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质教案《我看见了大海》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由从不出家门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言行的词句,理解继父“看海”的意义。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品味语言,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体会继父对我真正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看海的意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配乐故事) 在学习课文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畸形儿在母亲及老师的帮助下、鼓励下,考入日本的早稻田大学。

)故事暂且告一段落,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大概已被故事中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深深地感动了!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与巴五有着相似经历的女孩,又是谁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们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出示课件.(我看见了大海)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回想巴五的经历,渲染气氛,创造意境。

二、初读感知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结合回答,板书:继父---帮助---我过渡:继父做了什么就让河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设计意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三、研读交流1、默读全文,结合学习提示,先自读自悟,再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找出有关河子思想行动变化的词句,用——划下来,体会着读读。

(2)找出描写继父语言动作的词句,用——画下来,读读,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3)独立学习后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继父语言动作和河子心理变化的词语,体会继父是个怎样的人,对河子的成长起到了哪些作用,她的心理变化说明她慢慢地敞开心扉,真的看到了“大海”。

2、组织交流要求:先读有关词句,再谈不同体会感受。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
d.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海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大海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海的情感表达。
c.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4.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向往,但环保意识相对较弱。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5.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在分工、交流、互助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大海的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大海景色。
b.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c.设计富有层次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技巧,特别是描绘自然景色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对大海的情感表达。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大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作者是如何描绘大海的?”
2.生字、生词学习:教师讲解本课中的生字、生词,如“浩瀚”、“波涛汹涌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课文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讲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展示大海的壮丽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大海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看见了大海》这篇课文,了解大海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近真实的大海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3.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我看见了大海》文本。

2. 大海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PPT或黑板。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大海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大海的印象。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看见了大海》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词语解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学生讨论并解释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深入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刘芝杏教学内容:《我看见了大海》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 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在继父的鼓励下,逐渐学会了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动人故事。

而这乂是源于i个跟我无血缘关系的继父对我那无私的爱。

整篇课文语言虽朴实,但读起来感人至深。

从文屮朴实的语言屮,让我们感受到继父那无私的爱,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

教学H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看海”的真正意义。

2.体会“我”对继父的情感,感受继父的伟大、无私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继父的言行,感悟继父那伟大、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

教学课吋:一课吋教具准备:本课的朗读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想看大海吗?在你们眼屮,大海是怎么样的?2.有一位和你们同龄的残疾女孩子一直都非常想看看大海,却一直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但是她却说看见了大海,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让学生结合学习提示自由读课文,从课文屮找出答案。

出示学习提示:(1)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2)为什么河子在八岁前从没有迈出家门一步?(3)河子开始是怎样的女孩子?后来变成一位什么样的女孩子?(4)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全班交流三品读感悟继父做了什么让“我”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让学生默读全文,标画出描写继父语言动作和有关河子思想行动变化的语句,在旁用最简洁的语言写上你的批注。

1.品读点一:走出家门(1)出示句子:继父让我叫他“伯伯”,并对我说:“来,河子,伯伯带你去审门“不!不!”我吓得直往后缩。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

外面有许多好玩的东西。

”我动心了,可又有顾虑,就对他说:“我走路一癘一癘的,妈说人家会笑话我的。

而且,她还说我太难看……”我禁不住哭了起來。

“放心吧,河子。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设计理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启发,增强自信心,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而且,本文是一篇描写孩子成长历程的故事性课文,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与交流讨论来感悟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继而也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继父的挚爱与大海般的胸襟。

通过品读语言,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进行片段仿写,以提高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教学目的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我”融入社会的心路历程。

体会继父对“我”的挚爱及“我”对继父的感激、挚爱之情。

2.体会继父说带“我”去看海的真正用意及对“我”的深远影响。

3.学习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4.学习通过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继父对“我”的挚爱与深远影响,学习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学习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方法:品读合作探究启发教学时间:2×40′资料收集:有关残疾人乐观生活,走向成功的事例或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大海美丽而宽广,有一位小伙伴就看见了最美的大海,你们也想去看看吗?(想)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大海。

书题。

2.“我”看见了什么样的大海呢?请去书中遨游吧,这篇课文会告诉你的。

二、初读感知(一)根据提示读文:1、自由读文,注意一些易混淆的字的读音和字形。

畸(jī)形一瘸(qúé)一瘸的拽(zhuàī)?住?????????嘁(qī)?嘁喳?(zh ā)?喳2、读完思考:作者看见了大自然中的大海了吗?她所说的“大海”指什么呢?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写了几部分的内容?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训练学生有目的的读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而且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同时在脑中容纳和解决几个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5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5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导入想像画面,感受大海的美丽。

