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廷堪《礼经释例》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论戴震的治诗方式及其成就

论戴震的治诗方式及其成就

论戴震的治诗方式及其成就孙改芳【摘要】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Qing Dynasty features with the textology. Dai Zhen is a master of textology in Qing Dynasty. Dai Zhen's study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was based on profound knowledge and precise judgment. He pioneered phonological achievement of the same meaning the same consonants, the ancient Chinese phonetic, inspire and guide the research of later generations. Dai Zhen's academic pursuits become a generation of academic thoughts, and his scholarly approach also influence on the academic orientation of scholars in Qing dynasty.%清代经学主要以考据学为特征,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专家。

戴震治诗主要通过博考百家,识断精审,从而取得同位同声通义、假借等开创性的音韵成就,启发引导了后人的研究。

戴震的学术追求成为一代学术思潮,同时他的治学方式也影响了清代学术走向。

【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戴震;治诗;成就【作者】孙改芳【作者单位】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2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清代经学主要以考据学为特征。

《礼经释例》撰著、版本及学术价值考论

《礼经释例》撰著、版本及学术价值考论
例》 之初 稿 。 凌 廷堪 在 撰 著 L 经 释 例》 初稿 之后 , 即听说 婺
[ 中图分 类 号 ]G 2 5 6
[ 文献标志码]E
[ 文章 编号 ] 1 0 0 5 -8 2 1 4 ( 2 0 1 3 ) 0 5 —0 0 5 7 一o 4
源江永撰有 《 仪礼释例》一书 ,后又见杭世骏 《 道古 凌廷堪 《 礼 经释例》 是其 《 礼》 学 研究 的代表 作 ,也是清代 ( ( f 义 j : L = 》学研究的杰 出之作 。清代 ( ( 仪 L = 》学研究非常兴盛 ,内容涉及 《 『 义 礼》研 究的方方 面 面。梁启超 曾对清代 《 仪礼》 研究之 成绩 有过概
皆有 志 而 未 之 逮也 。于是 重 取 旧稿 ,证 以群 经 ,合 者 取 之 ,离 者 则置 之 ,信 者 申之 ,疑者 则 阙之 ,区 为八 类 :日通 例 ,上 下 二 卷 ; 日饮 食 之 例 ,上 中下 三 卷 ;
四部大著 ,各走各 的路 ,各做 到登峰造极 ,合起来 又
能 互 相 为用 ,这部 经 总 算 被 他们 把 所 有 的 工 作都 做 尽
● 陈功 文 ( 六 安 职 业 技 术 学院 人 文 系, 安 徽 六 安 2 3 7 1 5 8 )
《 礼 经释例》 撰著、 版本及学术价 值考论
[ 关键 词]
学 术价 值 [ 摘 要]凌廷堪前后历经 2 2年 时 间 ,
L 经释例》;撰著 ;版本 ;
( ( f 义 丰 L = 》 非他 经 可 比 ,认 为 “ 其 宏 纲 细 目必 以 例为 主 ,
了。 ” 其 中的 “ 凌 ”指 的就 是凌 廷 堪 。凌廷 堪 的 L 经释例》 是 《 仪礼》 释例体方面的登峰造极之作 , 在 《 『 义 礼》 研究方 面具有重要 的学术价值 。但历来 围

戴震文献学著作述评

戴震文献学著作述评

戴震文献学著作述评余国庆中文提要:戴震是乾嘉时代考据学“皖派”朴学大师,一生著述宏富。

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就戴氏在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天算学以及参修《四库全书》等方面的成就作出述评。

高度评价他在传统经学、文字学、《水经注》整理等方面的卓越见解。

关键词:戴震文献学徽学戴震(1724~1777),清安徽休宁人,字慎修,一字东原,号杲溪。

一生著述宏富,其著作有《尚书义考》二卷、《毛诗补传》二十六卷、《毛郑诗考正》四卷、《杲溪诗经补注》二卷、《中庸补注》一卷、《深衣解》一卷、《石经补字正非》四卷、《经考》五卷、《经考附录》七卷、《经雅》五卷、《方言疏证》十三卷、《续方言手稿》二卷、《声类表》十卷、《声韵考》四卷、《屈原赋注初稿》三卷、《屈原赋注》十二卷、《原象》一卷、《续天文略》一卷、《水地记初稿》五卷、《水地记》一卷、《水经考次》一卷、《句股割圜记》三卷、《策算》一卷、《九章算术订讹补图》九卷、《五经算术考证》一卷、《考工记图》二卷、《原善》三卷、《孟子私淑录》三卷、《绪言》三卷、《孟子字义疏证》三卷、《东原文集》十二卷、《算学初稿四种》一册、《戴东原先生文》一册、《戴氏杂录》一册、《与段茂堂十一札》一册、《补遗》一册。

