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学科定位概要

比较文学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学科定位概要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 2、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 • (3)卡雷 • 为法国学派的中心人物。学术上继承前辈观点,他蔑视异 同研究,名言:“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 • 卡雷的定义:“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拜 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瓦尔特· 司各特与维尼之间, 在属于一种以上文学背景的不同作品、不同构思以至不同 作家的生平之间所曾存在过的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实际联 系。” • 卡雷把比较文学任务规定为研究国际性的精神联系。凡不 存在联系的地方,比较文学的领域就停止了,随之开始的 是文艺批评的领域。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 3、法国学派的理论特征 • (1)在研究方向上注重国与国之间的实际 影响,质疑“比较”。 • (2)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实证,认为,要使 学科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性上,只有对文学 关系的事实进行细致的、慎重的事实考察。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 2、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 • (1)巴尔登斯贝格 • 主持修订贝茨的《书目》,扩充为6000条;创办 巴黎大学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创办《比较文学 评论》杂志。主要著作:《歌德在法国》、《文 学史研究》三卷、《1789—1815年间法国流亡贵 族中的思想动向》、《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 向》等。 • 他强调以实证来证实欧洲各国文学之间的渊源和 影响关系。其观点和方法对法国学派影响深远。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 2、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 • (2)梵· 第根 • 著述甚丰,最重要的是《比较文学论》(1931), 被誉为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主要观点:a、划 出比较文学的地界,将文学研究分为国别文学、 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类;b、在比较文学研究中, 强调摆脱美学涵义,加强科学性;c、把影响研究 的领域、对象等进行分门别类。

比较文学-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比较文学-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学科发展史
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历史 19世纪70年代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法国学派: 巴尔登斯伯格 梵· 第根 卡雷 基亚
学科发展史
“比较文学的危机”及转向
1954年 成立“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LA) 1955年 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 1958年 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 “教堂山会议”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
学科兴盛
大陆
1981年 北大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会; 1983年 多所院校开始招收比较文学硕士生; 1985年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
学科兴盛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
1976年 古添洪、陈慧桦首先提出了“比较文学 中的中国派”的口号; 1977年 李达三发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1978年 古添洪提出了“阐发法” “双向阐发”
二、中国的比较文学
史前史
司马迁《史记》 西王母形象 佛经的传入 译介学、影响研究、平行研究 中国古代文论 以画论诗、以乐理论诗理等
萌芽(鸦片战争至五四前夕)
梁启超 林 纾 王国维、胡适、冰心 茅 盾 严复、苏曼殊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中外戏剧比较 中外神话比较 译介学研究
正式建立(19世纪70年代)
标志: 1、1866年 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专著 《比较文学》; 2、1877年 德国学者科赫创办了 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 3、1897年 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 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
范围扩大
标志 1871年 意大利 桑克蒂斯在那不勒斯比较文学讲座; 俄国 维谢洛夫斯基在圣彼得堡创办总体 文学讲座; 美国 查尔斯· 沙克福德在康乃尔大学开设其走向 1982年 佛克马发表名为《比较文学和新范式》 提出新观点 1985年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召开第十二次大会 新老观点碰撞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背景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背景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背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比较文学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此后其影响逐渐遍及全世界。

比较文学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

有的从形成之日至今,一帆风顺,高潮迭起,一浪更比一浪高;有的命运多舛,几经起伏,最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经复兴,便十分繁荣兴旺。

由于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顺应了世界化的潮流,它本身又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动态开放状态,所以它能够兼收并蓄各种新的观念和方法,变‚危机‛为‚转机‛。

总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欧洲中心主义遭到了有力的破除,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各民族文学平等对话的文化多元主义时代,研究方法日益丰富,研究内容日益深入,研究范围日益宽广,研究队伍日益壮大,体臸化建设也日益正规。

比较文学在我国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是一门充满活力、前景看好的学科。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萌芽期一比较文学在西方的萌芽如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比较文学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经过长久的孕育,才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中,逐渐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从整个人类文明史看,比较文学的渊源可上溯到古巴比伦时期。

古巴比伦人借用、改造苏美尔人的神话和史诗里的题材以创作自己的民族史诗《吉尔伽美什》,这是把现代比较文学中所谓‚题材史‛的研究用于史诗的创作之中。

在西方,比较文学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运用了求同辨异的比较方法。

古罗马的贺拉斯在其《诗艺》中把希腊、罗马文学两相比较,号召作家们‚勤学希腊典范‛,并把维吉尔比作荷马,将普劳图斯与阿里斯托芬进行比较。

此后这种比较方法相沿成习,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常见运用。

中世纪时,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但丁在其学术著作《论俗语》的第九章,把奥克语的古法国文学和奥依语的普罗旺斯文学加以比较。

