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1

2018-2019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1

2018-2019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45分)1.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

我市某中学全校师生组织在一起,观看开幕会,聆听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大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

这主要表明()A.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 D.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社会发展2.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浙江省已故乡村医生“兰小草”王珏连续15年向社会捐助善款,这种行为()①这是一种亲社会行为②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③能更好地体现着人生价值④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 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是()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③关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 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在网络上交朋友、发祝福、抢红包、学习医、购物……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但同时,网络诈骗、网络售假、网银被盗等也随之出现。

对此,我们应该()①充分享受网络交往带来的乐趣,把网络作为我们生活的全部②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③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④拒绝使用网络,避免受到伤害。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5. 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①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网络谣言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④网上谣言太多,我们不要相信任何网络信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6. “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24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24

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网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

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

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 ,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

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 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B. 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C. 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D. 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

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 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 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存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

B.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辩》《天问》,宋玉的《九歌》等。

C. 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D. 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

这三副对联依次是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人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A. ⑤②③B. ①③④C. ⑤③①D. ①④③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家在乌镇,后园的门一开,便望见高高的寿胜塔。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语文课上,李老师分析《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盘庚坚决不改变迁都计划的原因,以此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

(3)自古文人多傲骨,如古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现了文人自尊傲岸、刚强不屈的性格。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

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重点字:戎、泗)(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重点字:悔)(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战国时的六国,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却亡于秦国。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理由是“”;杜牧则认为“”,就能抵御秦国。

(2)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写作者乘一叶扁舟浮于浩瀚水面,境界高远,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所写景致十分相似。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原卷版)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原卷版)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秋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2019.01命题单位: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2017年开春,《朗读者》甫一推出,立即引发了荧屏内外热切的关注,迅速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电视节目。

人们从不同视角,对《朗读者》给予了近乎异口同声的赞美,这是中国电视荧屏多年未曾出现过的景观。

②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电视市场化产业化探索的不断深入,在内容生产尤其是娱乐类节目的生产领域,中国电视开启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

这种潮流,将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的空间挤压至边缘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内进行自主原创的意愿日益弱化。

不论是从节目运营还是从行业能力提升以至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已然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

③《朗读者》的出现与成功,打破了过去若干年对于引进国外模式的惯性思维与路径依赖,而以本土原创打造出了中国电视的独特品牌出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自主创新的成功道路。

《朗读者》因此成为中国电视节目不依赖国外节目模板的引进,而凭借自主创新大获成功的典范案例。

《朗读者》以此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电视节目走本土化自主原创道路令人期待的前景。

④从整体上来说,《朗读者》是一档以文学作品朗读为主导的电视文化类节目。

但是《朗读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自己陷于单一的文学朗读,并没有将自己陷于“大雅”的文化之中,而是巧妙地将新闻性的访谈、纪实性的纪录和娱乐性的综艺与文化类节目融为一体,将多种电视节目类型有机融合,从而探索出中国电视类型节目创作生产的新路径。

⑤《朗读者》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经验与启示呢?⑥从角色担当来看,中国的电视节目应该自觉担当起主流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中国电视人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这种使命与责任,不仅是要很好地承担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使命,也不仅是要收获电视产业的良好效益,更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电视文化。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年春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卷高一语文2019.06 命题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制卷单位: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积累(16分)1.下面是某位同学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后的感悟,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6分)①语文学习要能将品味语言与把握形象结合起来。

②读《咬文嚼字》,要玩味作者对字词独具匠心的推敲。

③品《项脊轩志》,需咂摸出质朴文字背后的“可喜”与“可悲”。

④学习这些文字,可以提高和培养我们对语言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⑤鉴赏形象,你会被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情操所震憾。

⑥你会感受到《指南录后序》中有志之士栩栩如生的爱国之情。

⑦至于______(国籍)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你会赞扬格拉斯这个底层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

⑧而《五人墓碑记》,你会不禁叹惋五义士为正义蹈死不顾的形象。

⑨对于选自《______》的《烛之武退秦师》,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爱国者的高尚情怀定会让你仰慕不已。