同学看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听一位海员父亲讲大海的故事给女儿1、(出示cai配乐)师讲述:“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请你也来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想像到的画面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

3、(出示cai大海的图象)看,海天一色,船影摇曳,波澜壮阔,这就是大海。

如果你就是河子,听着继父那海的故事,你心里会想什么?4、大海宽广无边,令人心驰神往,多少人梦中都想去看看美丽的大海,今天我们同残疾女孩河子一起看海。

出示cai(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cai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认真读这文章,想想讲了怎样一个的故事?生汇报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板书河子继父大海三对比体会,了解河子的变化。

1、(cai出示河子的形象)河子是那样的不幸,我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子,在八岁前从没有迈出过家门一步。

望着院子里的一方天空,望着一群瞬间即逝的小鸟,此时的河子在想什么吗?2齐读1是呀,此时,她多么希望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么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多么渴求别人的帮助和鼓励。

带着理解齐读。

3、抽生读23(cai出示:多年之后——)可是,多年之后,河子有了怎样的变化?(她能独自承担全部家务;她能穿街走巷;她能帮助邻居照看孩子,从而得到四十元的生活费。

)四、研读2——191、从没有卖出过家门一部的她到走街串巷,养活自己,河子为什么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cai末句)因为有一位父亲在随时鼓励她,关心他,所以河子无数次站在继父的遗像前,对他说—2、浏览2—19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19段想想继父都鼓励河子做了什么。

请用小标题标出来。

3、继父都鼓励我做了些什么?(走出家门、走进商店、做家务、学习)五、抓感情线、深入体会(一)2——11段1、父亲鼓励我走出家门是哪一部分?2、默读2—11请孩子们默读2—11,边读边想此时我是怎样一个女孩?5、从父亲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3、生汇报第一次走出家门时,我是怎样一个女孩?5、从父亲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4、男女角色读对话带着理解男生读继父的话,女生读河子的话5、抽生读cai末句。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

处。
理解情感
02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
情感和态度。
探究主题
03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
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联系生活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情感和主题的 理解和感受。
拓展阅读
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或书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开阔视野。
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及相关的知识点。
讨论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 的思辨能力。
练习法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实 践操作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学生提供反馈
及时反馈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 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具体反馈
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具体的反馈意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 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课文 内容。
了解背景
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概括内容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
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海的美丽。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海的图片、视频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2)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的了解和印象。

4.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4.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4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对大海的感受。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述是否符合他们心中的大海。

4.5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并尝试运用生字词。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程度。

(2)学生在讨论与思考环节的参与度。

5.2 作业评价(1)学生回家后的分享情况。

(2)学生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通过描述大海,表达了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大海的特点。

(2)学会通过描绘景物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学会通过描绘景物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素材等。

2. 教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3.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的大意。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牢固掌握。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3. 品读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选取代表性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描绘景物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实践环节(1)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心中的大海,并配以文字描述。

(2)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景物,尝试用描绘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我看见了大海》的了解,对大海的美丽景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大海的气势和美丽。

我还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海的壮丽和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大海的向往和激动之情,培养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我看见了大海》是一篇描述作者第一次看见大海的经历和感受的记叙文。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大海的壮丽和美丽,以及作者对大海的向往和激动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感受大海的壮丽和美丽,理解作者对大海的向往和激动之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曾经见过大海,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好奇和向往之情。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

教师引导学生跟随课文内容进行想象,理解课文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加强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培养。

学生选择一幅大海的图片,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课堂作业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海的向往和激动之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感受大海的壮丽和美丽,理解作者对大海的向往和激动之情。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和描述,展示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我看见了大海》教案及反思我看见了大海原文十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我看见了大海》教案及反思我看见了大海原文十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我看见了大海》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大海有什么印象?”2.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停顿、重音。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4.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5.感悟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6.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课文情感。

7.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大海的热爱之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4.作业布置方面,应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看见了大海》原文(十)十月的海岛,是美丽的。

海水把轻纱披在沙滩上,把宝石撒在波浪里。

每当涨潮的时候,那shineshǔ的波涛,轻轻抚摸着岩石,起着温柔的节奏。

大海唱着欢乐的歌。

退潮了,大海又恢复了平静,好像在回味那迷人的歌声。

我看见了大海阅读教学设计

我看见了大海阅读教学设计

我看见了大海阅读教学设计大海是自然界最辽阔的一片领域,它深邃而壮丽,给人一种无限广阔与自由的感觉。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而大海阅读教学设计则是在优美的自然景观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和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大海阅读教学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爱好阅读的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大海阅读教学设计应包含如下内容: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文学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接触到大海的世界。