他还参修《汾州府志》和《汾阳县志》。

此外,《四库全书》天算类提要也出自戴震之手。

戴震对于传统经学、小学、哲学、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有深刻研究,而尤专精于小学、数学、地理,是考据派中“皖派”重要人物。

他精通古音,提出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首创阴阳入对转理论。

他治经学,旁及名物训诂,从训诂入手探讨古书义理;他对于古代名物考释也有创获,在考据学方面卓然成一代大师。

他治经宗汉学,重证据而不轻信,实事求是,不主一家。

晚年,他精研哲学,以考证、训诂阐发哲理,建立了戴氏哲学体系。

下面就其一生文献学重要著作作约略的介绍。

一、经学部分《经考》,五卷。

是戴震早年读经时所写的札记,亦即经学考证,它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记经文及各家注疏,然后于卷中或卷末加“按语”,从“按语”可看出戴氏的思想观点,知识论方法,以书本知识为领域的实事求是研究法。

皖派宗师戴震名物训诂方法的科学性

皖派宗师戴震名物训诂方法的科学性
皖派宗师戴震名物训诂方法 的科学性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戴震的生平与学术背景 • 戴震的名物训诂方法 • 戴震名物训诂方法的科学性分析 • 与其他学派名物训诂方法的比较 • 戴震名物训诂方法的影响与启示 • 结论与展望
01
戴震的生平与学术背景
戴震的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综合性研究
戴震在进行名物训诂时,注重综合运用历史、考古、语言 等多方面知识,全面而深入地揭示古代名物的特定含义和 历史演变。
戴震的名物训诂方法应用案例
对《诗经》中草木鸟兽虫鱼的考释
戴震通过对《诗经》中描述的草木鸟兽虫鱼进行深入研究和训诂,揭示了其中 许多生物的特定含义和历史演变,对于理解《诗经》的内容和意义具有重要意 义。
戴震的训诂方法为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促进了文献学 的发展。
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提供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新思路
01
戴震的训诂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文献的研究,也可以为现代语
言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强调语言与文化的关联
02
戴震的训诂方法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联,这对于现代语言
学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与现代学派名物训诂方法的比较
语言学视角
戴震的训诂方法基于语言学视角,强调语言内部机制的分析和解释,而现代学派更注重语言与外部因素的关联, 如社会、文化、认知等。
实证资料
戴震的训诂方法依赖于大量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考证,对于一些难以获得实证资料的结论,戴震持谨慎态度。现代 学派更注重假设和推理,对于实证资料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02 03
重视语言事实和语义关系
戴震在名物训诂中,重视对语言事实的考据和语义关系的探究,通过对 字音、字义、语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语言内部结构的规律和特 点。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宝山区初三二模卷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3)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4)临近毕业,你在留言册上写下了《<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表达对光阴似箭及珍惜青春的感叹。

(二)(2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甲】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质讷:质朴,不善言辞。

②训注:注解。

2.【甲】文出自《______》一书;【乙】段节选自《______》一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2)人有从.学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1)【乙】【丙】两段文字中,“学”者面对了不同的困难:【乙】文段中“余”最初面对的困难是“”(原文回答);【丙】文段中,“从学者”面对的困难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关于【甲】【丙】两段文字,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两个人学习效果的反差,突出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凌廷堪“以礼代理”的礼学思想研究

凌廷堪“以礼代理”的礼学思想研究

凌廷堪“以礼代理”的礼学思想研究作者:王进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第01期内容提要:“礼”在清代受到学术界前所未有的重视,清儒对礼的讨论,明清之际多研究国家制度层面的礼制问题,其后渐集中在社会礼俗,以及伦理关系的实践问题上。

文章就凌廷堪对《礼经》的释例析辨,以明其礼学思想的内涵,借以彰显清代实学思想的学术特色,除阐述其生平著作及思想形成的背景外,分别从“理”、“礼”之辩,及学礼复性、制礼节性说明礼之实践及通经致用的实现,并在结论中针对其礼学思想内涵作一扼要省思。

关键词:以礼代理礼实理虚学礼复性制礼节性中图分类号:B2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1-63-66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想,至乾嘉之际的阮元、凌廷堪而臻于极致。

其中心思想是:以“礼”之实,破除“理”之虚,提出“以礼代理”说。

《礼经释例》一书为其对礼经研究的代表著作,梁启超誉为礼学“登峰造极”之作。

凌廷堪兼具徽州理学和乾嘉考据学,尤其是礼学的双重学术背景,他不但是当时集礼学大成的礼学大师,更是率先提出“以礼代理”主张,直接向程朱理学挑战,并建立了一套礼学思想以取代理学思想的思想体系,此举掀起乾嘉学术界舍理言礼的学术风尚,更带动了晚清的重礼思想。

