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学案必修一第七单元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7 单元复习课
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解析】选B。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北洋军阀的统治,实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故B正 确;发展资本主义与北伐战争的内容不符,故A错误;北伐 战争与辛亥革命同样没有建立起民主政治和实现国民平 等,故C、D错误。
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 1.政治: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 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组织: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 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 传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群众运动:大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 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可以看出国民党不代表广大 民众的利益,而民众的支持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与工 农群众的紧密联系,故D错误。
工农运动发展,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相同点: (1)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3)作用: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4)结果:失败。 (5)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上革 命领导者的软弱妥协或错误方针。
【创新思维】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
4.军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 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制度。在北伐 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思维】 据中共北方局机关刊物《政治生活》周刊记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学案及教案(4份打包) 岳麓版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背景,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史实,理解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通过对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弄清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能够利用课件中的图表及材料,论证文字资料中提出的历史观点。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冷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冷战”的概念及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预习自测】.(黑龙江省哈三中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曾经表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之间,如果它们想要达成协议的话,就必须分清:那是你们的势力范围,而这是我们的势力范围。
”这表明苏联领导人在“二战”后初期的想法是.维护自身安全.扩张势力范围.与美国争夺霸权.遏制资本主义.(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即使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斯大林有歧见,罗斯福总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对国际事务的谅解与苏联打交道,而未见世面的杜鲁门则往往鲁莽地采取好战和不合外交常规的办法。
”下列属于杜鲁门“好战”行为的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发动越南战争.迫使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发动伊拉克战争.(广东省中山一中届高三上期二次统测历史)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①②③.①③④.②③④.①②③④、假如让你集中写一篇反映年至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你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这是指()、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知识构建】课内探究【合作探究】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变化莫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7、8课学案.doc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一第7、8课学案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二复习指导1、应抓住一条主线、关注两种政体、理解三个原则。
①一条主线: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②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③三个原则: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制;分权和制衡原则;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2、利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注意从概念入手,如区别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单一制和联邦制、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等,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理解和分析。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学习重点放在英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上,注意一对矛盾:议会与国王;两个趋势: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议会主导权由贵族资产阶级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抓住美国政治体制建设的三个方面:法制建设、三权分立原则、两党政治。
三重难点解析1、责任内阁制的概念,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过程,责任内阁制下议会与政府的关系①概念: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②形成: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
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
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③关系: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一切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或解散议会提前大选。
2、国体是指国家政权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与政体相比,国体更重要。
而在学习中,政体更加复杂,容易混淆。
因此,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政体,我们应当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共和制:与君主制相对,指通过选举产生最高国家机关或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与代议民主制通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7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考纲要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学习目标】(1)识记:《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光荣革命”;了解英国国会和国王关系的演变;(2)理解:国会与国王进行权力的角逐是资本主义因素在英国各经济领域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着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以及资产阶级与国王斗争的曲折过程,认识新制度诞生的曲折性;理解“光荣革命”和颁布《权利法案》的意义,认识新制度的诞生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对本节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代议制的特点等。
三、疑难解析 1.与直接民主制相比,代议民主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代议民主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与民主的实现问题。
第二、代议民主具有更强大的包容性,可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第三、代议民主是程序民主,它通过各级代表机构和代议程序对民意进行过滤、筛选和规划简约,可以有效地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成份,避免政府决策受大众一时情绪的影响和支配。
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和影响1. 1830年7月27日-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
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了共和国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2.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知识点2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3.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意义是A.宣告英国君主制度的结束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C.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D.使国王“统而不治”4.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国为共和国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5. 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白芝洛特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单元学案(25份打包) 岳麓版3
学案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出现:在公元前年至前年间,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出现。
()繁荣:公元前年左右,出现了文字,青铜器、陶器、金银制作技术有了明显进步,国王的宫殿规模宏大。
()毁灭:约公元前年被一支古希腊人入侵毁灭,克里特文明从此销声匿迹。
.迈锡尼文明()形成:公元前世纪上半叶。
()特点:新的君主国兴起,有宏大的王室陵墓和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
()毁灭:公元前世纪,另一支古希腊人入侵,迈锡尼文明毁灭。
迈锡尼文明之后年,古希腊既封闭又贫穷,被西方人称之为“黑暗时代”。
二、古希腊城邦.兴起:公元前~前世纪。
.含义:是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
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
.古希腊城邦殖民运动()原因:古希腊半岛地少人多,三面环水,港湾众多,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
()影响:促进了古希腊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使古希腊人从东方吸收了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深化探究]探究点与中华文明相比,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上殖民活动?材料一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材料二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
”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因此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
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思考据材料回答,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张远征”?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各有何突出特点?二者共同点有哪些?()特点: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群和金银制作等技术的进步,洋溢着祥和气息;迈锡尼文明——好战尚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问学案”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1)【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苏联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学习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的相关史实,了解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形势及发展趋势。
