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流浪汉说课稿
32、空气中的流浪汉(详案)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板书 老师写一个词流浪汉。
用一个词说说你对流浪汉的印象一/今天我们要学习32课1、补充课题32 空气中的“流浪汉”一起读注释2、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叶永烈先生所写的科普文章,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习过了课文,这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板书灰尘那么灰尘和流浪汉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呢?一起读第一节。
难怪作者要称灰尘为流浪汉呢。
作者把灰尘比作空气中的流浪汉,很形象,很有趣。
因此,“流浪汉”三个字要加上引号。
二/1、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请同学分节读2到6节,听听他们读正确、读通顺了吗?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2、引导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概括为要点随机板书。
大小、来源出自课文的哪些小节?……三/1、自己先读读第二小节,再用横线划出描写灰尘小的句子。
你来读读这句句子。
小到什么程度呢?这个句子中有两个数量词。
(师圈生读)还有一个是……。
一厘米有多长啊?拿出尺,比划一下。
你能想象出灰尘小到什么程度了吗?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注意到了这两个数量词)齐读瞧,本来很难说清楚的问题,用上列举数据的方法,就说清楚讲明白了。
把这个说明方法写在句子的旁边。
2、这一句也用了列举数据的方法,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除了列举数据的方法,还用了什么方法?(比较)记下来通过比较,比出了什么呢?有的地方灰尘多,有的地方灰尘少,这是在写灰尘的分布。
板书分布3、灰尘到底从何而来呢?默读第二节里的相关内容,在心里记一记灰尘的来源,说给同桌听,比比谁记得多。
谁来说?出示图课文介绍了这五个来源,来合上书请你填上正确的标点。
组织讨论:为什么第4个标点用句号而不用分号。
从一个句号你已经读懂了灰尘的来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地球二是宇宙。
此外的此就是指上面的几个来源其实就来源于一个方面——地球,所以用分号。
而最后一个来源与前四个不同,来自宇宙所以这里用句号。
科普文就是这样连标点也表达得很准确。
和老师一起读:师生配合读4、接着作者写了灰尘的用处坏处和对它的管教。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分子的基本概念1.1 分子的定义与特性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
分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量有关。
1.2 分子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空气是由多种分子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分子在空气中以气态形式存在,它们不断地进行碰撞并移动。
第二章:气体的基本性质2.1 气体的定义与特性气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无固定体积的物质状态。
气体分子具有高速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较远,相互作用力较小。
2.2 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气体分子遵循牛顿运动定律,它们在空间中随机运动。
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第三章:空气中的“流浪汉”3.1 空气中的“流浪汉”定义与特性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在空气中自由移动的气体分子。
这些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它们在不断运动中碰撞并相互作用。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的扩散现象扩散是指气体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
空气中的“流浪汉”通过扩散现象,使得气体分子在空气中均匀分布。
第四章:空气中的“流浪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1 空气中的“流浪汉”与呼吸作用人类通过呼吸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分子,氧气分子在肺部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为身体提供能量。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分子被排出体外,维持身体内的气体平衡。
4.2 空气中的“流浪汉”与环境污染空气中的“流浪汉”可以受到污染物的污染,如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第五章:空气中的“流浪汉”的实验观察5.1 实验目的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的“流浪汉”的运动和扩散现象。
使用显微镜观察气体分子的运动轨迹,并测量它们的运动速度和扩散距离。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观察到空气中的“流浪汉”具有随机的运动轨迹和不断变化的运动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气体分子在空气中通过扩散现象实现均匀分布。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5篇范例)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5篇范例)第一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三十二课: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读准“囱、据、烬、滓、呛”等字的读音,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
积累“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管教” 等若干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3、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能运用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类书籍的兴趣,知道通过阅读、上网等方法去了解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灰尘。
教学难点: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能运用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出示词语:流浪汉。
提问:什么是流浪汉?(流浪汉是指居无定所的人)2、思考:那我们课文中的“流浪汉”指的是谁呢?——灰尘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齐读)思考:读了这句话,你觉得灰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出示:东碰西撞、到处游荡理解:东碰西撞、到处游荡3、小结:因为灰尘在空气中东碰西撞、到处游荡,就像一个流浪汉那样,所以作者把灰尘比作了——“流浪汉”,这样既生动,又形象,所以,“流浪汉”三个字要加上——引号。
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进一步认识灰尘这位“流浪汉”。
4、补全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 齐读课题,并介绍作者。
二、初步了解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二到第六小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思考:这五小节介绍了灰尘的哪些方面。
2、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板书。
板书:大小、分布、来源、好处、害处、管教灰尘的方法三、深入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下面就让我们来针对灰尘的各个方面来认识灰尘,先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表现灰尘大小的句子。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让学生掌握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等空气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约占0.03%。
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制氮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做化工原料、植物光合作用等。
第二章:空气污染及其危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知道有害气体和粉尘是主要的污染途径。
让学生掌握常见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粉尘(PM2.5、PM10等)。
常见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来源:一氧化碳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二氧化硫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二氧化氮来源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粉尘来源于扬尘、工业粉尘等。