一、凌廷堪的儒家型性格凌廷堪为清代乾嘉之际的经学家,字次仲或仲子。

乾隆进士,曾任宁国府教授。

为学崇慕江永、戴震之学,擅长于考辨,博学多识,毕生究心于经史。

凌廷堪精于礼学,为清儒所推戴,江藩云:“次仲,学贯天人,博综丘索,继本朝大儒顾、胡之后,集惠、戴之成,精于《三礼》,专治十七篇,……岂非一代之礼宗乎!”(《校礼堂文集·序》)(一)对“理学”的抨击清代实学对理学的批判,较具代表者分别有清初的毛奇龄,乾嘉之际的戴东原和凌廷堪,凌廷堪虽然对其前辈有所推崇,但仍嫌其未为精核,曾批评道:“固陵毛氏出,抨击诋诃,不遗余力,而矫枉过正,武断尚多,未能尽合古训。

”(《校礼堂文集》卷33《与胡敬中书》)又云:“故于先生之实学,诠列如右,而义理固先生晚年极精之旨,非造其境者,亦无由知其是非也。

略论凌廷堪的科举经历及对其学术的影响331

略论凌廷堪的科举经历及对其学术的影响331

1略论凌廷堪的科举经历及对其学术的影响郭金标(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凌廷堪的科举之路与一般人有所不同,他是通过纳资捐助获得了乡试资格,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漫长等待,终于获得选官机会。

不过,凌廷堪毅然放弃县职,自选教职,此后便担任宁国府学教授,醉心于学术研究。

凌廷堪科举之后“自选冷官”的原因值得探析,而且这一举动对其学术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凌廷堪;科举经历;纳资捐监;改请教职;影响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一种选官制度、用人制度科举。

[1]具体而言,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让读书人参加的规定内容的考试进行人才选拔,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作为封建时代的一种选官用人制度,“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确立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

[2]关于科举制度笼络人才以服务于封建统治的作用,李世民大帝曾有经典表述,即“天下英雄,入吾彀中也”,[3]“科举取士,在国家为求人才,而在個人为求入仕。

”[4]对于统治者而言,科举制度不仅给他们送来了无数人才,也帮助他们麻痹了读书人的心智,实现了封建制度的长治久安。

但是,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来说,可谓“一经皓首,十上干名”,虽有少数人的功名利禄,但更多的是失意之人,为了科举从垂髫之年到白发幡然,在无数科场的失意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但是,在科举完善并空前强化的清代,众多的读书人依然不惜为功名而奔波流连,出生于海州的学子——凌廷堪也不例外。

从二十五岁习八股文,三十七岁中进士,凌廷堪的科举之路比一般读书人开始得晚而且更加复杂曲折。

但是,经历漫长等待的凌廷堪,当成功的雨露洒向他时,他却毅然“改教职,选宁国府学教授,”[5]成为一时佳话。

那么,凌廷堪为什么会有如此决定,是不是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完全为了“养母治经”呢?凌廷堪远离官场,居乡教书,这也对他的学术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凌廷堪的自选教职,当时和后代的学者都对此赞扬有加并深为折服。

论戴震礼学研究的特色与影响

论戴震礼学研究的特色与影响

人”, 主张 “ 理 义非 他 , 存乎典章制度 ” , 认 为理

戴震: 《 戴 震 全 书》 六《 古 经解 钧 沉 序 》 和《 题 惠 定 宇 先 生授 经 图》, 合肥 : 黄 山 书社 , 1 9 9 5年 , 第3 7 7页 、 5 0 5页 关 于 清 代 前
期 朝 廷 思 想 文 化政 策 的 变化 以及 当 时 学风 的嬗 变 , 请 参 阅 陈祖 武 《 清 初 学术 思辨 录》(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版 社 , 1 9 9 2年 ) 和 龚 书铎 主
堪 等也顺 应 时代 学 风 , 奉行顾炎武 “ 理 学 即 经
学” 的主 张 , “ 以经学 济理 学 之穷 ”; 厌 倦 主观 的 冥想, 而倾 向于客 观 的考 实 ; 强调“ 圣 人 之 道 在 六 经”, “ 六经者 , 道 义之 宗而神 明之府 也 ” , “ 贤
人 圣人 之理 义 非 它 , 存乎典章制度者是也” ①。
D O I : 1 0 . 1 3 7 9 6 / j . c n k i . 1 0 0 1 —5 0 1 9 . 2 0 1 5 . 0 1 . 0 1 3
论 戴 震礼 学 研 究 的特 色 与 影 响
徐 道 彬

要: “ 理” 与“ 礼” 是 清代 学 术 史 上 理 学 与 考 据 学 思 想 争 议 的 两 个 重 要 概 念 。 作 为 乾 嘉 学 术 的
作者 简介 : 徐道彬 , 安徽 大 学徽 学研 究 中心研 究 员 , 文 学博 士 ( 安徽 合 肥
2 3 0 0 3 9 ) 。
清 代 初期 , 统治 者 大 力推 行 崇儒 重 道 的 文
化政 策 。随着 社会 的 南乱 而 治 , 朝 廷 由崇 尚程

