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1、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doc
1、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答:区别: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
这时,课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
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二者是不同的。
联系:1.相互规约: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与课程发生了联系。
教师必然以各种课程为中介,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往,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的确定源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的设计也必然因教学内容不同而异,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方法亦不同;教学评价也必然要参照课程中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来进行。
而课程实践在选择、确定目标、编排内容时也必须考虑教学实践的规律和可操作性,因此课程编制的过程也是对教学的规划过程;课程的评价也必然将重点放在教学实践中实际运行的课程,从而与教学评价密切相关。
2.相互融合其一,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教学的传统内涵是,教学基于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效传递内容的过程,是忠实地实施既定课程计划的过程;教学的重心是有效传递内容,而不是变革内容,教学研究也因而成为关于内容传递的工效学。
而实际上,由于课程在本质上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普遍性的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都有关于特定内容的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样,就使得教学成为教师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内容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学成为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由此,“学会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会如何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与学生共同创生课程。
其二,课程作为教学事件当“体验课程”取代“制度课程”而处于教育的核心时,课程不再仅仅是表态的书面文件(教科书、教学指南等),而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经验。
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师教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南关初中课程标准、教材与课堂培训资料现今的课程,和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以前的“教学大纲”变成了现在的“课程标准”。
以前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按照大纲要求,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而现在,课程标准没有规定教师应该教哪些东西,它强调的是学生应该学会什么,达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哪些要求,至于教材应该安排哪些内容,怎样安排,教师怎么教,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将先对三者的具体内涵做以概括。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包括: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等等。
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资料等等。
新课程改革下给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专业道德水平到教学理念,从知识结构的重组到教师角色定位,从教学行为转变到追求教学艺术的臻美,全方位诠释新课程下新型教师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实践“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要求。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论新课程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论新课程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摘要】: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一方面,教材编写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1)教材编写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编写者必须理解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各部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充分体现。
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科书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载体。
编写教材的思路、框架和内容不应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教材内容要符合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不能无限增加难度。
教材内容的设计和呈现应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要符合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达到。
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只是最低要求和基本要求,为编写多样化的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教科书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和再组织。
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不同的写作风格、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和形象体系。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差异很大。
教材编写者应尽量反映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的特殊发展需要,考虑当地教育发展水平、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符合课程标准、反映当地实际的独特多样的教材。
教材的内容选择、难度和印刷质量要符合当地水平。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一方面,教材编写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
探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探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课程标准,以规范学校教学工作。
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历史在初中的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旨在分析二者的互动关系,以期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按照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由相关教育部门制定的。
历史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文件。
历史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通过明确学科的基本观点、内容和要求,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历史教育教学。
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初中历史教材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由专业教师和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材料。
教材编写旨在贯彻落实历史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历史知识。
同时,初中历史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编写也需要充分吸收社会上的卓越历史学家研究成果,确保教材内容可靠、权威。
三、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课程标准是制定教材的基础和依据。
教材编写者需要遵循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标准中规定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合理地融入到教材中。
其次,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
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标准的要求,挑选并组织优质的历史知识和素材,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同时,教材还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最后,课程标准和教材都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目的。
四、优化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加强课程标准的研究和修订工作。
论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论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育教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的标准,而教材则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用书。
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实施。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探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一、理论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材的基础,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实现载体。
首先,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规范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
教育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只有在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指引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对于课程开发人员,课程标准是进行教材编写的基础、辅助和参考依据。
其次,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实现载体,是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象呈现,是教学活动中学生所接触到的主要教育资源。
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是学生实现合理的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和优质教学的重要保障。
教材编写贯穿着课程设计、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等多个环节,对于教材编写人员来说,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
总之,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没有课程标准,就没有教材;反之,没有教材,课程标准也就成为一个空洞无物的内容或几句话而已。