⑩总之,分析这些人物形象,有助于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品格。

(1)上述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一个成语使用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分)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2)文段第④句表达有误,请加以修改。

(2分)______改为______(3)将第⑦句中空缺的文学知识补全。

(2分)______ ______2.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把下面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单句,并分别强调开奖的重要性和开奖时间。

(4分)7月10日上午10时将举行开奖仪式。

这次开奖仪式在百货大楼举行,将开出金奖。

(1)强调开奖的重要性:______(2)强调开奖时间: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他被剥夺了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区域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专题分层训练: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区域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专题分层训练: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区域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专题分层训练——文言文阅读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

2018-2019学年新高一开学第一周 语文 第2课诗两首《雨巷》(第二课时)课件

2018-2019学年新高一开学第一周 语文 第2课诗两首《雨巷》(第二课时)课件

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2.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 爱恋着好友施蜇存的妹妹施绛年,后来两人订婚, 终因她的变心而解除婚约,戴望舒十分痛苦。
诗中“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各象征着什么?
象征: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 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 思想和情感。
主题探讨 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 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到底是什么?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 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 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 心世界的表露。
1.前途的迷惘
背景 简 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
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热的高潮
坠入了黑暗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
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
文学常识: (1)现代派诗歌:现代派诗歌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
和影响,又承接了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追求诗歌创作的朦胧美,以奇 特观念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 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戴望舒(1905-1950),笔名戴梦鸥、江恩、艾昂甫, 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 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 《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 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推荐学习]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推荐学习]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推荐学习]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②/④⑤/⑦⑩/⑥⑧⑨C.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 D.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4.(本题3分)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取之百金 B.大王来何操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使毕使于前5.(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C.沛公奉卮酒为寿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要项伯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令将军与臣有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6.(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失其所与.,不知与:给予的7.(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A.①群臣怪.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B.①发尽上.指冠②樊於期乃前.曰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阙.秦以利晋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范增数目.项王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无锡市普通高中2020年秋学期高一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语文2021.01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基础能力(15分)1.请仔细辨认右边的书法作品截图,并用楷体端正地写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与之相对应的词句。

(2分)眉山市委、市政府为弘扬三苏文化,建立了“四川省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对三苏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请完成2~3题。

2.三苏文化研究院三位研究员刘川眉、刘小川、熊朝东分别完成了《眉山苏洵》《眉山苏轼》和《眉山苏辙》三本书稿,他们对三苏有如下描述:(1)一个落拓不羁的旅行者,一个危害言论的预言家,特立独行的布衣、鸿儒,一个器识晚成的散文大家。

(2)性情沉稳温文,寡言少语,不善外露。

古今为人者、为学者、为文者、为官者,如其者,有几人何!(3)他是特立独行的,他一生都在受伤,而每一次受伤都使他变得更强大。

他教我们看两点:活着要有意义,生活要有韵味儿。

请据此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3 分)(1)____(2)____(3)3.研究院一角挂着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书戴嵩画牛》,此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下列文句中与上文主旨最不相关的一项是(3分)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后人作了这样一副对联:“眉山阅古数千载,三颗忧国虑民心;邺下论今八万里,一幅海晏河清图。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说明: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B卷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歼.灭(jiān) 阻塞.(sài) 签.订(qiān) 翘.首以待(qiào)B.泄.气(xiè) 溃.退(kuì) 覆.灭(fù) 颁.发奖状(bān)C.纤.维(xiān) 封锁.(suǒ) 对峙.(shì) 屏.声静气 (píng)D.遗憾.(hàn) 舆.论(yú) 督.战(dū) 锐不可当.(dàng)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倍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B.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婉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C.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D.疏林簿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八年级语文第1 页共12 页C.人们常用谚语“三百六十行.....”劝勉别人不要嫌弃行业不好,任何工作都能.....,行行出状元创造出超人的业绩。

D.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半期考试之后,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B.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