戴震的学术志向

戴震的学术志向
事于 字义 、 制度、 名物 , 无 由以通其 语 言 。” 戴震 对 群 除人 蔽 , 以科 学 的考 据来 证 明宋 儒 的悖 谬 , 让天 下 人
经小学穷搜研讨 , 就是为了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上确立 都知道什 么才是真正 的古圣贤立 言之意。破 除 “ 人 普遍 之道 。 “ 经之 至者道也 , 所 以明道者其词 也 , 所 蔽 ”, 就是 “ 传信不传疑”, 不 以假说 自欺欺人 , 不获
不经 由此 途 入 , 便 不是 明经 的正 途 。实证 考 核之 学才 证据基础上的科学结论 ;“ 未至十分之见 ” 就是依于
是寻求圣贤之理 , 进而训释教 民的根据 。
传闻、 择于众说、 出于空言 、 据于孤证而草率得 出的
如 何 明经 呢 ? 戴 震 认 为 要本 着 事 实 求 是 、 务 求 其 结论 。戴 震 要破 除 的 己蔽 , 就 是 要破 除 以 “ 未 至 十分
做一个考据学家 , 他效仿先贤 , 志在闻道 , 重 民爱 民、
蔽 ”主要 是 指 汉宋 学 者对 古 文 献 的 附会 臆 解 。戴 震
为百姓谋福利是戴震通过明经而通达 的 “ 大道”。为 指出汉儒 的缺 陷是有时附会 , 也委婉批评 了惠栋一派
了实现这一志向, 戴震付出了毕生努力 。
氏遗书 》, 包含著作 l 5 种, 校勘著作 1 1 种。这些著 的研 究 , 需要具有 为求 知而求 知的知性精神和 以求 作流传后世 , 对学术界及社会影响深远 。 真为 目的的严谨学风, 必须破除 “ 人蔽” 和“ 己蔽”,
戴震在考据学方面成就 巨大 , 但他并不满足于只 使对 古文献 的理解 建立 在对 字义 的准 确理解 上 。 “ 人
戴震在 实证考据学方面取得 了巨大成就 , 但他的实证考据不单停 留在知识的古文献整理上 , 而是通过文献考 据厘 清 古圣 贤立言之 意 , 明 经而 闻道 。

【清代七体赋】凌廷堪《七戒》史学赏析

【清代七体赋】凌廷堪《七戒》史学赏析

【清代七体赋】凌廷堪《七戒》史学赏析
上卿曰:纪传之材,表志之体。

龙门导其源,兰台循其轨。

陈承祚文,简而事该。

范蔚宗事,阙而文靡。

江左则沈休文,河朔则魏伯起。

其义次于六籍,其说超乎百家。

居稽者遂广,研究者孔多。

于是应劭、晋灼、韦昭、裴骃、薛瓒、颜籒之等为之注释,服虔徐广、孟康、崔浩、包恺、萧该之徒为之音义,司马贞为之迷其赞,裴松之为之补其事。

下至纪月编年,杂出而不可胜记。

咸纳之函,丈之间。

悉置之尊,俎之侧。

若者为旁行斜上,若者为因革损益,曷为析文苑于儒林,曷为别日者于龟策。

唯时异则事殊,聊举一以例百。

其文也,端严简贵而丐翦裁,窃藻绘者不数焉。

其例也,持择矜慎而寓褒贬,分正闰者不取焉。

其事也,宏赡赅博而论邪正,评善恶者不与焉。

此亦天下之大典钜文也,子能出而与之究殚平?处士曰:间尝学之而不能偏观也。

中国古代史学追本溯源,萌发于古代先民对于远古英雄人物的传说。

黄帝、蚩尤之战是关于部落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的传说,羿射九日、女娲补天是关于对自然灾害进行斗争中的英雄人物的传说,禹善治水、稷善耕稼是关于在社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英雄人物的传说,还有许多关于创造发明、祖先崇拜、血统承传的传说。

这是在文字出现以前先民
的原始历史意识和历史知识传播的最初形式。

殷、周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有了简单的文字记载,为史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中国古代史学从最早的官文书《尚书》和史诗即《诗经》中的《雅》《颂》出现为萌芽起,历二千余年,经过5 个发展时期,取得了世所罕见的成就。