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就像是指导和实现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实践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的应对。
首先,许多教师会认为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实现方案,其内容和要求应该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然而,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和各个出版社往往会按照自身的理解和实际需要进行一定的改编,包括增删、完善等操作。
因此,教材和课程标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和运用。
课标和教材关系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原则不同之一,就是它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而不是知识点,更没有像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内容概述线索、陈述结论。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其“内容标准”不是硬性地罗列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而是以这些知识反映和支持课程目标。
因此,同样依据一个课程标准所编写出来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才会差别很大。
目前,正在进行初中新课程实验的许多教师面对多元化的新教材,往往感到“心中无数”,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才是合适的。
他们往往用“一纲一本”的观念处理“一标多本”的教材,由于生怕在高考等各种考试测试中“吃亏”,因此就采取了事无巨细、只要是课本上的知识点便“滴水不漏”地加以讲授的处理方式,这完全是在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它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反映出,在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教材”仍然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垄断地位,他们是在继续典型的“教教材”,而决不是在“用教材”。
追根溯源,教师心中没有课标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与把握,这才导致他们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心中无数”、无所适从。
“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者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唯一根据,各种版本的教材则只是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课程资源之一。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一标多本”下的教材,取“为我所用”的态度,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相关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相关史学研究新成果等进行整合,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开发、改造、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赖以拓展思维并实现超越的坚实平台。
有必要指出的是,教师在避免“教教材”的同时,还要避免“去教材化”倾向。
“去教材化”表现为一些教师认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索性不研究教材,把过去的“以本为本”改为完全脱离教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关系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关系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文件,它们之间有着
密切的关系。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计划和指导,是教师在备课过程
中所遵循的框架;而课程标准则是教育部门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规定
了课程设置的内容、目标和要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学大纲
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学大纲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目
标和要求,而教学大纲是在此基础上具体落实的产物。
教学大纲中包
含了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具体
规定,它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具体操作指南。
其次,教学大纲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
教学大纲中规定了课程的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每堂课的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备课和授课。
通过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可以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再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关系。
教学大纲是在
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课程
标准的要求,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学大纲也可以反馈到
课程标准中,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标准,促
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它们共同构成了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
了有力支持和指导,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学校和教
师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时,应充分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课程提出的最基本的 要求。
教材
• 美术教材:是美术 课程内容的重要载 体,主要包括教科 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教材定义
• 广义: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 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教材。
• 狭义:教科书
国审教材
关系
•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组织,教 材与课标间是“木本水源”的关系。
表达方式更为理性平和
• 删除了原来的一些比较情绪化的表述,如“我国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 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 能……”,使得文本的表述更加平和。
知识与技能要求更明确
• 将“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在“评价要点”中, 运用量化和具有量化意味的限定词,让学习目标具体化。 比如,要求学生“知道中国美术史中的5位以上有代表性 的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 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 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等等。
材编者
• 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原则、指 导思想、内容选取、栏目设计)
• 教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学生学 习的工具,是链接课标与教学间的纽带, 达到课标促进学生发展才是目的。
教师角度
•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 理念、性质、总、分目标、理念→观念 • 2、认真研读教材 • 编写意图、内容前后联系等 • 3、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
性的使用美术教材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高职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组织了教材。教师只有不 为教科书所束缚 ,才有 可能在教学方法 的选
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时有所创新并体现个 人的教学风格 。在这个前提 下 ,我们就可能接受 与教 科书有 关 的一些教 学过 程和教 学方 法的变 化 :授课顺 序是可变的;授课时 间是 可调的 ;教学实例是可选 的;教 科书中的内容不一定 是必须用 的或必须掌握的。
求。一般来 说,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 、教学设计 和评价过程 中的具体
问题 ( 如教材编写体系 、教学顺序安排及课 时分配 、评价 的具体方法 等) ,不做硬性 的规定 。课程标 准的主要 关注点是 学生学 习 的过 程和 方 法 ,以及伴 随这一过程而产生 的积极情感 体验 、正确 的价值 观和职 业素质的养成 。
课程标 准 教材 教 学
但 它不能代替课程标准而作为唯 一的教 学依据 。教 学要按照课标准来展开 ,而不是按 照教材 来进行 ,在 实际教学 中必须搞 清三者之 间的关 系。
关 键 词 :高 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 育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作 为 高 等教 育 发 展 中 的 一 个 类 型 ,肩 负 着 培 养 面 向
教 师 教 学 质 量 的 重要 准 则 。教 学 大 纲 主 要关 注 点 的是 知识 点 、教 学 顺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法 的知识载体 ,是进行教学活 动的
基本工具 ,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面 向生 产 、建设 、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 的高技 能人才的重要保证 。广 义的 教材是 由可供学生阅读 、视 听和借 以操 作的材料 ,即教科 书、教 学参
点 ,以篇 、章、节 、目等顺序排列该 门课程 教学内容 的主题 、分题和 要点 ,并规定本 门课程教 学 内容 的范 围和分量 、时间 分配 和教 学进 度。同时大纲本 文还把该课程有关实验 、实 习或其他作业题 目及教学 时数的分配规定 下来 。附录部分则列举 各种教学参考 书和资料。它是 编写教材和进行 教学工作 的主要依据 ,也是 检查学生学业 成绩和评估
浅析中学历史课标与中学历史教材的关系
浅析中学历史课标与中学历史教材的关系作者:冯泽会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05期摘要:随着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实施,历史课标与历史教材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个历史老师都必须深入了解的。
历史课标是历史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把握好历史课标与历史教材的关系可以有效促进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标;教材;关系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79-03任何学科的课标都规定着这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框架,并对这门课程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但要做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光研究课标还是不够的,还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所以分析中学历史教材与中学历史课标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一、概念解析(一)什么是中学历史课标历史课标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是历史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实施的依据。
它规定了历史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1]。
