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吉林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2023·长春第二实验中学月考]2022年,吉林省图书馆 开展以“阅动吉林 书香颂盛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倡 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吉林”。为推动我校师生参与其 中,校报编辑部准备制作一期《书香满校园》专刊,请你 以校报编辑的身份完成下面的任务。 【校订卷首语】 校报面向同学们征集卷首语,下面是你收到的一则,请你 完善。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读书不仅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也代表了一个人成长的 过程,正如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言:“少年读书, 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 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一个人喜欢
①shè 涉 猎什么样的书,很能说明其趣味和品性。
畅游知识的海洋,体味读书的乐趣;读好书,则能在书中觅
得真知、取到真经。正确读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则是阅读
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校报刊登了以上文字,请据此拟写一副对联,挂在校 图书馆,号召大家勤奋读书。 答案:得读书之道 建书香之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找出卷首语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应把“ 辩 ”改为“ 辨 ”。 (2)根据语境,在第③句空缺处补写句子。
1
2
3
4
5
6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PPT课件
整体感知课文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
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 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 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结尾画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 【参考答案】精神生命(或精神生活)。
实战演练
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陈凌
①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 ”为主题的五彩耳钉……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时 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成为风尚。
第13课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 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 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整体感知,研讨写作特色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 ,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整体感知,研讨写 作特色
中考在线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 的重要。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 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 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 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 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 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 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 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有关读书的名言
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3、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6、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 品。——莎士比亚
课后作业
1、课外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读书的名言。 2、用你喜欢的文中的一句读书名言作为论点,并写一论据, 然后写一段话。
整体感知
3、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人需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比 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4、本文写作中心是“谈读书”,为什么这里谈起了“滚 球”“射箭”等运动?
这里运用类比论证,间接阐述读书的作用。谈“滚球”“射 箭”等运动,证明各种相宜的运动均有助于消除身体上的疾病, 意在以此类比,形象生动地论述读适当的书可以弥补才智上的缺 陷。
整体感知
1、本文围绕“读书”这一话题,主要谈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
(1)读书的目的。 (2)读书的方法。 (3)读书的作用。
整体感知
2、细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
第一层:(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 (1)正面论说读书足以怡情、傅彩和长才。 (2)反面论说读书偏向惰、矫和学究。 (3)读书与经验互补。
深入探究
3、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内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修辞手法:排比
作用:列举六门学问对人的积极影响,正 面阐述了读不同的书能够塑造不同的性格,富 有气势,极具感染力。
深入探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新人教版
2.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 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 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 3.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 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
批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
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 (2)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重 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 (3)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
书要反复读。
2.语言品析
• “对任何问题不求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 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 “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
• 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 们有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 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 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 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知识冲浪——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 怡( yí)情
统筹( chóu)
藻( zǎo )饰
• 狡黠( xiá )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
• 蒸馏( liú )
劝诫( 毛求疵( cī ) 咀嚼(jué ) 味同嚼(jiáo )蜡
知识冲浪——预习与交流
13《短文两篇》课件
B. 藻饰(zǎo) 怡情(yí) 幽居(yōu) 吹毛求疵(cī)
C. 滞碍(zhì) 统筹(chóu) 统筹(chóu) 孜孜不倦(zī)
D. 聪颖(yǐng) 练达(liàn) 涉猎(liè) 寻章摘句(zhāi)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妹妹做出的饭菜味同嚼蜡,毫无味道。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常见的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谈读书
作者 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以哲学家的眼光, 思考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 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 彻,文字隽永。 主要作品: 《随笔》《新工具论》《论科学的增进》以 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B.对孩子们的作品,我们不要吹毛求疵,要多鼓励,给他 们一些自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 地向老师请教。
D.听着高校长的高谈阔论,与会者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为高校长的无私付出点赞。
课时 小结
《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作
很多警句对我们很有启发,值得我们深思和践行。
正面论述:三种目的
正确目的 反面论述:三种倾
向 重 要 作 用 : 明 智 之 士 读 书 、 用 书
谈
推敲细思
读 正确方法 不同的书读法不同
学要 会多 读读
书
读书与讨论、作文结合
书书
塑造精神 重要作用
弥补性格缺陷
检测 小结
下面各组中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小组内交流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 欢的理由。准备课后制作书签。(温馨提示:可 以从表达方式、论说角度、语言、修辞、句式等 角度品析这一部分表达之美。
美点品析
①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点评: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②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点评: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这 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点评: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美点品析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点评: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 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 这里用了两种论证方法: A、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 归纳论证。 B、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 举例论证。
美点品析
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哪些与书有关的名言名句呢?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陶渊明 ——徐特立 ——杜甫 ——颜真卿
——《论语》
走近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近代 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品为 《随笔》,多为短小的议论文,论述 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真理、 读书、财富、友谊等,往往见解独到 而精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1.小组内交流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