文艺复兴时期,面对新发掘出来的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深受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发生分岐,形成保守派与激进派,这两派之争一直影响到17世纪法国的‚古今之争‛。

第二章 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  历史与现状

(三
)新发展: 翻译了一批名著、选编了一批西方学 者的论文,学者的研究领域扩大、各 地成立了许多研究机构,上百所高校 开设了课程,教材陆续出现。 关于“中国学派”和“泛文化”问题 的探讨成为热点,中心。
(四)新时期发展的现状 1
学科建设上:120余所大专院校开设 相关课程。 2 学科理论探讨:层出不穷。 3 学术研究:注重与国际接轨,注重本 国特殊语境的特殊问题,形成自己的 特色。 4 热点: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年会主题均以文化作为议题)
(3)发展: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
对文学的比较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是比较文 学早期的专著。讨论了莎士比亚、司 各特、拜伦、歌德、雪莱、霍夫曼等 英国,德国作家对法国浪漫主义流派 的影响。
3学科发展历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 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 从地域上看,它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 心在法国,并形成学派。 稍后出现的美国学派,引发了两个学派之 间的争论,通过彼此的争论,慢慢突破了 西欧和美国的界限,向东欧甚至亚洲、非 洲、拉丁美洲广大地区发展,真正获得了 世界性的研究学科的含义。各国纷纷成立 了比较文学研究学会。
第二个标志是一批研究比较文学理论
与方法的著作与论文也相继出现。 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家洛里哀的 《比较文学史》由傅东华翻译,这是 中国第一本比较文学译著; 1937年,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梵· 第根 的《比较文学》由戴望舒译出。 1935年,吴康的《比较文学绪论》一 文发表,这是中国学者第一篇关于比 较文学理论的论文。

(一) 史前史: 1渊源:西晋时佛教的传入,“格义”研究。 魏晋至唐宋为萌芽阶段,但是零散的、微 弱的、不易觉察的。 中国古代比较研究是丰富多彩。 其一,有译介学研究,其二,有阐发研究。 “格义”正是一种最简单的阐发研究。其 三,有平行研究。 一是内容较丰富,其中尤以跨学科研究成 就最为突出,二是专业意识极为淡薄。

第二章 比较文学发展史

第二章 比较文学发展史

(3)赫尔德

认为文学史应该是一个整体,由不 同的民族文学构成,在某种程度上 孕育了歌德的“世界文学”设想。 其《民歌集》,收集了多个国家民 族的民歌,是第一本较为丰富的 “世界文学”选集。
(4)歌德

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表达了各民 族文学互相接近、交流的愿望,憧憬有朝 一日各民族文学会结合为一个统一的、相 互联系的整体。这种观念对早期比较文学 的萌芽具有启示作用。

(5)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 文学会议上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 史”正式列入议题,并进行了讨论; 同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 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3、学科的发展历程



(1)早期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 界大战时期): 出现法国一批理论家。 (2)危机及转向期(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50年代):研究方向调整,研 究中心转移到美国。 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 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 大会,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论文《比较 文学的危机》。

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了对文学作品 的研究,将对比较文学产生不良后 果。理论探讨不能代替文学作品的 具体研究,不能取代对文学内在因 素的审美分析。比较文学是“文学” 研究。
②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


欧洲中心论 西方学者的自觉,美国学者奥尔德里奇、 法国艾田伯、荷兰佛克马等学者充分认识 到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性。把目光 寄托在中国、日本、印度的学者身上。 率先开展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是旅居海外 的华裔学者,刘若愚、叶维廉等,港台学 者的努力。



(4) 19世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交叉、 关联与边缘学科的启示(解剖学、生理 学、语言学、经济学、哲学等皆如此) (5) 文学史研究深化的必然要求(来源 与影响;西方文学“两个源头”;历史 线索) (6 )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对比较研究方法 的初步采用(英国豪勒姆的文学史、法 国史达尔夫人关于“南方”与“北方” 文学的划分与论述)

2、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2、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国外比较文学的诞生与确立比较文学创建于19C末的欧洲,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段。

作为一门正式地学科建立之前,即史前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历史一下述三个标志为开端:1、逐渐形成基本的理论和方法;2、建立学术团体,创办学科杂志;3、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史前史和学科史之间的实际性的区别在于:在史前史阶段,研究者的比较意识是自发的,其比较多半是零散的、肤浅的,并没有理论和方法的自觉;学科建立之后,研究者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目的明确的、系统的研究了。

一、史前史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

当时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接受了亚里士多德模仿自然的理论的同时,强调罗马作家要模仿古希腊人。

许多罗马作家也确实这样在各个方面师法希腊作家。

最典型的例子即是大诗人维吉尔对荷马的模仿。

(维吉尔《阿涅阿斯记》,是对希腊《伊里亚特》和《奥德修记》的模仿)生活在罗马时代的希腊传记家普卢塔克,写过一本《希腊罗马名人传》,搜集了50位希腊、罗马名人的生平传记,除四章独立外,其余46位两两对照,排成23对。