2、深刻理解基本史实,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情境导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从二战后的两极对峙格局到六、七十年代的西欧和日本崛起再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都给世界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这就是我们本单元要复习的内容。
自学内容:课本24、25、27课要求:通读一遍课文,标出知识点,要看的全、看的细,大字、小字、图全覆盖。
自学、互学1.两极对峙格局(冷战形成)的背景2.两极对峙格局的表现(1)冷战:表现、影响(2)热战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推动因素有哪些?(或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5点)4.欧共体形成的背景、过程、影响5.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影响6.战后西欧、日本兴起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共同影响7.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间、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宗旨、含义8.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9.苏联解体的原因10.当今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缓和的原因?紧张、动荡的原因11.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表现、影响12、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的特点、发展历程,尚未形成新格局的原因要求:把以上问题结合提纲找到答案、熟练准确的掌握下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学案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一)、概念:(二)、背景原因:(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意识形态、国际形势)1、基础:雅尔塔体系,两分天下。
2、国家实力:①___衰落②___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___和___实力(资本主义),实行_____政策③战后___地位急剧提高,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_________大国(社会主义)3、国家利益:(最根本)①二战后,____被打败,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②美国将____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③战后____努力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扩展自己的_____和在____的影响,并存在大国_______4、意识形态:两国在______和______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美国积极推行______的政策两国(领导人)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5、序幕:1946年英国____“____演说”(三)、冷战具体表现:阵营领域以美国为首的______阵营以____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_____主义(1947)标志冷战开始欧共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经济“_____计划”(1947)“_____”(1949)军事冷战第一次高潮——美国建立___德国“___约”(1949)——柏林危机(1948)苏联建立___德国“___约”(1955)“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代理人战争)(四)、冷战的影响(1)造成___依靠美国,___依靠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使世界处于___的威胁下,同时两个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_______的爆发。
(3)美苏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____,干涉别国____,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______,爆发了局部热战(_____和越南战争)。
二、热战1、朝鲜战争(1)背景:1945年美苏______度线分占____半岛1948年____、____建立(2)概况:1950—1953美国:联合国军,侵略___,进犯___ 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3)影响:①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______的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结构
新 中 国 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外 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基础) (突破) (调整)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建 树
美国霸权主义政策;两大阵营冷战对峙 1、建国 国际形势: 初期的外 国内形势:新中国诞生,经济严重破坏。蒋介 交形势 石台湾政权企图反攻大陆。 2、外交方针:独立自主 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交 第一次建交高潮: 成就: 最突出的成就:中苏建交 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过程: 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背景 二战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 欧洲 共同 体的 形成 过程 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法德走向和解) 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三个共同体合而为一) 规模:
世 界 多 极 化 趋 势 的 出 现
日本 的崛 起, 成为 世界 结果: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经济 大国 谋求政治大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目标
背景: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 正式形成: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南斯拉夫倡议,第一次 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共同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不 结 盟 运 动 政策: 非集团,不结盟 首要任务:反对美苏超级大国霸权主义 行动纲领:1973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影响:加速殖民体系崩溃;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 治的重要力量;一定程度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 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与不结盟运动保持合作
3、和平 共处五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项原则 意义:标志外交成熟;外交的基本准则 4、步入 日内瓦会议: 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 世界外 万隆会议: 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方 交舞台 针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复习课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标要求: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化;二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概念突破1、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均势逐渐被打破,最后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结果。
2、极:世界上具有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或在各国关系中处于制约地位,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单元基本知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945---1955)(一)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①欧日:普遍衰落;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③苏联: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努力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3、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①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③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根本原因;④美苏均势是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单元复习课》导学案
单元复习课学习目标1、落实新中国外交发展的有关史实,认识我国外交的曲折性与发展性。
2、重点是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政策及成就;难点是20世纪70年代外交新局面形成的原因。
知识框架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时,斯大林提出以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基础进行修订,而毛泽东则坚持废除此条约,另订新约,从而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的做法体现了( )。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C.“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2.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中国政府领导人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下列活动不能..体现这一方针的是( )。
A.与苏联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B.与匈牙利、朝鲜、波兰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1949年12月访问莫斯科D.1954年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3.1954年6月28日,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在新德里发表的声明中说:“……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中的“这些原则”指的是( )。
A.独立自主原则B.和平外交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自力更生原则4.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D.中美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5.1972年2月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北京市民发现,“反帝医院”改成了“首都医院”,“工农兵大街”也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地安门大街”。
材料中北京名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为营造一个祥和的春节氛围B.为了恢复北京的传统文化C.为美国总统首次访华做准备D.对外政策由反美转向反苏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表现在( )。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教案 精品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
“冷战”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发生变化;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发展演变趋势:
1、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妄图称霸世界,但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世界进入“冷战”时期。1949年北约组织和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2、20世纪60、70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欧走向复兴和联合、日本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振兴,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并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
