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的“流浪汉”》简案22

合集下载

32、空气中的流浪汉(详案)

32、空气中的流浪汉(详案)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板书 老师写一个词流浪汉。

用一个词说说你对流浪汉的印象一/今天我们要学习32课1、补充课题32 空气中的“流浪汉”一起读注释2、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叶永烈先生所写的科普文章,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习过了课文,这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板书灰尘那么灰尘和流浪汉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呢?一起读第一节。

难怪作者要称灰尘为流浪汉呢。

作者把灰尘比作空气中的流浪汉,很形象,很有趣。

因此,“流浪汉”三个字要加上引号。

二/1、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请同学分节读2到6节,听听他们读正确、读通顺了吗?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2、引导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概括为要点随机板书。

大小、来源出自课文的哪些小节?……三/1、自己先读读第二小节,再用横线划出描写灰尘小的句子。

你来读读这句句子。

小到什么程度呢?这个句子中有两个数量词。

(师圈生读)还有一个是……。

一厘米有多长啊?拿出尺,比划一下。

你能想象出灰尘小到什么程度了吗?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注意到了这两个数量词)齐读瞧,本来很难说清楚的问题,用上列举数据的方法,就说清楚讲明白了。

把这个说明方法写在句子的旁边。

2、这一句也用了列举数据的方法,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除了列举数据的方法,还用了什么方法?(比较)记下来通过比较,比出了什么呢?有的地方灰尘多,有的地方灰尘少,这是在写灰尘的分布。

板书分布3、灰尘到底从何而来呢?默读第二节里的相关内容,在心里记一记灰尘的来源,说给同桌听,比比谁记得多。

谁来说?出示图课文介绍了这五个来源,来合上书请你填上正确的标点。

组织讨论:为什么第4个标点用句号而不用分号。

从一个句号你已经读懂了灰尘的来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地球二是宇宙。

此外的此就是指上面的几个来源其实就来源于一个方面——地球,所以用分号。

而最后一个来源与前四个不同,来自宇宙所以这里用句号。

科普文就是这样连标点也表达得很准确。

和老师一起读:师生配合读4、接着作者写了灰尘的用处坏处和对它的管教。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公开课学案第一课时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公开课学案第一课时

《空气中的“流浪汉”》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2.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学习了课文,请你说一说该怎么捕捉空气当中的灰尘?2.尘埃有什么作用?四、参考资料灰尘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所组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灰尘颗粒的直径通常小于500微米。

小于10微米的悬浮粒子(PM10),即被认定有害于人体;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更可穿透肺泡直达血液。

灰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所以人们特别讨厌它,灰尘带着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到处飞扬,传播疾病。

工业粉尘、纤尘能使工人患上各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过多的灰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诱发人类的呼吸道疾病……灰尘对电脑的危害很大。

过多的灰尘可能阻塞CPU风扇,使风扇停转,造成CPU过热烧毁,会影响各板卡之间的接触,还可能造成电路板的腐蚀。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从太阳直射到地球的光线就得不到吸收、反射、散射和折射,天空就会是非常蔚蓝,没有风雪雨露,没有霞光,彩虹。

由于灰尘是吸湿性微粒,没有它这个核心,空中的水汽将无法凝结,天上的云也就难以形成,地表失去了云层的覆盖,就会变得干旱贫瘠,天气不是太热,就是太冷。

没有灰尘,宇宙中的许多有害射线会毫无阻挡闯进地球表面,并对人类和各种生物产生致命的威胁。

灰尘除了这些的好处外,它能凝结水汽。

让它们变成水珠,不然,所有的东西都是湿漉漉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虽然灰尘有许多不是,但是它的功劳也无量,它能使地球温和地获取太阳能量,也能使大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以增加云、雨形成的机会;调节地表的气温,使之适合于生命的生存和繁衍。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5篇范例)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5篇范例)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5篇范例)第一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三十二课: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读准“囱、据、烬、滓、呛”等字的读音,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

积累“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管教” 等若干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3、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能运用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类书籍的兴趣,知道通过阅读、上网等方法去了解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灰尘。

教学难点: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能运用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出示词语:流浪汉。