危害: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防治措施:加强环保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控制污染源排放,发展清洁能源等。
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健康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
让学生掌握AQI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反映空气质量的好坏,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AQI的计算方法:根据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
AQI的等级划分:0~50为优,51~100为良,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中主要气体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作用及保护。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胶带、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
2. 探究空气的成分学生分组讨论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实验内容包括:气球吹气、塑料瓶变瘪、胶带粘贴等。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成分的作用及保护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作用及保护空气资源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存在。
8. 板书设计空气中的“流浪汉”一、空气的成分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三、空气中主要气体成分的作用四、稀有气体的作用及保护五、空气资源的重要性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每组选择一种污染物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问。
3. 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它们的体积分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气中微观粒子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流浪汉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课文《空气中的流浪汉》的基本内容,认识并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如“流浪、飘荡、吸附、凝聚”等,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气中的微观粒子——空气流浪汉的形象,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调、语气的变化,表达出对空气流浪汉的同情与关爱。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运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进行描述。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适时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空气流浪汉为主题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空气流浪汉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组织环保主题活动,如“我为环保献一份力”,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中践行环保理念。
《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稿
《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空气中的“流浪汉”》一文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
本文从灰尘的特点、大小、分布、来源,好处、坏处以及如何管教灰尘等方面做了介绍,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激起学生改善环境,优化环境的意识。
文章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是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常识性课文。
二、学情分析常识性课文不像记叙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四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进入四年级,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理解课文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虽然属于借班上课,我对于刚才所教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是由于我们毓华学校的学生和育才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层次、家庭教育背景几乎是相同的,所以我就以自己班级的学生为例,设定教学设计。
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词和句的教学是一个重点。
通过紧扣重点词句设计语言实践的练点,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如何从本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制定管教沙尘暴的方法应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目标一:在阅读中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
积累“到处游荡、试验、管教” 等词语。
本学期学习生字,教材不再列出统一的生字表。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认识,事先布置预习任务,对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养成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到处游荡”这个词语写出了灰尘“流浪汉”的特点,在课前学生查字典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文本进一步理解,以体会灰尘无处不在的特点。
“管教”一词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抓住重点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注重词语的积累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的方法。
目标二:了解灰尘的大小、分布和来源,知道灰尘的好处与坏处。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定义和特点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空气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的定义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空气的了解。
2. 讲解空气的定义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4. 总结本节内容。
第二章:空气污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
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的危害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
2.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空气污染的了解。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3.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
4. 总结本节内容。
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AQI)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空气质量指数。
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作用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空气质量指数的阅读和理解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作用。
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阅读和理解空气质量指数。
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空气质量指数的了解。
2.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作用。
3.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4. 让学生实际操作阅读和理解空气质量指数。
5. 总结本节内容。
第四章:空气质量的改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4.2 教学内容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的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的意义。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哪种气体。
2. 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氧气、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和运用。