在中学历史课标中,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而内容目标则按照学生的学习板块和学习的主题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
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则是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的以及可操作的具体行为动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渗透。
(二)什么是中学历史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材既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活动的主要凭借。
在很多人眼里会把历史教材与历史教科书对等,认为历史教材就是历史教科书,这只是狭义的历史教材,而中学历史教材的含义所指应该是非常广泛的。
新课改下的大教材观认为中学历史教材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各种历史教学材料,包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中学历史练习册、地图册和填图册等;历史补充读物;历史教学工具书、挂图;历史文物、模型等实物教材;历史学科方面的音像教材[2]。
,举例论证生物学教材与生物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
举例论证生物学教材与生物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
生物学教材与生物课程标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指导,共同推动着生物学教育的发展。
下面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论证这种关系。
首先,生物学教材通常是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来编写的。
例如,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概念和原理,那么教材中就会包含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释,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教材还会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章节和单元,以便系统地覆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生物学教材可以对生物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和说明。
有些生物课程标准可能会比较抽象或晦涩,难以直接理解。
而教材则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图表和实验等方式,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此外,生物学教材还可以补充和扩展生物课程标准中没有详细涉及的内容。
生物领域的知识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研究成果和发现可能还没有被纳入到课程标准中。
而教材可以根据最新的科学进展,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后,生物学教材和生物课程标准之间还存在反馈和调整的机制。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会收集到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这些都可以为修订和更新生物课程标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新的课程标准又会对教材编写提出新的要求,推动教材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生物学教材和生物课程标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它们通过紧密的联系,确保了生物学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物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
课程标准是规定学生在一定学段内所应学习的课程内容和要求,而教学大纲则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详细规定。
本文将就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首先,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段应学习的各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注重前瞻性和科学性,要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教学大纲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文件,它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详细阐述和具体规定。
教学大纲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教学大纲的编写应当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渗透和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它们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要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注重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改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总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它们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当充分重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希望全社会都能共同关注教育教学工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育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达到的标准的规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而教材则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具体载体。
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指导。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要求和达到的标准,教材编写者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内容,确保教材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只有这样,教材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其次,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课程标准是抽象的、原则性的文件,而教材是具体的、实践性的载体。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
教材内容的设计、编写要贴近课程标准,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目标。
只有这样,教材才能真正成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再次,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要求,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而教材的编写又可以为课程标准的完善和提高提供参考和支持。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
最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是动态的、发展的。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发展的,二者需要不断地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育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指导,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动态的、发展的。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概念,它们在教育体系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一个总体规划,它规定了学校应该提供
哪些课程,以及这些课程的时间安排。
课程计划是学校教学工
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对某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指
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该门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评价
方式等,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程标准是保证学校教
育质量的重要工具,也是教材编写和评价的依据。
3.教科书: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用于课堂教学的主要
教材。
它包含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首先制定课程计划,确定学校要开设的课程及其时间安排;然后制定课程标准,规定某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最后根据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提供具体的教学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备课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联关系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联关系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密切相关的。
一般来说,课程标准是规定学生应当达到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而教材则是达成这些要求的具体工具和载体。
因此,教材应当按照相应的课程标准编写而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具体来说,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点:
1. 教材应当围绕课程标准展开。
教材的编写应当根据相应的课程标准,包括学生应该学到的内容、学习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等等,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相应标准有针对性地学习。
2. 教材要反映多样性。
课程标准所涉及的范围是很广泛的,不同的文化、地区、历史时期等等都有各自的特色。
因此,教材应当反映出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多样性。
3. 教材应当是可靠的。
教材应当基于可靠的、准确的研究和数据,以确保学生所学的内容是正确和有价值的。
4. 教材的更新要与课程标准同步。
课程标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材也应当相应地进行更新,以及时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因此,教材的编写需要根据相应的课程标准进行管理和调整,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和教师对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需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国家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对教材编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以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内容的要求。
教材编写必须紧密围绕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教材编写者需要深入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将其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始终,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同时,教材编写还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要求。