喜欢的理由。准备课后制作书签。(温馨提示:
可以从表达方式、论说角度、语言、修辞、句式
等角度品析这一部表分达表之达美之:美。
观点清晰之美 角度丰富之美 修辞多样之美 说理严密之美 句式整齐之美 用语简洁之美 哲理隽永之美
美点品析
①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点评: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②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点评: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这 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点评: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美点品析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点评: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 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 这里用了两种论证方法: A、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 归纳论证。 B、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 举例论证。
美点品析
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哪些与书有关的名言名句呢?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陶渊明 ——徐特立 ——杜甫 ——颜真卿
——《论语》
走近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近代 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品为 《随笔》,多为短小的议论文,论述 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真理、 读书、财富、友谊等,往往见解独到 而精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1.小组内交流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
喜欢的理由。准备课后制作书签。(温馨提示:
可以从表达方式、论说角度、语言、修辞、句式
等角度品析这一部表分达表之达美之:美。
观点清晰之美 角度丰富之美 修辞多样之美 说理严密之美 句式整齐之美 用语简洁之美 哲理隽永之美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自主学习
识文体
立论和驳论是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
立论
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 己的论点,是立论。立论包括确立论点——组织论据——推 理证明三个步骤。
驳论 反之,证明对方观点错误,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是驳论。
驳论包括辨析错误——展开批驳——确立论点三个步骤。
自主学习
识文体
读书方法: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
整体。
第三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任务探究
任务二: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了解驳论文的写法。 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说理?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象山的话
从态度上证明 从方法上证明 进一步证明
自主学习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阐明( chǎn ) 马南邨( cūn )
要诀( jué) 王粲( càn )
狂妄自大( wàng )
劝 jiè( 诫 ) huò( 豁 )然贯通
咬文 jiáo( 嚼 )字 开卷有yì( 益 )
自主学习
夯基础
2.解释下列词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 不求深刻了解。
任务探究
从论证的方式方法和语言风格上来看: ➢ (1)两篇文章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
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点明批驳的论点,然后在批驳别人观 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 (2)两篇文章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 证方法。 ➢ (3)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精练华美;《不求甚 解》的语言严谨质朴。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0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原文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王佐良译
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的用途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 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
21
“我常常想到、看到、听到一些东西, 觉得有了问题, 随时就产生一个题目:每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和观点,只能利 用工作之余的一点时间,就自己现有的水平,有什么写什么; 写的时候, 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 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个写法, 似乎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方便, 而读者在阅读的时 候, 随着这个思维过程, 好像也容易体会问题的来龙去脉。”
解了它可以改造世界。
——鲁宾斯坦 18
拓展延伸
1.背诵《谈读书》 2.请你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为论点写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 话”。
19
仙居初语网课
不求甚解
授课:仙居县实验中学 吴维维
20
作者简介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书的态度和方法
读书
读书的功用
8
思考探究
研读课文,说说《谈读书》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 举例说明。
高健译《说学》 曹明伦译《谈读书》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讨论:“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
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 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 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2)释新意——陶渊明的读书观 读书态度:虚心,别骄傲自负 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读书方法: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不 求 甚 解
作者名片
பைடு நூலகம்
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人,
邓拓 ,______ 当代 作家。代表作有文论集 本名______
《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杂文集《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背景链接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
文章开头作者开门见山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接着就?不求甚解?的出处指出陶渊明这句话的两层含义继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这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13 短文两篇
新课导入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
反面论证
比喻论证
天生才干 读书
自然花草 学习如何修剪移接
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其 相互关系,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
鄙 羡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 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 用 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鄙”“羡”“用”三个字准确而深刻地 分析了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 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之《谈读书》 课件(29张PPT)
14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 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
接”比喻读书学习。用“自然花草”可以“修剪移接”比喻读书 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论述的 道理通俗易懂。
21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影 响都很大。培根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 语言警辟。系统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方法, 同时归纳读书的重要作用,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 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 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
22
4
读书这一话题是我们谈论得最多的了,因为我们 就是伴着馥郁的书香一天天成长的。读书让我们增长 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取得了进步。那么,我们该用 什么样的心态去读书?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读书呢?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读书》,与英国杰出的哲 学家培根进行一次“读书”的对话。
5
02 课文精解
6
liàn( 练 )达
要jué( 诀 )
7
➢ 1.怡情:使心情愉快。 ➢ 2.傅彩:增添光彩。 ➢ 3.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 4.矫:做作,不真实。 ➢ 5.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 6.鄙:看不起。 ➢ 7.诘难:诘问,为难。 ➢ 8.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
文字的推求。
8
➢ 9.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 10.滞碍:不畅通。 ➢ 11.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 12.阐证:阐述论证。
《谈读书》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 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 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
接”比喻读书学习。用“自然花草”可以“修剪移接”比喻读书 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论述的 道理通俗易懂。
21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影 响都很大。培根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 语言警辟。系统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方法, 同时归纳读书的重要作用,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 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 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
