悟小数的意 义.
8.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 。
知识
比较
应用
小数的性质和 大小比较
第四章小数的 意义和性质
应用
7.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小数的意义 7.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小数的意义 (二)数的运算 2. 能进 行简 单 的 整 数 四 则 混合 运算 ( 以 两 步 为 主,不超过三步)。 数与代 数
何学琴
韩秀梅
裴瑞莲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分 项内容
课标具体要求 维度目 行为 标 动词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 察、操作,了解三角形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7.认识等腰三角 形、等边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认识 、了 解 程度 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后 应达到 的程度
知识
了解
三角形的特性
了解
乘法的运算定 律
了解
知识
应用
应用Biblioteka 简便计算应用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 数加、减运算。
知识
运算
应用

数学(5上)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数学(5上)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说明:第二学段4-6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饶河农场小学韩秀梅何学琴裴瑞莲课标分析教材分析课标分项内容课标具体要求完成的内容行为动词其它重要信息维度目标学习水平教材章节内容考核点教学后应达到的水平(方法、数量、条件等)数与代数(二)数的运算5、能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小数乘法进行知识目标掌握一、小数乘法根据整数乘法法则进行小数乘法计算。

掌握5、能进行简单的小数除法,小数除法进行知识目标掌握二、小数除法根据整数除法法则进行小数除法计算掌握(三)式与方程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能知识目标运用四、简易方程运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

运用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景,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了解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了解、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目标了解四、简易方程结合实际情况了解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感受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用知识目标了解四、简易方程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掌握(四)探索规律探索简单情景下的变化规律变化规律探索简单情景下能力目标独立操作七、数学广角—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会用数进行编码。

运用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物体的行状图形。

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物体的行状图形。

辨认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知识目标掌握五、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物体的行状图行。

掌握(二)测量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探索掌握用不同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知识目标掌握五、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

掌握统计与概率(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2.通过实验、游戏,感受随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随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感受能力目标感受六、统计与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感受综合与实践1.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体验通过实践活动,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情感感受量一量,比一比面积的组合感受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实践操作经历能力目标感受称一称天平操作感受。

数学(1上)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doc

数学(1上)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doc

2.(1)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说出数位的名称结果目标能用符号词语7.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结果目标结果目标3.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描述 万以内数的大小,结果目标1.(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2.(2)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结果目标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意义在现实情境中1.(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意义能1.(3)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能表示物体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用数结果目标结果目标其它重要信息维度目标行为动词内容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说明:一学段,1—3年级 一年级数学上册 饶河农课标分项内容课标具体要求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达到的程度)(二)数的运算(三)常见的量(四)探索规律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7. 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能图形进行分类简单图形目结果标几(四)图形与位置何与图形1.(2)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过程目标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描述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用上、下、左、右、前、后结果目标探索 变化规律过程目标(一)图形的认识2.能认识钟表,认识认识钟表钟表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数及数的运算结果目标目结果标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与他人过程目标2. (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地结果目标与代数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2)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过程目标综合与实践2.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过程目标感受系过程目标一.1-5的认识和加减法1.认识20以内各数 ,并理解它的意义。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会正确数出20以内的数。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4.1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4.1
结果目标
理解
理解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
认识
平行四边形、梯形。
结果目标
认识
认识
(二)测量
角的度量
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掌握
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结果目标
掌握
角的度量
掌握
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会画特定度数的角。
了解
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结果目标
了解
条形统计图
了解
四、综合与实践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过程目标
体验
数学广角—优化
体验
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求解决问题最。
理解
大数的认识
理解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使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了解
线段、射线和直线
结果目标
了解
了解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
了解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
7.(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了解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结果目标
了解
三位数乘两位数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新课标,我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一、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时间——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例如,“字母表示数”中的第一课“a能表示什么”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代数式”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体会“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又如“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二、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数学(3上)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doc

数学(3上)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doc

数 与 代 数
2、(2)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验,体验 时间的长短。 (四)探索规律
体验
时间的长短
体验
一、时、分、秒
体验
数 与 代 数
探索简单情景下的 变化规律。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说明:第一学段 1—3年级 饶河农场小学
探索 变化规律 简单情景 过程目标 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 周超
体验 数字编码
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 通过观察 结果目标 的特征 、操作,
理解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
理解
(二)测量
1、(1)结合生活 实际,经历用不同 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的过程, 1、(2)体会建立 统一长度单位的重 要性。
经历
结合生活 测量物体长度的 实际、用 结果目标 过程 不同方法 建立统一长度单 位的重要性
理解
三、测量
同分母分数的大 小
理解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
理解
(二)数的运算 数 与 代 数
2、能口算简单的 百以内的加减法 3、(1)能计算两 位数和三位数的加 减法, 3、(2)能计算一 位数乘两位数和三 位数 5、会进行同分母 分数(分母小于 10)的加减运算 口算 计算 百以内的加减法 两位数和三位数 的加减法 一位数乘两位数 和三位数 简单的 结果目标 结果目标 掌握 掌握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 二、四、万以内的加 法和减法 掌握 掌握 1、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 数(和在100以内)。 1、 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 数。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1、 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 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 一位数(不进位)。 1、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分母小于10)
理解