提问:什么是流浪汉?(流浪汉是指居无定所的人)2、思考:那我们课文中的“流浪汉”指的是谁呢?——灰尘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齐读)思考:读了这句话,你觉得灰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出示:东碰西撞、到处游荡理解:东碰西撞、到处游荡3、小结:因为灰尘在空气中东碰西撞、到处游荡,就像一个流浪汉那样,所以作者把灰尘比作了——“流浪汉”,这样既生动,又形象,所以,“流浪汉”三个字要加上——引号。

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进一步认识灰尘这位“流浪汉”。

4、补全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 齐读课题,并介绍作者。

二、初步了解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二到第六小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思考:这五小节介绍了灰尘的哪些方面。

2、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板书。

板书:大小、分布、来源、好处、害处、管教灰尘的方法三、深入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下面就让我们来针对灰尘的各个方面来认识灰尘,先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表现灰尘大小的句子。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让学生掌握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等空气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约占0.03%。

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制氮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做化工原料、植物光合作用等。

第二章:空气污染及其危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知道有害气体和粉尘是主要的污染途径。

让学生掌握常见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粉尘(PM2.5、PM10等)。

常见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来源:一氧化碳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二氧化硫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二氧化氮来源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粉尘来源于扬尘、工业粉尘等。

危害: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防治措施:加强环保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控制污染源排放,发展清洁能源等。

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健康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

让学生掌握AQI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反映空气质量的好坏,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AQI的计算方法:根据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

AQI的等级划分:0~50为优,51~100为良,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

四年级语文上册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沪教版
4.介绍作者的资料
二、交流
师:本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请学生自主阅读,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如:自读、选读、小组合作读、指名读,
1.比较句子
A.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有一厘米长。
师:这两句话,哪一句话写得好?为什么?请有感情地朗读。
B.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课题为什么用“流浪汉一词来比喻灰尘?
三、完成课后练习
四、回家作业
收集有关资料先说说沙尘暴给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在说说应如何管教?
五、板书
空气中的“尘的()和()
第三节
灰尘的()
第四节
灰尘的()
第五、六节
灰尘的()
教学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的本领,训练团队意识。
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学目标:
1.字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并复习巩固已知的生字
2.阅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3.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能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教学难点:
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分组自学课文:
形式:每小组发放自学卡片,根据要求进行自学。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试着读一读:渣滓摩擦灰烬
试着写一写:水蒸气乱逛烟囱
2.分小节朗读课文,完成表格。
小节
特点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学校:吴泾小学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班级:四人数:学科:语文教时:一课时教师:日期: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理解“流浪汉”、“游荡”、“管教”等词语的意思。

2.静心默读课文,分清课文内容主次。

知道在分清课文主次的时候,判断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会儿童科普文章的表达严谨与生动。

二、制定依据(一)教材简析《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写的一篇科普短文。

课文层次清晰、语言浅显,使用了一些说明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打比方、列数据和作比较等。

课文第1节介绍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说明灰尘无处不在。

第2节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及灰尘是从哪里来的。

第3、4节介绍了灰尘的用处和坏处。

第5、6节介绍了管教灰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儿童科普文,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常见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

教师在教学时,将最能表达语言特点的语段提取出来,用换句、删句比较,加标点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特色。

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

让学生在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学习科普文章语言表达的严谨与生动。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分清课文内容主次。

本课在教学时,从落实单元目标入手,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判断课文内容的主次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太阳》一课采用的是根据篇幅判断主次的方法,本课采用的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判断主次的方法。

在学习课文分主次的时候,既可以用第一种判断依据,也可以用第二种判断依据。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题、审题二、初读课文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课题中的“流浪汉”为什么加了引号?3、作者为什么将灰尘比作“流浪汉”,读读第一节,找找答案。

理解“游荡”。

4、齐读课题。

1、这篇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小声读第二节,要求: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气中微观粒子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流浪汉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课文《空气中的流浪汉》的基本内容,认识并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如“流浪、飘荡、吸附、凝聚”等,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气中的微观粒子——空气流浪汉的形象,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调、语气的变化,表达出对空气流浪汉的同情与关爱。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运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进行描述。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适时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空气流浪汉为主题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空气流浪汉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组织环保主题活动,如“我为环保献一份力”,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中践行环保理念。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定义和特点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空气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的定义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空气的了解。