C.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高手如林的雅典奥运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锡山区天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锡山区天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锡山区天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人占花名儿为乐,下列签上的诗句对应的人物分别是()①日边红杏倚云栽②竹篱茅舍自甘心③开到荼蘼花事了④桃红又是一年春A. 探春李纨麝月袭人B. 探春李纨袭人麝月C. 袭人麝月李纨探春D. 麝月袭人李纨探春【答案】A【解析】①探春,“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春风得意,“倚云栽”比喻有所凭恃,特承恩宠,意味着探春要做王妃。

②李纨,“竹篱茅舍”是表明人物居住地点简朴,李纨住在稻香村,“自甘心”是人物心理状态,是丈夫死后,李纨心如死灰,一心守着儿子教导儿子。

③麝月,因为荼靡花是春天最后的花,开得最晚,所以说“开到荼靡花事了”,“花事了”三个字还双关,袭人姓花,袭人出嫁的时候跟贾宝玉讲“你好歹把麝月留着”,服侍他们两夫妻,宝钗同宝玉。

所以最后,宝玉做和尚的时候,不但丢掉了宝钗,也丢掉了麝月。

所以“开到荼靡”,《红楼梦》中的荼靡花就是麝月,“花事了”,袭人的事情也了了,袭人便出嫁了。

④袭人,又一春,是指袭人会在离开宝玉之后,遇到了自己的又一春,即嫁给了蒋玉涵。

故选:A。

本题是识记辨别类题型。

这种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

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识记辨别类题型多考查作品、人物、故事,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本题应注意相关的章节,因人物众多不应混淆,应结合人物的命运分析签上的诗句对应的人物。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 红楼二尤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她们是《红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尤二姐、尤三姐也是悲剧性人物,是曹雪芹要描写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中的人物。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狼藉./慰藉.倦.怠/镌.刻遏.制/简明扼.要步履蹒跚./春意阑珊.B.纤.维/拉纤.滞.留/窒.息记载./千载.难逢鹤.立鸡群/以邻为壑.C.嶙.峋/遴.选倔.强/诀.别阻挡./锐不可当.坦荡如砥./同仇敌.忾D.濒.临/频.繁轩昂./盎.然悄.然/春寒料峭.不屑.一顾/惟妙惟肖.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仲裁娴熟不折不挠坦荡如砥B.浩翰踌躇巧妙绝伦为富不仁C.慰勉蒙寐连绵不断自出新裁D.雕镂推祟惮精竭虑诚惶成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燕子矶是一座山,山上丹崔翠壁,磴道盘曲,燕头跨江而出,宛然..一只燕子,因而得名。

B.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今年“十·一”国庆节期间,前往苍马山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D.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要相对完整地记叙新闻事件,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

B.汪曾祺,江苏省高邮人,著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C.《蝉》的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作品《昆虫故事》,又称《昆虫记》,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D.茅盾,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腐蚀》;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5. 名著阅读(8分)【甲】几乎每次进餐后,它都要整理一下仪容。

譬如用前腿上的跗节把触须和上颚里里外外清扫干净。

【乙】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溫馨提示: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占3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0分)1.补写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6分)1 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3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4 风休住, ! (李清照《渔家傲》)5 中原乱,,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6 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5分)第一次走进徽州,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闲淡的光阴下撩拔历史的记忆,擦shì岁月的尘埃,徜徉在徽州温润的意境里。

在悄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了整个徽州大地,令锦绣山河浸润在潮湿的水墨中。

一座座牌坊矗立在碧水蓝天中,静默在苍烟夕照下,那些惟妙惟肖的雕刻和古韵天然的图纹昭示着它们曾经的气派与辉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擦shì( ) 悄然()(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2分)(3)结合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渲染B.沾染C.泼染D.点染3.名著阅读。

(2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报告文学,集新闻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 ”之美誉。

4.语文综合性学习。

(7分)为了引导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生诚信上网,实验中学八年级某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网络与诚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李岚同学网购一本书(68.7元),网站给他寄来了精装版(207元)的,他爱不释手,不想把书退回,也不想多加钱。

请你引用与“诚信”有关的名言,劝劝他吧。

(3分)。

(2)某同学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请你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并修改语病。