如马其顿亚历山大和罗马名将凯撒。

虽然作者原意在于进行道德说教、劝世警示,但全书比较的框架是分明的,也是独特的。

中世纪的欧洲处在基督教全面控制下,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文字(拉丁文),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同一性大于差异性。

当时文人学者一般把欧洲看做一个统一的拉丁化世界,但也有学者意识到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意大利诗人拉丁在《论俗语》中,就按方言的不同把欧洲文学分成北、南、东三个部分,并把南部的意大利俗语文学、普罗旺斯俗语文学、西班牙俗语文学加以对照。

文艺复兴时期,遍及全欧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各族文化的相互借鉴、启发,许多作家都是在对中世纪文学和古典文学比较的基础上继承古代传统的。

Eg.贝洛于1687年在法国学士院宣读的诗《路易十四时代》就把路易十四时代和罗马奥古时代的“黄金时代”做了比较。

比较文学2讲·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比较文学2讲·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3.基亚(1921-)

1951《比较文学》发展完善了法国学派的 理论,成为一部在国际比较文学界影响颇 大的比较文学教科书。更为强调有实际关 系的文学间的影响研究,突出了“实际联 系”的重要,明确提出“比较文学就是国 际文学的关系史”的说法。
(四)法国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成果丰富,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 理论对本学科起到了奠基作用。
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开设的课程 (1982)
1.纵的分析比较:《文学样式理论》(Theories of literary genre) 《欧洲自传体小说研究》 《小说的 妇女传统》 《放逐者的文学》 2.横的比较分析,对一段特定时期内的文学现象进 行研究,例如《现代小说中的反现实主义倾向》: 集中研究纪德、卡夫卡、沃尔夫、福克纳、布洛克、 贝克特(Beckett)等当代作家的叙述技巧和结构问题; 《世纪转折时期的颓废和反叛》:研究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对社会改革要求和对自然主义描写的反 动,比较分析易卜生、左拉、王尔德、霍甫特曼、 肖伯纳、托马斯· 曼和纪德等作家。《巴尔扎克、狄 更斯和陀思妥也夫斯基》,这门课从法、英、俄三 个国家的一个代表作家出发研究他们是如何开创性 地采用小说形式来反映都市生活经验的。

《莪相在法国》(1917) 《莎士比亚在欧洲大陆》(1947) 《欧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1948)

2.卡雷(1887-1958)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 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瓦尔 特·司各特与维尼之间,在属于一种以上 文学背景的不同作品、不同构思以至不同 作家的生平之间所存在过的跨国度的精神 交往与事实联系。
局限:

研究范围过于宽泛,研究者的主观随意性 较大。 跨学科研究缺乏界定,使得它混同于文化 研究。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三 两个学派的大融合
• (二)
美国学派的重新反思
• 1969年,布洛克发表《比较文学新动向》, 指出‚任何适当的比较文学研究都要求同时 应用分析方法和关系方法‛;还有,‚比较 文学主要是一种前景,一种观点,一种坚定 的从国际角度从事文学研究的设想。
四 前苏联比较文学的“复苏”
(一) 19世纪70年代,维谢洛夫斯基等已在 彼得堡大学开设总体文学课程,并逐渐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比较文艺观。这种方法旨在揭 示文学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阐明文学的发展 如何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与此同时, 还有形式主义学派,着重就语言形式、文体 流派,表达方式和故事情节等方面,在俄国 作品与西欧作品之间进行比较研究。
外国人心目中的《西游记》
• 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什么作用,只是充当 旅途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它一口气吃了四只 西瓜,把和尚、佣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还 说它调戏了七只蜘蛛,被蜘蛛们狠咬了一口。 • 那个佣人却什么用也没有,整天担着一副破行 李,听任摆布。 • 和尚花了13年才到了印度,寻了一些印度佛经, 像得了宝贝一样凯旋回国了。 • 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 热衷冒险,二是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喜欢 宠物猪了。
希腊《美狄亚》
狄多殉情自杀 法国《安德洛玛克》 德国《浮士德》 英国《德伯家的苔丝》 奥地利:《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国:《珍妮姑娘》、《嘉莉妹妹》
“弃妇”主 题
中国文学的 “弃妇”主 题是怎样的?
• 3、奥尔德里奇,编著《比较文学:内容和方 法》,他把彼此没有直接联系的作家作品的比较 研究称为‚纯粹比较‛,并分为‚类同‛和‚对 比‛两个方面;在最近出版的《世界文学的再现》 中提出了‚环宇文学‛和文化多元主义的观点。