2. 讲解空气的定义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4. 总结本节内容。

第二章:空气污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

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的危害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

2.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空气污染的了解。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3.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

4. 总结本节内容。

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AQI)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空气质量指数。

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作用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空气质量指数的阅读和理解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作用。

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阅读和理解空气质量指数。

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空气质量指数的了解。

2.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作用。

3.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4. 让学生实际操作阅读和理解空气质量指数。

5. 总结本节内容。

第四章:空气质量的改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4.2 教学内容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的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的意义。

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流浪汉”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灰尘的大小、多少、来源、用处以及管教方法。

3.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感受科普作品表达的科学严谨与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空气中的流浪汉。

齐读课题。

2.认识作者。

3. 出示词语,指名读。

4. 课前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让同学们把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标注到字的上面。

你都查到了哪几个字的字音?5.出示句子指名读。

二、揭示课题,认识“流浪汉”1.我们预习过课文了,知道空气中的“流浪汉”就是——灰尘。

(板书:灰尘)2.灰尘怎么成了空气中的“流浪汉”呢?(出示第一节)自己小声读第一小节,抓关键词语,找答案。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脉1.通过预习课文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2.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到黑板上。

3.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介绍的顺序给每个内容排排顺序。

(学生到黑板上标序号)4.根据板书,梳理课文结构。

5.完成课后第二题。

四、研读品析,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的科学严谨。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介绍这些知识的时候,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1.灰尘很小(1)默读第二节,读完后用“——”划出描写灰尘大小的句子。

(2)学生交流。

(3)作者用了这两个数量词具体地写出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很小,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列数字。

2.灰尘多少。

(1)学习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2)从“一酒杯”体会表达的科学严谨。

(3)读句子。

3.灰尘的来源(1)文章从这五个方面介绍了灰尘的来源,所以这里用了分号把它们分隔开来,(分号翻红),可是这里为什么用句号呢?自由读这段话,想想原因?(2)通过标点符号的运用体会表达的严谨。

4.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灰尘的知识。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
叶永烈,当代著名科普作家,现为上 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 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 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著 有《小灵通漫游未来》、 《借尾巴》、 《哭鼻子大王》 、《毛泽东的秘书们》等 180多部作品。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
灰烬 渣滓
摩擦 呛人
昼夜 嘶哑
灰尘来自
地面刮风扬起的泥沙 工厂烟囱吐出(烟雾) 火山爆发 带来(灰烬) 车来人往带起(地面灰尘) 流星自燃变成(宇宙灰尘) …… ……
试着换角度表达 读懂了这节之后,让我们选择其中一层,试 着以第一人称“我” 的口吻介绍灰尘。先 自己试一试。
虽 然 但 是

<
…… ……

没有它,天就不能下雨。因为地面上的水 汽升到天空后,形成云彩,但是,没有灰 尘,云彩中的水蒸气就不能聚集在一起。
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 东西的存在的。 平常(只有)灰尘特别多,人们(才)感到 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平常(如果)灰是从哪里来的呢?
刮风了,地面上无数的沙粒、泥粉就扬 了起来;在工厂里,高高的烟囱吐出浓黑的 烟;火山爆发,会带来无数的灰烬;车辆奔 驰、人走路,又会带起多少灰尘。此外还有 天上的流星,它和空气一摩擦,整个儿都烧 掉变成灰尘了,据说没昼夜就有1430万吨这 样的宇宙灰尘落到地球上。
管教
漫天飞舞
练习说话:
当阳光照在玻璃窗上时,你就会 看见__________________;当 ___________时,你用手一摸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 时,你会_______________。这便是空 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 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 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 游荡。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 汉”----灰尘。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

32、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⒈在阅读中自学生字词;结合语境理解“到处游荡、管教” 等词语;区别“试验”和“实验”的意思。

⒉了解灰尘的大小、分布和来源,知道灰尘的好处与坏处,了解人们管教灰尘的方法,感受作者的介绍方法。

⒊在了解灰尘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教学重难点】抓住标点和关键词语了解灰尘来源。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⒈揭示课题,感受引号的作用。