2. 配合阅读材料,提供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大海的气势与魅力。

3. 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大海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大海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4. 组织课堂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大海的音乐与视频,营造出浓厚的大海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阅读欲望。

2. 阅读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的目标、方法和技巧,告诉学生如何通过阅读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提问。

3. 阅读训练: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阅读练习,可以是独立阅读也可以小组合作阅读。

教师可以提供阅读理解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4. 思考与探究: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及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 综合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个人写作或团队合作,表达对大海的理解、感悟和个人观点,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6. 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阅读的收获与经验,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的动力。

四、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题目,检测学生对于大海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与阅读技巧运用能力。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我”和“继父”间真挚的感情。

2、认知目标: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技能目标:学习缩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继父说的几句话。

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体会本文真挚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2、作品及背景介绍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分几段?段意是什么?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4、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理解1、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不幸运的人?(2)本文主要写了继父的几句话?分别找出这些话并说说你的理解。

这些话分别表达了继父对“我”的什么感情?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继父对“我”的关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真诚的?举出例子说明。

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出继父具有怎样的品质?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4)“我看见了大海”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出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寄托了一个怎样的主题?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比较阅读,学习写作特点1、比较《我的老师》与《我看见了大海》两篇课文在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两篇文章都是表达感情的,但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

《我的老师》是通过对老师的几件小事的回忆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与依恋;《我看见了大海》则是通过对继父为我把抽象的“海”具体化,把继父对我的爱具体化的事的描写来表达对继父的感激与怀念。

可以这么认为,《我的老师》是通过叙事来表情,而《我看见了大海》则是在叙事中融情于事。

这也告诉我们写作时可以运用这种融情于事的方法来表达感情。

2、本文与《我的老师》在人物描写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我的老师》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而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看见了大海》,了解大海的美丽和神秘,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海的敬畏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我看见了大海》是一篇描绘大海美丽景色的文章,通过作者的视角,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辽阔、神秘和美丽。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大海的特点,感受大海的美丽。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我看见了大海》,感受大海的美丽。

3.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和理解。

3.3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大海为题材,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海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我看见了大海》,感受大海的美丽。

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和理解。

4.4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大海为题材,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对大海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以大海为主题的活动,如绘画、歌唱或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对大海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6.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大海的文章或书籍,如《海洋生物》、《海洋地理》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6.3 参观实践安排学生参观海边或海洋公园,让学生亲身感受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我看见了大海阅读教学设计

我看见了大海阅读教学设计

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美 丽与神秘
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 题和作者的情感
角色扮演,模拟文章中的 场景和人物对话
写作练习,尝试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大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海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提问导入:向学生提问关于大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故事导入:讲述与大海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如默读、朗读、精读等,深入 理解文本。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 “我看见了大海”的深层含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 享阅读体会,促进思维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推荐 相关主题的书籍和资料,拓宽
阅读视野。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大海的美丽与神秘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勇气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与海洋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任务驱动:通过布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虚构的小说,作者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小说讲述了一个小王子在寻找友谊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奇特的外星人,最终找到 了真正的友谊
本文的主题是友谊和成长,通过小王子的冒险经历,展现了成长的痛苦与喜悦
本文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语言优美,适合儿童阅读
课文分段: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将课文分为若干个段落 段落大意: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重点句子:挑选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和赏析 内容总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陶冶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基于此,本课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理智、经验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课文的内涵。

多处“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

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继父那无私、高尚、伟大的爱。

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流淌,课堂中多了应有的人文情怀。

本课教学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是: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既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之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在品文悟情中,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从而生发感激之情,并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融于其中。

遵循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的启发相结合的原则。

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师及时点拨,为学生创设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平台,使学生与文本,与人物积极对话,走进文本,走近人物,感悟人物内心世界。

在此基础上,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读中悟写法,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

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以由浅入深的积极引导,并注重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以课件助读,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形成积极、平等对话的氛围。

在巧妙引导中,给予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探究、发展得以保证。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我看见了大海》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身材畸形的女孩,由从不出家门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

表现了继父对“我”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无比感激之情。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doc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doc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我看见了大海》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一个身体畸形、乂从不出家门的女孩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表现了继父对“我''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无比感激之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要重视重点语句的教学,要关注结果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注重引领学生体会句子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感悟理解的方法。

”《我看见了大海》是一篇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文章。

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继父,一个残疾女孩艰难坎坷的成长历程娓娓道来,既引人入胜,又感人至深。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感受继父对“我"海一般深沉、博大的爱及我对继父的怀念、感激与愧疚之情。