2.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氧气发生器、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
2.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它们的比例如何?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2. 教师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四、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氧气的性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七、课后反思(教师)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6.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以及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7. 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并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8.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一、教育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掌握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培养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育内容1. 空气污染的来源1.1 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厂烟囱排出的尾气和废气含有大量的废气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
1.2 汽车排放汽车尾气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1.3 燃烧污染燃烧污染是指各种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燃煤、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最主要的燃烧污染来源之一。
2. 空气质量测量2.1 空气监测站空气监测站通过实时监测和采样分析,获得空气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的浓度数据。
在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中,包括城市、郊区、农村等多种类型的站点。
2.2 空气质量指数(AQI)空气质量指数是一种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气象部门通过监测站获得的污染物浓度数据转化为指数,具有国际统一性。
中国AQI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3. 空气质量改善行动3.1 减少汽车使用通过公共交通方式、非机动车、步行等方式,减少汽车使用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3.2 限行限号通过限制汽车使用,减少车辆数量和车辆排放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3.3 减少燃烧污染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燃烧污染。
三、教育方法1. 观看教育视频观看相关的教育视频,了解空气污染的根源和后果,以及测量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
2. 实地观察和测量到空气监测站实地测量空气质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拾捡垃圾、植树、种草等,以实际行动成为环保的推动者。
四、教育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反应和成长,例如:是否理解了空气污染的概念,是否能进行正确的空气质量测量和数据处理,是否在环保行动中表现出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改进。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定义:无色无味的气体,包围地球的气体层。
2.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3. 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3%。
4.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氮气保护大气层稳定,氧气维持生物呼吸,稀有气体用于照明和保护气,二氧化碳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水蒸气和杂质影响气候变化。
第二章: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1.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 大气压强的作用:支撑水柱、控制呼吸、推动风等。
3. 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气压计。
第三章:空气污染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2. 掌握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危害。
教学内容:1. 空气污染的定义: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浓度超过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阈值。
2. 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自然因素等。
3. 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臭氧等。
4. 空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第四章:空气质量指数教学目标:1. 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
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用于评估和反映空气质量的一个指标。
2. 空气质量指数的作用:监测空气质量,提供公众健康参考。
3. 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根据污染物浓度和标准限值计算。
4. 空气质量指数的分级标准: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第五章:保护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 掌握保护空气的方法和措施。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的体积分数。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3 教学活动:引入空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
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1.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空气成分的手抄报,展示对空气组成及气体的理解。
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探索空气中的稀有气体2.1 教学目标: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和保护措施。
掌握稀有气体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性、无色无味、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气、光源、激光技术等。
稀有气体的保护措施:稀有气体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3 教学活动:引入稀有气体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特殊性质。
讲解稀有气体的用途及其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稀有气体的保护措施。
2.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稀有气体的手抄报,展示对稀有气体性质、用途和保护措施的理解。
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稀有气体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3.1 教学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环境影响。
掌握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的来源:动植物呼吸、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排放等。
二氧化碳的环境影响: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化。
3.3 教学活动:引入二氧化碳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特殊性质。
讲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循环过程及应对措施。