江苏省扬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针对“争”,春秋战国时代的各主要学派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不争”的思想。

一方面,在个人层面上,把“不争”看作是一种美德、一种值得推崇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从社会制度设计角度,如何息“争”或消除“争”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当时学者及统治者考虑的问题。

其中,《老子》中关于“不争”的论述最具有代表性。

老子《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话提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在老子的思想中,“不争”和“无为”是互为表里的,“不争”并不是一味地消极退让,而是不妄为,不强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争而善胜”的目标,“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也就是说,“不争”实际上是一种高级形式的“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乃至于获胜仍旧是最终的目标。

与老子相仿,孔子也始终把“争”视为人们对一己之私利的无度追求,认为它是导致一切冲突、仇恨和社会动乱的祸根。

他在《论语·里仁》中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为此,他提出以“义”制“利”。

为了平息或消除对一己之私利的争夺,必须要建立起完备而合理的等级制度,以此作为分配社会利益和荣誉的标准,要求人们各安其位,各获其利。

荀子则有着更为系统和完备的思考,一方面他把社会动乱的根源直指无度和无序的私利之“争”,另一方面则开出了以“礼”息“争”的药方,甚至认为“礼”的起源正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欲望,防止人们的争斗。

荀子所谓的“争则乱,乱则穷”可以说是先秦各派思想家的共识,也对中国后来的治国理念和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敏锐地看到了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的“争”,而且,他还认识到不同时代的“争”有着不同的特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在这里,“竞”“逐”和“争”是同义语。

他还指出,人口的增长、耕地与财货的不足是当今“民争”的主要原因。

为此,法家提出了“耕战”的治国理念,主张用“法”“术”和“势”钳制并消除这些恶性的“争”。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阶段学习监测与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题卡,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阶段学习监测与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题卡,含答案)

: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阶段学习监测与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卷面分为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草稿纸及答题卡交回,不准带出考场。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8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发现了一切气韵结体的可能的姿态,而它的发现系从自然界摄取的艺术的灵感,特殊是从树木鸟兽方面﹣﹣一棱梅花,一条附有几片残叶的葡萄藤,一只跳跃的斑豹,猛虎的巨瓜,麇鹿的捷足,骏马的劲力,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 , ,松枝的纠棱盘结,没有一种自然界的气韵形态未经中国画家收入笔底,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者。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di ǎn zhu ì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的di āo zhu ó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他把这种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

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挺而枝杈转折下弯,显出一种b ù q ū b ù n áo 的气派,于是他把这种气派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选自林语堂《人生的盛宴》)(1)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中。

(2分)di ǎn zhu ì di āo zhu ó b ù q ū b ù n áo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分) 纤.细 蜷.曲 劲.挺 (3)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秋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2019.01命题单位: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2017年开春,《朗读者》甫一推出,立即引发了荧屏内外热切的关注,迅速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电视节目。

人们从不同视角,对《朗读者》给予了近乎异口同声的赞美,这是中国电视荧屏多年未曾出现过的景观。

②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电视市场化产业化探索的不断深入,在内容生产尤其是娱乐类节目的生产领域,中国电视开启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

这种潮流,将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的空间挤压至边缘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内进行自主原创的意愿日益弱化。

不论是从节目运营还是从行业能力提升以至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已然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

③《朗读者》的出现与成功,打破了过去若干年对于引进国外模式的惯性思维与路径依赖,而以本土原创打造出了中国电视的独特品牌出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自主创新的成功道路。

《朗读者》因此成为中国电视节目不依赖国外节目模板的引进,而凭借自主创新大获成功的典范案例。

《朗读者》以此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电视节目走本土化自主原创道路令人期待的前景。

④从整体上来说,《朗读者》是一档以文学作品朗读为主导的电视文化类节目。

但是《朗读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自己陷于单一的文学朗读,并没有将自己陷于“大雅”的文化之中,而是巧妙地将新闻性的访谈、纪实性的纪录和娱乐性的综艺与文化类节目融为一体,将多种电视节目类型有机融合,从而探索出中国电视类型节目创作生产的新路径。