七戒其四经济第四段赏析【清代】凌廷堪七体赋骈体文

七戒其四经济第四段赏析【清代】凌廷堪七体赋骈体文
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著者是个诗人,能够经济他的语言,所以差不多每句话都有分 量。”
• 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六:“在那时我们认为电影的宣传效果是很大的,打算在香港设一 个第二制片厂,以便在海外容易取材而且经济。”
作品赏析
• 凌廷堪《七戒》前有一序言,除了历数七体发展演变之迹, 并作评论外,还说明了创作动机:“ 廷堪赋质椎鲁,专嗜 礼经,群籍纷纶,无暇旁及。客有以书画、辞章、性理、 经济、史学之等相劝勉者,于是拟《七发》之体,为《七 戒:》一篇以答之,兼用自励焉,非敢与古人较得失 也。” 从此可知,《七戒》也是一篇以讲论学问为主的七 体作品。“ 从宜处士” 与“ 增美上卿” 分别围绕书画、 辞章、性理、经济、史学、六艺五经、礼学等题材内容来 进行探讨,最后归之以礼,这本就是作者的为文目的,也 是与作者崇尚的思想密切相关的。
象纬物异,考其钜氏族。六书七音,金石昆虫,木志其细。生 民盛衰之原,往古是非之蹟。稽山川之险要,明政治之失得。 援千载而指陈,坐一堂而规画。此亦天下之英杰雄俊也。子能 出而与之答问乎? 处士曰:乡者窃有志焉,而室疏未敢自信也。
………………………………………………………
………………………………………………………
• 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写的激切婉转,有情有理,叫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足见 世兄经济,”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一:“﹝施彦士﹞所著有《海运刍言》,论海运始末 利害甚悉,儒生之有真实经济者。”《老残游记》第三回:“听说 补残先生学问经济都出众 的很。”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倘暂时在北京设一分发处(一个人,一间屋)…就可 以经济得多了。”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凌廷堪(1755~1809)字仲子,一字次仲,祖籍安徽歙县。祖母为板浦许氏, 祖父死后,其父凌昌来板浦外祖许世贞家经营盐业。凌出生在板浦,少赋异禀, 读书一目十行,年幼家贫,凌廷堪弱冠之年方才开始读书。稍长,工诗及骈散 文,兼为长短句。仰慕其同乡江永、戴震学术,于是究心于经史。乾隆五十四 年(1790)应江南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例授知县,自请改为教职,入选宁 国府学教授。之后因其母丧到徽州,曾一度主讲敬亭、紫阳二书院,后因阮元 聘请,为其子常生之师。晚年下肢瘫痪,毕力著述十余年。青年时曾习学经商 不成,便发愤读书,常与板浦的一些有名青年学者登山观海,切文唱诗,如 《云台二十四景》、《登谢禄山观海》等。

论戴震理校法的是与非

论戴震理校法的是与非

論戴震理校法的得與失徐道彬(發表于《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摘要:戴震是乾嘉時期校勘學領域中宣導理校法的代表人物,他不僅重視版本對校,更善於總結義例,並將小學方法用之於校勘,取得了顯著成績。

但鑒於諸多原因,其結果也有得有失,今人對此頗有爭議。

戴氏的校勘成就和思想方法體現了鮮明的時代學術風尚,引領著乾嘉時期古籍校勘的新方向,對今天校勘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自陳垣總結清儒校勘成果和方法並著成《校勘學釋例》後,校勘學中的四分法已被今人普遍認同,其中的對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主要是以版本對校的手段處理文字異同;而理校法就需要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功力,以訂正那些既無善本對勘而又自以為錯誤的地方。

與前三種方法相比,“此法須通識為之,否則鹵莽滅裂,以不誤為誤,而糾紛愈甚矣。

故高妙者此法,最危險者亦此法”;1“這種工作,非眼光極銳敏,心思極縝密而品格極方嚴的人不能做。

清儒中最初提倡者為戴東原,而應用得最純熟矜慎卓著成績者為高郵王氏父子”2。

戴震(1724-1777,字東原,徽州休寧人)是清代校勘學領域中宣導理校法的代表人物,他不僅重視以版本對校,更善於總結義例,將小學方法用之於校勘,他對《方言》、《水經注》和《算經十書》的輯佚校勘結果及其巨大成就已為世所公認。

那麼,戴震理校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對後世有怎樣的影響?今人對此並無深入系統地研究。

本文結合戴震善於博綜群籍,貫通文字聲訓,分析歸納義例等校勘古籍的手段,來探討戴震理校法的特色方法與是非功過,以祈方家教正。

(一)貫通文字聲訓以理論定戴震治學主張由文字以通乎語言,由語言以通乎古聖賢心志,反對鑿空臆想,“遊談無根”,他指出:“鑿空之弊有二:其一,緣詞生訓也;其一,守訛傳謬也。

緣詞生訓者,所釋之義,非其本義;守訛傳謬者,所據之經,並非其本經。

”3欲求聖賢之“本義”,則需“訂史籍之訛文”,求得經典本文。

但是,“今之去古聖哲既遠,治經之士莫能綜貫,習所見聞,積非成是,餘言恐未足以振茲墜緒也”。

凌廷堪礼乐思想探微

凌廷堪礼乐思想探微

··25凌廷堪礼乐思想探微作者简介:袁建军(1984~ ),男,博士,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罗艺峰(1948~ ),男,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① 关于凌廷堪的生卒年,学界并未形成统一认识。