授课题目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三维目标
通过通过对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的回顾,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认知,训练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知识迁移、对比分析、综合理解等能力。
重点
巩固基础知识、审题、找有效信息、知识的迁移
难点
移审题、找有效信息、知识的迁
②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根本原因)
2、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60、70年代)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背景: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
•课程标准学习要点: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
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 展的影响。
3
1.“冷战”的含义: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 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 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 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兴起的背景:
经济 改一边倒外交,行以日 实体 美为轴心全方位外交
第三 1961年不结盟运 国家 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 世界 动诞生的推动 众多 国际政治舞台(兴起)
中国 1971年26联大恢 政治 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
复合法席位
大国
力越来越突出
社会主 随着60年代中苏 瓦解 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
义阵营 关系恶化而瓦解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
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
24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
1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947 1955
1991
两极格局 的形成
两极格局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时代 直至最终的瓦解
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发展及终结
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标 六七十年
志性事件:
代之际
①欧洲走向联合②日
本成为经济大国③第 三世界兴起④中国成 为政治大国⑤社会主
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出现
人口 出口贸易
15
如何认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国际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②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紧张局势使 新兴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七单元第24、25课学案
第七专题《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复习学案一、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A 基础记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① 。
② 。
③ 。
④ 。
C 应用提升:阅读下面两幅图,分析二战中和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变化:由战时合作到冷战。
原因:①共同敌人的消失。
②美国利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称霸全球战略。
③苏联依靠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努力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
④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A 基础记忆:冷战的表现① ② ③ ④ ⑤ 。
B 考点突破:什么是“冷战”?为什么说“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活动,以遏制社会主义。
①杜鲁门主义目的是以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②公开表示要在一切地方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对抗,公开向苏联发出威胁,标志着美苏关系正式破裂。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波茨坦会议上 漫画:赫鲁晓夫、肯尼迪“扳手腕”C 应用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北大西洋公约》材料二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第一缔约国……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条约》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共同性质:都是军事同盟条约。
影响: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使欧洲局势趋于紧张。
3、记忆基础:冷战的影响①。
②。
③。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A基础记忆: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7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导学案
课案(教师用)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授课)【论支持】1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习论:建构主义认为:习者可能会接触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些可能对解决问题是无效的,澄清那些有错误的观点,将带习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观点的“升华”;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因而在本课的习过程中注意培养生进行合作习;通过多媒体给生创设历史情境,触发习者的多种感官体验形式。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教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联系当时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背景;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的精彩片段,创设历史情境;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对比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三、感态度价值观对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说明“弱国无外交”,增强历史使命感;补充周恩等人的外交活动,培养生的礼仪风度;通过精彩的片断,引导生感悟历史。
2010考试说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教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设计】课前延伸阅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子目,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完成填空。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什么样的世界形势?答案: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且走向对峙。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①“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单元学案(25份打包) 岳麓版9
学案鸦片战争[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军民抗英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英国: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英国更是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清政府:清王朝闭关自守,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①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
.鸦片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②时间:年月。
③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时间:年月至年月。
.中国人民的抗争()战争中先后涌现出关天培等英勇抗敌的爱国将士。
()定海人民英勇杀敌,直到把侵略者赶出去。
.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割香港岛给英国。
()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其他特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影响()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深化探究]探究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材料一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凡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
——年月林则徐奏折思考据材料说明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什么?答案林则徐认为禁烟关键在于整顿吏治。
[易混易错]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而不是英国一再宣扬的保护鸦片贸易。
[重点精讲]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重点问题: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旧中国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与上述状况不同,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毛泽东如何形象概括其具体内容?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对新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并用史实说明美国企图是否实现。
3、半个世纪以来,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它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温家宝材料中的“它”指的是我国哪一外交政策?它是由谁在哪一年提出的?
4、1954年4月26日,某会议开幕。
会议主要对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进行了讨论。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这次会议在哪里召开?新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会议?
5、万隆会议是一次什么样的会议?什么时间召开?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一)七十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谁非法占据?
②什么时间?哪一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对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毛泽东主席曾动情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
国。
由此可见,新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哪方面的原因?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中美关系正常化
①在对外关系上,英国某首相曾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
请具体说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如何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1)小球转大球:外交。
(2)(时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华。
(3)(时间)美国总统访华,双方在签署《》。
(4)(时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震动世界,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这说明七十年代我国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关键是什么?
3、中日关系正常化
(1)(时间)日本首相访华。
(2)(时间)中日正式建交。
(二)新时期的外交表现
1、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请举例说明
2、积极参与外交活动。
请举例说明。
3、积极发展与同的关系。
请举例说明
二、课后反思:。