比较文学历史

比较文学历史

卡雷他在为他的学生基亚的《比较文学》一 书撰写的序言中提出了法国学派的定义: “比较文学的概念应再度精确化。我们不应 无论什么东西、什么时代、什么地方都乱比 一通……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 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 德与卡莱尔、司各特与维涅之间的事实联系, 研究各国文学的作品之间、灵感来源之间与 作家生平之间的事实联系。比较文学主要不 考虑作品的独创价值,而特别关怀每个国家、 每位作家对其所取材料的演变。”
第二讲 比较文学的 历史与现状源自第二讲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1 国外比较文学 1.1 史前史 1.2 学科史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2 中国比较文学 2.1 史前史 2.2 学科史
法国学派 美国学派
1 国外比较文学
1.1 史前史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模仿说”: “史诗和 悲剧相同的地方,只在于史诗也用‘韵文’ 来模仿严肃的行动,规模也大;不同的地方, 在于史诗纯粹用‘韵文’,而且是用叙事体; 就长短而言,悲剧力图以太阳一周为限,史 诗则不受时间的限制”
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美国学 派“平行研究”
1871年,康奈尔大学就开设了“总体文学与比较文 学讲座”。在伍德贝里的倡导下,第一个比较文学 系于1899年创立与哥伦比亚大学。随后,从19世纪 末到20世纪初,密执安、哈佛、加利福尼亚、威斯 康星等大学先后开设了比较文学课程或讲座课程。 伍德贝里认为应当对作品的艺术手法进行比较。 钱德勒认为,比较文学不应局限于纯文学。 坎贝尔于1906年发表了“何为比较文学”,提出比 较文学旨在创造性的研究文学。 弗里德里希在1945年发表的《论比较文学问题》中 率先提出了改革比较文学课程设置的问题。
1.2 国外比较文学学科史
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文学比较报》,由多种 语言写成,介绍或提及欧洲主要国家及欧洲以外的许多文学。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了《比较文学杂志》, 1901年又创办了《比较文学史研究》。 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步比较文学理论 专著《比较文学》,这标志着比较文学的时代已经正式开始。 波斯奈特所给出的比较文学的定义是:“文学进化的一般理 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的过程。”很显 然,这个定义明显地带着进化论的痕迹,其实质只是一种文 学进化论。之所以这种进化论在比较文学诞生之初会产生很 大影响,这与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盛行密切相关。

比较文学-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比较文学-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钱钟书的《谈艺录》(1948)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双向阐发。
学科兴盛(20世纪70、80年代开始)
台湾 1967年 台湾大学开设比较文学硕士班; 1970年《淡江》评论创办; 1973年性质的研究所; 1978年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比较文学与翻译中心; 1978年 香港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的比较文学
史前史
古罗马时期 但丁《论俗语》 文艺复兴
积累
伏尔泰 《论史诗》 莱 辛 《汉堡剧评》 歌 德 “世界文学” 斯达尔夫人《论文学》、《论德国》
学科史--萌芽(19世纪30年代)
1827-1830年 维尔曼在巴黎大学开设比较文学性质的讲
学科兴盛
大陆
1981年 北大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会; 1983年 多所院校开始招收比较文学硕士生; 1985年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
学科兴盛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
1976年 古添洪、陈慧桦首先提出了“比较文学 中的中国派”的口号;
1977年 李达三发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1978年 古添洪提出了“阐发法”
正式建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标志: 1、1886年 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专著
《比较文学》; 2、1887年 德国学者科赫创办了
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 3、1897年 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
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
学科发展
比较文学的早期发展 19世纪70年代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法国学派: 巴尔登斯伯格 梵·第根 卡雷 基亚
学科发展
“跨世纪的比较文学”及其走向 1993年 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发表名为 《世纪之交的比较文学》的报告 (伯恩海默报告): 一是放弃传统的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 向全球; 二是研究重心由文学转向文化产品或其 他话语形式。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 现状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一 孕育期(史前史)
古罗马时代:贺拉斯、维吉尔、塔西陀、郎吉 弩斯等人
罗马作家与希腊文学之间的传承关系和风格差 异。
昆提利安(约35~95)
《演说术原理》比较了西塞罗和狄摩西尼的演说风格:
“……我以为这两位演说家在许多方面是类似的。
他们在说理判断、谋篇布局、造境立意诸方面都有很
图滔滔不绝的流畅,还有伊索克拉底动人心魄的魅
力。……”
孕育期
中世纪:但丁《论俗语》 ——按语言之不同把欧洲文学分为北、南、东 三部分,并加以对照比较。
文艺复兴后:欧洲文学整体观念的形成
伏尔泰《论史诗》(1727)——首先提出用比 较的方法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
伏尔泰《论史诗》(1727)
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 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比较文 学》,由多种语言写成,介绍或提及欧洲主要 国家及欧洲以外的许多文学;
☻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了《比较 文学杂志》,1901年又创办《比较文学史研 究》
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之二
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
☻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 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标志 了比较文学的时代已经正式开始”。
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之四
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与工具 书的出现
‫ ع‬戴克斯特:《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 1895 年)
‫ ع‬贝茨:《海涅在法国》( 1895年) ‫ ع‬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73-1890) ‫ ع‬贝茨:《比较文学目录初稿》
三、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
歌德(1749-1832)
民族文学在现代 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 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 来临了。现在每个人 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 日来临。