《清史列传》、阮元、钱穆、王文锦等认为凌廷堪的生年为1755,《清儒学案》《清史稿》、戴大昌、朱锦琼、王章涛《凌廷堪传》等认为其生年为1757,林存阳经过考证认为凌廷堪生年当为1757年,见《清史研究》2002年第1期。

② [清]阮元:《次仲凌君列传》,载凌廷堪《礼经释例》,中华书局,1985年。

③ 徐世昌等编:《清儒学案》,中华书局,2008年,第4475页。

□袁建军、罗艺峰凌廷堪礼乐思想探微摘 要:凌廷堪是清代中叶徽州学派的经史学家、乐律学家,其“以礼代理”的音乐思想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

本文以凌廷堪的音乐思想为中心,以“长时段”视角探讨其音乐内涵及其观念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其音乐思想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关键词:凌廷堪;以礼代理;以乐观礼;礼乐通情;礼乐节情清代徽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凌廷堪从自然人性论角度表达了他对礼乐的基本观点,其“以礼代理”的思想使清代礼乐学术达到一个新的境地。

本文并不一般地分析凌廷堪与音乐本体有关的学术问题,如他的乐学、律学具体如燕乐二十八调问题等,而集中在与礼乐有关的思想观点上。

一、凌廷堪其人其学凌廷堪,字次仲,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终年五十三岁①。

凌廷堪六岁时父亲病故,家境凋敝,便弃学从贾,年二十余始复读书治学。

他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始终勤苦向学而不缀,少慕江永、戴震之学,自称戴震私淑弟子。

凌廷堪于乾隆五十五(1790)年考中进士,自请授学安徽宁国府,主讲于紫阳、敬亭两书院,其一生勤奋治学、孜孜著述,成为乾嘉时期一位重要的学术重镇。

凌廷堪以博学著称,于经史乐律、天文算学、训诂校勘诸学无所不窥、无所不通,尤精通礼学,被称为“一代礼宗”。

戴震对考据学的继承与发展

戴震对考据学的继承与发展

戴震对考据学的继承与发展
吴学满
【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2)006
【摘要】戴震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考据学大师.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的汉学治学宗旨,并融惠学为己学.在继承惠栋以训诂治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其学术性格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理性精神.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吴学满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
【相关文献】
1.同途殊归:论戴震对朱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以朱熹和戴震的《中庸》诠释为例[J], 徐玲英
2.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 [J], 徐道彬
3.《说文段注》对戴震文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J], 徐道彬
4.论钱绎《方言笺疏》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J], 徐道彬
5.凌廷堪《礼经释例》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J], 李富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戴震义理之学的形成及确立

戴震义理之学的形成及确立

戴震义理之学的形成及确立戴震是我国18世纪中叶著名的考据学家、自然科学家及思想家,他生处“康乾盛世”,学识淹博,[1]在许多学科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尤其是他的义理之学[2]思想,超迈时人,独步千古,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极为强烈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使得戴震成为我国从古代思想向近代思想过渡和转变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戴震的义理之学思想确立了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下面本章从对戴震义理之学形成与确立前提的角度来剖析戴震义理之学在乾嘉时期何以形成、何以确立的问题。

“志存闻道”的学术路向1、戴震的生活经历与深厚的经学基础戴震义理之学思想的形成与他早年在徽州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戴震出身于小商人家庭,因其家境贫寒,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于外”,贩布“以就口食”。

[3]戴震十岁时才会说话,据段玉裁记载:“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深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4]尤其是明清以来徽歙地区重经商、重知识的社会风气,使戴震能够遍览诸经及百家之书,并对《说文》、《十三经注疏》等经学典籍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特别是从戴震诵读“《大学》右经一章”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疑问,更可看出戴震追根究底式的为学个性及对经典对传统的怀疑、批判性格。

[5]戴震这一性格的养成,为其日后成为一代学术宗师和思想大师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梁启超对戴震这一早年养成的性格对清代思想文化的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此一段故事,非惟可以说戴氏学术之出发点,实可以代表清学派时代精神之全部”。

[6]18—20岁期间,戴震曾随其父经商于江西、福建等地,一边教书以维持生计,一边研读经书。

20岁时与同乡同学郑牧、汪肇龙、程瑶田、汪梧凤、方矩、金榜等人,师从婺源经学名儒江永,学习礼经、推步、音声及文字之学。

在江永诸弟子中,由于“惟震能得其全”,故江永对戴震极为器重,引为忘年之交。

这一时期,戴震在经学、自然科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29岁,戴震补为休宁县学生,受汪梧凤之聘至不疏园,于是,不疏园成为“好学之士日夜诵习讲贯”之所,也成为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学术活动中心。

凌廷堪考据学发微

凌廷堪考据学发微

凌廷堪考据学发微
李峻岫
【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卷),期】2002()5
【摘要】凌廷堪为乾嘉中后期一位颇有影响的考据学家。

本文对其学术宗旨和治学成就进行总结和阐述,这对于研究乾嘉考据学尤其是中后期的学术走向和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