3.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二氧化碳的手抄报,展示对二氧化碳性质、来源和环境影响的understanding。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焚烧垃圾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问题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1.4.2 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1.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污染的原理和影响1.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二章:空气污染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受阻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的影响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2.4.2 讲解讲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讲解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环境的破坏2.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2.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第三章: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指数等空气质量的保护措施:减少工业排放、鼓励绿色出行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方法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3.4.2 讲解讲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评估空气质量讲解空气质量的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减少空气污染3.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方法3.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第四章:生活中的空气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绿色出行、节约能源等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措施:室内通风、减少吸烟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空气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空气保护问题的关注4.4.2 讲解讲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空气污染讲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家庭和工作环境中保护空气质量4.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4.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空气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第五章: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5.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等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极端天气、第六章:全球空气质量治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现状和挑战培养学生关注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国际空气质量治理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国际公约、空气质量标准、排放交易制度等各国空气质量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欧盟、美国、中国在空气质量治理方面的做法和成效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情况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通过展示全球空气质量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关注6.4.2 讲解讲解国际空气质量治理机构的作用和贡献讲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和成效6.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和成效6.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挑战和解决之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七章:公众参与与空气质量改善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在空气质量改善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意识7.2 教学内容公众参与的方式:环保组织、社交媒体、公众咨询等公众参与的效果:提高空气质量意识、推动政策变革等学生如何参与:学校环保活动、家庭环保实践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的情况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通过展示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公众参与的关注7.4.2 讲解讲解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效果讲解学生如何参与空气质量改善7.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公众参与的效果7.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公众参与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八章:空气质量与健康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意识8.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PM2.5、PM10、臭氧等指标提高空气质量的卫生措施:室内通风、个人防护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质量与健康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的关注8.4.2 讲解讲解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讲解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意义8.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8.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提高空气质量来保护人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第九章: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9.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空气质量改善与可持续发展:减少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清洁空气、低碳经济等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通过展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关注9.4.2 讲解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讲解空气质量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9.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联9.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十章:空气质量教育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为未来做出贡献10.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教育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保人才空气质量教育的方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环保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全球空气质量治理重点和难点解析:该章节涉及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空气中的“流浪汉”——气体分子的运动与扩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体分子的基本性质,理解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气体分子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扩散现象。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实验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扩散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源。
2. 气体分子运动实验器材。
五、教学内容1. 气体分子的基本性质a. 分子的大小和质量b.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c. 分子的高速运动2. 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 布朗运动b. 分子碰撞与能量传递3. 扩散现象a. 扩散的定义和特点b. 扩散速率的规律c. 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4. 气体分子的运动与我们的生活a. 空气污染与分子运动b. 气体分子的运动与气候变化5. 总结与展望a. 气体分子运动的意义b. 气体分子运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c. 气体分子运动的未来研究方向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气污染的新闻图片,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进而引入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扩散现象。