(NEW)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编 绪 论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第1章 文类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详解第2章 主题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译介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详解第4章 形象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思潮流派比较研究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类型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详解第7章 比较诗学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1章 文学与其他艺术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文学与心理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文学与宗教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详解第4章 文学与哲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详解第5章 文学与科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编 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第1章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详解第2章 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详解第3章 阐释学与比较文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详解第5章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绪 论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1 复习笔记一、“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淘通(一)比较文学被誉为当今世界一门“显学”比较文学从19世纪末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盛行于世界各国,发展得极其迅猛,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文坛上最有活力、最有成就、最受人青睐的学科之一。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4、滞缓期(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特殊的历史背景:
纵观史前史,两个明显的特点: a.内容较丰富,尤其是跨学科研究; b.专业意识极为淡漠。
二、学科史阶段: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
(20世纪80年代之后)
全球范围内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 中国文学的发展。
中国比较文学学术成就: 1、大陆的研究 2、港台的研究
《比较文学目录初稿》
法国学派的学者
1、布吕纳介: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学者 2、巴尔登斯贝格:堪称法国学派的第一位代表 人物 基本观点:“事实”、“实证”
3、梵第根:
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释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 是法国学派的宗师。 《比较文学论》 第一次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 总体文学 研究方法上,强调实证和考据而忽视审美批评和 鉴赏。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萌芽。 重要的学者: 1、伏尔泰(比较文学理论先驱) 《论史诗》、《中国孤儿》 2、莱辛:《汉堡剧评》、《拉奥孔》 3、歌德:
1800年斯达尔夫人《论文学》
二、学科史阶段
A.法国学派阶段: 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19世纪中后期——1958年教堂山会议
普卢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理查逊克拉丽莎卢梭新爱洛伊斯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19世纪中后期1958年教堂山会议比较文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国外比较文学的诞生与确立
两个发展阶段:史前史和学科史 区别:在史前史阶段,研究者的比较意识是自发 的,其比较多半是零散的、肤浅的,并没有理论 和方法的自觉;学科建立之后,研究者是在一定 理论指导下的、目的明确的、系统的研究了。
港台:
1976年,台湾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古添洪和 陈慧桦主编的《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出版; “阐发研究” ; 香港中文大学的李达三发表了《比较文学研究之 新方向》一书; 他还同古、陈等人先后提出建立“中国学派”的 设想。

比较文学 chapter two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比较文学 chapter two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台湾大学 《淡江评论》(Tamkang Review) 台湾比较文学会,《中外文学》---会刊 1967年开始招硕士 1970年开招博士 香港大学:中文及比较文学研究所;英文研究及比 较文学系;比较文学与翻译中心 • 香港比较文学会(1973-1975年成立) •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会(1987年成立),《北京 大学比较文学研究通讯》 • 硕士、博士、博士后、本科生的培养
• 1895, 贝茨(Lous Paul Betz, 18611903),《海涅在法国》(贝茨的博士 论文);《比较文学目录初稿》(一工 具书) • 丹麦,勃兰兑斯(Georg Brandes, 18421927),他打破了国别界限,全面考察 欧洲浪漫主义运动 ,《十九世纪文学 主流》。 勃
兰 兑 斯
• 歌德(Goethe,1749-1832), 《少年维特之烦 恼》(1774)----书信体
“中国热”
• • • •
元杂剧《赵氏孤儿》 马若瑟(Joseph de Pré mare 1666-1736) 伏尔泰 (Voltaire,1694-1778) 《中国孤儿》---法译本 伏
尔 泰
• 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 • 《汉堡剧评》----影响研究 • “鬼魂”——《哈姆雷特》;《塞密拉 密斯》-----平行研究 • 《拉奥孔》 副标题为:论诗与画的界 限---- 跨学科研究
• 欧洲→美洲→亚洲 • 西方文学→东方文学 • “在某一层意义说来,东西比较文学研究是, 或应该是这么多年来(西方)的比较文学研 究所准备达致的高潮,只有当两大系统的诗 歌互相认识、互相关照,一般文学中理论的大 争端始可以全面处理。” • ——纪廉(Claudio Guillen)