凌廷堪在治学宗旨上主张事必求是,重在由典章制度以通其道,既专精于礼学又博涉旁通。

在义理之学上继承戴震由考据以通义理的治经宗旨,并在发展戴震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以“礼”代“理”说。

【总页数】5页(P59-63)
【关键词】凌廷堪;考据学;礼
【作者】李峻岫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凌廷堪燕乐研究与乾嘉汉学转向关系发微 [J], 祝东
2.礼时为大:凌廷堪礼学之“致用”性——张寿安《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读后 [J], 肖守贸;
3.清代通儒凌廷堪、焦循创作的\"儿郎伟\" [J], 王章涛
4.论礼与理——凌廷堪以礼代理思想研究 [J], 王安然
5.翁方纲对凌廷堪的诗学影响 [J], 宁夏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镜花缘》伦理思想的文化特征

《镜花缘》伦理思想的文化特征

《镜花缘》伦理思想的文化特征摘要:《镜花缘》以劝善为主题,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反映了李汝珍的伦理思想。

李汝珍的伦理思想有三个主要文化特征:以扬善贬恶为核心;以兴利除弊为社会理想;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

李汝珍试图以道德救末世、以王道平天下的理想是难能可贵的,却是难以实现的。

关键词:李汝珍;《镜花缘》;伦理思想;文化特征伦理思想是道德思想与道德观念的系统化、理论化。

《镜花缘》以劝善为主题,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反映了李汝珍的伦理思想。

《镜花缘》诞生于特殊的时代,李汝珍受当时学术风气和自身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其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镜光能照真才子,花样全翻旧稗官”,李汝珍用这两句诗作为《镜花缘》的收结,表现了他在小说创作与思想观念上的自觉。

本文围绕《镜花缘》伦理思想的文化特征进行论述,以深刻发掘作品的思想内容,感受李汝珍的良善之心和救世之志。

一、扬善贬恶:伦理思想的核心《镜花缘》的伦理思想是以扬善贬恶为核心内容的。

追求“至善”既是李汝珍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也是《镜花缘》思想内容的重要成分。

《镜花缘》倡导好善乐施、谦敬有礼的道德行为,以善恶是非作为臧否人物的标准。

(一)“至善”是最高道德目标以“至善”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源于《大学》。

《大学》开宗明意提出“大学之道也,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4,达到这一目标有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

“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

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1]5“至善”既是对“明明德”“亲民”最高境界的要求,又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

在《镜花缘》中,人的自我修养是一个渐进过程,“明明德”就是行善,积小善而成大善,进而脱胎换骨,实现“自新”,最终臻于“至善”之道。

小说的主角之一唐敖是李汝珍理想中的人物。

唐敖是一位儒士,他参加科考,高中探花,却无端遭受谗毁而被革除功名,于是产生了隐退之心。

2024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4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4年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请用0.5 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ùn)的光,烘拖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fú)好画。

C.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chuàn)向云霄里去了。

D.天上闪烁(shuò)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点辍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高大”是形容词,“自然”是名词。

B. “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着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出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中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都是主谓短语。

C. “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一句的主干是“朋友是农民”。

D.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这是假设复句。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围棋有“三得”,即“得好友、得人和、得心语”。