教材编写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材编写者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材编写还需要结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最后,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质量评价的要求。
教材编写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严格的自我评价和专家评审,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时效性。
教材编写者需要不断改进教材内容,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教材编写还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性和适应性,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总之,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教材编写者需要深入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紧密围绕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材编写,确保教材内容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教材编写者能够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读书笔记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了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数学课程发展面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总体思路、课程内容与要求作出了说明,给出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总体主线。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课堂教学的指导,认真学习其精神,对其进行解读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问题,建议1.新课程改革的十大理念(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
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
指导思想 内容要素 内容框架 编写思路
高中化学教材
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继承传统与教材体系创新
科学研究的传统 教材编写的经验 教学研究的成果
教材体系创新:学科线索+教学线索
化学2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标准
⒈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 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 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 要作用。 ⒉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⒊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 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 领域中的应用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 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
从乙烯到乙酸乙酯合成路线设计(有机物之间 的相互转化关系)
绿色化学思想 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
有机高分子的合成
有机高分子: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 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 ②实验探究 :乙烯、乙醇、乙酸 的主要化学性质。 ③讨论: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 线。 ④对比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 。 ⑤实验: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 检验。 ⑥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⑦查阅资料: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 发展。
从化石 燃料获 得有机物 来自食品 的有机物 人工合成 的有机物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烷烃
石油炼制 乙烯(乙炔) 烯烃
煤的综合利用 苯
苯的衍生物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合物
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总体上讲,把握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应基于课程理念。
因为,所谓课程理念,就是我们对课程目标设置与实施的集中阐述。
课程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都是从理念中延伸和拓展出来的,是我们把握课程标准、理解教材要求、规范教学行为的基础。
就教学行为的要求与规范来说,关键在于把握“标准”的意义,既涉及教学,也涉及评价。
根据我的经验,要谈清楚这个问题,区分内容标准、标准答案和评价标准这三个概念是不能回避的。
一是内容标准不等于标准答案。
内容标准固然包含对学科知识的要求,但我们称之为“标准”的东西,它的真正标尺不在于特定学科知识的标准答案,而在于凭借相关知识支撑本课程特定目标的表现。
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标准,取决于他是否按标准的要求“作为”了,或学生的“作为”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二是内容标准是制定评价标准的基础,但不等于评价标准本身。
实际上,列入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是基本标准(或最低标准),而评价标准是级差标准。
换句话说,内容标准衡量的是学生“该做什么”、“做了什么”,而评价标准衡量的是学生“能做什么”、“做了多少”。
三是评价标准也不等于标准答案。
尤其是出于课程性质的要求,评价的核心,不是文字规范,而是基本观点。
水平的区分,应取决于实际水平的表现,来自于基本观点的把握,见之于具体材料的使用或阐释。
可见,由此制定评价标准,不可能是标准答案式的。
所以,从内容标准的陈述方式来看,相对于以往以陈述知识性内容为主干的模式,行为化、目标化是其突出的特点。
比如,它采用有特定意义的行为动词,使相关内容的把握在方向、水准和范围上有所限定,并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
它既包含了三个维度,又表达了水平要求,无论哪类目标要素的隐含要求,都能以个性化的具体行为这种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样,就把“了解”“理解”“使用”这类抽象的水平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有个性、有限定的操作行为了,并通过这个行为的完成,来表现学生的实际水平。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而教科书则是教育的基石。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重要性、编写原则和实施效果展开讨论。
首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教学的指导工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本好的教科书,能够系统全面地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更是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编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即内容应当科学准确,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科发展规律。
其次是系统性原则,即内容应当系统完整,层次清晰,能够覆盖教学内容的全貌。
再次是针对性原则,即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最后是灵活性原则,即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
最后,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实施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本好的教科书,不仅要求编写精良,更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要善于利用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实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完善教科书的编写,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
从乙烯到乙酸乙酯合成路线设计(有机物之间 的相互转化关系)
绿色化学思想 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
有机高分子的合成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有机物性质、来源及其重要应用 在化学2乙烯、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 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 ……
关系:
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有机物与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
合理建构内容体系——化学2 第3专题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编写思路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查阅资料: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 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 ②实验探究 :乙烯、乙醇、乙酸 的主要化学性质。 ③讨论: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 线。 ④对比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 。 ⑤实验: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 检验。 ⑥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⑦查阅资料: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 发展。
从化石 燃料获 得有机物 来自食品 的有机物 人工合成 的有机物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烷烃
石油炼制 乙烯(乙炔) 烯烃
煤的综合利用 苯
苯的衍生物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合物
酒精饮料 乙醇 (乙醛) 食醋 乙酸 酯化反应 葡萄糖(检验) 蔗糖 淀粉(水解) 纤维 素(水解) 酯 油酯(皂化反应) 蛋白质(盐析、变性、水解) 氨基酸 (结构)
三、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 的关系?
课程标准
指导思想 内容要素 内容框架 编写思路
高中化学教材
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继承传统与教材体系创新
科学研究的传统 教材编写的经验 教学研究的成果
教材体系创新:学科线索+教学线索
化学2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标准
⒈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 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 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 要作用。 ⒉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⒊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 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 领域中的应用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 化学”思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