(1)板书:流浪汉(齐读),理解“流浪汉”的意思。

小结:“流浪汉”就是指社会上那些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人。

(2)板书:空气中的。

知道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谁呢?(3)板书:灰尘。

了解双引号的作用:课文中的流浪汉不是指人,而是指灰尘,所以作者在“流浪汉”上加了个双引号。

板书双引号(4)齐读。

⒉学习第一小节,了解灰尘的特点。

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1)流浪汉和灰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指名读,生交流。

板书:到处游荡▲理解“游荡”的意思。

小结:正因为灰尘和流浪汉一样,都是到处游荡,所以作者要把灰尘比作空气中的流浪汉!课文第一小节就揭示了这个特点。

板书(1)(2)齐读句子。

说明:以课题中的题眼“流浪汉”为突破口,读、悟有关句子,自然引入第一节。

以问题带动思考,让学生从“到处游荡”一词中感受到灰尘的特点,以读代讲,避免繁琐的讲析。

二、初读课文,梳理板块⒈自由轻声读课文2~6小节,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作者介绍了灰尘的哪些方面?⒉交流,梳理课文板块,并找到相应的小节。

板书:(2)大小(分布)、来源(3、4 )好处坏处(5、6)管教灰尘说明:这一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说明文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采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学生通过理清文章的条理之后,就会在循序渐进中将此方法内化为已有知识,成为积淀,特别是自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的体积分数。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3 教学活动:引入空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

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1.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空气成分的手抄报,展示对空气组成及气体的理解。

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探索空气中的稀有气体2.1 教学目标: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和保护措施。

掌握稀有气体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性、无色无味、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气、光源、激光技术等。

稀有气体的保护措施:稀有气体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3 教学活动:引入稀有气体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特殊性质。

讲解稀有气体的用途及其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稀有气体的保护措施。

2.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稀有气体的手抄报,展示对稀有气体性质、用途和保护措施的理解。

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稀有气体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3.1 教学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环境影响。

掌握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的来源:动植物呼吸、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排放等。

二氧化碳的环境影响: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化。

3.3 教学活动:引入二氧化碳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特殊性质。

讲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循环过程及应对措施。

3.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二氧化碳的手抄报,展示对二氧化碳性质、来源和环境影响的understanding。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焚烧垃圾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问题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1.4.2 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1.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污染的原理和影响1.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二章:空气污染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受阻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的影响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2.4.2 讲解讲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讲解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环境的破坏2.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2.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第三章: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指数等空气质量的保护措施:减少工业排放、鼓励绿色出行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方法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3.4.2 讲解讲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评估空气质量讲解空气质量的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减少空气污染3.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方法3.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第四章:生活中的空气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绿色出行、节约能源等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措施:室内通风、减少吸烟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空气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空气保护问题的关注4.4.2 讲解讲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空气污染讲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家庭和工作环境中保护空气质量4.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4.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空气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第五章: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5.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等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极端天气、第六章:全球空气质量治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现状和挑战培养学生关注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国际空气质量治理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国际公约、空气质量标准、排放交易制度等各国空气质量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欧盟、美国、中国在空气质量治理方面的做法和成效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情况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通过展示全球空气质量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关注6.4.2 讲解讲解国际空气质量治理机构的作用和贡献讲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和成效6.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和成效6.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挑战和解决之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七章:公众参与与空气质量改善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在空气质量改善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意识7.2 教学内容公众参与的方式:环保组织、社交媒体、公众咨询等公众参与的效果:提高空气质量意识、推动政策变革等学生如何参与:学校环保活动、家庭环保实践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的情况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通过展示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公众参与的关注7.4.2 讲解讲解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效果讲解学生如何参与空气质量改善7.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公众参与的效果7.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公众参与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八章:空气质量与健康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意识8.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PM2.5、PM10、臭氧等指标提高空气质量的卫生措施:室内通风、个人防护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质量与健康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的关注8.4.2 讲解讲解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讲解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意义8.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8.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提高空气质量来保护人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第九章: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9.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空气质量改善与可持续发展:减少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清洁空气、低碳经济等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通过展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关注9.4.2 讲解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讲解空气质量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9.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联9.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十章:空气质量教育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为未来做出贡献10.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教育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保人才空气质量教育的方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环保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全球空气质量治理重点和难点解析:该章节涉及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32.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