②围棋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凌 氏既专精 于礼经文本 的研究 , 又在 义理方 面对 戴震学术思想有所继 承和发展 。钱穆 云 :“ 次仲论学 ,
极 尊 东 原 。 ” 梁 启 超 云 :“ 言 绝 似 实 证 哲 学 派 之 其
口吻 ,而戴震 之精 神见 焉 ,清学 派之精 神见 焉 。 _3 ”4 J
礼的儒 学本体地 位,正本清源 ,回归汉学。通过 对凌 廷堪《 礼经释例》 的研 究,借 以理清礼学历经千年 的衍变 及其对戴震礼学思想和方法的继承 与发展 ,并发掘清代 “ 以礼代理” 学说 的发 展脉 络。
关键词 : 凌廷堪 ;《 礼经释例》 ;戴震 ;徽州礼学
中 图分 类号 : 2 4 K 0
(O J 7 06 ) 1Y A 7 0 0
作者简 介 : 富侠 (9 7一) 李 18 ,女 ,河南周 口人 , 安徽 大学历史 系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 向为历史典籍 与传
统文化。
凌廷堪 ( 77 8 9 ,字次 仲 , 州歙 县人 。生 15 —10 ) 徽
活在乾嘉汉学兴盛时期 ,“ 慕其 乡江永 、 戴震 之学 , 渐 好治经 ” , 自称为戴震 的私淑弟子 。 … 故 他一 生治学
云 : 仆 自十七 岁时 ,有志 闻道 , “ 谓非 求之 六经 、 、 孔 孟不得 , 非从 事 于字 义 、 度 、名物 , 由以通 其语 制 无 言。 宋儒讥训诂 之学 , 轻语 言文 字 , 欲渡 江河 而弃 是 舟楫 , 欲登 高而无 阶梯也 。 ” 戴 震 即以这样科 学 的
收 稿 日期 :0 2— 5— 21 0 0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 9 0 2 1 )9— 0 5— 4 10 4 7 (02 0 0 8 0
基 金 项 目: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重 点 研 究 基地 重 大 课 题 ( 2J 7 O 1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规 划 项 目 1JD 5O 6)
诂 、 九章》 八线 , 《 、 皆造其极 而抉其奥 。于史 , 则无史
不习, 大事本末 , 名臣行业 , 谈论 时若瓶泻水 , 纤悉不
误 。’ ’
凌廷堪遵循戴震实事求是 、以词通 其道 的治学方
法, 从文字训诂到名物考证 , 无不博 涉旁 通而且 重在 典章制度 , 影响了嘉庆 、 光 以后 学界征 实崇礼 的风 道
古代典籍 的研 究 ,对“ 三礼 ” 音韵 、 诂 、 学及 地 、 训 算 理学等均有很深 的造 诣 ,为前清学 术之集 大成者 。他 利用语言 文字 、训 诂之 学考 证 和 阐释 了包 括 《 易》 周
之久 , 终成 《 礼经释例》 书 , 一 为清代礼 学研究 的集大 成之作 。 氏治学极 其重视 基础知 识 的积 累 , 决反 凌 坚
对做学 问走捷径 的做法 , 故其学 风 》 尚书》 《 《 等在 内 的经学典籍 , 称 一代 堪
经学考据大师 , 取得 的成就是 同时代 的汉学者所 无法
识, 时人 江藩赞 日 : 君读 书破万 卷 ,肄经 , 于《 “ 邃 士 礼》 披文摘旬 , , 寻例析辞 , 闻者 冰释。至 于声音 、 训
李 富侠
( 徽 大 学 历 史 系 , 徽 合 肥 20 3 ) 安 安 3 0 9

要 :乾嘉 时期 的徽州 学者 ,以礼学研 究而著 称于世 。凌 廷堪 的《 经释例》 礼 是清代 礼 学研 究 的集大
成 之 作 。凌 廷 堪 继 承 了戴 震 的 治 学 思 想 与 方 法 ,用 以考 证 上 古 礼 学 的本 来 面貌 ,进 而 探 寻 孔 孟 之 道 以恢 复 古
方 面 的继 承 与 发 展 。


治 学 方 法 的继 承
勤奋刻苦 , 闻强记 , 博 游走于徽 州 、 州 、 京等地 , 扬 北
广交师友 , 问 日益增长 。 致力 于《 学 尤 仪礼 》 达 2 , 2年
戴震 (7 4 17 ) 师从 婺源 江永 , 生致 力于 12 — 77 , 终
企及 的。 戴震没有专 门的《 仪礼 》 学著作 , 但是秦 蕙 田 纂《 五礼通考》 , 时 戴震任其事 。 他在担任《 四库 全书》 纂修官期 间,曾经从《 永乐大典》 中辑录 出宋代 学者张 淳的《 仪礼 识误 》 三卷 , 将李 如圭 的《 礼 集释 》 并 仪 厘 定为三十卷 , 校订《 仪礼释宫》 大戴礼记》 、《 等礼学著 作, 还对 《 仪礼》 原文进行 了校勘工作 。 戴震经学研究 的方法 , 与段茂堂等 十一 札》 在《 中
凌廷堪 《 礼经释例》 一书善 于归 纳通例 ,以例 治经 ,为
研治经学 开辟 了新 的学术路 径 , 并在 戴震礼 学思想 的 基础上 , 提出 了“ 以礼代理 ” 的义理学 思想理论 , 充实 并确立了礼学 在特定 时期 向社会学理 念的转 型 , 进而
态度 , 《 对 仪礼》 文 、 玄注 、 经 郑 贾公 彦疏 以及历 代注 疏 的有关字词 文句进 行校雠 考订 。他 在参校 《 三经 十 注疏》 的同时 , 还参考陆德 明《 经典释文》 许 慎《 、 说文 解字》、 朱熹《 礼经传通解 》 敖继 公 《 仪 、 仪礼集说 》 等 各种相关文献资料 , 精审各 说 , 且具 有强 烈 的版 本意
识。 戴震在 吸取前 贤校勘成果 的基础上 考订经 文之是
引发晚清时期 的重礼 思潮 。本文 以《 经释例 》 例 , 礼 为 探讨凌廷堪对戴震 治学方 法 、 治学 思想 、 求是精 神等
21 02年 9月
洛 阳师 范 学 院学 报
Ju a fL o a gNoma nv ri o r lo u y n r lU iest n y
S p., 01 e 2 2 Vo . No 9 1 31 .
第 3 卷 第 9期 1
凌廷堪 《 经释例 》 礼 对戴震学术的继 承与发 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