22
4
读书这一话题是我们谈论得最多的了,因为我们 就是伴着馥郁的书香一天天成长的。读书让我们增长 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取得了进步。那么,我们该用 什么样的心态去读书?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读书呢?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读书》,与英国杰出的哲 学家培根进行一次“读书”的对话。
5
02 课文精解
6
liàn( 练 )达
要jué( 诀 )
7
➢ 1.怡情:使心情愉快。 ➢ 2.傅彩:增添光彩。 ➢ 3.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 4.矫:做作,不真实。 ➢ 5.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 6.鄙:看不起。 ➢ 7.诘难:诘问,为难。 ➢ 8.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
文字的推求。
8
➢ 9.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 10.滞碍:不畅通。 ➢ 11.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 12.阐证:阐述论证。
《谈读书》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 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3短文两篇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 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结构图示 ㈠读书目的
谈 读 ㈡读书方法 书
㈢读书作用
怡情 傅彩 长才
塑造性格 弥补缺陷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品 读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
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 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 如《春》、《围城》的语言美。
两文语言风格不同。一精练华美,一严谨质朴:一如 夏日牡丹,一如秋菊傲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读书的正确目的
对比论证
谈 读
读书的方法
立论 比喻论证
书 读书的作用
归纳论证
树靶子
不 求
引出处 释新义
甚 解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驳论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 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咀嚼( jué)
好读书(hào)
嚼
好
味同嚼蜡( jiáo) 读好书(hǎo)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 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结构图示 ㈠读书目的
谈 读 ㈡读书方法 书
㈢读书作用
怡情 傅彩 长才
塑造性格 弥补缺陷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品 读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
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 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 如《春》、《围城》的语言美。
两文语言风格不同。一精练华美,一严谨质朴:一如 夏日牡丹,一如秋菊傲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读书的正确目的
对比论证
谈 读
读书的方法
立论 比喻论证
书 读书的作用
归纳论证
树靶子
不 求
引出处 释新义
甚 解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驳论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 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咀嚼( jué)
好读书(hào)
嚼
好
味同嚼蜡( jiáo) 读好书(hǎo)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7.作者谈论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没有用,不加分析, 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所以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课外阅读 最是书香能致远(山东滨州中考改编) 张久珍
①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加入读书小组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线上聆听一场读书 讲座……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 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D ) A.熟悉的村庄、竹林、河流……都在不停地向车后退去,渐渐成了他眼中的遥远 之物。 B.我们是关注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C.统编本语文教材除推荐了12本必读名著外,还推荐了《猎人笔记》《长征》 《围城》《泰戈尔诗选》等自读名著。 D.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榜样是一 面旗帜,鼓舞斗志。 【解析】D.引号后的句号误用,应将句号放在后引号内。
4.(四川乐山中考)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①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目的和价值入手。 ②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知识和信息 最终需要沉淀为思想和智慧。 ③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 ④由此看来,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 升华。 ⑤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屏幕,开阔眼界 的方式更为丰富。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②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③①②④
1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 沛”“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 盖不断迈进”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得出结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PPT
13、短文两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 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 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 书 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点拨法、讨论法、质疑法
·)
死抠( ) kōu豁然(· ) ·
相似( ) 曲解( ) sì qū 大而无当( · ·
迂腐( · yū )
dàng
词 义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间,为难。 滞碍:不通畅。 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 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 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课堂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 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 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 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一、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在读中思考问题。朗读成诵。 二、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谈读书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 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艾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 -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 青 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 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 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 书 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点拨法、讨论法、质疑法
·)
死抠( ) kōu豁然(· ) ·
相似( ) 曲解( ) sì qū 大而无当( · ·
迂腐( · yū )
dàng
词 义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间,为难。 滞碍:不通畅。 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 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 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课堂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 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 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 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一、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在读中思考问题。朗读成诵。 二、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谈读书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 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艾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 -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 青 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玫瑰树》。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 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 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 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 等。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 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
比喻论证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作用: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具体事物来比喻不易理解 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而更有说服力。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 证明了××的观点,将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有人说:“世界因文学而美,文学因书籍而美。”结合课 文,谈谈你对读书的理解。
读书使我们荡舟在书籍的海洋里,使我们得到知识的浸润,受到 书香的熏陶,使我们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使 我们的认识更深化、品位有提升。