32.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1.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流浪汉”等词语的意思。

2.运用朗读、圈划、说话等学习方式,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感受科普作品表达的科学严谨与生动形象。

能照样子把句子写清楚。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灰尘的大小、多少、来源、用处以及管教方法。

懂得灰尘的治理方法,学会改善环境、优化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能尝试把一句话写具体。

2.读懂灰尘与雨之间的密切联系,借助关联词加深理解与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还记得《太阳》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说明文。

(媒体出示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2. 齐读课题。

3. 课题质疑。

4. 指名交流,教师总结。

(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5. 了解作者。

二、整体感知。

1. 空气中的流浪汉就是——灰尘,为什么称灰尘就是空气中的“流浪汉”?把书打开,读一读第一小节,试着找找答案。

(抓住灰尘与流浪汉的共同点,因为灰尘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就像流浪汉一样居无定所,所以称它是空气中的“流浪汉”。

)读第一小节,读出破折号。

2. 默读文章的2-6小节,想一想每一小节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灰尘的?(整理归纳板书)第2小节:大小、多少、来源;第3、4小节:用处和坏处;第5、6小节:管教灰尘。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2小节:1. 灰尘的大小。

(1)用横线画出描写灰尘大小的句子,想一想是用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灰尘的大小的。

(2)交流。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一千颗和一厘米两个数字,写出了灰尘很小)(3)指导朗读。

2. 灰尘的多少。

(1)你能不能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下灰尘的多少?(找句子;读句子;思考说明方法;评说明效果;有感情地朗读。

运用了作比较,拿城市街道上一酒杯空气中的灰尘数量和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的一酒杯空气中的灰尘数量作比较,写出了城市街道上灰尘特别多,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特别少;也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

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

《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空气中的“流浪汉”》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都是科普常识类课文,生动、准确的表达是这类文章的语言特点。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文时,不仅要理解一些科学常识,更要关注它的语言特点、语言表达。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在课堂上只有让他们真正动起来,真正参与,才能使他们有所收获和发展。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通过“初读,理清文本脉络——细读,遣词造句”的教学实践过程,力求在课堂中体现以下两点。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同桌交流合作,促进思维发展不同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阅读的经历不同,因此,他们对文本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我想:在交流时,他们的回答也是参差不齐的,如何缩小这种差异呢?在指导学生品读完灰尘大小的句子后,帮助他们归纳出学习步骤,在学习灰尘多少的句子时,我采取以同桌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每个孩子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课堂成为他们探索的乐园。

二、在“说话”中,铺设“台阶”,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进行交流交际的最常用的形式,所以,我把说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时时把读、悟和说结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的语言实践。

1、目标分层。

如在介绍灰尘的来源时,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借助图片说一说,这时,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我搭建阶梯式的展示平台,先引导他们说2、3幅,最后连起来说5幅,这样由浅入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他们的说话热情。

2、内容分层。

我们认为尊重差异,就让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

基于此,在引导学生理解灰尘和雨之间的关系时,让他们在两个关联词中任选一个说一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依托文本的内容进行自由地表达。

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

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

空气中的“流浪汉”(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空气中的“流浪汉”,我先来说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空气中的“流浪汉”》选自沪教版第七册中的一篇说明性文章。

其语言生动,具体、准确,告诉我们灰尘的由来,特点以及防治灰尘的一些措施,引起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文章巧妙的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让我们了解灰尘,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二、说学生中年级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词语的方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品词品句并能体会情感。

(依据课标、教材、学生,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识记“囱”、“烬”、“昼”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游荡、“管教”、“漫天飞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灰尘的由来、特点及防治措施,学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来写句子。

3、通过学习,能对灰尘有正确的了解,掌握一定的防治措施,并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板块是、、)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空气中的“流浪汉”》2、板书课题:《空气中的“流浪汉”》3、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流浪汉”指谁?为什么要称它为“流浪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这个“流浪汉”、、、(第二个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空气中的”流浪汉“说的是谁?你从文中哪句句子知道的?(小组间自由讨论)学生会说(流浪汉)预示一:“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到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1、这句句子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比喻,将“灰尘”比作“流浪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灰尘自由的特点。