⑤《朗读者》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经验与启示呢?⑥从角色担当来看,中国的电视节目应该自觉担当起主流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中国电视人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这种使命与责任,不仅是要很好地承担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使命,也不仅是要收获电视产业的良好效益,更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电视文化。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B. 欲自经于帝前
自经:自杀
C. 期以三日破敌
期:希望
D. 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
审:周详
8.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 王彦章在梁朝时以有勇有谋闻名。梁朝末,大臣老将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 梁大势已去,王彦章也内心悲观,也有不少委屈和懈怠。 B. 王公没文化,说话很质朴,他的义勇忠信大概是出于天性。欧阳修读完他的传记,深为他的经历感愤叹 息,可惜旧五代史残缺简略,不能详细记载他的事迹。 C. 四十年没打仗,若元昊反叛,却仍未制定出攻守的策略。作者认为,出奇才能制胜,所以他坚持以出奇 制胜来反制元昊,但也感叹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 D. 两年后,欧阳修又来到滑州做通判。在铁枪寺看到了王彦章的画像。当时画像损毁严重,他赶紧安排工 匠进行修复,因担心画像失真,而没有在上面增加内容。 9.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志虽不就,卒死以忠。 (2)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 (3)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 10.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王彦章的形象特点。 【答案】7. C 8. A 9. (1)志向虽未实现,最终以自己的忠诚为国捐躯。 (2)不幸出生在那个时代的士人们,能使自身不受污染,且能够保全名节的人太少了! (3)有人嘲笑我认为我狂妄,有人漠视好像没有听到。即使我自己也感到迷惘,不敢相信自己。 10. 没文化(没读过多少书);武艺高超;有勇有谋;忠信;行事果断;有责任心,敢于担当。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 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例句“期以三日破敌”中“期”,约定,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 “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 比较分析。本题中,A 项,“王彦章也内心悲观,也有不少委屈和懈怠”错误,从文中来看,“独公奋然自必, 不少屈懈” ,只有王彦章内心振奋,怀有为国而死之志。故选 A 项。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秋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2019.01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2017年开春,《朗读者》甫一推出,立即引发了荧屏内外热切的关注,迅速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电视节目。

人们从不同视角,对《朗读者》给予了近乎异口同声的赞美,这是中国电视荧屏多年未曾出现过的景观。

②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电视市场化产业化探索的不断深入,在内容生产尤其是娱乐类节目的生产领域,中国电视开启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

这种潮流,将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的空间挤压至边缘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内进行自主原创的意愿日益弱化。

不论是从节目运营还是从行业能力提升以至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已然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

③《朗读者》的出现与成功,打破了过去若干年对于引进国外模式的惯性思维与路径依赖,而以本土原创打造出了中国电视的独特品牌出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自主创新的成功道路。

《朗读者》因此成为中国电视节目不依赖国外节目模板的引进,而凭借自主创新大获成功的典范案例。

《朗读者》以此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电视节目走本土化自主原创道路令人期待的前景。

④从整体上来说,《朗读者》是一档以文学作品朗读为主导的电视文化类节目。

但是《朗读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自己陷于单一的文学朗读,并没有将自己陷于“大雅”的文化之中,而是巧妙地将新闻性的访谈、纪实性的纪录和娱乐性的综艺与文化类节目融为一体,将多种电视节目类型有机融合,从而探索出中国电视类型节目创作生产的新路径。

⑤《朗读者》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经验与启示呢?⑥从角色担当来看,中国的电视节目应该自觉担当起主流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中国电视人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这种使命与责任,不仅是要很好地承担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使命,也不仅是要收获电视产业的良好效益,更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电视文化。

《朗读者》以独特的精英文化视角,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家国情怀融入节目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了很好的传达,充分地体现了主流文化的诉求。

同时,又将普通百姓的情感和爱等大众文化的内涵与视角,融入其中,实现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等多种文化的有机结合与融合,创造了当代中国难能可责的多种文化有机结合的新经典。