2. 探究气体分子的基本性质: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知识,总结气体分子的基本性质。
3. 观察布朗运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布朗运动,理解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 分析扩散现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扩散现象,分析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5. 生活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气体分子的运动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与拓展1. 针对气体分子的基本性质,设计相关选择题和填空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
《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空气中的“流浪汉”》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都是科普常识类课文,生动、准确的表达是这类文章的语言特点。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文时,不仅要理解一些科学常识,更要关注它的语言特点、语言表达。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在课堂上只有让他们真正动起来,真正参与,才能使他们有所收获和发展。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通过“初读,理清文本脉络——细读,遣词造句”的教学实践过程,力求在课堂中体现以下两点。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同桌交流合作,促进思维发展不同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阅读的经历不同,因此,他们对文本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我想:在交流时,他们的回答也是参差不齐的,如何缩小这种差异呢?在指导学生品读完灰尘大小的句子后,帮助他们归纳出学习步骤,在学习灰尘多少的句子时,我采取以同桌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每个孩子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课堂成为他们探索的乐园。
二、在“说话”中,铺设“台阶”,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进行交流交际的最常用的形式,所以,我把说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时时把读、悟和说结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的语言实践。
1、目标分层。
如在介绍灰尘的来源时,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借助图片说一说,这时,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我搭建阶梯式的展示平台,先引导他们说2、3幅,最后连起来说5幅,这样由浅入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他们的说话热情。
2、内容分层。
我们认为尊重差异,就让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
基于此,在引导学生理解灰尘和雨之间的关系时,让他们在两个关联词中任选一个说一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依托文本的内容进行自由地表达。
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
空气中的“流浪汉”(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空气中的“流浪汉”,我先来说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空气中的“流浪汉”》选自沪教版第七册中的一篇说明性文章。
其语言生动,具体、准确,告诉我们灰尘的由来,特点以及防治灰尘的一些措施,引起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文章巧妙的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让我们了解灰尘,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ﻭﻭ(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ﻭ二、说学生中年级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词语的方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品词品句并能体会情感。
ﻭ(依据课标、教材、学生,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识记“囱”、“烬”、“昼”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游荡、“管教”、“漫天飞舞”等词语的意思。
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灰尘的由来、特点及防治措施,学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来写句子。
ﻭ3、通过学习,能对灰尘有正确的了解,掌握一定的防治措施,并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板块是、、)ﻭ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空气中的“流浪汉”》2、板书课题:《空气中的“流浪汉”》3、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流浪汉”指谁?为什么要称它为“流浪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这个“流浪汉”、、、ﻭ(第二个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空气中的”流浪汉“说的是谁?你从文中哪句句子知道的?(小组间自由讨论)学生会说(流浪汉)ﻭﻭ预示一:“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到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ﻭ1、这句句子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比喻,将“灰尘”比作“流浪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灰尘自由的特点。
)ﻭ2、灰尘是不是真的“流浪汉”?(不是)哪里看出?(“流浪汉”是用双引号饮用的)ﻭ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来认识这个“流浪汉”吧!ﻭ(第三个板块、、)ﻭ三、精读课文,品词品句(一)了解灰尘的特点和由来。
32、空气中的“流浪汉”(详案)
32、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列举数字、对比等写作方法,初步体会科普作品表达的严谨与生动。
4、了解灰尘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用一个词说说你对流浪汉的印象?(板书:流浪汉)(到处游荡、无家可归、四处漂泊……)2、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就来学学(补齐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①齐读课题3、为什么加引号?这个引导有什么作用呢?(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4、①是什么意思呢?请打开书,请轻声读一读课题旁边的注释。
“科普作家”是专写哪类文章的呢?专写普及科学知识文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就是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
分节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想:空气中的流浪汉是谁?(正音“尘”)(课中随机正音“蒸”、“渣渧”等)(这个字还能组词“渣子”,在这儿一定要读第三声)2、空气中的“流浪汉”是谁?(板书:灰尘)(媒体出示第一小节) 我们来读读第一小节,看看灰尘与流浪汉有什么相同点?交流,齐读。
三、研读课文,了解灰尘。
1、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讲述了有关于灰尘的哪些知识呢?轻声读课文2——6节。
2、交流。
(1)教师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为要点板书:灰尘大小 2来源 2用处 3坏处 4管教5、6●灰尘很小(1)指名读第2节。
用“_____”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媒体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2)你能想象一颗灰尘有多大吗?作者在这儿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
拿出你的尺来看看一厘米有多长,就在这短短的一厘米中有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
用了数字,你现在知道了吧,一颗灰尘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啊!(3)指名读句子。