4、使学生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并思考自己怎样去爱。

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语句的教学,感悟理解句子的方法,体会继父对“我" 的爱。

2、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看见了大海》学生齐读课题2、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继父河子(二)对比体会,了解河子的变化1、(课件出示河子的形象)导:河子是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子,在她八岁前……(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通过读你读出了什么?(板书:胆怯、自卑)望着院子里的一方天空,望着一群瞬间即逝的小鸟,你知道河子在想什么吗?(自由发言)小结:是呀,此时,她多么希望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么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多么渴求别人的帮助和鼓励。

2、导:可是,多年之后,(课件出示:27自然段)齐读,同学们你们又读出了什么?(板书:自食其力)此时,河子站在继父的遗像前,你知道她又在想什么吗?(课件出示插图)(设想学生会有如下体会:她会想起继父给她讲的大海的故事。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小学语文《我看见了大海》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海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大海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大海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大海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文中角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海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大海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海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大海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海的图片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大海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海的氛围。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2)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海的特点。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大海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文中角色的情感。

(2)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所学的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他们对大海的感受和想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设计意图1、注重情感体验。

课标中获知: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基于此,本课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理智、经验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

多处“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

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继父那无私、高尚、伟大的爱。

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流淌,课堂中多了应有的人文情怀。

2、探究人文内涵。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文章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

本课中,本人引领学生用心感悟,领会语言背后的意境,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人文理念。

这堂课的设计,无不充满深深的人文内涵,闪现浓浓的人性精华。

3、渲染激情话语。

整堂课,本人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让学生想像,有着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方法来引导,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让学生读书,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优美语言的渲染在课堂上的闪光,使学生的心灵阳台多了一缕明媚的阳光。

教材简介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

讲述了我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已有8年从没迈出家门一步,孤僻、胆小的我后来竟能一个人独立生活,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而这又是源于一个跟我无血缘关系的继父对我那无私的爱。

是继父的爱给了我生活的信心,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勇气,给了我生活的能力。

人们都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所以,整篇课文语言虽朴实,但读起来感人至深。

从朴实的语言中,让我们感受到继父那无私的爱,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继父带“我”去看海的意义。

2、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到继父对我的爱,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感受继父的伟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品味继父的言行,从而让学生走近这位无私、高尚、伟大的继父。

教学难点: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设疑、初步感知1、齐读课题——《我看见了大海》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1)这篇文章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2)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大海?3、设疑:文中既然没有写到我去看大海的情景,为什么课题说我看见了大海了呢?我到底看见了什么呢?课题中的“大海”有什么含义呢?4、用心读文,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可抓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乃至整篇课文来谈谈自己所读懂的。

引领学生借助文本进行第一次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潜意识里有着自己真切的体验。

】5、在读懂句子、内容的基础上,找一找令你感动的句子,作一作批注,最后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令你感动”这条主线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生自主寻找、批注、汇报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又一次对话。

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了课文的情感。

】二、深入情境品读感悟【通过下面三处品读点的教学,真正把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了感受继夫那伟大的爱,在落实这一情感目标之中也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浮在表面上的体验。

】1、品读点:品味父亲说的几句话(1)点击父亲说的几句话“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儿。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河子,抬起头,别害怕!”“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

”(2)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当学生读不好,说不好时,老师要起好桥梁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比如,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串门。

”先让学生谈谈对“带”字的理解,从这一个“带”字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由衷地会领悟到是伯伯带我去串门,才使得我有胆量走出家门。

一个“带”字,带出了我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勇气。

从而学生不由地会明白:要读好这一句话,就得强调这个“带”字。

(3)指读、评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使学生读懂继父说的每一句话,是继文的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接触社会的机会,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这里给学生充分时间,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把“怎么读”贯穿这一部分教学。

通过朗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位伟大的继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2、品读点:品读继父给我讲大海故事,鼓励我独自生活※这部分品读采用学生自己质疑、释疑、合作探究的方式。

(1)默读课文12-22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

(3)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①继父为什么要给我讲大海的故事?②为了让我能看见大海,他做了哪些准备?③继父为什么要欺骗我呢?(4)小组合作探究。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文,认真思考。

②小组交流每人探究的结果。

③全班汇报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以上问题时,还要美美地欣赏一组佳句:“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是这样深情的语言,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设计意图:为了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找到一个交点。

在探讨的过程中,继父那伟大的举动,使学生不难明白继父给我讲“大海的故事”的缘由,是为了让我看到美好的前景,让我对生活充满色彩,充满希望。

是为了鼓励我独自生活,有能力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从中学生也不难悟到,继父那美丽的谎言的用意,学生也不难看到了拥有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继父。