⑦从发展规律来看,中国的电视节目既应顺乎潮流,又不可盲目追逐潮流。

作为电视技术与艺术本身的探索,无论是从全球视野还是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来看,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潮流性的景观。

在中国电视这些年的发展进程中,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进程中,娱乐节目不断造就着阶段性的景观。

尽管满足了百姓的基本娱乐需求,但是过度娱乐化也容易导致低俗化乃至恶俗化的取向与问题。

《朗读者》的成功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追逐单纯的收视率,不追逐引进洋模式的潮流,同样可以取得叫座又叫好的了不起的成就。

⑧从创新理念来看,中国的电视节目的创新不呈现为一种线性状态——从开始径直走向结束,而是呈现为一种循环状态——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有新的内容与形式加入,推陈出新。

近年来,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很多关于“电视将死”的呼声甚嚣尘上。

《朗读者》坚定不移地进行新的探索,将已经有的多种元素进行新的配置,从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全新模式,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宣称电视节目终结、电视将死的声音,让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困境中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未来。

⑨《朗读者》作为2017年重要的现象级电视节目,以其独特的气质与特质,为中国电视类型节目的探索创新,提供了新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其走中国电视本土化道路的文化自觉,为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开辟出令人兴奋的新天地、新空间。

(摘编自《民族艺术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行业内主原创的意愿日益弱化,这完全是由中国电视开启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导致的。

B. 《朗读者》没有将自己陷于单一的文学朗读、陷于“大雅”的文化之中,巧妙地将多类节目融为一体,是它的最大特点。

C. 从《朗读者》的成功可以看出,创造性地将多种电视节目类型有机融合,能够探索出中国电视类节目创作生产的新路径。

D. 近年来,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生存环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光明的前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叙写《朗读者》一出现就引发关注获得赞美这一现象,引出本文的论题。

B. 文章②③两段采用因果论证,先分析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然后阐明《朗读者》成功的意义。

C. 文章第⑥段以《朗读者》为例,论证了中国电视节目应该自觉担当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D. 文章分别从中国电视节目的角色担当、发展规律和创新理念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朗读者》的成功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与启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 中国的电视节目既要很好地承担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使命,又要收获电视产业的良好效益,更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电视文化。

B. 《朗读者》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等多种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与融合,创造了当代中国难能可贵的多种文化有机结合的新经典。

C. 中国的电视节目应顺乎潮流,满足百姓的基本娱乐需求,这是我们应该坚定的信念。

D. 《朗读者》以其独特的气质与特质,为中国电视类型节目的探索创新,提供了新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开创出了可喜的繁荣局面。

【答案】1. A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这完全是由中国电视开启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导致的”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电视市场化产业化探索的不断深入,在内容生产尤其是娱乐类节目的生产领域,中国电视开启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

这种潮流,将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的空间挤压至边缘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内进行自主原创的意愿日益弱化……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已然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

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文章②③两段采用因果论证,先分析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然后阐明《朗读者》成功的意义”说法不正确,应该为②③两段分别采用了因果论证,第②采用因果论证,分析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第③段采用因果论证阐明《朗读者》成功的意义。

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中,C项,“中国的电视节目应顺乎潮流,满足百姓的基本娱乐需求,这是我们应该坚定的信念”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⑦段,原文指出“中国的电视节目既应顺乎潮流,又不可盲目追逐潮流……《朗读者》的成功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追逐单纯的收视率,不追逐引进洋模式的潮流,同样可以取得叫座又叫好的了不起的成就”。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重新做人[美]欧•亨利看守来到监狱制鞋工场,吉米·瓦伦汀正在那里勤勤恳恳地缝着鞋帮。

看守把他领到前楼办公室。

典狱长把当天早晨州长签署的赦免状给了吉米。

典狱长说:“你明天可以出去啦,以后别砸保险箱了,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吧。

”第二天,他离开监狱回到自己住处,推开墙壁上的一块暗板取出一只蒙着灰尘的手提箱。

那是一套样式俱全,用特种硬钢制造,最新式的工具,有钻头、冲孔器、摇钻、螺丝钻、钢撬、钳子和两三件吉米自己设计,并引以为自豪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