)2、灰尘是不是真的“流浪汉”?(不是)哪里看出?(“流浪汉”是用双引号饮用的)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来认识这个“流浪汉”吧!(第三个板块、、)三、精读课文,品词品句(一)了解灰尘的特点和由来。

空气中的流浪汉目标

空气中的流浪汉目标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

积累“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等若干词语。

能运用补充具体例子、列举数据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了解文章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3、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文章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2、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准备]1、老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查找沙尘暴的资料[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出示课题:空气中的“流浪汉”。

学生齐读,介绍作者。

2、什么是“流浪汉”?3、空气中的“流浪汉”指的是谁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划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1)指名读第一节,回答问题(2)你观察到过这种现象吗?从这里你感受到了灰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出示词卡理解:东碰西撞到处游荡(3)指导朗读说明:以课题中的题眼“流浪汉”为突破口,读、悟有关句子,自然引入第一节。

以问题带动思考,让学生从“东碰西撞、到处游荡”两词中感受到灰尘的特点?——无处不在,避免繁琐的讲析。

4、作者把灰尘比作空气中的流浪汉,很形象,很有趣,因此,“流浪汉”三个字要加上引号。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进一步认识灰尘这位“流浪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有关灰尘的哪些知识?一边读,一边用笔划下来3、交流板书,梳理课文大小来源32、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用处坏处管教灰尘的方法4、结合板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精编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三篇

精编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三篇

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三篇篇一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4、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5、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6、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流浪汉,请学生读。

2、在你们的印象中,流浪汉是怎样的?板书:空气中的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3、出示第一小节,引读。

空气中的流浪汉就是——(灰尘)板书:灰尘4、找出第一节中表示灰尘特点的词。

说说“流浪汉”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灰尘的?一边读,一边可以用笔做做记号。

2、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梳理课文大小数量来源32、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用处坏处管教的方法3、结合板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体会作者介绍灰尘的方法。

1、了解灰尘的大小,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灰尘的大小?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稿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稿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稿沪教版一、课本剖析《空气中的“流浪汉”》一文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

虽然此文写于七十年代,但至今现实意义很深。

本文从灰尘的巨细和它存在于空气中的数量、来源,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弊大于利等方面对灰尘举行了具体先容。

让学生明白一些相关的知识,才会激起学生改善环境,优化环境的意识。

文章条理明白,语言简洁,是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常识性课文。

二、学情剖析常识性课文不像记叙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四年级学生感性明白多于理性明白,因此在传授中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进来四年级,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理解课文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因此,西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传授的开始。

敷衍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西席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去举行讲解,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感悟。

要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领会文本的主旨需要学生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来补充丰裕学习的内容,因此,西席在上课前要布置学生议决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法获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

这样就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在讲堂上才会有新的生成。

三四年级的语文传授词和句的传授是一个重点。

西席要紧扣重点词句设计语言实践的练点。

力求使学生议决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裕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敏地运用语言文字。

这应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怎样从本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制定管束沙尘暴的要领应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传授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传授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传授目标:目标一:1、能在阅读中自识字,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

积累“东碰西撞、随处游荡、漫天飞行”等多少词语。

能运用补充具形式子、枚举数据的要领把句子写具体。

本学期学习生字,课本不再列出联合的生字表。

西席可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明白“囱、滓、瓷、呛”等生字,这些生字字形并不难掌握,对其的正确读音要加以夸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学生字词;结合语境理解“到处游荡”、“管教”等词语。

2.了解灰尘的大小、分布和来源,知道灰尘的好处与坏处,了解人们管教灰尘的方法,感
受作者列数字、作比较的介绍方法。

3.在了解灰尘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
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⒈揭示课题,感受引号的作用。

(1)板书:流浪汉(齐读),理解“流浪汉”的意思。

小结:“流浪汉”就是指社会上那些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人。

(2)板书:空气中的。

知道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谁呢?
(3)板书:灰尘。

了解双引号的作用:课文中的流浪汉不是指人,而是指灰尘,所以作者在“流浪汉”上加了个双引号。

板书双引号
(4)齐读。

课题
2.学习第一小节,了解灰尘的特点。

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1)齐读,思考:流浪汉和灰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交流。