第2章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研究方法

第2章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研究方法

一、中国比较 文学的复兴
(一)中国比较文学历史的回顾
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中国比较文学历史的 继续与发展,同时也是世界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中国比较文学从20世纪初萌芽,到现在已经 走过了百年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发端于 20世纪初,成长于三四十年代,沉潜于五六十年 代,复兴于七八十年代,繁荣、创新于世纪之交 和新世纪伊始。
是以法国学者维尔曼、梵·第根、 基亚等为代表。1931年出版的梵·第 根的《比较文学论》是一部全面阐述 法国学派的著作,被誉为法国学派的 集大成之作,多年来一直是比较文学 入门的必读书。 由此可见,法国学派是把比较文 学作为一种文学关系史来研究,它注 重的是各国作家及作品之间确实存在 的事实联系。
• 例,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能72变,就吸收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中神猴哈努曼会36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 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 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
• ★我们认为最恰当的提法是“跨 文明研究” • “文明”则是指具有相同文化传 承(包括信仰体系、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等)的共同体。 • 美国学者塞缪尔· 亨廷顿在其《文 明的冲突》一书中认为,世界上 有8大互动冲突的文明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 究》一书中分析了曾在人类历史 上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的21种文 明。 • “文明”概念的涵义是明确的。 用“跨文明”替代“跨文化”更 能彰显比较文学研究实践以及学 科理论建构此次重大转折的基本 特征。
王国维
鲁迅发表了《文化 偏全论》和《摩罗诗 力说》,进行比较文 学的尝试,而且提出 首在审己,亦必知人, 较既简,爱生自觉” 的思想,这是中国最 早提出的比较文学原 则。
鲁迅
历史说明,中国比较文学孕育于社 会变革时期,立足于本土文学研究观 念变革和方法更新的内在需要,是在 全球交往语境下产生的崭新的、有中 国特色的人文现象。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三、美国的比较文学研究
兴起: 世纪末 世纪初( 世纪末20世纪初 兴起:19世纪末 世纪初(1960年,美国比 年 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 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 背景及原因: 背景及原因: 美国文学地位的极大提升 新批评” “新批评”思潮的影响
a) b)
亨利雷马克 亨利 雷马克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 “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 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 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 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 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 乐) 、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 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质言之, )、自然科学 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质言之, 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 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1870年,俄国学者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 年 学举办了“总体文学”讲座; 学举办了“总体文学”讲座; 1871年,意大利学者桑克蒂斯在那不勒斯主 年 比较文学”讲座;查理谢克福德在美国 持“比较文学”讲座;查理 谢克福德在美国 康奈尔大学举办“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讲座; 康奈尔大学举办“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讲座; 1892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举办 年 了比较文学讲座“ 了比较文学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 法国文学的影响” 法国文学的影响”。
孕育期
中世纪:但丁《论俗语》 中世纪:但丁《论俗语》 ——按语言之不同把欧洲文学分为北、南、东 按语言之不同把欧洲文学分为北、 按语言之不同把欧洲文学分为北 三部分,并加以对照比较。 三部分,并加以对照比较。 文艺复兴后:欧洲文学整体观念的形成 文艺复兴后: 伏尔泰《论史诗》 伏尔泰《论史诗》(1727)——首先提出用比 ) 首先提出用比 较的方法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 较的方法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

比较文学课件(历史、现状0.1)

比较文学课件(历史、现状0.1)
一是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从传统比较研究文学文本研究的那些课题影响接受来源游记外国在本国文学中的形象等向理论性课题拓展即对于全人类文学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问题的探讨或者说是对文学共同规律的探讨
第一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较文学的历史 与现状
主要学习内容: 主要学习内容:
一、诞生与确立: 诞生与确立:
1、比较的运用与观念准备: 、比较的运用与观念准备: 2、比较文学的前史与学科的确立: 、比较文学的前史与学科的确立:
二、新领域的开拓: 新领域的开拓: 三、比较文学的新发展与趋势: 比较文学的新发展与趋势:
1、比较文学的新发展: 、比较文学的新发展: 2、现状与趋势: 、现状与趋势:
一、诞生与确立: 诞生与确立:
1、比较的运用与观念准备: 、比较的运用与观念准备:
古罗马时期已经注意到罗马文学与希 腊文学间的传承关系和风格差异; 但丁在《论俗语》中,按语言的不同 但丁 把欧洲文学分为北、南、东三个部分, 并加以对照比较; 文艺复兴以后,连续出现了一系列全 欧性的文学思潮和思想文化运动; 席卷全欧的浪漫主义运动大大促进了 人们的比较意识 ; 歌德、马、恩等开始了对世界文学的 歌德 憧憬。
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的转折点。此后,经过近十年 的论争和切磋,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观点逐渐融合,进一 步促进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
苏联比较文学的复苏 :
50年代末苏联比较文学的复苏发展了一种新 的研究类型。 19世纪70年代,维谢洛夫斯基 维谢洛夫斯基等人从研究 维谢洛夫斯基 “影响”、“借用”等局部问题开始,发展 为一种旨在揭示文学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阐 明文学发展如何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新 方法; 日尔蒙斯基对此加以继承,提出了比较文学 日尔蒙斯基 的“历史类型学”研究的观点与方法 ; “复苏”之后,苏联学者坚持了历史类型学 研究传统,侧重于文学现象与社会发展的内 在联系的研究。