数学(5下)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数学(5下)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知识
知道
理解
5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特征
理解
根据5的倍数特征,找出5的倍数。
4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知识
知道
理解
3的倍数特征
3的倍数特征
理解
根据3的倍数特征,找出3的倍数。
6.了解质数和合数。
知识
了解
了解
质数和合数
100以内的质数
质数和合数
应用
依据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判断出100以内的质数。
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
获得
判断预测
生活经验
第六章打电话
认同
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
体验
经历
生活经验
结合具体情境
第三章粉刷围墙
体积和体积单位
了解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体积,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技能
探索
探索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掌握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经历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
获得
判断预测
生活经验

课标与双向细目关联表学习体会

课标与双向细目关联表学习体会

课标与教材双向细目关联表学习体会
2月26日教研室许主任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课标与教材双向细目关联表学习,听后讲解受益非浅,收获颇多:
收获一、我进一步地认识到《双向细目表》的意义所在,就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也进一步地了解了《双向细目表》的作用,它是命题的依据,是核检内容效度的依据,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

收获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双向细目表》是测验编制的计划书、蓝图和命题的依据。

它是以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为两个轴,分别说明各项测评目标。

帮助教师清理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以确保测验能反映考察的内容,并能真正评量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收获三、关于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要重视课标,如果不注重课标,重难点定错了,教学目标就定错了;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收获四、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对学情的分析等学习,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和质量。

最后,用一段话与大家共勉:要让学生愿意走进你的课堂,让课堂充满观点和行为规范,让课堂充满智慧。

于晓玲彭玉梅
2013、2。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一、问题的提出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广大的教师都在努力认真地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而课程标准的学习掌握和落实,是加大学科教学力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着“目标把握不准”,不知道要“到哪儿去”即学习内容掌握不住的现象;不知要“达到什么程度”即行为动词把握不准的现象。

2012年我们进行了一次说课活动,比以往多加了一项内容,即课标要求及分析,发现教师虽然进行了多次课标学习,但还是感到课标对教学没有起到指导作用。

在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课标与教材对应关系的理解上还有差距。

二、设想解决的办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帮助老师学好、用好课标,寻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即“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希望通过研究分析,了解二者之间的关联,并达到融会贯通。

具体步骤是:1、通读课标,对所教学段目标中的具体目标进行彻底分析,明确课标的要求。

必须认真地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地领悟课程标准,并用它去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本项内容是通过表中的前三项解决。

2、通读教材,对教材要做全面的分析,通过思考课标具体要求的每一条,教材是用什么内容来落实的。

从而让课标的每一条都在教材中得到了落实。

再思考,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是落实课标具体要求的哪一条的,从而让教材的每一个内容在课标中都有明确的指导。

此项内容是通过表中的后三项解决。

3、通过从课标到教材,从教材到课标的分析,使我们完全理解课标具体要求与教材内容是双向对应的关系,真正明白课程标准是我们实施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我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哪些能力的培养、进行哪些方面的价值观培养、情感教育等,都在课标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教材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教材为课标的实现提供了情境和例证素材,更加直观化。

我们所用的教材也好,教参也好,都是围绕课标来编写的。

浅议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浅议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浅议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作者:周超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10期周超(黑龙江省饶河农场小学黑龙江饶河 155700)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两个方面。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因而数学教学方式和内容必须得到加强和改善,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新的要求。

该文通过对新课标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对策的阐述,来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形象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097-011 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1.1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第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老师对新教材的教学目的把握不准确,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性过强,使学生很难做到自主创新学习做到举一反三。

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第二,新课改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他们依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能力。

因而,教师应该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抽取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2)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下,小学生的思维依然受到传统的教育方式影响。

在小学生数学的学习中,他们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然而大量的习题只是机械的去记住解题方法很难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一是各种运算法则掌握不牢固,计算的速度慢、准确性差;二是数学思维定势严重,缺乏变通,解答问题的方法单一,更是缺乏发散、求异的创新思维;三是数学应用能力差,主要表现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按照老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缺乏自身的想法。