小学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上册《32 空气中的“流浪汉”》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也许你没想到,这些乱逛的灰尘也 还是有用处的。没有它,天就不能下雨。 因为地面上的水汽升到天空后,形成云 彩,但是,没有灰尘,云彩中的水蒸气 就不能聚集在一起。如果你不信,不妨 试一试。在下雨时,拿个干净的白瓷碗 放在院子里,接上点雨水仔细看看,你 就会发现碗底存有许多渣滓——这就是 灰尘。
也许你没想到,这些乱逛的灰尘也 还是有用处的。没有它,天就不能下雨。 因为地面上的水汽升到天空后,形成云 彩,但是,没有灰尘,云彩中的水蒸气 就不能聚集在一起。如果你不信,不妨 试一试。在下雨时,拿个干净的白瓷碗 放在院子里,接上点雨水仔细看看,你 就会发现碗底存有许多渣滓——这就是 灰尘。
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 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 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 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 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 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 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灰尘很小。
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用处 坏处 也许你没想到,这些乱 但是,灰尘的坏处是 逛的灰尘也还是有用处的。 很多的。大家都知道,灰 没有它,天就不能下雨。因 尘多了会迷人的眼睛,呛 为地面上的水汽升到天空后, 人的鼻子,会使人的呼吸 形成云彩,但是,没有灰尘, 器官发炎。灰尘钻进机器, 云彩中的水蒸气就不能聚集 会使它声音嘶哑。落在未 在一起。如果你不信,不妨 干的电影胶片上,会使它 试一试。在下雨时,拿个干 失去功用。 净的白瓷碗放在院子里,接 上点雨水仔细看看,你就会 发现碗底存有许多渣滓—— 这就是灰尘。
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呢?刮风了,地 面上无数的沙粒、泥粉就扬了起来;在 工厂里,高高的烟囱吐出浓黑的烟;火 山爆发,会带来无数的灰烬;车辆奔驰、 人走路,又会带起许多灰尘。此外还有 天上的流星,它和空气一摩擦,整个儿 都烧掉变成灰尘了,据说每昼夜就有 1430万吨这样的宇宙灰尘落到地球上。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精选3篇)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精选3篇)《空气中的“流浪汉”》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烬、渣、滓”。
.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阅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3、能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4、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能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师: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是呀,这就是空气中的灰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作者把空气中的灰尘比作是流浪汉,非常有趣。
2、板书课题:空气中的“流浪汉”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学建议:(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灰尘的哪些内容?2、交流,反馈,出示:游荡灰烬渣滓呛人嘶哑摩擦烟囱捕捉漫天飞舞3、指名学生朗读,找出这里平舌音的字,再读一读4、接龙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灰尘的哪些内容?5、交流,板书:灰尘的大小灰尘的来源灰尘的用处灰尘的坏处管教灰尘三、细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1、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节分别写了这些内容?2、交流:第二节写了大小和来源,第三节写了用处,第四节写了坏处,第五、六节写了管教灰尘。
3、这么多有关灰尘的内容,你最想先来学习了解哪方面?(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随机学习课文)4、学习第二节: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灰尘很小)5、作者是怎样把灰尘小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6、指名读,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具体的?(数据说明)7、练一练:照以上样子把句子写具体:天气很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流浪汉说课稿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32、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
积累“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等若干词语。
能运用补充具体例子、列举数据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了解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3、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2、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2、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查找沙尘暴的资料[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出示课题:空气中的“流浪汉”。
学生齐读,介绍作者。
2、什么是“流浪汉”?3、空气中的“流浪汉”指的是谁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划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1)指名读第一节,回答问题(2)你观察到过这种现象吗?从这里你感受到了灰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出示词卡理解:东碰西撞到处游荡(3)指导朗读说明:以课题中的题眼“流浪汉”为突破口,读、悟有关句子,自然引入第一节。
以问题带动思考,让学生从“东碰西撞、到处游荡”两词中感受到灰尘的特点¬——无处不在,避免繁琐的讲析。
4、作者把灰尘比作空气中的流浪汉,很形象,很有趣,因此,“流浪汉”三个字要加上引号。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进一步认识灰尘这位“流浪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有关灰尘的哪些知识?一边读,一边用笔划下来3、交流板书,梳理课文大小32、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用处坏处管教灰尘的方法4、结合板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说明:这一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在理清条理时,练习运用前面单元中学到的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概括。
这种具体的方法,如果能在阅读中反复使用,经过一定量的运用后,相信学生的认知会形成规律,学生会在循序渐进中将此方法内化为已有知识,成为积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和,体会作者介绍灰尘特点的方法(1)我们知道灰尘很小,究竟有多小呢?请划出课文中有关句子。
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2)指名读,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体会列举数据的方法(3)在空气中,灰尘无处不在,引读:(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①学生用图示法理解这句话②从这组数据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这么多的灰尘是从哪里来的?指名读相关句子①出示一组图片,学生回答问题。
②你能结合实际说说灰尘的其他吗?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唤起了学生的经验世界,在交流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对灰尘无处不在的特点有了更切身的体验。
2、学习3¬——6节,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1)灰尘无处不在,真是个十足的流浪汉啊!提起灰尘,大家都不欢迎它,干脆消灭他好了。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说:出示: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得不管教管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啰?①默读3——6节②作者为什么用了“管教”这个词?③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说明:在课堂上,要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阅读基本功落到实处。
抓住“管教”一词,让学生在联系上文中了解到灰尘不仅带给人类灾害,也给人来带来了好处。
在联系下文中,学生知道了管教灰尘的方法。
从中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明白了要辨证全面地看待问题。
注重品词品句,才能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
