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比较文学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比较文学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第一章比较文学历史

1 法国学派:

(1)代表人物:

A巴登斯贝格是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

B 梵·第根是第一个从理论上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学

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他认为比较文学的对象是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他认为主要有三类(希腊文学与拉丁文学、中世纪以来的近代文学和古代文学、近代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他把考证作为比较文学不可缺少的手段。将影响研究的对象分为三种类型(放送者、接受者、传送者)。将比较文学的领域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部分(文体学,主题学),另一类是文学文流(誉舆学,源流学,媒介学)。对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界限作了区分,提出研究两国文学关系是“比较文学”,而研究两国以上文学关系的是“总体文学”。

C 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不是关系的比较,它研究的是关系,没有关系的

地方就不属于比较文学的领域。将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七类(媒介、体裁、主题、作家、渊源、思想动向、国与国之间的固有看法),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法国学派的研究范围,发展和完善了法国学派的理论。

D 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了梵弟根的理论。他为其学生基亚《比较文学》写序言提出定义,代表法国学派

发言。

卡雷的比较文学定义: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联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在作品、灵感甚至生活方面的事实联系。

(2) 法国学派的特点:

A具有较强的历史意识,明确地把比较文学归为文学史的一支;

B深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中崇尚考证,强调“事实联系”;

C 治学态度严谨,方法科学;

(3)法国学派的局限性:

A 研究范围限于西欧文化系系统与文化遗产的范围之内;

B 有时过分拘泥于实证主义方法,强调事实联系和考证,因而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美学分析;

C 在考证中流露出法国文学高于其他国家文学的民族沙文主义的倾向。

2 美国学派

(1)代表人物:

A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认为法国学派存“五大问题”:第一,没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研究方

法;第二,机械地把比较文学局限于研究渊源和影响,以致于把比较文学降到了附属文学的地位;第三,比较文学中的文化民族主义动机,是研究本身失去了应有的客观性,成为本民族“争夺文化声誉的舌战”;

第四,将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分开;第五,丢弃了文学之美的欣赏。呼吁比较文学研究者摒弃毫无生气的事实,去领悟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本质,是文学作品本身成为研究中心。他的发言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打破了法国学派一统天下的局面。

BC 雷马克和奥尔德里奇在美国文学理论上有重大建树,明确提出“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主张。

雷马克的比较文学定义:

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及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2)美国学派特点:

A将比较文学定位于文学研究,而不是史料研究,强调比较文学研究“文学性”;

B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将文化引入比较文学

C作为法国学派的反拨,注意文学的内部联系,注意文学的美学涵义和文学批评的美学原则;

D认为“平行研究”是可行的;

E认为“跨学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3)美国学派的局限性:

A扩大了比较文学的范围,使得研究对象过于宽泛,由此可能导致这一学科特殊性的消失;

B将“比较文学”导向了“比较文化”,从而有可能消失自己的学科特征;

C其比较文学研究仍然没有跨越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

(4)美国学派的特点与缺点之成因:

A正在兴起的新批评的影响;

B多民族、多种族的社会结构;

C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气象;

D比较短的文化与文学传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估计比较文学界出现了一种融合的趋势。大西洋两岸的学者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互相吸取对方的长处,认识逐渐趋于接近。1963年,法国巴黎大学,艾金伯勒发表《比较不是理由》。认为比较文学是促进人们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进步的事业,提出要发发展这样一种比较文学:“将历史方法和批评精神结合起来,将案卷研究与文本阐释结合起来,将社会学家的审慎与美学家的大胆结合起来,从而最终一举赋予我们的学科以一种有价值的课题和一些恰当的方法。”他的这部论著的出版被美国学者认为是“在一场学术争论的暴风雨过去后象征着学术和平的彩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