比较文学第二章

比较文学第二章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比较文学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作两段:史前史和学科史。

标志:一、逐渐形成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二、建立学术团体,创办学科杂志三、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一)史前史一、古罗马时代文艺理论家贺拉斯论证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对荷马的模仿。

卢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搜集了50位希腊和罗马名人的生平传记,其中46位可以两两配对类比,具有相似性,;例如:雅典王忒修斯和罗马王慕洛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和罗马名将凯撒,希腊演说家狄摩西尼和罗马演说家西塞罗,都可以相互对照。

二、中世纪欧洲一方面:基督教和拉丁文在欧洲大陆盛行,拥有共同的民族信仰和通行的文字,使得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他们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

文艺复兴运动倡导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神,对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

另一方面: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人胜于古人”的思想占据社会主流。

17世纪法国展开“古今之争”,代表人物:夏尔·贝洛.,他认为今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超越了古人,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也超过了古人。

而布瓦洛作为反对派的代表,认为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无法超越的典范,后人应当借鉴和学习。

这场古今之战对于比较文学的贡献是:通过文学史料的收集,跨民族和跨时代对两种文学形态进行了对比。

三、十八世纪启蒙运动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欧洲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领衔整个欧洲大陆,连同英国文学对这个欧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伏尔泰:提出文学“共同的法则”观点,旨在发展各民族共同的鉴赏趣味,但又要维持独特的民族特性。

他尊奉古罗马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认为古希腊戏剧和《圣经》等跟它们比只能是二流文学,并且喜欢东方文学,曾经就将中国元代的戏剧《赵氏孤儿》改写成《中国孤儿》。

赫尔德:德国人,认为文学史应该是一个整体,应该有不同的民族文学构成,这种观念启发了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构想。

歌德:提出“世界文学”观念,憧憬有朝一日,各民族文学会结合为一个统一联系的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比较同一题材在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中的表现。
相同的主题
➢ 如古今中外文学中的孤独主题、异 化主题、求索主题等。
古今中外的文学中经常表现人面对惨淡 人生,感叹大千世界变幻莫测,常有寂 寞、孤独的感受。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李白《独坐敬亭山》; ➢ 鲁迅的小说《伤逝》中的涓生; ➢ 普希金《叶浦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有着不见容
致的。
确定这种研究对象同一关系的学理论据有二:
➢ 同源性
➢ 同类性。
可比性示例
➢ 鲁迅、高尔基、普列姆昌德三名20世纪著名作家都在1936年逝世。 ➢ 由此作为可比性,将三位作家做出比较。 ➢ 这样的比较非常表面,难以比出本质的东西,无助于对文学规律和民
族文学特色的认识。
可比性示例:
➢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和莎剧中的福斯塔夫都很胖,外形滑稽 笑,作品中也作为喜剧角色,产生许多笑料。
民间故事而广为流传的传说。
《浮士德》与《西游记》:
但有论者(张德明)从人类的终极寻求这一文化母题来比较这两部 中、外名著,发现:
它们的内在叙事结构相似,都是由寻求者遭遇到各种阻力,经多方 艰苦奋斗,终于达到目的。
在这一相似结构模式的比较中,又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一些不同价 值观念:
如在共同寻求的浮士德与靡菲斯特、孙悟空与唐僧所形成的不同伙 伴关系,前者是契约关系;后者是师徒关系(血缘关系的延伸)。
新领域的开拓
美国比较文学研究发展 教堂山大会的论战和影

