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
课程内容 吸收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新的观念
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 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代表党史研究的最 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为依据 加以叙述。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的提法,改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再如将原“实验稿”中“七七事变”后“全面 抗战”开始的说法,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
中国近代史: 删减:左宗棠收复新疆、魏源、严复、 詹天佑、侯德榜。 增加:义和团、袁世凯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混战、解放区土改、齐白石。 变化:降低要求——邓世昌;黄埔军校; 增加要求——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现代史: 删减: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宪法、国企改革 、《民法通则》、《刑法》、“亚太经合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教育、文艺 、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 增加: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变化:降低对英雄人物的要求;对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民主政治的要求,从具体事件变为要求掌握宏 观进程;突出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认识改革对中 国发展的重大意义,突出对改革的宏观掌握。
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这些内容从“线”的角度来说,突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族”性。
教科书具体的呈现方式,是在单元框架 下设课,在课中设子目。
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 元的内容。
如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 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 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 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 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 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八国列强组成 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
(3)对课程内容中的具体条目进行修订,使其进一步 完善。修订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修正具体行为动词,便于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达成要求。。
如,“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改为“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 识”;“懂得自尊和自耻”改为“自尊、自爱”;“能够自觉维护集 体的荣誉和利益”改为“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社会生 活的发展变化”改为“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 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改为“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等等。
(二)能力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 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 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 ②矫正个别认识局限,使课程内容规定更加科学。
如“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改为“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改为“理解情 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 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改为“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 观、完整的自我概念”;“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改为“知道法律是由 国家制定或认可”;“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改为“积极与同学、朋友 和成人交往”;“克服‘逆反’心理”改为“调适‘逆反’心理”;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分目标,改变了过去四 字形式的表力”这一分目标,调整了具体内容的前后顺序, 以与“内容标准”相符合。具体还增加了对提高媒介素 养的要求,这与时俱进地体现了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和新 要求。
新课标 新教材 新教法
二、新教材
• • • • • 什么是教材? 新中国教材改革经历了哪些阶段? 新教材“新”在什么地方? 教师如何利用教材? 高中各科课程必修选修模块
什么是教材?
• 《中国大百科 教育卷》对教材的解释是:(1)根据一定学科任务, 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 式来具体反映;(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对教材的界定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 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通常按照课程标准(或教 学大纲)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包括文字教材和视听 教材。 • 日本学者欢喜隆司教授认为,“从总体上说教材是受学校教学内容所 制约的。它源于实质性的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 计划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学习活动在 心理上和实践上主动地作为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成分加以掌握的物 质对象和观念对象。 • 传统教育派认为:教材是历史积累的人类经验,是学校各学科的目的 内容或材料。现代教育派认为:教材既包括师生所从事的活动,又包 括完成此类活动所应用的各种材料或工具。教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 的)和无形的(精神的)。
杨友明
一、新课程
• 课程标准的含义 • 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 标准? •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的含义
•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 量要求。 • 国家课程标准所要体现的国家意志,突出地表现 在国家所规定的国民素养或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上。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从而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和操作化。正因为国家课 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所以它具有统一 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规定了各课程门类 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从而成为教材编写、 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标与新教材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兼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在课程与教材方面取得的成绩
• 改革了多年来只设置国家课程的现状,首次设置了部分地方课程
• 打破了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
• 制定了小学与初级中学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 允许地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
• 选择教材的权力下放到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新教材新在哪里?