板书:到处游荡
▲理解“游荡”的意思。

(2)齐读句子。

说明:以课题中的题眼“流浪汉”为突破口,读、悟有关句子,自然引入第一节。

以问题带动思考,让学生从“到处游荡”一词中感受到灰尘的特点,以读代讲,避免繁琐的讲析。

二、初读课文,梳理板块
1.自由默读课文2~6小节,出示自读要求:
媒体出示:①默读课文2~6小节。

②思考:作者介绍了灰尘的哪些方面?
(1)复习默读要求。

(2)生默读并思考。

2.交流,梳理课文板块,并找到相应的小节。

预设并板书:(2)大小、分布、来源
(3、4)好处坏处
(5、6)管教灰尘
说明:默读是本单元的能力训练之一,同学们从三年级开始接触默读,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教师要在学生掌握默读要求的基础上,请学生适当加快默读速度,分清文章主次。

说明文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采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学生通过理清文章的条理之后,就会在循序渐进中将此方法内化为已有知识,成为积淀,特别是自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以及作者的介绍方法
(一)学习第二小节,了解灰尘的大小、分布和来源。

1.了解灰尘的大小。

(1)默读第2小节,用直线划出有关描写灰尘“小”的句子。

(2)交流、校对。

2.比较句子,说说这两句话哪句更好,为什么?
灰尘很小。

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1)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千颗”、“一厘米”两个数字的比较感受灰尘的小。

(2)指导朗读。

3.学习灰尘的分布。

(1)出示: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自己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将不同地方灰尘的分布介绍具体了,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感受灰尘的分布。

小结:作者通过两个地区的比较,让我们知道了灰尘的分布是不一样的,绿化环境好的地方灰尘少多了。

4.学习灰尘的来源。

(1)这么多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呢?请你边默读,边圈出相关内容。

(2)交流。

出示文字:刮风烟囱火山车辆人
流星
(2)再读课文,感受把灰尘的来源排列成两行的原因。

(3)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感受作者分两部分介绍灰尘的来源。

小结:我们可以从标点中知道作者是从两个方面介绍的。

(4)理解“此外”,再次感受作者分两部分介绍灰尘的来源。

小结:通过标点符号和关键词语,知道了作者是从两方面介绍灰尘的来源的。

让我们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

(二)学习3~4节,了解灰尘的好处和坏处
1.学习第3小节,了解灰尘的好处。

(1)空气中无处不在的灰尘会有什么好处呢?轻声读第3小节。

用曲线划出相应的语句。

(2)了解灰尘和下雨的关系。

①观看图片。

②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尝试用连贯的语言说说灰尘和下雨的关系。

③引读:如果你不信,不妨试一试——(在下雨时……)
2.学习第4小节,了解灰尘的坏处。

(1)自由读第4小节,找一找灰尘的坏处。

(2)交流。

小结:原来灰尘有这么多的坏处。

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得不管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了!
(三)学习第5、6节,知道人们是如何管教灰尘的
1.理解“管教”的意思。

2.理解人们管束灰尘的方法。

(1)轻声读读第6小节,你知道了哪些管束灰尘的方法?
(2)师:作者最赞成哪种方法?
(3)联系上文,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是最好的方法。

说明:在课堂上,要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阅读基本功落到实处。

抓住“管教”一词,让学生在联系上文中了解到灰尘不仅带给人类危害,也给人来带来了好处。

体会关键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还有标点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地、有条理地看待问题,注重细品词句,才能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是啊,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近年来,沙尘暴困扰着我们的生活,治理沙尘暴和管教灰尘一样,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生读: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说明:教学接近尾声,学生的认知、情感也随着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深化。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与文本互动交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激励学生产生从自身做起管教“流浪汉”的决心。

五、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是啊,我们要感谢他,是他让我们了解到了:(出示课后选择,齐读选项3)没想到这么渺小的灰尘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的奥秘。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我们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哦!
说明:对全文进行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意识。

板书:
32、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1)到处游荡
(2)大小、分布、来源
(3、4)好处、坏处
(5、6)管教灰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