(2)多媒体演示雨的形成用“因为……所以……”或“天下雨,是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3)没有灰尘天就不能下雨,和它的用处比起来,灰尘带给人类的坏处更多,请同学们先来观看一段北京沙尘暴视频。
①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感受②师读:灰尘的坏处是很多的。
大家知道,学生读(灰尘多了会迷人的眼睛,呛人的鼻子,会使人的呼吸器官发炎。
灰尘钻进机器,会使它声音嘶哑。
落在未干的电影胶片上,会使它失去功能)。
③交流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灰灰尘带给人类的危害,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④运用本节中的“总分”句式,将所查资料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说说灰尘带给人类的危害说明:通过观看视频,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引读,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通过交流,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再以语言训练为依托,灰尘带给人类的灾害则不言而喻,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如此的重要。
同时这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铺路搭桥。
(4)齐读第6节完成填空:最简单捕捉灰尘的方法是(使用吸尘器),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捕捉灰尘的方法是(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是啊,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近年来,沙尘暴困扰着我们的生活。
(媒体出示1992——xxxx年我国沙尘暴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我们该如何管教它呢?请说说你的办法。
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制定一份方案。
3、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说明:教学接近尾声,学生的认知、情感也随着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深化。
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一定能说出多少具有科学依据的治理沙尘暴的办法,但是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每个学生鲜明的个性和锋芒毕露的智慧表现出来。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互动交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并产生从自身做起管教“流浪汉”的决心,从而达到“批文入情”的目的。
(五)总结全文说课一、教材分析《空气中的“流浪汉”》一文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
虽然此文写于七十年代,但至今现实意义很深。
本文从灰尘的大小和它存在于空气中的数量、,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弊大于利等方面对灰尘进行了具体介绍。
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才会激起学生改善环境,优化环境的意识。
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是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常识性课文。
二、学情分析常识性课文不像记叙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四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进入四年级,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理解课文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
对于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教师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进行讲解,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感悟。
要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文本的主旨需要学生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来补充丰富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布置学生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获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
这样就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才会有新的生成。
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词和句的教学是一个重点。
教师要紧扣重点词句设计语言实践的练点。
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
这应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如何从本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制定管教沙尘暴的方法应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1、能在阅读中自识字,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
积累“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等若干词语。
能运用补充具体例子、列举数据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本学期学习生字,教材不再列出统一的生字表。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认识“囱、滓、瓷、呛”等生字,这些生字字形并不难掌握,对其的正确读音要加以强调。
“东碰西撞、到处游荡”这两个词语写出了灰尘“流浪汉”的特点,在课前学生查字典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文本进一步理解,以体会灰尘无处不在的特点。
“管教”一词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抓住重点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注重词语的积累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了解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目标之一是在静心默读课文时,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有目的默读课文,从而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唯有在思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沉下心揣摩文字从而理解文本。
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有机的语言操练。
运用摘句法概括主要内容;运用多媒体演示雨的形成,训练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指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式、文中的写作方法等多种训练途径使学生习得语言。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课文说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课文是怎样说的”,这应是本课要重点解决的。
目标三: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师应让学生懂得课外资料不单是信息的叠加,更要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借助资料有新的感悟和生成。
这个目标的达成,既有语言训练,又有思维的训练,同时也会唤起学生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四、教学设计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一)让学生动起来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在课堂上只有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才能使他们有所收获和发展。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勾画圈点。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划出描写“流浪汉”——灰尘的相关句子;在理解句子“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时,让学生采用图示法动手画画,从具体的数据对比中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城市街道的灰尘远远超过山林地带的灰尘。
最后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制订出管教沙尘暴的方法。
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思维的零星、无序朝清晰、有序提升。
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引领、促进和发展。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
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