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学习模式
新教材的新理念
新教材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 续、和谐地发展。
内容力求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新教材新理念
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 生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人本化”和“实用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对比二
课程标准进一步删除繁杂计算和应用价值不大的内容 (如较大数目、多位数小数和带分数的四则运算。笔算加减 法原则上只要求三位数以内,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 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对于大数的意义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来感受,并能进行估计。 在第二学段里增加“负数”内容,要求在熟悉生活情境中了 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两个学段都强调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第一学段里提倡 算法多样化,第二学段里鼓励算法多样化。强调避免程序化 地叙述“算理”和机械训练应用题。
例:一米约相当于_____根铅笔长;北京到 南京的铁路长约1000_____ 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如一片树叶)的长 度 如何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
对比一
新教材将现行《大纲》教学内容中的“量与计量” 并入“空间与图形”之中,更加重视量与量的单位 的实际意义,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传统的算术应用题独立成章,过于注重问题的类 型和固定解法,对问题的实际背景并不关注,并且 “人为”编造痕迹明显、技巧性过强 新教材不再单独设“应用题”教学单元,精简了 缺乏实际背景和技巧性过高的算术应用题;选择了 现实的、真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探索价值的贴近学 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提倡运用图画、表格、文 字等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新教材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新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新课标、新教材的推行,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新教材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注重基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新课标、新教材在保持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道德品质、审美品质等。
3. 强化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新课标、新教材强调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优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综合化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综合化。
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标、新教材教学实践策略1.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4. 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课程综合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课程综合化。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教材整体介绍PPT
4.遵循育人规律
• 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 治学习的规律。 • 包括: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 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满足多样化 的需求
采用开放式 提问、开放 式讨论、开 放式留白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在教材中,以丰富 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 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材 料; • 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 • 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有机渗 透。
新课标解读 与 新教材介绍
提纲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二、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2006年 • 思想品德课 标修订组成 立
2011年4月
• 课标修订稿 基本定稿
2007年底 • 形成课标初 步修订稿
2011年11月 • 新课标由国 务院批准正 式颁布
• 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和能力 ”。 • 增加“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 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 正义感”。
一些重要修改:
• 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这一内容要求 。 • 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 达权、监督权”。 • 增加“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维护社会公 正”、“参与公共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 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 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 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 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 复、螺旋上升。
2024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先睹为快:有哪些变化如何用好
加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1
注重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注重教材内容的时代性 2
融入当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变革等元素
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运用图片、视频、游戏等形式增强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4
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将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融入教学内容。教材的设计更加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并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 解决能力、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等。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新教材内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体现新时 代发展理念,帮助学生理解时代精神。
新教材编写的4大设计原则
1 1. 突出核心素养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将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 等要素有机融合,构建完整的 学习体系。
数学新教材的变化趋势
注重数学本质 1
强调数学思想方法
加强与生活联系 2
突出数学应用价值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重视信息技术应用 4
推动数学教学改革 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并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英语新教材的变化趋势
1
教材内容更新
历史新教材的变化趋势
1
更加注重史料分析
新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 解释能力。
2
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新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树立辩证唯物 主义历史观。
3
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历史解释、历史探究、历史评价 等核心素养为目标。
新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
二、中年级教材分析:研课标 说教材。
三、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课标解读。
四、结合新课标就某一课题说说教学设计。
问 题思 考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天有幸与专家组的老师们再一次重温《小学语文新课标》,知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因而在目标一项,建议由“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具体地讲,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切合学生学习的目标。
同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从三个维度出发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还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新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
主 题
新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
主讲人
学
习
摘
录
一、一二年级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便是初中语文课程的调整和更新,《新课标》作为一套新的教学大纲,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一、背景介绍《新课标》是指新一代标准的教材内容和教育要求。
它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目标,力求更加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
初中语文作为《新课标》改革的一部分,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理解课文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作者的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置《新课标》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文本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重阅读、写作、听说等各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新课标》要求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不仅仅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六、师資隊伍《新课标》意味着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通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七、总结《新课标》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为初中语文课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
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力而为。
(以上内容为《新课标》初中语文解读的一部分内容,旨在介绍《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影响和改革。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
04 新评价方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知识技能评价
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包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 掌握等。
思维能力评价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包括逻 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情感态度评价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学 习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
实践能力评价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动 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详细描述
启发式教学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问、讨论 、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情境式教学
总结词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 方法。
详细描述
情境式教学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创造接近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 识的应用和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其对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感谢您的观看
教师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性
评价教师是否明确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根据 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价教师是否能够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 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科学性