通过阅读,不仅能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还能启迪思想、提 升心智,使我们在思维的天空、想象的王国自由翱翔,纵横驰骋,摆 脱惯常思维的约束,冲破旧观念的禁锢,形成新的思路,通过读书, 我们能够敏锐捕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能在平凡 的生活里诗意地栖居。
……
整体感知
2.认真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然后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论述 了读书这一主题。
(1)
读书的目的
(2)
读书的方法
(3)
读书的作用
精读细研
读书的目的 1.读书要有哪些目的呢?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战演练
⑤“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很多时候,我们慨叹 无法抵达新的彼岸,究其缘由,与其说是因为文化创新思绪干涸,倒不如说是因为对自 身挖掘得不够透彻。《南史》曾载,宋文帝时有一位名为陆澄的学士,好学博览,行、 坐、食手不释卷,时称“硕学”,可其晚年想撰写一部《宋书》,却始终不成。原因在 于,他是读了很多书,却一知半解。时人王俭戏称:“陆公,书橱也。”囫囵吞枣,难 免思绪短路;甘做“书橱”,何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课堂小结
《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归纳论 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 方法及读书的重要作用,论述全面,观点新颖, 语言精辟,能够正确地指导我们的读书、学习和 生活。
④反观当下,一些文化现象仍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有的书籍,毫无创见不说,内 容还东拼西凑,被人戏谑为“垃圾书”;有的综艺节目,千篇一律地从国外引入相似模 式,结果水土不服,观众不买账;还有的电影,奉行“拿来主义”,剧情场景总是“借 鉴”他人作品,屡陷抄袭漩涡,等等。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老是那样四平八稳, 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 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从这个意义而言,故宫文物的 走红,既是一种警醒,更是一种启示。
中考在线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 的重要。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 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 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 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 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 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 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 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实战演练
③其实,文化最忌炒冷饭,最讲求创新创造。从写就一篇翰墨短文,到熔铸一个城 市的精神文化,无不需要贯注创新之魂。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临 摹各家字帖,可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为此深感苦恼。他的妻子一语点破:“人各有一 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猛然醒悟。此后, 他力求创新,开创出了“板桥体”。“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 印。”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善于推陈出新,呼吸现代新鲜的氧 气,才能不断让文化绽放新芽,枝繁叶茂。
⑥“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文 化创新这条新路上,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拦路的枯枝,但不管怎样,一番披荆斩 棘之后,我们必将发现一个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
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探究课文内涵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 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中考在线
考点:句中加点词指什么? 【例】(中考题·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 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 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 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 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 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其实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 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 :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 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 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 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 。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 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中考在线
布置作业
课文中有不少名言警句,读一 读并摘抄下来。背诵《谈读书 》。
第13课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认识作者
马南邨,即邓拓,1912年出生于一旧知识分子家庭。历任《晋察冀日报 》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 等职。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双百方 针,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等为宗旨,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 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妙趣横生,富有 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当时全国许多报刊效仿这一做法,开 设类似杂文专栏,为当时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归纳升华,拓展 应用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 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 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 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 ,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 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 ,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结尾画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 【参考答案】精神生命(或精神生活)。
实战演练
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陈凌
①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 ”为主题的五彩耳钉……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时 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成为风尚。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揣摩议论文的语言 题型1: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或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题技巧: (1)指出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指出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作用。 答题模式:加点词表示……(含义、作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或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 题型2:文中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技巧: (1)表明态度:能或不能。 (2)指出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 (3)指出删除后句子的意思。 (4)总结:删除后,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题型3:加点词指代了什么? 答题技巧: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二是从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 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 检验其正误。
②在晒景、晒娃、晒自拍居多的朋友圈,百年文物缘何走红?“既富有时代气 息,有意思;也饱含历史厚重感,有韵味。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铸就了故宫文 创产品活着的灵魂。”一位网友的评价,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倘若原封不动地把日 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恐怕也很难引一时风骚。相反,不管是与互联 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正是在渠道和内容上的更进一步,才让这些高大上的 文化 飞入寻常百姓家。
5.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 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 证“不求甚解”。 例证法。以普列汉普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 ,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 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 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 6.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 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 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 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 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 反复阅读。
整体感知,研讨写作特色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 ,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整体感知,研讨写 作特色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 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探究课文 内涵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 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 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