】3、我与继父是什么关系?✧非亲非故✧只一起生活了大约七年的时间✧母亲已经去世了✧一般成人和孩子的关系【设计意图:为了提升继父的形象,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我现在有勇气、有能力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是继父为我所安排、所付出的一切】。

师小结:这是一种“博爱”三、自由练笔,升华情感。

1、谈谈对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意思。

【设计意图:允许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既升华情感,又是检测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把握。

】2、小练笔最后一句话:“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写下所省略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发挥想像,创造性写话,写出内心独白。

既能锻炼学生的言语实践,又能帮助学生深化我对伯伯深深的爱的这份情感。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我看见了大海《我看见了大海》《唯一的听众》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材理解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身材畸形、有着严重自卑心理的女孩子,在继父的帮助下,从不敢走出家门变成一个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唯一的听众》与《我看见了大海》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颇为相似。

这两篇课文都着重描写了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充分表现了主要人物对“我”的一片苦心;“我”的内心独白和感受贯穿文章始终,表现了“我”对主要人物深深的怀念与感激,有力地烘托了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另外,两篇文章的结尾都含蓄深刻、余味悠长。

学情分析表现继父之爱的文章,学生接触较少。

文中的继父对女儿像大海一般宽广深厚的爱,学生很难理解。

所以将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爱、感受这种爱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我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比较的思想,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借鉴《唯一的听众》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强化学生对同类文章特点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继父形象,体会继父对“我”深沉的爱,感受“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2 领悟“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3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感悟相同类型文章的学法,强化学生对同类篇章布局谋篇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1 感悟继父形象,领悟“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2 通过比较,感悟相同类型文章的学法,强化学生对同类篇章布局谋篇特色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

比较点的设计1《唯一的听众》与《我看见了大海》进行的比较:(1)内容和写法上的比同,为充分感悟这一类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准备。

(2)两课中的“善意的谎言”的比较,使学生对继父“看海”谎言的理解变得省时高效。

(3)《唯一的听众》学习方法的迁移,打通了学生独立、自主阅读《我看见了大海》的通道。

(4)通过结尾比同,强化对含蓄性结尾作用的认识。

2 “病病歪歪”、“成天”、“欣喜若狂”这三个词语的关联比较,进一步树立继父形象。

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二运用比较,迁移学法(一)简单梳理《唯一的听众》和《我看见了大海》写法或者内容上的相似点(都是以事写人;两个人物,一主一次,事件发生在两个人之间;都是通过帮助,使次要人物发生巨大的变化;都有善意的谎言,都体现用心的良苦。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初步归纳两篇文章的相似点,为充分感悟这一类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准备。

】(二)回顾学法《唯一的听众》一课,我们采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归纳:1 抓老教授到底为小伙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去理解老教授是个什么样的人。

2 抓小伙子的发展变化,去理解老教授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法迁移1 启发:《唯一的听众》和《我看见了大海》两文如此相似,同学们打算怎么学?(结合继父的具体表现,归纳继父到底为河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归纳河子的发展变化过程,去理解继父的内心。

)2 学生按总结的方法自学,默读画批,将批注写在空白处。

三引导学生从正面描写中感悟继父特点(一)思考:继父为河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二)汇报交流,适时引导1 理解“继父引导河子第一次走出家门”。

(引导学生将“继父做工作带河子走出家门、鼓励河子、帮河子结交小伙伴”等粗浅认识,提升为“继父帮助河子克服自卑心理”,体会继父在为河子的未来考虑。

补充修改批注。

)2 理解“继父讲海,承诺河子看海”。

主要引导学生研究继父为什么这样做?(1)出示上节课质疑问题:【课件出示】(2)解决质疑问题。

解决质疑问题1:继父为什么要给河子讲海的故事?导学步骤:①与《唯一的听众》进行比较,找到解决方法。

(要了解老教授为什么装聋,就要知道装聋使小伙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里,要理解继父的谎言,可以看看这个谎言使河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②引导学生抓住“豁然亮了”体会继父的谎言对河子产生的作用。

(继父描绘的大海那么美,促使河子也想去看一看,点燃了河子心中的希望。

继父给河子将大海的故事,目的就是让河子——树立生活的目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唯一的听众》与《我看见了大海》中的“谎言”进行比较,主动借鉴学法,使学生对继父“看海”谎言的目的的理解变得省时高效。

】解决质疑问题2:继父为什么要让河子等到15岁才带她去看海?导学步骤:①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继父为什么要让河子等到15岁才带她去看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