评价教师是否能够科学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 容,是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氛围良好性
评价教师是否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 否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新课标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注重过程 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02 新教材分析
新教材特点与亮点
综合性增强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解读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一套指导高中教育的教育标准,旨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标准于2017年颁布,2018年开始全面实施。
本文将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分析其背景、内容、影响及实施方法。
一、背景和意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背景下颁布的。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容解读新课标主要包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等内容。
课程方案规定了学生修习的课程门类、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等。
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评价标准、教学方法等。
教材则根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
课程设置上,增加了选择性、整合性、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评价方式上,强调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法为保障新课标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宣传和培训,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
其次,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评价方式等。
此外,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家长和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实施方案,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该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新课标的顺利实施,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历史新课标与新教材分析
.历史新课标与新教材分析壹、本课程内容简介1、新课标简介2、新课标与新教材3、新课标与新方法4、新课标与教师贰、主要学习目标随着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历史课程、教材和教法的改革也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次培训,旨在使中学历史教师了解国内外历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
叁、教学过程(壹)历史新课标简介一、初中《历史与社会》(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1、《历史与社会》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3、《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将给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使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评价从追求惟一的、固定的结论转变为注重个性化的思维过程,从单纯的纸笔测试转变为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教学环境也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空间,并提供多种教学选择,强调社会实践,使课程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
(二)设计思路构建本课程基本框架的思路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目标的递进关系和内容的逻辑顺序。
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解读高中语文从2020年开始实施新的课标和教材,这对于广大高中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改革。
新的课标和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对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学习资料。
一、新教材的特点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突出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特点。
教材内容广泛覆盖了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历史、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
教材中的课文选材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此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新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阅读理解题、写作训练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新的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修养和思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本,系统地分析文本,准确地归纳总结文本的主题和要点。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学生需要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身经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形成独立的见解并能够清晰地进行论述。
三、教师的教学重点对于教师而言,新的教材和课标要求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料和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学生的学习策略对于学生而言,要想顺利掌握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他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首先,学生应该注重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文学修养。
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
一、《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是根据2024年国家教育和创新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最新规定及时的与时俱进的引导教育的教材。
它系统地总结了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并对每个学习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享。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六篇典型的解读。
二、《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第一章:文学与认知《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第一章重点介绍了文学与认知的关系。
它强调了文学作品对于学生认知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和《西游记》,告诉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拓展自己的认知能力。
此外,该章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心理素质。
三、《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第二章:口语与表达《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口语与表达的技巧与方法。
它包括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表达,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该章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口语技巧,如演讲和辩论技巧,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第三章:阅读与理解《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第三章对阅读与理解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它包括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该章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如速读、精读和泛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五、《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第四章:写作与创作《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第四章介绍了写作与创作的技巧与方法。
它包括了如何进行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以及如何进行创意写作。
该章还强调了写作与创作对学生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些写作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第五章:鉴赏与评价《2024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第五章主要介绍了鉴赏与评价的技巧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
1 、新课标的初衷
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
改变了过去由知识系统构建课程,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
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
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第一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小到大的生活环境
新课标的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近到远的生活关系”
2 、新课标的修订
2006年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
2011年新课标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颁布。
3 、课标修订的原则
(1)深入完善的原则;(2)与时俱进的原则
4 、修订后课标的变化
(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修订后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10)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二.新教材的编写原则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原则
2 努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的原则
3 力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原则
4 遵循青少年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原则
5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原则
三.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
1 教材的总体设计
2 教材的呈现方式
3 教材的逻辑进路
4 教材基本意图
5 教材的总体框架
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1、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充分落实课程的思想性。
2、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深入理解本课程的特殊性。
(1)目标的特殊性。
(2)方法的特殊性。
3、根据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本课程的四种基本的教学方式。
4、本学科的四种教学方法是:讨论法、体验法、讲解法和实践法。
(1)讨论法在课堂上的过程是:
首先,由教师提出学生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问题,或学生关注的话题;然后,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再后,教师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评价,说出自己评价的依据;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化主流的价值观点。
(2)体验法是在课堂上:
首先,由教师展示已经创设好的相关情境,这种情境多为用现代技术表现的现实事例;
然后,让学生通过视听经历和感受情境中的内容,从体验中再进行感悟和思考;
再后,让学生们在体验、感悟和思考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感言和认识;最后,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内容进行归纳,再提升到理性的层次,从而得出思想和观念性的认识。
5、关于本学科的备课过程
首先、认真研读本框题教材内容以确定此框题的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是本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不是其它学科所说的知识点。
要准确确定教学要点,你要研读教材,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实施。
第二、构建课堂教学结构
要把一节课的内容要分成几个部分或板块,板块的划分多是依据本框的教学要点。
第三、确定各板块的教学方法和过程
根据每个板块的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再根据前面讨论的教学方法,来确定教学过程。
第四、撰写教案确定课堂上的重要语言。
第五、制做课件和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