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 届年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教 堂山召开。韦勒克在大会上作 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发 言,认为比较文学研究脱离不 了文学性,其理论建构的基础 就是平行研究。
北卡州州会徽 北卡州州旗
前苏联比较文学的复苏 东欧及东方的比较文学 的兴盛 中国大陆的比较文学的复兴
可比性的要求
➢ 1、对象之间应具有同一关系;这里的“同一关系”, 在逻辑学中指对象之间外延相同内涵不相同的关 系。客观存在的两个对象其外延不相同,只能限 定在外延相同的范围内进行的比较,确定其同一 的关系;
➢ 2、应是对象之间具有的与文学相关的客观联系; ➢ 3、是相对内在的联系而不是浮表的联系; ➢ 4、在一次比较中,这种联系应该是始终明确、一
➢ 这种研究对象之间,从逻辑上讲,不是因果关系, 而是功能作用或者说价值上的相通,尤其美学价 值的相通,属于同类;从时间上讲,虽然有时间 上的先后,但这种先后对比较研究来说没有意义, 只是一种共时的研究。
小仲马的《茶花女》和冯梦龙的《杜十娘怒 沉百宝箱》,创作时间虽然相隔二百年,但
对于比较研究这两部作品没有意义。 而无 论从文学的各个方面比较,还是从社会历史、 经济发展来认识分析,都是从功能作用,美 学价值着眼来比较分析两个女性的同类性特 点:同样的命运,同样的结局,同样为社会 所残害。当然还要上升到各自的文化体系中
确定平行研究可比性的角度
从文学自身要素寻求可比性。 ➢ 人类文学都遵循共同的规律,在题材、主题、人物形
象、故事情节、表现手法、结构布局以及创作心理、 欣赏心理方面,因而就具有了可比因素。
相同或相似的题材
➢ 文学是人的生存境遇与心灵感受艺术表现,其题材自 然有不少相同相似的东西。
➢ 比如古今中外的战争题材、爱情题材、家庭生活题材、 教育题材等。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文化的文学比 较研究中研究对象间的同一关系。
它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 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中最核 心的,决定了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 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 的价值。
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 用来比较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 种内在联系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 是保证比较文学研究科学性的重要依 据。
相似的人物形象
➢ 如吝啬鬼形象:奥洛克、阿巴贡、 葛朗台、泼留希金、严监生。
女性之美的描写
《汉东府.陌上桑》写罗敷的美:
➢ 行者同罗敷,下担捋髭须。 ➢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伊利亚特》写海伦的美貌:
➢ 她在城墙观战,战争因此而停止,战士议论,为她而 战,“值得!”。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诞生与确立 新领域的开拓 当前发展的趋势。
比较文学的产生与形成
比较文学学科前史
古罗马贺拉斯等注意到罗马作 家与希腊文学之间的传承关系。
中世纪,但丁《论俗语》中的 全欧视野。
文艺复兴以后。全欧性文艺思 潮和文化运动。
浪漫主义运动。出现一些具有 比较文学意义的研究成果
《安娜.卡列尼娜》写安娜的美貌:
➢ 从别人的感受去写以列文被安娜的画像所震住的描 写来表现。
具有可比性的文学关系有三类: “亲缘关系”、“类同关系” 和 “交叉关系”。
始终必须强调文学性
三股世界性文化潮流的冲击
理论大潮的冲击:比较文学研究 向理论性课题拓展,出现理论化 发展趋向
东西方比较文学的兴起:改变了 比较文学的总体格局
文化研究的热潮:比较文学与比 较文化界限模糊
比较文学的对象
梵第根说:“本质地研究各国文 学作品的相互关系。”
研究对象应该具有跨越性
比较文学研究的关键之一:可比性
➢ 这两个形象能否比?关键看取什么角度,能否找到“可比性”。
影响研究可比性
➢ 表现为寻求两种或两种有上文学的同源 性关系。
➢ 它建立在对文学影响联系的事实考证的 基础上,无论流传学、还是媒介学,其 间的影响联系总存在于起点与终点这一 历史事实关系的两端。
➢ 探求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学相互影响的 起点、终点与经过路线等事实联系。
作同中相异的比较分析。
《沈从文与福克纳》:
➢ 虽从标题看不出比较对象的同类性;
➢ 但了解这两位作家的人马上想到他们都以满 怀眷念描写故乡(湘西与美国南方),极具 乡土性。
《浮士德》与《西游记》:
➢ 从表面看,一部诗剧,一部小说; ➢ 前后相距三百多年; ➢ 主人公一个是老学者浮士德,一个是神猴孙悟空;从素材看, ➢ 一个是典型的西方民间传说;一个是印度教和佛经中结合中国的
于社会的多余人的苦恼; ➢ 奥尼尔的《毛猿》中杨克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在
孤独中跑到动物园向猩猩诉说苦闷。 ➢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无所事
事,无聊地等待戈多,表现的是现代人的苦闷和 孤独。 ➢ 川端康成的《雪国》三进雪国追寻艺妓驹子,始 终觉得生活、事业、爱情的追求都是徒劳无益, 内心中总浸润着一种深深的孤寂与悲哀。
比较文学学科形成
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比较文学理论著作问世。 高等学府的正式课程。 学位论文和工具书出现
比较文学的发展—法国学派的 形成
以法国为中心,在进化论和初评 实证主义思想影响下,形成自己 的理论。
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的法国学 派比较文学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 学价值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在学术 界地位
➢ 影响的种类、流传途径与接受方式,构 成了影响运动状态的全部内容。这些都 是影响研究可比性的内容。
平行研究的可比性
平行研究的可比性是寻求同类性。
➢ 平行研究是无事实联系的跨文化文学现象内在关 系的研究。
➢ 因而运用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理论,对其相似或相 异进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平行的对比,分析、 综合、阐释等,这些构成其可比性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