1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过阅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相比较以前的课标,将“双基”修改为“四基”,明确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是巨大的进步。

“四基”指引我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以前强调的双基,即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反复进行练习。

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明显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题型稍微变动,就无从下手,说明长时间只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既能,使得学生学得比较机械。

学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运算、演算例题等一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注意给学生渗透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研究数学的许多思想和方法都是逻辑性强、抽象度高,小学生不易理解。

例如:在讲2、5、3的倍数特征时时,第一节课先讲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但接下的第二节课要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这两节课要讲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在思维上存在着一段跳跃。

因为第一节课学生们注意和观察的是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学有什么特征,而第二节课则变成了观察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什么特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24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24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24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1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

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

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

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

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在数学学习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学期教学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发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育作用。

怎样才能使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即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生怎样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中给出了精准而又通俗的解释,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

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作为现代人,必须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会学习的能力,并且终生都要不断地学习。

2023年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2023年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2023年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本学期,我校研读了《新课程标准》。

我也有了新的领悟。

下面就《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谈谈我的一点体会:一、__版和版,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基本理念有所变化,可以概括为“三句”变“两句”,“6条”变“5条”,理念中还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课程总目标亦从四个方面改为了三个方面,变得更加具体、准确。

“双基”变“四基”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即: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

教学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相比较以前的课标,将“双基”修改为“四基”,明确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指引我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以前强调的双基,即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反复进行练习。

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明显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题型稍微变动,就无从下手,说明长时间只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既能,使得学生学得比较机械。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是巨大的进步。

二、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基本理念要求:“要重视直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就会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小动物举行赛车比赛,学生就非常感兴趣的参与进讨论中,最后得出车轮是圆形的跑的最快。

2023年有关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5篇

2023年有关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5篇

2023年有关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5篇有关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生活即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

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

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

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

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

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

2023年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2023年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2023年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暑假再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其实以前都是匆匆一瞥,没有细细的品读。

经过这一次的抄写《新课程标准》,我感受颇深。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下,教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这一道数学题,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数学课本里每学期都会出现几节活动课,但是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把它忽略掉,或是简单的一笔带过。

学习过新课标后,才明白数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数学活动中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数学活动经验。

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适实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2《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不仅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知。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制定有效教学的法宝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制定有效教学的法宝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制定有效教学目标的法宝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局江川农场学校张有建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局双鸭山农场中学陈金莉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局853清河中学董有敬【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于2013年引进许新德主任的“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标分解和细化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建立更为精确的教学目标,同时为正确处理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找到了一把很好开启的钥匙。

有效的教学目标,才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定位,包括重难点的确定,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体现教学目标最终考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依托“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可以帮助教师避免教学中的各种失误,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课堂教学效率分解和细化有效教学目标一、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现状2011年国家教育部新制定《化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根据化学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化学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力求从化学教学的目标、目的、观念、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以满足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合作。

在新课程教学实施中,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共同研究,相互合作,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023小学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2023小学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2023小学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2023小学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1今天听史教授从: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数学课标的解读,收获很多,体会颇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师互相作用的过程。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心得体会)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3、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

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

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把锁学生们像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

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4、通过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有教学作出严格的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小学数学《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体会
饶河农场小学周超
学习《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

在这两年中我经历了学习——体会——运用的过程。

对《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将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第一,《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明确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我们实施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我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哪些能力的培养、进行哪些方面的价值观培养、情感教育等,都在课标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教材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教材为课标的实现提供了情境和例证素材,更加直观化。

我们所有的教材也好,教参也好,都是围绕课标来编写的。

教材是手段,是课标和教学之间联系的纽带。

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

第二,《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对教学行为有了具体的指导。

通过解读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方式定义为"以技能、能力培养要求带知识",表述形式为行为目标。

这种表述方式的变化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更加突出数学教学对技能、能力培养的关注;二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三个要求合为一体,使课程标准的每一条都具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教学实施意义和评价意义,课程标准因此而成为教师直接可用的教学依据。

以"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这一条标准为例,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和应用:
(1)这条标准要求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两方面的要素。

(2)这条标准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这就要求教学的重点应放指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上。

如果我们仍只注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就不免出现学生死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现象。

(3)这条标准可以直接用来评价学生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学习情况。

如果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测评题目达到上述要求,就可以说学生达到了这条标准。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条标准来设计对学生的测评题目。

2014.1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